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了她说的话之后,相怀山的脸色十分不好看了,因为听她这么一说,非常像肺痨啊,这可是那个时代几乎没治的病。
郑啸也听到了,不过他不算紧张,因为那时候的肺痨,也就是肺结核,到了他们那个时代早就有了特效药,治疗起来并不困难。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
痨病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不过,肺痨的死亡率在现代已经大幅下降,只要治疗的即使,是不会有生命问题的。
第269章 粪车的威力(二)
听完少女的叙述,郑啸跟相怀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怀山一听完郑啸的讲述,立刻就摇起了头,他知道肺结核的厉害,在那个时代几乎就等于是被宣布了死刑,所以他反对郑啸前去。
但是郑啸主意已决,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同意了。
因此,郑啸带人跟着少女朝她和老爹居住的山里走去。
这父女住在奉天城西南的棋盘山下一个叫十里杏花沟的地方。
棋盘山,这里位于距奉天城西25公里,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棋盘山下住着一位叫宁来的青年农民,他勤劳善良,耕作之余很喜欢下棋,村里人都叫他“棋迷”。
有一天,宁来上山打柴,遇到一个老翁因饥饿卧在路旁。心地善良的宁来赶忙取出干粮送给老翁,老翁也不推辞,一口气吃完了干粮。
老翁笑了笑,说自己是外地人,长途跋涉来此,就是应邀于今日在山上与人对弈,一决高下。宁来听了,便要观棋,于是他陪着老翁上了山。
上得山来,只见白云飘渺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早已坐在那里等候,石上已刻好棋盘。两位老翁相见长揖一笑,便在棋盘两边坐下。
山风吹拂着两位老翁的白发银须,随着两位老翁举棋过招,棋局真是千变万化,精彩异常。一会儿险象环生,一会儿石破天惊,只看得宁来目不转睛,如醉如痴。
宁来有不懂之处,老翁都耐心点化讲解,宁来似有所悟,渐渐地也能看出些棋局的奥妙来。
看看日已偏西,宁来肚中饥饿,便欲归家吃饭,但又不忍离去。那位在山上等候的老翁笑了笑,便从袋中取出个大桃给宁来吃,宁来也不客气,一边看棋,一边吃桃……不知不觉他睡着了。
宁来一觉醒来,已是皓月当空,棋盘棋子犹在,只是两位鹤发老翁已不知去向。宁来趁着月色下山归家。后来,宁来的棋技大长,成为当地的对弈名家。事情传开后,人们就把这山叫棋盘山了。
而那十里杏花沟,每年春天,这里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开放,引得游人流连忘返。一个关于杏花仙子的美好传说也在民间世代流传着。
在唐代,棋盘山下住着一户劳苦人家,老两口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名叫杏花,这杏花生得眉清目秀,且勤劳肯干,老两口视为掌上明珠。这三口之家日子虽说过得清苦些,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也融融。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二位老人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水米不能进,没几日就相继死去。悲痛之余,杏花暗暗立下誓愿,今生今世一定要学个好医生,为穷苦乡亲看病。
杏花变卖了自己的家产,背上一个小包袱,走遍天下,遍寻名医,学习针炙、医药知识。
十几年的时间里,她西到昆仑,东到蓬莱,南到九嶷,北到北海,走遍中国各山大川,采集到了不少名贵的中草药,杏花还慕名到陕西拜访药王孙思邈,谁知她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药王山时,药王孙思邈刚刚死去。
她来到药王庙前,哭倒在地,怨自己来晚了。哭着哭着,她就躺在药王庙里昏睡过去。
突然杏花看到一白眉白髯老人站在自己面前,称:我就是孙思邈。杏花大喜连忙跪倒在地,口称“师父”。只听药王说:念你心诚,我收你做徒,你速回棋盘山,棋盘峰右侧的大岩石下有我的《千金药方》一书,你取出后可熟读,为民看病。言毕,说:吾去也。
杏花急忙跪爬向前,欲抓药王的衣服,一时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忆梦中情景,历历在目。杏花遵照梦中药王嘱咐,拜过药王像后,急忙往回赶。
果然,她在棋盘峰下找到了药王的《千金药方》。她潜心研读,很快成了附近的“神医”。索性,她就在棋盘山脚下搭了一个茅棚,为百姓看起病来。不管谁来看病,杏花从不收钱。知道药王生前爱吃杏,被医好的病人,都自觉栽几棵杏树。久而久之,棋盘山下的十里杏花沟里,就被栽满了杏树。
杏花一辈子没有婚嫁,活到一百三十岁,在自己的茅屋中坐化。人们感念其德,在她的茅屋处给她盖了杏仙庙,一年四季供奉香火不断,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来杏仙庙来拜祭,求医问药,据说还非常灵验。
这父女原本也不住在这里,后来是因为得了肺痨,城里很多地方都不让他们住了,没有办法这才搬到了城外的山中,在这里定居下来。
郑啸他们赶到少女家里的时候,外面的天色已经过了五更,山沟中就住着三四户人家,看上去都是山里的猎户,而位于村口一座房子里,住的就是少女的父亲。
少女原来叫雪紫衣,他爹叫雪来,原本是奉天一个很有名的风水师,看的一手好风水,可以说奉天城里名气最大的风水师。
但是,有一次他去给一个高官的老婆看宅子,因为不小心说出了实话,所以就被抓起来毒打一顿,还被赶出了奉天城。
挨打又被侮辱,雪来急怒攻心,已经在床上瘫痪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而最近又得了肺痨,更是可雪上加霜了。
好几次,雪来都想偷着把自己的性命结果了就得了,这样的话也许能够给闺女解决点负担,但是都被她女儿雪紫衣给发现了。
为此,她把她爹看得更紧了,唯恐他再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
不过,雪紫衣更担心他爹的身体,自从得了肺痨之后,一天不如一天,这么下去恐怕根本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这次进城,他专门去请教了一个很有名的大夫,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息,也知道了这种病要面临的治疗麻烦和花销。
那些花销都不是他能够承受的。
第270章 奉天(一)
“军刀,你了解奉天吗?”
血色军刀总部中,一身特战队服的刀锋坐在石头上,一边用毛巾擦拭着赤裸的上身,一边扭头问道。
不得不说,刀锋的身体非常好看,完美的流线型肌肉,外加那蕴含着爆炸性的能量,都显示着他是个很出色的男人。
不过,这时候站在他身边的那个男人却一脸的沉默,只是摇了摇头,“了解一些,不太熟悉。”
“好啊,那你说说吧。”刀锋擦完了自己的身体,把那块毛巾叠好放进背包,朝对面这个瘦长身形的男人说道。
瘦高的男人点点头,然后说道:
奉天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
在这个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3万年前,奉天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据对新乐遗址考证,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母系氏族社会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侯城前身)起,奉天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奉天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奉天故宫,是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之一。
奉天,是满洲龙兴之地,又安葬着太祖太宗两朝皇帝。因此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年改盛京为奉天,是为了表示不忘本,以及对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
顺治元年(1644年),以盛京(今辽宁奉天)为留都,置内大臣统辖东北全境。三年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
康熙元年(1662年)改汉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四年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定名盛京将军,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见清将军),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务大臣,监督府尹。
康熙后盛京将军辖境,东至兴京边二百八十里吉林乌拉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山海卫界,南至金州(今辽宁大连)南境七百三十余里海界,北至开原边二百六十余里。
将军下设副都统(初名梅勒章京)二员。雍正五年(1727年)增为三员,分驻盛京、锦州、熊岳三城。同时还于重要城、堡、关门地方设城守尉、防守尉、协领、佐领、防御等官率兵驻扎。
后因海防紧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熊岳副都统移驻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统。光绪元年(1875年)为守护永陵,新设兴京副都统。五年添设围场海龙总管,六年定围场总管加副都统衔。另沿奉天与吉林、内蒙古柳条边设威远堡等十余处边门,亦派官兵驻守,分属盛京兵部及各地副都统,并统属于将军。
同时,盛京将军还负责监督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六旗。
第271章 奉天(二)
见刀锋没有任何表示,军刀继续说了下去:
在地理位置上,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区域优势上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气候上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记录以来,沈阳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95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2。9℃(2001年1月15日);之前沈阳还观测到39。3℃(1920年)的高温,和…33。1℃(1950年)的低温。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
第272章 风雨满奉天(一)
声明一下,奉天就是沈阳,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听军刀这么唠唠叨叨说了老大一堆,刀锋笑了,他知道军刀就是这样的性格,哪怕是百分之百有把握的事情,到他嘴里也总是说可以试试。
看的出,军刀在之前对奉天城应该是深入的研究过了,所以才这么了解深刻。刀锋甚至知道,军刀之所以这么上心,应该是察觉到了自己的心思,提前作准备呢。
“好了,军刀,我知道你对那奉天还是什么沈阳已经了解的不得了啦。”刀锋笑着挥了挥手,打断了他背课文一样的叙述,“我现在要给你一个任务,需要你去完成一下。”
军刀瞬间停止了身体,朗声说道,“大队长,你说吧,什么任务?”
刀锋沉吟一下,这才开了口,“听说日本人从德国订购了一批机械设备,这其中有几台德国最先进的机床,那可是建兵工厂急需的设备,你要带人给我都弄回来。”
听说是这件事情,军刀咧开嘴笑了,“没问题,这点小事还不好搞定。”
刀锋看出来军刀的大意,于是提醒道,“你千万别把这件事情不当回事,这次任务没那么简单。”
“日本人把这批设备看的十分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奉天军械厂的生产情况,关系到一批批武器装备是不是能够早日被送上前线去。”
“另外,我估计还会有其他人也参与这件事情中的,毕竟他跟咱们有着相同的目的。”刀锋说到这里,双眸中闪现了一抹凌厉,声音转寒,“不管是谁,只要是阻挡了我前进的脚步,一律杀无赦。”
军刀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郑重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只要遇到他,我会想办法干掉他的。”
刀锋满意的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说道,“好,你去吧,需要什么就告诉我。”
军刀下去了,屋子里只剩下了刀锋一个人,他伸手在围墙上按了一下,一扇门就打开了,他闪身走进了,门又关上了。
没有人知道这门里是什么样子,就算是黑蜂和军刀他们也都没有进去过,惟一一个偷偷溜进去的人,则立刻死在了刀锋的手中,死状甭提多凄惨了。
从那件事情后,刀锋发布了一个警告,告诉所有人那里是禁区,除了他之外,任何人进去立刻杀无赦。
因此,门口有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离开刀锋的屋子,军刀长出了一口气,刚才在屋内太压抑了,让他冒出了一身冷汗,精神上也遇到了巨大的压力。
刀锋,就好像是一把出鞘的神剑,那凛冽的杀气让人一靠近就神经高度紧张,时间越长压力越大。
军刀,跟随刀锋也有好几年了,当初他就是刀锋一手训练出来,所以他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这位大队长,深知他的厉害。
所以,他在离开刀锋的屋子的时候,不禁长出了一口气,然后就去挑选跟随他一起前往奉天的人了。
这次前往奉天,不是跟日本人合作,而是去挖日本人的墙角,这举动绝对是要背着日本人去做的,因此军刀挑选的都是身手过人反应灵敏之辈。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那些东西拿到手。
刀锋得到了一部分武器装备的资料库,虽然最核心的部分至今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是单凭手里现有的武器设计资料,足以筹建兵工厂了。
有了兵工厂,即使是只能够生产自动步枪和手枪,连火箭炮和迫击炮都生产不了,但也足以大幅度提高血色军刀的战力了。
到如今,血色军刀的人数已经扩充到了七八千人,这其中核心的特战队员大概有一千多人,剩下大部分都是新招收的,只经过了最简单的特殊训练,战斗力十分有限。
有人曾经提议,希望他能考虑一下,血色军刀可以跟郑啸合作,这样双方都会有好处的。
但是,刀锋只是了淡淡的说了一句话,“一山难容二虎,或者我死,或者郑啸死。”
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宣判了他和郑啸之间只能是不死不休的结局,没有一点转圜的余地了。
因为这个决定,一部分人开始对跟随他动摇了,甚至有人提出要离开,结果,一夜之间,凡是持反对意见的人,就都神秘的失踪了。
这件事情一时间在血色军刀中闹起了很大的风波,但是最后还是被解决了,至于怎么解决的,人们就不知道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从那之后那些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有了这次前车之鉴之后,其他有不同政见和看法的人谁也不敢露出来了,不然的话,小命可能都没有了。
但是,这些被积压下来的矛盾,就好像正在喷发的火山口上盖上了一层坚冰,暂时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就会爆发出来。
不过暂时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不大,因为刀锋有一部分死党,这些人对他近乎疯狂般的崇拜,只要是下达的命令,这些人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实现。
这样一股力量,就仿佛是一把血淋淋的屠刀,让那些有不同看法的人身体冰凉,一个个做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做事。
军刀对刀锋就是近乎疯狂的崇拜,任何人说刀锋的一点不好,这家伙就会想尽办法去报复,甚至是不择手段的去残害无辜。
可以说,刀锋,以及他身边大多数跟随者,简直就是一群疯子,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也没有他们惧怕的东西。
军刀最后挑选了五十名特战队员,然后带上了血色军刀的十二辆大卡车,所有人员都全副武装,在后面紧紧跟随,朝着奉天进发去了。
这下子可就热闹了,奉天本来就有了郑啸和他率领的特战队,这次军刀带人也过去了,自然是更加热闹了。
不过就是不知道到时候,吃亏的是谁们了。
第273章 风雨满奉天(二)
在奉天皇姑区的南部有座火车站,它就是皇姑屯车站。
1907年,京奉铁路从新民通到现在的皇姑屯车站,当时名字叫京奉铁路终点,后来又将终点站向北市场延伸,京奉终点改为奉天总站。
当时除了日满铁路外,奉京铁路是唯一一条通往关内的铁路交通线,也是东北一条完全用民族资本修建起来的铁路,为当时主政东三省的奉系军阀张大帅巩固东北实力,发展东北经济并向关内扩张势力范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皇姑屯车站当时名为皇姑坟车站,后又恢复为皇姑屯车站。清朝末期到中华民国初,当时的奉天市除沈河、和平两区有建筑外,其余地方几乎都是菜园子、荒地、水泡、乱石岗,而皇姑屯由于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