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得出来,早上交班会上,胡星宇和谢正林之间的一点不太和谐,大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吃完午饭,各走各的,萧正阳直接上了三楼,去了乔永伟的宿舍。
王庆国和萧正阳的关系也不错,但是他的口风比较紧,属于看破了不愿意说破的人,而乔永伟就有些不同,他和萧正阳之间,倒是有什么说什么。
前段时间,只有王庆国和萧正阳自己,知道谢正林要把他调到助理办的事,所以乔永伟没有跟他聊过这个话题,今天早交班的时候这个事情公开了,乔永伟就忍不住要把自己知道的内幕信息透露给萧正阳了。
说是内幕消息,也不能完全算是内幕消息,这些在一营发生的事情,好像都是公开的秘密,只是对萧正阳来说,属于内幕消息而已。
萧正阳和乔永伟在房间里聊了一中午,就大致知道了前年清退违规住房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
一营是个大营,以前是一个团部的架构,最后撤团并旅了之后,旅机关设在了青源市,这里的团部就变成了营部。
级别降了,编制小了,人员少了,可是房子和地却是带不走的。
所以,一营的营院,是一个团部的营院,一营的公寓房,除了住着一些一营现役的副营以上的干部,还住着原来团里的一些离退转干部。
一营目前是一个营部,现役的指挥干部,最高也就是营级,还有一些技术干部,级别虽然到了副团正团,实际上却没有具体职务。
这些人在住房问题上,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还吃着部队的饭,受着部队的管理。
但是以前团里的一些离退转干部,可就什么级别的都有了。
上到团长政委,下到营连级别转业的干部,包括一些因病和因公致残而病退的志愿兵,形形色色的都有。
说到级别,团级也不算太大,可是,这些团里的老人,资格都摆在那里。
旅里现任的一些首长,包括上级机关的一些干部,和团里的这些老人,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现任领导,甚至是这些老同志以前带的兵。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清理违规住房的活好不好干?
有些高风亮节的老同志,自然不用说,他们该腾房子就腾房子了,该搬走就搬走了,可有一些人,不管是有没有客观原因和合理的理由的,就这样死活占着房子不动弹,你又能怎么弄?
来软的,人家笑呵呵地就把你打发回来,来硬的,你能硬到哪里去呢?
乔永伟要跟萧正阳说的,前年清房子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就是这些软硬不吃的故事。
场面闹腾的最火爆的,就数清理老团长王天安的住房的时候。
大家都叫王天安老团长,实际上他只是以前团里的副团长。
军队现役的干部,大家都不会这么叫,副的就叫副的,正的就叫正的,和地方单位不同,不管正副,一律都按正的称呼。
但是,对于这些已经离开部队的老领导,大家自然而然地就给他们官升半级,直接把“副”字给省了。
王天安本来就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离开部队的时候,又没给他调成正团,他就更加不高兴了。
高兴不高兴,他终归是离开部队了,但是,这些年来,他对部队始终是有一些怨言。
部队和地方是两个系统,前些年倒还好,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无事,前年突然开展了清房行动,把他列为违规住房的清理对象,他就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被浇上了一桶油,瞬间就爆发了。
第69章 于情于理()
王天安住的公寓楼和萧正阳住的公寓楼不是一栋楼。
一营营院外面的公寓楼,一共有三栋,一栋是最老的营职楼,三个单元五层,一梯两户,一共三十户,营里的人俗称为“三十户楼”,另外一栋是稍微新一点的营职楼,三个单元七层,一梯两户,一共四十二户,营里的人俗称为“四十二户楼”。
还有一个团职楼,两个单元五层,一梯两户,一共二十户,营里的人俗称为“二十户楼”。
萧正阳住的是三十户楼,一户的建筑面积五十三,使用面积只有不到三十九,面积不大,住一家两口或者一家三口还是可以住的。
王天安住的是二十户楼,建筑面积九十,使用面积七十二,这在老楼当中算是比较宽敞的房子了。
这三栋房子中,最老最旧的,是三十户楼,其次是二十户楼,格局最好,也最新的是四十二户楼。
只不过,四十二户楼的房子,也是按照营职楼的标准设计的,比二十户楼的面积要小,一户的建筑面积七十,使用面积五十三左右。
按照现有政策,离退转干部,如果回到地方之后,没有额外享受福利分房或者购买经济适用房,是可以一直住在部队的公寓房的。
也就是说,王天安如果没有在地方享受住房优惠政策,他是可以在这个团职楼住一辈子的。
九十平方的房子,没有产权,但是有使用权,不用掏钱购买,每个月只用缴纳很少的房租,就可以一直住着,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好事。
不要说王天安了,就是萧正阳,如果能有这么一套房子住,他也不会愿意随意就交出去的。
但是,政策摆在那里。
退役军人,以及配偶,都没有享受到住房优惠政策,都没有在地方购买福利房或者经济适用房的,才可以继续在部队的公寓房居住。
王天安之所以被列为住房清理对象,他自然是不符合现有的住房政策的。
具体是什么原因,乔永伟也没法确定,因为他也不负责清房,他也是道听途说的。
据传言,王天安在地方至少有三套住房。
其中有一套,是他老婆单位分的福利房,另外两套,好像是他自己购买的商品房。
按照政策来说,他需要腾出二十户楼的团职房,按照他自己现有的条件来说,他也不缺房子住,他完全可以把部队的房子腾出来。
但是,他偏偏就占着房子不走。
理由很简单,部队违规住在公寓房的又不只是他一个人,凭什么别人的还没清理,要清理他的?
这话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也没有道理。
营里这近百套公寓房,肯定不止王天安一个人需要把房子腾出来,如果别人还住着,却不让王天安住,他赖着不走也说得过去。
但是,这些人即便都愿意把房子腾出来,也总得有先有后,不可能同一天同一个时间把房子腾出来。
总要有人先腾,王天安如果先腾出来,也是说的过去的。
王天安较劲就较在模棱两可之间。
营里负责清房的人,思路跟王天安的思路是有区别的,他们清房,肯定是看具体情况,看看谁更应该清理,看看谁可以缓一点清理,看看谁是非清不可的,看看谁是有实际困难,可以打个擦边球继续住下去的。
政策是死的,执行政策的人是活的,有时候确实要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作方法。
王天安不符合要求,不能继续住部队的公寓房,而且他外面有房子,也不缺地方住,让他先腾出房子来,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这就成了王天安拒绝腾出房子的理由。
“你们都不用啰嗦了,政策我比你们懂,只要别人都把房子腾出来了,我不说二话,立马就腾,只要还有一户没腾出来的,你们就不用过来找我!”
前年清房的时候,他就是当着面跟营里负责清房的副营长这么说的。
他说是这么说,可是营里负责清房的人却不可能按照他说的来做。
其他不符合规定还住在公寓房里的人,比王天安的情况特殊的有很多。
有的是在地方虽然已经拿到了福利房或者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但是房子还没有建好,没有交房,搬走了就没地方住,有的是虽然交房了,还没有装修好,也是没法搬。
还有一些情况更加复杂的,都是牵涉到一些过去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他们的一些权益受到了损害,可依照现有的政策,又没法给他们解决,所以就拖在这里成了无法解开的疙瘩。
不管怎么算,王天安这个情况,都属于可以随时搬走,又完全不影响他现在的生活状态的情况。
让他先搬,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就是在他那地方说不通。
清房工作既然是一项工作,就必须要落实下去,只有最后能落实到什么程度,那的看上级要求的程度和营里工作的力度。
所以,不管王天安愿不愿意搬走,营里清房的人,都把他当成了首要的目标。
因为,从工作的角度来讲,王天安没有不搬的理由。
助理办的人把上级的清房文件传达给他了,他不动,副营长又代表营里给他做工作了,没有效果,营长教导员分别都去给他做了工作,他依然不听。
从营里的角度来说,如果王天安的房子都清不出来,就更没办法去清别人的房子。
所以,最后营里开会通过了一个方案:软的不行来硬的。
别的事情营里不一定能控制,但是水电方面营里是可以控制的。
助理办首先就把王天安家里的水电给断掉了。
没有水没有电,这个房子还怎么住呢?
然而,水电都断了,却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王天安不缺房子住,这套房子有没有水电,他根本就不在乎。
没有水没有电,他就把这套房子当成了仓库,只在里面放家具放东西,却不在这住。
王天安住不住在这个房子里,跟营里无关,但是他一天不搬,营里就一天拿不到这个房子。
期间,其他几个不符合住房规定的,也没有他现在的条件好的,都在营里一次又一次的说服下,腾出来了,可是更应该腾出房子的王天安依然纹丝不动。
这次轮到营长教导员恼火了。
第70章 强行清理()
清房工作,是一项工作任务,作为营长教导员,即便知道其中有一定的困难,也必须要去推进。
同时,这也是一件维护现役干部利益的工作。
为什么要清房?还不是因为很多现役已婚干部虽然已经够了分房条件,但是因为没有多余的房子,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而有些离退转干部享受着地方的福利房,还占着部队的房子。
上级要求清房,不是闲着无聊没事找事,一定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现实问题,发现这个房子不清是不行了。
包括这次清房,胡星宇在早交班会上说的那番冠冕堂皇的话,从大局上来说,确实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没说清房的困难,也没说过去清房中遇到的麻烦。
多次劝说无果,断水断电无效,营里就专门组织了一个清房小分队,准备来点更硬的手段。
助理办的人,专门打印了几张限期腾退住房的通知,贴在了王天安住房的单元门口,也贴在了他的房门上,另外还单独的打电话给他,把这个最后期限告诉了他。
到了最后的时限,营长亲在带着清房小分队,带着摄像机,也带着搬家公司的车,来到了王天安的门前。
结果,敲了半天门,王天安的家中根本就没有人。
营里既然能走到这一步,自然是做好了强行清房的准备,所以,他们就把门锁撬开了。
虽然这个房子是王天安住的,但是房子是营里的房子,产权是部队的产权,营里要撬门,说是不合理,其实也合理。
敲了半天门,都没人答应,等到把门撬开了,众人赫然发现,王天安就在屋里憋着呢。
王天安怒不可遏,指着营长的鼻子就骂开了。
“谢正林,你个小兔崽子,你竟然强闯民宅,还有没有王法了?你敢动我房子里的一件东西,我都去上面告你去!”
强行清退王天安的住房,是营里开会决定的,然后交给谢正林负责的,所以,胡星宇就没来。
谢正林对这个场面早有预料,他看着王天安暴跳如雷,并没有针锋相对地跟王天安吵起来,但他也理直气壮地跟王天安讲起了道理。
道理都摆在那里,他不讲,王天安也知道,但他还是又反复讲了好几遍。
王天安两手死死地扒着门,一边骂一边堵着门,死活不动弹,营里的人可以撬门,但是谁也不愿意对王天安动手,不管怎么说,这也是部队以前的老团长,而且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活人,万一弄不好,王天安有个三长两短,事情就更麻烦了。
门都撬开了,如果就止步于此,那今天岂不是白折腾了?
谢正林观察了一下形势,就对王天安说:“老团长,这样吧,我们先下去,你再考虑二十分钟,不过我丑话说到前头,我们该尊重你尊重你,但是你今天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
说完他就先下楼了。
清房小分队的人也跟着他下楼了。
王天安还在后面指着他们的背影骂:“小兔崽子,老子当兵的时候,你们还穿开裆裤呢,敢动我一下,我跟你们没完!”
叫嚣归叫嚣,王天安似乎也意识到,今天在劫难逃。
谢正林之所以带着人下来,就是不想在那一直僵持,他就不信王天安能一直在那把着门不动弹,不吃饭不上厕所。他只是怕一直在那耗着,把老头累坏了,出什么问题。
人心都是肉长的,谢正林能分得清轻重,他很清楚,营里开展这个工作,要的是房子,不是人命。而且,说句实话,他当新兵的时候,王天安已经是副团长了,虽然王天安那个时候不认识他,他却是认识王天安的。
老领导毕竟是老领导,虽然现在在工作中有了一些冲突,但是,还是要为老领导的身体健康考虑。
房子不清出来,自然不行,把王天安气出毛病来,也不太好。
就看王天安现在这个油盐不进的样子,你说一点点冲突都不发生,也不可能。
谢正林带人下楼,是为了让王天安缓一缓劲,也是为了想想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没料到,王天安自己沉不住气了。
十来分钟之后,一辆警车拉着警笛就过来了。
王天安报警了,说是有人私闯民宅,听到警车的动静,他好像找到了主心骨,也从楼上跑下来了。
谢正林心中一喜,报警了就好解决了。
地是部队的地,房子是部队建的房子,产权是部队的产权,只是因为工作关系,租给你王天安住了,现在你不符合租住条件,需要搬出去,你却不搬,那我们当然有权力强行清理了。
抛开感情因素,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才强行清理,当然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些团里老干部的感情。
现在,王天安自己心中不安,主动报警了,这事就得到警察那里去说说理去。
附近的派出所,和营里也有一些交集,所以谢正林和他们也认识。
谢正林认识,不见得王天安不认识。
所以,警察看到这事牵扯到部队,有一群当兵的虎视眈眈,还有一帮围观的群众在看热闹,就知道在这个地方不太好解决问题,必须要把人带到所里去才行。
谢正林当然希望警察把王天安带到所里去,他自己也愿意陪着去,只要王天安不在现场了,清房小分队的人,随时就可以行动起来。
王天安当然不愿意离开,他也怕自己离开了,清房小分队的人趁虚而入。
报警是因为他心虚,警察来了,他不愿意跟警察走,也是因为心虚,可是,警察既然来了,就由不得他了。
“用不用我们处理?用的话就跟我们去所里,不用的话你们就自己协调解决!”
事关部队,警察也清楚,他们能处理的事情不多,但是他们可以调查事情的经过,可以暂时化解当前的冲突,缓解双方的矛盾。
两个人吵架,警察可以不管,但如果有动手的可能,或者已经动手了,警察就必须管了。
他们现在要把当事双方带到所里去调查情况,就是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激化,他们这么处理也是说得过去的。
至于有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那是后话,总比造成人身伤害要好。
六十多岁的王天安,在这个状况下,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以为,领导不在,下面的人一定不敢随意行动,只要谢正林跟他去了派出所,清房小分队的人只会在这等着,不会有进一步的行动。
所以,他指着清房小分队的一帮战士道:“你们这帮新兵蛋子给我听好了,我带的兵都已经有很多人当上领导了,你们谁要敢动我的家,我回来扒了你们这身皮!”
说完话,他就上了警车,谢正林冲着清房小分队的人使了个眼色,也跟着上了警车。
第71章 活不好干()
进派出所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慈善机构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好人。
谢正林和王天安一起去了派出所,具体在派出所里发生了什么,他回来之后没说,王天安也没说,所以,别人无从知晓,乔永伟也不知道。
但是接下来在二十户楼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
清房小分队看到警车离开,就毫不犹豫地直扑王天安的家中,在摄像机的记录下,把房子里的物品全都搬到楼下搬家公司的车上,然后把门锁换掉,贴上了封条。
营里可以采取强硬措施直接撬门,王天安却不能这么做。
在警察的调解下,谢正林和王天安是一前一后离开派出所的。
谢正林出了门就给清房小分队的人打了个电话,得知具体情况之后,他直接就回了营里,清房小分队的人也迅速撤回到营里。
王天安回到二十户楼,看到眼前的状况之后,直接就抓狂了。
他在楼下骂骂咧咧喊了半个多小时,只有看热闹的,没有搭腔替他说话的。
群众心理有杆秤,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件事情的道理自始至终都摆在那里,符合住房条件住在这里的人,不可能帮王天安说话,不符合住房条件,违规住在这里的人,也知道自己理亏,他们只是希望王天安能够顶住压力,坚决不搬,只要王天安不搬,他们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