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的三人阵型。

    说了这么多,搞得好像这个阵型有多么NB一样,但真要解释起来,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所谓三人阵型,也就是三个人配合作战,考虑到狭窄的地形,三个人中,一人持刀盾位于中间,两人则持刀位居左右;持盾者负责保护三人的安全,并从旁协助攻计,而只持武器的两人则是专门负责攻击的。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一样,但实际训练起来确实困难重重。三人彼此之间,不但要保持步伐一致,更要培养出足够的默契,否则的话,三人不但无法配合作战,反倒会变成彼此的阻碍,拖累彼此。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大家不是彼此打的兴起,脱离了组合,就是三人你想攻击的时候,却被队友一个盾牌给挡在胸前,无法动弹;或则刚刚举起盾牌,就被队友一把给推开,放到让自己的中门大露,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直到这么些年来,持之不断的训练,才让大家熟悉并完全掌握了这套阵型。所谓熟悉、掌握,并不是李天养的说的大话,那是真的事实:随便从队伍里拉出三个人来,随意组合,总是会看到一组步伐一致,进退有度,攻守之间总是那么协调的队伍来。虽然没有比试过,但李天养却是深信,如果把他的队伍跟他父亲李德他们的队伍拉出来比试一番的话:一人之间的战斗,李天养他们直接完败,毕竟少年们才多大年纪,力气和战斗意识根本跟这群吃这碗饭十多年的汉子没法比;三人之间的战斗,李天养他们会战败,但那会是在少年们的力气耗尽之后,而对面的壮汉,最少也会被李天养的队员击杀一人,其余两人也会受伤;而规模只要上了十人以上,那就完全反过来了,人数越多,李德他们就败的越快。

    就连李德的军师张冲见了李天养他们队伍的训练之后,也是赞叹不已,说他们这队伍已深得战阵之精髓,比之大明卫所的军队,也不遑多让了。虽然华丽多少有些夸张之意,但是其中的赞扬,也是实打实的。甚至张冲还带着李德他们来观看过李天养训练,强烈建议李德他们也使用这样的阵型,可是早就已经习惯了自由战斗的一群悍匪,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改变这些陋习的。李德他们倒是听从了张冲的建议,带着队伍坚持锻炼了几回,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究其原因,还不是下面的兄弟们,一个个觉得碍手碍脚,反倒不如当初一窝蜂上来的爽利。其实更多的,则是为了训练这套阵型,大家每日还得花费些功夫和精力进来,这哪里是散漫惯了的海盗们所能容忍的。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床上睡个大觉、跟好友喝上几口、跟大伙儿赌上几把呢!!

    当然,三人阵型是基础,只是李天养为了海上战斗而苦心设计的方案,在他的计划里,未来的战斗还是离不开陆地之上。所以他在三人阵型之上,又设计了六人阵型和12人阵型;而这些阵型,其实也算是三人阵型的一个变种,只是其中还加入了长矛兵这个兵种,刀盾兵的数量也多了一些。

    等到以后真的发展出了火器之后,那么这样的阵型,则更多的是起到一个保护和争取时间的作用,这,就是刀盾兵增加的原因。当然,这些都说远了,但是这也算李天养未雨绸缪的一些规划吧。

    半个时辰里,李天养凭着和长生、得财两人之间默契的配合,打的对面的组合是手忙脚乱,时不时还会发出一声痛吼。虽然不是真刀真枪的战斗,但是被一把足有七八斤重的木刀砍在身上,那痛苦,未必就比真刀打在身上来得少上几分。而李天养作为一个怕死的家伙,倒是把整个身子牢牢地缩在了盾牌后面,一点机会都没给对面留下;倒是长生和得财,因为主攻的缘故,总要露出身形来,被对面给狠狠打到几次。

    别人组成三人阵型,每天多是打乱编组,随机安排的,这是为了让大家熟悉跟不同的队友配合。只有李天养的队伍是长期的固定组合,作为队伍的领袖,这算是他唯有的几个与众不同的安排,也是大家一致强烈要求的结果。作为一个手底下要指挥一两百阁队员的长官,怎么可能跟大家一样冲杀在第一线呢,人家戏文里的将军都是在站在背后挥斥方遒;那在一群少年看来,作为首领的李天养也不能乱了规矩,老实躲在长生和得财两个保镖身后就好了。

    至于李天养参加训练与对抗,更多是让他多学一点保命的东西。少年们虽然还不懂得考虑太多深远的事情,但是他们起码知道,李天养是他们整个队伍的主心骨,真要是有个什么好歹,那他们这个队伍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四分五裂了。只是为了一日三餐的生活,和到了月底发得那些白花花的白银考虑,少年们也绝对不敢去拿李天养的生命冒险。

    (本章完)

第129章 李天养的野心() 
得财和长生,作为李天养的跟班,从小就被李天养教导着,要为他出生入死,抵挡每一分危及他安危的刀兵。虽然这只是李天养对他们开的玩笑,可却被两人放在了心里,牢牢记住。从小到大,李天养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两人,更是对他们的家人照顾有加。有了好吃的,李天养总会分上一半给他们,有了困难,也不用他们开口,李天养就会帮他们解决。

    在他们两人看来,李天养不但是他们的主子,更是他们的亲人,弟弟。所以他们两人,从来都对李天养说的话深信不疑,虽然长生这家伙嘴上总是跟李天养唠叨,其实他们总会把李天养布置下来的任务给完成得漂漂亮亮的。每一次训练,他们也都是鼓足了劲儿的去锻炼,生怕自己现在一个偷懒,在未来就没法帮李天养挡住危险。甚至就连李天养想要两人去带领一个小队的要求,都被他们给严词拒绝了,他们更希望能守护在李天养的身边,保护他不受到别人的威胁。

    因此,才有了他们的这个固定组合,才有了两个紧紧跟随在李天养身后的跟屁虫。

    半个时辰,说慢也慢,说快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对于早就习惯了这样训练的一群少年来说,那也只当是玩了一场游戏,如果不看一群少年光溜溜身子上偶尔出现的一些淤青的话。

    “集合!!”随着鼓点的敲响,大家知道,今天的晨训时间又到了,接下来早餐过后,就是好多少年感到头疼的时候了。

    “解散!”关居雄一声令下。

    “杀!!”少年们震天怒吼。

    先去打盆井水冲洗了一下满身的大汗,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的大家就朝着食堂的方向去了。

    今天的伙食还是老样子,碎米熬制的稀饭,一碟腌制的咸菜和一个咸蛋。这样的标准,比起村里绝大多数人家的早餐,都要好上太多,就为了这样的伙食,村里的乡亲们都愿意把自家的孩子往李天养他们队伍里塞。而食堂里,除了排队就餐的少年们和准备早餐的少女,还多了许多年岁幼小的小孩儿。

    这些都是李天养他们收留的村民家孩子,每天早上当开始发放早餐的时候,他们就从家里赶来就餐,然后跟随少年们一起读书识字,锻炼劳动,跟早期的李天养他们队伍一样,通过劳动来换取一日三餐,还能学习各种知识。而李天养他们的作坊里,正好需要大把的人手来帮忙。到了晚间,晚饭过后,小孩儿们又会四散而去,回到各自的家人身边。

    好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要不然李天养这个剥削阶级绝对会被送进监狱里去好好改造的。可是正因为是在明朝,李天养这样的做法,反倒帮助了这些人家和孩童们。

    如果李天养不收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一天到晚在村里能做些什么?放牛,帮忙喂养家里的家畜,更甚者则是帮助家里,扛起一部分胆子,下地干活,卖力劳动;偶尔农闲下来,则是纠集起一帮半大的小子,到处在村里惹是生非,无所事事,到最后,成为跟他们父母一样,愚昧无知,成天靠着老天爷赏脸才能过上一点好日子。

    这是李天养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正努力想要改变的东西。或许以前,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大家,只能尽他最大的力量,改变了他周围的那几十个少年和少女的命运;可现在,他有了足够的能力,能够帮助更多的村民们改变未来,在不危及他和身边的同伴的情况下,他当然愿意、也义不容辞地做些事情来帮助村民们。

    他从来不是一个圣人,但他也从来不是一个真正自私的人。既然有幸或者不幸,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他总想要做出一点什么,留下一点什么,这才不负他穿越而来的机遇。他也不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一开始就定下什么征伐大陆,改变苍生之类的大志;他是知道自己的本事的,就算穷尽他的一生,那也是未必能够实现的东西。

    所以他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情。他很喜欢当初看到的一则外国寓言:丢失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上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而他,更愿意老老实实地,做着那一枚丢失的钉子,给周围的人带来一些小小的改变。

    虽然现在,李天养算是贴着钱,帮着村里的乡亲养着他们的孩子。可是从长远来看,其实李天养也并不算亏,这些经过教育和训练的孩子们,等到年岁足够了,也都会加入到李天养他们的队伍中来。而现在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和训练,在以后,则是他们为李天养他们的队伍创造财富的源泉。这也算是李天养他们,在无意之间培养着他们的接班人了,有了这样持续不断地有生力量的加入,李天养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壮大,他们的产业也能因此持续地发展。

    如今,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和丫头片子,李天养收留了足有两百多人,算是把村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搜刮一空,只有极少数家里条件好的和及其困难的人家才不会把孩子丢进李天养他们营地来。条件不错的人家不愿把孩子们丢进来,很多是担心孩子在这里吃苦受罪,毕竟在营地里,大家都要干活劳动的,不是那个大人都愿意让自家的孩子受这份苦。

    而条件差的,为什么又不愿意把孩子丢进来呢?这在一开始,李天养很有些诧异。

    直到他带着人悄悄去人家里观察过后,才知道,他们也算是受生活所迫了。孩子虽然也小,但是在有些人家里,这样的孩子也算是一个难得的劳动力了。前面说过,村里好些人家都是流民迁移到这里的,当初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在李德他们帮助下开坑出了十来亩的荒地。为了打理这些土地,劳力明显不足的人家里,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全家上下的精力都在这十几亩土地上,巴不得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上面。

    可问题是,除了劳动,大家还要花费许多精力在煮饭、洗衣、喂养家禽家畜这些琐事上面。本来就劳力不足,连耕地都没法打理过来,又有谁愿意把力气和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些土地的产出,那么未来这一个大家子的人可都要忍饥挨饿啊!所以,没办法之中,只有让这些年幼的孩子们来做着这些琐碎又花不了多少力气的活计了。

    你能想象,一个才七八岁,站着都未必比灶台高上几分的孩子,留着鼻涕,站在凳子上做饭炒菜的场景吗?可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乡村家庭所经历的一切。

    (本章完)

第130章 课程() 
“小爷,早!”几个刚好吃过早餐的小孩跟李天养他们打了个照面,礼貌中带着恭敬。

    “早,吃过了早餐,今儿课堂上可别再打瞌睡了哦,否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几个!”李天养其实并不喜欢他们这样的称呼,可是小孩们的父母并不这样认为。本来大家都叫他少爷的,好像这样的称呼才能显示出大家对他的感激和尊敬,最后在李天养的强烈要求下,才变成了小爷。久而久之,除了李天养他们队伍里的人,其他人都这样叫开了。

    “嘿嘿~”几个捣蛋鬼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灰溜溜地抛开了。

    吃过了早餐,休息了一下之后,接下来就是连续两个时辰的上课时间。以前只有一个半时辰,如今由于要学习的东西逐渐增多,大家读书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增加了。十多年来,李天养一直想尽办法回忆当初读书是所学到的知识,虽然绝大多数的只是都已经被他还给了老师,但是还是让他记起来不少东西。

    按照以前的类别,李天养把回忆起来的知识分成代数,几何,政治,物理,化学和自然。限于如今的时代,他回想起来的很多知识并不适合马上就传授给大家,还有很多知识连他自己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叫他如何能就这样教给大家。

    所以他重点传授给大家的,则是代数和几何这两门学问。以他的对当今的了解,或许有极少数专研《九章》这样算经的读书人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他所教授的内容;但他非常自信,当世绝没有人能像他一样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地大规模教导大家如何去计算,求解。而几何方面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他们说需要掌握的牵星术有很重要的关系,还能提高营地里木匠们的手艺和思维,算是跟他们队伍很对路子的一门知识。

    倒不是李天养不想回忆起更加实用的地理方面的知识,只是作为一个曾经的理科生,你让一个压根就没把心思放在地理这门知识的人几十年后再去回忆这些东西,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他记忆最深刻的,也就是中国是个大公鸡,山西是个煤矿之都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了,再让他想起些什么,那比登天还难。更别说像海南这种在内陆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和陌生的地方,压根就没什么印象,也不知道它到底出产些什么,有些什么丰富的矿产资源了。

    至于物理和化学,他也只能是诱导着大家多去思考一些东西,比如月亮为什么会有规律地产生变化,烧开的水壶为什么能把壶盖给顶开,还有石头为什么经过煅烧之后却会变成石灰等等。至于答案,当然只能靠这群少年和小孩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去慢慢思考,去解答了!

    而自然,则是李天养除了代数和几何之外,更加重视的一门知识。李天养到了这个时代,本以为真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像番薯,玉米什么的高产作物都还在大洋彼岸呢。可实际上,番薯,玉米早就已经在大明朝开花结果了,只是作为一种食物,明朝的百姓们并不是很能接受这些外来作物作为口粮。吃惯了大米、白面的人,要让他立马改变自己的口味来接受玉米、番薯,那真是为难死人了。除非逼不得已,没有粮食了,更多的人也只是把这些事物当做偶尔尝尝鲜的吃食,在田间地脚种上一点罢了。

    更别说,像番薯,经常食用,会有反酸,涨肚和爱放屁的不良反应,更是让人们对此有所顾忌。玉米倒是还行,可是当今的玉米产量,其实比起水稻,小麦来说,也并没有高到什么地方去,最多也就是一亩地多个几十斤的样子,浑不像后世那样,一亩地收个几千斤,实至名归的高产。倒是番薯产量还可以,一亩地下去,倒是能收获七八百斤的样子,可问题是这玩意儿水分太多,真要把它晒干了储存的话,一百斤能剩下三十来斤算是不错了。

    这些东西可都是李天养带着少年们通过一次次实验得来的,比起那些骗人的小说来说,要可信得多了。

    当然这些作物并不是没有其他的优点了,为了知道为什么十之八九的明穿小说总把这些作物当做救世稻草,李天养也很深入地了解这些作物的习性,也期待着这些作物能像后世一样高产。虽然李天养并不知道伟大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可他并没有听说过,像玉米,番薯之类也是杂交的吧。虽然可能是他孤陋寡闻了,可这或许也说明像这样的作物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呢?

    像玉米,它的优点就是耐旱,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反正李天养在村子周围找到各种地形,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土壤,它都能茁壮地成长,产出的粮食也基本相差不大。而像番薯,李天养前世幼年时就是个农村孩子,对于它的种种优缺点,那是熟悉无比:它的茎叶生长迅速,完全可以作为家畜的日常饲料;虽然它的水分多,但是只要不是寒冷的冬季,基本上就不会出现腐烂的问题,埋在地里或者挖出来放在阴凉的地方储存上个半年以上,完全没有问题,这在根本没有冬天的琼州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而最重要的是,他的成熟时间短啊,如果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家,基本上在两个月左右就能发育成熟,正适合在危急关头栽种一季来保证度过饥荒。

    当初地震之前,要是被李天养收集到了番薯的种子的话,也不会出现甄别流民,往外赶人的悲剧了。靠着村里剩余的粮食和土地,李天养敢保证,绝对不会让一个人饿着肚子。

    而如今,李天养他们的饲养场里,那数十头肥猪,就是靠着他们栽种的番薯给养活的。连带着,让村里好些田地富余的人家也开始种植起番薯,饲养期家里的家畜们。

    而这些,都是李天养带着一群少年和女孩们在村外开垦出上百亩的荒地,慢慢实验总结出来的。没办法,作为一个连半吊子都不如的生物学者,李天养只能带着大家活学活用,在大自然中去探索,学习生物学的奥秘。

    (本章完)

第131章 那座小岛上的古怪学问() 
今天,大家所要学的知识,正好就生物。当一群少年们拿着锄头,背篓等工具的时候,不知道的人或许还会以为,这是一群要上地里干活儿的家伙呢。而实际上,这就是李天养他们所需要学习的生物课程。

    教导大家这门学问的,实际上是村里一个种了几十年土地的老农,名字叫做吴道力。这些年里,在他的教导下,大家学会了如何种植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等等等。大家知道了,在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施肥,又应该在什么时候套种一些大豆、蚕豆之类的豆类来给土地增肥,更知道了在多久之后让一块土地休耕,积攒肥力。

    连村里的很多人,包括他们的先生吴道力都疑惑不已,像这样的东西还需要专门请人来教导吗?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