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两拨千斤是梁启超说话的风格,也正是如此,他很得光绪的欢喜。他其实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任何东西在他那里都回被很快被解析,并且了解的极为透彻,若是这种解析不带有政治观念的话,那他是一个顶级的思想家,可他便生又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暗杀和流血是他早期鼓吹的,但去了美国见识了真正的‘民主’之后,他又立马转了向,认为还是俄国那种开明**适合当下的中国。这种思维原本是对美式民主失望之后的选择,但用在他现在面临的处境却完全是合适的,特别光绪现在对于权力极为吝啬,开明**完全贴合光绪的心愿。只不过,历史之轮被他诱动之后是没有办法阻止的,满清朝廷还是向着未知的深渊滑去。
  “看来,早开国会是应该的。”善耆见梁启超又耍滑头,只好无奈的说道,“唯有这样才能消除满汉之间的怨恨。”
  看着善耆表露心事,梁启超当下应道:“王爷说的对。革命党借机制造仇恨以煽动民众,朝廷只要正本清源即可。这复兴会经此一役,已经元气大伤,各地的报纸上每天都有人登报退出复兴会,革命党人自首法真是善法啊。”梁启超在这里特意的奉承善耆一句,这个自首法可确是肃亲王提出来的,“而明年国会即开,士民归心,那松江的革命军全军覆没不就靠着当地士绅报的信吗?没有他们报信,这革命军还不知道要转到哪里去呢。见微知著啊,王爷,士民如此,这革命党也就只能在美利坚抗议几声罢了。”梁启超话说完,却又还有点余韵未尽,又道:“就是这袁世凯虽说游历英伦,可朝中势力不倒,军中势力也极深,可是腹心之患啊。”
  没有诛杀袁世凯是康梁的遗憾,但是谁让光绪这么操切呢,一不小心就被袁世凯把矛头滑到各大督抚那边去了,再加上这复兴会早不造反晚不造反。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来这么大的一次反叛,各地督抚逼宫之下,光绪不得不点头立宪开国会。而为了北洋安定,袁世凯只能免职了事,那家伙也聪明,知道康梁光绪要置自己于死地,早早就出洋去了。
  梁启超话说的清风一般的柔和,又是捧、又是化、又是转,只把善耆的注意力引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不过善耆既然会被称作是贤王。那自然有自己的能耐。梁启超说的很对,国会一开,士民归心。这点从各地的舆论就能看出来,不过看着那个杨竟成写的那些文章,善耆还是觉的很不安,不过这种不安来自于哪里他完全不知。如何防范他更是不知。现在他能做的。就是严格民间办团,既有团练都要受当地官府的审查,至于团练里的官长也只能是官府任命,即便是弹药也是由官府保管……可以说,能想到能做的,都想了做到了,真要是这样革命党还能翻盘,那便真是大清气数尽了吧。
  善耆想毕。又记着梁启超说的袁世凯之事,笑道:“现在陆军部不是在大力整治北洋六镇吗?第六镇放在浙江就不调回来了。那志锐志大人转任奉天将军后,这第三、第四镇都要移师东北的,第五镇嘛,统制官张永成已经被革职了……”话到这里善耆顿了一下,对着梁启超笑道:“陆军部现在不是正在要人吗,卓如夹带里如果有人,也是可以推荐一二啊。”
  梁启超正是为了此事而来的,陆军部可是载泽掌握,他作为保皇党可是和国会派立场各异,要想推荐人还是要通过那桐或者善耆的好,那桐和庆袁关系不错,最后能办事的还是肃亲王善耆了。他略作思考之后道:“昔年倒是有一个学生,日本士官学校回来之后却在广西测绘学堂教书……”
  善耆见梁启超说话,更是笑道:“卓如说的可是蔡锷蔡松坡?”
  “哦,王爷也听过这个人啊,真是……”梁启超也是笑道,客气起来。
  “飞将军之号大家都有所耳闻啊。好好,陆军部新立,正要年轻俊才啊。待明儿,我和陆军部提一提……”善耆说到这却又再道:“卓如,这蔡元培之事,你还是要和皇上提一提的好啊,那革命党人吴樾不是说‘以复仇为援兵,则愈杀愈仇,愈仇愈杀。仇杀相寻,势不至革命而不已’。这革命党就是要越杀越仇、越仇越杀,我们就偏不杀。”
  “王爷,这偏不杀,难道是要放了……”交易似乎达成,梁启超开始摸底了。
  “不能杀,更不能放,只能是关着。若是他能自首认罪,那还可以委以重任,若是还是执迷不悟,那就只能关他一辈子了。”善耆似软实硬,他觉得和革命党之间完全来硬的是不行的,唯有化解彼此间的仇恨才是正道,这其实也是他要赦免蔡元培死罪的初衷,他料想如此处理,还是能消除一些仇恨的,特别是杭州满城的那些旗人为了报复囚禁牢狱之苦,私下里可是杀了不少汉人的,据说是杀的人太多,西湖湖水都染红了,真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饭桶。
  原来只是囚禁,梁启超想着这个事情应该从哪方面去说,他一会没有想到也不着急,总是有机会的,当下便道:“那启超就尽力而为吧,保蔡元培不死便是。”
  善耆见他答应,脸上一笑便端茶送客了。
  梁启超退出亲王府的之后,便发了一份电报给在桂林的蔡锷,不过拿到电报的蔡锷却处于一种进退为难中。潮州起义失败之后,去年就来过的黄兴又来到桂林,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想让蔡锷、郭人漳发动桂林起义,占领整个广西,从而独立建国。黄兴之所想,其实是很不现实,特别是之前杭州起义就被全国士绅所声讨,报纸上都认为这是乱国行为,而现在国会即开,满人已经开始交权,再行革命已是不妥,再说,就凭测绘学堂里面的学生和郭人漳的那些兵,这广西,这桂林都怕是占不了吧。
  蔡锷正想着,外面的勤务兵喊道:“禀报先生,外面有一个张守正先生,说是……”
  张守正就是黄兴的化名。蔡锷闻言也不犹豫,道:“请进来吧。”
  黄兴依然是风尘仆仆的,身上硝烟未尽。潮州之事让他明白要想革命成功。还是要像复兴会那般有正规军,这其实也是他最后又回到桂林的原因。
  “松坡。”黄兴神情落寞,用乡音喊道。
  “克强兄!”蔡锷看着黄兴的神情心里就大致能猜到他和郭人漳谈的并不高兴,当下和声道:“克强兄还请请坐。”
  黄兴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之后便喝起茶来,他感觉之前的新军计划似乎完全失败,起先本希望这些志同道合的同乡军校毕业之后可以运动新军。可实际上的结果是这些人做了官之后对革命并不热衷。郭人漳素来交好,当初暗杀王之春失败,因为章行严犯傻漏底。自己被抓到巡捕房的时候,可是全靠郭人漳才提早出狱未被清廷缉拿的,可现在这郭人漳一旦做了官,却又是变换一副模样;还蔡锷也是如此。同盟会不加入。最后只加入了兴汉会。
  黄兴正在腹中非议间,蔡锷问道:“克强兄,这一趟生意如何?”黄兴的化名是张守正,身份则是一个湘籍商人,所以蔡锷有此一问。
  “已经亏了一半了,就不知道另一半赚不赚。”黄兴长叹,目光紧盯着蔡锷。
  “我看就是全部都赚了也没有多少钱。”蔡锷则摇头,又坦诚道:“克强。现在国会即开,这革命真的还要继续下去么?革命是改良。开国会也是改良,最重都是要尚武、爱国,用军国民之思想教育民众,才能救国家于水火。”
  蔡锷之言黄兴早知,他对此也是认同,只不过两人的见识还是有差异的,“松坡啊,不是满清开了国会就是交权,也不是说开了国会就能教导民众于尚武、爱国,按照竟成先生的说法,这满人朝廷就是一艘烂木船,是改不成大铁船的,非要改,那这烂木船一定会散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早点把这个烂木船打烂,重新造一艘大铁船。”
  如今的形式下,革命式微,说满清假立宪亦是不能,唯有以前杨锐烂木船大铁船的比方深入革命党之心,形式如何并不重要,本质才是决定物质最重形态的基础。不过蔡锷对此并不认同,“可现在开国会就是在重新造一艘大铁船啊,唯有宪政才能使中国富强,救中国不是某个人,某个组织,救中国要的是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就是宪政,克强,复兴会的竟成先生我素来敬仰,读他的文章便可知其人为爱国之人,绝不是乱国之人,杭州举事若不是他受伤失踪,怕也不会发动,现在杨、蔡两会复兴会领袖都是不在,万万不可盲目冲动而乱国啊。”随着杭州军政府政府部长蔡国卿等人的叛变,躲藏于各处的革命党不断被抓,同时杭州起义的原委也被清廷获知,之后便大肆宣扬以求乱革命党之心。
  “小人所言,有何可信之处?竟成先生不举事,就不会在浙江各地练兵了。竟成先生还想借着满清地方自治到处练兵呢……”黄兴对此立马反驳,在他看来革命党是一体的,里面没有假革命,也不能有假革命。
  “那结果又如何?”蔡锷只觉得这个同乡已经满清沉浸在革命之中不能自拔,极力的希望他能‘醒’过来,“复兴会九成五的会员都已经叛变,这说明这一套革命行不通。之前也许士民离心,可现在是士民归心啊。克强,不要执迷不悟了。桌子上能拿的时候,我们就从桌子上拿,未必要把桌子掀翻。便说你这次筹划广西独立,真要把桂林占了,把南宁也占了,这革命就能成功吗?复兴会当初不是占了杭州吗,他们的军队也很能打,可这最终还是失败了。钟枚那些从日俄战事里杀出的百战军官,就这么白白的牺牲了……这……”
  蔡锷说到话到这里已经完全说不下去了,在他看来,军人死于内战是不幸的,特别是当他站的那一方是反对宪政的,就是更加不幸了。
  黄兴也是感伤于钟枚等人赴难,他道:“杭州之败,一则太相信奸贼徐绍桢假反正之言,二则是革命军训练未成,又在前一日苦战第十镇,三则是洋人不支持革命党,使得几船军火都被洋人兵舰没收。桂林要是拿下,那我们马上就往南进攻南宁……中山先生说,和其他诸国不同,法国人向来是支持革命的,南宁占领后,法国会马上承认我们,并将……”
  黄兴一说法国会支持越南独立,蔡锷就拦住了,要是这样他就更不能贸然起义了。“哎……克强兄……”他无言以对。
  大家理念不好,黄兴很快就退出去了,回到客栈之后,刚才浙江过来的胡毅生急忙问道:“谈的如何?”
  黄兴没有说话,只是摇头,到最后才逼出一句话:“明天还是走吧,去防城。”(未完待续。。)


丁卷 第三章 退思堂

  黄兴所说去防城就是去和王和顺等人回合,那王和顺本是广西的游勇,被清军剿灭后逃至越南河内,本来年初的时候,同盟会就是要和他以前的旧部一起发动起义,不过粮饷不齐,只好先在潮州发动,不过潮州那边全是会党,战阵不熟,枪械不精,很快就被清兵剿灭,黄兴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会党无法依靠,或者是未经训练的会党无法依靠;而后面因为杭州举事,孙汶在国外很是募捐了不少钱,可正准备桂林举事时,又发现同乡未必可以依靠,即新军军官未必能运动得了,一个是会党,一个是新军军官,都不可依靠的话,那黄兴就失了神了。
  “毅生啊,复兴会的人怎么打战?”黄兴想不到解决之道,只好说起了另一件事情。杭州起义虽然被剿灭,但复兴会军队的战力可是被国内外认可的,特别是剿灭第十镇第三十七标之战,使得满清很是震动。一个久经训练的标居然打不过拿黑火药武装、训练不到一个月的革命军,真是中外皆惊!
  “他们……”胡毅生其实也没有上过战场,他们这些人只是去杭州镀金罢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极快的铲子,打战的时候,都是挖了一个坑,然后蹲在里面开枪。”同盟会的那个连在有意无意之下,训练的不是那么充足,胡毅生只学到了如何挖坑。
  “挖坑,然后蹲在里面开枪?”黄兴无法想象这个什么情景,他只对布尔战争里的散兵线很有研究。
  “是。就是那样打。”胡毅生想了一下又重重点头道。“教我们的军官说大地是最好的屏障。只有把身体躲到大地里,才能足够的安全……教我们的那个军官其实蛮不错的,身上有不少伤疤。都是俄毛子打得,他最喜欢说的就是‘麻辣个巴子的’,哎,现在他也牺牲了吧……”
  黄兴见他说的伤感,也是沉默了好一会才道,“举事还是要谨慎些好,没有训练充足的士兵。就是有法国人支持也是很难成功的。”
  “可中山先生的意思是要尽快发动起义,这样我们就能在法国人的支持下独立。”胡毅生过境香港的时候,面见过冯自由。对于孙汶从美国发来的指示很清楚。
  “可是现在举事的条件很不成熟,没有足够的军队,我们很难占领南宁,”黄兴仰着头。闭目苦笑道。“我会发电报给在中山先生的,希望他能再考虑一下这个决定。”
  黄兴居于实际情况请求更改举事的命令,但孙汶收到电报却只觉得他根本不了解现在的国际形式。在杭州起义后,复兴会的之名通过各国驻华记者和领事传播到全世界,并且随着复兴会政务组开始稳定整个城市,它的行政能力也被外人所认可。报纸都说在复兴会占领杭州的当天,次序就得到恢复,城市运行也比之前顺畅。而且最重要的是。革命者并没有屠杀失政者,即使有罪的官员也是由法庭审判——不过。让西方人困惑的是,为什么革命者要请那么多陪审员?至于对满族人的惩罚,虽然过于严苛,但很多人认为从公平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应该归回之前的接受的旗饷,当然,还有部分人认为劳作十年太残忍了。只是当这些人还在说革命者劳作十年很残忍的时候,清军占领下的杭州、绍兴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屠杀的执行者都是满族人。一个监禁,一个屠杀,两相对比之下,这些人马上就闭嘴了。
  复兴会声名鹊起不是孙汶所希望的,但如果两会合并同时蔡元培身死,那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就在蔡元培同意合并,而其他几个委员正在被他渐渐说服时,杨锐却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章太炎那边马上中止了关于合作的谈判,他的理由是杨锐失踪,蔡元培只是复兴会的代理会长,他的决定最终还是要杨锐来确定——在复兴会的权利体系中,会长对重大决定有一票否决权。合并希望破灭,而复兴会的名头现在远胜于同盟会,孙汶现在最为迫切的就是发动一场比杭州起义还要大的起义,并且要促使广西实质性独立,如此才能获得更高的声誉。只不过,黄兴是不懂他的心。
  和孙汶有知情俱报的下属相比,杨锐身边就全是一些知情不报的人了。杭州起义的事情杨锐询问数次,都不见解答——因为目不能视,穆湘瑶、陈广寿、俞子夷,还有靠着英国人搭救的谢缵泰虽然来过了公寓,但是他们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一说话,那么很多事情就无法隐瞒了,所以,在杨锐的感知中,除了床的位置似乎换了一个,其他什么都没有变动,而身边那个声音柔美却有点沙哑的女子,去了一笑楼后却没有联系到复兴会的人,其他杨锐交代的诸多方式也都一一失效,他似乎和整个世界失联了。只有每天寒仙凤读报给他听的时候,他才感觉自己依旧在清末,报纸上什么消息都有,但是复兴会的消息却是没有。不过即使这样的,单从满清开国会和袁世凯的境况,杨锐已经有不祥的预兆。
  程莐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来到沪上的,不过穆湘瑶对这个刺杀慈禧的女人并不放心,甚至对她的信赖还没有对寒仙凤的高——毕竟之前杨锐对寒仙凤有恩,并且杨锐的命可以说是寒仙凤救的,所以只准许程莐远观杨锐,并不让她靠近。是以,寒仙凤和程莐这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就是寒仙凤坐在杨锐的床头上,而程莐只是在一旁默默站立。两个女人的目光只是相交了一下便飞快的各自避开了,而后当程莐要把杨锐的衣服拿去洗的时候,却被寒仙凤拉住了。两个女人这次的争执以程莐放手而告终。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随着杨锐身体的恢复,隐瞒越来越难。直到某一天。杨锐歇斯底里的大喊:“陈广寿!陈广寿!陈广寿!……”,没有忍住的陈广寿从旁边的屋子边答应边跑了进来,杨锐听到陈广寿的声音,只把床上的东西全部踢到地下,而后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要瞒我多久……”
  陈广寿眼角含泪,顿时没有了语言。而穆湘瑶在旁边道:“先生,你的伤势还没有好……”
  “我的伤势算个屁!”他又是深呼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杭州怎么样?小徐呢。枚叔呢,孑民呢?”
  “先生!先生!他们都很好!”穆湘瑶连忙答道。
  “好个屁!你以为你闭塞了消息我就什么都不知道吗?满清为什么这么快开国会,是不是杭州起义闹的?袁世凯没死,是不是杭州起义闹的?满清开了国会。杭州起义能有什么好下场……”杨锐这次是积蓄了不少力气。就是要把身边的隐形人逼出来,这些问题在他脑子里已经想了好几天了。
  “先生……”穆湘瑶和陈广寿齐声叫道。
  “说吧!”似乎是喊累了,杨锐的声音降了下来。
  “这……”沉默了半响,还是对情况更加了解的穆湘瑶开口说道:“先生,杭州起义失败了……”穆湘瑶是一边看着杨锐的神情一边说的,“在满清围剿的时候,主力跳到松江吸引清军东调的计划没有完全成功,杭州的部队被清军打散散。孑民先生……被俘,其他人……都退到了严州;松江这边河流纵横。主力部队船只不够,运动不易,加上地形不俗,也被清军打散,余部退到了太湖……”
  虽然穆湘瑶的只是简单的勾画,但杨锐还是能猜到成建制的部队被打散,以复兴军的韧劲,那战斗将是何等的惨烈。他逐渐的平复心情,又沉声问道:“卜岑、荫阁、衡臧,还有魏兰、王金发、竺绍康、张龚、熬嘉熊、余孟庭、夏竹林、曹祥古……”杨锐一下吐出一大堆的名字,最后问道:“这些人呢?”
  穆湘瑶和陈广寿被杨锐问的满头是汗,正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一个脆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