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984章 大安镇的开发() 
    吴杰没有把握的说辞,竟然轻易打动了他的父亲吴巨仁,当吴氏一族分拆出来的数百族人前来大元岛以后,吴巨仁就向李天养打了招呼,一行人在大安镇中定居。

    李天养默认了吴巨仁的做法,并表示对此安排的欢迎态度,谁让吴巨仁的位置在那摆着,作为晚辈的,李天养实在不能驳了这位二叔的面子。

    更别说,把吴氏这数百人安置在大安镇中,对于李天养也算是一件好事,这样他们笨港、鸡笼两地也不用担心因为吴氏一族的人到来而从洪门手中讨要土地来耕种了。

    而吴巨仁更是暗下心喜,洪门招募流民和土著人,从来都不会让同一族的人过多生活在一个地方,基本上都会拆分在几个居民区之间,或是分散安排在几个自然村中。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洪门势力范围内,不会出现一个团结的大家族,即便平时大家多有联系,但是当彼此没有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久而久之便会对家族有些疏远了。

    这个时代的家族虽然比不得魏晋之时的门阀世家,可是对于族人依然有着强大的统治力,甚至有些家族家规还凌驾于朝廷律法之上。

    李天养在潭门时,已经亲身见识过吴氏一族的种种情形,隐隐觉得这回对洪门团队带来危害,因此在招募和安置流民土著的时候,就已经有意地拆分其中的家族,让其分散。

    但是这回吴巨仁之所以被甘大彪说服,就是他所带来的数百吴氏族人,在大安镇中能够聚在一起生活,不用被大乱安置,对于注重亲情的吴巨仁来说,这可比其他的条件要有说服力得多啊!

    至于李天养默认对方族人聚在一起,也算是破了例了,在眼见吴巨仁这位二叔向自己示好的时候,这种小事情李天养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更何况这分出来的一支吴氏亲族,真正姓吴的也不足两百之数,还形不成太大的威胁力。

    甘大彪笑颜轻展,对于吴巨仁他们这一行人的到来,事前久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到人一到就先入住到甘大彪准备的临时客房里,事后便在甘大彪的带领下,走动了一圈大安镇西面还未开发的原野,寻找适合的土地进行开荒。

    此时大安镇已经新开发出了两千亩土地,距离李天养规定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十分之一,可是却花费了大安镇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

    吴氏一族人本来是想要直接从甘大彪手里分上几亩新地开种的,可是甘大彪要吴氏这一群人来就是开荒的,如果他们直接要自己开垦的土地来种植的话,那他还要他们何用啊!

    因此,甘大彪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而且告诉他们,若是他们自己开垦新地的话,每家每户可以新开三十亩属于他们的土地,但如果他们要从自己手里分地的话,每家每户只能给十五亩。

    这话一出口,吴氏的人哪里还会想要不劳而获啊,此时就算是甘大彪主动分地给他们,他们也都不会做的。

    甘大彪嘿嘿暗笑,看着一伙本来就认识的潭门旧人,此时满身斗志地扛着新犁、赶着牛儿到远处的开荒地中开垦,很是得意与自己的手段。

    吴巨仁把家人安置在大安镇以后,他就回城去龟岛了,他现在可是很看重自己身上这身官皮,因此在努力学习着洪门的章程操守,以身作则带着一群心腹纠正他们曾经的诸多毛病。

    至于大安镇这边的事情,自有吴杰这个儿子和甘大彪他们几个年轻人看着,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吴杰也把家给搬到大安镇中来了,因为这里有他的母亲在,几个叔伯也都在一起,多年在外漂泊,吴杰的妻子儿女都还没有跟家里这些亲戚们好生培养过感情,故而趁着现在的机会,吴杰将自己的妻儿给接过来孝顺母亲和长辈们。

    吴杰当初娶妻的时候,娶得是一个从浙江被招募来的落难人家的小家碧玉,也同样没有征求过家里父亲他们的同意,只是在婚嫁的时候他才带着未婚妻及其长辈去了一趟潭门,草草在潭门办了一次婚礼而已。

    好在这家落难人家还算配得上吴杰,人家当时未衰败之时,也是书香传家,可比潭门村里那些村妇要好上太多。

    而且人家思想还算开明,对于洪门让女子出来工作的事情没有太多反对意见,同时间还将自己闺女送去学堂学了一身医术,分配在慈幼局中当了医士,这才让经常挂彩、进出医院的吴杰有了可乘之机。

    这门婚事上虽然吴杰有先斩后奏之嫌,可是这迎娶的女子模样周整,说话行事又很是得体,身上自有一股沉稳的气质,吴巨仁他们这些做长辈又哪里会多加刁难呢,故而也就遂了吴杰的愿了。

    到如今,吴杰同样也是由着两儿一女的父亲人物了,使得他过去喜欢好勇斗狠的性子又多了一层枷锁,不再像曾经那样亲身涉险了。

    有了数百人的生力军加入,相比此时大安镇中快要近万的人口来说,似乎是杯水车薪,可是用在开拓荒地上,依然让进度有了一丝更快的进展。

    新开垦出来的荒地很容易再次长起杂草和灌木树苗,因此这第一季种植的粮食可以说没有多大盼头,还不足以养活这越来越多的人口。

    对于几乎没有财产和粮食的迁移人口来说,那就需要洪门提供粮食来救济他们,甘大彪在赊购粮食给这些流民的时候,不再要求他们归还粮食给自己,而是让他们折成劳力,用帮助洪门开垦新地来兑换他们所得到的粮食。

    这是洪门当初就用过的法子,只是随着如今笨港、鸡笼发展成了体系之后被淘汰掉了,现在甘大彪重新用出来,效果依然可观。

    加上大安镇中蓄养的那么多牲畜在牧场中,不缺乏畜力的情况下,开荒进度渐渐赶上了甘大彪所计划的速度。

    (本章完)

第985章 琉球水师的变化() 
    吴道福自从洪门远征东倭萨摩蕃,击溃其最后的水师并逼迫其签署了和平协议之后,他的琉球水师一下子就陷入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尚丰王失去了萨摩蕃这个强敌,对于洪门的依赖也就锐减,自然跟驻琉球王国的代表吴道福,有了一些隔阂和戒备,洪门的强大,难保不会成为下一个萨摩蕃,觊觎富饶而位置处于中枢的琉球王国。

    而琉球水师的新建,一方面是李天养想要利用琉球王国的财力物力来空手套白狼,打造一支洪门挂靠在琉球王国当中的军队;而另一方面,尚丰王他前任父王是希望能借此拉拢洪门来对抗强大的萨摩蕃,并借洪门之手,建立一支能够防卫琉球王国海疆的水师。

    但是尚丰王的意见却比他的父王要独立得多,他知道借助外人之手,终究不是一个王国长久的国防政策,因此从一继任国王开始,尚丰王就削减了对琉球水师的投入,转而自己建立起一支水师和步兵。

    后来虽然因为萨摩蕃再一次入侵,让吴道福抓住了机会,施压逼得自己不得不再对琉球水师投入资本,可是到如今,这中情况又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削弱到当初的情形,甚至更差。

    而洪门这边,吴道福同样指望不上,不管是从彼此距离而言,还是从洪门的发展重心来看,琉球水师都是没有娘的孩子,无人关爱。

    吴道福只能是自力更生了,好在当初建设水师的时候根基扎实,虽然被尚丰王以各种名义抽调走了琉球水师当中一大部分人手去补充他们王国真正的水师,作为交换,尚丰王也将两千水师将士连同他们的家人交给了吴道福,任由他们在西表岛上自生自灭。

    西表岛是琉球王国除了琉球本岛之外最大的岛屿了,不过因为那里太过偏僻,其上居住的土著人对于他们琉球王室并不敬重,故而才让李天养占了大便宜,从尚宁王手中得到了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

    若是不在意这座岛屿上十分之九以上的原始地带和肆虐的蚊蝇带来的疟疾等疾病的话,这块岛上的风景可是着实不错的。

    有了两千完全听从吴道福命令的水师战士,加上他们的家人,现在吴道福手里也有了差不多将近六千余人的人口。

    琉球王国那边越来越怠慢自己了,应该发放的粮饷已经拖欠了两月,都不见王室那边有所表示,就连自己派出去讨要粮食的信使,都被人家给糊弄了回来。

    人家也不说不给,但是就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琉球王国自去岁起就遭了天灾,在粮食周转上有些困难,再加上之前被萨摩蕃威胁造成海上贸易锐减,税收无着等等借口,反正就是一句话:还请吴提督稍安勿躁,王国已经在筹措银钱,去往倭国和大明朝采购粮食去了云云!

    没了萨摩蕃这个不讲道理的强敌,加上如今洪门已然归附大明朝,作为大明朝一直以来的属国,尚丰王相信洪门真要敢对他们琉球王国动手,那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征战沙场,琉球王国那些文官贵族们不堪一用,但是要说到玩头脑、政治,这些家伙可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或许对于大明朝堂上那些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的大员们,这琉球王国种这些文官们的手段还显粗鄙,但是用来对付李天养他们,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算计,尚丰王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就敢将事情开始干下去,渐渐针对起洪门团队,不可谓这位国王有一种豁的出去的勇气。

    李天养早就接到了吴道福和外卫情报系统汇报上来的信息,对于琉球王国如今上层官员和王室的想法,李天养一清二楚。

    可清楚归清楚,李天养同样拿尚丰王他们的逼迫手段无法,大明朝自开国一来,就从来不对俯首称臣的王国和属国动手,这是大明朝中的铁律,以彰显大明朝泱泱大国风范。

    李天养也同样不敢冒着天下之大不讳,去做出讨伐琉球王室的事情来,现在不比当初阉党当道之时,李天养就算真的做出讨伐琉球王国的事情来,他也能通过贿赂阉党买一个天下太平;现在可是新皇帝刚刚上任,真要敢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节做出这般大事来,恐怕李天养是嫌自己不够显眼呢!

    就连当初李天养他们占据西表三岛,在契约上也不过是说将其划分为琉球水师的驻地,名义上依然属于琉球王国统管,这也是李天养早就打好的埋伏,免得在自己现在这个位置时难做。

    故而,李天养对于吴道福所能做的帮助,就是让何勇、孙聚勇他们远洋船队顺便运送一些粮食物资过去而已。

    剩下的,也就只能看吴道福他们自己的了。

    好在有一点,洪门中上层官员,对于开荒拓土,新建家园的事情一点都不陌生,就连他们原本出身于洪堂武装力量的成员也不例外。

    肖秀荣原本还是参机处的参议,现在可倒好,他整个人都由武转文,开始一步步学着安顿战士们的家人亲眷,管理各种民生事宜,还得组织人手开始在西表岛上拓荒。

    洪门那边也在尽可能地支援他们,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方、开荒的耕牛铁具、甚至就连建筑百姓们的房屋也用起了水泥建材,也都是由远洋船队一次次分批送了过来,让吴道福他们少了很多麻烦。

    处于台风肆虐地带,在吴道福他们在西表岛上待的这数年间,差不多每年都会被台风光顾一次,普通建筑材料搭建的房屋,那是台风过一次,房屋就倒一次,逼得吴道福只能求李天养从大元岛上运送水泥过来。

    作为机密,直到现在除了李天养的老爹被告知了削弱版的水泥配方以外,其他任何团队都没能得到洪门这一建筑利器的渠道。

    甚至就连有人想要批量采购水泥,都被李天养给拒绝了,洪门自己各个定居点的基础设施一直都在不停施工,自己都还供不应求,哪有还余力出售。

    也就只有吴道福这边,在李天养确知他们岛上困苦之后,这才批了一批水泥给吴道福,解决了他们住房材料问题。

    (本章完)

第986章 最坏的打算() 
    吴道福除了操练琉球水师之外,他还有一个任务,那便是有条件地去经营东倭萨摩蕃所“租借”给洪门的那个无名小岛。

    小岛陆地方圆数里而已,因为岛上聚居海鸟众多,被当地倭人叫做海燕岛,不过因为属于珊瑚岛礁的关系,在未加修整之前并不适合停靠大型船舶。

    但是这难不倒有水泥这个建筑神器的洪门团队,当初李天养提供水泥给吴道福新建西表小港,同样也是想要他利用水泥在这座海燕岛上修建一个可以提供船队停靠的码头。

    既然从倭人手里搞到了这么一个岛屿作为租地,李天养自不会想要它就这么空置着,大元岛那边来人太过遥远,但实际吴道福的西表小港却离此不过十天左右的航程,远比洪门那边来得便捷了。

    之所以想要在萨摩蕃的海域上安插这么一个钉子,李天养也是希望能借此时刻关注倭国这边的动静,以防他们又有什么其他坏的打算。

    有了这个港口,吴道福的水师船队也能顺理成章地,时不时地跑到这里来溜达一圈,同时对洪门的远洋船队提供安全护卫。

    萨摩蕃内里具体对于这份憋屈的协议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李天养他们还不是很清楚,但是通过这份协议,洪门跟倭国如今的实际掌控者,江户的德川将军势力,有了深入的联系。

    自万历年间,统一倭国诸大名的丰臣秀吉,劳师动众入侵朝鲜,最终为大明朝和朝鲜的联军打得惨败之后,这随后冒出来的德川家却是对大明朝展现出足够的恭敬。

    而洪门上下如今也算得上是大明朝庭当中的一员,李天养更是官居从三品的武官,坐镇大明朝与倭国极近、极便利的福建海域,其麾下的水师队伍更是实力强劲,对我国都有很大威胁。

    因此,在德川家使者出使萨摩蕃归来,将这一路上关于洪门舰队的实力见闻,和自己收集到关于洪门的情报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以后,此刻执掌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家光听取了幕僚的意见,对洪门施以友善的态度。

    洪门的远洋贸易船队能够自由进出德川幕府实际掌控的各大港口,与德川家的人进行贸易,这是许多大明商号都得不到的待遇。

    归根到底,这都是源自于洪门的实力缘故。

    可是即便倭国如今与洪门有着和谐的相处之道,李天养依然没有办法无视倭国人的狼子野心,其中少不了出于后世那一段黑色岁月的见闻,让李天养对倭国有着强烈的敌视之意,但是同样的,也少不了对倭国蕴藏丰富的巨量白银、黄金的觊觎。

    倭国人敢对朝鲜动心思,那凭什么洪门就不能对倭国动歪心眼呢,大元岛虽然孤悬于海洋之上,未来主掌华夏疆域的大清朝女真人,现在还是一只旱鸭子,连东江岛上那一支深入敌后的孤军都收拾不了,真要是李天养最后决定不归附大清朝的话,短期内恐怕这大清朝也对洪没有办法。

    但是李天养总是喜欢未雨绸缪,现在的他野心随着洪门的强大渐渐增长,可在私底下,他却已经开始细细计较起各种选择之后的后果了。

    真当大明朝覆水难收之后,洪门依托海洋和强大水师,独立于海洋之上,是李天养现在最乐观的期望,不过他却担心大清朝要是对大元岛动武的话,他们的压力将会极大。

    华夏大陆的底蕴在那摆着,就算女真人现在是只旱鸭子,没有一支水师队伍,可真当他们掌控了华夏庞大疆域,以举国之力建立起一支水师队伍来,实在不要太简单了。

    而与参机处成员们时常的讨教中,李天养得到了一个关于大元防御的重要结论。

    想要做到大元岛的安全,那便需要洪门能够完全掌控两道防线:其一便是最大元岛与福建之间最外围的一座岛屿,金门岛;还有一道防线,便是洪门已经掌握在手中的澎湖群岛。

    只要这两处岛群能够死死掌握在洪门手中,加上洪门自己强大的海上实力,可以说洪门守住大元岛有了七成的把握。

    只是这个结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要施行起来,却是非常的难,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连带关系。

    金门岛隶属于福建中左所,也就是后世的厦门,彼此仅有区区十里地的海域距离,彼此甚至遥遥相望都能看到彼此地平线,随便一艘渔船都能到达金门岛上,更别说其他的大船了。

    在冷兵器时代还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女真人甚至都不需要太专业的水手架船,便能将身经百战的精锐战士们投入到金门岛上,占领金门。

    而澎湖群岛最外围的岛屿,距离金门也不过一百多里地的距离,好在有这个海峡存在,让李天养不至于失去对抗未来女真人的底气,更让洪门水师队伍有了施展的舞台,否则李天养是想都不敢想要自立一方的。

    不过金门这最外围防线的失去,会使得未来女真人能够以此为踏板,更加容易地接近,并攻击到澎湖群岛中来。

    若是连澎湖群岛都被未来大清人掌控了,那么不好意思,大元岛也不可能守得住了,这大元岛最近的海岸线,距离澎湖群岛,也就不过才五六十里海域罢了!

    未虑胜先虑败,若是就局势真到了那种危急时刻,那么李天养就需要未自己和身边的同伴们找到一条退路,而倭国和琉球王国便成了洪门的首选目标。

    比大元岛距离华夏大陆更远,更容易抵御未来大清人的绞杀,同时还有着不错的人口基数和海洋贸易基础,这些都是洪门未来退路的很好选择。

    相比之下,倭国比琉球王国更加强大,但是也更加富庶,和具有发展前景;而琉球王国土地面积太小,岛上物产也不丰富,虽然其实力以现在的洪门都能具而有之,但是也因此让李天养有些不屑于以此作为退路。

    (本章完)

第987章 发展良机() 
    李天养的想法,还远远没有达到施行的地步,此时大明朝虽然天灾人祸不断,关外的女真人一直没有消停,关内的农民暴动也如同星星之火,尚未引起官服重视,也让人看不出这会是大明朝最后的安逸时光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李天养开始对未来的万一可能提前做好安排,并做好一些前期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