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当中,耿仲明习惯了做那狗头军师,就此给孔有德和自己出了一个歪主意。

    他们很清楚,洪门当中有能力、上进且努力的人多不胜数,相比他们这两个初来乍到之辈,洪门自己培养出来的那些各中青年才敢之辈更有先天等优势,很多能够立功攀升的机会,人家上层未必会记得他们两个外来者。

    如此之下,耿仲明却是反其道而行,既然在平时的时候他们两人捞不到什么机会,那还不如先自污其身,再做出一副任打认罚的中肯态度,时不时地在上面长官们面前露露脸,让他们记得还有自己等人的存在。

    这,也就是这些时日以来,耿孔二人一直小错不断,却又一直认罪态度良好,经常会出现在上报李天养的文件当中的原因。

    可是,耿孔二人却是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洪门体系虽然出自于华夏百姓之手,可是却又与华夏其他团体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

    李天养他们固然会在私心里照顾一下身边亲近之人,可是那也只是在迁安力所能及和不妨碍公平公正等态度之下,耿孔二人虽然只是降将外来者,可是只要他们能力出众、服从洪门体系当中的各项章程操守,那么李天养他们从来也不会将其人边缘化、无视化。

    一如现在李天养突发奇思妙想所上奏崇祯皇帝的这一个提议,第一时间李天养就想到了尚可喜、耿仲明他们三人,却是因为他们确实是洪门中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耿孔二人毕竟是在官场混乱的大明朝中打拼过的人,一时半会儿让他们了解洪门这些好习惯却是不容易,此时两人聚在一起,卯足了劲儿想要在李天养面前表现表现,至少抓住这个机会给李天养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却是比之前他们两人玩弄那些小手段要强上太多太多了。

    “老耿,你说这李大人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啊?他让咱们北上重建东江镇固然对大明朝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于大本营在南洋的洪门来说,我实在想不到这会有什么好处?”

    虽然孔有德的能力更多体现在战场厮杀上面,可是他也不是傻子,大家北上他固然开心,可是他也在脑海当中回味李天养如此布局,到底是何用意。

    此时两人身处自己在基隆镇的住所当中,四下无人之际,他却是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想让头脑更聪明的耿仲明给解惑一二。

    “嘿,这个我哪里清楚,不过我想咱们这位大人图谋的必然不是忠君爱国这四个字呢!他的打算和预谋,恐怕不会小,到时候咱们不是跟着他走上辉煌大道,就是就此步入深渊当中,其中风险必然不小呢!”

    耿仲明摇了摇头,也就是在孔有德这个老友面前,他才会说些实话,若是在旁处他决然会装疯卖傻,打死不会说出这些话来。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老子就喜欢这大员岛上的日子了,咱们底下的弟兄们有饭吃,有地种,孩子们还能读书识字,这才是当官等应该做的事情嘛!!”

    孔有德是底层出身的草莽之辈,年纪也只比李天养小上两岁,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了太多的人间地狱,自己虽然不是面慈心软之辈,可是也非铁石心肠如何感受不到洪门麾下与此时如同炼狱一般等北方边关、大清属地之间百姓们的生活差别。

    “就算是跟着这位大人走上断头路,那又何妨,只要咱们亲人过的好,咱们不就值得了吗?”

    “那是自然!”

    耿仲明一愣,想不到老友的心思是如此简单而纯粹,却又格外的让自己无话可说。

    不过虽然不像孔有德那般想法纯粹,可越是在洪门当中待的时间长了,越是了解洪门暗藏着的诸般杀器和政策,心思机敏的耿仲明却是更加相信,由李天养所领导的洪门,未来必然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个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既然好不容易来这煌煌世界走一遭,那即便不能万人敬仰,那好歹也要留下个万古骂名,这才不枉来这世间一遭才对。

    “好了,不说它了,咱们倒是该好好合计合计,该怎么写这一份计划呢?”

    “咱们大人心思难测,但是以我看,咱们大人恐怕不是真心想要为国尽忠的忠臣,所以咱们的计划里,决然不能加班出现将队伍真的派出去跟女真蛮子硬碰硬的事情,所以一开始,咱们就要把观点立足在以皮岛为中心,往外辐射至关外女真人的部族当中,派出小股精锐将士,持续不断地去找女真人中小部族的麻烦,让其疲于应对……”

    “对对对,我看行,不过咱们是不是可以去接触一下草原和深山当中对女真蛮子不满的其他草原民族,给予他们一点支持,共同骚扰对方腹心……”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当耿仲明他们两人加班狗思维拉回正题以后,那层出不穷的点子,却是连他们两人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第1275章 再出征() 
不出李天养所料,传旨公公带回了李天养的建议之后,虽然崇祯颇有些恼怒,可是最终也做出了些妥协,将李天养的建言送交到了中枢内阁当中询议。

    中枢当中,有身为工部尚书的南居益这个盟友存在,加上之前提议让澎湖水师集体北上的熊文灿尚书,两人在一致支持下,就连当朝首辅的周延儒也无法拒绝,最终一致同意了澎湖水师两万将士北上重建东江镇的任命。

    当朝廷正式圣谕下达到洪门大员岛上时,洪堂水师一部两万将士,以及包括十艘“杨帆式”战船、三十艘四百料战船组成的舰队,早就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朝廷的回复了。

    福建巡抚萧奕辅亲自前来给洪堂将士们送行,到了此时,萧奕辅不得不承认,或许自己真的是看错了人,李天养忠君爱国之心,怕是比自己更加浓烈的多。

    “一路凯旋!!”

    作为巡抚的萧奕辅,在送行之时,对于出行远征的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多有嘉勉,到了李天养之时,却只是区区四个字而已。

    “必不负大人期望!!”

    尚可喜几人纷纷行礼,向李天养郑重许下承诺,一切似乎尽在不言中。

    此番出征,最终带队将领依旧还是落在了尚可喜身上,虽然其中不乏李天养自己的偏心,但是实话说尚可喜所制定出来的经营皮岛方阵,确实比耿孔二人要更加详尽,更具操作性,让耿孔二人不得不服。

    当然,除了他们三人以外,洪门本身也派出了一员大将压阵,那便是洪堂鲸部三师的向盛高,四人各自总领五千将士,再由尚可喜居中指挥,只要不出什么差池,这重建东江镇的任务可以说没有什么难处。

    尚可喜他们临行之前的官职,已然升了一截,私人都获得了一个副总兵的官绅,虽然名义上要接受山东巡抚的领导,可是谁都知道,这皮岛孤立于关外之地,山东巡抚怕是鞭长莫及,难有机会指挥得动他们。

    这也算是朝廷给予李天养他们的一些补偿了,虽然水师大军北上数千里重建东江镇,可是朝廷方面所能给予的帮助,除了是最大限度地给予其行动自由和稀少的粮食补助以外,甚至就连最基本的薪饷发放,都不能完全满足。

    搜刮晋商几大家族所得的数千万两银子,在经历了这两年多的消耗之后,也渐渐见底了,没有足够的开源项目,就算是有着金山银山在手,这大明朝背负着的几大负累,迟早都能将他们手中的银钱给消耗一空。

    随着水师大军北上,基隆镇中的防备看起来却是空落了许多,让一旁悄然观察的萧奕辅深有感触,虽然不好明里给予太多的补助,可是最起码等一些小恩小惠萧奕辅还是能够做到的。

    “着澎湖水师主力北上以后,恐怕会让咱们福建周边的海贼重新崛起,作为水师提督,李将军你还是需要赶紧养好伤病,重新振作起来给本官再带出一支强军。”

    正所谓坐戏做全套,李天养虽然利用伤病将传旨等公公糊弄了过去,不过为了封住其他人的口,直到现在李天养出现在外人面前的,也都是一副摇摇欲坠、连说几句话走几步路都要喘气休息小半会儿的模样,着实骗倒了前来送行的萧奕辅巡抚。

    “末将但有一口气在,绝不容海寇猖狂!”

    李天养连忙起身回应。

    “咳咳咳、咳咳!!”

    “好了好了,你且先修养起来,这些事情也是急不得的,接下来本官给你的担子就两个,一个就是修养身体,还有一个则是重新训练出一支水师新军出来,直到水师恢复原本实力!”

    “末将领命!”

    有了萧奕辅这几句话,李天养接下来就能够光明正大地在福建等地招兵买马了,之前给予尚可喜他们等两万兵马,相信要不了多久李天养他们就能重新招满,甚至还有扩增,恢复实力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尚可喜他们所带过去等洪堂将士,其中大半其实都是耿孔二人当年归降时洪堂军队所俘虏的大清汉军将士,以及这些年来从流民海贼当中招募的战士,只有小半中坚力量,是在洪堂军队当中操练了三年以上老兵。

    这么一支可以说算不得洪堂军队精英的军队拉出去,对于洪堂军队实际闪婚等战斗力虽然有些影响,可实际影响不算太大。

    而将他们派到边关去,经历无数次与大清人之间的战斗之后,必然能够淘劣留强,再给洪堂军队培训出一支铁军出来。

    送走了萧奕辅巡抚,李天养也不再说两句话就喘气了,转而对身边的秘书小组成员说道:“将去年的粮食收入报告送过来!”

    当今的洪门齐心堂,最大的贸易量不是其他的,恰恰是看似最不赚钱等粮食交易,齐心堂如今不仅仅是跟民间等百姓、粮商做买卖,甚至都已经将粮食贸易做到了边军荷朝廷手中去了。

    谁让洪门手中掌握着大员岛、吕宋这样适合于栽种粮食的地盘呢,随着对于大员岛的整体开发逐渐扩张,如今大员岛上西面以笨港为中心等庞大平原地带,绝大部分都已经被笨港联盟的土著部族们所开垦出来,其中七成的土地都栽种了粮食,剩下的三成则是种植了其他的经济作物。

    原本在大员岛上随处安身的土著生番,不是直接灭族,就是被笨港联盟给吞并,成为其中一员,仅有的幸存者,如今都躲在高耸入云的雪山……中央……玉山这一条横贯南北等山脉当中,苟延残喘着。

    至于吕宋群岛,更是被南洋商会和棉兰苏禄王国所把控着,没有洪门潜心收买人心的耐性,南洋商会的成员们对于当地的土著,可是丝毫不见手软,不服管教的土著直接被他们请出洪堂狂鲨一部,对其展开杀戮,剩下的土著族人则直接成为商会程燕们等俘虏,每天过着暗无天日的下场。

    如此一来,给洪门以及他们的盟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便是多达数百万亩的良田,以及数千块等经济作物林地等,产生的各类物资数不胜数。

    

第1276章 民生根基() 
“崇祯十二年,大员岛土地征收粮食达到十五万六千七百九十三石,而我自有土地粮食产出达到了一百零七万五千三百八十八石,较上一年总体增长百分之十一。”

    “吕宋群岛征收粮食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二石,我齐心堂农业部产出粮食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九石,较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三。”

    “西表三岛吴道福一部送来粮食八万石,与上一年持平。”

    “崇祯十二年,我洪门上下整体粮食消耗一百四十三万八千四百五十七石粮食,出售粮食九十八万九千七百二十七石,收购民间粮食一百一十九万六千三百一十一石。”

    “加上上一年结余粮食九十五万零三百七十二石,现如今我洪门所余粮食总量为一百四十四万三千八百七十一石,分别被囤积在笨港、大安镇、基隆镇中。”

    “另有苏州盛泽、浙江温州、安徽泾县等十九个县城周边,我齐心堂建立了三万石粮仓,囤积了满仓粮食,足以供应五万大军三月之用。”

    一摞摞详尽的报告当中,洪门这些年来关于粮食产出方面的信息,李天养一览无余,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李天养图谋大业,其他未必需要他关心,但是作为基石的粮草一块,李天养却是不能不为之关注。

    古代粮食作物产出不比后世,一亩熟地在娴熟农夫等照料下,就算是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亩产出基本上就没有超出过三石以上,洪门所在的大员岛能够依靠丰富的粪肥作为土地调节,加上气候适宜,能够做到一年两季等产出,甚至吕宋那边处于热带气候更是能一年三季,可是一年下来洪门的粮食结余也不过是百万石而已。

    当然,这里也跟洪门本身的赋税政策较低有所关系,十五税一的政策在大明朝算是通例,可是大明朝除此之外还有加征加派等手段征收百姓们手中华粮食,而洪门这边的百姓们只要不经商,基本上就没有了其他的加征。

    “跟齐心堂那边打个招呼,从今而后,咱们的粮食采收力度需要加大强度,必须保证手中至少有两百万石以上等粮食!”

    “是!”

    “每个季度,给东江镇那边运送三万石粮食过去,不得有误!”

    “是!”

    “各地等粮仓进度必须加快,咱五年之内,必须要让江南各省遍布我们的粮仓!”

    “是!”

    “……”

    过了今年的四月,李天养就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心中那份野心也再也没有人能够动摇。

    为此,李天养已经开始积极行动,筹谋布局起来,它没有多智近妖的智慧,也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武勇,更没有那小说当中描述等王霸之气,它所拥有的,是这些年来沉淀下来的耐性以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坚实根基。

    如今的洪门,早已不是当年十五岁踏足大员岛之际的那两百少年了,现在李天养手下所拥有的百姓,在去岁就已经超过了两百万的基数,人口基数越多,洪门的底蕴和增长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也就给予了李天养更大的勇气和信心,走上那一条不归之路。

    而在历时数年之久以后,第一条横贯笨港和基隆镇的铁路,终于在崇祯十三年的四月份,在李天养四十岁生日前后,完成了它的所有准备工作,正式通航了!

    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物,为了这一个蒸汽火车,李天养和洪门在其中投入的银钱物资不下于百万两银钱,到现在作为主动力的蒸汽机,已经是笨港研发院的第七代产物了。

    之前,笨港虽然跟大安镇之间开通了往返铁路航线,可是那本身就是李天养用以团聚南洋商会、笨港联盟子弟,以及震慑周边团队和洋人的精神手段而已,真实使用这一条铁路的次数屈指可数。

    原因很简单,自然是铁路荷蒸汽火车等技术还没有达到正式商业运作的用途,而在研发院持之以恒的专研改进下,终于这一铁路的实用化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每小时能够达到五十余里,运载量达到万石以上的蒸汽火车此次虽然没有之前刚刚面世之时带来的轰动,但是对于长久在基隆镇生活,从无踏足过其他地方的普通百姓来说,依旧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这一条铁路的开通,对于洪门本身而言,意义同样巨大,曾经最快也要三日以上的往返行程,如今在铁路开通以后,笨港与基隆之间的行程时间缩短到了一天半而已,更别说会儿火车等运载量,一次性能够达到数万石之多,更加方便洪门未来的整体布局了。

    除了方便货运之外,对于百姓们而言,一张三两银子的火车票或许有些昂贵,但是相比行路至少需要八天,乘船至少需要五天的旅程来说,不但往返更加安全平稳甚至大家还能够欣赏沿途等各种风景,这一张票却也是值得的。

    除去这一个最大的惊喜之外,对于洪门来说还有一个惊喜,那就是他们所栽种的橡胶树终于能够收割橡胶了。

    从电视上一知半解所看到的收割橡胶的技术手段,李天养早就已经告知给了经善农业的匠师们,经过多次的专研改进之后,这个时代不用直接砍伐橡胶树就能源源不断收割橡胶的技术,也被洪门聪明等匠师们所研究了出来。

    这个被匠师们称呼为环切术的橡胶收割技术,每年能够让一棵五年生的橡胶树产出五到六斤的橡胶,这对于在静浦和吕宋群岛有着成千上万倾橡胶树的洪门来说,日常和军工需要的橡胶,再也不用孙聚勇他们万里迢迢从美洲那边采集过来了。

    静浦镇外,密密麻麻数之不尽等橡胶树,成为了洪门宝贵等财富,为了不让这些重要等军工材料受到破坏,洪门组织过无数次清剿生番土著的行动,一度都打到了山脉中心地带去了,因此而覆没的土著部族不计其数。

    

第1277章 贸易浪潮() 
浪潮滚滚,来自西洋的商人们,带着非洲、南亚、欧洲等世界各地的物产,出现在洪门基隆镇上。

    自从洪门将西班牙人的舰队赶出了吕宋群岛之后,西洋人与亚洲之间的交易中心,逐渐从吕宋群岛迁移到了基隆镇中,使得洪门基隆镇上的贸易越发的繁华。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且不说西洋人所追求的各类财货当中,大明的特产是西洋人最为推崇的商品,以及来自东倭、琉球和朝鲜的特产,无一不让西洋人趋之若鹜。

    自东倭德川幕府登台掌权以后,当权的东倭贵族们就开始逐步推行闭关锁国等政策,而随着前两年刚刚被镇压下去的耶稣会东倭教民起义等事件之后,西洋人更是不受东倭贵族的待见,在东倭现在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也就只有身为东倭的君主国大明朝的商人们,还能勉强在东倭进行贸易,而作为根东倭有着良好关系等洪门齐心堂,则幸运或者说必然地,成为了东倭最主要的贸易团体。

    至于正保受战后重建恢复之苦的朝鲜王国,这更是不用说了,光是洪堂水师援助对方之功绩,就足以让洪门齐心堂从他们当权者手中获得极高的贸易份额,远不是一般的散兵游勇所能比拟的。

    而洪门本身开明开放的政策,更是让无数的海商们愿意到基隆镇来采购或是出售手中货物,一时间,这里便成为了汇集整个世界各种货物等集散地,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