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和平解决矛盾,三国杰出外交家鲁肃给关羽下了一个请帖,大意就是双方坐下来谈,举行一个高层会晤,会见地点在两军阵前(根本不是《三国演义》里说的鲁肃军营),各距驻军百步以上,你单刀,我也单刀,平等得很。要强的关羽没有不答应的理由,慨然赴约。
这次峰会上,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火,气氛并不融洽。鲁肃首先发难,对刘备“借”荆州不还一事表示极大不满,关羽辩解说赤壁之战刘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也得从荆州分一杯羹吧(“岂得徒劳无一块壤”)。鲁肃对关羽的表态进行强烈谴责,说刘备当阳惨败后无处可去,幸得东吴收留,现在却耍赖不还荆州。最后,鲁肃对关羽提出严正警告,指出刘备的行为“贪而弃义,必为祸阶”。
被鲁肃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关羽什么反应呢?
怒目而视?拍案而起?拔刀相向?昔日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的关羽,一定不会放过鲁肃这个大放厥词的小子!
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任凭鲁肃的唾沫星飞到他的美髯上,关羽居然无言以对(“羽无以答”)。
背《春秋》那么熟练,谈判时一点儿也用不上。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确实不足取。
关羽闷声不语,他带来的人当中,有一个实在是忍无可忍,想为“大桑树集团”挽回一点颜面,就大着胆子反驳鲁肃说:“土地,谁道德高尚谁就占有,用得着管本来是谁的吗?(‘夫土地者,惟德所在,何常之有!’)”这个理由找得很搞笑:三国争霸,道德标兵优先啊!
这人满以为关羽能接着自己的话说下去,可是,关羽一声不吭,似乎在那里默背《春秋》。
今天关云长竞技状态不佳,鲁肃却来精神了,抓住机会表现,他抬高声音,呵斥那个“炮轰”者,“辞色甚切”。
好小子,我的人轮得着你来训斥吗!关羽腾地一下站起来,拿起了刀。全场死一般地寂静,所有人都同情地看着鲁肃,鲁肃本人,似乎也听到颜良在召唤自己:来吧,朋友,我们都是关羽送到这里来的。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关羽虽然紧握着刀,但是却把脸朝向“炮轰”者,也跟着鲁肃呵斥他说:“这是国家大事,你这小子知道什么!(‘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炮轰”者夺门而出,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为关羽的软弱而哭:你愿意窝囊就罢了,怎么去帮别人训自己人呢!
单刀会变成了鲁肃对“大桑树集团”的控诉会,最后,鲁肃说累了,不想再说了,他就大声宣布:散会!
这才是历史上的单刀会。所有跟着关羽去参加高层峰会的人,都耷拉着脑袋,他们还从没这样窝囊过呢!
那个黄河岸边快意疆场的“秒杀帝”,为什么在长江岸边成了犹疑不决的缩头龟?人们想不通:美髯依旧,可为什么美髯下的眼睛少了果敢,多了迟疑?
关羽捧着《春秋》,翻一页,又翻一页,再翻一页……他根本读不进去,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更加刺激着他的神经:马超。
马超是“霸二代”,他踩着父亲马腾的肩膀,加上自己能征善战,一度成为凉州王。马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关羽有白马斩颜良的传奇,马超有曾让曹操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传说。马超后来被曹操赶得无路可走,投奔刘备。马超一来,刘璋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崩溃,十几天后,他打开了成都城门。
关羽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直截了当地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
对天下了如指掌的诸葛亮,岂能不知关羽的心思?诸葛亮就投其所好地回信说:“孟起(马超的字)文武双全,雄烈过人,是一世之杰,但是也不过是黥布、彭越一类的人,最多能和益德(张飞的字)并驾齐驱,是绝对比不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的。”
关羽捋着美髯,把诸葛亮的信攥在手里,见人就亮出来:你看看,你看看,诸葛亮说马超比不上我,绝对比不上我!
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关羽开始告诉自己: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让马超笑话死了!在“关羽濑”,关羽以五千精兵对甘宁的一千人,却迟疑不前。关羽开始害怕失败了。一个人,只有不害怕失败,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关羽没有取得胜利。单刀会上,鲁肃咄咄逼人,关羽也站起来了,也拔出了刀,但是,他的信心没站起来,他的勇气没拔出来。他太想抓住胜利了,但是又怕被刺伤了手掌,所以他不敢伸手。
因为背负太多,关羽已经迈不动秒杀敌人的步伐。其实,关羽一直是很胆怯的,胆怯到总是担心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步。
单刀会无果而终,关羽宅在“关羽濑”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同时操练兵马,等待刘备下达总攻令。
刘备来命令了:撤!
行为艺术秀——
东吴也撤兵了。双方罢兵,倒不是回忆起了赤壁之战时的革命友谊,而是因为曹操进攻汉中,占领南郑,尽得汉中,这时候已经到了七月。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曹操占领汉中,对刘备来说,就等于打劫的来到了家门口。刘备只得向东吴妥协,签订了丧权条约。刘备把孙权已经占领的长沙、桂阳两郡正式割让给孙权,孙权再把刚刚占领的零陵还给刘备。这样,双方暂时同占荆州。此后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刘备与曹操、孙权,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武装冲突。
荆州没有战事,关羽可以治疗一下箭伤了。几年前,关羽被流矢射中,箭矢射穿了他的左臂。那时,为了增强杀伤力,箭镞上都喂了毒药。关羽的箭伤虽然好了,但是每至阴雨天,骨头常会疼痛。医生说必须剖开胳臂,刮骨去毒,才能除掉病根。
主簿下了一个通知,大意是说今天关将军请客,全体干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除外)务必准时参加,参加者自备镇静药物,违者后果自负。
该来的都来了,菜全了,酒满了。一个郎中从幕后走了出来,郎中手里拿着一把刀——手术刀。关羽捋着美髯,指着自己的左臂,忧伤地说:这胳臂一到阴雨天就疼,我恨不得换掉,可是,天底下哪有配得上我的胳臂的啊!
关羽下令酒宴开始,关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关羽伸出左臂,让郎中割开皮肉,一直到骨头,鲜血直流进脚下的盆子里。众人惊骇,关羽却神色自若,抬起右臂,指点着,大家吃好喝好。席间,没有酒杯触几的声音,只有郎中用刀刮毒的声音。郎中在关羽的左臂上忙活,关羽用右手割炙饮酒,谈笑自若。
《三国演义》里说这个郎中是华佗。神医,名将,相得益彰,倒也有趣。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因为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而刮骨疗毒事件则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提起刮骨疗毒,人们常常折服于武圣关羽的神勇,可是,仔细一想,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刮骨疗毒之时,关羽宴请诸将,“饮食相对”“割炙引酒”,这样做,虽有噱头,但于医理不通。酒乃活血串气之物,当时最需要止血凝血,饮酒则是背道而驰。无论怎样的“庸医”,也会知道这一点最起码的常识。关羽这样做,很可能是他自己的选择。包扎伤口需要病人安静,可是关羽却一边割肉喝酒,一边与人谈笑。
在座的诸将,既要眼睁睁地看着血淋淋的伤口,闻着血腥味,堆着笑容,艰难地向外挤着恭维的话语,夸赞关将军神勇无比神人下凡……和领导吃饭,历来都是一种负担。刮骨疗毒,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关羽的行为艺术秀。
“刮骨疗毒”之后,关羽的左臂比以前好多了,他使劲地晃晃自己的左臂,转几圈——嗯,是比以前好多了。他抓起一把刀,虎虎生威地舞了起来。
一般的刀,怎能配得上“万人敌”呢?关羽就派人为他铸刀。铸工把刀呈了上来,关羽看了一眼,说:哪里的铁?铸工回答是精选的上等好铁。关羽问:都山的?铸工摇摇头:没注意是哪里的铁,只看是好铁就用了。关羽摇摇头:我关羽铸刀,就要用都山铁!都山铁天下闻名,关羽向来喜欢品牌。关羽亲自挑选了都山铁,让人重新为他铸刀两把,好东西都是限量版的。
左手一把,右手一把,关羽端详着这两把刀,把玩不已。刀上,铭了三个字:万人敌。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类似的说法,郭嘉说过,程昱说过,周瑜说过,吕蒙说过。“万人敌”这个品牌,已经专属关羽和张飞所有。关羽是用这两把刀注册品牌吧。从此,“万人敌”刀就成了关羽的形象装备。“(关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敌’。”(《古今刀剑录》,南朝陶弘景)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标志性装备是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是关羽为自己定制的。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与关羽已经合二为一,具有了“兵圣”的内涵。但是,真实的青龙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兵器。因其形制庞大,不利于实战,更多用为仪仗兵器。史上,关羽是没有用过“青龙偃月刀”的。《三国志》记载,“(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通过这个“刺”字,就可以推断出关羽用的兵器属于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事实上,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在当时的战场上是最实用的。
四 最后时刻
被雪藏的主力——
从建安十五年(210年),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起,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出征樊城,关羽除了镇守荆州之外,最大的政绩就是“新江陵”工程了。关羽对江陵进行了扩建,连着旧城又铸新城。关羽拎着“万人敌”刀,亲自监工,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关羽捋着美髯,对建筑工人说:把土夯实再夯实,墙厚一点再厚一点,让东吴人插上翅膀也飞不进来。
有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再无东顾之忧,就放开手脚折腾。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刘备出兵汉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的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斩杀曹操在汉中的主帅夏侯渊,威震汉中。
从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到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这八年时间,正是刘备的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期,然而,这一切,几乎都与关羽无关。当然,每次益州的人马打了胜仗,关羽照例跟着受赏,并且是最高标准。可是,根本没上战场的关羽,每每领赏,总是不爽。就像一个球员,球队胜利了,他也跟着上了领奖台,其实他一分钟也没上场,这滋味,好受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迎来了汉中派来的特使。特使拿出一个奏章,要关羽签字。关羽拿过来一看,是益州和汉中群众强烈要求封刘备为王的请愿书,这个请愿书是给远在许都的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的。此时皇帝被曹操掌握,曹操绝对不会批准这个请愿书。可是,刘备本来就没打算让曹操批准,甚至根本就没打算让皇帝看到这个奏章。这个请愿书的作用,就是让刘备自立为王具有了“法律意义”。
关羽说:我第一个签,我是从一开始就跟着主公的,我盼这一天已经盼了半辈子了!汉中特使说:遗憾,第一个由马将军签了。关羽纳闷:什么马将军驴将军的,我关羽不是第一,谁是第一?成都特使说:第一个签字位置是马超将军的,你签字的位置是第六个。
倒霉催的,连前五也没进!在这样的请愿书上签字排名,和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上的站队顺序一样,马虎不得。关羽很难接受自己排第六的现实,但是,他还是服从大局,在奏章上签了字。只要刘备的事情办好,关羽认为自己受点委屈也没什么。天下之大,也就是刘备,能让关羽委曲求全。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刘备“被封”为汉中王。“大桑树集团”升级为“大桑树王国”,就业机会多了,岗位多了,刘备就对班子进行优化组合。刘备与诸葛亮在召开四方将军任命讨论会。关羽任前将军,张飞任右将军,马超任左将军,这个二人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在讨论后将军的人选时,二人有了分歧。刘备说是黄忠,诸葛亮说是另外的人(有学者考证说是赵云)。诸葛亮说:“黄忠的名望,本来就没到关羽、马超的水平,却让黄忠与他们同列。马超、张飞在身边,亲睹了黄忠立功,尚且可以说服他们。关羽远在荆州,恐怕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恐怕不行吧。”刘备却早有主意,说:“我自有解决办法。”刘备的办法就是派能言善辩又敢于直言的费诗前去荆州宣布对关羽的任命。
诸葛亮果然料事如神,关羽并没有为自己被拜为前将军而高兴(在他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而是为黄忠被拜为后将军而愤怒,他瞪着眼对费诗说:“我拒绝接受任命!”费诗按照早就打好的腹稿问:“怎么,关将军莫非嫌前将军这个帽子太轻?”关羽憋红着脸说:“大丈夫是不能与老兵同列的!(‘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幸亏来之前早就做好了论证,费诗不紧不慢地说:“那些建立功业的人,所用之人不会是一个的。过去,萧何、曹参与高祖是少小亲旧,可是,陈平、韩信后来亡命投奔高祖,最后排定官位,韩信是首席,也没有听说过萧何、曹参因此而有怨言。现在汉王(刘备)因为黄忠有一时之功(斩夏侯渊),特意尊崇他,可是,在汉王心里,黄忠会超过您吗!(‘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况且汉王与您就像一个人一样(‘譬犹一体’),休戚与共,祸福共享。我认为您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我就是一个办事人员,奉命而来,您如果不受拜,我转身便走,只是为您的举动感到可惜,恐怕以后你会后悔的!”
这番话,暗藏玄机,既给关羽戴了高帽,又抓了他的小辫,还顺手打了他一棍子,哄得关羽飘飘然忘记了自己姓关,同时又逼得他不得不接受封拜。
关羽跪下,叩头,谢恩,接受了任命。当然,关羽也不是吓大的,让他乖乖下跪的,是费诗带来的两件宝贝——符节和黄钺。“节”(节旄)代表皇帝的身份,“斧钺”专属君王,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最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大将的权力。
此时,在“大桑树王国”,拥有“假节钺”殊荣的,关羽一人而已。刘备这样做,首先是对他的安抚。
费诗走的当天晚上,关羽军中,全军上下,都在窃窃私语:
“以后都小心点,说不定他哪一天胡子捋不正就杀人解气,别忘了他手里有节钺啊!”
“他本来就是汉王的红人,瞧谁也是小菜,现在有了节钺,恐怕别人都是咸菜,只有他是大餐了!”
“看来要打大仗了,节钺一般是赐给出征大将的。”
“打曹操还是打孙权?”
“打曹操吧,得中原者得天下,我看汉王志在中原!”
……
大家都看出来了,关羽是“大桑树王国”雪藏在荆州的主力。
关羽处在曹操与孙权的夹击中,风平浪静的荆州,实际上浊流暗涌。历来,战争不一定是刀与剑的较量,可能还是笑脸与寒暄之下的较量。
关羽接待了一个媒人——孙权要关羽的女儿做他的儿媳。关羽似乎很讨厌孙权做亲家的请求。
放屁!放狗屁!关羽拍桌子的动静有点儿大,他痛骂媒人:把老子当猴耍呢!“羽辱骂使者,不许婚。”
关羽的愤怒在于孙权要他做背叛刘备的小人。孙权要与关羽结为亲家,这是跨国婚姻。按照正常程序,孙权得先向刘备提亲。关羽镇守一方,孙权跨过刘备,直接与关羽联姻,这就是离间关羽与刘备,要关羽倒向东吴,或者要他搞独立王国。
要我背叛大哥,我是这样的人吗?我关羽在你眼里就是那种出卖主公的小人?关羽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媒人灰溜溜地向孙权复命。阴谋被揭露,孙权恼羞成怒(“权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有你好看的!
孙权想借婚姻把“大桑树王国”的荆州主力拉过来,结果蹭了一鼻子狗屎。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羽接到了兵发樊城的命令。刘备这样做,是受了隆中对的诱惑。这么多年,刘备不惜雪藏“万人敌”关羽,就是为了隆中对里那句最具诱惑力的话:“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关羽,就是那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雪藏多年的主力,闪亮登场!
老天的眷顾——
关羽得令,热血沸腾,踌躇满志,隆中对中设想的美好前景就要在“万人敌”刀的锋芒下实现了!
这几年,关羽就像一个接连错过了奥运会世锦赛的实力派运动员,看着别人绕场欢呼,自己只有做观众的份儿,干着急没办法。攻取益州,夺取汉中,“大桑树集团”实现跳跃式发展,可是,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却缺席了——关羽。现在,关羽终于可以上场了!刘备把关羽雪藏在荆州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唯有关羽,才是那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
关羽还是没有急着出征,他就像一个耐心的猎人,要出门打猎了,先把自家的篱笆扎牢,以免他不在的时候野狗闯入。北上,要防备孙权背后捅刀子。
他把南郡太守糜芳找来:“你,守江陵。”又把将军士仁①找来:“你,守公安。”关羽给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为前线提供粮食辎重。关羽说:“我给你们留足兵力,给我看好家,可千万不要出什么问题。别忘了,我是有节钺的!”
他想不到的是,最后,他就是倒在了节钺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出发了。随行的,是他的儿子关平(《三国演义》中为关羽过五关时所收义子)。
马踏襄樊,刀覆长江。鞭指中原,矢志北斗。这一去,血海里趟过死路上踏过,一腔碧血酬三生知己。
这一去,是永远的去。
关羽率领荆州之军直向宛、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