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约容的脸渐渐涨红。倒不是她不懂这句话,而是不知该怎么说。
此句是晋时玄学家郭向所注释,以此来论证历代皇权制度的合理性。他认为万物应顺其自然,即一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特有的能力,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应该对其加以拘束,强迫他做不属于他该做的事情。
她虽然读过《庄子》,但主要精读四书五经,平时并没有花太多功夫在这些玄学的论述与辩证上。不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说得不好,也是要有□□烦的。
虽然北魏政治开明,不少名士将抨击朝政当做家常便饭,但那是名士,她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幼女。
气氛有些凝滞。众人心道:这谢三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这题目说难不难,但绝不是能轻易回答的。
“传言有误。沈氏二容,不过如此,不足道哉!”下面有人窃笑,沈仲容脸色紫涨,忽然端起酒樽,一连饮了三樽,躬身一礼,“四娘惭愧。”
秋姜道:“三娘不早便说了,不过是玩乐罢了,四娘子不用放在心上。”转身劝酒下一人。
这次轮到博陵崔氏的女郎,年岁比秋姜还小,起身的时候,神色还有些怯怯的。满以为这次也要出丑,秋姜却笑道:“既然四书令与诗赋令都行过了,三娘便出个楹联吧。女郎听好‘松下童子立’。”
对方一愣,不假思索便接道:“庭上鸟雀鸣。”
秋姜笑了笑,将那酒樽递给她:“娘子请。”
众人恍然——这差别待遇。
崔氏女郎郑重地福了福身:“多谢谢女郎。”
秋姜佯若不知,笑了笑,回身归座。这一轮轮的行酒下来,各种玩法也玩遍了,渐渐失了兴致,又有人提议一种新玩法。
这种玩法听来也新鲜,叫做“盖宝”,意思是两个参赛者分别将自己选出的宝物用布帛遮盖,之后两家婢子将之从后殿取出,在众人面前同时掀开。然后,由众人投壶评定哪家的宝物更加珍惜,输者便将自家宝物用锤子等利器当场击碎。
自魏晋以来,门阀林立,尊世胄,卑寒士,士族子弟大多好奢靡之风,斗富的习气,素来盛行。《世说新语》中便记载了王崇与王凯珊瑚树斗富之争,而石崇家中更是豢养了数以千计的姬妾,每每有客来访,便使这些美婢姬妾劝酒,若客人不饮,便砍下那妾的头颅,一次便砍数十人之多。
买卖婢妾是一项暴利的投资,坊间各地有不少商人从事,出资买回幼时家境贫寒、相貌较好的小姑,教之琴棋书画、四书五经,只待两三年后长成,便可卖出天价。士族豪门乐衷于收集各地美姬,哪个不是为此一掷千金?像王崇这般一次便砍数十人的,实在鲜少。
世人不论其残酷,而以豪阔赞之。
风气历来如此。
第038章 盖宝斗富
038盖宝斗富
美酒珍宝,怎么不叫人心情舒畅?
透着莹白的素纱,秋姜端着酒樽笑看这些人流水宴似的斗富,偶有几样东西,倒也不错,不过大多物件算不得稀奇,她第一世都见过。
“四娘这样东西,虽然贵重,却并不是什么珍宝名器。”沈仲容对另一方的彭城县主道,摇了摇手中布帛遮盖的器物,“不过,县主必然是比不过的。”
彭城县主冷笑,伸手接了布帛。
那是一方原形瓷砚,是时下最流行的样式,底盘自带的并非三足而是多足,刻有繁复精巧的祥云,简直算得上巧夺天工。仔细一看,用的还是端州的端石,黑中带紫,内有发丝般的纹路。
“这砚台确实不错。”沈仲容笑道。
“你认输吗?”彭城县主不屑道。
沈仲容嗤笑一声:“恐怕县主要失望了。”说着便揭了手中的布帛,却是一方黑砚,看着很是普通。
“你这个?”彭城县主叉腰大笑,“沈四娘,你莫不是疯了?看这石头,用的只是普通至极的砂石,也无雕刻和样式。就这破东西,也敢和我的瓷砚比?”
众人也是不解,纷纷望向沈仲容。
沈仲容不紧不慢地笑道:“县主,砚台本身确实普通,但是,这是昔年‘书圣’王逸之曾经用过的。你还觉得,它普通吗?”
元梓桐微微一怔,随即柳眉立起,哼笑道:“你说是便是了?”
沈仲容端着砚台在她身边走了两步,笑道:“县主读过《兰亭集序》吗?”
元梓桐以为她又要讥笑自己学识浅陋,一瞪眼,不假思索道:“自然是读过!”
沈仲容笑道:“那便是了。《兰亭集序》,又名《临河序》,是永和九年王公王逸之与谢公谢安石、孙公孙兴公等诸位名儒高士于三阴兰亭修禊所著。当时,谢公致辞,王公研磨,公言畅叙幽情因与山水同应,金玉再好,也不若花草林木自然,便弃玉砚,改而用这普通至极的石砚。”
此言一出,几人看沈仲容的神色又与之前不同了。此举,不仅显示她的豪阔,也显示了她的博学多识。
元梓桐面色铁青,夺过婢子手里的锤子便“咚”的一声将那原形瓷砚砸落在地,大声道:“我们再比过!”
“四娘奉陪到底。”
秋姜看着好笑,却有些可惜那一方上好的砚台,不料一会儿有婢子悄悄到她身边道:“县主在后殿,有请娘子。”
秋姜心里疑惑,却没有犹豫,跟着她从后方悄悄退避。
元梓桐一见她,便拉着她的手道:“谢三娘,你可一定要帮我。”
秋姜环顾四侧,心里明白了个大概,笑道:“县主有何难处?”
“你明知故问!”元梓桐松了她的手,愤愤道,“方才我与那沈家贱婢较量,却落得如此惨败,被众人嗤笑,你也看在眼里吧?若是不能找回场子,我这胸口郁结,都气得要发病了!”她捂着心头跺了数脚,当真是气到了极点。
秋姜不再逗她,笑道:“要找回场子还不难?”
元梓桐眼神一亮,喜道:“你有何法子?快快说来。我这局若是扳回,必定重谢于你!”
“重谢倒不必,我等同为北地士女,怎能让南地貉子看了笑话?”
貉子,意思就是土狗,是北方士人对南地士人的蔑称。晋末时中原战乱频繁,士人大族为避祸而大举南渡,占了江东大片土地和资源,朱、张、陆、顾等江东士族因此不满,便蔑称北方士人为“北伧”,而王、谢、郗、庾等北方士族则以“貉子”回敬。
秋姜附在元梓桐耳边细语了几句,元梓桐神色越来越亮,抬手便使婢子去前殿请人。过了会儿,李元晔在婢子的引见下进来,看到她们,略微颔首,却有不解:“县主、三娘子,为何不在前殿驻留?”
元梓桐哼道:“下一场,我要与那沈仲容再比过!一已殆,可不能再而三。邸下定要助我胜出,否则,我北地士女的脸面都要丢尽了。”
元晔心中笑她少女心性,面上仍是温雅,微笑道:“晔材朽学浅,又无珍奇宝物随携,如何助县主?”
秋姜笑道:“下场比的是书法字帖。历代名士的真迹再好,也不过是传闻居多,怎能与今朝大儒相比?”
元晔望向她,微微挑眉,试探道:“三娘子的意思是——”
秋姜与他露了个心领神会的眼神,又道:“邸下如此聪慧,怎会不明白三娘的意思呢?南北士子大儒,何人能及琅琊王子封?王公学富五车,词赋精妙,论书法,更是冠绝南北,无人能及。邸下是王公的首徒,常随侍王公身侧,想必对令使的字迹、行文习惯极为熟悉吧?”
元晔轻嗽一声,好似不经意般避开了她的目光:“欲步蟾宫,奈浅薄驽钝,未得蜚冲。家师时常训诫,督导晔勤学苦练,不过晔过于懒怠,太过辜负,亦极为羞惭。”
“邸下这推脱之词,大类相似,可以换个花样不?”秋姜懒洋洋地掀起唇角,“‘江陵檀郎’若是浅薄驽钝、散懈懒怠,天下士人岂非都是瞎子?昔年范阳登高雅集之时,少傅、少师莫非都吃错了药,大雾蒙了眼?”
元晔苦笑一声:“三娘何必如此咄咄逼人?晔敬重家师,怎可肆意伪造家师字迹?岂非不恭不敬、不孝不义?”
彭城县主见他这样为难,心有不忍,神色不由有些动摇。
秋姜却毫不退让:“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不到处说,谁会传出去?你若真的敬重令师,何以在意一副书贴?又非冒认自取,就当学习临摹了。”
元晔被她逼得没有办法,却也生不起气来,终是妥协:“三娘切记,出了此间,此事便都烂在你我心里。”
秋姜双手一抵,朗声笑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婢子不刻搬来书案,铺展开一卷藤纸。李元晔却皱了皱眉。元梓桐道:“有何不妥?”
他伸手拂过这张藤纸,道:“家师幼时适逢战乱,举族迁移时流落坊间,贫寒困苦、几乎无几生计,便用麦秸在地上练字。虽然后来回归祖地,生活优渥,却极为珍惜纸张,素来只用最普通的粗麻纸。”顿了顿,又道,“既是仿造,哪有用新纸的道理?”
元梓桐了然,忙叫婢女去置换,回头道:“郎君心思缜密,阿奴叹服。”
“县主严重。”
这次,婢子按照吩咐换来了质地粗糙、又有些旧损的麻纸,元梓桐便要为他研磨。元晔抬手微微挡住,对她一笑:“晔始自习字,大兄便教导‘研磨需自己’,是以不敢假手于人。县主身份尊贵,请于一旁稍后。”
元梓桐捉着披帛一角轻轻应了声,退后一步,面颊有些绯红。
李元晔写的不是什么名家字帖,而是一卷《佛遗教经》,很醇正的行书,秾纤间出,恍若行云流水,大气端方,还未写完便气象天成。
秋姜心道:像王恭的喜好,若是这人自己,恐怕喜好更为灵动跳跃的小楷居多。写的也不会是什么《佛遗教经》,而是《洛神赋十三行》什么的了。
秋姜的书法也是一绝,自然能看出他的功底绝非自己可比,心底又是欣羡,又有些妒忌,颇为微妙。
写罢,他将簪笔轻轻搁在一旁,道:“若要以假乱真,还应蒙些灰尘。”
秋姜莞尔笑道:“正是如此。”回头却见元晔负手而立,笑望着她,目光深沉,忙回过神,若无其事地告辞退了出去。
沈仲容等得久了,心里就有不耐,好不容易元梓桐出来,立时便笑:“县主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不知这次准备可充分了?”
元梓桐道:“你别得意,这次定叫你输得心服口服。”
沈仲容回头就揭了婢女手中的缎布,底下捧着的赫然是一贴《宣示表》,沈仲容笑道:“这是王献之的真迹。若有人不信,可上来查验。”
当下就有人围过来看,几番下来,都啧啧赞叹。
元梓桐冷笑着揭了自己的,亲自捧了展示给众人看:“《佛遗教经》,琅琊王恭的真迹。我朝大儒,还比不上一个已作古的学士?”
真要论谈,这还真的分不出个所以然。但是人都有偏好,在座众人无一不是王恭的拥虿,先代的大儒,终究比不上实实在在的。
又有人道:“王子敬擅书法字画,确实高才,但也仅仅如此,不若王恭博学广阔,无一不精,无一不识。”
剩下的人纷纷附和。
沈仲容气不过,左右环顾,忽然对元晔所在的方向道:“是真是假还不可知。檀郎是王公高徒,还请上前一观,以免鸡鸣狗盗之徒乌鸦作凤凰,欺世盗名。”
元晔口中的酒差点喷出,忙忍住,低头用帕子遮掩,起身上前。众人也都看着他,他只得似模似样地鉴别了会儿,神情凝重,过了会儿才道:“确实是家师的字迹。”
秋姜躲在众人身后,强忍笑意。
元梓桐终于扳回一局,看着沈仲容亲手撕了那张《宣示表》,天可怜见,她的手都在颤抖,可见痛惜到了极点。
第039章 思公子兮
039思公子兮
斗宝结束后,众人也都有些乏了,元修便和几人一同归座,依次鉴赏她们带来的歌姬舞伎献艺,当然,其间还有喝醉了酒亲自上阵的。
秋姜没这兴致,跪得久了,膝盖更是隐隐作痛,看着周边这些跪了几个时辰还能保持端正的坐姿、兴致高昂、拍手称快的人,她由衷地佩服。
“诸位的家姬都极为出色,有精读诗书的,也有能歌善舞的,予与诸君同乐,眼界大开。”待一曲舞毕,元修举樽与众人同饮。饮罢,笑着望向元晔,“怀悠带来何物?”
元晔笑道:“晔出门在外久矣,不若在自家家中,此次赴宴,仅携鄙姬四人,献舞《白纻》,还望诸君不弃。”
兰奴为他取来七弦琴伴奏,元晔正襟端坐,微微试了两个音。
有客笑道:“陇西李四,最善抚琴奏笛,今日能听得四郎抚琴一曲,我等也不枉此行。”
李元晔笑而不语,抬手拂过,指尖流泻出一串琴音,高低渐次,行云若水。秋姜发现他抚琴时坐姿极正,却不低头看琴,微微阖着双目,自在其中,可见技艺登峰造极。俄而峰回路转,乐音渐渐拔高,陡峭处,前方有个妙龄歌姬携抱琵琶揭帘入内,径自在大厅中央坐了,眸光如水,盈盈秋波暗送,容颜亦是清绝。
不刻,一声清润沁人的婉转歌喉随着另一歌姬缓缓送来,更有两个身着白纻舞衣的女子闪身入殿,一左一右,扭腰甩袖,玉足轻挑,轻柔的纱袖在空中游龙转凤,化作旋转翩跹的云影,片刻又是回身急转,以袖掩面,争挥双袖,俄而舒缓,俄而疾走,一动一静,尽态极妍。两人容貌酷似,高矮相同,俨然是一对孪生姊妹,舞步时步伐一致、甩袖扭腰的动作也保持一个调子,却是左右完全相反的动作,仿佛在看镜中起舞的一个人。
有人抚掌:“妙,妙啊。”
殿内香风阵阵,恍若春临。
一曲毕,元晔轻轻扬手,示意那四人上前来。待得近了,众人才看清,除却方才跳舞的两个小姑外,其余二人也是极为相似的容貌,只是气质迥异,那弹奏琵琶的冷若冰霜,而歌唱的女子则巧笑倩兮,灵动活跃。跳舞的两个女子亦是一冷一热,不过一个婉约,一个妩媚。
元修虽然阅女无数,也鲜少见到这样曼妙的,不由露了一丝兴味,元俊则已是直勾勾地盯着看了。
元晔微微一笑,道:“还不报上你们名字。”
四人齐齐一欠身,那弹奏琵琶女子冷声道:“奴家李荒女,是邸下家中的家养奴婢。”
跳舞的左边女子道:“奴家白未客。”她右边的舞女接道,“奴家谢令娇。想必诸君定然疑惑,我与白氏谁为阿姊,谁为阿妹?”
细看,她的眼角比白氏多一颗泪痣,端的是媚骨天成。
有看客嘻嘻笑道,催促她快说。
谢令娇嫣然一笑,掩袖遮面,娇嗔道:“奴家不过比阿姊晚出生片刻罢了,便要终身唤她阿姊。”
又有客人调侃道:“你们孪生姊妹,怎么一个姓白、一个姓谢?”
这次接话的不是谢令娇,只见那白氏微微一笑,笑容端庄,却有些凄婉:“乱世桃花,逐水漂流,身份姓氏哪里由得自己做主?不过主家赐予什么,便姓什么。”我见犹怜,不过如此。
最后那歌唱的美姬上前几步,对众人一福,笑道:“奴家是四人中最小的,今年不过十一岁尔,本是一歌坊中的妓子,幸得邸下搭救,方未免流落风尘。今朝得见诸君,真不枉来这世间一遭。诸子风流倜傥,仪表嘉仪,阿丑不甚荣焉。”
“你长得不丑,怎么自称阿丑啊?”元俊忽然指着她笑道,饶有兴致。
任凭他目光露骨,这歌姬笑意丝毫不动摇,又是扭着腰肢一福身:“奴家自幼容颜出众,家里人怕养不活,便取了这个小字。奴家姓卢,名莫愁。”
众人皆笑,元俊眸中更是异彩连连。
李荒女、白未客、谢令娇、卢莫愁。
——名字倒取得好。不像寻常歌姬舞伎,倒像文人骚客。
秋姜笑了笑,举樽啜饮。
“既然邸下赏识,晔便将她赠与邸下。”元晔递过一个眼神,卢莫愁会意,低头过去伏身跪倒,“阿丑见过主君,主君万安。”
“快快请起。”元俊招手道,“上前来。”
卢莫愁依约跪到他身侧,为他添酒劝进。元俊哈哈大笑,在她臀上抓了一把,笑得不怀好意:“阿丑可侍奉过你家郎君?他可是个妙人啊。”
“那阿奴不被诸位女郎看杀了?”卢莫愁作势在他胸口轻捶。
众人朗朗而笑。
元晔又笑道:“晔将李荒女与谢令娇,赠与永安公。”
元修笑道:“如此佳人,怀悠忍痛割爱了。”
“宝剑赠英雄,窈窕予君子,这是她们的造化。”元晔浅浅一笑,那二人便膝行上前,一左一右跪到元修身侧,为他把酒换盏。
“好。”元修大笑。
翟姜女却在此刻上前,用他人都听不到的声音附在他耳边低声道:“邸下不要中计,这是在你身边安插眼线呢。”
元修道:“难道我惧怕区区两个女子不成?”抬头对众人举樽,大声笑道,“请诸君共饮。”
元晔又将剩下的白未客送给了元俊手下的一个家令。
依次又是几场歌舞,觥筹交错,众人互换了府中的歌姬舞伎,沈仲容却出席道:“方才听檀郎一曲,叹为观止,不禁有些技痒。四娘献丑,希望诸位不要笑话。”
众人鼓掌,更有婢子奉上案几和七弦琴,在她跪坐演奏的四周围上屏风。
她试弹了一个前奏方进入正曲,悠悠如流水,四周都变得安静下来。过了会儿,沈仲容和着琴音唱道:“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元梓桐听不懂这曲音,却见她不时望向李元晔,心里疑惑,不由遣了婢子来问秋姜。
秋姜听了原委,不由干笑一声,斟酌着对那婢子道:“你与县主说,这是《九歌·湘君》中的词句,是为了祭思湘君。”
那婢子不解道:“是何意思?”
秋姜笑道:“这诗本与《九歌·湘夫人》相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