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光顾,因为东门外乃是一条大河,现在是夏季,连日大雨,河水暴涨,没有船,怎么过河?
  许褚却不管那么多,只顾带人向北门杀去。
  此时已经缓过心神来的王邑马上发现了眼前的形势,连忙组织人手占领东门。至于南门,王邑则连管都没有管,而且即便是想要阻拦也阻挡不住,兵败如山倒,新绛城的士兵在逃命心切下,哪里还能当得住?
  不多时,新绛城的士兵就已经打开了西门,开始如蚁如蝗的向城外涌去,往日里十分宽敞的城门,现在却变得拥挤不堪,无数的士兵在后面的同伴的推搡之下倒在地上,还未来得及爬起,便被身后无数的同伴践踏上去,一时间哭爹喊娘,死伤无数。
  许褚这里却已经占领了北门,杀散早无抵抗之心守军,便打开城门,迎接早已经约定好了的特种精英入城。
  如此一来,这新绛城就变成了青州军的天下。
  冲出西门的士兵一路狂奔,向着皮氏进发,只要到了那里,那就暂时安全了,而这时已经是黎明时分。
  不多时,这些没有人领导的士兵来到了一个小型的湖泊的旁边,很多士兵饥渴难忍,又因为跑了半天,嗓子眼已经干得冒烟,见到这湖泊个个大喜过望,在看看后面没有追兵,登时放下心来,纷纷趴在湖泊的旁边,开始大口地喝起水来。
  一顿豪饮之后,士兵纷纷放下手中的刀枪,倒在地上,仰面休息,不时地打着水饱嗝。好似再也跑不动了。
  这许多逃兵中,自然也有在城墙上对话的那老兵和年轻的士兵。
  那年轻的士兵惊魂未定地对那老兵道:“老鸟,你还真是厉害,这青州军果然厉害,真的是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这青州军就已经到了。”
  那老兵喘着气,骂道:“娘的,青州军真是厉害,幸好老子跑得快,否则就是死路一条,遇见青州军这种不能以常理揣测的军队,再老的鸟都得没命!”
  那年轻士兵惊恐道:“不会青州军在我们这条道路上也埋有腐病吧?”
  那老兵还未答话,却听见四周传出了喊杀声,那是整齐有序的一声声大吼:“风——!”“风——!”“风——!”
  那老鸟对那年轻士兵骂了一句道:“你真***是乌鸦嘴!”

()好看的txt电子书
  年轻的士兵顾不得懊恼,连忙学着身边其他士兵的样子,捡起刀枪,惊恐地望着四面八方向己方包围过来的敌人。
  黎明前最是黑暗,故此,对方点起了火把。
  原本是寂静的黑夜,一下子变成了火焰跳跃的海洋。可是这些火把的主人却在吼完之后,迅速的安静下来,就好像是一个人似的。
  新绛城的逃兵们一个个惊恐的的瞪大了眼睛,无助地看着对面的敌人,死亡的念头浮上了他们的心灵。
  就在这时,青州军的清兵队伍中出现了一名大汉,这大汉端坐在马上,神情间有着说不出的自信和威严,环顾四周了半天,才沉声道:“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见到本将军居然还敢举起刀枪?真是勇士!好!我乃是青州军的主帅于禁于文则,若是你等放弃抵抗,我便饶你们不死!”威严的声音传荡四野,也传进了这些逃兵的耳中,这振聋发聩的呼喊声令每个新绛城的逃兵的心中都一震。
  原来他便是青州军的主帅于禁于文则!每一个新绛城的士兵都诚惶诚恐地看着眼前的于禁于文则。
  不知道是谁先放下了刀枪,当啷一声,就好像是疾病的传染源般令这些逃兵们纷纷效仿,放下手中的刀枪,不再进行徒劳无益的抵抗。
  于禁看看眼前的逃兵,默默算了一下,这里至少有一万五千多人,这些人交给杜畿之后,只要训练得当,将是保卫河东郡的中坚力量。
  正想着,太史慈和杜畿出现在了于禁的身旁,太史慈长长出了口气道:“这样最好,这些河东的大好儿郎还是为我华夏的边关抛头颅洒热血的好,若是只是一味的内讧,那可太不成气候了。“杜畿看向太史慈,心中一阵佩服,看来自己没有认错主公。
  于禁在指挥手下人开始收编眼前的俘虏后,转过头来对太史慈道:“主上,现在新绛城已经顺利拿下,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图谋了。对了,眼前这些士兵已经被我们所控制,应该没有人能为皮氏的守敌报信才对。”
  太史慈点了点头,看向闻喜城方面笑道:“这是当然,闻喜城也是我们的囊中之物才对。不过这件事情又难为周仓了,才吃晚饭就要他赶回裴元绍那里,要他们连夜行军回到闻喜城的东面埋伏,真是辛苦。不过我看后天下午之前,他们怎么也能够到达目的地了。”于禁点了点头,太史慈却转过头来对杜畿笑道:“伯侯,你放心,韩浩没有事情的。”杜畿对太史慈当然是信心十足,用力地点头。
  太史慈心中却在默默道:收拾完王匡,下一个就是刘表的张允大军了,贾诩,你在长安也要快一些,否要让我等太久!
  太史慈攻占新绛城的第三天下午,闻喜城外。
  韩浩的士兵精神百倍地向城外眺望,此时,王邑援军的溃败已经不再是秘密了,闻喜城中的士兵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而在前一天,自己主帅的得力助手张琰也狼狈不堪的逃了回来,不久之后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很多逃兵,张琰为韩浩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青州军对半路的伏击早有准备,所以两人的行动失败了,而杜畿已经被青州军的战将斩下了人头。
  由于张琰和杜畿乃是骑马撤退的,所以张琰陷害杜畿的这一幕并没有第四个人看见,又因为韩浩对这张琰一直是非常的信任,那当然信以为真了,不由得失声痛哭,更对青州军恨得咬牙切齿起来,发誓要和青州军血战到底。
  王匡此时也已经知道王邑大军的事情,更加的惊慌失措,对手下众人下令一定要严守城池,现在青州军一定已经把新绛城围起来打,看样子新绛城是凶多吉少,王匡已经准备舍掉北面的两座城市了。
  故此,闻喜城的士兵在接到王匡的命令和受到韩浩的悲伤的鼓舞后,被激起了士气,准备和青州军决一死战。
  就在这时。闻喜城的西面摇摇晃晃来了十多个王匡军士兵打扮的人。这十几个人来到城墙外面后高声叫门,守城的士兵一问,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乃是皮氏张晟的手下,到闻喜城来报信,要求见张琰将军说自己乃是张晟的亲卫。自然有士兵飞报。
  张琰闻听这消息后连忙出城迎接,这些人一见到张琰,在无人处便失声痛哭,叫张琰二公子,要张琰救张晟的性命。张琰心知是自己人,便把这几人带进自己的府中,详细询问。
  这几人中有几人正在发烧,张琰连忙叫医生来为几人诊治。然后向剩下的几名蓬头垢面的士兵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几个士兵互相望了望,才有一个看上去口齿伶俐的人对张琰诉说道:”张琰大人,就在昨天下午,皮氏城外出现了无数的逃兵,这些逃兵说他们乃是新绛城的士兵,因为新绛城已经被青州军攻打下来了,卫固和范先两位大人已经被杀,他们已经无路可逃,所以才要张晟大人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城,谁知道张晟大人才一打开城门放这些人进城,这些人便砍翻了城门的守卫,控制了皮氏城的东门,就在这个时候,青州的军队便突然出现,一下子攻进了皮氏城……“
  张琰闻听此言,焦急道:”为何我哥哥这么大一得打开了城门,难道他不知道青州军最愿意骗人吗?”
  那士兵摇头道:“这事情不怨张晟大人,因为带着这群逃兵的人乃是王匡大人的手下王邑,张晟大人说是认识他,错不了,所以才打开了城门。”张琰失声道:“王邑?”那士兵点了点头。张琰脸色大变,站起身来道:“原来如此,我说青州军为何会在我问西城的北面封锁路途,原来是要封锁消息,让我哥哥和卫固范先不知道王邑被抓住的消息。哼!事情一定是这样了。王邑那胆小鬼被青州军抓住后便投降了。青州军利用他攻占了新绛城,然后再扮成新绛城逃兵的模样赶到皮氏,骗我哥哥开门!”
  那士兵点头道:“正是如此。张晟大人也是这么说的。”
  张琰一听这话,连忙问道:“我哥哥?他没有事情吗?”
  那士兵摇了摇头道:“当然没有事情,毕竟皮氏的南门乃是水路,青州军的军队侍从北门和东门来,张晟将军见到事情不妙,就打开南门带我们撤退了……”张琰急切问道:“那我哥哥人呢?为什么只有你们几个人?”
  那士兵道:“那是因为在向闻喜城撤退的过程中遇见了小股的青州骑兵,张晟大人仅仅是被暂时缠住了而已,相信不会阻挡张晟大人太长的时间。”张琰皱着眉道:“那你们几个人怎么先突围出来了?”
  那士兵道:“那是因为带领这种青州骑兵的人乃是一个叫做杜畿的人,这人见到张晟后,便口口声声说要找你们兄弟二人报仇。”
  张琰失声道:“什么?杜畿?他竟然没有死?”那士兵舔了一下嘴唇,疑问道:“二公子,这个杜畿到底是什么人?对了,张晟大人只说他是韩浩的人,要二公子小心。不过既然是韩浩的人怎么会和青州军在一块儿?”
  张琰此时心情大坏,哪有闲心答他,只是自己六神无主道:“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让韩浩知道这件事情那就糟了!”


  那士兵对张琰道:“不过张晟大人要小人给二公子带话说,二公子不妨想办法把韩浩骗出城去,然后禁闭城门,不让韩浩进城。这样,张晟大人在突围后就有安身之地了,二公子也不用因为杜畿的事情而整日提心吊胆,担心韩浩对您不利。只要这计策成功,那么闻喜城就变成了您兄弟两人的天下了。即便是日后要投降青州,也有谈判的资本。”
  张琰闻言皱眉道:“这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先不说怎么骗韩浩出城,单说韩浩出城后我们怎么守住闻喜城?要知道闻喜城乃是韩浩的天下,城内的士兵都是韩浩的心腹,我们何来资格不让韩浩进城?”
  那士兵说道:“张晟大人早就想好了,张晟大人要二公子带着我等到安邑去见王匡大人,把杜畿的事情告诉王匡大人,然后让我等向王匡大人诉说,说那杜畿乃是青州的奸细,而韩浩因为不满王匡大人对他的冷遇,所以早已经暗中投降了青州,所以青州军才会偷偷地渡过闻喜城的北面的河流而不为王匡将军所知,然后对王匡大人说这完全是因为得到了韩浩的支持,正因为如此,所以青州军才得以在王邑领着援军赶往新绛城的途中进行伏击,而青州军的目标就是王邑,希望利用王邑攻下新绛城。如此一来,王匡将军一定会相信的。”
  说到这里,张琰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对那士兵急切道:“我哥哥还说什么了?”
  那士兵接着说道:“然后二公子就可以建议王匡大人从安邑城调一些兵马过来进驻闻喜城,要王匡大人骗韩浩说这些人是用来协助韩浩守城的,韩浩对王匡忠心耿耿,一定不会怀疑。”
  张琰闻言连连点头,那士兵又说道:“然后二公子就可以向韩浩进言,对他说现在王匡大军士气低落,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现在闻喜城东城外的那座还没有搬走的青州大营应该是一座空营,没有多少人马,希望韩浩出兵扫荡青州大营,这样就可鼓舞士气。韩浩一定会同意的,只要韩浩一出城,二公子就可以带着王匡派驻到闻喜城的士兵严守此城,等待张晟大人的到来。这时候即便是韩浩回来,也会因为城中没有自己的兵马而无可奈何的,到那时,就算是韩浩道安邑和夏县去,只怕王匡大人也不会让他进城的。”
  张琰一拍大腿道:“此计大妙!哈哈,正是韩浩当时极力主张王邑带领援军前往新绛的,我看这话一传到王匡的耳朵里,韩浩只怕是百口莫辩!”
  言罢一脸的兴奋。
  却没有看见这几个逃兵相互对视了一眼,脸上带着耐人寻味的笑容。


 第二部 天下 第七卷 第五章 破敌(八)
  看在张琰有点兴高彩烈,手舞足蹈地样子,那个士兵又对张琰道:“二公子,其实就是因为杜畿的事情,张晟大人才会命令我等突围的,谁知道青州军其奸似鬼,居然料到了我们会有此一手,居然在半路上伏击我们这股突围部队,幸好那青州军的部队正在和张晟大人纠缠,所以伏击我们的青州军很少,我们才得以逃脱,但是那些帮我们断后的兄弟可就是凶多吉少了。算是万幸,娘的,那些青州军打起仗来不要命,实在是不好惹。”
  张琰这才明白这几个人为何如此狼狈,冷哼一声道:“不要说青州军了,就是那个杜畿都非易与之辈。否则韩浩这眼高过顶对我等名门子弟都不屑一顾的狂傲之辈怎会和他成为过命的朋友呢?”
  那士兵说道:“二公子,这事情宜早不宜迟,现在杜畿已经投降了青州军,二公子又说杜畿和韩浩乃是生死之交,这事情就更不妙了,虽然张晟大人要我等来造谣,但是凭借着韩浩和杜畿的关系,若是日后杜畿到了闻喜城下的话,只怕韩浩一见杜畿就会投降也说不定,先下手为强,我们还是应该先把韩浩弄出城去,把他变成丧家之犬最好。”
  张琰闻言脸色数变,这番话正说到张琰的心里去了,虽然他乃是张氏家族的人,但是这许多年来,张琰对韩浩的才能还是了解的,在内心中,张琰对韩浩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一旦想到杜畿没有死,自己陷害杜畿的事情有很大可能露馅的时候的时候,张琰的身躯忍不住微微发抖,最后忍不住,更豁然站立起来,来回踱步。在内心中他当然想要动手,但是韩浩的积威力甚重,一旦要动手的话,张琰竟然有点胆怯。
  那亲兵看着张琰焦急不安犹豫不决的样子,脸上显出迟疑的样子说道:“二公子,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说。”
  张琰看向这亲兵,不耐烦地说道:“有什么话快点说!”
  那亲兵哭丧着脸道:“二公子,张晟大人其实早就能脱身,但是却怕突围之后青州军衔尾而击,若是如此,那杜畿只怕现在就已经在闻喜城的城下了,二公子只怕已经遭了韩浩的毒手,所以张晟大人才会一直拖着不突围,就是希望二公子早作打算……”
  张琰闻言,脸上浮现出感动的样子,口中更呜咽道:“大哥……”
  那亲兵也呜咽起来道:“可是现在皮氏城和新绛城已经丢了,现在张晟大人滞留在皮氏与闻喜之间的话,皮氏和新绛城的青州军随时都有可能出动,若是和现在阻击张晟大人的青州军一起夹击张晟大人的话,那张晟大人……”
  说着说着,这亲兵竟哭出声音来,其他的亲兵也跟着呜咽起来。
  这一番话彻底打动了张琰,张琰停下了脚步,断然道:“好!就按照大哥的主意行动!我们现在就走!”
  这些亲兵一个个大喜过望。
  张琰才问过这几个自称是张晟亲兵的话,安排好几个人如何行动时,外面就有人进来禀告说是韩浩已经听说了这几个人进城,现在就在张琰的府外要进来见这几个人。
  张琰不由得吃了一惊,那亲兵却对张琰道:“二公子,韩浩乃是这闻喜城的守将,听说我们几个人到来过来询问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二公子不必吃惊。”
  张琰点头,“不过……”那亲兵又道:“韩浩这人其奸似鬼,我们不可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说不定会露馅。”
  张琰连连点头,问道:“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说?”
  那亲兵笑道:“二公子怎么糊涂了?我们只需说皮氏城被青州军围攻,我们是突围而出,向王匡大人报告来了,也不说什么请求援兵,只说请王匡大人定夺。”
  张琰这时候心里才稳定下来,点了点头,那亲兵又道:“为了让韩浩相信,我们可以把王邑的事情告诉韩浩。”

()
  张琰点了点头,兴奋道:“如此最好。”连忙有请韩浩。
  不多时,韩浩便急匆匆地进了客厅,也不客气,便向这几个亲兵询问起皮氏城的事情,这些士兵便把商量好告诉了韩浩。
  韩浩反复的询问,看得张琰提心吊胆,生怕韩浩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此事的张琰心慌意乱,竟然看不出来韩浩实在怕这几个人乃是青州的奸细,才会如此严加询问的。
  不过这几个亲兵显然是非常的机灵,严守口风,滴水不漏,尤其是王邑的事情说得韩浩连连点头,认为这么做就是青州军做事的风格,最后终于信了。
  张琰才要说要带着几个人去见王匡,不料韩浩却突然问那亲兵,说既然青州已经用王邑攻下了新绛城,那么为何不再用王邑骗开皮氏城?
  这句话一下子问到了点子上,张琰吓得几乎想要拔腿就跑,不料那亲兵却十分的镇定,说是新绛城的逃兵早先一步到皮氏城把这件事情对张晟说明了,才令张晟没有上当。否则此时只怕皮氏城也已经被青州军攻占下来了。
  看到韩浩完全信了,张琰长长出了一口气,生怕韩浩再说什么节外生枝的话来,连忙站起身来对韩浩道:“如此,大帅,我便带着这几个人去见王匡大人。有什么事情都请王匡大人定夺。”
  韩浩很想一起去,但是想一想现在河东郡的形势,最后叹了一口气,决定还是严守城池,谨防青州军的偷袭。
  于是张琰带着这几个亲兵吃了一点东西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安邑城向王匡汇报此事,经过这几个牙尖嘴利的亲兵的大肆渲染,王匡当然就信了,并且连声夸奖张琰,认为他做的很好。对他十分的忠心。
  张琰当然不可能告诉王匡自己的身份,毕竟他乃是张晟派到王匡军中的奸细,这事情若是被王匡知道了,王匡马上就能猜出个大概了,到时候不要说韩浩了,只怕连王匡都要来杀自己,自己的哥哥张晟更会成为孤家寡人一个。
  不过王匡身边的几个人就很不好对付,袁绍的外甥高干就是其中之一,他显然也在担心韩浩担心的事情,生怕这几个亲兵乃是青州的细作,但是因为有张琰的关系,又因为张琰提出建议要王匡分兵到闻喜城,然后令韩浩出城的主意,高干才信了。
  不管怎么说,王邑和杜畿的叛变,还有新绛城和皮氏城的丢失跟这几天局势的发展是完全的一致,没有理由不相信的,若是韩浩再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