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风华路-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你就冲上来给他调戏?”罗静儿捏了捏她脸蛋,嘻嘻道:“小鬼头,这般懂得疼人,真是我见犹怜。”

    豆豆娇憨一笑,道:“姐姐你不是也很疼他,相公小事上怕你,但是遇到大事你一直很顺从他啊。”

    “哼!”罗静儿俏脸一寒,伸手轻拍豆豆屁股一下,强辩道:“我会顺从他?想也别想。你以后也得注意了,他可坏的很,专门欺负老实人。”

    “他是我相公!”小豆豆俏脸微红,声若蚊蝇道:“田大婶说过,媳妇总要被相公欺负的。”

    “那也得等你长大一些,现在身子骨都还没长开你就想这些,不要命了。”罗静儿没好气一笑,捏着豆豆小脸吓唬她道:“男人都坏的很,你要想他一辈子疼你,就别让他轻易得手,以后他再敢欺负你你就反抗,别一直顺着他性子来,免得惯坏他臭毛病……”

    小豆豆有些惊然,下意识道:“是么?姐姐怎么知道的,你也就比我大四岁不到呀。”

    罗静儿脸色一僵,望着小豆豆娇憨模样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她总不能跟小丫头说其实这事我也不懂,是前几天专门去请教了舅妈才学会。

    秦琼夫人名叫张紫嫣,乃是隋朝靠山王杨林坐下大将张宣之女,此女虽然名字秀气,却是天生神力武功高强,曾经和李元霸都打个平手。治家风格也狠,别人家都是男的说了算,在秦琼家是张紫嫣说了算,一辈子把黄脸汉子收拾的服服帖帖。

    由于韩跃即将远去关外,秦琼担忧外甥女跟着受气,专门把罗静儿叫到家中让老婆好好传授一番。他受了自家娘们一辈子气,深知这女人一肚子调教夫君的手段,只需外甥女学会几招,必然能把泾阳侯那臭小子搞定。

    可惜秦琼忽视了一件事,他一辈子忠厚老实,外甥女性格竟也有几分相似,虽然从张紫嫣那里学会不少手段,日弄会不会使用还真是难说。

    “走吧!”罗静儿忽然一拉小豆豆,道:“那家伙已经跑下山好半天了,百姓们也都在庄子上等着,此去关外路途遥远,还是早早动身才好。”

    “嗯!”小豆豆轻轻点头,挽着罗静儿胳膊一起下山。

    两女快步疾走,不多时便到了山下,小豆豆忽然停了一下脚步,目光远眺一条小河边的某个草屋,小脸上显露出几丝依依不舍的别情。

    那间屋子是她生活了很久的地方,相公早年混账,她在那茅屋中也不知哭过多少次。后来相公变了个人,那间小屋又给了她无数欢笑。

    现在就要走了,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生都要跟着男人走。

    “不知道何时,还能再回来看一眼!”小丫头轻轻一叹,情绪异常复杂。

    何时再回来看一眼?

    罗静儿一呆,忍不住轻揽一下她,低声道:“会的,会的!你要相信那个家伙,等咱们跟他回来之时,必然又是另一番风光……”

    田家庄中早已有无数百姓在等待,人头黑压压一片,场面很是宏大,然而并不嘈杂。

    韩跃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忽然感觉一阵意气风发,他猛然挥动时右手,用力向下一落,大叫道:“兄弟姐妹们,咱们动身!”

    “动身!”上万百姓大声齐喝,声震天地,搅动风云。

    从今日起,跟着咱家侯爷一闯塞外风霜。虽九死兮,其尤未悔。

    人人面色带着坚定!

第140章 你离去时,谁在哭泣!

    古语有云,人过一万,无边无沿。十万百姓是个什么概念,排队行走都要摆成三里长龙。

    迁徙大军从田家庄开始出发,一路上不断还有新的百姓加入进来,越走队伍越庞大,等到队伍走到长安西门之外时,十万百姓几乎已经聚齐。

    这是何等壮阔的一副景象!

    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男人挑着担子,女人背着行囊,吃奶的娃在怀里酣睡,小屁孩们在队伍中欢呼乱跑,十万迁徙,震动长安。

    这样一支巨大队伍到来,怎能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世家派出的探子来了,站在长安西门探头探脑眺望,不时飞马回去禀报这里的情景。

    勋贵府上的管家们来了,大多押送着一车厚礼。勋贵是个特殊群体,韩跃也是勋贵,虽然大家平时没什么交情,但是这一次他出关人人还是会意思一下。礼物都很丰厚,上至狐皮大衣,下至人参草药,各家都装满了一大车,换算成钱财也得几百贯。

    武将们亲自来了,程咬金一马当先,身后跟着韩跃的结义兄弟程处默,旁边秦琼一骑绝尘,此外还有许多韩跃不认识的将领。

    渭水之盟中,韩跃兵不血刃败退突厥,这些武将虽然没有捞到仗大,但在心中却对这少年很是敬佩。况且他今日出关乃是风发之举,有皇帝亲受的十万百姓相随,不用几年就是封疆大吏,现在来送送他也能提早结下一份人情。

    “啊哈哈哈,泾阳侯且慢走!”老程第一个飞马赶到,这货手里领着一个粗瓷大坛子翻身下马,猛然一掌排开泥封,顿时酒香四溢,老程道:“老夫与你合作高度酒生意许久,却因你提议酒要埋一年才能上市,所以一直馋的酒虫乱滚。今日你出关远行,老夫便命人挖了出来,咱爷儿俩好好喝上一坛。”

    “一坛……”韩跃满脸发黑,望着老程手里的粗瓷大坛,只觉得浑身都在发抖。这坛子足有两个西瓜那么大,装满酒至少十斤,高度酒又不是三勒浆那种没劲头的水酒,这要真是全部喝完今天非醉死不可。

    可惜他的担心纯粹白费,遇到老程这种不讲理的谁也白搭,这货拍开酒坛泥封之后,自己先提起来仰头便是一口猛灌,烈酒入喉,老程直接打了个哆嗦。感觉喉咙里仿佛有一团火飞速冲进胃里,浑身都透着一股舒畅。

    “驴日的,怪不得你小子把这酒吹上了天,真他娘带劲!”老程哈哈一笑,单手把坛子一递,大叫道:“来,饮上一口,此去关外山高水长,伯父为你送行!”

    这不喝都不行了,虽然老程不着调,但是他毕竟长辈,人家都已经先喝为敬,韩跃硬着头皮也要干上一口。

    没说的,喝!

    他仰头便是一口猛灌!

    烈酒入喉,宛如火烧,不知为何,心中便有一股激情涌动。

    “好娃子!”老程开怀大笑,忽然转头对程处默喝道:“愣着干什么,你兄弟今日出关,过来陪他喝一口!白磕头了吗?”

    这话说的有理,所谓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在古代一旦结义那就和亲兄弟没有任何区别,老程让程处默敬酒,韩跃不得不喝。

    于是,又是一大口猛灌!

    小豆豆一脸担心,忍不住便要开口阻拦,旁边罗静儿悄悄伸手一扯,压低声音道:“别过去,这是男人的事!”

    程处默烈酒入喉,忽然眼中流泪,大声道:“兄弟,一路走好,有时间哥哥就去看你,塞外风霜很猛,你身上没有武功,平时出门注意多穿衣服。”

    这是结义兄长的叮嘱,韩跃心中一阵感动,默默点了点头。便是旁边罗静儿和小豆豆也得给人致谢,一起说道:“谢谢兄长关怀,我们去关外后一定照顾好他。”

    古代兄长位置很高,程处默和韩跃虽然是结拜,但兄长便是兄长,兄为父,老爹要是不在了他甚至能帮韩跃决定婚事。

    秦琼忽然大踏步走过来,这个黄脸汉子生性忠厚,话不多,但是句句透着暖意:“小子,若是在外面吃了亏就言语一声,老夫一生征战天下,如今虽然上了年纪,但是手中双锏仍可再战。”

    他是罗静儿的亲娘舅,比老程更有资格称呼韩跃为小子,不过秦琼一向不喜欢韩跃,说出此话多半还是爱屋及乌。

    罗静儿眼中不觉便流下泪水。韩跃出关,她又何尝不是远离亲人。古代娘舅如父,少女心中心乱如麻。

    便在这时,忽听远处有蹄声传来,轰隆震天,如雷炸响。一队玄甲铁骑急速而来,领头一员年轻将领浑身铠甲,他人还未到,已然大喝出声,道:“泾阳侯何在?”

    韩跃跨步而出,静静看着来人。

    那将领飞马急停,猛然翻身下马,单膝跪倒在地,高声道:“末将尉迟宝林,奉陛下亲令,提三千虎狼玄甲军来投,侯爷可要点兵?”

    原来是尉迟敬德的大儿子尉迟宝林。

    此人是年轻一辈有数名将,武功甚至不在其父之下。当年尉迟敬德离家投军,他妻子梅秀英正怀身孕,尉迟敬德将孩子起名宝林,并且留下自己雌雄双鞭中的一根,刻上“尉迟宝林”作为父子相认的凭据。后来梅秀英被北国白良关总兵刘国桢所掳,梅秀英为了保护腹中孩儿,忍辱答应嫁给刘国桢,尉迟宝林出生后,便成为刘国桢的儿子,取名刘宝林。李世民率领唐军扫北,派尉迟敬德为先锋进攻白良关,打伤刘国桢,刘宝林要为“父亲”报仇,和尉迟敬德大战三天不分胜败。梅秀英得知往日夫君来到,将刘宝林的身世告诉了他。刘宝林在阵前亮出刻着“尉迟宝林”的鞭来,双鞭相会父子相认。

    这一段往事在场的众将领都知道,对于尉迟宝林能和他老爹大战三天三夜的勇武也十分敬佩,想不到陛下竟然把他派给了韩跃,老程哈哈大笑,意味深长道:“泾阳侯果然深得圣眷,日后切不可辜负陛下之心……”

    三千玄甲兵放手给人,这是多么大的恩宠。韩跃轻叹一声,亲自扶起尉迟宝林道:“你且率兵马去压阵,这一路还需多加辛苦,好好护卫百姓出关。”

    “末将万死不辞!”尉迟宝林双手一拱,随后翻身上马,带着三千铁骑轰隆隆奔到百姓后方压阵。

    勋贵来了,将领来了,三千铁骑也来了。韩跃本以为今日送别到此就要结束,正欲挥手与众人话别,忽然又有马蹄声传来。

    这次却是一队百骑司战士飞奔而来,中间护卫着一个宫中太监,人还没到,早已高声喝道:“陛下有口谕……”

    口谕?

    韩跃微微一怔,连忙摆正脸色严肃以待。

    百骑众人很快到达,那太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大声道:“宣陛下口谕:小子,一路走好,想朕了,就回来看看!塞外虽广阔,长安才是家……”

    满场震惊!

    自古至今,何曾有皇帝以这种口吻下达口谕?这完全不像旨意,倒像是一个长辈在送别子侄。

    如果说皇帝的口谕已经让众人震惊的话,接下来发生的事简直就匪夷所思了。

    只见又有几匹快马飞奔而至,骑马之人竟是几个英姿飒爽的女武士。领头一人大约二十多岁,身上穿着紧身宫女服。

    这一队女兵到达后直接翻身下马,领头的女武士从背后取出一个绸缎包裹,对韩跃大声道:“皇后娘娘有懿旨,泾阳侯幼失母爱,十五年来孤苦伶仃,本宫为一国皇后,所有未成年勋贵都是我的孩儿,今日跃儿出关,本宫亲手缝制衣衫一件,愿塞外寒霜虽苦,此衣衫可温暖我儿……”

    皇后终于还是出手了,借用一国皇后有管理少年贵族的权利打了个擦边球,堂而皇之的喊出了“我儿”这个字眼。

    皇后是有资格称呼任何贵族未成年孩子为我儿的,此事没人提出异议,只是都震惊莫名。

    原来泾阳侯不但圣眷隆厚,深宫之中也有人罩着啊。皇后亲手缝制的衣裳,似乎除了小兕子李明达公主还没人能享受的到。

    韩跃一时感动莫名!

    皇帝口谕和皇后懿旨都到了,今日送别估计也到了尾声。他又等了一会,发现再没有新的人出现,终于冲着众人一挥手,微笑道:“诸位,今次一别,他日再会了。”

    他伸手从女武士那里接过包裹,感受着上面仍然留着的暗香,忽然想起一首古诗来,忍不住大声念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诗一出,满场寂静,韩跃猛然一挥手,大叫道:“臣泾阳侯,谢陛下天恩,谢皇后慈爱,今日在此发誓,定要在塞外为大唐守好门户,突厥人虽猛,我三年必灭之……”

    豪言即出,别无他话,韩跃再次冲相送众人施了一礼,随即翻身跃上毛驴,喝道:“百姓们,出关!”

    少年神秀,意气风发,迁徙大军缓缓启动,远远绕开长安西门,一路向北行去。

    谁也不知道,在长安西门口停着的一辆普通马车中,皇帝和皇后就在其中坐着。

    长孙趴在车窗处遥遥相送,望着那个十五岁少年渐去渐远的身影,两行清泪不知不觉便流淌下来。

    “孩子,一路好走,你不要怪陛下和母后,只要将来事态允许,终有一天娘会认下你的!”

    李世民低叹一声,轻轻把长孙搂在怀里,他的脸色同样也不好看。

    那个少年走了!

    你离去时,谁在哭泣……

第141章 这一路走的真是艰辛!

    王昌龄曾经有一首诗,里面有四句话这样写道: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韩跃一度很喜欢,现在却想为它加上两句,那就是:塞外风霜寒此路,劝君别做雁门行……

    这一次出关他享受了无数荣耀,原本以为此去不过是建立互市与突厥人干一波就行,哪知还没到地头,光是赶路就把人累够呛。

    从长安到雁门关就一千六百里,再加上出关之后四百里,总共加起来两千里路。这个路程如果放在后世坐飞机当天就能到,在唐朝快马加鞭的话也不用一个月。但要是徒步行走的话,至少要走三个月。

    怪不得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今天韩跃终于见识了。原来一次出门,有可能就是一两年不见。若是路上再出个什么事,很可能离别就变成了死别。

    韩跃他们走的更苦,这可是十万人啊,很多百姓都是拖家带口,古代道路又不好,每天也就走三十里地。

    这个大迁徙很有些游牧民族一路走一路生活的味道,韩跃等人每天早上出发,中午埋锅造饭,下午再走一段,然后就赶紧得找地方扎营。

    不扎营不行,百姓们不是军队,受不了连续长途赶路之苦。尤其迁徙大军之中还有孩子,很多都水土不服病倒了。

    韩跃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他出关之时曾发下宏愿,这一路不让任何百姓饿死,想不到粮食带足了,却忽略了疾病这个困扰。

    这个时代出门远行一旦生病,很可能就会客死他乡。

    为了照顾小孩子的身体,只能再次减缓赶路的速度,离开长安时每天三十里,现在每天只走二十里便停歇。

    这一日傍晚,迁徙大军终于踏入了山西地界,由于天气不好,韩跃早早便下令扎营。

    田大叔现在负责后勤补给,每天带人赶着大车来回给百姓们送粮食,也幸好粮食带的足,这一路上百姓们没有任何人挨饿。这在整个唐初时期几乎是个奇迹,韩跃用他一己之力提供了十万百姓的口粮。

    宿营选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由于不久前突厥入关侵略,李世民采用韩跃的计谋坚清壁野,导致百姓们纷纷烧掉村庄,从雁门关到长安一路上基本没什么地方可以投宿。

    就算有,这时代哪个村庄能容纳十万人?

    营地中渐渐有炊烟升起!

    韩跃采用的办法是各家自主做饭,由他提供口粮,这样能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老百姓也觉得有充分自由。

    大家都宿营了,韩跃却不敢歇息,他跟小豆豆和罗静儿打了声招呼,自己跨着毛驴四处巡视。

    四处都是饭香,篝火噼啪作响。一种安详的气氛在营地中缓缓流荡,这个时代老百姓们很忠厚,认定了谁那就铁了心跟他走,这一路虽然餐风露宿,却没有任何人存在怨言,就算家中有小孩病了哭了,那也是自己想办法去哄,从来不曾去抱怨迁徙。

    韩跃慢慢走到一家帐篷门口,昨天他就来过一次,这家有个五岁的小女娃先天体弱,才离长安不久就病倒了,现在也没有好转过来。

    他下了毛驴,正欲往帐篷里走,忽然听到里面有哭泣声传出,似乎是这家的女人在和丈夫吵闹。

    “你这个窝囊废,小妞妞都烧成这样了,咱们为什么不能去找人帮忙?昨天咱家侯爷来看妞妞的时候就说了,一旦她发烧立即就去汇报,你为什么不去?你到底还是不是妞妞的爹,天呐,没良心的……”这女人一边哭一边骂,期间似乎还夹杂着厮打,显然是和男人闹了起来。

    耳听一个忠厚声音道:“咱家侯爷多少大事等着他处理?十多万人都要他操心,咱们能忍就忍一下啊。妞妞发烧我就不心疼吗?但是侯爷昨天就给了退烧药,说是这个什么布洛芬非常管用,只要妞妞烧起来就给她吃,肯定能管用。”

    “那你知道吃多少吗?”女人声音十分愤慨,尖叫道:“你又不是咱家侯爷,你懂个啥?如果给妞妞喂药喂多了咋办。咱家侯爷可是说了,这是虎狼之药,能不吃就不吃,就算吃也要控制剂量,你知道剂量吗?”

    做母亲的总是比父亲更在乎儿女,韩跃轻叹一声,抄起帐篷帘子走了进去。

    入眼所见,地上铺着一床破被子,小妞妞正躺在被子上咳嗽,那女人跪在女儿身边擦眼抹泪,男的则蹲在一旁唉声叹气。

    “都别吵了,赶紧烧点开水,我来给妞妞喂药!”韩跃过去踢了那男人一脚,喝道:“好你个刘老三,我昨天就告诉过你,妞妞发烧赶紧找我,你当时耳朵塞了驴毛吗?你家媳妇骂你活该……”

    刘老三憨厚一笑,虽然被韩跃狠狠踢了两脚,他却完全不在意这个,搓着大手道:“俺这就去烧水,侯爷您看看妞妞,她想你想的老是哭。”

    “是吗?”韩跃心中微微一疼,缓缓蹲坐到被子旁边,伸手抚摸着小女孩的额头,柔声道:“妞妞,感觉难受吗?”

    “刚才还难受,侯爷大哥哥一来,妞妞就不难受了!”小女孩很乖,冲着他甜甜一笑。

    “哈哈,原来妞妞见到我就不难受了啊,那很好,以后我天天来看妞妞怎么样?”韩跃轻轻刮了刮小女孩鼻子,宠溺道:“你啊,就是个鬼灵精,是不是又想听故事了。”

    “嗯嗯嗯!”妞妞小脑袋直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