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尔巽问道:“那贝勒爷的意思是?”
载涛笑了,十分自信的说道:“爷要打造一支精兵,把杨打鬼给剿了,把俄国人和日本人都赶出去!”
赵尔巽倒吸了一口冷气,看着载涛的眼神马上就变了,到底是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载涛显然知道赵尔巽再想什么。他说道:“你还别不信,爷就是做给你们这些不信的人看的。爷已经从德国订了机器,在奉天建一个工厂,咱们自己造枪造炮。还有,爷还请了几位德**校的教官过来,准备仿效德国人的模式创立一个军校,名字爷都想好了,就叫东北陆军讲武堂。爷要让那些窥视我大清的人看看,我大清万世长久!”
第四章 初见国父
赵尔巽这个时候已经看出来这个满清的王爷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刚刚从德国回来也是踌躇满志的要干一番事业。可问题是,载涛能做到么?虽然今年老佛爷忽然下令要开洋务,但是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赵尔巽对此有些怀疑。他也没有打击载涛的自信,抱拳说了一句:“贝勒爷英明。”
载涛说道:“这些事情我一个人是做不到的,赵大人治理地方,要帮爷一些才是。先把地给选好了,造兵器的地方要城外人烟稀少的地区,而军校一定要设立在城郊,具体的事情你看着办。”
赵尔巽应了一声,他知道自己应该尽全力去支持载涛,能不能做成那是载涛的事情,但是如果因为自己这里除了纰漏而误了这位年轻的爷的大计,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载涛停了一会,忽然说出一句:“爷就不信了,在大清只有他袁世凯会练兵!”
就像日本人说的那样,载涛从德国回来,观念也深受德国人的影响,他相信大炮快抢的威力,同时也认为士兵的素质是战争中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所以载涛的计划是和杨小林大同小异,他们都在为了打造一支精锐而努力着。
现在他们都开始起跑了,载涛按照德**队的那一套来训练他的士兵,而杨小林按照太祖的那一套做法,先给土匪们洗脑,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拿枪。
载涛已经从德国订了机器,请了教官,而杨小林也正在和孙文谈判,希望能利用孙文的人脉资源。
当孙文来到东北的时候,直上松原在抚顺一家日本人的商号里面安排了他和杨小林的这次见面,这是杨小林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孙文,和以后的那一身中山装相比,现在的孙文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穿着清朝的衣服,给杨小林反差非常大。
不过他从孙文的眼睛里面还是看到了热情和刚毅。孙文对这次见面显然也是期盼已久,他是先到抚顺的,杨小林等到晚上人少的时候才来,刚刚进门房门,孙文就一下迎了上来,一个很江湖的抱拳:“这位就是杨兄吧?”
杨小林的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的悸动,忙的也冲孙文抱拳:“中山先生,杨某虽然在这山林之间,可也早就听说过中山先生的大名,今日得见先生不胜荣幸。”
两个人客套一下,那直上松原从旁边上来:“二位,客套话还是不要再说了,你们一起来商量办大事的,说实话把你们凑在一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你们都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日本方面要我绝对保证二位的安全,所以,请抓紧时间吧!”
孙文点点头,然后冲杨小林伸出自己的双手握了一下:“杨兄,松原君说的非常对,时不待我,我就不和杨兄客套了,开门见山,我想让杨兄和你手下的兄弟加入兴中会,不知道杨兄意下如何?”
杨小林当真也不绕圈子:“中山先生让我加入兴中会是看的起我杨某,没二话,杨某愿意加入,从今以后,为我中华的复兴和中山先生共同奋斗。”
他说道这里的时候直上松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孙文也是非常开心,他本来以为杨小林会开出什么条件来,没有想到他答应的如此干脆,这当真是一件好事。
杨小林的胳膊往桌子上面一放:“中山先生,我现在想知道的是,您下一步打算做什么?有什么地方杨某可以效劳的?”
孙中山说道:“杨兄,我已经在南方准备了起义,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曙光,若是杨兄到时候能在北方起兵响应,我们定可让满清朝廷头尾难顾!”
孙中山起义为什么会选择在南方呢?这与当时中国的形势有关系。南方被洋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之后,具有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人非常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南方的洋务运动比北方要成熟的多。
在这里要说一个人,那就是两广总督张之洞。他是洋务派的急先锋,身为汉人的他始终想着能让满清朝廷摆脱极弱,他为清朝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临死前还在担忧国家大事。
然而,历史给了张大人极大的嘲弄,让他当上了辛亥革命的大功臣。他的两湖书院,没有培养出多少大清帝国的栋梁,倒是成就了黄兴,宋教仁,程家柽,田桐等乱党领袖;他训练的中国最现代化的新军,成了革命军的主力;他创办的汉阳兵工厂,为革命党源源不断地提供先进武器;他修建的芦汉铁路和汉口港,为革命军调动兵员提供了快捷的服务。
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张大人致力发展两广的经济,这让南方有充足的物资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直到成功。
北方不一样,在北方满清朝廷重兵云集,而且北方的那些财阀大多看好的是袁世凯。所以现在在孙中山看来,南方的起义条件要比北方成熟的多,杨小林能在这里为他摇一下旗,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
杨小林听后沉思了一会,他也知道北方是满清的势力根本,而且自己要是帮孙中山摇旗,可能第一个不放过自己的人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现在还龟缩在满清的怀抱里面,但是杨小林绝对不会当这个人不存在。那不是一只病猫,是一只会吃人的老虎!自己是一个土匪袁世凯会对自己视而不见,假如自己真的宣布是所谓的乱党了,恐怕他不会再让自己这么消停。
“好,中山先生放心,只要你在南方有了一定的声势,我这里必然起兵。别的我不敢夸口,打下奉天,应该不是问题。”
这话虽然干脆,但是他说的一定的声势到底是什么样的声势却毫无定论。杨小林没有给孙中山一个明确的答复,
孙中山笑了一下,他当然听的出来杨小林的意思,不过第一次见面对方能如此答应,他已经很满意了。就像他没有告诉杨小林他在南方的起义到底准备怎么做一样,双方现在不是太熟,肯定都有所保留的。
杨小林接着说道:“还有,我这轱辘山以后的发展,希望中山先生能给我提供一些支持。”
孙中山看了直上松原一眼,然后说道:“杨兄,你要什么尽管说,我会帮你想办法的。”
杨小林说:“中山先生不要叫我杨兄,喊我小林就可以了。我想要一批熟练的车床工,不瞒中山先生,我打算统一我步枪的口径,弄一些简单的机器来,我自己能生产子弹。”
孙中山还没有说话,直上松原就开口:“小林君,这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你需要弹药的话,可以和我说一声,我想我们大日本皇军会帮助你的。”
杨小林看了孙中山一下,发现孙中山现在也不吭声,他顿时就明白了一件事情,现在的国父也是一个叫花子,指望着四处化缘才能把日子过下去。对于日本人这个大施主,孙中山不敢得罪。
看透了这一点杨小林对孙中山没有丝毫的鄙视,都混到这个地步了中山先生还坚持自己的理想,只能让人更加佩服。不过熟练工自己还是要的,让日本人掌握自己的子弹,那就等于把自己的枪交给日本人,将来他是要和小日本开战的,怎么能把枪交出去?
更何况杨小林不止是想造子弹。
杨小林把脑袋转向直上松原:“松原君,子弹我自己一定要能造的出来才行,一旦你们和俄**队起了冲突,俄国人肯定不会放过我,我轱辘山马上会被俄国人包围,如果我自己不能造子弹的话,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你们给我新的弹药。况且,到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的人也可以为日本军队提供补给。”
直上松原想了一下,没有马上给杨小林回答。孙文这个时候说话了:“松原君,小林说的很有道理,而且我们可以从南洋很顺利的找到熟练工,只要日本方面放行,他们可以从朝鲜过来。”
直上松原点头:“好吧,那就这么说了,我答应你们会尽量替你们在朝鲜方面周旋。二位的大体条件既然没有什么分歧,那就商谈一些细节上的事情吧,我受日本政府的委托,向二位先表个态度,我们大日本帝国,会为二位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我们也希望建议一个真正的亚洲人的亚洲。”
说完之后直上松原就离开了,他也没有和杨小林商量关于日本和俄国开战之后杨小林要做什么,他心中认为,只要杨小林和孙中山合作,他就无法摆脱大日本帝国对他的控制。
孙中山和杨小林详谈了一夜,相互交换了一下关于现在局势的看法。孙中山也知道现在的满清还不是那么好推翻的,虽然他没有说自己在南方起义的具体计划,但是孙中山说,如果起义成功,打算推举李鸿章当总统。
这当真让杨小林非常的吃惊,他终于知道国这个父名号不是白来的,造反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的崛起!”孙中山一定会给出这样的答案,他造反就是为了推翻满清,为了中华的富强,没有丝毫的个人想法在里面,这一点寻常人根本做不到。
杨小林扪心自问,自己也做不到。
太伟大了!伟大的让杨小林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利用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的伟大情操,是不是很无耻?更无耻的是,杨小林发现自己的心里居然没有一点点的内疚和不安,相反却有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对于一个土匪来说,钱财容易,所谓枪声一响,黄金万两。而人才就相当的可贵了,孙中山答应帮忙以后,他可以为自己解决最大的难题。只要他帮自己把人弄来,以后自己答不答应他再看看情况吧。杨小林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越来越像一个禽兽了。不过从表面上现在还看不出来,二人谈了整整一个晚上,孙中山对于杨小林的印象也非常好。他答应杨小林那些人在三个月之内保证能来到轱辘山,还说今天的年底他们将在日本东京召开兴中会的一次碰头大会,如果杨小林有条件的话,希望杨小林也去参加。
这就是两个人第一次的碰面,这里毕竟不是日本人的地盘,俄国人和满清的势力在抚顺也很大的,天色还没有亮的时候,直上松原就再度进来,催促他们赶紧离开。
第五章 尖牙利爪
孙中山甚至没有来得及去看一眼杨小林的队伍和地盘就走了,杨小林知道这是第一步的初步合作,全面的合作,应该是在双方都有了信任之后。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轱辘山经营好。
只有让投资商觉得他的投资能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他才会继续投资下去。对于孙文来说,就是要让他感觉到自己能带给他的希望绝对不比南方差,孙文才会继续努力的为自己去化缘。
杨小林记得好像有一个美国的华人叫司徒美堂,他对孙文说,他在美国做生意一年也赚不了多少,五六万美元的样子吧。如果孙文要钱就给他打电报,不用多说什么,电报很贵。发一,就是要一万,发六,就是要六万。
孙文发过几次电报,司徒美堂从来都是电报收到收到马上汇钱,没有问过孙文这钱用来干什么。六万美元,现在世面上的重机枪每挺五百美元,可以买一百多挺。步枪每杆十三美元,可以买几千杆,手枪能买更多。
最关键的是孙文在外面不止这一个大施主,这个时代在海外的华人是相当爱国的,他们中间有许多人为了赞助孙文的革命事业而倾家荡产。
杨小林真的发现自己越来越邪恶了,这些钱都是海外的华人的血汗钱,他们给孙文是为了让孙文改变中国的,自己居然打起了这笔钱的主意,这多少让他有些感觉心头压了什么东西。
那自己就把事情做的更好一点吧,比历史上孙文做的更好。
杨把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学堂建立起来,还是那句话,孩子不能输,绝对不能!
第一间学堂是小学,建在白山,挂名在县衙的名下。杨小林可不敢去搞一所轱辘山大学或者杨打鬼私立小学,这名字要是挂出去,用不了三天学校就会被夷为平地。再说了,那名字一听就知道教出来的都是土匪,就算没人来打他,估计也没几个好人家的孩子会往这里来。
县令大人对此非常的支持,杨打鬼出钱办学校,这当真让他有些意外,不过这是好事,第一利国利民,第二也算是他的政绩,至于钱从哪里来的,自己不说,杨打鬼不说,有谁会知道?
学堂五年制,除了像别的学堂一样,教授学生们一些古文和算数的知识之外,还教授简单的地理,历史,甚至还有体育课程。先开一间看看,如果顺利的话,杨小林会把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地区全部都建立学校,不光有小学,还有四年制中学,日后还会有综合性的大学。
东北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是由冯德麟的儿子办起来的,冯德麟的儿子叫什么杨小林不记得了,不过上次去高家屯子的时候,看见他还只有十岁左右,估摸着等自己建立大学的时候,他来读书还不多。
第二件事情就是整编军队。
就像杨度说过的那样,当杨小林从一个土匪变成一面反抗洋人的大旗的时候,许多人会来投奔他的。轱辘山打破俄国人和满清军队的围剿,并且迫使俄军司令官回国,让曾琪被免职,这个消息仿佛是一针强心剂,打在关内关外那些被朝廷和洋人欺压的老百姓心上。
这一段时间各个连队都迎来了人数扩充的**,每天在外面岗哨都能逮住不少从各地前来投奔的人,有的是成群结队来的,也有单枪匹马来的。那些单枪匹马来的人大多是所谓的江湖豪杰,不是有一身好功夫,就是能打的一手好枪法。
对于这些来投奔的人杨小林先把他们放在底下的团队里面,因为他不敢确定这些人中间有没有敌人的奸细,所以绝对不能让他们涉及到自己的核心。先给他们洗洗脑,然后再挑选一下,考验一下。
他的初步编制是一个团两千五百人,现在他手下五个团还达不到这个人数,杨小林在现在也不想让下面的队伍都满编。现在在山外的根据地并不是很大,真的要是一下扩充到一万多人,物资马上就会出现紧张。这个编制是为了日后的需要而设定的。
现在每个团只设立一个营加上一个团部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轱辘山里面尼雷尔训练的那被挑选出来二百名土匪,这些土匪的训练强度之大连杨小林都感觉到吃惊,同时他们的伙食确是相当的好,在山下的那些连队只能保证吃饱,可是山上的这些家伙每天吃四顿,其中两顿要带些荤腥。训练强度大了,营养也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身体素质。
杨小林真的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特种兵,反正就拼了命的练吧,以后搞全军大比武的时候,再把那些成绩好的拉过来补充。
一个月之后,杨小林的队伍达到了五千人,这个时候他停止了招兵买马,那些来投奔的人也大多遭到了婉言拒绝,除非是身体条件特别好,或者有什么特殊本事的人。
一九零二年的冬天,三十多名从南洋来的技工踏入了长白山,当那鹅毛大雪覆盖了整个长白山的时候,杨小林的兵工厂里面的马达声终于响了起来。
奉天城里的载涛现在也取得了自己的初步成绩。在历史上,载涛在东北的时候虽然一直想建立军校,打造军队,可是都没有做成,因为满清朝廷手里没有多少钱。后来还是载涛离开东北之后赵尔巽做到的。
现在却因为杨小林的关系让他做到了。
那些洋人天天打听杨打鬼被剿灭了没有,并且说如果清朝没有能力来剿灭这股的土匪的话,那就由他们来出兵!这当真让老佛爷十分害怕,洋大人出兵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他们能让北京城变成一片焦土,也能让整个东北片瓦不留。那可是大清的龙脉。所以老佛爷对于载涛是相当的支持。
当然,载涛不会把现在的成绩记在杨小林的头上。看着自己面前的一队清军已经装备上了由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仿制德国人的步枪,他的心情是无比的舒畅。
现在奉天城里的清军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清军白天混日子,晚上逛窑子,但是现在不同,白天清军在训练,晚上的时候他们还要去听德国人为他们讲课。一段时间下来,载涛已经感觉到站在自己面前士兵不一样了,不说装备,单说那个精神气就让他十分满意。
一个营的清军,五百多人,装备了八挺重机枪,这样的火力别说在大清,就是放在整个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
载涛面带笑容绕着那队清兵走了一圈,然后回到赵尔巽的身边:“赵大人,爷练兵不比那袁世凯差吧?”
赵尔巽低声说道:“那是,贝勒爷英明神武,当真是我大清之栋梁。”
载涛哈哈一笑:“英明神武不敢说,那是当今老佛爷。不过爷说过,练出这支部队就是给一些看看的,别整天说大清朝快完蛋了,别都以为只有袁世凯才能力挽狂澜!”
赵尔巽没有说什么,载涛从进入奉天开始,就一直在说着袁世凯,能听的出来这个王爷对于袁世凯是相当的不满。赵尔巽也知道,现在许多人都对袁世凯不满。袁世凯做的两件事情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首先他出卖维新变法,把洋务派给得罪了。后来庚子事变他按兵不动,居然也和那些洋人签订了所谓的自保协议,这又把保守派给得罪了。所以现在的袁世凯除了手上的一支部队之外什么也没有,他在山东就是缩着脑袋在做人。
如果不是满清还需要那支军队来撑门面的话,估计袁世凯的日子早就到头了。现在载涛在东北练军,也就是有一种要干掉袁世凯的味道在里面。
这是朝廷的争斗,赵尔巽知道无论载涛还是袁世凯他都得罪不起,所以他尽量回避这个话题,一旦载涛说起,他就去说别的:“贝勒爷,早上北京城又来电报了,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