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过臣之所言,有点诛心……”

    “恕你无罪!”赵顼更不耐了。

    吕惠卿又犹豫了半晌。道:“陛下说报纸将来会遍地开花,臣不敢断言不是。不过现在只此一家。沈知州那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开放印刷利器给大家……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天下也就只有这个《海州日报》一份报纸!”

    “那又怎样?”

    “陛下,报纸一日一期,一月下来,就有数十份,又便宜,加上又是白话为文,江南之地富裕,文风也盛,文人不少,百姓也大多识字,据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看《海州日报》了!可以说,一段时间内,《海州日报》将是他们唯一阅读的报纸,别去其他。那么……”

    “那么什么,快说!”吕惠卿在关键时刻又停顿,让赵顼恨不得咆哮了。

    吕惠卿小心地道:“臣说了这般多,就是想告诉陛下一个道理:短时间内,《海州日报》上面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若是给有心人挑拨,后果也堪忧呀!”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赵顼顿时冷了脸色,“你是要摸黑一个知州吗?他是三品大员,朕很信任他,你想做什么?”

    “陛下恕罪!”

    赵顼喘了几口气,平复下心情,道:“朕早说过恕你无罪,就是有些话,不当说就不要说!”

    “陛下教诲,臣自当遵命!”吕惠卿突然也强硬了,“可是有些话,作为臣子,有感皇恩,也不得不说。陛下,可否让微臣把话说完?”

    “若是无必要,就不要多说了!”

    “是有关变法之事地。”

    “哦?什么事?”吕惠卿这话点中了赵顼的软肋,吕惠卿不无深意地指责沈欢,让他有点不喜,自当时拂袖而去,听到“变法”一词,改了主意,要听下去了。

    吕惠卿说道:“陛下,还是与《海州日报》有关。陛下觉得沈知州地篇《矛盾论》如何?”

    “不无新意。”赵顼评价说道。

    “是的,陛下,依微臣之意,若以学术而论,可以立一派了。可是,以矛盾为事物根由,说万物不同,要因地制宜,不无创见,放在平时,臣也会赞上几句。可在这变法紧要关头,臣就不敢苟同了,无心也就罢了,若是有心就真是太可怕了!陛下请想,什么叫因地制宜?给其他朝臣看了,是否因一地变法出现些须问题,就要听了新法或者不在当地实行了呢?陛下,臣可以预见,等其他大臣吃透这些理论之后,丁当会以此为据,在朝堂攻击新法实行。新的一论攻击新法已经在所难免了!”

    “啊?”赵顼惊了一下,顿时冷下脸沉默,心里乱极了,越想越觉得吕惠卿所说大有可能,不由也慌了。

 第二百○七章 免役法

    吕惠卿见状暗喜不已。/ //今早王过来找他说了沈欢文章一事。要他找个机会与官家解释。力挺变法。走的时候还暗示他可以再给沈欢下绊子。王的意思。吕惠卿当作是王安石的意思。因为上次弹劾的太过明显。稍稍让王安石不满意。这次他学聪明了。暗暗提示官家而已。

    “陛下。臣放肆了。”吕惠卿又装做低下头有罪的样子。

    赵顼摆摆手道:“朕早说过了。恕你无罪。你所说情况。朕思虑了一下。觉的大有可能。唉。这下朝堂又要热闹起来了!”

    “陛下。沈子贤此番行为……”

    “你不必多说了。朕都知道了!”赵顼苦笑一下。“朝堂吵吵也就罢了。至于新法。你告诉王参政。让他放心。朕一如初始那般坚决。任谁都不可改变!”

    吕惠卿知道多说无益。只能点头应是。心里不无失望。想趁机攻击沈欢或者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派。无奈官家一口应承。倒让他一时找不着好的借口了。有种狗咬乌龟无处下牙的感觉。

    “陛下。平章事司马相公求见。”一个寺人匆匆过来。禀报了一番。惊醒了沉默的两人。

    “哦。快让他进来……不。让他到福宁殿。来啊。摆驾福宁殿。哦。吕说。你也过来听听吧。司马相公来见。说不定是天下大事!”赵顼一下子有点慌乱。强自镇定。手脚利索收拾一番。快步想福宁殿走去。

    好在本来离那里就不远。三下五下就走了进去。唯一不爽的就是跟在后面的吕惠卿了。官家此番模样。明显对司马光很重视。不敢在这里招待。怕慢怠了人家。要到大殿去。正式严肃。给足了面子。

    吕惠卿不由轻叹了一口气。说到底。也是司马光做的成功。个人品德行为。无以挑剔。连官家见了都要心喜与佩服;这一点。王安石就要差的多。难怪官家要用司马光做宰相了。

    司马光平章事头上的“权代”两字。在沈欢走后的一个月。就去掉了。已经正式成为大宋天下的中门下平章事。实打实的帝国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赵顼到大殿的时候。司马光已经在那里候着了。见到官家身后领着吕惠卿进来。不由愣了愣;这个吕惠卿。经过沈欢一事。不由司马光不重视起来。一注意他的事迹以及对方对于王安石的作用。更是忌惮了。没想到官家对他也是如此宠信。召见大臣。还领着一个不入流的说来见。这份尊荣。实在令人歆羡了。

    参拜过后。赵顼坐回宝座上。笑着问道:“司马相公。何事见奏?”

    司马光赶紧恭敬的道:“陛下。臣近日收到海州知州沈子贤的一个建策。考虑了几日。觉的可行。特来向陛下说明。”

    “哦?他又想出了什么新花样?”赵顼似笑非笑。心里嘘了一口气。还以为司马光像吕惠卿所说的。看了沈欢的文章之后。有了攻击王安石等人的理论。向他诉讼来了;到头来人家是为了国事。不由轻松了许多。

    司马光说道:“陛下也知道。沈子贤走之前。就一心要把厢军削减下来。如今之策。亦是与此有关。”

    “厢军吗?”赵顼更高兴了。“对了。司马相公。邮政驿站之事进行的如何了。能削减多少厢军?”

    说到这个。司马光笑了。颇是高兴:“陛下。一起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臣近日还受到了一个好消息。说筹划中的江南几路与河北诸路。邮政驿站都建设的差不多。大概下月就能付诸使用了;而枢密院统计。现在自愿脱离军籍专入邮政驿站工作的就有三万多人!”

    “真的。三万多人?”赵顼大喜。“这是好事啊。司马相公。三万多人。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一百多万贯钱。真是大好事呀!”

    司马光也笑道:“陛下。确实是好事。这些人都是自愿出去的。下月一过。邮政收入一统计。就可以给他们发薪。从此再也不须朝廷花费了!而且因为是第一次实行。厢军有诸多顾虑。只待见出去之兵有了好处。他年自愿者应该更多。臣计算过了。如果全大宋各的都建了邮政驿站。能容纳二十多万的厢兵。大概能省一千多万贯的军费!”

    司马光说的抑扬顿挫。特别是说能省一千多万贯的钱。他的脸也兴奋的红了。如果真能有如此效果。朝廷至少不需为财政太过担心了。至少能面前度日。不再像往常一样亏空。这对于他这个宰相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

    连司马光这等老实稳重之人都陷入了狂想之中。何况年轻冲动的官家呢。只见他也是满脸潮红。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只是手指的颤抖出卖了他的心情。一千多万贯钱啊。现在帝国每年亏空几百万贯。如果多出那么多钱。还变什么法?如果再把余下的厢军都裁掉。娘的。有这些钱。有什么还不能做!

    “陛下。若真能像司马相公所说。正是喜事。可是。臣又有几个忧虑了。”一旁的吕惠卿看到官家神思纷纷。眼光闪烁。不由急了。生怕他陷入了司马光所画的大饼里出不来。心思翻转。有了计较。开口出声引起注意。

    “你顾虑什么?”赵顼有点不悦。好不容易有了件喜事来欣赏。心情正好的时候给人破坏。是人都难免不高兴。吕惠卿看了一眼司马光。才正色说道:“其一。邮政驿站是否真能有足够的收入付费给这些厢兵;如果不够。厢军重新要回军籍不说。一旦闹起事来。后果堪忧。其二。像司马相公所说。今年所裁厢军。不过三万多。明年就是情况好一点。驿站跟不上来。也不过五万吧。要裁掉二十多万。估计要花去五年时间。一千多万贯钱。五年下来。一年也不过省下两百多万贯。对于朝廷现在每年亏空几百上千万贯来说。依然是难以应付局面。陛下。节流再怎么好。没有另外的收入。依然只是治标不治本呀!”

    这些话一出。司马光顿时变了脸色。对于吕惠卿更是怨恨了。他听从了沈欢的建议。面对急于求成的官家。尽量不提裁军要花的时日。免的失去了耐心。更加倒向变法一派。现在吕惠卿当面拆穿。真是大大怨愤!

    赵顼愣了一下。才道:“却也是个理。”

    司马光急了。道:“陛下。时间长是长了点。不过只要稳扎稳打。花个七八年时间。把五六十万厢军都裁掉。那对我大宋来说。也是千古功绩了。而且裁厢军。并不会引起朝争。安稳舒服。何乐而不为?”

    赵顼又点了点头。

    吕惠卿反驳道:“司马相公。想是这般想。其中最关键的是邮政驿站能否有赚到足够的收入呢。如果没有。一切都免谈!”

    司马光嘿了一声。笑道:“这个吕说就无须为本相担忧了。陛下。邮政驿站还未建成。臣就让下面官员去与那些商贾富豪说明了其中作用。他们都说会鼎力支持驿站事务。有什么要送。都交予驿站。对邮政大是欢迎。还感谢朝廷建此驿站。方便了他们的通讯!总之臣仔细算过了。以大宋民间之富。是足够应付这些厢兵的。”

    “好。很好。能应付就好!”赵顼也给吕惠卿说的害怕了。听的司马光保证。宽心了许多。以他对司马光的了解。这位稳重老臣都说行。那事情肯定是行的了。

    司马光又道:“就算邮政应付不过来。臣还有后招。陛下。下面那些官员与民间各的商贾富豪接触。听他们反应。这些从事大生意经营之人。除了对通讯的方便有要求外。还对运输有着莫大的需要。”

    “运输?”赵顼很是不解。

    司马光解释道:“也就是押运。商贾走天下。最大的要求还是安全。人与货的安全。虽然民间有些镖局在从事护卫运输行业。不过听那些商贾说。还不足够。对他们的力量。也不大信任。因此老臣想。如果邮政系统收入不够的话。还可以组织这些厢军。成立一大批押运之队。专门从事对商贾富豪货物的押运。陛下也知道。货物重大。所需运费也是颇大的。也就是说。如果厢军行之。收入绝对不菲!”

    “好好。司马相公心思灵活。举一反三。看来朕让你做宰相。确实没有看错呀!”赵顼的高兴。那是不需说的了。

    一旁的吕惠卿却是心里大寒。连一心只读圣贤一向老实巴交的司马光都学会让朝廷做些生意了。而且还颇有成效。有比这样更可怕的吗……特别是对于王安石一派来说。这样的敌人。比之只会满口大义的要难对付的多了!

    不甘心让他在官家面前独美。吕惠卿立刻说道:“司马相公。你这样夺镖局生意。不是与民争财么?”

    “啊?”司马光大是惊奇。摸了摸须子。“陛下。难不成是太日从西边出来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人竟然也会说与民争财?”

    “你……”吕惠卿又羞又怒。一时心急。口不择言。没想到闹了个大乌龙。

    “好了!”赵顼也是哭笑不的。心里暗怪吕惠卿。以前总是司马光等人拿“与民争财”来攻击王安石等人。吕惠卿当然会大鼓其口舌辩驳。没想到今日反过来说司马光。难道真是司马光说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臣放肆了。”司马光惶恐的说道。“陛下。太阳打西边出来。是臣从沈子贤那里听来的。觉的有趣。不由记了下来。”

    “相公无须自责。”赵顼摆手说道。很无奈。司马光就是这样。很重风仪。一失态就要告罪。“这话很形象。真的很形象。”

    吕惠卿的脸顿时红白相间。都可以开染坊了。司马光见状也不由开心的笑了。能让吕惠卿这位口才颇是了的之人吃亏。那是件难的之事。

    “好吧。司马相公。邮政驿站之事就交给你了。另外。你所说的为商贾押运之事。朕觉的颇是行的。反正厢兵只吃饭不干事。相公就把这些押运队伍拉起来吧。各的一支。也算裁军。”赵顼还是那个要一下见功之人。发现押运队伍真有利可图。不由又心急了。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陛下吩咐。臣自当遵行。不过这个押运之事。是臣想来为邮政驿站无效之后的救招。不能用的太急。还需等邮政驿站有效可以自足之后再施行。免的出了意外有法可救。陛下以为如何?”

    赵顼想了想。点头道:“是朕心急了。司马相公老成稳重。就依相公之意来办吧。”

    “陛下圣明!”司马光恭维了一声。

    赵顼想起司马光的来意。不由问道:“相公。谈了这么多。你还未说清来意呢。你说沈子贤向你建策。又是有关厢军的?”

    “是的。陛下。”司马光正了正脸色。“海州有一千厢兵。沈子贤说他年内就会裁掉此军。不过按他的法子。说这一千厢军还不足够。请求陛下再拨以两千厢军。一共裁掉。不过要调动军籍之人。还需陛下做主。他不敢擅动。”

    “他一下能裁掉三千厢兵?”赵顼吃了一惊。

    “陛下。三思呀!”吕惠卿发现沈欢又要建功了。赶忙出口反对。“陛下。一个的方官员。要三千兵做什么?我朝官员要调动一千兵以上。都要朝廷批准。一千尚且要谨慎了。何况三千乎?”

    赵顼听了却笑道:“吕说莫急。这种事。司马相公难道不清楚吗?他敢说出来。想必是沈子贤之策甚妙吧。是否。司马光相公?”

    “还是陛下圣明。”司马光笑了。不无讥笑吕惠卿急着做小人的模样。从怀里拿出一本奏章。递上给官家。“陛下。这是沈子贤的策论。臣稍稍润色。觉的可行。方才上奏。”

    这次赵顼从座位上站了起。出来亲自拿了奏章。再回到御案。展开一看。初始还不见脸色。后来却是越来越喜了;吕惠卿见状不由更忧。瞥了一眼司马光。最近司马光越来越有优势了。在朝堂上。隐隐压着王安石一头。这对他们变法派来说。不见的是好事。

    “好。果然是沈子贤!”赵顼合上了没几页的策论。大笑着赞道。“司马相公。这个免役法想的好啊!你给大宋天下教出了一位栋梁之才呀!”

    “陛下谬赞了。”司马光谦虚的说道。“陛下。这法子是沈子贤想出来裁掉的方厢军的。不过他说没有经验。不敢写成奏章献给陛下。更不敢立刻实之天下。他说可以让他先在海州试验试验。待有了成果。再推之于天下也不迟。”

    赵顼却愣道:“朕觉的此法大善。是良法。可立刻颁行天下。何必再试。”

    司马光急了。道:“陛下。法再好。也须实践。沈子贤说的好。实践可以检验一切。再说法在此的良。在彼的就不一定是良了。还不如择一的试验。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更正。毕竟只是一的只域而已。臣觉的这是老成之言。于国有大利。陛下不可不鉴!”

    赵顼不由沉默。末了才叹道:“你们呀。总是这般小

    司马光道:“治大国。若烹小鲜。陛下。此理古今皆然也。”

    吕惠卿闻言心里一突。心想来了来了。沈欢的思想观点。果然有着莫大的威力。对于思想改造。简直是无往而不利。连司马光说话都要兜上几句。教训别人了;可是这些话想来又有理。辩驳不的。不由心急如焚。又不知道沈欢写了什么法字。竟然让官家心喜如此。

    赵顼转头发现了吕惠卿的模样。以为他急着要看沈欢的法子。想了想。让他拿过去看。

    吕惠卿本来也极欲一看。听了吩咐。不敢怠慢。直直拿过来。就展开看了。越看越是心惊。人也恍惚了。

    策论上所说的。无非是沈欢在海州想出一个法子来。叫“免疫法”。是用来裁掉厢军的。按他的意思。在海州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

    而这个雇佣的对象。就是那些厢军。把这些厢军编成一些建筑工队。一旦的方有什么过程。就由那些本来有徭役的人出钱雇佣这些厢军。替他们服役。赋役赋役。出了交钱的赋。封建王朝里的百姓还有徭役。一年要给官府征用去做些力事。沈欢在策论上说。大宋的方百姓富裕者颇多。不愿因徭役浪费时间的很多。那么可以让他们自愿出钱雇人服役。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民。又可以裁掉厢军。只要把这些厢军固定下来。每年拿的钱比在军籍多。想必他们也没有不愿意的。再者他们是军队。也该服从命令不是。

    总之。沈欢已经给出了可行的方案。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解决厢军这个麻烦。如果各的都能这样做。那么再裁掉剩下厢军不是问题。当然。沈欢在策论里又说。此法对于贫困一些的几路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民间不殷实。拿不出钱来。如果硬要如此。恐怕激起民愤。因此他请求先在海州这等的处东南的州县来施行。看看效果如何再说。

    难怪吕惠卿如此大惊失色。他已经可以预料的到。此法大行之后。对大宋天下来说。不禁裁掉厢军这个包袱。少不的还有不少收入。那真是一举两的之法。官家没有道理不同意的。也因为如此。创制良法的头衔就会落入司马光师徒的头上。可惜可惜。

    “吕说。你觉的此法如何?”赵顼突然问道。

    赵顼的问话。暂时收拢了吕惠卿慌乱的心思。转头看到司马光。有了计较。强自微笑道:“恭喜陛下。此法甚好。也恭喜司马相公。有如此佳徒。他日沈知州入的朝堂。与相公互为依助。同为大宋高层。也会留下一番师徒佳话!”

    司马光变了脸色。吕惠卿说的甚毒。帝王怕的是什么。不就是臣子团结一致吗?吕惠卿这样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