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作死之旅-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裴瑄大概已经知道都料匠为了给自己建府要拆他家的围墙,裴瑄若是生气自然会将帐算到他头上,现在他就算拦住那些人也未必有用,李恪是在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
  不过在这之前,他要先将自己收拾干净然后去入朝听政。既然已经要出宫建府,那么这就代表着一个信号——他已经长大成人,有参与政事的能力了。
  李恪入朝听政这件事情并没有给李承乾带来多大的心理负担,如今李恪是新手,刚入朝肯定不能指手画脚,哪怕是皇子也是需要熬一熬才行的,更何况过不了两年李恪就要被踢出长安,他有什么好怕的?
  裴瑄说得对,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只要这一点达到了就已经足够坐稳太子之位。
  而他表现的越是沉稳,李世民对他于是喜爱。不得不说,重生一次李承乾总算是掌握到了刷李世民好感度的正确方式。
  只不过,李承乾很稳得住,支持他的人却有人忍不住了,直接有人上书表示:皇太子当行冠礼,二月正巧是吉时,很适合。
  冠礼,是男子成年的标志,虽然说真正的冠礼当在男子年二十之时举行,然而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非常遵守这个规则,尤其是在政治面前,跟皇太子差不多年龄的皇子入朝听政了,并且这位皇子还很得皇帝喜欢,哪怕知道李恪并没有角逐大位的能力,却并不妨碍大家怕太子受到威胁。
  古往今来,当太子的那就是一个靶子啊。
  只不过这封上书却被李世民给打回了,李世民的理由很简单:“东作方兴,宜改用十月。”
  这个理由听上去不错,春天是耕种的时候不宜举行典礼,否则容易耽误农耕,只不过太子少师萧瑀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表示:“自历书看来,十月不如二月。”
  李世民表示:“吉凶在人。若动依阴阳,不顾礼义,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农时最急,不可失也。”
  恩,李恪自行脑内翻译的结果就是:什么吉凶都是胡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少废话。
  于是李承乾的冠礼就定在了十月份,虽然说太子的冠礼不能提前,但是分封诸王还是能够做的。
  这一次李世民跟批发一样一口气封了好多人,首先是李世民的皇弟们,这些弟弟出生都比较晚,于是到现在受封:封皇弟李元裕为郐王,李元名为谯王,李灵夔为魏王,李元祥为许王,李元晓为密王。
  等处理完了弟弟们,就开始给儿子们分蛋糕了:封皇子李愔为梁王,李贞为汉王,李恽为郯王,李治为晋王,李慎为申王,李嚣为江王,李简为代王。
  如果细心作对比的话,可以看出来,李元裕他们虽然是叔叔,但是在封号上比起侄子们还是有差距的,李世民把大块的蛋糕都留给了儿子们。
  而在李世民的儿子之中,则是庶子不如嫡子,都是亲王,封号不同也是有微妙的差别的。哦,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庶子之中唯一待遇能够跟嫡子相较的就是李恪了。
  而李恪对此非常淡定,李世民给他就接着,不给就算。
  对于皇弟和皇子的分封,朝堂上渐渐的显得有些不平静,尤其是在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诸王分封的事情之后就更加不平静了,当然这次讨论的就不是皇弟和皇子们的封号了,而是讨论要不要建诸侯国!
  大唐是个新建立的国家,国家的制度有一部分是延用了隋朝的制度,但是其中也不是没有改变的地方,而对于诸王的待遇处理,从开国到现在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这一次李世民就想定下来。
  作为诸王之一,李恪心里是很希望有个自己的地盘做诸侯国的,他不担心远离长安会影响到什么,反正当了诸侯王,这一辈子只要不找事儿也就这样了。
  只是哪怕心里希望这样,他也知道肯定是不可能的,在朝上对于要不要建诸侯国争论不休的时候,李恪则私下找了李世民进言。
  李恪是找了一个李承乾不在立政殿的时间过去的,李世民对于三儿子突然造访也有些奇怪问道:“是因为王府的事情吗?”
  李恪顿了顿说道:“不是,儿子……儿子听说最近朝堂之上在争议封建诸侯之事,我才疏学浅,知道并不应当对说什么,却还是忍不住对阿爹说实话。”
  李世民在听了李恪的来意之后脸上的表情变淡了一些,他宠儿子归宠儿子,却并不是没有头脑,认为儿子做的都是对的,儿子说的都是好的,他会下意识的去分析他儿子是有什么目的?是想要建诸侯国吗?
  “哦?你有什么想法不如说来听听?”李世民把玩着手中的竹刀,对于李恪要说的话倒真有几分好奇。
  
    
第45章 

  李恪坦然的看着李世民说道:“阿爹,万万不能封建诸侯国。”
  李世民一听来了兴趣:“哦?说说。”
  李恪咬牙说道:“诸侯国虽归圣人领导,却终究固守一地,周朝曾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诸多君主为削藩竭尽心力却依旧时常有诸侯王反,此殷鉴不远,还请阿爹三思。”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看着他:“你不想要诸侯国?”
  李恪怔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李世民会如此直接,他低头说道:“儿子……儿子自也是心动过的,然而为国家长久计,此路却是不通。”
  李世民听得身心舒畅,他并不在意儿子有私心,如果李恪真的大义凛然的说他不在乎自身只为了大唐,李世民才会不相信他,李恪说自己有私心,但是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更显得他的话真实可靠。
  “怎么想起突然说这个来了?”之前因为诸王身份敏感,所以在商议的时候并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李世民对李恪多少是了解的,他这个儿子不像是会掺合这件事情的人。
  李恪犹豫了一下才小声说道:“郐王叔他们曾经来找过儿子,送了好多东西……”
  李恪没有说太明白,不过他觉得李世民肯定能懂。
  李世民也的确懂了,郐王李元裕这是想要找个能说上话的人,李世民如今最宠爱的儿子出了三个嫡子就是李恪了,李承乾是太子,他们肯定说服不了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还太小,未必懂这些含义。
  想来想去也的确是只有李恪比较合适了,毕竟李恪也是亲王。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情就变的不太好,坐在皇位上的人对于弟弟总是比较防备的,更何况之前李世民也不是没有弟弟起兵造反。
  只是将弟弟都赶尽杀绝也不好,毕竟之前他已经杀了一兄一弟了。剩下这些弟弟如果老实的话留着他们展示自己的仁慈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没想到这些人一点都不安分,居然还要利用他的儿子。
  换位思考这种事情并不存在于李世民身上,或者说在面对弟弟们的时候,李世民会不自觉地用最阴暗的想法去揣测他们。
  这些弟弟或许因为年纪的原因并不能对他的统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是他的儿子呢?李世民能够在血与火之中走出来,并且坐上皇位,他就不是个鼠目寸光的人,他在培养儿子,也会思考儿子接班时候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不论怎样过于强大的皇叔都没必要存在,李恪见李世民眼神渐冷心中松了口气,他总算是将自己摘出来了。
  本来这件事儿他不想去干涉的,现在他秉持的原则就是不管朝上发生什么事情,除非跟他有关系的,否则能不管就不管,可这一次偏偏被找上门来。
  李恪不是一无所知的少年,他脑子一转就知道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只怕是要被怀疑的,他就算拒绝了李元裕他们又能怎么样?他们如果铁了心的想要把他拉下水,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李恪。
  李世民的好感度这东西,刷起来贼不容易,但是想要掉下去真是太容易了,李恪努力了那么久现在发现有人要搞破坏,不能忍!
  从立政殿出来之后,李恪就松了口气,然后第二天安安静静的去朝上当背景板,最后李世民和群臣决定皇亲宗室可为地方长官,并且能传位于子孙。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框架,具体的规定还要继续跟进。
  李恪听到这个结果之后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李元裕他们,还好这些人的演技还能让他们保持着不动声色,只不过李世民已经对他们有了防范之心,他们表现的再淡定也没用。
  就在李恪以为今天的大朝会重点已经讲完,准备等着退朝的时候,就见马周商上表请奏表示: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缺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者,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李恪和李承乾听了之后两个人齐齐愣了一下,而后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惊讶。
  李恪觉得特别的匪夷所思,不对啊,马周上书表示大安宫太小,不适合让太上皇居住是真的,但是并不是在大朝会上直接说的,而是写的奏疏,并且奏疏之上也不仅仅是这一点内容。
  马周是被李世民提拔上来的,他对李世民是非常感激的,所以哪怕是直言劝谏也是非常委婉的那种,现在这是……当面打脸吗?就差指着李世民的鼻子说你不孝了啊。
  李恪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世民,虽然李世民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他就是觉得这时候对方的怒气值估计要爆表了。
  马周的谏言简直就是出其不意,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安静了一瞬,不仅仅是李恪,朝臣们也在偷偷观察李世民的表情,这么多人一起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效果就分外的明显。
  李世民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是在朝会上,所以他不能掀桌,就算有怒气也不能当场发出来,而且当初是他自己让群臣直言进谏,所以哪怕是有人骂他,他也要微笑着对对方说骂得好,我会改正,还有需要骂的地方吗?
  (╯‵□′)╯︵┻━┻
  李恪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果断出列下跪表示:“此事是臣办事不利,还请圣人责罚。”
  李承乾:????
  群臣:????
  李世民虽然也有些茫然,却还是不动声色的说道:“此事也不必怪你。”
  李恪一脸惭愧的说道:“圣人信任臣,将扩建大安宫一事交给臣,只是臣无能尚未确定合适方案,这才未曾禀报,导致圣人被误会,是臣的错。”
  是啦,李恪站出去就是为了背锅的,在这种时候,难道要让李世民难堪的承认自己不孝吗?哪怕大家心里都知道,也不能让李世民在大朝会上当着众人的面承认。
  李承乾一瞬间就反应过来,也站出去说道:“圣人,日前吴王就此事向臣讨教过,并且已经接见都料匠,只是规划尚未完整,是以未曾禀报,又因此乃家事,所以并未大肆宣扬,以致群臣不知,不应责罚吴王。”
  李恪低头撇了撇嘴,李承乾可真聪明,果然刷好感度这件事情并不只有他一个人在做啊。
  群臣听了之后都互相用眼神交流,看向马周的目光有的带着担忧,有的带着嘲笑,刚刚李恪和李承乾的话已经明明白白表示了,李世民早就想要给亲爹改善生活环境并且还交给了吴王去处理,也因为这是家事所以没有通过有司办理。
  李世民的气场瞬间变得和软,微笑着说道:“此事非一天之功,三郎不必自责。”他看了一眼马周说道:“马御史直言极谏,此乃人臣典范。”说完之后不仅没有惩罚马周,反而赏赐给了他一些锦帛。
  下了朝之后,李承乾和李恪跟着李世民一起到了立政殿,看着这两个儿子李世民心里是绝对满意的。只不过这件事儿不能明说,也不能明赏,只好用别的做借口:“三郎府邸将成,可还喜欢?”
  给儿子的王府添点东西是个不错的想法,再加上李恪生母早亡,他也没什么家底子,出去过日子肯定不容易——当然李世民之前是不可能关注这些的,这还是长孙皇后提及他才想到的。
  李恪正好要跟李世民说王府的事情,连忙说道:“阿爹,前段时间我见了都料匠,据说要建王府首先要拆除裴小郎家的围墙才行,儿子觉得只是差一点而已,并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
  “恩?”李世民有些意外。
  李恪低声说道:“裴瑄好歹是功臣之后,当初在将那府邸还给他的时候已经改建过一次,如今再说他违制也不好,只是差上些许,王府也不会小多少,只是我说没用,还要请阿爹下令才行。”
  李世民听了之后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说道:“你能如此豁达实属不易,一想到你要出宫居住,我心里就舍不得,就让他们先将王府准备好,过两年再搬吧。”
  李恪听了之后一边做出了惊喜的表情谢过李世民,一边心里内牛满面,好感度刷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啊,求放我出去,我想自己去住!
  李承乾站在旁边看着李世民跟李恪表演父慈子孝,等他们说的差不多了,才慢悠悠的献上来一张图说道:“阿爹,这是我和裴小郎前些日子研究出来的,试验了一下还不错,想来下次对战突厥,应该能用。”
  李世民看了一眼就略带疑惑的问道:“火药?”
  李恪当时脸色一变,这东西的出现肯定跟李承乾没有任何关系,只能是裴瑄,那么问题来了,裴瑄难道不是跟李承乾一样重生的?
  若是大唐本土人重生,肯定不会知道火药,火药这东西实在高宗朝出现的,那么……裴瑄到底是什么来历?
  
    
第46章 

  李恪觉得有必要再跟教导主任沟通一下,不是说好了没有穿越者吗?不过李恪也就是想想,识通符一共只剩下两次,以后说不定又出什么问题,到时候想要求助都无门。
  李恪想了想决定跟裴瑄开诚布公的谈谈,而收到了李恪邀的裴瑄则微微一笑,他这次下了重药就不信李恪不上钩。
  他们两个会面的地点在皇宫之外,毕竟他们两个谈话的内容并不适合被太多人听到,宫中到底不安全。
  后来想了想,干脆就以跑马的名义出了宫,当然身边的护卫是少不了的,只不过在他们两个谈话的时候,李恪直接让护卫们退避三尺,身边连安平都没留,而裴瑄那边……裴瑄那边压根就没什么护卫。
  “殿下有话可以直说了。”和李恪骑马并辔而行这种体验有些新奇,也让裴瑄的心情好了些,尤其是在看到李恪坐在马上比自己矮一个头之后,就更有一点优越感了。
  “火药是你所发明?”
  裴瑄轻笑一声:“殿下这是明知故问,不管是不是,现在都是。”
  李恪想想也对,就算火药不是裴瑄发明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是他实验得出的结果,那么自然也是算他发明的了。
  “你更改了大唐原本的历史进程。”李恪顿了顿说道:“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那又怎么样?”裴瑄转过头深绿色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李恪问道:“人生一世,难道因为这不是既定历史我就不去做了吗?”
  李恪被他看的呼吸一顿,裴瑄的眼睛仿佛一潭湖水,看上去平静无波,却内含凶险,那一瞬间他似乎从裴瑄的眼中看到了许多情绪,可是又好像什么都没看到。
  李恪咀嚼着裴瑄的话,不知怎的忽然有些羡慕裴瑄这样的肆意,这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给按了下去,对于时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来说,拥有这样的念头就意味着会被流放,时空管理局不需要会破坏历史进程的员工。
  就算李恪现在还不是正式员工,却也不妨碍他用正式员工的教条去规范自己。然而被按下去的念头却仿佛犹自不肯放过他,依旧在他脑海里叫嚣着:你明明也想这样!
  想啊,怎么会不想呢?那些年他努力学习,从进学校开始就是各科全能,一直笑傲到了毕业,他通晓十八般武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可是这些东西都只能在历史中出现痕迹的时候才能表现出他的全才。
  就好比明珠蒙尘,若不是时时告诉自己不属于这里,将自己抽离出这个所谓的历史之中,只怕他也要萌生不平之心。
  李恪将这些东西都抛诸脑后说道:“既然如此,你我当无冲突。”
  “哦?”裴瑄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眼睛中波光流转,看上去温润多情,但是李恪却似乎在那双眼睛之中看到了嘲弄。
  李恪忽略了裴瑄的眼神只是说道:“我如今的目标只是来找一个……人。”
  “找一个人?”裴瑄有些惊讶:“只是来找一个人?”
  “是的。”李恪坦然的看着他:“所以我说我们之间并无冲突。”
  裴瑄又问了一句:“只是找人?”
  李恪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点头道:“只是找人,再无其他目的。”
  裴瑄听了之后心中有些隐秘的窃喜,又有些不快。在此之前他以为李恪来这里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说是通过考核,至于寻找他,大概只是一时顺手而为,却万万没想到对方居然真的是为了寻找自己而来,甚至为了能够心无旁骛的寻找自己,还会跟破坏历史轨迹的人妥协。
  裴瑄在人情世故上比较稚嫩,但是他足够了解李恪,他知道对于李恪来说,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破坏历史,他又不能亲自导正,是件非常难受的事情。
  然而……他都站在李恪面前了,也表现出了那么多的破绽,李恪愣是还没有认出他来,这让裴瑄十分的不开心。
  没有我,你怎么能蠢成这样?裴瑄的心情变得舒畅却也忍不住带着些恶趣味的想着,看你什么时候能够猜到我的真实身份。
  想到这里,裴瑄眼睛转了转笑吟吟的看着李恪问道:“不知殿下要寻找何人?世间之人千万,茫茫人海中想要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殿下既然不与我计较,那么我也投桃报李,也帮殿下寻一寻可好?”
  李恪当时被噎了一下,他刚刚说找人完全是迫不得已,总不能跟裴瑄说他在找一只特殊的白猫吧?听起来那该有多神经病?更何况,哪儿来的千万人,大唐虽然繁荣,那也是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的,如果立刻没记错的话,户部那边报上来的全国人口不过三百万人。
  当然,在三百万人之中找那一人自然也是极其困难的,这也是李恪在知道他需要回来找系统之后觉得天都要塌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