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毫不气馁的石本新六不断地提出提案,又不断地被西园寺公望以各种理由驳回不受,到了后来西园寺公望甚至连看都不看石本新六的提案了,他告诉秘书如果是关于增加军队增加军饷的天,一律扔掉。

    而这一次,因为日本教官被杀,石本新六主张对清宣战,发动第二次清日战争。但西园寺公望再一次拒绝了他,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花费巨大,俄国人虽然战败,却一毛钱都没有赔给日本,因此日俄战争是日本人挣了面子丢了里子。这也是为什么政党领袖西园寺公望成为首相的原因,他首先要保证日本人能够吃得上饭,日本公司赚得到钱,而不是将日本再一次拖入战争深渊。

    但西园寺公望的拒绝,直接将石本新六被气得病倒了。石本新六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石本新六的背景很强大,尤其是生了五个儿子,个个都是日本的精英,而他的继任者代理新任陆军大臣上原勇作,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因为此人便是日军皇道派的创始人。

    所谓皇道派是日本陆军内部的派系门阀,受到北一辉思想的影响,主张对内效忠天皇,由天皇管理军部,将日本陆海军改名为皇军,即天皇之军人。皇道派军官的组成主要是由低级军官以及武士后裔,这些人形势大胆但组织松散,但因为职务不高,所以影响力不大。可是他们有一个最让人害怕的习惯,那边是时不时地发动政变,例如日后的十月事件等。

    与皇道派一直为敌的则是日本军内的统制派,统制派主要是高级军官组成,而在日本的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是世家出身,即拥有贵族身份,如衫山元等。统制派则主张军权压制皇权,内阁完全由军人组成,建立一个法西斯式的全民皆兵国家,将日本改建为一部战争机器,让每一个日本人皆为战争机器的零件。而在日本历史上,1935年前皇道派一直压制着统制派,这才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日本对外战争的规模仅仅局限在中国局部战场。

    而到了1935年,皇道派因为经常性以下克上,暗杀政治对手等无脑行为,使得日本昭和天皇震怒,随即将皇道派军官撤职,使得日本皇道派元气大伤,统制派上台。统制派的组成皆为军中宿老,一旦让统制派上台,再下来就难了。统制派随后经过一年的准备,开始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而后又发动了对美国宣战的珍珠港事件。

    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没有背景喜欢刺杀的皇道派没有将日本推向深渊,而老谋深算的统制派却把日本给玩死了,这也难怪日后美国人审判日本战俘的时候,单独放过了昭和天皇,毕竟在统制派取得日本的权利之后,日本天皇成为了一个傀儡而已。

    皇道派的创始人上原勇作在看到石本新六被西园寺公望否决了增兵计划之后气得病倒了,便找到参谋总长长谷川好道,合计如何增加军队。长谷川好道立即向他建议说以辞职威胁,逼西园寺公望不得不增加军队。

    如果西园寺公望的两人陆相一个病倒一个被迫辞职,恐怕他也没有脸继续在首相位置上待下去了。两人说干就干,上原勇作立即向天皇提出辞职。西园寺公望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提拔的上原勇作竟然在背后痛了自己一刀,在他着急处理日本教官之死的时候,上原勇作的辞职仿佛在宣告,自己的任期失败了一样。

    于是,再朝野内外的巨大压力下,在日本在华教官之死的三天后,西园寺公望内阁倒台了,桂太郎重新成为了首相,并立即组建第三次桂太郎内阁。

    而桂太郎内阁面临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处理教官之死问题,桂太郎早就想好了办法,他向天皇提出干涉中国内战,抢夺江北地区南通县的计划。如果日本人能够将南通县划为租界,则宣告着长江以北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正式与英国人分好了中国地盘,即长江以南归英法,长江以北归日俄。

    “第一,准备足够的军队,第二,准备足够的物资,第三,准备足够的理由。”桂太郎对参谋长长谷川好道说道。

    长谷川好道想了想说:“如今江北地区受到袁世凯的攻击,但双方势均力敌,恐怕很快他们就会坐下来谈判,如果我们想要强占南通,至少需要三个陆军师。物资储备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战斗两个月。而至于接借口,我想我们可以推脱暗杀日本教官的清国士兵投靠了江北,让王永安交出犯人,如果王永安不交出犯人的话,我们就有了借口。”

    “但他们如果不承认呢?”

    “那么我们就找人证证明这场暗杀是江北派人干的。”长谷川好道是长州藩武士之子,人称日本剑豪,六十几岁的时候依旧没有人敢在剑术上向他发起挑战。虽然他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日俄战争时期,他便是日本近卫师团师团长,日后一战爆发,直接指挥日本参加一战,并代表日本对德宣战,由此可见长谷川好道在日本贵族中的地位何其高,甚至连元老也不得不对他礼遇有加。

第四百七十章 日本人抛出的难题() 
长谷川好道的话甚合桂太郎的心意,他早就对江北垂涎三尺,又对王永安恨之入骨了,这个不识抬举的家伙,如果他当初能够接受成为日本的代理人,日本的势力和影响早就涵盖整个长江以北了。可偏偏这个在日本生活数年的中国小伙子,竟然以一己之力拒绝日本的示好多年,让日本人的势力和影响始终无法进入江北地区。

    现在好了,英法德俄等国对王永安除之而后快,而日本则而可以浑水摸鱼,趁机强占南通,截断长江水道上游,让英国佬的上嗨成为一潭死水,这么好的事,桂太郎岂能不敢。同时即拉拢的袁世凯,又给日本借口插手中国内政。

    “呦西,你的注意非常好,我非常喜欢。”桂太郎笑得眼睛都没了,“我立即向天皇禀报,而你则向山县有朋元老汇报,听一听元老们的意见。如果我们对中国动手,元老们是否支持,如果我们仅仅对江北动手,元老们是否支持。”

    长谷川好道笑着说:“您不就是元老吗?”

    桂太郎苦笑道:“我虽然是元老,但是我的影响力不如山县有朋啊,毕竟山县是元老领袖。”山县有朋在得知长谷川与桂太郎的计划之后,慎重地表示万勿对中国直接动手,以免让原本南北分治的中国因为有了外敌而联起手来,中国人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会暂时放弃内部矛盾。

    “对中国,应当分而谋之。”山县有朋叮嘱道,“如果对付江北,则一定要找到一个让中国人无话可说的借口,甚至让中国人认为日本军队的前进,是在代表正义讨伐邪魔歪道。”

    长谷川表示一定会将话带到,而桂太郎在对大正天皇的报告中也谨慎地提到,为天皇的登基送上大礼。日本在明治天皇的手中一跃成为亚洲之首,而更应该在大正天皇的手中成为世界之首。

    大正天皇被吹的心神荡漾,立即允许了桂太郎的计划,但是又说日本没多少钱了,一定要控制战争规模。看来大正天皇在正常的情况下非常聪明,只是他发起疯来,就跟傻子没什么两样了……

    在得到天皇和元老的支持之下,桂太郎信心大振,随后立即发电报给立花小一郎,让他不断对袁世凯施压,当袁世凯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再抛出可以将谋杀日本战俘的人员是江北间谍所为作为理由。一旦袁世凯承认,则日本便有足够的借口对江北开展,占领南通,英国佬强占了中国长江口的南侧,日本人则能强占长江口的北侧。

    立花小一郎在得知桂太郎的冒险计划之后,心脏激动得砰砰地跳了出来,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那么将会给帝国带来非常大的利益,尤其是江北地区在王永安王永泰兄弟多年的经营之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占领南通相当于砍掉了江北经济的一条大腿,而这条大腿上的肉,足够日本军方吃几年的了。于是,立花小一郎明确要求袁世凯对日本教官之死负责,并希望派出调查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日本将不排除对大清国动手。

    袁世凯吓坏了,自己这边与江北军的战争尚未出一个结果,没想到那边却把日本人给惹毛了,尤其是日本的报纸上纷纷将矛头指向了他——如果日本人以此为借口对华宣战,自己岂非赔了夫人又折兵?

    袁世凯连夜与立花小一郎多次会晤商讨对此事(在华日本教官被杀)的处置,立花小一郎强调这件事对日本帝国影响非常大,原本答应借给清政府的战争贷款,有可能因为日本教官被杀事件而被迫中止。

    袁世凯几乎一夜之间斑白的头发全白了,而前线除冯国璋的第一路外,几乎全线崩溃。但冈村宁次却选择了留在淮安,他坚持要在此处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并且不允许王廷桢的禁军和八旗军后撤。

    但王廷桢在得知江北陆军派遣两个团准备包抄他们后路之后,而部队无心恋战,所以为了避免清军第四路也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王廷桢选择了撤军——还把固执的日本人仍在了淮安,至于江北军怎么处置他们,那就是王永安的事儿了。

    所以当江北军抵达淮安之后,突然遇到令人尴尬的事,一群没有带武器的日本人留在了淮安。对这群日本鬼子呢,江北军是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抓他们说得过去,毕竟他们是清军第四路的教官,不抓他们也说得过去,因为在每一支军阀的军队中都有外国教官的存在,北洋军中最多的教官是德国教官,甚至现在还有德国教官跟随队伍。

    带队长官将此事立即报告给扬州大本营,王永安得到消息之后傻眼了,对这伙儿日本人……怎么处置呢,抓呢,还是不抓呢?

    抓了吧,容易引起日本人干涉。

    不抓吧,堂堂江北地区,让一群日本人留在淮安县调查来调查去,成何体统,外人还以为自己勾结日本人呢。

    难办啊,小日本丢给了王永安一个大大的难题啊。

    此时张謇已经去了上嗨,无法和王永安商议了,他只能找召集众人开会研究。

    由于江北最近击败了清军三路大军,全军士气旺盛,自然而然也就自满骄傲起来,许多将领要求将日本教官抓起来,并将其公之于众,让全天下谴责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揭露清政府卖国求荣的真相。

    “对,通电全国,让清政府看看自己是什么玩意。”

    “全国讨伐之。”

    “我等与清军之战,实乃爱国者与卖国者之战。”

    “他们一定私下里补偿了日本人不少好处。”

    罗银贤却紧锁眉头,表示道:“此事不妥,应该立即放走日本人。”

    李耀苦笑道:“不是我们不放人,而是日本人赖着不走,一定要留在淮安调查日本教官被烧死的真相。他们不走,我们反倒要好吃好喝招待他们,这算是什么事儿嘛,小日本鬼子真麻烦,要我说,一刀宰了得了。”

    “他们又没有骚扰百姓,怎么能杀了他们呢。”王永安苦笑着说,仿佛因为屠杀了八百清军,军中戾气渐浓啊。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多事之秋() 
“抓又抓捕的,杀又杀不得,当真是让人厌恶啊,狗日的小日本!”李耀忍不住骂道。

    罗银贤道:“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继续调查真相,难道真相还不明了吗?所有人都知道嘛。”

    “对啊,那些八旗的军官半夜烧死了他们,这还有什么可调查的?是个人都知道了嘛,问一问淮安的百姓,百姓都知道这件事,还有什么可调查的。”江北陆军第一师师长邵永勤抱怨道。

    罗银贤皱眉道:“我总觉得背后没那么简单,云帅,也许日本人背后更有深层次的目的。”

    “是什么目的呢?”王永安摸着鼻子问,“我对此也有所怀疑,但一直想不通。”

    冯衡点头支持说道:“日本人功利性很强,断然不会无的放矢将这些教官留下来扔给我们找麻烦,难道他们不知道干涉中国内政,会受到全国的讨伐吗?所以这次日本人不走,背后必有阴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阴谋。”

    “也许我们只是杞人忧天罢了,小日本有什么大不了的。”江北陆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高兆奎大笑道。第一师是江北军前身是戍卫旅,也是江北九旅中唯一一个完成整编师的部队,该部拥有两个旅和四个独立团,总计两万五千人。高兆奎在江北光复中功劳不小,因此在军方会议中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陈兆棠转过头问道:“云帅,你有什么打算?是抓,还是不抓?你有倾向于抓还是不抓吗?”在江北光复之后,陈兆棠算是正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而因为陈兆棠曾经在广东为官时屠杀过革命党人,导致孙逸仙等人对江北政府兵部完全承认,甚至可以说不希望见到昔日的刽子手也成为什么革命同志。然而王永安却知道陈兆棠的能力,此人果决敢当,有一些类似于后世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力量》中的达康书记,能力担当为人却没什么朋友,被上司赏识却又被压制。

    王永安长叹一口气,缓缓地说道:“我也很犹豫,抓了日本人便是抓了一个大麻烦,如果日本人问我们要人,我们该怎么办?但是不抓日本人,任由他们在我境内查来查去,我江北颜面何存?”

    “小日本留下来就是找打呢,我看啊,不如抓起来,送还给日本领事。”高兆奎建议道。

    “我倒是同意高旅长的建议。”魏道风笑道,“我们不是抓,而是礼送他们出境,至于他们要调查的真相,可以由我们来调查。我想抓一个人而已,我们帮他们办了,直接宣布清军烧的,或许可以引起日本和袁世凯两方狗咬狗。”

    “哈哈哈……”众人大笑起来。

    王永安却总觉得有一股阴霾萦绕在心头,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可现在唯一的处置方法便是将日本人带到上嗨交给日本领事。

    “就如此吧。”王永安不能再犹豫了,他做了一个赌注,并且要求李耀对清军与日本人勾结一事进行宣传,以此来增加江北军民的集体感与荣誉感——我们打败了日本人。

    江北地区的新一轮的宣传攻势立即转向了清政府勾结日本人云云,指责清政府背地里卖国求荣,一定与日本达成了许多秘密卖国条款。

    很快消息传到了全国,引起了全国士绅百姓的强烈反抗,然而底层呼声再高,也不过是百姓们的呼喊罢了,并没有触动上层统治者,袁世凯心里想的是清廷替自己挨骂更好,而南方革命政府此时也当起了缩头乌龟,没有任何官方的声明和主张。孙逸仙自己知道自己理亏,现在如果他谩骂日本政府,那么向日本借款一事又怎么办?袁世凯固然请了日本教官,而南方革命政府向日本借款给革命军和革命政府工作人员发薪水……南方革命政府岂非更卖国?

    所以尽管江北赢得了老百姓的民心,却没有伤及南北双方政府的根基,王永安见此招没用,只好将日本教官礼送去上海。

    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间又发生了意外,被江北安排住在宿舍的日本教官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三十几个日本教官居然集体毒发身亡了。

    侯干的调查报告是,有人在前一天献上来一条河豚鱼,而厨师在处理的时候不小心将河豚鱼的血流在了肉上,导致剧毒河豚鱼血杀死了日本教官。而这一次,江北却摊上了事儿,日本人要求江北对此负责,并进行赔偿。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刚刚从上嗨返回扬州的张謇苦笑着摇摇头,此次上嗨之行极为不顺,四国银行拒绝与江北政府洽谈盐税一事,他们希望能够与代表中国的政府谈判,而不是与地方政府谈判,如果江北政府现在夺取京师的政权,推翻满清,四国银行非但不会拒绝与他们谈判,反而会主动找到他们。只可惜,他们仅仅是一个地方自治政府,且在各国看来,这种地方独立政府非法,所以各国绝不会与非法政府谈判。

    “借口,都是借口!”魏文康气呼呼地说道,“英国佬法国佬不是不跟我们谈,而是觉得我们要垮台了,不看好我们。”

    左有四国银行拒绝谈判,右有日本人又要江北对日本军官被毒杀身亡一事负责,王永安一个头两个大,而偏偏皖中传来消息,冯国璋率领清军第一路接连攻克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潜山县、怀宁县、桐城县、合肥县、巢县、寿县、浦口、和县、滁州、六安县、霍山县,现在已经占领了浦口,正沿着浦口向凤阳府定远县开进。

    “冯国璋大军一路连取了二十几个县,我皖中警察部队和地方保安团无法抵挡,现在已经全线撤退,但有一些已经投靠了清军。”参谋总长冯衡苦笑着说。

    “不怪他们。”王永安淡淡地说道,而后问道:“既然清军已经占领滁州,那么与我们的第一条防线相差不远了吧?”

    “对,只有一百多公里,三天的路程。”冯衡道。

    “方咸五准备完毕了吗?”

    “方咸五已经完全准备好了,两军兵力相当,冯国璋所部为北洋军主力,万万不可轻敌啊。”王永安叹息道,他的目光望向了凤阳府,这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这一次将成为决定江北命运的转折点。

第四百七十二章 凤阳战役(一)() 
凤阳战役若胜,江北便基本上保证了自己的生存,若败,则江北很快会被北洋吞并,王永安将眼睛瞪得大大的,只等凤阳战役的消息。

    提起凤阳,很多人只会记得它是朱元璋的老家,但是并不会认为他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可是如果提到另一个著名的战役,人们就会明白冯洋对于安徽省有多么重要,那边是蚌埠会战。虽然凤阳府府会是凤阳县,然而因为津浦铁路的原因,蚌埠则成为凤阳府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而冯国璋的战略目标,便是占领凤阳府蚌埠。

    凤阳府下辖六县,分别是凤阳县、临淮县、怀远县、定远县、灵璧县和虹县,乾隆年间临淮县发洪水,整个县被洪水淹没,清政府取消了临淮县并入凤阳县,因此到清末时凤阳府只有五县,这五县中最重要的两个县便是凤阳县和定远县,津浦铁路通过凤阳府的蚌埠与定远县最终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