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他显然很欣赏自己所扮演的 “瓦列里 勃留索夫”一角,但他也欣赏那些看透他的人, 诸如哲学家尼古拉 费约得洛夫①以及他的校友皮尔斯基。 一天晚上,尼古拉 费约得洛夫和皮尔斯基整晚都在卖弄 着他们的那种老于世故,他们盯着勃留索夫看,并且“像 西塞罗似的辩论家”那样大笑不止。 勃留索夫惊人的创作力很晚才为人知晓。玛丽娜等人 经常说他只知道勤奋地写作,而缺乏“灵感的火花”,并用 他的一首诗为证,因为在这首诗中,勃留索夫把灵感称为 “忠实的老黄牛”。青年勃留索夫在一次狂欢宴会后,回家 一连写了十一首商籁体诗和两首长诗。无论这种说法有多 夸张,他的激情和灵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他无疑也是 一位诗艺精湛的诗人,因此,他丝毫不用掩饰自己创作的 艰辛。 除了勃留索夫的日记外,有人还发现了另一研究角度, 即从勃留索夫的学生时代入手。那时,勃留索夫热中于研 究拉丁语诗人和那些彪柄罗马史册的伟人,他们对他的诗 歌构思和自我形象塑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他自命不凡地 以苏拉②自诩,并通过各种途径自吹自擂。这有其可笑的 一面,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为实现未来成为伟人这一目 年的话,那么, 标而实施的一个步骤。如果他生活在 他所崇拜的偶像必定是拿破仑。然而,这位倨傲的、创作 了《杰作》和《这是我》的诗坛明星,居然曾在他的教授 面前战战兢兢,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简直耸人听闻。
):俄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其 ① 尼 古 拉 费约得洛夫( 英译者 思想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有极大影响。 中译者 苏拉(前 前 ):古罗马统帅,独裁者。
第 41 页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许多关于勃留索夫的研究文章都 被染上了政治色彩。年轻时的勃留索夫对政治漠不关心, ,他却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并情愿为新政 权的文化事业服务,直到 年逝世。勃留索夫之从政, 在苏联批评家看来,是弥补了他创作上的过失,尽管他的
年
然而,
诗作本身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完全不相适宜,而在其他更 多的人,尤其是与他同时代的移居国外的文学界人士看来, 此乃勃留索夫一大缺憾。机会主义这一名称用于勃留索夫 如果不说是温和有余的话,至少是很贴切的,这一事实使 得对勃留索夫作品的文学价值做出公正评价具有一定难度, 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人们也许会说他是自寻麻烦, 因为主张艺术揭示艺术家灵魂的正是他本人。 对于一位在某种特殊环境里被仓促地盖棺论定的作家, 我们也许有必要对他予以重新考察。但就对勃留索夫的研 究而言,在那些英语国家里却不是重新考察的问题,而是 研究工作几乎尚未开始,尽管那里可能有他的读者。不论 是重新考察还是着手研究,从日记入手都不失为一个良好 的开端,况且还有与勃留索夫同时代的两位杰出人物(也 许并非如此)对他的评论作为日记的补充。他们的评论和 勃留索夫本人的日记相辅相成,为研究者充分展露了勃留 索夫的性格特征。
① 应 为
年。
中译者
第 42 页
勃留索夫日记钞 一八九三年
月
日
欢迎你,新年!我生命中第二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也 是我大学预科①的最后一年 紧时机吧! 我今年的打算如下:(
断绝来往。( 行事。 又及 :我打算把译成的魏尔伦的作品寄至《外国文学 新闻》 ,把《阴魂》和《尼古拉》分别投寄给《艺术家》
和《谜》 (结 果, 篇 也 未 被 采 用。〔 … … 〕 一 )
月
日
…是时候了 ,我的朋友 ,抓 步入文坛 。 ( 设法与
以优秀成绩完成大学预科学业。( 按照我的全部信念
在学校里事事表现出独立的姿态。(
大学预科的考试日益迫近,可我对学习却反感极了,连教
勃留索夫 这之前,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莫斯科波利伐诺夫预科学校,而
年至
极差,且有桀骜不驯和扰乱秩序的坏名声。
《谜》:彼得堡, 刊。
年,他在克莱依曼预科学校学习时,却成绩 英译者
年 ,探索唯灵论及超灵现象的周
英译者
第 43 页
科书都不愿碰一下。 我期待着下一期 《外国文学》和《画评》 的出版,并忙于翻译马拉美的作品,准备日后把译稿寄出……
月
日
一个人即使真的有才华 ,甚至天赋 ,它也只不过帮助 他缓缓地向成功靠拢,而我并不满足于此!我必须另辟蹊 径
我终于在暮霭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一盏为我指明通
往胜利前程的明灯 :颓废派艺术 。是的 ,有人也许会说它 谬误百般 ,荒诞不经 ,但它
颓废派艺术在向前发展,
未来是属于颓废派艺术的 ,尤其是当它拥有了一位英明领 袖时。那个领袖将是我!是的,是我!
月 日
昨天是我的命名日,
也前来道贺。仪式开始时,
节奏过于缓慢,令人不耐其烦。晚宴后,我设法同伊丽娜 安德罗夫娜(玛丝洛娃)单独待了一会儿:起初,我们躲在 一张莫斯科地图后面接吻,后来干脆大模大样地走进了另一 间屋子……我记得我喋喋不休地把我的一些支离破碎的、颓 废派式的念头向她一股脑儿倒了出来:什么月亮从黑暗里漂 浮出来,东方宝塔在溪流里微笑,以及青春梦幻中诞生的种 种奇思异想。没想到伊丽娜竟觉得意犹未尽,约我星期五和 星期天再同她会面。回想起昨天和伊丽娜在一起的一切,我 的心不禁狂跳。怀着这种兴奋的心情,今天我亲自把马拉美 作品的译稿送到了《俄国评论》编辑部。 〔此稿未被采用。 〕
月 日
如果我想以《荷马语言的光谱分析》为题写一篇论文
第 44 页
的话 ,或者 ,如果 我想 揭示出 普希金 语言中 的 “
”①,那么,我必须借助象征手法,否则我会不知从何 谈起的。是啊,不能没有象征主义。 月
日
〔……〕回首往事,我觉得我在学校有极大的影响力。 去年春天,我迷上了斯宾诺莎,于是学校里到处都是伦理 学热,只有雅可福列夫一人转向泛神论。秋天,当我的兴 趣移到梅列日科夫斯基身上时,所有的人又都读起他的 《象征》来。现在,我成了颓废主义者,撒丁、凯蒙斯基、 雅索宁斯基还有其他许多人便都纷纷推崇象征派了。 … 〕
月
日
她死了!竟这样死了!可恶的天花夺走了她的生命
月
日
。
我仍然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尽管我也试图努力使 自己坚强起来。我拼命地读了大量的书,想借助书忘了她
①法语 :世纪末的 感觉 。 中译者 中译者 ②法语: 好啊! ③勃留索夫在尚未出 版的 月 日的日记中写道:“伊丽娜病了(可能 在我们最后一次相会时患了感冒)。”随后也是在未出版的日记中, 勃留索夫对她的死表露了强烈的感情:“她把她的一切都带走了。她
是唯一了解我的人,她知晓我的全部秘密,在人面前艰难地扮演一 个纯粹的角色并常常陷在孤寂之中。 …〕真怕去想!她临死的时 候还确信她是因与我会面才患感冒的……她死了,她带着因我而死 英译者 的 念头离去了。 ”
第 45 页
的死,使我的生活慢慢正常起来。魏尔伦作品的翻译进展 顺利,而奥维德的却翻译起来很吃力。在创作和翻译方面, 我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兰,他现在已很佩服我了。我很少想 到我自己,对我的孤独也并不介意,因而也就安然自若了。 我期待着下一期的《俄国评论》上将会有一位富有特性的 天才诗人崭露头角。我正酝酿着写一部描写我与列欧娅 (玛丝洛娃)爱情的中篇小说(这只是我众多的写作计划 之一),而那篇描写她的死的叙事诗却仍然难于写下去。
第 46 页
一八九四年
月
日
昨天,我患了严重的流感,卧床不起。一剂退烧药固 然使病情稍有好转,但主要还是兰的来信使我完全忘却了 病痛:我们合编的诗集《俄国象征派》已通过审查! 〔原文如此〕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
月
日 我们准备把《俄国象征派》寄给出版社……我写了一首绝
妙的诗, 《紫罗兰》, 格很像普希金《最后的云彩》。 〔……〕 月
日
《新时代》刊登了对《俄国象征派》的详细评论,他 们甚至把我称作天才。当然,在我看来是过奖了,但我终 于觉得自己像一个真正的诗人了。 〔……〕
月
日
我和苏拉属于同一类人,这类人才华横溢,
①《俄国象征派 》(共三卷) ,前两卷
年、第三卷
年在莫斯科
出版。
英译者
第 47 页
,他们只为满足自己而生存。他们既能创造出一 次又一次辉煌的业绩,也能做出只有上帝才知道的坏事。 在实施独裁统治之后,苏拉不会因为一个公民指责他感 到恼怒,他也同样不会认为把那位公民处死是一种罪过。
月
日
谈到了海洛丹②, 今天考罗马史。我答 得很满意 谈到了我的悲剧观, 也谈到了诗。 〔……〕
月
日
为准备基督教斯拉夫语法的考试,每天学习达
个小
时之久……忙得不可开交。但同时也处于最佳创作状态: 一句又一句极富魅力的诗行随兴所至地一涌而出,可惜没 有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月
日
考试通过……虽然没有罗马史考得精彩,但我不在乎。
!
《宇宙谈》把我批得很厉害。
月
日
我把上星期称为象征主义周……在我的诗歌创作生涯 中,这一周值得珍视。星期六前来拜访我的那位小个子大
法语:无法无天。
海洛丹(
(
中译者 ):希腊历史学家,定居意大利,撰有《罗马史
中 译者
) 》。
英语:继续前进。
中译者
第 48 页
学预科生,原来是彼得堡的象征派诗人亚历山大 杜勃罗 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他独到的见解, 所有这方面的既成理论都被他另赋新意。他的学说光怪陆 离,令人炫目,我不由迷上了他。我们谈着谈着,已是傍 晚时分,于是,就共进晚餐。他临走时留下了一大本诗歌 手稿, 他说,那是他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弗拉基米尔 吉 比乌斯的作品,他认为写得很美。然而,待我与兰一起细 细品味之后,却发现这些诗缺乏活力。星期一,杜勃罗留 波夫携同那位弗 吉比乌斯再度来访。他们的魅力令人无 法抗拒,我又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杜勃罗留波夫是第二次 光临了,他放纵自己的各种怪癖,还抽起了鸦片烟,俨然 是象征派的领袖。他对我的诗所作的评论,不仅足见他才 智过人,而且还使我更多地了解诗歌的奥秘。杜勃罗留波 夫和弗 吉比乌斯同意将他们的诗收入《俄国象征派》第 二卷,杜勃罗留波夫还答应为此写一篇文章。一切进展得 似乎很顺利,但,你瞧,他们却又要求审阅《俄国象征派》 第二卷的其他入选诗歌。结果星期六那些诗稿被送还到我 们手中时,一多半诗已被他们删掉了,而剩下的也被改得 面目全非。我们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了争执,合作不下去了。 真遗憾!他们毕竟是有天才的人。
月
日
其实,杜勃罗留波夫对我的诗所作的批评还是言之有 理的。现在我正不分昼夜地修改我那些旧作……真有趣 尽管我知道我与杜勃罗留波夫不相上下,我也知道我 对他说来丝毫也没有吸引力,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迷上了 那些长着耳朵的, 就让他们听去吧。 〔……〕 他
第 49 页
月
日
《日日新闻》刊出了对我的一篇专访 。自然谈不上不 满意。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月
日
在伊凡诺夫全家人面前,我像一只被展出的动物,这 只驯化了的动物在表演着学到的全套特技:我挥舞着臂膀 (这是新派的特征),大谈象征主义,还朗诵了诗歌 部象征派话剧剧本已经完稿,正在写一篇关于梭伦②的学 期论文。读古希腊作家的作品时,就好像与久违的朋友们 重逢。
月
日
如果我有可以引为骄傲的品质的话,那就是我从不允 许自己违心地把那些取悦于人的东西隐藏在自己的诗句里。 月
日
我与兰一起加入了“西方文学业余爱好者协会”,在那 里,结识了巴尔蒙特。第一次聚会结束时,举行了酒宴。 宴毕,我与巴尔蒙特一起信步来到大街上,我们盘桓于大 大小小的酒家,畅怀痛饮,直到次日早上 点。我们发誓
日《日日新闻》 年 月 ①访问记题为《莫斯科颓废派》,登在 上。在与记者的会面中,勃留索夫描述了“颓废派”这一新“学 派”,并给人留下其成员人数众多的印象。勃留索夫引用了《俄国象 征派》的作者之一丹诺夫的话,但丹诺夫其实是他本人的笔名。两 英译者 天前,《日日新闻》刊登了对他的合作者兰的访问记。
②梭伦(前 前
):古希腊杰出的诗人,古代雅典的政治家。
第 50 页
永远坦诚相待。昨天,我参加了格洛特家的心理学讨论会。 对哲学,那被我遗忘的古典哲学,我渐渐有点开窍 了。 我最近正在赶写《论梭伦》,还有一部歌剧剧本和 一部话剧剧本。文章和剧本的篇幅都不长。
月
日
昨天我们协会又有一次聚会 ,我和巴尔蒙特又一次徜 徉街头,直到黎明在诗一般的梦幻中来临 。……写《论梭 伦》。
日 月 《论梭伦》完稿。星期四,协会成员就此文展开了讨 论,大家的态度都比较友好。我谈兴很高,巴尔蒙特与其 他几位又到我家继续聊下去,一直聊到凌晨 点左右。虽
然非常疲倦, 但还是强打精神。 〔……〕
日 月 星期二,去了巴尔蒙特家,尽兴而谈。回到家时已是 首商籁体诗 凌晨 点。独自一人又自斟自饮,一气写了 和 首长诗。我一首接一首地写下去,不准备去学校上课 了。 〔……〕
月
日
在这本日记的开头,我还只是个无名小卒,但现在, 我的名字已上了所有杂志。今天,《日日新闻》在提到 “勃留索夫”这个名字时,像是提到一个熟人那样平静,因 为他们知道这个名字已为他们的读者所熟悉了。
第 51 页
月
日
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闲度,整天无所事事。
年末
正在懒散的日子里悄悄地逝去。去看巴尔蒙特,我们整夜 漫步街头 。他谈着灵魂的纯洁性 、酗酒和接触女性的罪孽 感。他也谈到他的 (新的生活) 。
第 52 页
一八九五年
月
日
〔……〕与巴尔蒙特会面数次。我们的聚会大部分是半 颓废派式的。聚会常常在某个小酒吧或低级饭店告终。这 固然带有颓废色彩,但我每次去巴尔蒙特家时,看到的却 是现实生活里真实的巴尔蒙特,而作为颓废派诗人的他所 具有的魅力此时荡然无存。这就是星期天在柯尔辛斯基家, 我为什么要开他的玩笑了。 〔……〕
月
日
《杰作》誊写完毕,明天把它送交审查官。
月
日
我的处境很不妙。各门功课中最重要的希腊语考试在 等着我,而我却浑身肿得厉害,连眼睛都睁不开。我必须
拼搏:凯撒与你同在,你会有他那样的好运 。 〔……〕
月
日
〔准备去乡间避暑别墅〕再过几天就要离开莫斯科了。
①普鲁塔克著《凯撒》
中。
:
;表示勃留索 夫沉浸于他的古典研究之
英译者
第 53 页
为出版《杰作》,我打算当掉我的金表。但当铺毁了我的出 版计划 。 〔……〕
月
日
读完《基度山伯爵》后,我哭了。并不是因为它使我 回忆起第一次读它时的情景,而是纯粹出于我对小说主人 公命运的同情。当一个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变感到无可奈 何时,他只能对着小说作徒劳的感伤。……〔……〕
月
日
傍晚,柯尔辛斯基来了。我们把这次相会的全部时间 都用在朗诵诗文上了。……在柯尔辛斯基身上,受托尔斯 泰影响的痕迹越来越明显了(他是托尔斯泰孩子们的家庭 教师)。我向他借了一本(托尔斯泰的)《我的信仰》,他 还答应借给我《天国在你心中》。
月
日 仍守候着《杰作》的消息,我的所有写作计划因此而
辍止了。读《我的信仰》,深有感触。
月
日
听说杜勃罗留波夫出版了一本诗集 。真想一睹为快。
近来我很少动笔,偶尔写下的文字也大部分是散文,我的
《杰作》 斯科 , (莫
版。 英译者 年初版, 年第二版) 。作者自费出
《创造的自然,被创造的自然》(圣彼得堡, 译者
年出版) 。
英
第 54 页
给朋友们造成的印象坏到不 能再坏。他们没有直截了当地抵毁它,但却对它保持沉默, 而这样更糟!我在弗里契眼里已威信扫地。只有兰,唉! 是我忠实的朋友。 月
日
《 作 杰 》
我不得不承认
真想不到我的朋友们竟用那样彬彬有礼的缄默态度来 对待我的《杰作》。昨天,我只好跑到柯尔辛斯基那儿去求 援。柯尔辛斯基与我的关系较之别人更密切些。然而,我 扑了个空,只好干等着(他昨天离开雅斯那亚一波利亚那, 预定今天到家)。
月
日
报纸上对我的攻击搅得我心烦意乱。我正准备全力以赴 投入一场辩论时 (见《日日新闻》) , 不料昨天却收到了一封 匿名信,它扬言要干掉我 。我彻底垮了 ,只好以“苦尽甘 来”的想法来聊以自慰了。好吧,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月
日
今天,当我在学校里自告奋勇地背诵阿里斯托芬的作 品时,到处可以听到嘘声耳语:“颓废派,颓废派。”啊! 注意!这就是对我的围攻了!只有塞密金和舒利亚迪科夫 那真挚的同情使我稍微镇定了些。啊,柯尔辛斯基!我发
誓
月
你是冷酷无情的。 须提防着你! 我必 〔……〕
日
“成功”接踵而来。《俄国公报》上登出的短评对《杰
第 55 页
作》极为推崇,《新闻》也发表了一篇对我颇为同情的访
我倒要看看我的那些同学们这次会怎样看待我。 不久前,他们还对我恶语相向,但现在,那种“呵,颓废 派”的嘘声已销声匿迹。塞密金告诉我, 现在又这样 说:“是的,《杰作》确实是一部杰作,它很值得心理学 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仔细研究。
问记
月
日
我之不为人“认可”也许是件好事。如果我的作品尽 如人意的话,那我可能会降到像柯林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