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地,房子盖的密密麻麻的,远远的能看到房子半起的墙和围着墙高高低低的脚手架,有一种后世大工地的味道。
  来迎接的军情局安东站负责人徐一宁见杨锐看向那边的工地,便解释道:“那边是安东工业园,一期开园之后地皮就被买光了。三分之一是美国人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买的,三分之一是日本人买的。”
  “哦。他们都买来干什么的?”洋人买地皮他不惊讶,他好奇他们用来干什么。
  “日本人有很多是买来开纺织厂的。还有榨油厂、面粉厂、缫丝厂,美国人主要是当仓库,存棉花和棉布的,还有煤油和面粉。”前年杨锐出东北的时候。徐一宁就认识了杨锐。不过他无法想象会长大人为什么会这么年轻,即使第二次见也是如此。
  “哦,那美国人一定弄不过日本人,”杨锐听闻两国商人买地的目的就感觉到美国人一定会被日本人干掉,这也好,只有这样自己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来。“我们自己没有缫丝厂吗?”
  “我们没有,不过其他的客商在前年的就办了。”经济上的事情徐一宁确实了解的不多,只是说了一个大概。不过杨锐也没有再问什么。只是随着他走向港口的火车站。
  港口火车站规模极大,有八条车轨。这些车轨只是绕过简易的木制站台然后又拐了个弯往西而去,那边有建成的成排成排的大间仓库,也有几十个足球场大的堆场,成堆成堆的木材堆在那里,但只占了很小的一个位置。在一号的木制站台上,一辆**节长的火车早就等在那里了,锅炉似乎已经点燃了,呼呼的冒着白气。火车应该是美国进口的,欧式的窗户和车厢外侧的英文很是显眼,只有‘通化铁路’那四个大大的汉字才能让人觉得这是中国的火车。
  赵氏沟离安东城很久,火车大半个钟之后就到了安东站。车站虽然新开,整条路也只是通到宽甸并不再往里,但是坐车的人还是不少,火车还没有到站,杨锐就看一大堆人等在站台上,有不少洋人,更多则是大包小包的商贩和旅人,不过他们都在后面的二等车厢,只有那些洋人和少数一些士绅打扮的老爷上了杨锐后面的头等车厢。看到这,杨锐问道,“车票多少钱到宽甸?”
  “普通的八钱,头等的就要二两了。”徐一宁刚才汇报了安东这边的各种情况,但似乎杨锐更感兴趣的是一些不沾边的小细节。其实杨锐不是不担心日本人对通化铁路的各种动作,而是想知道铁路本身的生存情况。
  火车下午从安东出发,走到傍晚就到了宽甸,去掉后面几节车厢之后,火车继续往北走,只待走到夜里八点多,才到了大岭沟隧道,穿过这个隧道就是怀仁了,现在整段路就是这里没有完工,其他的地方早就好了。
  在这里候着杨锐有杜亚泉、陈大发等人,前段时间刚从美国过来的陈宜禧也在,这是他第二次来东北了,上一次来的时候是04年,当时杨锐忙于军务,所以没有见成,这一次铁路快竣工,他是来参加竣工仪式的。
  杨锐一下火车,便见到他们站在临时站台上,和诸人热情的见过之后,杨锐身边的程莐也被介绍给诸人认识。杜亚泉只是不动声色的和她见礼,早有准备的陈宜禧倒是送了一个东西给她。现在的陈宜禧不是像四年前那般,只认为杨锐是一个热心的帮朋友寻找铁路施工公司的人,而是断定杨锐在天字号的幕后人物,甚至是复兴会的人。
  他们几人都没有什么变化,唯有陈大发极为消瘦,神色更是憔悴的很,不再是昔日清秀自信的模样。隧道不通他的压力极大。当初选线的时候,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沿着来路,直接往东北走,过青山沟,穿回龙山,沿着望天洞,最后到怀仁县城;另一个是顺着古官道,在青山沟转北,上山之后在大岭沟挖一个隧道通到山那边。当时陈大发选择后者的原因是前一个方案虽然不要挖大隧道,但是小隧道还是不少。加起来的施工量不比大岭沟隧道少,而且铁路绕着望天洞山脚下走,一旦塌方那么整条线就要中断。所以不管从成本,还是安全考虑,大岭沟都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应该是打通的隧道却没有按时间打通,弄得一些本地的股东开始有些怨言,还有些人说,这大岭沟是有山神的。从这里挖隧道那是对山神不敬,甲午那年的时候,开进到这里的日本人就在山里迷了路。最后被乡里的壮勇给打死。反正工程一拖再拖,说什么的都有。
  杨锐看到陈大发的样子并没有责怪,山覆里面是个什么情况谁能知道,选路很多时候就像赌博一样。很多时候是运气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辛苦了。”杨锐没有拱手,而是握着陈大发的手用力摇了摇,“慢慢来,不急。”他笑着道。
  杨锐一声不急,让陈大发神色一愣,现在全东北似乎没有人不急的,铁路公司的本地的股东不提,杜亚泉这边对他的催促也是不少。还有他的父亲,刚来就把他给训了一顿。老爷子先不管隧道难不难挖,而是认为作为一个总工,任何困难都要预先考虑到。没有考虑到,那就是他的失职。他此时听着杨锐的不急,陈大发想说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强笑了一下,然后就把杨锐的手放开了。
  东北是复兴会的老巢,程莐是知道的,但是她以为是辽西那边,而不是辽东。并且,她虽然负责安排杨锐的一些日程,可是一些重要的东西她是接触不到的。至于通化这边的情况,她有所耳闻,不过实际的情况她并不了解,包括天字号和复兴会的关系,在复兴会的有心操作下,只有很少人认为天字号是复兴会开的,大多人只是认为天字号对复兴会有资助。她原本也是这样想的,但今天看铁路公司迎接的架势,就好像这铁路公司是复兴会开的一样。还有陈宜禧送她的东西,是一副欧式的珠宝项链,一看到上面的钻石,她就猛吓了一跳。这其实是陈宜禧从美国带来准备去京城活动权贵准备的礼物,中国现在到处在修铁路,他是想多接一些工程,所以带了不少高档礼品不少。
  程莐在屋子里惊叹的时候,杨锐则在和杜亚泉商量一些铁路上的事情。
  “日本人找了我好几次了,是想入股到公司里来,我不答应又去高价卖其他人的股票……”隧道施工处的办公室里,杜亚泉主要在说日本人的动作。
  “有人卖吗?”为了拉拢当地的百姓,通化铁路该死的股票卖了不少给沿线的百姓。
  “有一些,但是不多,起不了什么作用。”杜亚泉说道,“当时为了让百姓买,我们的人就宣扬‘火车一响,白银万两’,可是到现在隧道都没通,就有人开始造谣,说这山永远挖不通,有些信神的就把股票给卖了。”
  听到杜亚泉说‘火车一响,白银万两’,杨锐就不由得想到后世似乎也有这句广告语,不过不同的是,白银被换成了黄金。“百姓那边股票没有多少,就是本地的股东有没有私下卖出股份的?虽然按照章程他们不能这样做,但是万一做了,日本人狮子大开口要我们赎回股份,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股东没有卖的,沪上那边似乎也没有。现在就担心日本人会把安通铁路窄轨换宽轨,一旦满清同意了,那即使我们买了一些地,他们换条线,或者就在原来的线路上改,这样我们可阻止不了。”杜亚泉说道。
  “美国人什么态度,他们的领事怎么说?”杨锐也是头疼安通铁路,按照历史整条铁路是存在的,又怎么能阻止它呢?
  “美国人对日本人对怨言很大,特别是从前年年底开始,美国货的进口就剧减,现在很多美国商人都跑到辽东这边来了,就等着隧道通了好把货运到梅河口,那里公路直接到吉林和长春,不比走南满铁路慢多少,去年就有美国人来和我谈把铁路修到长春或者吉林的事情,但是我没有回应。”杜亚泉说完美国人了,还是把话题转移到最要紧的事情上面,“最后那一段铁路应该是怎么办,什么时候能开工?现在材料都准备好了。就等……”
  “这事情最难办,俄国那边没问题,美国就不要说了。就是现在光绪出山。朝廷里亲日的大臣不少,特别是肃亲王和日本最为要好,而且他现在名望极高,他要是反对光绪审批整条铁路,或者是把审批延后到明年后年,那局势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只有靠着载泽发力,梁启超还有志锐那边也在派人打点。满清的事情。不沾惹到洋人就好办,沾惹到洋人,那就是花了钱也办不好。”杨锐说道。现在满清的**那是深入骨髓了。光绪即使力主廉洁奉公,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
  “那怎么办我们?”杜亚泉见杨锐把事情说得难,心也就提了起来,美国人没租赁铁路。让他很是失望。现在这一百五十公里接不上东清铁路,整条路的价值和收益就大受影响,“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铁路吗,一旦修好,那辽东这一片就稳固无虞了。现在日本人不断的赶着韩民过来垦殖,怕他们是对辽东动了心思啊。”
  听闻韩民越境垦殖,杨锐说道:“以前不是安排过了吗。边界,鸭绿江江心岛。都要事先安排人去。难道没有这么做?”
  “在这么多,但是像安图那边,地方极大,安东过去路程又远,我们运人去难,朝鲜那边韩民过来简单,还有那些招垦局的官员,见钱就卖地,没有铁路,交通不便,很多移民可是不乐意去啊。”辽东很多事情,杜亚泉对自己的都可以打满分,但是移民却最多算及格。即使农垦公司准备的再周全,总是会出岔子的,毕竟,他只是一介商人,不是满清的官,即便是满清的官,上面也还有巡抚之类,所以移民的事情做的磕磕绊绊,很让他对自己不满。
  “交通不便就建铁路,对外就说是砍木头的森林小铁路,不是商用铁路。这个借口足够北京那些饭桶打发日本人了吧。”杨锐急道。、。
  “这行吗?”杜亚泉问道。
  “这不行。我着急了。”杨锐摇头道,森林小铁路虽然可以建,但是没有商业价值,复兴会太多事情需要钱了,除了商业上的操作,专门去投资一条铁路是不可取的。“还是见招拆招吧。先把到铁路接到长春再说。这应该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
  “那我这边要做什么准备?”杨锐把时间说的这么近,杜亚泉只怕自己很多事情要准备。
  “不要有什么准备,这一段时间铁路公司的人员注意人身安全就好,还有巡路队也要小心些。日本人自己不会出面干事情的,只会找其他人来干,辽东这边已经被我们清的差不多了,唯一担心的就是朝鲜那边,到时候来一些朝鲜土匪,截我们一辆车那事情可就大了。反正对于日本人,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坏的处想。”杨锐叮嘱道。
  两人正谈着话,忽然传来外面一阵急催的吵杂声,两个男人用着白话正在争吵,杨锐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问道:“谁在哪里吵?”
  “还能有谁,耀斋那边的。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着隧道竣工,可这隧道就是不通。四百六十五米的隧道,现在已经挖了四百六十六米,超了一米了,可就是不通,真是撞见鬼了。”杜亚泉说道这件事情也是很无奈,他只是敢在杨锐面前说说实情,在外面什么话都不敢说。
  听闻隧道已经挖了四百六十六米,杨锐奇道:“怎么听长度好像已经挖通了?”
  “是啊,怪就怪在这里,照道理也就挖通了,可现在还在挖。我们都不敢告诉工人已经挖了四百六十六米,要不然他们一听就要说鬼打墙了。”杜亚泉摇头,他向来不信鬼神,但这一次似乎有些信了。
  “有没有可能是挖偏了?”事情真的怪了,杨锐也惊讶起来。
  “嗯,有这个可能。现在广东人那边也在吵这件事情。可我们当时怕出错,已经在山顶打了两个竖井下去,然后从竖井向两边开挖,现在没通的只是竖井和竖井之间的那段,按常理来说是不可能偏的。”铁路一切都好了,现在的症结就是这个隧道,杜亚泉现在一心扑在这里。
  “这个月能通就好了。”杨锐宽慰道。不过他心里却知道真要是挖偏了,那就不是这半个月能好的事情,说不定要拖到明年才能通车。
  和杜亚泉的简单交谈很快就结束了。杨锐回去之后,程莐却还没有睡,她见到杨锐就问道:“铁路公司是复兴会的?”
  杨锐奇怪,道:“你从哪里听来的?”
  “刚才那两个人吵架,其中一个说的。他们说隧道要是挖偏了就对不起革命党。还说这铁路就是对付日本人的,一旦耽误了就……”程莐本来就是广东人,白话听的很明白。
  见她这么问。杨锐倒不知道怎么答,以她在轮船上对同盟会的表现,杨锐现在有些后悔把她带到东北来。因为这边的秘密太多,一旦被她所知,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真要秘密从她这边漏了出去。那按照规定是要……想到此,杨锐问道:“复兴会在东北有很多秘密,你觉得你能保守这些秘密吗?”
  杨锐的问题让程莐很错愕,她忽然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她气道:“那我明天就回去。”
  “行啊。我早就这样想了,明天一早就送你回去。”杨锐说完便是一丝冷笑,说罢就回自己帐篷睡觉了。他带来的人太多,屋子不够。只得睡在外面搭的帐篷里。
  杨锐这一夜睡得很香,似乎没有为程莐回去的事情苦恼。他现在对这个女人越来越不耐烦了,这种不耐烦在于她需要不断的重视和认可,好像一天不说爱她,她就一天不放心一般,他现在忙得紧,哪有空去说这些情话?他就不明白,她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其实任何像杨锐这样的人物,是难以让一个正常女人安心的。复兴会的实力越大,这种不安心就越重,对于一个普通却冷暖自知的女人来说,男人越是平凡,她就越安心,可现在的情况是自己喜欢的男人太优秀了,甚至比自己心里的崇敬的中山先生还出色,所以她开始不知所措。这样的一个男人,到底喜欢她什么呢?
  杨锐第二日是在一片吵杂声中醒来的,四处都是嚷嚷声,他用力握紧枪的时候,却听到外面有人大喊“通了!通了!……”
  听到这他便忽然想到估计是隧道通了,他刚一起身,陈广寿就笑着进来了,他道“先生,隧道挖通了,外面工人都高兴坏了。”
  “嗯!通了好。”杨锐高声道,一醒来就是好消息真不错,“那就等最后一段了。”他自语道。
  外面的高兴没过多久就停歇下来,等杨锐起身的时候,原来聚在施工处附近的人都散去了,杨锐正要问,杜亚泉却慌慌的跑过来了:“耀斋不见了!”
  “他怎么不见了?”杨锐忽然有种不详的预感,怕陈大发出什么事。
  “这……昨夜睡觉前还好好的,一觉醒来就不见人了。隧道通了大伙去找他,他却不见了。”杜亚泉也感觉很不妙,但是又不好瞎猜什么。
  “大家先找人吧。”杨锐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想先找人再说。施工处的人全部派了出去,杨锐这边的近卫也派出去不少,不过这边的人还没有走多远,就看见一群工人抬着什么过来,陈广寿用望远镜看后道:“先生,他们抬着的是个人。”
  “嗯。”杨锐心开始往下沉,最担心的事情似乎发生了。
  安通梅铁路的总工陈大发死于铁路全线贯通的前夜,因为诸人的质疑和焦急,身负一切的他半夜跑到大岭沟的山崖上跳了下来。看着老泪纵横却一直在说“死的对!”的陈宜禧,杨锐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心中憋闷的他不顾阻拦,执意的从那条隧道走了一遍。隧道里积水没膝,四处撑满了木桩,墙壁上刀刻钎凿,凹凹突突,像是一张张诡异的人脸。
  “加上昨天,这里一共死了九十一个人。”陪着他的工人不明白杨锐什么来头,其实也不在乎他什么来头,只是在前面默默的说道,他的声音幽幽暗暗,回荡在这微微透亮的隧道里。(未完待续。。)


丁卷 第二十九章 移交

  杨锐在大岭沟停留了一夜,次日翻过大岭沟之后便上了通化那边派来的火车,此处离通化县城有一百公里出头,到通化新城有一百三十多公里,到杨锐的目的地红土崖则将近有两百公里,以火车二十多公里的速度,怕是要走一天。
  因为陈大发的事情,这两日杜亚泉只和杨锐谈了个把小时,现在如此漫长的路程,他正好有时间可以把通化的事情做一个全面的介绍,不过他却注意到杨锐这一行人中少了个人,便道:“那位程……姑娘呢?”他不知称呼程莐什么好,最后就只得以姑娘相称。
  “她…”杜亚泉不是委员,但是他对于复兴会的功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而且不知道怎么,他和杨锐很谈得来,虽然比杨锐大个几岁,但两人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有些私事他也敢问。杨锐见他问道程莐,无奈的道:“她回去了,算是被我气走了吧。我觉得还是嫂夫人好,知书达理的,家里面什么都不要你操心。”
  杨锐和程莐的事情杜亚泉也是有所耳闻,本想多说两句,但见杨锐把话题转向自己,他便知趣的闭嘴了,有些男人不喜欢外扬家事,或许杨锐就是这种,于是他把话题转到了工作上面:“兵工厂运转良好,之前说的炮弹产量也提高了不少,现在已经月产四千发炮弹,其他的除了子弹月产一百万没有太多提高外,所有东西的产量都有提升;五道沟煤矿那边已经屯了不少煤。就等着铁路一通便出煤了,早前那个一亿吨的合同没有和日本人签,但是想来现在用煤的地方不少。每年两百万吨煤卖出去,一年也有三四百万两的收益,就是抚顺那边的煤矿不能动,要不然那个露天煤矿产量更大……”
  说到东北这边的收益,杜亚泉的兴致忽然高了不少,不过杨锐却道:“抚顺先不要动,就让那边慢慢挖。还有,俄国人的股份解决好了吗?”
  “解决好了。”杜亚泉点头道:“全赎了回来,花了四十多万两。俄国人开始是想把煤矿两百万卢布卖给一个美国商人,但我找了美国领事,阻止了这件事情,另外还有鸭绿江木材公司的股份也赎回来了。现在鸭绿江的木把子都站在我们这边。”他说到此处想到杨锐是不喜欢乱砍乱伐的。又道:“除了早先伐木的这些,新来的木把子一概不发砍伐许可证,其实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