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家军的将士们听到了,爆出无穷的力量,高声呼喝着,奋不顾身的拼命厮杀!在明军突然力之下,蒙军的防线摇摇yù坠,士气似乎都受到影响。

就在这千钧一之际,城墙上蒙军却爆出震天的欢呼声,大声喊着“钟金别吉!钟金别吉”原来他们看见那位鄂尔多斯部的公主,已经摘下红色披风,手持双刀,亲率济农亲卫队增援缺口来了!

下一刻,令蒙古勇士却终身难忘,又绝不想到看到的一幕生了。只见他们的草原明珠,并不是把援军带来就算了,而是直接投入了战斗,与明军白刃相见起来!

“保护别吉!”鄂尔多斯部的男人们目眦欲裂,浑不顾加身的刺刀,奋起全部的勇力,也要保护他们的公主周全。甚至有许多蒙军从城头上一跃而下,抱住明军在地上扭打撕咬起来。

钟金公主亲自上阵迎敌,对蒙军的激励立竿见影,蒙古人完全采取以命搏命的战法,原先已经摇摇欲坠的防线渐渐稳住。而且更多的蒙古勇士。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竟将永不言退的戚家军,硬生生打退了回去。

………………………………………………………………………………分割………………………………………………………………………………

结果还是一更,只能明天努力了。

第八四五章 最长一冬(上)

面对蒙军的殊死抵抗,戚家军虽然勇猛。但是攻城方本来就处于劣势,对方又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一时攻势虽猛,却迟迟无法取得战果,战事陷入了焦灼。

眼看着聚集到城墙缺口的蒙军越来越多。戚继光却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他令旗一挥,命令在东南两面城下集结的明军,立即展开攻城。这次却没有暗埋下的炸药帮忙,他们必须扛着云梯。老老实实攀爬城墙。这两面的蒙军人数虽少。却仗着居高临下,连女人和孩子也甘冒矢石,来到城头上,向城下倾倒煮沸的大锅热水,投掷巨石、滚木,掀翻攻城的云梯,便见明军如下饺子般跌落城下,就算有个把幸运爬上去的。也被蒙古人围而歼之,损失一上来就很大。

自古以来。最艰难的就是攻城战,守军天然占据莫大的优势”甚至可以以一敌十,对方又是为家园而战,其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如果可能的话。戚继光会采取更稳妥的方式。打造更强大的攻城器械,建造更完善的攻城工事,以时间的延长,换取牺牲的减少。都是最优秀的汉家男儿。戚继光实在不愿看到这样的牺牲,然而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尽快破城,一旦拖得久了,被打散的蒙古骑兵必然重整旗鼓。再次前来支援城内。更何况他最担心的敌人、土默特部的俺答汗”随时都可能出兵河套。到那时,一盘散沙的鄂尔多斯诸部将被统合起来。展现出蒙古骑兵的真正实力,明军若没有城池依托的话,必会陷入噩梦之中。

所以在昨日拟定的作战计划中,戚继光和刘显达成共识,不管牺牲多大,今天必须一鼓作气拿下东胜城。看到自己的将士仅仅攻了两三次。便有出工不出力的架势。再看看戚家军,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后,仍旧奋不顾身的与敌人拼杀。刘显脸上挂不住了,跟戚继光打声招呼。便披甲上阵,带领亲卫骑兵围城巡视。眼看自己的堂弟刘贺压不住阵脚。部队有人开始撤退便赶了过去。

但他没有理会刘贺,而是直接来到了城下。拦住了一个败退的军官,挥起了手中的偃月刀。

手起刀落,身首异处!

败退的士兵们惊恐地看着这恐怖的一幕。刘显的眼力真好,直接杀了其中官阶最高的一个……也是平时总对他阳奉阴违的武将世家子弟。其实榆林子弟最为强悍,断不会如此不济,就是这些视士兵为私产的武将世家只想捞取战功,却不愿实力受损。才会这么快就想撤下来。

冷冷的注视着面朝自己的部下,刘显用刚杀了人的偃月刀,在地上划了一条血红的线,他一字一字吐出的话:“越过此线者,格杀勿论!”亲兵们立刻摘抢枪口对着要后退的官兵。

败退的明军停下了脚步。

“戚家军自上午打到现在,牺牲比你们多出十倍,却依然奋勇争先!”刘显洪亮的声音这枪炮轰鸣,混乱不堪的环境丰,竟能传到每一个士兵耳朵中:“客军尚且如此你们这些自称豪勇彪悍的家伙”难道就这么怂了吗?。。他满是嘲讽的声音响起道:1“别忘了,和这些套虏不共戴天的,是你们这些陕西子弟,而不是他们!。。

他讽刺的话语传到每个人耳中,官兵们羞愤难当是啊,他们谁家都有被蒙古人杀害的兄弟亲人。怎么能让客军帮着报仇自己却当缩头乌龟呢?

“杀尽套虏,复我东胜!。。刘显一摆手中的偃月刀指向城头的方向:“就在今日!明军再次发动了攻势,不破东胜,誓不收兵!

这次守军明显感觉到压力顿增,但他们也是拼了,城中几乎万人空巷,全都聚集到城墙上下,男人们拼死拒敌。甚至抱着冲上城头的明军跳下城墙,也决不让他们在城上站稳一步。妇孺运送弹药木石,老人修补破损的城墙,众志成城,誓死一战。明军仗着人多势众。又有炮火支援。也不是蒙军能击退的。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

不知不觉,这一仗打到了天黑,明军却丝毫没有收兵的意思”反而借着夜色的掩护,攻势愈加猛烈起来,云梯掀翻了再架,摔下来没死的接着爬。爬上去的就举刀和敌军死战。

为了看清明军,蒙古人点起了无数火把。把城头城下照得亮如白昼,继续恶战不休……

从早到晚,戚继光都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滴水粒米未尽,冷冷的盯着城头惨烈的战事,直到他发现,天黑如墨,已经看不见身边传令官时,才低声道:“开始吧!”

~~~~~~~~~~~~~~~~~~~~~~~~~~~~~~~~~~~~~~~~

当西城、南城和东城打得不可开交,摇摇欲坠时,济农城北却一片静悄悄,围三阙一,这是自古攻城的守则。蒙军自然不陌生。他们知道明军不打北门,是想让城内守军承受不住压力弃城逃跑,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城池。

在布防时,蒙古贵人们预料,对方可能会在这里展开突袭……其实这一代地形平坦宽广,不利于部队隐蔽和突袭,很难找到攻击重点。但他们还是派了最精锐的两千济农亲卫在此布防。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贵人们是为了保存实力、保护退路的通畅,才会把最精锐的部队留在这里。

但是随着战事吃紧,蒙古人不得不从此处抽调人手支援别处。城池太大。守军不足,这正是蒙军致命的弱点所在。正如戚继光所说,如果有两万人守城,明军不可能攻下此处,然而没有任何部落肯进城与诺颜部的人并眉作战,所以他们把所有十四岁到六十岁的男丁全动员起来。也不过一万两千余人。

这个人数,在初期守城足够,但随着明军攻势持续守军伤亡加剧后其缺乏预备队的缺点便暴露出来。为了堵住西城的缺口,钟金别吉手持济农短剑,从北城调走了五百部队,堵上了将破的防线。

后来战事惨烈,连老人和女人都上了城头,这让无所事事的蒙军勇士如何按捺的住?他们时不时的主动支援临近城墙的防守。人数不知不觉的减少,到了天黑时,长长一段城墙上。竟还只有四百人不到。

就这四百人,听着其他三面的喊杀声还挠心挠肺,恨不得过去与亲人们同生共死呢!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不会寂寞。一支当世最精锐的军队正悄悄地向城池逼近!

‘戚家军’的名头太响,以至于戚继光所统领的军队,都被称为‘戚家军’!然而真正打下‘戚家军’这个荣誉称号的,却是浙江的义乌兵!

当年戚继光在亲眼目睹了义乌矿工、乡民,与外乡的开矿者之间历时四月,参与者多达三万的械斗后。这位当时便已经久经沙场的将军,竟被震撼地无以复加。关于当时的所见所感,后来他回去报告沈默时。说道:1末将自幼随父从军,转历四方,二十二岁参加会试正遇俺答进犯,担任警戒,后来驻守蓟门。亦曾亲眼目睹鞑靶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动如惊雷,堪称迅猛。而后奉调入淅,与倭寇作战,此类人善用刀剑,武艺高强,且性情暴戾确为难得一见之强敌。然而顿一口气后,他吐出了闷在心中的恐惧道:“不夸张的说,天下强横之徒末将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

沈默说动胡宗宪,准许戚继光了请求。戚继光便从义乌招募最为精锐、最为勇敢的四千男丁,这才有了名震天下的‘戚家军’!

在东南的赫赫战绩,几乎全是义乌兵打下的,后来戚继光转战北方,自然也把他们带上了。有一半头脑灵活些的,被派去选锋营中充任各级军官,剩下一半则继续待在戚继光身边,作为戚继光的亲兵存在!

这支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各个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经验丰富,正处于职业军人的巅峰时期。其战斗力之强横,当世无出其右。之前,戚继光迟迟没有把他们派上阵,就是在等待这个一战而定的机会。

全身黑衣的义乌兵,穿过热火朝天的战场,悄无声息的从东西两处绕过来。借着夜色的掩护,全程的动作极为隐蔽,直到他们抬出云梯,开始登城时,北墙上的蒙古人才发现大事不好!急忙呼号着阻拦,但明军抬了二十具云梯,从城墙各段攀爬攻城”蒙军人数太少,顾此失彼,根本没法把明军的所有攻击路线都挡住。

义乌兵们在接近城墙时,两腿勾住梯子。一手解下腰间挂着的震天雷,另一手拿出火折子,迅速点着引信,约莫着烧到一半。便兜手扔到城上,正好在蒙军的头顶上炸开,弹片、铁钉飞溅,当时就炸倒一片。

义乌兵们便趁机攀上城头,也不用什么火器,先结成三才阵”抵挡住蒙军的反扑,掩护后续部队登城。待得人多了,便组成一个个适合狭窄地带作战的五行阵,向那些犹在阻挡攻城的蒙军杀去。

守卫北城的蒙军精锐,一个个都是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好手。但在武艺更高强、阵法又精妙的义乌兵面前,竟如土鸡瓦狗一般,没有人能是一合之敌……他们挥刀挡住上面的进攻。便被一柄长枪到穿了心口,挡住了心口的位置,却被朴刀砍断了双脚。完全招架不住。

守军完全被压制住,爬上城头的义乌兵越来越多,转眼间便把蒙军包围起来,潮水般淹没掉,只是一炷香的功夫,明军就完全控制了城头,北城上再没有蒙古人站立……

而其他三面城墙的蒙古人,还未发现北城失守呢。事实上,他们本身都摇摇欲坠,即使发现了也无能为力。

将把守这段城墙的任务,交给还没爬上来的后续部队,义乌兵便毫不停留的分兵向东西两面城墙杀去。

陡然遭到来自侧翼的攻击。正在拼了老命御敌的蒙军顿时乱了套。要说他们也是相当有种,不用头领组织,便马上冲过来补漏,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如狼似虎的义乌兵根本无法阻挡!

由义乌兵组成的鸳鸯阵,才是真正的鸳鸯阵,其威力在平地近战中,不是靠勇悍可以阻挡的,蒙军又大都激战整天,粒米未尽,碰到疯虎般的义乌兵,哪里能是一合之敌?

很快,义乌兵便搅得城头大乱,攻城部队的压力顿渐,越来越多的官兵冲上了城头,终于站稳了脚跟的明军二话不说,朝着蒙军拔刀就砍,要把一天来的憋屈和怒火发泄出来。

蒙军依然勇猛,但人数上处于劣势,士气上大受打击,明军彻底占据了上凡,更重要的是,无敌的义乌兵加入战团,哪里战事吃紧,他们便出现在哪里,杀得蒙军节节败退,终于,东西两段城墙相继失守…

三万明军红着眼,从各处城墙攀爬入城。准备血洗东胜城!

第八四五章 最长一冬(中)

明军攻陷了城墙,三万多攻城部队涌上城头,败退下去的蒙古人撤入城中。除了要给他们按时发饷关心他们的生活。带着他们多打胜仗少死人之外。还得注意官兵们的心理。比如这场破城恶战后士卒们都渴望着用一场屠城来宣泄积郁的戾气”军官们也希望通过洗劫、强奸的方式来犒赏自己的部下。不然下次攻城,绝对没有人再不要命的打冲锋了。

戚继光虽然反感这种野蛮的行径,却也不会阻止。在他看来,蒙古人就是生死仇敌。野兽蛮夷,用来补偿一下付出巨大牺牲的将士们,是迫不得己的。

然而他想起,在出征之前的那个夜晚,沈大人请自己单独吃饭。叮嘱自己要控制部下的情绪,不要滥杀妇孺。尤其不要战后屠城。否则将严重影响预定的整体战略。

看到戚继光迟疑的表情。刘显猜到他的想法,不由沉声道:“你要想清后果!”

戚继光沉默不语,他不能说是沈默的意思,只好自己背黑锅。

“就连孔夫子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刘显声音严厉道:“难道你忘了石州城了吗?”正是三年前,俺答屠石州,才使朝廷下定决心,彻底解决北方边患问题。

“当然没忘。”戚继光叹口气道:“我不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之类的屁话,只想问一句,东胜城拿下来了。接下来又该如何呢?”

“当然是按照计划,以此处为基地,派骑兵四出,对蒙古各部展开袭扰,使他们无法在套内立足了。

“就算把蒙古人赶出河套。又能如何呢?”戚家军缓缓道:“他们不是汉人,没有背井离乡的负担。可以举族远遁万里之外,躲避我们的兵锋。”顿一顿道:“而我们呢?只不过为了恢复河套,就足足准备了三年,耗费举国之力,才有了今日的势如破竹。你我都知道,如果蒙古人远离河套,咱们是没有能力追击的。”

“那就追过黄河去”,刘显道:“在北岸修筑城堡,恢复国初的防线!”

“那得先和俺答决战。”戚继光道:“我们现在没那个实力!”

“不是还有宣大的兵吗!”刘显哼一声道:“而且这跟屠不屠城有何关系?”

“如果战场上解决不了”就不能给阁老添乱。”戚继光诚恳道:“还是要控制军队的行为的。”

“战场上得不来的,别处也得不来!”刘显语气不好道。

戚继光刚要再说什么,就听不远处一个温和的声音道:“二位将军可否听下官说一句?”

听到那声音,两人赶紧转身抱拳道:“请大人赐教”,来的却是此次出征的钦差监军,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郑洛。虽然大明重文轻武。但对于两位成名已久的大将来说,区区四品文官。还不放在眼里,就算他是监军也不会如此恭敬。他们在意的。是此人的另一重身份……他是嘉靖丙辰科进士”沈默的同年好友。据说此人心怀锦绣,有定国安邦之才,乃沈阁老十分欣赏和器重的臂膀,这次让他来担任监军,本身就代表着无比的信任。然而郑洛一直十分低调。就像隐形人一样,只是默默的观察,从不干涉军队的任何事情,以至于戚继光和刘显都习惯性无视了这位监军大人。遇到问题也没想过找他商量。

但郑洛毕竟走出征文官之首”又隐隐是沈阁老的代言人,他不说话则罢,一开口,两位大将都得认真听着:“二位方才的谈话,下官都听到了。争执的焦点在于,如果不放纵屠城的话,无法向官兵交代。”郑洛淡淡道:“但是烧杀掳掠。形同禽兽的军队”还是戚家军吗?二位若是放纵士卒屠城,将军纪置于何地,让下官如何向朝廷禀报?”

“朝廷会理解的。”刘显是老江湖了。怎能听不出,郑洛虽然一说两个。而且似乎重点在说戚继光,但实际上,他是在帮戚继光劝自己而已。

“但你二位不管立多大功。都必须要引咎辞职了。”郑洛淡淡道:“你们应该也知道,井京许多大臣,对此次出征河套多有烦言。虽然迫于几位阁老的态度。不敢反对复套,但睁大眼睛抓把柄,借题发挥找场子,还是做得到的。”

“这……”刘显闷声道:“石州城的仇不报了吗?又怎么向大军交代?”

“石州城的事,不是套虏所为,冤有头债有主,该屠城也得去呼和浩特。”郑洛轻声道:“至于今日攻城的大军,朝廷可以出钱犒赏。这样行吗?”

“能出多少钱?”刘显眯着眼道。

“你觉着多少合适?”郑洛虽然声调平和”实到针锋相对道。

“一百万两,出得起吗?”刘显嘲讽似的哼一声道。

“可以。”郑洛点点头道:“先从军饷中垫付”待补给线打通后,再让边内送来如何?”

“这……”一百万的数额。是他自己喊出来的,刘显没法食言,只能闷声道:“口说无凭。”

“我可以在全军面前承诺。”郑洛淡淡道:“而且城中财物。朝廷也分文不取,全都由你们分给将士,如何?”

“嗯……”刘显深深吐出口浊气道:“难道朝廷打算破一城,就赏白银百万吗?”

“有何不可?”郑洛笑道:“如果能拿下呼和浩特,我想内阁不会吝惜区区白银百万的。”

刘显一脸黑线,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

天亮时分,响了一晚上的大炮突然停了。这让被炸得无处躲藏的蒙古人登时警觉起来,因为按照常理,下面该明军部队入城作战了。

然而等了片刻,也没见明军大举进攻”反而出人意料的,几个被俘虏的妇女回来了,她们带来了明军统帅戚继光的亲笔信,上面写着:我大军以夺取城防,呈瓮中捉鳖之势,以我兵力。足以一举歼灭尔等。然我天兵仁义,不忍多杀人命,姑放你等一条生路,日后勿与我天朝作对。对于这个决定。很多将领都不理解,这人都围住了,还谈个什么劲,直接抄家伙灭丫的就走了。

但戚继光耐心向他的将领们解释,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因为此时东胜城业已攻克,敌军也已被歼灭,战略目的已经完全达到,目前最需要的。是争取时间修整部队。加固城防,以防蒙古各部的反扑。而城里面还有五六千亡命之徒,以及对我军保有极大敌意的妇孺,硬攻不但耗费精力。伤亡也会很大,时间一长还可能生变,所以还是谈判最合适。

因为戚继光的巨大威望”将领们不敢质疑他的判断。但其实他们关心的不是谈不谈判,而是有没有机会让部下撤撤野,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