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葡萄牙人。
然而,葡萄牙人的行动,最终还是被李天养给破坏了,当他们刚刚集合其舰队,得到消息说荷兰人一支远洋船队即将从倭国返航,回到爪哇殖民地去。
这是葡萄牙人最好的一次偷袭荷兰人的机会,也是他们将荷兰人赶出大明海域得机会,然而谁成想,最终洪门横插一杠子,一上来就将葡萄牙人的舰队堵在了澳门港口之中。
除非葡萄牙人与洪门翻脸,否则在李天养已经让使者带话回来,让他们葡萄牙人的舰队收敛一点,不得滋扰大明边境,无形中也就让葡萄牙人以为他们的计划已经被洪门知道了,这是在给他们敲响警钟呢!
葡萄牙人很不甘心啊,可是洪门人那十几艘所谓“杨帆式”战舰一直在外海巡弋,目光左右不离澳门这个小港口,让他们都舰队想要悄悄离去偷袭荷兰人的舰队也是无法。
(本章完)
第972章 种植()
李天养无心之中消弭了一场两个西方国家的海战还不自知,此时他正在考虑将这橡胶树的种子种在什么地方呢!
葡萄牙人不知道李天养是从何得知这橡胶树的,也不知道李天养拿这看起来似乎用处不大的橡胶树有什么用,但是既然李天养对于这橡胶树有兴趣,恰好自己又知道这东西,葡萄牙人也不好送礼得时候就送一两颗种子吧!
反正这橡胶树种子在美洲当地人手里业并无大用,除了这树木被砍伐得汁液收集起来还有些奇特之处以外,其他方面葡萄牙人也着实想不到有什么特意之处。
故而,这葡萄牙人托西班牙商人,花很小的代价从美洲土著人手中换取到了一大麻袋的橡胶树种子,保守估计得有数千上万颗。
随同这橡胶树种子一起送给李天养的,自然还有葡萄牙人自觉橡胶树上有些奇特到汁液凝固体,也就是李天养曾拿在手里把玩过的米黄色的软球体,共计整整四个大箱子装在一起,连同这一麻袋的橡胶树种子,粗粗看起来似乎葡萄牙人这礼送得很厚,可实际上花费了葡萄牙人多少银钱,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不过有些东西表面价值在低廉,但若是落在急需要它们的人手里,那也是千金不惜的宝物,一如在葡萄牙人看来不值一文的橡胶树种子,在李天养心中,恐怕价值并不下于葡萄牙人送给他西洋火炮的铸造方式。
笨港是没有机会种植大片的橡胶树了,因为被笨港联盟团团包围住得笨港,想要再往外扩张的话,就只能是一片飞地了,很不利于笨港管理。
而且,此时洪门团队刚刚决意开发大安港,招募的人手也都陆续就位了,李天养他们也没有更多精力再次投入到一个新地盘的开发当中。
大安港自然更不用说,招募了那么多的人手过去,加上本身沿海一带建立起来的牧场,让大安港正朝着一个畜牧业与农业并重的基地,正好可以在产粮供给团队到同时,分润一批粮食来喂养牛马牲畜,加快它们成长的速度。
至于鸡笼港,那更是不用说了,在鸡笼镇的背后,就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山脉,就连夏日炎炎都无法融化山脉当中最高几座山峰上的积雪,可想而知这片山脉的开发困难度之高了。
当然,李天养也不是不知道山岭地带同样可以种植开垦,可是大元岛上那么多的平原地带李不去开垦,洪门又怎么会去费力不讨好地早早去利用梯田技术区开荒笨港以西的山脉地带,那可真是费时费力啊!
仅有一部分可以利用起来的平原丘陵地带,勤劳的鸡笼港乡亲们早就开垦出来了,成为了鸡笼镇的粮食来源之一,维持越来越庞大的鸡笼镇镇民们的日常所需都还有些勉强,更别说将所余不多的土地用来种植橡胶树了。
大元岛东岸的大兴港是个不错的选择,刚刚经历过一次联盟扫荡,使得该地如今安全得很,方圆数十里绝不会有陌生土著敢踏足,若是去砍伐林木来种植橡胶的话,应该不会出现太大危险。
唯一有些疑虑的是,大安港是当初荷兰人开辟出来的临时落脚点,后来与洪门和谈之后落入到洪门手中,李天养也并没有花大力气去打理,也就是派了一队洪门战士驻扎在那里,维持那里城堡的秩序。
因而,早先荷兰人本就没有开发出来多少点土地,现在恐怕也都荒废大半了,地上也恢复到原本灌木、野草丛生的地步,对于还不完全知道橡胶树习性的洪门来说,恐怕接下来不好将这外来物种给保护好啊!
最后,李天养到目光转向了更南处的静浦港,那里是颜思齐和郑芝龙等人的老巢,曾经生活了上万人规模的人口,在饱受洪门打击喝限制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越来越强大,其中不难想象对于静浦港到开发力度了。
随着颜郑二人南下而去,这静浦港就落到了李天养到手中,但是静浦港在李天养手里有个缺点,那就是离洪门最重要到两个基地过远。
不管是从笨港前往静浦港,还是从鸡笼镇前往静浦,从海上距离来看都不比笨港与鸡笼镇之间的距离来得近,又因为颜郑离去都时候裹挟绝大半数的人口一起南下,几乎可以说落到李天养手中的静浦港就是一个空港,还需要李天养自己招募人手来继续耕种开发出来的土地。
鸡肋,这静浦港落在力图手里就是一个鸡肋,直到现在静浦港落到李天养他们手里都已经有一年有余了,李天养也只是迁移了不过千余人来打理原本可以供养上万人的土地。
按照李天养对于静浦港最新的了解,静浦当中绝大半数的土地都只是勉强保持着不被荒废,剩下小半才是真正被洪门派过去的千余劳力和原本被颜郑抛弃的数百老弱种植着。
既然没有足够的劳力打理那么多的土地,李天养他们一时半会儿又投入不了过多人口过去,当这橡胶树都种子送来以后,李天养心底一思索,这静浦还真是一个种植橡胶的好地方。
而且,当初颜郑他们在静浦发展的时候,在初期饱受了当地土著的骚扰之苦后,随着飞龙帮强大起来之后,也曾清剿静浦周围到土著部族,加上前番联盟最终止步在静浦周边,这也让李天养短时间里不用担心静浦周边的安全。
最重要还有一点,那便是静浦港更靠近北回归线,差不多算是亚热地带,按照李天养从后世对于橡胶树的模糊记忆中,似乎这数木更喜欢炎热的气候才对。
李天养在脑海中想来想去,最终一拍板,决定了就拿这静浦港来做试验,看看那里到底适不适合种植橡胶树。
而种树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毕竟这橡胶树要成长起来最后能为洪门所用,恐怕至少也得三五年时间,就算是七八年也是有可能的,李天养现在才找到这橡胶树的种子,已经算是有些晚了,还不知道真正能用到时候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本章完)
第973章 橡胶制品()
种植的事情既然下定了决心,李天养便往静浦港再追加了一千土著俘虏人手去帮忙以后,就全权甩手丢给静浦港中到负责人吴超了,由他去打理这一切。
而随同橡胶树种一起呗作为礼物送给李天养的三箱子天然橡胶,则被李天养转手交给了成才他们的研发院,由他们提前做些研究。
李天养把这天然橡胶放在自己的官邸中,有事无事地时候就拿出来把玩,一来自然是对其有着诸多行去了期许,二来则是对于这天然橡胶的特性感到有些诧异。
诧异的原因在于,李天养发现这天然橡胶似乎在性能上于其在后世所使用过的橡胶制品有着极大差异。
比如在常温较高的情况下,这些橡胶球除了在弹性和伸缩性上与李天养所知的一样以外,却很容易发软、发黏,进而粘黏在一起,若是由其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制品的话,恐怕无法使用太久。
仅仅是这一个缺点,却完全掩盖了它的其他几个优点,怪不得善于发现并利用新鲜事物的西方人会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呢!
不过既然后世能够利用这些橡胶原料生产出各种成片品出来,那么李天养深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未必也不能找出改变这些缺点的办法来。
而且,现在这天然橡胶也并不是不能使用了,此时鸡笼港正好进入冬季阴雨时节,最是潮湿不过了,李天养每每出门去外面兜转一圈,除非是穿皮靴,否则布鞋的话必然会湿透,脚上难得利爽。
更别说洪门得普通人家子弟,没有李天养这样的条件,虽然洪门团队还算富有,可也不敢花上动辄一块多银元一双的皮靴来穿在脚下,而且这皮靴还不能经常沾水,否则容易腐蚀。
将天然橡胶球交给成才之前,李天养先找人拿出小部分橡胶球来,按照鞋样制式,做成模子搞了几双胶鞋出来,再在里面铺垫鞋垫等物,穿在出去那叫一个清爽利落啊!
当然,这么好的东西,李天养自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的家人搞上几双,反正这是葡萄牙人送给自己的礼物,不能完全算作公产,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方便一下自己的亲人,也并不算违规吧!
可惜的是,这米黄色的橡胶鞋,鞋底还是太柔软了些,就算铺垫上了硬一些的鞋垫,走在路上被凸起的石头之类硌着,依然让脚底生疼,还有这款式,那就更别说了,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来看,都只有两个字:爆丑!
好在李天养也不在意这些,他更在意的是这橡胶的性能功用,是否能够防水,以及能够使用多久。
这边李天养正在试穿他的新鞋,那边对这天然橡胶充满了兴趣的成才他们,则很快就试验出来这橡胶的不少特性出来。
比如这橡胶在温差极大的情况下,出现的两种对比度较大的特性,使得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上,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短板,再比如它都延伸性、弹性,都是成才他们眼中极好的试验材料。
研发人员都是那个样子,越是新奇古怪的东西,越是能够激起大家对于这个东西的兴趣,也越发想要弄清楚这个东西的原理,以及利用它的特性研制出各种各样更加新奇的制物出来。
除此之外,成才他们则开始研究如何改进天然橡胶发黏、发软的缺陷,使之更适合在日常使用,能够使用更长都寿命等等。
不过研发这种事情,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艰辛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这种连化学基本原理都不清楚的时代,那更是难上加难了。
就凭洪门团队当中那些个数得清楚的原材料,李天养很担心这个橡胶树都长成材了,恐怕都未必能有所进展啊!
为此,李天养悄悄掏出小时候的笔记本,翻阅上面所记载的来自后世的知识,同时绞尽脑汁地回想曾与这橡胶有关联的东西。
还别说,还真叫李天养想到一点东西,只是这东西到底适不适用于这橡胶,那李天养可就一点把握都没有了,而且那还只是一个单词……硫化。
至于什么叫做硫化,硫化的工艺步骤,工艺原理是什么,李天养可就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了,不过既然带了一个硫字,或许说明这需要用到硫磺这个原料?
李天养没有丝毫把握地,将自己所得说与了成才他们听,并事先说明这只是一个建议,让成才他们不要抱有太大期望。
但是,李天养自己都没有想到,就是他这一个点播,对于成才他们的研发院来说,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帮助。
正是李天养这看似不经意的建议,让研发院专门组成的橡胶研发小组,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重要突破,少走了无数的弯路。
新出品的橡胶制品,按照硫磺的配比成分,添加越多硫磺都产物颜色越发黑亮,较少的则与本色接近;而越是黑亮的橡胶制品,交到李天养手中来得时候,也越发跟后世李天养所使用过的橡胶制品相仿,甚至可以说基本相同。
而天然橡胶常温较高情况下出现的发软、发黏情况,却已经没有了,经过硫化之后得橡胶,在完美保持了天然橡胶的延展伸缩性的情况下,也再没有了天然橡胶致命的缺陷。
李天养手拿着一双由硫化之后的橡胶制成的高筒胶靴,心里无限感慨,自己这是在朝着未来的工业化道路,前进了很大一步。
验试过硫化橡胶之后,李天养心满意足地拿着那双按照他脚样特制的高筒胶鞋离开了,只是在离去之前,他很是诧异地发现,以前只要自己来,总会向自己炫耀各种研发院产物的成才却是没有了踪影,一直都是由橡胶研发小组的成员接待自己。
甚至于按照成才的性格,像橡胶这么有趣的原料分析和研究,他是应该最喜欢的,可是从头到尾,成才都没有参与过这硫化橡胶的一次研发工作,整个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李天养甩了甩头,把心中些许的不虞抛诸脑后,自己这个小舅子整个就是一个研究狂人,虽然不知道他具体在做什么,但是李天养相信他必然是躲在某个地方进行着研究。
(本章完)
第974章 新研发()
唯一可惜的是,硫化橡胶都技术因为李天养一个词语的提议,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就凭静浦港中刚刚才栽种下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成活,成活之后又适不适应大元岛气候的橡胶树种,再到提供天然橡胶这个原材料,似乎是一个极为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除非,李天养向葡萄牙人手中采购天然橡胶,或是自己建立船队前往西班牙人所控制的美洲阿卡普尔科地带。
从葡萄牙人手中采购天然橡胶不是一个明智到选择,因为李天养还不希望橡胶制品过早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它都作用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却是用途广泛。
光是李天养所能想到的,制作防雨用具,不仅仅局限于防水靴上,还有防雨衣、防雨斗篷,而且还能利用起隔绝雨水的功能反其道而行,作为洪门将士日常行军的火药等防潮物的保管、饮水用具等等!
同时这硫化橡胶出来印入李天养眼中的第一眼,李天养所想到的是,就是厚实农村做弹弓,从货车轮胎上割下来的弹弓弦子,再一连想就想到了轮胎。
充气轮胎的优点是什么,大概不用李天养赘述什么了,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与充气内胎相配套的轮胎外胎技术,但是用橡胶的弹性依然能够有效解决日常马车颠簸所带来的木质滚轮的不耐用性,以及马车乘坐的舒适性。
当然,还少不了的就是日常大家所用的松紧带,对于这个时代如厕需要解开腰带,还要避免腰带出现接死扣等等问题,在松紧带面前都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便是李天养这个门外汉能想到后世使用橡胶的诸多方式,更别说以后研发院还会有各种大开脑洞的使用方式。
因此冒似用途简单的橡胶,若是能够多保密一段时间,让西方人晚知道这橡胶的用途,李天养怎么想都觉得是赚的,一如现在在洪门用途广泛的水泥配方,直到现在依然是葡萄牙人、荷兰人还是偶而来鸡笼港交易的英国人等,都想要花大代价从洪门手中获得的强力产品,可是都被李天养给当场拒绝了。
那么就剩下一条路了,便是重新开辟一条东进太平洋,直达美洲阿卡普尔科港口的航线出来。
以现在洪门团队的航海能力,远洋贸易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大明朝中上千料、甚至两千料到货船,在近海地带贸易是没有太大问题,这些年由何勇、孙聚勇几人负责往来吕宋马尼拉航线、倭国航线和新开没多久的朝鲜航线,为洪门团队经济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每年创造的利润在数十万两银钱。
福船在近海贸易时的优点不少,比如它风帆为硬帆,操作便捷,不需要太多的水手,仓储部分也很大,货运量大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但是它都缺点也不少,因为它采用东方海船“V”型结构,在深海贸易当中稳定性较差,而且不能批量装备大火力火炮作为防御武器,其遭受海贼等反抗能力自然也就差了。
又因为东方硬帆设计,在风力利用上也比西式海船还要差上一筹,体现在海船性能上就是整体航速不快,更容易被以机动性著称的海贼追击,也不容易躲避速度奇快的大海风暴等中心区域。
故而,如果洪门想要自己开辟美洲航线的话,那么就需要自己建造几艘以西方海船为样本的商船。
这对于洪门团队来说,其实难度虽有,可是也并不算太大,有了研制出“杨帆式”战船的前车之鉴以后,西方造船技术的精髓洪门造船厂杨志他们已经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唯一的困难在于,像这种跨远洋贸易的海船,若是建造的话,那就得往越大建造才越划算了,就比如西班牙人他们差不多平均两年才往返一次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航线,其船只大小几乎都不逊色于大明朝两千料海船,甚至尤有过之,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增加其运载量,获得丰厚的远洋贸易利润。
而洪门“杨帆式”战船,虽然比洪门曾经的主力战船四百料战船要庞大得多,可是最大也不超过千料海船的规模,换算成现代海船的话,也就是三四百吨而已,用于远洋贸易的话怕是有些不够看的。
因而,李天养又把难题甩给了杨志他们造船厂,这几年来,从开始批量生产“杨帆式”战船开始,洪门最优秀的造船师傅差不多都被杨志給收入了麾下,就连研发院就按也没有几个这方面的人才。
杨志收纳这些造船人才的出发点,一来自然是想要帮助洪门尽快建造“杨帆式”战船,二来他也是未雨绸缪,为像今天李天养这样的要求做着准备。
毕竟是偷师人家西方人的造船技术,虽然很多关键技术洪门造船厂都已经从西方战船上摸索出来了,可是仍有不少技术是他们所没有搞清楚的,更别说利用“杨帆式”站出去呢都建造技术来制造更大规模的大船了。
要知道船体规模大上一圈,可不仅仅是按照原来的样式照猫画虎建造就可以了,否则的话西方欧洲人现在也不会仅有几个海洋强国能够建造超过两千吨规模的一级战列舰了。
李天养的要求,加上这几年来杨志他们苦心孤诣的研究和开发,让他们早有准备地开始建造属于洪门的第一艘超过一千吨规模的仿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