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艾看着蜀军先锋廖化在那里手舞足蹈地指挥着修桥,就问:“姜维干什么去了?”诸将说:“睡大觉去了吧,哪有主将亲自干活的?”邓艾想了想,突然严肃起来,下令:“立即向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进发!”诸将都愣了,放着眼前的敌人不打,跑到六十里之外的洮城干什么?邓艾不善言语,不作解释,带头上马,向洮城急驰而去,仿佛那里失了火。诸将无奈,只得跟去。
进入洮城,邓艾并未下马,下了战时动员令:“蜀军马上要来攻打洮城,各就各位,做好战斗准备!”蜀军不是在白水修桥吗?诸将确信邓艾确实是疯了,都同情地望着他,但是谁也不敢违抗疯子的命令。
夜晚,对岸亮起了火把,姜维大军像从地下突然冒出来一样。南岸,姜维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哈哈,邓艾啊邓艾,你做梦也不会想到我在这里吧,我暗度陈仓,看我攻下你的洮城来之后,夏侯霸还崇拜你不?很快,渡河的队伍传来消息:洮城里有重兵防守,旌旗上写着“邓”字。姜维的笑容又一次因为邓艾凋落,他差一点儿要喊出一句话:既生艾,何生维?
洮城城里,诸将开始把邓艾看成是神,纷纷询问邓艾是怎么知道姜维会偷袭洮城的,邓艾说:“蜀军数量多于我们,按照常理,他们应该采取强渡的速战,而不应该是在那里修桥。他们在那里修桥,只是为自己的偷袭打掩护……”
因为邓艾主动回师洮城据守,占得了先机,挡住了姜维,姜维遂撤军退走,魏兵得以不败。洮城一战,邓艾一战成名,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汝南的放牛娃,摇身一变成了将军,邓艾再也不用对着高山大泽,安排稻禾荒草进行鏖战了。因为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军队。
艾艾回来了———
251年八月,司马懿病死,最欣赏邓艾的人走了。邓艾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幸亏司马懿把他领到了足以施展身手的舞台上。
汝南,当年不答应邓艾一起玩打仗游戏的孩子们,都已经变成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当年的孩子王还记得当年由他主创的那首“艾艾诗”:“没爹孩子大结巴,艾艾艾艾艾!放牛娃子大结巴,艾艾艾艾艾!”今天,他去棺材铺里,神情黯淡地指着一口棺材说:“给我来一口!”棺材铺老板愕然:“你才刚过五十岁,身体这么健康……”他长叹一声,说:“我小时候瞎眼,没看出艾艾能回来做太守。当年我那么欺负他,他现在能饶我吗?”
邓艾被任命为汝南太守,衣锦还乡了。
棺材铺老板向那个当年的孩子王啐一口,说:“看你那点出息,人家艾艾早就是将军了,会和你计较这个?”不过,邓艾还是“计较”了另外一个人:张老伯,就是在邓艾做那个负责查看荒草的稻田守丛草吏鸡毛小官时,接济邓艾而从未收获一声谢谢的善良老人。老人早已作古,不过,老人的儿子,就是当年邓艾的同事还活着。邓艾就派张同事和他一起去老人的坟前祭奠。邓艾好好地赏赐了张同事的母亲,又推荐张同事的儿子做了计吏。
大恩不言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要报。一个将军,一个太守,一个朝廷的红人,能记得几十年前的米衣之赠,难矣!当年那些嘲笑邓艾受赠而不言谢的同事们,记起自己说过的“做人不要太艾艾”,羞死了两个,害怕邓艾治罪吓死了三个,还有几个从此半身不遂。
做人要厚道,这话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说死”诸葛恪———
郭嘉“说死”孙策,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邓艾也曾经“说死”过一个人。
253年,东吴的大将军诸葛恪率大军向曹魏帝国的淮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的军队围攻合肥新城(安徽合肥),不能取胜,于是退兵。
诸葛恪的这次进攻引起了司马师的不安。邓艾却告诉司马师不用担心,因为诸葛恪快死了。司马师不相信地问:“邓将军什么时候学会夜观天象了?”
邓艾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当然不会夜观天象,他是根据敏锐的政治嗅觉推断出诸葛恪要死了。邓艾说诸葛恪在朝中没有得到支持,又不知道收买人心,这次战败,必然会有人攻击他。邓艾说,重视诸葛恪的是孙权,可是孙权死了,这正如伍子胥、吴起、商鞅和乐毅,支持他们的君王死后,他们都不能幸免于难,何况如今诸葛恪的才能根本不能和他们相比,所以诸葛恪的死,指日可待。果然,诸葛恪回到东吴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后,就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让人叹息的是,邓艾能预见诸葛恪被人害死,却不能预见自己也会被人害死。
一颗司马心———
公元254年(嘉平六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为帝。
对司马氏的这一篡逆行动,邓艾想来是全力支持的。张老伯的米衣之恩,邓艾已经偿报。司马懿对他这个放牛娃的知遇之恩,又怎能回报呢?应该说,邓艾始终是司马氏的人。严格说来应该叫晋将,不应该叫魏将。
镇东将军毋丘俭和姜维的岳父扬州刺史文钦,却不是司马氏提拔起来的,他们是实打实的魏将。255年,他们宣称奉郭太后的密诏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氏。
这一天,已经晋封为方城亭侯的邓艾已经睡觉,却被一个神秘的使者叫醒,这人带来了毋丘俭的亲笔信。毌丘俭希望邓艾会参加“义举”,就算邓艾不参加,也会惹来司马氏的猜疑———这一招够狠的。邓艾当机立断,诛杀送信使者,亲自率领一万余人,兼程南下,先行到达乐嘉城(河南商水县东北),建造了浮桥,等候司马师大军。
司马师大军到达后,据守乐嘉城。文钦在城下大败而逃,邓艾一路势如破竹,大败敌军。先是急奔乐嘉城建造浮桥,后又追文钦至丘头,旋即击退东吴孙峻的入侵。江山变色的关键时刻,邓艾毫不犹疑地站在了司马氏一边。司马氏也没亏待期期艾艾却忠心耿耿的邓艾。朝廷征召邓艾入京任长水校尉,晋封为“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
在蜀汉一方,司马氏集团面对的最大敌人就是姜维。死心塌地为司马氏效劳的邓艾,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姜维的较量上。
三国末期的双雄会上演了。
二 苦手苦战
邓艾连续第二次胜出———
所谓“苦手”,是围棋中的一个术语,指与自身实力相当且十分难应付的敌手。唐代著名诗人杜荀鹤在《观棋》曾提到“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这就是遇见苦手了。苦手之间的对决,则是苦战了。
棋如战争,战争如棋。三国之时,不乏苦手,不乏苦战。诸葛亮与司马懿可算是苦手,诸葛亮星陨五丈原,与司马懿的苦战戛然而止。长江后浪推前浪,司马懿也死在了“沙滩上”。深得孔明真传的姜维和深得司马懿器重的邓艾,又成了苦手。
249年前的洮城之战,邓艾第一次上战场,就“有幸”遇上了姜维,并且连续识破姜维的计谋,在第一次苦战中,邓艾胜出。
两个苦手很快迎来了第二次对决。时间:255年8月—256年7月。地点:段谷。
过程:
第一回合相持。255年8月,姜维率张翼、夏侯霸等数万军队直指狄道(甘肃临洮县),大败雍州刺史王经,王经退保狄道城。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邓艾行(代理)安西将军,率军支援王经,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斗志大增,姜维无法取胜,退守钟提(甘肃成县北粟亭城)。
第二回合算敌。邓艾被正式任命为安西将军,假节,并领东羌校尉。当时的军政人员多数都认为姜维军力已经枯竭,不能再发动军事进攻。邓艾分析双方形势后,断定姜维一定会再次来犯,就要求做好战备。
第三回合决战。256年7月,姜维果然来犯,听说邓艾早有准备,于是放弃祁山,转攻南安(甘肃陇西县东北)。邓艾在武成山(甘肃武山县)扼守,姜维和邓艾争夺险要之地,不能取胜。当夜,姜维渡过渭河,沿山路转而攻击上邽(甘肃天水市西南)。邓艾追击,在段谷(在天水市境)赶上,姜维和蜀汉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师,但是胡济不能按时到达,于是短兵相接,邓艾大破姜维军。
结果:蜀汉军民因败怨恨姜维,姜维上书请求处分,于是由大将军被贬为卫将军。曹魏下诏表彰邓艾,以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其子邓忠为亭侯。
邓艾连续第三次胜出———
时间257年。地点沈岭。过程:曹魏帝国发生了诸葛诞叛变,司马昭全力平叛。姜维认为关中内部空虚,率数万人从骆谷(陕西周至县西南)出击,抵达沈岭(在周至县境内)。当时驻防长城的存粮很多,而守军却很少,镇西将军邓艾与征西将军司马望坚守不战。姜维无功而返。结果:由于姜维不断伐魏而又不能战胜邓艾,蜀国朝野抱怨,中散大夫谯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甚至写出一篇《仇国论》的文章来讥刺姜维。邓艾以功迁任征西将军。
邓艾连续第四次胜出———
时间262年。地点侯和。过程:姜维不甘心失败,再度攻击曹魏帝国。征西将军邓艾在侯和(甘肃临潭县东)与姜维正面作战,再度击破蜀汉军队。姜维退守沓中(临潭县西南)。结果:姜维再次败给邓艾,加上成都已由黄皓把持了朝政,姜维不敢再回成都,于是在沓中种植小麦避祸。从此,两大苦手再未交手。姜维苦战,邓艾完胜。
真正的苦战才刚刚开始———
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双线丰收,使当年的放牛娃忘记了曾有过的卑微,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个连孩子游戏都无权参加的孤儿。
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汉,且“累年攻战,功绩不立”,故颇遭非议。加之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宦官黄皓乱政专权,为所欲为。本已瞻前顾后的姜维,感到了身后渐渐起火,他不可能像邓艾那样全力投入苦手的苦战之中,率军前往沓中驻扎屯田避祸。
成都离姜维越来越远,离破灭越来越近。蜀汉将要落幕,告别历史舞台。
拉下蜀汉幕布的人是邓艾。与苦手姜维的苦战之后,邓艾开始了与同朝钟会的苦斗。
三 百死不死
一错———
钟会出场了。
与放牛娃邓艾不同的是,钟会出身豪门,他是曹魏前太傅钟繇的小儿子,当朝青州刺史、都督徐州和荆州诸军事的钟毓的弟弟。钟会,字士季;邓艾,士载。“二士争功”在《三国演义》里有精彩描写,基本框架皆有史实可依,但是部分环节与史实有出入。
钟会曾跟从司马昭攻讨叛变的诸葛诞,出谋划策,被司马昭称为自己的“子房”(张良)。司马昭生活在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的影子里,总想着证明自己,这和曹丕刚即位时急于伐吴一样,他也想找点事情做。巧合的是,钟会也想找点事情做。钟会明白,只有先给司马昭找到事情做,他才能找到事情做。
于是,钟会就眉飞色舞地对司马昭说:机会来了,千秋功业就在眼前!
钟会判断蜀汉帝国军队九万人(事实证明钟会的判断的确很准),保卫京都和分驻各地的不少于四万人,剩下能够参加防御战争的只有五万人。最后,他建议司马昭只要出兵把姜维困在沓中,使他没有办法回京师救助,然后可另派军队直取汉中。这个计划天衣无缝,司马昭大喜,于是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主持关中军事。钟会一下子就成了邓艾的上级。这对邓艾来说,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
邓艾结结巴巴,本来还能说“艾艾”,现在却得说“艾艾艾艾艾艾”了。邓艾是征西将军,钟会是镇西将军,征西将军比镇西将军高一级,邓艾却要受钟会节制。
村长领导镇长,镇长这口气好咽么!钟会是什么东西呢?钟会比邓艾小将近30岁,在当时功勋卓著的邓艾看来,钟会只是一个会写毛笔字,会哄人的公子哥儿。
邓艾的第一个错误:看不起钟会,对他毫无防备。
二错———
司马昭为什么在这时冷落邓艾呢?史上并无记载,不过,我们可以从人心的角度来揣摩邓艾受冷遇之谜。首先,邓艾在司马懿那里是近臣,在司马师那里是重臣,在司马昭那里则是三朝元老了。在司马懿面前,邓艾毕恭毕敬,执晚辈之礼;在司马师面前,邓艾兢兢业业,执臣属之礼;在司马昭面前,邓艾有了元老的感觉,虽然他依然对司马氏忠心耿耿,但是多年的为将封侯的生活,早已使他去掉牧童的卑微,他在比他小十几岁的司马昭面前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强势了一些。也许,邓艾会在心里对司马昭说:你们司马家的天下,不是我打下来的吗?
前面说过,邓艾是个逆商极高的人,但是也是一个“顺商”不高的人。所谓“顺商”,是本书自造的一个词语。逆商指一个人面对逆境的能力,“顺商”则指一个人面对顺境的能力。曹操就是一个“顺商”不高的人。官渡之战,他以弱胜强;赤壁之战,他却以强败弱。当时打下张鲁,他完全可以入蜀作战,一举攻下刘备,可是,他居然退兵了。
从牧童到将军,邓艾早就习惯于强势生活,养成了主控思维。从逆境之中一路走来的邓艾,不懂得顺境中生存也有技巧。邓艾也没有钟会的狡猾。钟会放着太仆的官儿不做,陈侯的爵位不要,求的就是一个让司马放心,让同僚们顺心。五代的郭威讨伐叛逆有功后要求遍赏,连朝廷里的大臣都带上,就是会做人。郭威会做人,所以后来能够当上皇帝;邓艾不会做人,所以最后被人联手司马昭害死了。
当时,邓艾有一种辅佐司马昭的感觉,全然忘记了司马昭是一个权力狂,又怎能容得下一个期期艾艾的三朝元老!这不,邓艾拿出了“我年老我怕谁”的元老架子,对司马昭提意见了。
其实,邓艾这样做,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司马氏。经验丰富的邓艾,认为不宜加兵伐蜀,就本着对司马氏负责的态度,连连上书,屡陈异议。三国时候,大家早就厌倦了战争,根本不愿意伐蜀,都敢怒不敢言。现在大家纷纷说:邓艾上书了,有他带头,不用怕,都回去写意见书吧。于是引发了京城“朝臣多以为不可”的局面。
邓艾大唱反调,破坏了司马昭扬名立万的美梦。司马昭气得在背后吹胡子瞪眼睛,可是见了邓艾还得热情地打招呼。邓艾毕竟是三朝元老,动不得。司马昭便派遣大将军府主簿师纂去做邓艾的思想工作,让他拥护司马昭。“胳膊拧不过大腿”,邓艾只能奉命。可司马昭这时已经对邓艾起了疑心,为了监视邓艾的行动,他就把师纂安插在邓艾军中做中司马。
师纂的目光天天在背后盯着,邓艾如芒在背。他无比委屈:我为你们司马家着想,有什么错吗?
邓艾的第二个错误:忽视了司马昭的权威。
三错———
263年秋,十八万魏军厉兵秣马,整装待发。目标:成都。
有人向邓艾打招呼:“什么时候为你喝壮行酒啊?”也有人向邓艾说:“把我家那小子带去吧,让他跟着你弄个一官半职回来!”还有人说:“听说四川美女多,你给我弄几个回来,千万别忘了!”邓艾家的门槛都被踏破了。大家都说征西将军邓艾要主持伐蜀大业,这可是百年难遇的立功机会,只凭此功,足以流芳百世。说话都吃力的邓艾,面对熙熙攘攘的来客,就只能但笑不语。
朝廷的任命下来了,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领兵的竟然不是邓艾,而是钟会。那些先前去邓艾家的人,气急败坏地又向钟会家赶去。先前烧香抱错了佛脚,搁谁身上谁懊恼。不过,懊恼归懊恼,见了钟会,他们还是在挤出了见邓艾时的笑容。邓艾更加懊恼,他见了谁也不愿意挤出哪怕一星点儿笑容。
十八万伐蜀大军,司马昭分成三路,他们的任务分别是:诸葛绪带三万余人,拦截姜维,不能让东侵的姜维部队退回。邓艾也带三万多人,跟着屁股打姜维。钟会带十余万人进军汉中然后入蜀,解决根本问题。很明显,司马昭是安排邓艾和诸葛绪给钟会打下手的。当放牛娃的时候,邓艾尚且不甘居人下,何况现在他已是征西将军!
姜维大军屯田沓中,进可攻,退可守,成都山高路远坑深,大军远征,粮草难继。对吴,邓艾早就在淮南准备好了军粮基地。对蜀,曹魏尚未建立军粮基地。在邓艾看来,应该先在陇西屯田,稳固根本,再寻找机会破蜀。所以,在邓艾看来,这本来就是一次错误的军事行动,而司马昭又让纨绔子弟钟会做主帅,错上加错。
这次行动要是成功,我就喊钟会老子———从小失去老子的邓艾暗暗说。
其实,司马昭选择钟会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当时魏国朝野以邓艾为首,都认为蜀不可伐,只有钟会坚决地与司马昭站在一起。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没钟会的“逢迎上意”(《晋书》),司马昭就成了孤家寡人。司马集团的元老邓艾,已经跟不上司马昭的步伐,甚至已经成为司马昭野心扩张的绊脚石。这一点大家都看出来了,唯独邓艾没有看出来。
司马昭对邓艾极端不信任,除了派师纂监督他之外,还派去了一个护军小组,其中有一个叫爰邵的殄虏护军,八小时之外喜欢研究周易八卦,比较出名。邓艾找到他,求他圆梦。邓艾梦到了自己坐在山上,山下有流水。爰邵闭上眼睛,掐指一算,说山上有水为《蹇》卦。爰邵还引用孔子的话来为做进一步说明:“《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邓艾懒得揣摩玄虚的卦语,说:“给我来点能听懂的!”爰邵对他说了八个字:“往必克蜀,殆不还乎!”断辞一出,邓艾心寒。从战略位置看,魏国的方位应是“东北”,蜀国的方位为“西南”。爰邵其实就是在直接告诉邓艾,此次出征他获胜应该没问题,但是获胜后他也回不来了,因为在魏国,邓艾已经“其道穷也”。
圆梦之说皆是妄词,好人爰邵是司马昭派来的人,司马昭诅咒邓艾早死的时候,爰邵肯定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