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霸主-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放弃各国领土,全线退守荷兰、比利时,倒也顶住了德军第一波战火的洗礼,并且在远东海军舰载机的配合下,成功的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不过整个卢森堡沦陷。

    但随着源源不断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来的第二梯队远东士兵,在与李宁宇的第一梯队回合以后,总兵力直接达到了270万人,这样规模的一支军队,可以算的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而且与各国势力部队不同,远东军团根本就不需要建立所谓的防线,而是指哪打哪,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后勤补给问题。

    关于这一点,早在二战开始以后,欧洲各国就有了一个协议,只要是反法西斯的军队,都可以在交战地区,进行物资补给,也就是说,远东军团可以就近进行补给,除非是法西斯国家,不然就要为远东军团提供后勤保障。

    在与意大利的首场战役结束以后,摆在李宁宇面前有三个选择,第一是继续向意大利推进,全面瓦解这个法西斯政权;第二就是挥兵北上进攻德国;或者第三兵锋向西,剑指已经投降的法国,可是在所有人以为李宁宇会选择三种其中一种的时候,李宁宇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因为他这次决定兵分三路。

    由他亲率由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整整九个野战集团军,201、202、203、204、205五个坦克装甲军团,共计175万人组成的第一兵团,出兵西线进军法国,而远东陆军上将张大虎,率领80万大军组成的第二兵团向德国境内推进,而第三兵团40万人则是由白玉林少将指挥,出兵意大利。

    李宁宇这样的安排,让很多远东军官不解,因为按照现在的情况,分兵的做法很不明智,如果此时集中全部力量,无论是进攻哪一点,最后必然胜利,其实这一点戎马一生的李宁宇,那里会不清楚,只是他心中还有更多后续安排,所以在远东军团分兵以后,德意法西斯立即看到了新的希望。

    本身在对英法俄宣战以后,德意法西斯集团内部就开始吃紧,特别是在德国输掉了吞并俄国最好的时机,再加上意大利在与远东军团的消耗战中,损兵折将30万,元气已经受伤。

    而这次远东军团分兵的消息,让德意联军有了新的希望,所以他们将目标瞄准了,只有40万人的第三军团。

    可是,德意法西斯都没有想到另一件事,为什么李宁宇会将这样大规模的一支部队,交给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年轻少将军官,而且只给他那么少的兵力,却要完成攻击意大利的军事任务,要知道就算之前损兵折将30万,意大利现在还有一百多万的大军。

    难道远东军团少将白玉林是一位军事天才,不,并不是天才,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天才,所有成功都是别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一点点得来的,只是人们一般不会去看这段艰辛的过程罢了。

    而白玉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他年纪不大,可是却久经沙场,最重要一点就是李宁宇对这个十分有军事天赋的军官,十分器重,并且大力栽培,最后在俄国格勒保卫战一鸣惊人,被李宁宇破格提拔为少将,并且指挥四十万大军的第三兵团。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远东军团兵分三路的情况已经被各国知晓,就在李宁宇第一兵团抵达法国边境地区的时候,意大利边境的战役已经打响,这次为了消灭远东第三兵团,意大利和德国可以说机关算尽,他们不断后退防线,目的就是让远东三路军团继续深入,最后先一口吃掉意大利边境的第三军团,可是在意大利军队发动进攻以后的第二天,才发现这支兵团根本就不是40万人。

第五八二章:新版二战(三)

    随着几场小规模战役打下来,意大利终于搞清楚了白玉林兵团实际的实力,并且终于弄明白了远东军团根本就没有分兵三路,而是兵分两路,李宁宇亲率第一兵团挺进法国,第二兵团剑指意大利。

    李宁宇只是摆了一个迷魂阵,麻痹欧洲法西斯同盟集团,因为李宁宇知道自从德国闪电战占领了法国以后,协约国集团就在密谋诺曼底登陆,所以他才不会做出头鸟,去和法西斯德国血拼,最后让协约国集团坐收渔人之利,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在李宁宇的字典里绝对不会出现。

    而在远东军团全面出兵以后,英法联军的诺曼底战役,也同时展开,这是世界军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了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的军事计划。

    但诺曼底登陆战役,这次20世纪初期最大的登陆战役,是在远东军团的影响下发起的,之前协约国集团就先后调集了1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部队就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美国的总兵力数量。

    从二战开始以后,美国、英国、加拿大就先后秘密参战,他们一共集结了数百万军队,17万辆大型运输车辆,以及60万吨各类补给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成功地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与西线的德军展开全面战役,这是一次协约国军队重返欧洲大陆的战役,所以是一次根本性改变,战局的战役。

    从整个二战出现局部爆发以后,再到英法对德意宣战,远东集团都没有主动参加,既不加入协约国集团,也不会帮助法西斯集团,而是向一战中那样,处于一个独立的体系存在,所以各国也无计可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是却根据远东集团的每一步,协约国和法西斯都会进行一场场秘密会议,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所以在整个二战过程中,两大集团召开的会议很多很多,就好像根本不是一场大决战,而是一次次世界峰会。

    在法国全部沦陷以后,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提出了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法西斯德国实施战略夹击,但提出计划的时候当时美国尚未参战,所以英国一家根本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所以对于英国的建议,俄国回应只能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和骚扰,毕竟现在的俄国,早就不是曾经的世界强国。

    不过这项计划,留在了英国的备忘录中,之后的英美伦敦会议,美国建议在北非进行登陆,可当时俄德战场形势非常严峻,德军已进至莫斯科地区,俄国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大型登陆作战,这样可以牵制欧洲德军,减轻俄国的巨大压力,因为准备的不足,英国只好仓促派出两个团的突击部队,在法国第厄普进行登陆,最后结果遭到惨败,伤亡5810人,伤亡率高达百分之97。

    最后不但没有牵制德军,反而加大了德军不可一世嚣张的气焰,看到这样的局面,列宁无计可施,只好求助李宁宇,可是时过境迁这么多年,如今俄国已经不在曾经的世界五大帝国,对于李宁宇来说,俄国已经是一个鸡肋,但考虑到如果俄国沦陷,德国法西斯一定会继续向东推进,而小日本必定也会配合一起蠢蠢欲动。

    所以在权衡利弊一番后,李宁宇这才决定出兵抗德援俄,不过远东军团可不能平白无故出兵,更不能出力不讨好,所以李宁宇就提出了自己的唯一条件,这唯一的条件就是远东军团成功帮助俄国抵御德军的入侵后,俄国就必须为远东军团提供必需的后勤保障,直至战争结束,也就是说帮助了俄国打赢德国,俄国要成为二战中,远东军团的后勤保障部队。

    这样的条件可以说十分苛刻,但列宁明白如果被德国攻陷,那么一切就都完了,所以只要远东军团能帮助俄国不被灭,提供再多的后勤保障物资,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在协议达成后,远东军团第一梯队120万军队,才开始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俄国作战,可是李宁宇这样的一手,不但解决了远东军团陆军部队,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后勤物资消耗问题,还将俄国拉到了远东集团这边,因为俄国保卫战结束后,整个俄国已经成为远东军团的后勤保障国家。

    不久,英美两国就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会议,通过了计划在西西里岛登陆的决定,在这次会议中,英国当局可以说实事求是,承认了自己在第厄普登陆的失败,并且对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复杂与危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议必须谨慎从事,但是这条建议理由,推迟了对欧洲大陆的登陆。

    实际上,英国当局还是一贯的作风,一是想乘俄德相争的过程中,坐等鱼翁之利,二是想借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恢复它大英帝国战前在北非和南欧的势力统治,当然这样的想法,立即遭到美国当局的反对,最后会议中英国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成立英美特别军事计划参谋部,一起负责制订在欧洲的登陆计划。

    由英国陆军中将摩根担任参谋长,美国陆军准将巴克为副参谋长,这个机构是一个负责指挥对欧洲大陆,进行偷袭骚扰作战的英美联合作战指挥部。

    可俄德战争比英美预期发展的要快,因为在远东军团的直接参与后,德军不败的神话开始破灭,仅仅一个多月后,在远东军团的帮助下,俄国就收复失地30万平方公里,整个俄德战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英美联军也不由的紧张起来,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了。

    其实对于协约国集团按兵不动的做法,李宁宇也感到很奇怪,心想这些人是不是有病,难道看着德国继续做大,但随着一段时间的过去,以及欧洲战场上的各种变化,再加上各方面的情报汇总,李宁宇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怕自己两败俱伤消灭了法西斯集团,到时候远东军团一家独大。

第五八三章:新版二战(四)

    对于协约国集团有这样的想法,李宁宇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那才奇怪呢,只是如今的远东集团,想要一家独大,还需要他们的权衡利弊吗?

    所以在分析出协约国集团的担忧以后,李宁宇决定了兵分两路,他亲率第一兵团前往西线法国,但不是去和德国血拼,只是为了打通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陆地通道,这样不至于荷兰等国被德军攻陷。

    而第二兵团在张大虎和白玉林的指挥下,困住意大利军队,采取步步蚕食,等待一次最好的时机,在进行一次大决战。

    在确定了远东军团的实际部署以后,英美当局又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算是决定在欧洲大陆实施全面大登陆,直接确定了开辟第二个欧洲战场的计划,英美联军指挥部,也立即开始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在确定了登陆地点以后,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找出了诺曼底登陆地点具备的三个条件。

    第一点自然是从英国军用机场起飞的战斗机,能部署的作战半径,第二点就是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的短,第三附近要有大型港口,刚开始,按照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分别是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三处。

    可是再进一步的比较,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陆地大部队,所以最先被否决了,而加莱和诺曼底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最近,仅仅33公里,而且靠近德国的本土,不过缺点是德军在此防御力量最强,守军都是精锐的陆军部队,工事完备坚固,并且附近无大型港口,也缺乏内陆的交通线,不利于英美联军在登陆后,进行纵深线的发展。

    而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本土较远,但优点一是德军在这里的防御较弱,二是那里的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只有80公里,所以在几经权衡比较,英美联军选择了诺曼底,于是开始制定具体的登陆计划,以“霸王”为作战方案的主要代号,以“海王”为相关海军行动的代号。

    英美联军的初步计划,以3个陆军师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间32公里宽的三个滩头进行登陆,然后分别在奥马哈、朱诺滩头,同时空降12个步兵旅,作为第二梯队,计划用8个师,在两周内占领法国瑟堡港口。

    可是英美联军知道,整个计划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瑟堡港口,以及在占领瑟堡港口以前,如何解决陆军部队的后勤补给,要知道诺曼底在五、六月期间,多为大风大lang的天气,光靠登陆滩头是根本无法保证后勤供应,所以这点似乎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不过就在英美联军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英国海军代表少将休斯,在会议中半开玩笑的说道:“既然那里没有天然的港口,我们就自己造一个人工港口!”。

    而于是他的随口建议,解决了联军面对的问题,并且当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良策,所以获得批准。

    于是在随后的英美苏德黑兰会议中,联军确定发动这次“霸王”行动,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还被任命为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就任后,立即阅读了摩根的登陆计划,但是却认为突击正面太过于狭窄,在最初攻击中,缺乏足够的突击力量,就提出了他自己的修改意见,要求把登陆正面扩大到80公里,而第一梯队由3个师增加到5个师,登陆滩头也从2个增加到5个,空降兵从12个旅增加到13个师,这一意见得到联军最高司令部的支持。

    “霸王”计划大纲修改后,就是具体的作战计划,但是随着计划的改变,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自然增加,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英美联军参谋委员会,决定将登陆日期推迟到6月初。

    由于登陆日期的推迟,具体的计划只有开始修改,大的作战计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跟何况还有协同的问题,所以英美联军各军、各兵种,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了不同要求和条件,比如陆军就要求在涨潮的时候上陆,这样可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而海军却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但空军却要求要有月光,这样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最后经过一次次论证和认真考虑,并且相对科学的拟定出符合各军种的方案,英美联军决定在涨潮与低潮之间采取登陆。

    但是由于登陆的五个滩头,潮汐时间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了五个不同的登陆时刻,有的则是安排在满月的日子,这样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符合了上述条件的登陆。

    这次登陆战役的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目的就是击败德国,创造胜利的条件,如果按照计划,战役的企图就是在诺曼底登陆后,立即夺取登陆场地,在登陆的第12天以后,就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公里,纵深100公里。

    在计划中,登陆场的右翼空降有2个美国伞兵陆军师,他们的作用是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英国部队夺取犹他滩头,这样在左翼空降的1个英国伞兵师,就可以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诺曼底5个滩头进行登陆,并且开始建立登陆场,英美联军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以后,后续的大部队就可以上岸,右翼部队先攻占瑟堡港口,左翼部队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地区发展。

    并且主要任务是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才是向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地区进发,第三阶段为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地区推进,最后直取法国巴黎,也就在艾森豪威尔召开英美远征军首次会议,并且在会议中,明确了登陆作战的大纲领以后,李宁宇后续的一系列动作,彻底作废了二战中,这次最重要的军事会议,因为远东军团也需要瑟堡港口。

第五八四章:新版二战(五)

    在法国的西北部地区,有一个重要军用港口和商业贸易港口,位于科汤坦半岛的北端,英吉利海峡附近,虽然这里的人口一共只有8万人,但是却有长达3700米的防波堤,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拥有军用船舰制造、机械、冶金等等工业设施,曾经这里还停泊有从南北美洲到欧洲大陆的邮船,这里就是法国瑟堡海港,但是如今这里已经被德军占领。

    1910年5月1日下午三点,地点:瑞士首都伯尔尼,国家最高军事会议大楼。

    “瑟堡港位于科汤坦半岛的北部,而科汤坦半岛的形状像个牛头,瑟堡正好位于牛的额头,瑟堡的陆地防线是由6至10公里的混凝土野战筑城工事组成,是一个半圆形防御地带,只要占有所有制高点,就能控制所有通向瑟堡的道路,目前驻守的德军,还利用河流和水渠作为反坦克的障碍,在瑟堡的东部和西部,德军有20个暗堡炮连,使用的武器有150毫米火炮、280毫米炮,此外,还有许多75毫米和88毫米野战火炮,德军这些火炮,既能向内陆、也能向海上进行射击!”一位少校军衔军官,手捧文件,大声阅读,似乎正在汇报情况。

    就在这名少校说完以后,一张宽大的椅子后面,响起了充满敬畏的声音道:“德军具体有多少门火炮,以及多少部队和后援?”。

    听到问话,少校军官不由的腰身一挺,好像面试一般神情,可是椅子后面的人,并没有转身看过来,接着少校军官就用标准的语气说道:“150毫米15门,280毫米3门,75毫米和88毫米野战火炮数据不明,但是德军在防波堤上也构筑了炮台,可是由于德军的守军人数不足,所以只有三分之一的德军兵力,没有到达防御圈内,现在德军的守军司令,本把德军文职人员,以及炊事员、信号兵和码头水手,都全部编入了作战部队,所以只有德军4个团的兵力,担负瑟堡的防守任务,这些兵力之中,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是外国士兵,基本上是土耳其和波兰人!”。

    “好了,你去吧!顺便帮我叫铁兵进来!”椅子背后的人,依然不转身说道。

    而这名少校毫不迟疑,立即领命,临走时还不忘记敬礼道:“是,宇少!”。

    原来椅子背后之人,就是率领第一兵团挺进法国的李宁宇,在一个星期前远东军团刚刚攻占了瑞士,成功赶走了德国人,不过却接管了瑞士的一切,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管制,好在瑞士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国家,这里的百姓并不在乎谁是执政者,他们只希望健康、快乐的活着,而远东军团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自从分兵后,李宁宇的百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