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四时好-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平日里店里有身份更高贵的,倒是能压他一头,可眼下……掌柜的越想越担心,生怕小祖宗一个不顺心就拆了衡楼,如今老板又和故人忙里忙外顾不上店里的生意,这万一出了什么事,那是求饶也解决不了的。
  梁玉琢并不准备这么早就和开国侯府的人来个正面接触,可掌柜的眼看就要哭的模样,她又实在无法忍心,想了想到底还是答应了下来。
  “我不能保证做的菜都能讨那位小公子欢心。”她说得谨慎,不敢打百分百的包票,“那位小公子都带了些什么客人,可知道他们的喜好?”
  既是做生意的,自然是将城中那些达官贵人的口味都摸了个透,见梁玉琢问起,掌柜的当下也不隐瞒,径直说了出来。
  梁玉琢一边听,一边颔首打量着厨房里的食材,点了几个直接开始干活。
  特地挑出来的滚圆的南瓜,叫她丢给了鸦青挖空里头的瓜肉,做了几个南瓜碗上锅蒸。梁玉琢几个手起刀落,将香蕈、豆腐、萝卜都切成了丁,更有新鲜的刚剥开的海蛎子倒在一块上灶煮。随着香味渐渐飘散,另一道菜也已经叫梁玉琢做了出来。
  豆腐皮像做烧麦一样,包裹着肉末、胡萝卜、香蕈跟这个季节最适合吃的莲藕,拿香葱扎了个花,调入米酒和高汤、酱汁煮了不过半柱香的时间就热腾腾的出了锅。
  那边的钟翰带了几个伙伴过来,俱是年岁相当的世家子弟,女孩各个娇滴滴,少年又正好是心高气傲的时候。只不过坐了一会儿,就接二连三催促小二赶紧上菜,领头的钟翰更是绷着一张脸,做出一副再不上菜就要掀桌的架势。
  伺候的小二急得满头大汗,心说做菜总是需要时间的,可又不敢直说,只好点头哈腰,赶紧应下就要跑楼下厨房再催两声。
  “外头都说,衡楼如今最得意的菜,就是那道金玉满堂是个厨娘做的,而且那厨娘还看上了你大哥,这事可是真的?”
  都是正好十七八岁的年纪,在座的少年大多都已经知人事,家里即便还没讨一房妻子,通房侍妾却已经少不了了,话里话外的揶揄叫人听着一阵嗤笑。
  钟翰哼了一声,手里的杯子磕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
  “不过就是个厨娘,也想厚着脸皮嫁进我们开国侯府!”
  马娇娘在事发之后就被他爹勒令禁足在家。钟翰对这个表姐过去心底也是有那么一些好感的,不过是少年贪美色,想着玩一玩逗一逗罢了,出事后还特地去套过话,得知那个踩了她一头的竟然是个普通人家的姑娘,顿时觉得好奇。而这份好奇还没来得及膨胀,就有人看见于媒官开始着手给他大哥安排婚事了。
  他爹气得不行,却不敢直接上门去找人谈话。他娘虽然也生气,可私下却高兴得不行,直说定要让他大哥如愿以偿。
  堂堂开国侯府的嫡长子,最有希望成为世子,往后继承爵位的人,娶了个没身份没背景的小娘子,只怕日后就要叫这朝堂内外的世族们看不起了。
  “二公子,你见过那位姑娘吗?兴许是位美人也说不定,不然如何能叫大公子答应这门亲事。”
  姑娘家说话总归是轻声细语的。钟翰瞧了眼说话的姑娘一眼,手里扇子一合,敲了敲桌面:“我原先听说柳大人有意同大哥结亲,只是被拒绝了?”
  那说话的姑娘姓柳,父亲也是朝中大员,早几年钟赣还不是锦衣卫指挥使的时候,这位大人就把人看中了。因着钟赣同开国侯府的关系,那位大人私下直接找了钟赣,婉转提出结亲的事,却不料遭到直接拒绝。柳家姑娘原先也是欢喜钟赣的,知道父亲的心意后,心底有几分期盼,盼着能嫁这么一位郎君,哪里知道遭到拒绝,一晃眼几年过去,她也已经另外订了亲。未婚夫正是方才说话的少年。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只是有些好奇,也不知是会怎样的姑娘,说不定还是位美人呢。”
  “是不是美人本公子不知道,但今日本公子不光要见一见她,还得让她认清楚自己那点身份不可!”
  钟翰的话音刚落,门外就立即传来了小二的呼声,推开门,饭菜的香气就飘飘渺渺地吹了进来。
  “这金灿灿的是什么?”
  柳家姑娘最先瞧见端上桌来的菜。品菜,讲究的是色香味,如今味还没吃到,可色和香已经叫人忍不住吞咽口水了。
  小二被催着去厨房的时候,心底还打着鼓,知道来者不怀好意,生怕厨房出点问题叫他没法同小祖宗交代,等见了菜,登时腰杆直了。
  “姑娘指的这一道菜,叫金瓜羹,用的是南瓜、海蛎子、香蕈等食材烹制而成。”
  “这一道叫四喜福袋,新鲜豆皮包裹猪肉、萝卜、香蕈及当即刚采摘的莲藕,在鸡汤中烹煮。”
  一连上了七八道菜,各个看着色香味俱全。因着是酷夏,这些跟着钟翰出来吃饭的少年们各个在家中并不开胃,然而,见了这一桌子的菜,神情却都有些舒展。
  那柳姑娘的未婚夫指了指唯一一碗汤,问道:“这又是什么?”
  被指的这碗汤瞧着清汤寡水,清澈地都能瞧见里头装着的藕片,汤面上浮着香菜葱叶,上头还开了两朵红彤彤的花。
  小二笑了笑:“这是胡人从番邦运送进京的果实,名为六月柿。如今在郊外也有农户种植,只是种的不多,吃的人也不多。”
  “既然吃的人不多,衡楼的厨子怎么就用了这东西?”
  “咱们这位厨子是个妙人,会的菜式大多新鲜,也胆大心细得很,常用一些咱们不曾用过的食材。几位贵人瞧着这一桌子的菜,便都是头一回在衡楼出现。”
  小二平日里也颇得梁玉琢的照顾,自然想着要帮忙说两句好话。万一能讨得打赏,也好跟她分上一分。
  这些菜大多都适合盛夏食用。每一口吃下都不会叫人觉得油腻,末了喝上一口汤,更觉得清爽。原本应当杯觥交错的场景,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个闷头大吃,生怕筷子伸出去完了,盘子里的菜就少了一口。
  钟翰喝完汤,刚准备开口,小二又在门外喊了一声,端来几盏精致的小碗来。
  “这是桂花酸梅汤。用的是乌梅、山楂干、甘草,配上干桂花冷藏后取出,贵人们用完膳后不妨喝两口这个,爽利爽利。”
  小二一脸讨好,将手里的酸梅汤搁下,正准备松口气走人,钟翰忽然敲了敲桌子:“叫你们那个厨娘出来。”
  小二愣住。
  钟翰喝了口酸梅汤,入口微酸,随后便有甘甜的回味在口中肆意回荡,倒比开国侯府里做的要好喝不少。见小二有些愣怔,钟翰皱眉,不悦道:“怎么?你们衡楼的厨娘不能露脸?”
  “倒……倒不是……只是那位……”
  “我们又不是上花楼点姑娘,这儿还有姑娘家在,难不成还能吃了你家厨娘?”柳家姑娘的未婚夫乐了,“吃了这顿饭,我倒是越发好奇,这厨娘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了。”
  小二打了个哆嗦,赶紧应声下楼。厨房里,梁玉琢方才洗了手,正坐在一边看其他厨子热火朝天地给外头的客人做菜,鸦青就在边上小口小口喝着酸梅汤,鼻头上还挂着汗珠。
  得知小祖宗们点名要见她,梁玉琢挑了挑眉。
  “姑娘,我陪你上去。”
  鸦青放下碗,擦了把手就要跟着走。梁玉琢回头笑笑:“你就在门外等着我。”
  她原本还以为,钟翰不过是凑巧带着人来吃饭,现下才知道,这群小祖宗大概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她来的。毕竟,衡楼新来的厨娘曾经在锦衣卫指挥使家门口,放言说提亲的事满大街都知道了。
  掌柜的也知道了小祖宗们要见梁玉琢的事,梁玉琢的身份虽然看着寻常,可身边跟着的丫鬟,还有老板的故人,以及时不时出现的锦衣卫,都叫他不能小看了这个厨娘。当即喊来小二跟着鸦青一道守在门外,生怕出点意外。
  然而,梁玉琢进到钟翰他们的那间阁子后,一抬眼瞧见的却不是那张同钟赣只有三分相似的脸,而是坐在一旁正与未婚妻低声说话的青年。
  在梁玉琢进屋的时候,钟翰和他的伙伴们当即就被眼前这个衣着普通的少女所吸引,只是她的目光似乎更多的停留在旁人的身上。
  钟翰看了两眼身侧一个月前,堪堪同柳家姑娘定亲的,定国侯世子汤殊。
  他虽然不觉得他那离家的大哥娶个平民出身的媳妇是件好事,可更不觉得他未来大嫂应该跟他的狐朋狗友关系密切。再加上他对他大哥,又不像他阿娘那样嫉恨着,心下再不满意未来大嫂的身份,也把人下意识地就划拉进了自己人的范围内护着。
  他咳嗽两声,突然起身行礼,冲着仍在打量汤殊的梁玉琢喊了一声“嫂子”。

  ☆、第五十七章

  钟翰的这一声“嫂子”,将梁玉琢结结实实吓了一跳。
  但她很快就弄清楚了钟赣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到底是什么性格。说白了,不过是个正准备脱离中二期的少年。或者,十□□岁的这个年纪,在大雍已经不能称之为少年,而是青年了。
  钟翰并没有像梁玉琢想象中的那样,一上来就给她一个下马威。反倒是恭恭敬敬地喊了嫂子,还请她落座聊了几句。
  言谈中,梁玉琢很快发现,钟翰其实对钟赣,充满了某种程度上的崇拜。尽管是同父异母,关系也并不亲密,可从小生活在别人议论下的钟翰,对被父亲疏远,母亲嫉恨的兄长充满了敬意。只是这股子敬意,压在心底,并没有流露出来,只在同她说话时,忍不住多问了几句关于钟赣的事情,眼底是想藏却有些藏不住的期盼。
  梁玉琢想想如今还在下川村的二郎,再看看跟前的钟翰,只觉得这孩子也有趣的很。于是乎,说话时,也忍不住亲切了起来。
  饶是如此,对梁玉琢而言,她更好奇地仍旧是那个叫汤殊的青年。
  同样都姓汤,容貌上还有那几分的相似,叫她如何不把这个青年同汤九爷联系到一起。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帮小祖宗,梁玉琢一个转身,就撞见了不知何时已经和赵巩回来的汤九爷。
  九爷就站在身后,半边身子被门挡着,目光远远注视着骑马远走的汤殊。
  青年身姿挺拔,坐在枣红大马上,面上还挂着洒脱的笑意,走远了还回头看了两眼衡楼。也不知他有没有看见汤九爷,梁玉琢远远觉得青年似乎皱了皱眉头,却很快又回过头去,同并行的钟翰说着什么话。
  “九爷,那是你的……”
  “是我兄长的孙子。一晃眼,都这么大了……”
  最后的声音化作一声叹息,带着百般过往,缓缓地落入尘。
  汤九爷的出身,极其显赫。
  他行九,本名汤允,字献生。头上还有八个同父异母或同父同母的兄长,底下也有其他弟弟妹妹。如若再算上分家的那些堂兄弟,汤氏一族可谓是香火兴旺。
  汤氏本是前朝世族,族中出过多位一品大员,也出过皇后贵妃。前朝末位皇帝戎顺帝的身上就流淌着一半汤氏血脉,尽管如此,当年□□皇帝领兵于楠山大败戎顺帝时,为□□皇帝充当先锋的便是汤氏一族的子弟。
  其中就有汤九爷的手足兄弟。
  □□皇帝登基称帝后,保留了汤氏的满门荣耀,并允诺他们可世袭爵位。那时,汤氏为了□□皇帝的大业,多位子孙战死沙场,其中就有汤九爷的手足兄弟。
  汤氏本家的这个定国侯从战死的汤九爷大哥身上,直直落到了汤六郎的头上。
  如果说汤九爷是汤氏的一朵奇葩,汤六郎就更像是从外头捡来的孩子。
  作为本家嫡出子,汤六郎不似其余兄弟,能文能武,他生性怯弱,如果不是头顶上嫡出的兄长皆已战死,大概等三辈子也轮不到他当这个侯爷。然而,有当时娶妻生子后,却一心只扑在灯笼上的九爷作对比,汤六郎实在是一位守成的侯爷的不二人选。
  也因此,那年不过才三十余岁的汤九爷,烧了汤氏准备进贡给皇帝的贡灯后,汤六郎心惊胆战,惧怕汤氏一族因此出事,直接把九爷及其妻儿逐出门去。
  哪怕事后,在烧毁的贡灯里发现了足以满门抄斩的东西,汤六郎也始终不敢找回汤九爷,反而将事情推诿到了他的身上,为汤氏满门求得了苟且的机会。
  比起特立独行,不愿从仕的弟弟,他更愿意保全自己和那些能够为汤氏带来荣华的族人。
  而这一驱逐,就过去了许多年。对盛京里的所有人来说,汤氏的那位九郎早已因为谋反不成自刎而死了,就连汤氏的小辈们也忘记了当年族中还有这么一位乖张的长辈。
  “我本不打算回京。”
  这是汤九爷第一次同梁玉琢讲起自己的事。锦衣卫能查到很多事,可只要顶上那一位不去过问,他们也不会主动把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说出来。更何况,钟赣那人看着冷面冷心,实则是个再妥当不过的人,念在梁玉琢的面上,并未将当年涉及谋反明明已经死了却分明还活着的他的存在告诉任何人。汤九爷知道,梁玉琢如今对自己的身份已经产生怀疑,终于决定不再继续隐瞒。
  “当初我被赶住家门,妻儿都陪在身边,因为逼得急,除了一些零星的首饰和盘缠,我们什么也没带。当时我的两个儿子已经快成年,两个儿媳都怀着孩子,还有一个长孙刚两岁。”汤九爷说起这些时,满眼怀念,然而梁玉琢的心底却没来由觉得悲凉。
  当初离开盛京,也算是一家人同甘共苦,可兜兜转转到最后在下川村叫她遇上时,废园之中,只有不过才五十多岁,却已经满头华发的汤九爷。
  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儿媳,还有小小的乖孙……都不在身边。
  “从盛京出来,我们原本打算去陪都。然而那年陪都地动,大儿媳死在了那里。我们又去了临城,长孙染上天花。又过几年,我的两个儿子去从军,结果遇上了营啸,俩人……都死在了发疯的兵士手里……消息传回来后,小儿媳投缳自杀,两个孙子也受到了惊吓,我夫人……我那婆娘从此一病不起。”
  汤九爷越说,声音越颤。梁玉琢有些不忍再听,就连从始至终都沉默地坐在边上的赵巩,也忍不住劝他伤心事不要再提,可汤九爷却摆了摆手。
  “人老了,有些事藏在心里头反倒容易憋出病来。我婆娘走了之后,我就一直在熬日子。我想过死,可死都不怕了,为什么却不能活。我还盼着有一天,能堂堂正正回盛京,也许那时候,汤氏已经落寞了。什么世族,到头来不过是依附着皇帝过日子的狗罢了。”
  汤九爷还有些话没同梁玉琢说。他很想问问跟前的丫头,问问她是不是也是穿越的,问问她来自几几年,知不知道一个同样姓汤,叫汤允的他的家人怎么样了。
  可最后,他到底没有去问这些。他们已经留在了这个世界,只等着百年后睁开眼看一看,是去了阴曹地府,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
  “我这次回来,是来拿回被抢走的东西的。”
  “什么……东西?”
  梁玉琢以为,汤九爷要的或许是定国侯的爵位,可他却长长叹了口气,说:“他们拿了我婆娘的嫁妆。别的可以不要,她的嫁妆不能丢。”最后的声音,轻若蚊吟,却透着沉沉的眷念,“丢了她要不理我哩。”
  和梁玉琢这边情况截然相反的,是从衡楼出来后各自回府的那群小祖宗。汤殊有没有瞧见汤九爷,这事另说,单说钟翰这边,骑着马回了开国侯府,前头侍奉的仆役就赶紧迎了上来,更有早就候着的丫鬟,见人回来,忙道夫人要见他。
  钟翰如今满脑子想的还是衡楼里的那几道菜,还有那位能说会道的未来大嫂,得知母亲要见他,忙回院子里换了身衣裳,这才不急不慢地去见她。
  马氏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对钟翰从小就宠爱有加,愣是将这个儿子养成了小霸王。可饶是如此,马氏丝毫不如,小霸王面上瞧着对离府的长兄不屑一顾,心里却崇拜不已。
  “你今日又跑去了哪里?”见钟翰面带喜色,马氏忍不住打趣,“难不成在外头遇上了哪家小姐?快说说,阿娘好去提亲。”
  钟翰尚未娶妻,院子里只有几个上不得台面的通房,容貌倒是好,可惜出身太低,马氏隔三差五就要敲打敲打生怕蛊惑了宝贝儿子。这要是上个街遇见了哪个大家闺秀,她倒是乐意去提个亲。即便不是大户人家出身,那先说定了等正妻进门后再抬来做妾也是可以的。
  钟翰自然晓得马氏心里在想些什么。可他对婚事一点儿都不着急,嘴上没好气地回道:“没瞧见什么小姐,就是去了趟衡楼,见了见跟那人提亲的姑娘。”
  梁玉琢的年纪比钟翰要小上几岁,在衡楼他能自在地喊几声嫂子,可到了马氏面前,他当即就改了口:“那厨娘生得不错,手艺也好,难怪能叫那人欢喜……”
  “呸,什么欢喜。”想起当初被自己派去下川村,却被捆着送回来的婆子,马氏一阵咬牙,“那就是个乡下丫头,嘴巴可利索了。”
  见钟翰皱眉,马氏伸手抓着他的胳膊,担忧道:“你去见她做什么?那个丫头有没有欺负你?我可是听说她连家里的长辈都能抡起扫帚打下去!”
  自那日马娇娘的事闹大了之后,马氏就被钟轶给冷落了下来。回回下朝,除了吃饭,钟轶绝不会出现在她的面前,即便是入了夜,也宿在侍妾的房里。哪怕马氏拿钟翰当了几次借口,都不曾叫钟轶往自己面前站上一站。
  于是不过几天功夫,马氏就觉得钟赣那事她是真管不着了。爱娶就娶吧,反正门第低了丢人现眼的不是她,进了门哪怕不住在一个宅子里,她这个做婆婆的多的是磋磨媳妇的手段,不怕拿捏不住那个乡下来的丫头片子。
  可即便如此,得知宝贝儿子跑去见了梁玉琢,马氏心里头仍然一阵慌:“你可少去见她!你得好好的,等那人成了亲,娶了没门第的媳妇,遭今上厌弃后,阿娘就让你阿爹进宫给你请世子去!”
  她越看儿子越觉得宝贝。这个让她偷偷怀上,又冒险生下的儿子,虽然背负了风言风语,可嘴皮子上的那些话说了又有什么关系,世子之位才是最重要的。
  等成了世子,离继承侯位也就不远了。
  钟翰最是瞧不得他娘满眼谋算的样子。他一方面觉得后院里的那些女人卑躬屈膝,只盼着能让夫君垂帘的模样看多了心底生厌,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