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爱国向来是与“忠君”相提评论的。李诚中现在不是天子,但他已经合法披上了李唐宗室的外衣,在理论上已经接近了“天子”这一领域。他在推行军队忠君爱国这一思想之前,曾经和冯道、韩延徽、刘审交等人有过深入的畅谈。隐晦的问及这一思想是否会与自己对军队的合法指挥权有所冲突,得到的答案让李诚中暗自窃喜。
    冯道等人认为两者之间或许会有矛盾,但问题不大,他们同样隐晦的表示。只要李诚中接下来继续有所作为,那么一切就会顺理成章,等到顺理成章之后。军队效忠国家就是效忠李诚中,这一理论的剽悍程度不需要解释。
    李诚中是这支军队的缔造者,是这一军事体制的创建者,他现在毫无疑问的可以有效的控制军队,军队(包括最基层士兵)的效忠对象就是他——没有第二个人。现在的问题在于,开始在全军之中推行“忠君爱国”,那么军队必然会产生疑问:我们效忠燕王,还是效忠今上?
    好吧,李诚中又要暗自窃喜了,一旦军队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必然会受先入为主的观点所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了效忠燕王,既然其中有矛盾,而且看上去想要解决这一矛盾并不困难,那么是不是干脆将矛盾消除呢?
    当然,现在还不是解决这一小矛盾的时候,按照当前天下的形势,卢龙一镇想要立刻这么搞,无异于充当靶子、吸引火力,恐怕梁王睡梦中都要笑醒。所以李诚中还需要时间。卢龙向天下各镇抛出来的军政、训政和宪政的过渡策略,虽然表面上安上了李诚中穿越而来的后世帽子,但实质上是冯道、韩延徽、刘审交等人提出来的办法,其目的既不在所谓军政、训政上,更不是要建立什么狗屁宪政,这一策略和理论的目标,只是为了争取缓冲和时间。
    卢龙需要太子在手,燕王需要宗室名义,仅此而已。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当这一套太过超前的理论提出来后,河东、凤翔、吴越等藩镇应者寥寥,不过卢龙也并不着急。
    如今已是天祐元年的初春,卢龙军倡议的“虞侯联席本部”仍然不见踪影,各藩镇仍然在为“虞侯联席本部”中自己所占名额的多少扯皮捣蛋,尤其是为“都虞候”由谁担任而争吵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卢龙便将注意力转向了范阳军校,“虞侯联席本部”悄然搁浅。
    军事参谋总署对范阳军校的重视不止在于教学问题,对于军官、尤其是对来自外镇的十七名军将,总署各司局高层始终予以密切关注。当范阳军校的课程走上正轨后,军事参谋总署专门召开了一个高层碰头会议。
    “值得关注的是李存勖、李嗣业、李继唁和颉木里四个人。先说说李存勖,这也是殿下要求咱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他的求学意志最坚,对幽州的生活融入也最高,按照景进的说法,这位亚子将军已经到了离开幽州便四顾茫然的地步,这说明统战处的前期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调查统计局观察使高明博道。
    韩延徽一直主持“统战”工作,对高明博的夸奖表示感谢,他笑着说,为了这位亚子将军,统战处今年的预算经费大大超支:“去年冬天,专门为亚子将军举办了多场宴游,耗资一千多贯,他离开幽州前,还赠送了价值三万贯的‘欠款协议’,此外,我们还送给亚子将军一套幽州时和坊的三进大宅,那套宅院时价两千贯……再加上花在景进身上的耗费……数目委实不小。”
    高明博笑着补充道:“调查统计局对景进的拉拢同样耗糜不少,前后不下万贯,这笔开支还要另项申请,到时候韩都虞还需在老赵面前多多美言。”闲聊几句,他接着道:“平卢方面,已经和李嗣业私下谈过,某已代殿下明言招纳,李嗣业感激涕零……至于李继唁,我们打探的消息是,岐王并不同意他来范阳军校入学,此人是偷偷跑过来的,我们下一步准备重点观察此人……颉木里的事情由教化司负责,还请邱都虞说说。”
    教化司宣教处都虞候邱明道:“颉木里,突厥小密特部俟斤,部落不大,千余口上下,但他却为云州突厥各部所尊奉,据说是当年突厥毗伽可汗之后。突厥被回纥灭亡后,毗伽可汗遗妻为玄宗皇帝封为宾国夫人,族人内附,散枝于云州等地,小密特部便是其一。究竟颉木里是否为黄金家族苗裔,已经不可察,但是殿下说,我们需要颉木里姓阿史那,所以他现在应该叫阿史那颉木里。
    宣教处范阳军校总教化官老卢已经和他深谈过几次,效果很不错,颉木里本人说,他确实是阿史那之后,而且对祖上的丰功伟绩十分崇慕。按照殿下的意思,我们忽略了突厥汗国对草原的征服以及与大唐的对抗,重点强调阿史那家族对大唐的贡献,希望培养颉木里对大唐的认同,以及对殿下的效忠。
    目前就是这样……另外,教化司也试图对郭崇韬开展谈话,但他却不是太合作,当然,郭崇韬的不合作并非刻意抵制,而是他的求学心态。我们暗地里观察过,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来看书,教化官与他尝试谈话的时候,他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唔,似乎看书就是他的一切……”
    韩延徽认真的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等邱明说完后,看了看在座众人,道:“那么,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培养他们对咱们卢龙军的认同感,这需要作训司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军校,要密切注意这些人的动态,教化官要经常和他们谈话——在掩护下谈话,不要刻意,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殿下说过,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根源……”
    参加秘密会议的范阳军校祭酒、都虞候萧哲元插言道:“下个月,范阳驻军要举办合成演练,是否让范阳军校学员观摩?”
    这一事项的负责人是韩延徽,所以有关一切都由他来召集并直接向李诚中禀告,因此道:“某看来,这很有必要,某会向殿下申请,批准范阳军校学员观摩,甚至可以参与其中,怎么参与,需要萧都虞制定一份方略,目的是向上述人等展示卢龙军的强大。”
    想了想,韩延徽补充道:“还请作训司联络虞侯司,范阳驻军的合成演练可以稍微延后一些,最好安排在四月初一,如果某记得不错的话,殿下那天要去军校授课。”
    萧哲元点头:“不错,殿下的第一堂课安排在四月初一,然后每月会有一次……韩都虞的意思,让殿下观摩合成演练?”
    韩延徽道:“某正有此意,殿下应该不会拒绝。”
    众人齐笑:“韩都虞风骨硬朗,殿下无忧不准!”(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ps:  感谢无风而翔的月票。
    严格来讲,范阳大营并不是一座军营,他应该是范阳——大安山防线堡寨群的统称。从大安山开始,堡寨群绵延南下,以范阳军城为骨干支撑,然后向东,过胡良水,至固安而至,遮护住了幽州的西线和南线。
    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堡寨星罗棋布在这条防线之上,建立于各处地形地势的要点,扼守住了从这两个方向进出幽州的所有大小通道。最大的堡寨当属范阳军城,可驻军千人,最小的则仅仅起到烽火台的作用,只能容纳一伙警戒士兵。因此,范阳大营并没有足够容纳上万人军队的校阅场。
    自天复二年幽州易主后,范阳大营所处的地段便成为了卢龙军的腹地,两年多的和平岁月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随着官府管理的重新顺畅,各处逃难百姓的逐渐回归,荒废了的耕地被再次催熟,农户们洒下春天的汗水,期待着秋日的收获。
    田垄间到处是整齐的麦苗,在春日的暖暖阳光中透着轻盈的绿意,在那些重新开垦的土地上,则燃烧着去年堆积的麦秆和干草,青烟袅袅,向如洗的蓝天飘散。
    这样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中,一队队士兵正小心翼翼的行走在田埂之上,穿过耕地,向北方大安山而行。军事参谋总署发布严令,严禁士兵践踏田地,别说麦苗,哪怕是在田土上踩踏也不允许。
    范阳军校的百名学员在十多名教官的带领下,同样穿行在田埂之间。他们半夜里就被集合的号角声唤醒,然后打着火把从军校而出,汇入同样向大安山进发的无数条火龙之中,一直走到天光大放,才远远看到了大安山的身影。
    又行半个时辰,终于走出了田地村庄的人烟,进入到大安山南麓的草场。这里。便是范阳大营的野外校军场,范阳驻军骑兵部队的养马地和训练场,同时也是卢龙军的一处合成演练场。
    通过三道岗哨,在临时督导官的指引下,军校学员上到一片高坡地段。高坡的南沿,也就是毗邻草场的一段,被人力挖成了一面三丈高的峭壁,站在高坡上,可一览草场无遗。坡上已经搭建了十多处四面透风的宽敞帷帐,中间的几座帷帐架设了奚车改装的行动桌案。桌案上已经摆设了巨大的沙盘,李存勖经过的时候,一眼瞟了过去,沙盘隐隐就是如今所处的大安山地貌。
    李存勖跟着学员队列进入东头的一处帷帐,在教官的命令下盘膝而坐。高坡的位置非常好,再加上人为的开凿,视野极佳。李存勖眺望着坡下的草场,只见东侧已经聚集了数十个小军阵,这些小军阵又依次组成两个更大规模的军阵。
    一队队士兵陆续从西面八方开到。在忙碌的引导兵指引下进入指定位置,后续又赶来更多的士兵加入,将两座军阵中的空白处不断填满,继而扩大……因为相隔较远。各都队军官的整队口令声仍旧不断传来,虽然听不清楚,但已在军校接受了快两个月培训的李存勖仅仅依靠口令声最后一个字的调门高低,就能明白这些口令是什么。
    所谓人过一万。漫山遍野,参加这次合成演练的两支新军——定州军和妫州军共计一万三千人,等到人员齐毕后。大安山南麓的东侧草场已经站得满满当当,旌旗林立、战马如云。从高坡上遥望,似乎有无穷无尽之感,饶是李存勖久经杀伐,见惯了大场面,也觉得这一万多人排出来的阵容丝毫不必自家河东军数万人要差。
    等到午时初刻(上午11点),恍若油锅中溅水一般,一片雷鸣般的欢呼声乍然响起,在大安山前滚动轰鸣,坡上坡下万人齐声呐喊,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山麓西侧。
    三百余骑清一色的赤红战马向高坡上奔驰而来,战马上的骑士身着淦金色明光甲,外披大红斗麾,头顶凤翅盔,盔上插着两支长长的雁翎,在日光的照映下灿灿夺目。骑队中一员全身戎装、明黄锦袍的大将,胯下雪白的大宛马,腰上悬着金鞘长剑,剑鞘上纹龙嵌玉——不是燕王李诚中又是谁?
    教官高喝:“全体起立——敬礼!”
    李存勖连忙和众人刷的一声站起,举臂横胸,目视奔驰而来的骑队。
    骑队风一般卷上高坡,李诚中甩蹬下马,姿势潇洒。早有军士抢上前去接过马缰,李诚中又将马鞭向身后一抛,在几员大将的簇拥下,向正中的帷帐行去,一路向军士们点头致意。
    待李诚中等人进入帷帐后,整片旷野立时安静下来,肃穆得让人心悸。
    有军官自帷帐中急步而出,手持薄铁皮卷成的铁筒——李存勖在军校中已经见识过,卢龙军唤此物为“喇叭”,可以将说话的声音传得更远。那军官持喇叭站到高坡南沿,向下面肃然高呼:“校阅开始,各军仪卫——”
    军官的命令被人向下传去:“校阅开始——”
    “——各军仪卫!”
    数十面大鼓在山坡两侧齐声敲起,密集而狂暴,继而逐渐归一,化为熟悉的节奏。在鼓声中,号角和箫管奏出明亮轻快的曲调,让人精神一振。
    山坡下的庞大军阵中分出一队一队的军士,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高坡,至高坡下,齐步改为正步,军士们向高坡上致意,口中齐呼“卢龙万胜!燕王万胜!大唐万胜!”千百人如一,好像被某种奇异的力量控制一般,威武雄壮,不可言表。
    李诚中出了帷帐,就站在高坡的南沿之上,身旁身后五步之内空无一人,他就这么孤零零的向下俯视着……忽然,他的右臂缓缓抬起,手掌并拢,缓慢却又坚定地伸向前方,斜指天空,似乎在向校阅的军士们发出召唤,又似乎……
    李存勖看着李诚中那一刹那定格的身姿。热血猛然游遍全身,然后窜上头顶,脸色涨得通红,激荡之情充满胸腔。对方斜上前指的手臂,似乎在向苍天致意,他的身姿在日光的辉映下,譬如神祗!
    这是一个令人激荡的日子,上万名卢龙军官兵看到了李诚中立于高坡上卓然不群的英姿。这个手势随后成为了李诚中的独有象征,每一个军士睡梦中都能无数遍看到,它是那么振奋人心。以至于让人久久不能呼吸。在以后的征战岁月中,这个姿势召唤着无数军士义无反顾的投向战场,对敌人发起凶猛的冲击,为了他们心目中敬仰爱戴的领袖,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多少年后,身居左枢密使的李存勖依然记得这一幕,他向枢密院群僚动情的讲道:“从那一刻,某便明白。某的将来,已经不属于自己……”
    多少年后,安西大都护郭崇韬率大军越过葱岭的时候,向部下的军将们说起了这一刻:“从那时候起。某便相信,大唐万胜并非虚言,因为……神佑大唐……”
    每个人心中都有每个人的记忆,李诚中下意识里的举动。给新八期范阳军校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校阅大军的这一幕,学员们受到的震撼还有傍晚在范阳军校授课堂上,李诚中给他们讲授的第一课。这堂课的名目是——天下!
    李诚中将背板上的幕布拉下来的时候。展现在大伙儿眼前的是一副浅墨线条勾勒而成的舆图。
    “相信你们都看得出来,这不是河北道舆图,也不是河东道舆图,更不是关内或者其他地方的舆图。确切的将,这是天下舆图——当然,这也不是我们常说的天下。那么,我们所知的天下和真正的天下相比,究竟如何呢?”
    李诚中的话立刻吸引了堂上的上百名学员,所有人都臀部离开了凳子,弓着身形向前凑,脖子拼命往前伸,恨不得自家眼珠子能够再大一些。
    李诚中用教鞭点了点东方临海处的一个地方,在像极了缺口的海湾边上随意一圈:“这是河北道……”他的教鞭稍微向左侧挪了一丝半点,然后向李存勖道:“亚子,这是你们河东……”
    教鞭继续在舆图上画圈,李诚中继续解释:“……这是关内、陇右……阿古,这是你们契丹所在的草原……颉木里,你们突厥部落栖息地在这边……长安在这里、洛阳在长安的东边……黄河以南、大江之北,这是宣武的地盘……大江以南,这里是淮南,再向东南,这里是吴越……这里是吐蕃,也是天下间地势最高的地方,大唐之所以迟迟不能令征服吐蕃,就因为他们所处的是高地,地方太高了,咱们的人不适应……这里是西域,如今不在咱们控制之中……”
    这一圈点下来,堂下听课的学员们人人眼露困惑,李诚中当然知道他们在困惑什么,于是笑道:“怎么样?似乎我已经把天下各处都说完了,可是舆图上为何还有那么多地方?”
    眼光扫视一遍,李诚中深吸了口气,把教鞭重新指向了舆图:“这里是葱岭,越过葱岭,便是大食人建立的国家,他们自己又叫阿拉伯帝国。天宝年间,大唐帝国鼎盛之时,大将军高仙芝率军西征,三万唐军翻越葱岭——其中有近万葛逻禄人,开始了大唐向西拓地的步伐。实际上,这才是大唐真正将目光投向天下的第一次尝试……在怛罗斯城下,高大将军与大食人联军作战,据信,大食人的联军应当不下二十万,其中战兵超过九万。就在高大将军即将攻陷怛罗斯的时候,葛逻渌人逃跑了,他们将高大将军的后背暴露给大食人……此战的结果你们中有些人是清楚的,大唐失败了……”
    大部分学员都没有听说过这件旧事,深深被吸引住了,听李诚中说大唐战败,都不由得面露沮丧。就连李存勖这些知道这场战事结果的人,也情不自禁的再次为之叹息。
    “这是大唐第一次向天下迈进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准备停下脚步。大将军封常青接过安西四镇的指挥权,用了一年半重整安西军,重新攻占了大勃律的菩萨劳城,正当他准备再次西进的时候,大唐内乱发生,封大将军只能回军驰援,从此以后,大唐再也没有返回葱岭……”
    “大食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在我们大唐西面,在更西的地方,有大秦,再向西,还有更多的国家……再把目光调回来,南诏向南,是安南,安南向西,这片土地非常富饶,有上百个部落和国家,这里的稻谷,一年能够两熟,而且不用耕种,将种子撒下去,自然就会有收获……再从阿拉伯向南看下去,我把这片土地成为非洲,这里有数不清的部落和帝国……越过大海,我把这片土地称为美洲,这里盛产黄金……”
    “好吧,讲了那么多,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天下如此之大,我们却只顾眼前,藩镇间来回交战,谁都想要争权夺利。为何我们不能把眼光看向天下?为何我们不能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何我们的刀永远只对着我们自己?为何我们不能将荣耀散播于外?”
    “我一直相信,我们大唐是天下一等一的帝国,我们华夏,是世上数一数二的民族,我们的土地富饶而美丽,我们的血脉天生高贵雍容,我们的刀枪,应该指向天地四方,我们的战马,应该征服世上所有的土地!”
    “这就是我的梦想,也是大唐李氏自古以来的梦想,我相信,必然也是所有大唐军民共有的梦想……我深信,我的梦想,同样会成为你们的梦想……”
    “如果有一天,我命令军队向远征,我希望在座的诸位,都能用你们的手中的刀枪,将大唐的荣耀武布于天下。我还希望,诸位能够和我一起,建立起天下间真正的鼎盛帝国!”
    这一刻,包括李存勖、李继唁、郭崇韬、钱元灌、王师悦、李嗣业、李继韬、周盛茂、颉木里等在内的所有学员,眼中都是一片狂热。(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天佑元年四月,春意盎然,山岭中到处都是勃勃生机,李小喜骑在高大的战马上,不停打量着险峻的峡谷,默默盘算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