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大中华1985-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已经远不及萨达姆统治时期了,这当然不是多国部队直接造成的,但是我认为相关国家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帮助伊拉克人民恢复和平和稳定,为其战后重建添砖加瓦。这是对中东和平与稳定、健康与发展的交代,也是对全世界热爱和平和正义人民的交代。

    为此,我呼吁尽速召开中东国家安全会议,对于伊拉克的形势进行讨论,并敲定对策,使得伊拉克尽快恢复秩序,开始战后重建,我们希望伊拉克的未来将是独立自主的,且是更加民主而且繁荣的,我们衷心希望伊拉克各方之间能够达成共识,紧密合作,与其他国家形成良好互动,为解决困难和恢复国家而做出努力。”

    在美国焦头烂额处理国内舆情和美军损失事态时,中国犹如一个下山摘桃子的人出现了。一号的一番强有力而且有见地的话,在第二天于全球各大媒体上刊载,他的观点也被高度认可,获得了世界各国和各界人士的一律好评。

    反而美国方面则显得被动多了,老布什吃了一个小亏后,立即跳出来开始推动以自己主导的模式。不过这里面有个很大问题,要这么干,就得扫平伊拉克境内的叛军们,美军还有能力继续作战下去吗?

 第429章 瓜分伊拉克

    所谓中东国家安全会议,实际上就是一个另类意义上的善后会议,也是一种影响力分赃会议,主持会议进行的国家,将在中东和海湾地区获得说一不二的权力,而中东又是连接欧亚非的重要战略要地,出产世界上比重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志在全球领导力的国家,都是不容忽视和放弃的地区。

    美国和中国都开始在中东驻军,不过显然驻军就要帮助伊拉克恢复秩序和平静,萨达姆和马吉德已去,现在的伊拉克是一片废墟,全国大部分如发电、供水等民用设施不及战前的一个零头,上百万人受到了战争的影响,超过十万人死在了这场战争和随后的瘟疫中。

    现在的伊拉克居然没有一个合法政府,甚至说都没有一个政府,军队和人民缺少食物和其他一系列生活的必须用品,抢劫、强‘奸和杀人不断地重复发生。美国自然想要改变这个状况,可是美军现在基本上不具备在伊拉克大规模驻军的可能。国内翻滚的舆情,来自民主党的政治压力,以及战争中蒙受的巨大损失,使得在没有人支持美国的情况下,美国人根本不可能再派出几十万士兵,驻守在伊拉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过渡政府,并逐渐实现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实际上就算是美国人想要驻军然后扶植傀儡政权,也不可能成功。另一个位面中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就是这样做的,可是伊拉克仍旧是恐怖袭击的热点区域,甚至在十一年后,isis直接击溃了官方政府,甚至有可能真的再度建立一个类似萨达姆或者塔利班政权的国家。

    美国不具备这个能力,不代表中国也不具备。伊拉克大量的石油资源一直被齐一鸣所觊觎,实际上在另一个位面中,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真正获得大多数油气资源开采权的也是中国的几大行业巨头,像是美国人当了打手,而占了便宜的反而是中国人。那些美国大的石油公司,更热衷于开发稳定国家的石油,而不愿意忍受伊拉克的潜在危险,后来页岩气的口子被放开之后,更是不在乎这些了。

    中国斡旋伊拉克局势的主要途径还是要通过走联合国安理会的路子的,要不然自己没头没脑地在伊拉克整事,没有大义怎么也都说不过去。虽然这个大义有的时候轻薄得不如一张纸,但是有这东西跟没这东西真的是两回事。

    中国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决议草案,请求以维和与促进当地战后重建的身份进入伊拉克,呼吁国际社会予以关注和支持,尽快地使伊拉克建立起一个有效运作的民主政府,并为恢复伊拉克的经济和社会做出努力。这个提议有几个聪明的地方,虽然名为维和但实际上却不是戴蓝盔的,这也就是说中国部队并不受蓝盔们不能主动攻击规则的限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出手,从而增强了部队的进攻性和任务性。再者,中国也没有提独占伊拉克的问题,而是呼吁国际合作,这也给其他国家进入伊拉克留了一个方便之门,排除了吃独食之嫌。

    而齐一鸣可以在这个时候把阿富汗的那一个分基地转移到伊拉克的境内,增加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能力,心灵信标塔这样的东西也势必要起一座,是否要控制傀儡这种事情可以待议,因为只要中国始终在伊拉克保持军事存在的话,那么就一直会对这个国家保持影响力。

    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近乎全毁,道路交通、电力、水力、工农业等,这些东西要恢复,需要大量的支持,而很显然中国企业在经过了五年国内的高速发展期后,已经积累出了一定的经验,投入到伊拉克这个国家中,也能够既快又好地帮助伊拉克恢复经济和稳定。而这个过程自然就是投资的过程,除了掌握伊拉克的各经济部门以外,对于增加各企业的营收和助益本国经济也是大有好处的。

    不过此时,美国人却不能继续坐视中国站在他们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脸上,开始到处搜刮战争的胜利果实,虽然中国也确实是战争的胜利一方。

    为了避免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不必要的扩大”,美军顶着巨大的压力,派遣101空中突击师在没有通知还驻守在中东其他国家部队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无人驻守的巴格达。原本多国部队对于是否继续介入伊拉克局势还有争论,很多国家都想就此退出,可是在还没有定论的时候直接出兵,这个实在有些破坏盟友之间的信任关系了。

    不过既然干了就干了,其他国家也不好明着对美国说些什么。当然也有不甘心的,那就是中国方面。在美军攻占巴格达之后,还没有开始撤军的中**队开始以演习的名义在伊拉克南部地区进行频繁调动,一日之内,中**队接连控制了还没有完全正常化的巴士拉、纳西里耶、阿马拉等地。这一地区是伊拉克重要的石油产地,也是两河流域较为肥沃的下游地区,农业潜力比较大,经济上相对比较发达,不过在遭受战争和病毒的双重破坏后,反而比北部和中部的地区更为破败一些。

    这样明显顶牛的行动,虽然没有特别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也让美国知道了做事情不能太过武断,美国总统老布什专门派遣自己特使,与中国有着良好交情的基辛格秘密前往中国,就如何瓜分伊拉克的问题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

    基辛格到访中国获得了热情的招待,也让近20年前曾经到访中国的基辛格感慨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他在1972年到访中国为中美邦交正常化做出努力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虽然神秘而奇特,但是仍旧是贫穷而落后,但当基辛格再度踏上中国的土地,从首都机场出来的时候,所看到的已经是一个不亚于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机场内起落的一大半是中国自己生产的民用客机,马路上跑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的家用轿车,报纸里写的是中**队如何用自己生产的先进武器在中东战场逞威,基辛格并不了解到底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能让一个国家如此的有颠覆意义。

    “也不怪有人会担忧中国会削弱美国的影响力,甚至跟美国发生竞争和冲突啊,这个国家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基辛格记得自己看过的材料,有人预计在1992年中国就可能超过英法,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而以这样恐怖的发展速度继续十年,就会无限接近现在经济总量巨大的美国。物质基础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够完成怎样的事业,很显然经济的改善使得中国已经有能力去履行一些只有强大国家才能做的事情了。

    因为基辛格是私人身份,没有官衔,虽然他是顶着老布什特使的身份,但他也不可能直接跟一号首长等人进行洽谈,与大佬们的见面就是走个过程,基辛格也知道真正的谈判和沟通,是闭起门来进行的。

    与基辛格会晤的正是齐一鸣,他的身份较为灵活,而且也不是完全不出现在正式场合的,而且伊拉克的战略布局也有他的一份,在谈判能力上他也足够有力,所以应付基辛格不成问题。

    基辛格并不惊讶于齐一鸣的年轻,已经进入三十岁的齐一鸣已经有了成熟男人的味道,已经不会给人太大冲击力了。而且基辛格也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作为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战略专家,基辛格甚至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变革,促使社会主义学说在此时再度焕发力量的就是这个齐靖仁。

    一番冗长的客套之后,双方进入了正题,齐一鸣很直白地讲:“美方擅自的行动破坏了多国部队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和架构,对此中方表示十分遗憾。所以我希望无论是哪一方,都停止没有经过沟通的单边行动,大家的初衷都是为了恢复伊拉克的和平和繁荣,任何单边主义的行为,都有可能破坏这一进程。”

    基辛格倒是没想到齐一鸣是高高提起,然后又轻轻落下了,松了一口气,他其实来中国,主要还是为了探口风,从齐一鸣的表述来看,中国尚无意对抗美国的权威,也无意发生冲突,只不过中国不希望美国做事太霸道,有利益必须进行分润。

    “诚如你所言,中美两国是友好的盟友关系,有着共同的目的,在很多问题上需要增进沟通和协作。我提议,在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建立之前,各**队都不要随意地进行‘移防’,保持现有的‘驻守’。”

    这话也就是说大家不要再乱占地盘了,齐一鸣对此也没有太大意见,他倒是没有心急一下子把美国踢出去,然后独占伊拉克,而且就现在他们控制的地区有着巨量的石油产量,而且人口爆减,使得控制起来难度也减小了。在齐一鸣看来,大不了大家就真的瓜分伊拉克,建立一个名义上是联邦国家,但实际上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主子。

 第430章 内斗中的苏联

    瓜分伊拉克的桌子上只有两个挥舞着刀叉的国家,中国和美国,英法两国是有心无力,除了派商业集团过来打打酱油,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就不可能有什么太大作为了。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威严和体量足够大的国家,也跟伊拉克有足够多的牵扯,可是此时却根本不能涉入其中,因为这个国家已经陷入了垂死的挣扎,这个国家就是苏联。

    在多国部队忙着收拾狂人的时候,其实苏联也一点没有闲着,这个时候爆发了被认为是苏联解体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事件,维尔纽斯事件。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首都,立陶宛算是在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对于苏联的敌视情绪最深的国家之一。立陶宛因为国小力弱,曾经长期被周边的数个强国,如俄国、波兰、德国统治,一战后曾短暂的独立过,不过当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控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随后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

    历史上,苏联曾经对立陶宛进行了多次针对性的清洗和镇压,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也难怪立陶宛即便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却对苏联愤恨有加。

    在海湾战争爆发前,1990年春天,立陶宛实际上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了独立,虽苏联对此当然持有异议,但却没有那么迅速地采取手段,反而一直拖到1991年的春天,差不多整整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苏联才开始有所动作。

    这其实不能怪苏联的迟钝,因为苏联那头根本顾不上立陶宛这个小角色了,他们还有更加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党内的分裂。

    地图脑袋戈尔巴乔夫大搞新思维,在九零年他又琢磨了一个新模式,为了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他决心不仅要开放什么****报禁,而且还要变集体负责制为个人元首制。戈尔巴乔夫以1834票(总票2486票)当选为苏联第一任总统,1990年5月,戈尔巴乔夫宣誓就任苏联总统,任期为5年。只是就在戈尔巴乔夫打算以新的身份来完成自己改革的伟大任务时,他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苏联的体制改革中,俄罗斯联邦的重要性开始急剧上升,反而中央的权威正在被削弱。于是乎,争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可是此时苏共党内已经严重分裂,由于戈尔巴乔夫开了一个缝,各种乱七八糟的人开始正大光明的抱团,并且形成政治力,反冲苏共的核心统治。

    苏共党内此时已形成了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中间派),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以及“传统派”三股力量。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自然是要废掉苏联,以俄罗斯的面目,以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式,重新存在;传统派则是既批判叶利钦的右倾主义,又对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严重不满,认为偏离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反而戈尔巴乔夫是站在中间两不讨好,双方都想把他给踢掉。

    1990年5月16日,俄罗斯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在1060名代表中,支持叶利钦的“民主俄罗斯”只占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席位。反而苏共主流派拥有较强优势,仅“俄罗斯cp人”就占有355席。更大的利好是,俄罗斯联邦有75%的苏共州委第一书记和州苏维埃主席“当选”为人民代表,使得主流的声音其实在代表会议中非常强。

    不过看似稳赢的一场选举,反而因为戈氏毫不意外的粗糙政治运作和手法,在候选人推举上出现了问题,主流派推举的候选人在声望上无法与叶利钦媲美。这样反倒使得叶利钦在第一轮投票时获得503票,比对手多出40余票。单由于得票均未过半,双方不得不进入第二轮投票。

    因为戈尔巴乔夫身居苏联总统一职,就没可能再屈尊纡贵地担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而在下面戈尔巴乔夫推不出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来对抗风头正盛的叶利钦。心忧情况而且殊无智谋策略的戈尔巴乔夫,为了防止叶利钦当选,居然以苏联总统的身份亲自来到选举现场,坐镇吹风,这样的举动反而引发了代表们的不满。特别是代表中很多人并不是真的跟他一条心,他们虽然是cp人,但却对于cp已不再热衷。

    由此可见,政治信仰的缺失其实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正如一个人没有了道德操守,行事会无所顾忌,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政治信仰,做事情也会无所顾忌,而且产生后果将会更大,因为政治的直接受体是普罗大众。

    竞选中,叶利钦发表了他的竞选纲领,他中心思想就是:俄罗斯应有自己的国家银行、军队;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俄罗斯的决定、法律高于全联盟的决定和法律;土地、矿业等自然资源为共和国所有而不是全联盟所有;将“不惜健康、时间,以便使我们摆脱危机状态,把俄罗斯引向美好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很多苏共成员都相信,是苏联的路线出了问题,他们需要选择一条更好的路。而且有人甚至还认为,俄罗斯很强很健康,是那些麻烦的加盟共和国给苏联带来了太多的麻烦,甩掉他们苏联能够继续健康,享受其实原本不应该享受的高福利。

    叶利钦谋取主权独立,在以前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分离国家、颠覆党的政权的行为,却在今天,因为戈尔巴乔夫而被允许了。他描绘的“美好画卷”,使得对于时局不满的一些人十分向往,即便是他们还是cp人,但也倾向于叶利钦做出改变。这时候叶利钦也是苏共党员,他们只以为,富有精力和魄力的叶利钦是想像中国一样,走一条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他们并没有设想过,叶利钦在今后的有一天会选择背离苏共和社会主义道路。

    其实改革家和叛徒,从来都只有一线之别,有时候甚至是一样的东西。

    从来只会捣乱的戈尔巴乔夫当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这时候跳出来,直接指责叶利钦通篇发言没有一次提到“社会主义”,在称呼共和国时,也不加上“苏维埃”这样的定语,批评他“否定列宁主义原则”,鼓吹“分离主义”,这实际上是瓦解联盟,想要搞垮苏联。

    其实他说的也并没错,叶利钦就是不想要苏联了,也不想继续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了。但是戈尔巴乔夫气急败坏的指责,和居高临下的态度,让很多cp党员十分不满。他甚至召集俄联邦cp党员,指示他们给叶利钦投反对票。这更促使了一些人萌生逆反心理,这些日子上苏联刊物上言行无忌地攻击戈尔巴乔夫,不管假的还是真的,很多人心目中,戈尔巴乔夫的形象远没有叶利钦正面。

    5月29日,叶利钦以533票的微弱优势胜出,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这也是苏共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少数反对派战胜了多数官方主流派。自1987年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位后,叶利钦重返权力中心。而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主席,叶利钦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权力,能够通过法案和颁布政令,他甚至可以直接抵制戈尔巴乔夫的施政纲领。中央政权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了,因为一个俄罗斯就等于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百分之九十的苏联力量,而现在这股力量属于一个一心背离苏联的家伙。戈尔巴乔夫和其他党内传统势力,已经无法阻挡叶利钦颠覆苏联的计划了。

    7月,苏共召开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三方政治势力再度杀得你死我活。会上,叶利钦提出了彻底改革论:苏共名称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解散军队、国家机构中的党组织,没收苏共的财产等等。

    而苏共二号人物、“保守派”代表利加乔夫则向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开炮,坚持捍卫马列主义。利加乔夫还含沙射影地攻击叶利钦等激进派,他强调:“国内存在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cp的势力”。

    戈尔巴乔夫仍旧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反而想要继续两面讨好,最终他也只能两面不讨好。

    终于,在戈尔巴乔夫再度当选总书记之后,7月12日,当大会宣布叶利钦被提名为新的中央委员候选人时,叶利钦面无表情走向讲台,高举代表证宣读了一纸声明:“鉴于我已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考虑到国家正在向多党制过渡,我必须按照人民的意愿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