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华币的推出更让外国货币渐渐被排挤出中国,这导致了外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相比于在报纸上的红红火火的夸奖,外国政府非常冷静。

    朱尔典就明确告诉袁世凯,一定要遏制王永安,外国使团们支持袁世凯遏制王永安,大清国需要稳定,外国势力不允许中国陷入分裂,也不允许大清国陷入内乱,并希望南北双方能够进行和谈。

    袁世凯大惊,连忙问询和谈的目的是什么,难道要清政府与反政府叛军进行谈判,中国从此一分为二不成?朱尔典摇头说外国并不希望见到大清国分裂,但如果可能,外国也不会干涉中国的变化。

    送别朱尔典之后,袁世凯琢磨起来,朱尔典话中的意思无非透露几点,第一,以王永安为首的江北势力已经触犯到各国在华利益了,如果北洋军对江北下手,则外国会全面支持北洋;第二,外国势力已经看到清廷日暮西山,并开始寻找新的代言人;第三,外国并不希望中国不太稳定,他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庞大的完整的且懦弱的合作的中国,而非分裂成为几个国家,时时发生战争,否则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将成为废墟,这是外国势力并不希望看到的一种情况。

    赵秉均随后又向袁世凯报告,说:“总理,前日本驻清公使伊集院彦吉男爵已经赶往扬州参加王永安的婚宴了。”

    “他去那里做什么?”袁世凯紧锁眉头问道,“难道日本人想要和他合作吗?”

    赵秉均道:“王永安七岁便岁家仆前往日本,一直生活到十八岁才回国,他对日本感情非常深。我听说他在日本还有一些情人,甚至日本的内阁元老山县有朋还曾经在他从美国返回的时候,私下招待过他,而且他特地参加日本大正天皇的婚礼,并且是受邀嘉宾,我想他们只见到关系非常不简单。”

    袁世凯冷哼道:“他不知道甲午之耻吗?”

    赵秉均叹道:“唉……年轻人,也许为了利益,为了前程,不在乎甲午之耻吧,他哪里会向我们这一代的人,对日本无与伦比的仇恨。总理大人,你看看现在赴日留学的年轻人,一个个都把日本当做指路明灯一样,尤其是孙逸仙等叛党!王永安纵然没有加入南方叛党,也对日本极力支持啊。”

    袁世凯道:“南北和谈大势所趋,但南北和谈最大障碍便是这江北势力,我想南方也不希望见到一个强大的江北势力吧。”

    “大清国最富庶之地便是江南,但是江南财富却掌握在江北人手中,南方叛党忌惮王永安的大军,却又需要他的钱袋子,所以……我想南方叛军也一定恨死王永安了。”赵秉均幸灾乐祸道。

    袁世凯道:“所以,我们要一起解决这个麻烦,南北和谈之前,务必找到孙逸仙,秘密洽谈横梗于南北双方的江北势力的问题。”

    “是。”赵秉均窃喜道,如果消灭王永安,那么他的财富就可以被赵秉均等人瓜分了,岂能不让他欣喜若狂。

第四百零五章 日日闹洞房,夜夜做新郎() 
冬季的风刮在扬州城的上空,并没有给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带来太多的寒冷,但却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例如炭尘和灰烟。从淮北煤矿运来的燃煤,极大的缓解了扬州城百姓的取暖问题,为此负责淮北煤矿的贝海成矿长受到了市民们的拥戴与爱护。只是煤炭的价格远远贵于木柴,但毕竟扬州城周围没什么森林,没有那么多木柴可供人们消费,因此有钱人家已经陆陆续续使用起了煤炭生火造饭。

    与煤炭充斥扬州城相比,如今的扬州城繁花似锦,似乎昔日大隋帝国首都的荣耀重新回到了这座运河旁的城市,扬州城已经变成了扬州老城,从前年开始,扬州城外就涌入了大量的百姓人口,而如今扬州城与净法寺军营之间居然住满了百姓,昔日绿树成荫的大道两旁,如今新建的房屋鳞次栉比。

    小工厂、手工作坊、杂货铺、粮店、点心铺、铁匠铺、牲畜市场、菜市场、饭店、茶铺、客栈、大车铺……甚至于中华实业银行也在扬州城外建立了两个分行点,充分体现了中华实业银行的便捷性。而扬州警察署也不得不招募更多的本地人,在扬州城外建立四所警察所,为此扬州警察署署长侯干多次跑到扬州府知府齐牯那里要求增加警察系统的开支。可扬州人口增长太快,其他各处地方也需要大量的金钱,齐牯不得不四下平衡,多次索要被拖延之后,气得侯干干脆把流民感到扬州府衙门门口。齐牯哭笑不得,只好给警察增加了经费,这才缓解了警察署的经费尴尬。

    警察经费解决了之后,困扰齐牯的另一个问题来了,由于城内大量的富裕百姓使用煤炭,可煤炭的烟尘太大,导致每天早上扬州城内城便陷入了“烟云缭绕”的痛苦之中,扬州城百姓提前百年,感受到了后世首都百姓的苦恼。

    若是一般日子也就罢了,可这几天偏偏是江北护军使王永安的大婚之日,这要是内城继续这种雾霾日子,齐牯觉得自己在扬州知府的位置上坐不久了。齐牯的命都是王氏兄弟救的,当年十万阎罗闹扬州的时候,要不是王氏兄弟救了他,并且力挺他这个知州担任扬州知府,他早就不知道被发配到哪里去了。因此齐牯为了王永安的大婚能够操办的有声有色,为了避免雾霾捣乱,下令全扬州城停止贩卖煤炭直到王永安大婚结束。

    这道行政命令被侯干执行的非常彻底,卖煤炭的不得不挂牌停业,扬州城内城一时之间居然真的恢复了蓝天白云。

    而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色的喜字贴满了寄啸山庄,侯干与齐牯等一众扬州官员坐在一间雅间内,彼此敬酒吟唱,为王永安的大婚露出喜色来,席间也满面羡慕不已。大家都知道这二夫人可是扬州军医大学堂的女教授,若是放在古代那就是女状元,还的是咱们护军使才能取得到这样的女人。

    更让大家感兴趣的是,接连四日娶四个新娘,这在扬州历史上都不曾有过,难怪有人这么说王永安,那是日日闹洞房,夜夜做新郎。

    府上的客人实在太多,新买来的佣人与丫鬟们有一些手忙脚乱,在老仆人的指挥下,给个房间送去酒水菜肴。寄啸山庄接连四天的婚宴,让整个扬州城都羡慕不已,当年王永安迎娶袁念祯的时候摆了七天的流水宴,如今虽然是寒冬腊月,不适合摆流水宴,但是四天娶四个大美人,在扬州历史上也是一绝了。

    有羡慕的,自然也有嫉妒的,众人议论纷纷,百姓们最喜欢家长里短嚼舌根自,别说女人了,就是男人们也相约跑到酒馆茶坊里聊着扬州城最大的事儿。也许对他们来说,什么大清帝国完了,什么南方革命党快要打下南京了,什么光复了,什么革命了,都离他们太远太远了。与他们最近的,便是这扬州城里的双王了,大家渐渐地感觉到了,双王之中的二少爷王永泰自从评定淮北匪患之后近两年很少外出,反倒是四少爷王永安频频露面,这一次又是王永安的大婚将整个扬州城气氛调动起来,制造了最大的话题。

    扬州双刀郎熊二便抱着膀子坐在酒馆里,桌前摆放着二锅头,这是一种北方人爱喝的烈酒。熊二虽然是扬州人,算是半个南方人,但是他却独爱和这种烈酒,一斤酒下肚,熊二面不改色。他喝的最多的时候,曾经喝了六斤二锅头,将整条街坊的汉子全都喝倒在地,导致了街坊们见到他之后都不敢饮酒。

    今天扬州城里不让烧火了,熊二便相约好友来到酒馆之中饮酒,几个人坐在窗边最好的地方,一面喝酒一面看着街上的汽车车队来回走过,熊二不由得叹道:“都是人,咋人家活的这么过痛快,再看看咱们活的,那还叫人过的日子吗?”

    据说这汽车还是从外国买来的,以前别人不知道是什么,居然自己就能走,还称呼它为“铁牛”,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东西叫做汽车,整个江蘇不过才几十辆汽车,扬州城的王家就拥有八辆汽车。

    郝秀才倒了一杯烧酒,撇嘴道:“怎么了,羡慕了?当年我就看出来了,这王大帅啊,不是一般人啊。”

    小方立即说:“哟,郝秀才,您老可真有意思,好像您老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吧?”

    熊二哈哈一笑:“郝秀才你就会马后炮。”

    郝秀才倒也不生气,又到了一杯酒,说:“羡慕人家没有用,人家是做皇帝的命。”

    “嘘……别瞎说。”熊二立即低声道。

    郝秀才不以为意说:“怎么?你还怕啊?怕个毛!如今天下是谁的天下?是满清朝廷的吗?我看不是,整个江淮地区,都是他王家的天下了,再过几年之后,王大帅的翅膀更硬了,朝廷更没有用了,我看啊,将来这江山迟早是王大帅的。熊二,我劝你现在去投靠王大帅,做一个从龙之臣,将来好封侯拜相。”

    小方跃跃欲试道:“哥,郝秀才说的没错。”他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只是前一次征兵,他因为身体的原因被劝了回来,因此屡屡闷闷不乐。

第四百零六章 人生得意须尽欢() 
“没错个屁。”熊二瞥了小方一眼,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他的酒是二锅头,小方和郝秀才喝的是黄酒,便是如此,熊二也是一口一杯豪迈尽显,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面色不变,周遭的人顿时叫好起来,有人说不愧是双刀郎熊二,扬州城又出了一个酒仙了。熊二冲那些人拱了拱手,随后转过头来,对小方和郝秀才说道:“我小时候就听到过一个故事……”

    小方探出脖子,问:“什么故事?”

    熊二讲道:“小时候我爷爷给我讲过李自成的故事,说那李自成本来有三十七年的皇帝命,结果他带兵进了京师之后,以为自己得了天下,于是就立即宣布京师的老百姓要天天过年,一连过了三十七天的年,结果怎么样?吴三桂把山海关给打开了,十二万满清铁骑入关,硬生生地夺走了李自成的江山。所以我爷爷在临终之前说,万事要低调,低调一些才好。我觉得啊,咱们这王大帅,是不是太过高调了?”

    小方忍俊不禁道:“二哥你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低调高调管你什么事儿,再说你自己就低调吗?”

    熊二一梗脖子道:“我熊二怎么不低调了?枪打出头鸟的事儿我可不干不了。”

    小方噗嗤一下乐了出来,说:“熊二哥,你可不是什么低调的人,你拎着双刀的风采依旧在扬州城流传不朽。”

    熊二瞪了他一眼,说:“所以我才出事儿啊,我大儿子不听我话,非要参加什么军队,瞒着我报了名,去了什么江北新军新兵营,唉……前几天给我家老二邮回来一套旧军装,我家老二啊,天天穿着这套旧军装,我看他将来肯定也要跟他哥一样参军。”

    小方气呼呼地说:“说到参军我就来气,我不过就是眼睛斜视一些,怎么当兵的就不愿意收我呢。”

    郝秀才忍不住说道:“人家军队是怕你开枪的时候射到自己人,还斜视一些,斜视一点都不行,除非你去当辎重兵不用开枪。”

    远处鞭炮声响彻云霄,小方立即叫道:“可能是王家发散钱呢,咱们要不然过去凑凑热闹?”

    “你愿意去你去,我可丢不起那个人。”熊二道,“我熊二也是咱扬州城的一个大爷,怎么能去捡喜钱呢,乞丐和小孩才干这事儿咧。”

    小方只好垂头丧气说:“那得了,我也不去,省得丢人现眼,郝秀才,我看你日子过得不怎么样,要不然你去啊?”

    郝秀才摇头说:“我日子过得不错咧,别骗我过去丢人,我家的房子出租了一半,每个月能拿到手一百多块钱,足够我家六口人吃香的喝辣的了。扬州城如今这么繁华,倒是多亏了王大帅咧。如今江南战乱,整个大清除了我们江北地区,还有哪里百姓能够安安静静地生活呢?”

    从武昌起义开始,大清国各地掀起了反清高潮,南方各大省份纷纷独立,北方各省也闹起了起义,而在起义之中,不少人打着革命的旗号为非作歹,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此时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便是这江北地区,皖北,皖中,苏北和苏中,扬州是江北中心,自然百姓纷纷涌入扬州。昔日扬州城不过二十几万百姓,而如今的扬州城百姓不少于五十万人,扬州城百姓的增加,也让本地的房屋租赁生意火热起来。

    郝秀才一辈子没什么本事,家里却有一套院子,租出去半个院子之后,家里生活顿时好了起来,也难怪郝秀才对王永安感激不已。但熊二却对王永安并不满意,其缘由便是自己的大儿子熊明才十四岁,便偷着跑去当了兵,还被录取了。熊二太知道当兵的危险了,他不愿意儿子冒险,在扬州城跟着自己做一个掮客,总比做一个士兵安全多了,可惜儿子们不听他的话,每天看着王永安这个偶像的照片,便立志要成为他那样的“牛叉”人。

    此时一辆挂着日本国旗的汽车从大街上开过,有人立即认出来了,惊呼道:“连日本人都贺喜来了?”

    “那有什么要紧的,南方的孙逸仙和黎元洪,北方的袁世凯都来祝贺了,袁世凯还派自己的儿子亲自恭贺,普天之下能够得此殊荣的,还能有谁啊。”又有知情人插嘴说道。

    “看看,快看,那不是法国人的车吗?”

    “你怎么知道是法国人?”

    “看国旗,那国旗便是法国人的。”

    “胡说,我还说荷兰人的呢。”

    “你个穷棒槌懂什么,我可是跟法国人做过买卖的,自然认得出谁是法国谁是荷兰。你看,荷兰人也来了,王大帅好大的面子啊。”

    “是啊,可真是咱们扬州人的骄傲啊。”

    熊二越发觉得自己的爷爷说的有道理,越是嚣张的人,将来下场越是凄惨,于是他更担心自己儿子了。

    挂着日本国旗的汽车一路畅通无阻地开到寄啸山庄,前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微笑着下了车,站在他身旁的一位年轻人叫做土肥原贤二。刚刚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土肥原贤二以优秀的成绩和家庭的影响,被分配到了参谋本部担任参谋,又经过争取来到中国担任调查工作,同时成为了青木宣纯的部下,此次奉命保护伊集院彦吉男爵,同时熟悉中国官场的一些重要人物,尤其是王永安。

    “这个江北王,似乎太过嚣张了。”看到只有一位管家接待,土肥原贤二气呼呼地说。

    伊集院彦吉似乎毫不在意,笑呵呵地走了进去,身后一众日本秘书和军官尾随着走进了寄啸山庄。

    本次来到扬州,伊集院彦吉的目的并不简单,除了拉拢王永安外,他还要前往南方问候一下日本人民的老朋友孙逸仙。

    伊集院彦吉非常希望袁世凯取代清政府称帝,他不止一次地奉劝过袁世凯,但袁世凯不为所动,一来袁世凯觉得自己推翻满清做皇帝变成了真的曹操了,二来他觉得南方不会支持自己做皇帝,因此内心非常犹豫。就在袁世凯犹豫之际,伊集院彦吉南下寻找王永安,这不能不让袁世凯生气恼火,而伊集院彦吉也恰恰借用了王永安来刺激袁世凯,意有所指地让袁世凯看一看,如果他不做皇帝,日本人则可以支持另外一个非常火热的人物做皇帝——王永安。

第四百零七章 日本人的再拉拢() 
被当枪使的王永安此时热情地招待了伊集院彦吉等日本客人,而伊集院彦吉在席间还询问王永安,对未来中国的看法,尤其是询问王永安觉得未来的中国应该适用哪一种制度,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

    “现阶段中国不适合民主共和制,而是适合独裁制度。”王永安的话让伊集院彦吉吃了一惊,他没想到王永安居然这么大胆子,堂而皇之地说中国适用独裁制度,这比他奉劝袁世凯称帝还要激进一些。

    王永安笑着说:“中国人习惯性服从,从下到上,几千年来,皆喜欢服从。如果贸然让中国人民自己做主,除非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刺激,让大家意识到需要为自己争取权利;第二种情况则是中国百姓们富裕起来了,百姓们心中渐渐形成保护自己的财富的意识,该为自己争取权利了。而现阶段,中国百姓没有富裕,更没有经历痛苦的刺激,所以中国百姓才麻木不仁。我想日露战争(即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在东北经历过一些,真正见到了麻木的中国人吧?”

    伊集院彦吉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番话,王永安的问题让他措手不及,丧失了谈话的主动性,只能微笑着点头。

    王永安感慨说:“现在的中国人不是老实也不是善良,而是麻木!他们太需要刺激了,太需要一场血雨腥风的洗礼。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话,不知道伊集院男爵是否听过,不破不立!”

    “这句话……我倒是没有听说过。”精通中文的伊集院彦吉皱着眉头说,其实这句话是后世茅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话,也许后世的人听得习惯了,总觉得古代也有,但实际上这句话别说在古代,就是在近代也是石破天惊的话语。

    王永安道:“所谓不破不立,是将旧有的一切陋习和规矩打破,创造新的秩序,由我们来制定的秩序。中国需要一次大破才能大立,中国的每一次盛世王朝,都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乱损毁,大唐之前有隋末战乱,大宋之前有五代十国之乱,大明之前有蒙古祸害百年。中国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习惯,那就是你给我多大的屈辱,我会让你看到我未来由多大的辉煌。哈哈哈……”

    伊集院彦吉也笑了起来,不得不承认王永安这个有趣的观点,只是他的心中还在揣测,不破不立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按道理来说能提出这种伟大观点的人,一定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可是他怎么不记得有人会说这样的话呢。

    王永安而后继续说道:“所以啊,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一个独裁者,因为独裁者只会走两条路,要么带领中国走向辉煌,要么走向疯狂。但不管是辉煌还是疯狂,在几十年后,中国百姓会渐渐觉醒,麻木的心灵会渐渐复苏,中华天之国终究会实现。”

    伊集院彦吉觉得自己被王永安带着话题走,在这么虚虚空空地谈下去,自己只会被他忽悠,他非常冷静的说道:“靖云君的分析非常独到透彻,以后有机会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