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份,低着头向人多的地方猛钻。聚成一团的新附军为了不被牵连,拼命地将混在自己中间的蒙古兵推到外面。
    “杀”。雷兴手起刀落,将一个蒙古兵砍翻在地,斥骂道:“一群孬种,怕个屁,是男人的跟爷爷杀鞑子去。”
    光复军骑兵旅在山地旅的协助下,也击破了阵后探马赤军的阻击,冲杀了上来。骑兵们用马刀收割着生命,用马蹄践踏着血肉之躯,肆意地在元军中播洒着死亡和恐惧。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条血河。
    许汉青远远地望着这一切,皱了皱眉,要是兵力再多一点就好了,四面合围,一个也跑不掉。现在大局已定,剩下的只是打扫战场,收容俘虏了。
    “所有蒙古人,全部处死,一个不留。”许汉青冷冷地下达着命令。
    “大哥,把他们留下来做苦力不好吗?”许汉桂问道。
    “现在不是时候,我们必须让屠杀者有所警示,这样,战争对百姓的危害才不大。我要让这个世间明白一个简单真理:战争,是勇士与勇士之间的角力。禽兽,不配得到战士的荣誉。”许汉青慢慢地解释道,“希望这样能留给福建一段平稳发展的时间。“
    “我明白了,大哥。”许汉桂点头道:“在江南的每个蒙古人都双手血腥,死有余辜。”
    “我们是战胜者,我们有权处置任意战俘,对于那些按公理对待战区百姓的人,我们可以按律审判,审判他侵略的罪行,但对于屠杀者,哪怕是上天最公正的审判,也只有一个字——死!”许汉青继续说道。
    许汉桂点了点头:“若士兵深入敌境,也能秋毫无犯,则敌方百姓归心,胜利可期。”
    血红色的太阳往往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紧接着几声闷雷在头顶上隆隆响起。

……(本卷结束) ……



第四卷 大转折
第一章 欢庆(上)

       
    泉州城,时近黄昏,夕阳正烧着天边的云彩,眉痕的新月已经现在鲜红的云缝之中。
    “的,的,的”,就在此时,街道尽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街上的行人连忙躲避。
    几个信使打扮的士兵,骑着千里挑一的良驹,快速冲进众人视野。府衙门前立刻涌出两队卫士,迎了上去。有人上前拉住马缰绳,有人核对相关文凭,并将累得几乎虚脱的信使搀扶下马背。
    元军撤围而走,让泉州城内的人们稍微放松了一点,虽然城门还没有打开,晚上依然要宵禁,但府衙对面不远处的酒楼内,比往日还是要热闹许多。
    三三两两穿着长衫的读书人,坐在酒楼内*窗子的矮几旁,一边喝着淡酒,一边交流着道听途说来的“最新消息”。
    他们都是各家报纸请来的“执笔”,将天南地北的新鲜事综合成文,就是他们谋生的根本。当然无论什么消息都没有从府衙里流传出来的消息更重要,泉州府陆陆续续发布了种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新闻,使这里成为了各家报纸的焦点。谁能抢先一步把最详细,最准确的消息刊发出去,谁家的报纸就能多销几成。
    虽然办报纸没什么利润,可集腋成裘啊。况且报纸销量到达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向泉州安抚使陈复文申请“教化”补贴,那可是一笔大数目,无论报纸的主要内容侧重点在哪方面,只要报上去的销量经得起查证,办报纸的本钱就全回来了。
    况且随着报纸销量的增长,还可以多招揽一些婚丧嫁娶的声明了、商品打折的通知了。加上一些道家增高水、佛门大力丸什么的告示。虽然仗些东西眼下在报纸上还成不了大气候,但总归能给东家带回些外快来。各位“执笔”们的腰包,也会跟着鼓上几分。
    所以,平素里,各家报馆都派有专门的“执笔”,紧盯在府衙门前。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门前那几块告示牌贴上了新的邸报,或者府门里有负责消息的小吏出来,立刻就把消息传回报馆。再经过推理、润色、演绎,然后以最快速度印成文字,在第二天天亮之前分发到报童手中。
    没钱的闲汉,卖苦力的码头搬运工,也可以聚集在底层,在临街的铺面租条板凳,沽上两碗粗酒,点上几碟子盐水田螺,边糊弄肚子,边天南地北的胡侃瞎聊。
    “唉,元军这回是暂时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这担惊受怕的日子啥时是个头啊!”有人打着哈欠说道。
    “是啊!元军肯定是粮草不济,兼之盛夏马上就来,鞑子对气候也不适应,所以才撤围而走。这回在泉州城下吃了大亏,卷土重来的时候定然更加凶狠,唉。”一个中年人装出高深的样子,捋着胡子说道。
    “早知如此,还不如降了元朝,也省得过这担惊受怕的日子。”角落里,一个声音传来。
    无数双眼睛向那个角落望去,入眼是一个穿着打补丁长衫的落魄读书人,摆着一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一文钱两大碗的粗酒,说着冷言冷语。
    “我说你这个人眼界咋这么短呐,还读过书呢,文大人说过,咱要为了不当奴隶而战!”距离读书人不远的另一个声音大声反驳道。
    “呸,亏你还读过圣贤书。连点羞耻也没有!”一个包着胳膊的光复军伤兵走了进来,指着读书人的鼻子骂道。“等鞑子睡了你女人,抢了你的财产,砍了你的狗头,你还这么说?许大人说过,为了咱百姓不给鞑子当奴隶而战。听清楚没有,是所有百姓。包括你,也包括别人。当年老子要和你现在一个念头,你他***早给人祭刀了!”
    他的话赢得了满堂喝彩,为了不做奴隶而战,新复军训练时喊的一句口号。
    穿长衫的读书人把身体向角落躲了躲,避开退役老兵的手指,喃喃地说道:“你,你,辱没斯文。什么奴隶,圣人云,若使天下安定,必使贵役贱,上役下,贤役不肖……”
    “我看你就是最贱!”伤兵拎起读书人的脖领子,大声骂道。
    “算了,算了,好鞋不踩臭狗屎!”眼见要在自家酒馆发生斗殴事件,掌柜地赶紧冲出来,抱住伤兵劝架。“军爷,您消消气,他们这种人,你越理他,他越觉得精神。像躲狗屎般别理睬他,他早就消停了!”转头冲着店小二喊道:“还不快点给军爷上好酒好菜。”泉州城里的人都知道光复军中薪饷优厚,而且对人和气,公平买卖,从不欺人。
    府衙大门一开,有几个小吏模样的人满脸兴奋地走了出来,把数张告示贴在警戒线外的邸报栏内,然后四处前去布置,十几个兵丁在门口开始挂起了大红灯笼。
    片刻前还热闹的酒楼里立刻冷清了许多,邸报栏围满了人,识字的不识字都在伸长脖子观看。
    “各位,各位,什么事情啊,哪位读书的给念念,让我也长长见识!”一个焦急的声音喊道。
    “从今夜起,宵禁取消。还有,还有,光复军占领兴化!”有人兴奋地喊道。
    “哦”。
    “光复军攻取福州,新附军阵前起义,擒获宣慰使王积翁。”又是一个声音喊道。
    “啊”?一片惊讶的声音,元军是撤了,可追着元军赶路也没这么快吧?
    “福州大捷,光复军全歼来犯元军十余万,击杀元军都元帅百家奴。”一个声音激动地喊道。
    人群开始沸腾起来,有人开始兴奋地跑去报信,看来明天报纸的销量肯定比平时多出三成。
    “啪啦!”酒店掌柜的手一哆嗦,算盘掉到了柜台上。几个店小二楞在了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楞着干什么,取酒,取酒,把酒全搬出来。不论档次,全搬!”掌柜的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声喊道。
    “掌柜的,给我留个桌子,我叫几个兄弟来喝个通宵。”光复军伤兵哈哈大笑着,跑出去找兄弟们去了。
    伙计们飞也似的跑了下去,片刻过后,一板车酒直接从后院推到了大堂。
    大堂上,此时己经挤满了各色人,读书的,做生意的,打短工的,赶马车的,还有打更的,巡夜的,唱曲子的,男男女女挤在一处。有人穿着襦衫,显然刚刚从家中听见外边的热闹,跑出来打探究竟的。
    笼罩在百姓头上的乌云终于散去,光复军不仅攻取了兴化、福州,还将来犯的十几万元军全部歼灭,太令人兴奋了。
    不长时间,泉州城里不时响起“噼里叭啦”的鞭炮声。
    “怎么了?不过年过节的,怎么放起炮来了。”悦客来客栈内,芙蓉班班主张在彪疑惑地问道。鞭炮是昂贵的物品,普通百姓,即便过年,也只是点个竹子来烧烧,这是哪里弄这么多的鞭炮来放。
    正在闲聊的朱帘娣和李义泉也不解地抬起头,望向外面。外边传来了越来越多的鞭炮声,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
    “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张大彪走了出去。
    “元军前几天便撤兵了,除了这,还会有什么大喜事吗?”朱帘娣向李义泉问道。
    李义泉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等老张回来吧,我也猜不出是怎么回事?”
    “大捷,大捷呀!”张大彪急三火四地跑了进来,冲着李义泉和朱帘娣说道:“想不到,想不到,光复军连取兴化、福州,并且在福州城下全歼了元军,连百家奴都被击杀了。”
    李义泉猛地站起身来,连桌上的茶碗都带翻了,“这怎么可能,元军虽然受挫于泉州城下,但好歹还有十余万人马,光复军哪来的这么多兵?怎么全歼的元军?这消息是怎么来的?”李义泉抓住张大彪的手,追问道。
    “我哪知道这么多?”张大彪甩脱了手,不满地说道:“听说是府衙那里贴出的布告,今晚的宵禁也取消了,现在城里到处是人,酒店里更是连挤都挤不进去了。”
    “先生,您先别急。”朱帘娣连忙劝解道:“不如咱们到府衙看一下布告,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消息不可信。”
    “也好。”李义泉开始冷静下来,“外面人那么多,你一个女儿家不方便,我和老张去一趟就行。”
第二章 欢庆(下)

       
    时节己近晚春,月亮周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静静地瞅着泉州城内的热闹。
    李义泉和张大彪一路行来,看见泉州所有酒店都爆满。有些酒家甚至把台子搭到马路边,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连价格高得少有人问津的烧酒也卖得一干二净。很多读书人一边喝,一边在马路边写下慷慨激扬的诗句。
    府衙门口的邸报栏前依然人头汹涌,有人在不厌其烦地念着邸报的详细内容,人群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和欢呼。
    客栈内,朱帘娣如坐针毡,急切地想知道事情原委。前堂不时传来酒客们的笑声和欢呼,让她的心情更加无法平静。
    门一开,李义泉独自走了进来,皱着眉头,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
    朱帘娣赶紧站起身,倒了一杯茶端了过去,“先生,结果如何?张大叔呢?”
    “老张在外面与人喝酒呢!”李义泉挤出了一丝笑容,“消息已经证实了,光复军连取兴化、福州,擒获宣慰使王积翁,又在福州城下大破撤退的元军,斩杀百家奴。”
    “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朱帘娣不解地问道。
    “这也是老夫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李义泉苦笑着,“看来不仅是咱们,连元朝也低估了许汉青,光复军的实力。”
    朱帘娣默然地坐了下来,喃喃地说道:“如果光复军真有了这么强的实力,咱们以为奇货可居,人家能当回事吗?”
    李义泉黯然地摇了摇头,“帘娣,也先别失望,我想了一路,虽然光复军此战大胜,但未必便如咱们想象中那般实力。”
    “先生,您这是在安慰我。”朱帘娣笑了笑,“没有强大的实力,怎么能打得近二十万元军灰飞烟灭。”
    “这个,如果有那么强大的实力,又怎么会让元军攻到泉州城下?”李义泉说着说着,思路慢慢清晰,“将元军困于坚城之下,挫其锐气,再一举夺取兴化、福州,断了元军的粮道。元军粮草不继,士气低落,再一鼓破之,对,一定是这样。”李义泉拍着桌子说道。
    “那他们哪来的兵呢?又取兴化,又占福州。”
    “兴化、福州,福州、兴化。”李义泉用手指敲着桌子,反复念叼着,突然恍然大悟道:“兴化、福州皆是背*大海,前几日泉州封港,会不会是…?”
    “先生是说光复军从海路运兵,奇袭兴化、福州。前几日的封港便是这个目的?”朱帘娣也略有所悟地说道。
    “肯定是这样,先聚兵于泉州,给元军以重创,再从海路将兵运出去,打元军一个措手不及,真是奇思妙想啊!”李义泉笃定地说道,“帘娣,等许汉青从福州回来,咱们便去找他,至于他是什么态度,就要看他有多大的心胸,多大的志向了。”
    “也是,如果他只想偏安一隅,咱们也没有办法。”朱帘娣无奈地说道。
    …………………
    “大人,吕师夔还没有找到,骑兵已经扩大了搜索范围,可能,大概是跑不了。”骑兵旅统制吕日亮吞吞吐吐地报告道。
    “能抓到更好,抓不到也没关系。”许汉青大度地摆了摆手。福州一战,光俘虏就抓了三、四万之多,毫无斗志的新附军成群结队地投降,甚至一个光复军士兵能押着几十、上百的俘虏向集结地走去。虽说跑了个吕师夔有点美中不足,但对此许汉青也没什么不满意的了。
    “打着个大老虎,跑了个小耗子,你们也不必太在意了。”由泉州率军追击的参谋长孙志勇也安慰道。
    “你们骑兵旅先撤回进行休整,三天后随雷兴的102师出发,横扫闽北,兵压两浙。”许汉青命令道。
    “是,”听说又有仗打,吕日亮兴奋地答应道。
    “我过两天便要回泉州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你们听参谋长的安排。”许汉青交待完后,转身离去,示意孙志勇跟上来。
    “大人,您刚才说的是兵压两浙?”孙志勇不愧是参谋长,心细如发,从许汉青的话中听出了玄机。
    “不错,我是这么说的。”许汉青赞赏地点了点头,“两浙地势低洼,易攻不易守,范文虎又实力大损,攻占下来应该不太费劲,但以后呢,摊子铺得太大,对咱们的发展是否有利,是得好好考虑考虑啊!”
    “范文虎是个窝囊废,让他替咱们守着两浙,好过直接面对蒙古人。江南西路,广南东路才是咱们应该重点注意的方向。”孙志勇接口道。
    “江南西路我准备让张天河以渗透为主,多批次地派出精干小队,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困住达春的手脚。广南东路那边我还没想好,等陈吊眼表明态度再说吧。”许汉青边想边说道:“至于范文虎守卫的两浙,不过是咱们嘴边的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先让他替咱们守着,也好过蒙古人亲自把守。但我也不想便宜了他,起码也要从他那里榨取些东西才甘心。”
    “呵呵,我看可以派骑兵旅深入两浙兜一圈,必要时甚至可以让海军驶进杭州湾,轰它几炮。然后再把抓住的那个范成彪放回去,和范文虎讲讲条件。”孙志勇坏笑着说道。
    “不错,不错,你和参谋部就按照这个大框,拟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一定要让范文虎这条狗老老实实地听话。”许汉青拍着孙志勇的肩膀,笑着夸奖道。
    “大人,您说这次元军大败,元朝会采取什么举动?”孙志勇问道。
    “现在江南的元军除了张弘范、刘深、李恒、达春以外,其余的要么离咱们太远,要么没有战斗力,而这四支元军,单独哪一支来,咱们也不怕。要是这四支人马合兵或者都向福建进攻,倒是有些麻烦。”许汉青皱着眉头慢慢说道:“不过再怎么说,此次大胜最少给咱们赢得了三个月的时间,当务之急便是要抓好内政,练好内功,咱们的基础还是薄弱呀!”
    “江南的元军并不可怕,但元朝会不会从北方再调兵来呢?”孙志勇继续问道。
    “有这个可能,但却不大。”许汉青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除非忽必烈能解除辽东和漠北的威胁。况且现在忽必烈的大军不是正在与蒙哥之子昔里吉、阿里不哥之子明理铁木儿等人打得热闹吗?”(史实:昔里吉叛乱始于1276年夏,忽必烈调重兵北上,于1283年才被伯颜彻底平定。)
    “乃颜占据了辽东大部分地区,军队号称12万,实力强盛,又一直不肯向忽必烈称臣,想要自立为大汗。时机一到,其必然反叛,忽必烈想调蒙古兵南下,现在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孙志勇赞同道。
    “现在福建大部已经光复,只是地广人稀,阻碍了咱们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便是争夺人口,把福建给我填起来。”许汉青指着元军的俘虏,说道:“这批俘虏一个也不能放走,先让他们把荒地给我开垦出来,房子给我盖起来,和范文虎谈条件的时候最好能把他们的家属都送过来,这样他们也便能安心留下来。”
    “咱们制定的政策非常好,现在已经有不少流民从广南东路、江南西路开始向福建迁移了,这次战事结束,估计会有更多的人跑来福建。”孙志勇说道。
    “我这次急着回泉州,就是要和陈先生好好商议一下,针对流民再制定几个鼓励的政策,以村镇为单位,把他们组织安顿好,再派出些政务学校的学生去当地方官,如此光复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说到底,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人口也算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第三章 建设福建

       
    晚春的朝阳斜射在海面上,映出一片金黄。丝丝微风从水上升起,夹杂着海水的腥味,吹在脸上,是惬意的清爽。
    陈复文、许汉文等留守泉州的官员们站在岸边,眺望着海天相接之处。在他们身后,千余名士兵,数以万计的百姓,把海港围了个水泄不通。彩旗、纸带迎风飞舞着,整个码头洋溢着喜气。很多富商巨贾也站在旁边等候,旁边的仆人们举着赶制出来的锦旗牌匾,上面写着“武穆重生”“百战百胜”“战神在世”等等溢美之辞。
    “来了,在那边。”有眼睛尖的在人群中发出一声大喊。
    “哪里?哪里?”百姓们一下子骚动了起来,互相拥挤着,掂起脚尖,向远方望去。人群向前涌了又涌,又被维持秩序的士兵们用力推回原位。
    “退,退后,不得骚乱!”士兵们大声叫喊着维持秩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