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不小心放出镇压在山下的妖精,他就把天书交给那石头修炼,最后被锁仙链绑住关起来,这中间的天梯就是他那徒弟为了救他劈的。”
他边说边被伊恩白起一人架着一根手臂往上抬:“谢谢了,我有恐高症,爬上来脚会抖,我可以帮你们加油。”
说着还唱了个歌,是红军长征的经典曲子,被公鸭嗓一嚎,王凡堵住耳朵道:“你闭嘴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帮助。”
王凡又爬了会,感觉一身汗,舒畅多了,他暂时歇了会,观察这两座对立的山。
这山壁上用什么东西刻画这许多字符,王凡走进一模,才发现原来是经文,指不定过去有哪个大能在这里面壁思过,刻出来的。
这每个字都要摒足内里刻画几遍才成型,如今这些字符都已经风化,大多数看不清了,王凡抚摸这些字符道:“闻人语,这边可是有什么人待过。”
“不太清楚,你要查仔细得问方丈,这事发生在我出生前。那时候民国,这潭拓山还是个荒山野岭。
当时山上住了好些土匪头子,各占一个山头称王,土匪猖獗,经常下山抢东西。
后来这边来了一支国民军,国民军上面指挥说剿匪。
这一剿,不知道在山头发生了什么事,那一大支军队全都落难了,就栽在天险这里,就那军队长官活了下来,他没胆子回去就留在土匪堆里,出家了。”
“怎么留在土匪堆里还出家了,不找个寺庙去?”白起问。
“事情是这,我爷爷说,那军官先加入了土匪,又剃了头信佛了,整天拿着佛珠子念经敲木鱼。虽然出家了但他还是土匪。”
王凡心道,敢情这一山的经文就是他刻的,那么多手下死了,他一定是怀有歉意和悲痛的。
几人休息了片刻又继续往上赶路,不久便找到了出路。
那是一个石洞,里面很暗,没光,他们走进去,大约数十米,就找到了出口,佛塔就近在眼前。
王凡参拜了一下寺庙高台前的一尊观音,话说观音原本可以成佛,但他说,人间的恶人不尽他便不成佛,结果他就只能当观音。
和那地藏王一样,地狱不空终不成佛,结果只是个菩萨,都因为自己的誓言而错失了成佛的机会。
闻人语腿差不多不软了,便跟着众人一同登上寺庙前的阶梯,这方登到一半突然听到身后有直升飞机嗡嗡的声响。
王凡一转过头,看到一架直升飞机从高空落下来,机身很新很前卫。
内仓一个光头和尚探出头来,身着袈裟一脸笑容:
“王大师,你怎么自己赶过来了,都不通知一声,通知我,我拿直升机去接你啊,这潭拓山难走,连车子都开不上来……”
王凡此刻内心升腾起一股想要砍人的恶念。
倒是闻人语有话直说:“干爷爷,你知道我们是怎么爬上来的,受了多少苦,我现在想手起刀落砍了你……”
伊恩撇了一眼他,这一路上你有动过腿。
那和尚下了飞机搭上几人的肩膀:“既然来了,我们就去藏经阁,话说王大师一定有很多事情想问我,关于苗疆的,我还是知道一些。”
王凡只是为了借石头,这么一听那老头似乎知道很多事,心中顿时清爽了不少,一路的劳累都置之度外了。
“我确实有很多请教的东西。”他抬手做了个请。
众人一起往藏经阁去,过了寺庙前的阶梯,正对的大殿上方挂着从右向左的“藏经”两个大字。
方丈解释:
“早几十年前,经书藏在这里,当****闹红卫兵,那些人破封建迷信想上来烧书,结果不知道怎么的都在半路找不到方位回去了,这地方有佛祖保佑,真是万幸。
传说心诚石开,只有心足够诚的人才能爬上斜坡到这藏经处寻求回答。
现在此地成了国家一级文物保护中心,除了道藏三千万,佛经无数,还有许多没流传出去的文献。
许多考古历史学者也住在此地,常年研究,不过藏经阁大了去,那翻来覆去就寥寥几个人,没什么人气。
我一般在此等清修,道友你这次来正好赶上了我空闲的时候。”
(本章完)
第1212章 抢()
王凡跟着老和尚进了藏经阁内殿,那么大一座房屋,屋子里里外外全是藏书。
老和尚说:“现在是中午,那些老学究都去饭堂吃饭了,现在正是说悄悄话的时候。”
闻人语道:“谁要和你一个老头说悄悄话。”
老和尚摸了一把他的脑袋:“又不和你说,你急什么。”
他们在广袤的书海里走了很久。
每一排书都有四个人那么高,墙边的书柜直接通到天花板上去。
这里的书柜全部是暗色的灰调子,古朴庄重,又很多上面定了补丁,柜子间的颜色有轻微的差别,显然是多次修葺过。
虽然木匠尽力筛选木色,但王凡还是能辨认出来。
书柜里插着许多装订成册成盒的典籍,王凡拿下来翻了翻,全都是繁体字,大多能通过部首辨别出字义。
有很多是复印件,如果是泛黄的古籍,说不定三翻两翻就弄坏碎成沫了。
老和尚卖弄地问道:“你们知道这些书最早是哪里的?”
闻人语不屑地揶揄:“当然是城北右转印刷城。”
老和尚不顾自己年岁已高在闻人语的屁股上狠命的踢了一脚:“你们知道,‘南城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吗?”
王凡点点头,话说在唐朝,那时候的皇帝非常崇信玄学。
所谓玄学,当时最大的两个派别就是正统道教和佛教。
说到正统道教之所以加正统,那是在明清时候兴起的五斗米道教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诸如鬼道教之类的道教衍生派别,因此隋唐之前没有分裂的道教统称为正统道教。
那时候这两个教派斗得很凶。
宗教与一派政治战争紧密相连,皇上们的宗教信仰几乎每代一换,如果他信佛,就重佛打击道教,信道就重道打击佛教。
当时底下被重视的教派扬眉吐气还能拿到朝廷抚恤金,被打击的很可能一把火把庙宇烧光。
所以就有了这首诗,四百八十寺庙,都没了,在烟雨里看不到。
老和尚鼓掌道:“没想到王大师文化底蕴还不错。”
王凡道:“小时候上课老师讲过。”
老和尚接着王凡之前没说完的说:“那时候很多道学家写的经书都被烧了,那烧书的阵势不亚于秦始皇焚书坑儒。
这些书写出来花费了多少心血,就这么没了,等到皇帝再重视道家时候,各路人又再去写,这样写书时间紧迫,质量便不够了。
后来有个叫李淳风的人就在这里建了个地庙,把一些书活字印刷好放在里面。
当时的山比现在更危险,他是怎么一步步爬上来的,都泯灭与风尘不知数了。
总之后来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这个地庙,挖出来,就是一笔宝藏,遂而在此造了庙宇纪念。”
闻人语听着玄乎,还想再问些,不料过了几道圆门后,这个藏书阁走到尽头。
老和尚整理着全身的袈裟,从一个木柜上拿下一本线装书,书后面有一个机关,他用力转动机关,一条天梯从上方垂下来搭在墙上。
老和尚转过身道:“小语,还有这二位施主,你们在此随便逛逛,我与王大师上楼去谈谈,不许偷听。”
王凡道:“他们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是只能告诉我一个人的。”
老和尚打眼看王凡,深邃的双眼漠视着:“这与我老头子从前发过的毒誓有关系,施主,请随我来。”
王凡跟着老和尚爬上梯子,不出所料,那二楼还是一片书柜,只不过书柜的颜色换成明黄色,感觉清朗了些。
四周是阳台和清风的布帘,草席地毯,编织草挂帘子半垂着。
老和尚搬出一个小木桌到阳台不远处,拿出两个蘸铺团放在屁股底下,又到了杯凉茶酝酿了一下情调这才开讲。
“你见过这张照片吗?”老和尚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灰白泛黄的照片。
王凡一眼就认出了这张照片,这不正是自己和李笑去豪汕大楼得到的照片吗。
那时候他看到这张照片顺手把它裹在两百块钱里带了出去,结果却在上楼的时候被小偷给偷走了。
那个小偷叫墨玉主子,难道说是墨玉让他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
还是说小偷无意中偷走了图片,而现在,王凡看着这张图片,中间那个男人的脸被用指甲挖掉了,这个标志说明这张照片正是当初他得到的照片。
“见过,这照片怎么会在方丈手里。”王凡好奇道。
“说来话长,其实我们五个人,每人都有一张照片,只是我那张被我自己给撕掉了。”
“为什么?”
“当时发生了好多事,我本以为我们五人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结果到现在大家都散了,连中秋喝个酒都没人陪。”
王凡没有再追问下去,毕竟这是别人的私事:“既然你的照片已经被毁掉了,这张又是从哪里来的。”
老和尚道:“这是我在一个小型的黑市上淘到的,有个个头很矮的人说要卖东西给我。
他拉着我的衣角说我一定会需要,我看着那个人觉得眼熟,这才看看。
对方没收我钱,见我收了照片就一晃眼不见了,说起来他的身手和我以前的一个故人有点像。”
“你怎么知道我见过这张照片?”王凡眼神锐利地看着这个和尚,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要是他说了一句假话,当场就会被发现。
老和尚收了漫无目的地话头:“我想起你去过闻人玥哪里,他总是喜欢把当年的事说说。
我上次和他谈话,他还提起你,看起来你们关系还不错,这方才想你是不是在他那里看过这张照片了。”
原来是这样吗,王凡出了一口气道:“其实我是在一个地下室见过这张照片,我把它带出去。
有人从我这里偷到它又转手卖给你,我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黑幕。”
王凡将当时在地下室发生的事一股脑告诉了老和尚其中也没有隐瞒。
老和尚将照片摆在桌子上道:“当年兵荒马乱,我们五个人相遇,而后去了很多地方,苗疆也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后来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去了,这张照片就是当初的探险小队全部成员。”
(本章完)
第1213章 偷梁换柱()
老和尚指着那个带军帽的道:“这个是闻人玥,兵痞子。”
指着那个唯一的女人道:“这是李风雅,李婆子。这两个人当年关系好的出奇,我还以为他们会走到一起呢。
两人在墓里捞了宝贝换了大笔钞票,身后背景又硬朗,后来在上京合伙做生意蒸蒸日上,结果魏启失踪后,两人的关系就彻底破裂了。”
“魏启?”王凡奇怪道。
“就是这个,脸被扣掉的。”老和尚指着那个蹲着的男子道:
“很冷漠的一个人,但是墓里的活儿是一流的,为人镇静心思缜密,谁都看不透他心里想什么。
他要是现在活着,也是糟老头子一个,不会比闻人玥更有出息吧。”
老和尚摸着胡子哈哈大笑。
他接着说:“剩下这两个,你猜猜哪个是我?”
闻人语看了看和尚的身材指了指那个胖子。
和尚诧异道:“你怎么知道。”他转头又自得道:“没错当年我可是威武雄壮,镇压四方的阎王爷,闫西帅。”
和尚谈起半个世纪以前的故事。
那时候他家里穷,老娘一窝生了十几个崽子,他老三,生下来会走路了就在锅边踩凳子,给她病蔫蔫却极度会生崽子的老娘煮东西吃。
说到此不免感叹一句穷人的孩子会当家,恰逢战乱,她老娘为了他有一口饱饭吃,就送他去边上的寺庙当和尚去了。
那时候缺粮食,大家都没东西吃,哪里有钱给和尚施舍,这么和尚也得饿肚子,他时时刻刻愤懑这老娘,就不该把他生出来饿肚子。
年级不大就给寺庙扫地,师兄弟们该偷懒就偷懒,唯独他不行。
就这么熬到十三岁,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魏启。
魏启看起来年级不大,约莫二十岁上下的样子,他把小和尚叫到寺庙旁的一棵柳树下说:
“娃娃,你饿不饿,我有个能让你吃饱饭的活计你干不干,干了就给你大烧鸡吃,还有白面馒头。”
他当时从生下来就没吃过烧鸡和白面馒头,寺庙里的馒头都是又黑又硬能打死狗的,这么一听他胃里就咕咕叫起来,那年头为了食,杀人放火都干了:“干。”
男人摸了一把他的头说:“今天下午,你去把这张纸条递给这条街口,一个姓王的掌柜家里,就说有人告诉他,
‘黄鼠狼的皮黄了,鸡的皮红了,这又黄又黑的是万物之灵,老虎的皮。’
完事了明早上,到这柳树下,我带鸡肉给你吃。”
那话听着绕口,但他在嘴里念叨着记了七八成,他没上过学不识字,看不懂那白纸上画着什么,那年轻人也是看上他这一点才托他办事。
这么心心念念到下午,那纸一直攥到手心里,几乎湿透了,他坐在前堂想着他的鸡腿,太阳一斜就奔着那街口去。
这时间又是一个大荒年,这镇子上好些人都拾荒去了,只有这条街邻房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一点都不急,好像就没荒年这事。
也正是因为这条街的主子乐善好施才养活了寺庙一半的和尚。
他走进街口,那些女人在洗衣服,一个穿补丁的小乞丐溜达过来,她们还以为是讨食儿的,这方擦手进屋去准备拿个馍馍,却听见小和尚一声浑厚的嗓子喊出来:
“这里有哪个掌柜的姓王,我找王掌柜。”
这方女人们都不做声了,默默地盯着他,突然有一个瘦小的女人打破宁静:“小兄弟,你找王掌柜干什么。”
“有人叫我带一句话给他。”小和尚心想先把纸条的事瞒下来,这些人又不是王掌柜。
那女人沉默了片刻,在红皮袄子上擦擦手上粘的洋皂水道:“小和尚,那王掌柜一年前死了,你回去告诉那人叫他别来了。”
小和尚这一听头脑发木了,他想的全是那只烧鸡飞到天涯海角去,自己怎么也追不上:“啊,这可怎么办。”
这方正着急,却听见一栋小阁楼的楼梯上传来一阵哒哒哒的鞋子声,他知道这声音,只有西方的小皮鞋才能踩出这声音。
那阁楼门哗地打开,一个消瘦眼睛深陷眼窝,穿着一身青布长衫,头发三七分,带着一只金丝眼睛的男人从木门后走出来:“谁找王掌柜?”
小和尚走上去看着那男人,干净利落就像哪里的教书先生:“我找他有急事。”
“我就是了,小友尽管说。”那先生蹲下来,长袍拖地。
一旁的女人见他下来全都散了去,一会的功夫,这甬道就只剩下洗衣的木盆和两个对立的大小人了。
他道:“有人让我把这纸条给你,还说。”小和尚趴在先生耳边道出那句暗语,这先生身上有股油墨香味,吸一口他感觉自己也有文采了。
做完这些小和尚头也不回地跑了,跑到寺庙,老和尚打了他一下戒棍问他去哪里了,他也不说。
老和尚叹了口气,这年头僧人都开始吃人肉了,这戒律早就不能压人了。
他回到房间里睡觉,翻来覆去想着明早上的烧鸡,这一想想到大半夜突然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人说,西二头街着火了。
小和尚从床上蹦跶起来,那不是今天他传信的地方吗?
这么也顾不上别的就出庙去看,那火光滔天像饿狼一样能把人嚼碎,一片房舍都在漆黑的烟火中化为灰烬。
寺内的僧人都去救火了,只是那一口水井,杯水车薪,水浇上去反倒助长了火势的嚣张气焰。
折腾到第二天黎明,那片庄子已经焚烧干净了,只剩下乌七八黑的断壁残垣。
寺内的僧人商量着在里面看能不能找到值钱的玩意,大家都商议说那火定是这庄子主人的仇人放的。
里面找到了几具烧出肉香的尸体,寺庙方丈大发善心,看在这施主常年施舍寺庙钱财的份上把尸首殓了。
一大早,趁着寺庙僧人忙活,他便脱了队到城东柳树下找那个男人要报酬。
现在想起来说不定就是自己为了只烧鸡害死了那一户人家。
他到柳树下的时候,男子已经拿着一只鸡在啃鸡腿了,远远招呼着:“来,还给你剩了点。”
(本章完)
第1214章 擒贼先擒王()
他揪住烧鸡啃了个天昏地暗,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更好吃的东西了。
男子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问:“你就不想问那纸条后面到底是什么故事。”
他道:“管他是什么故事,只要这烧鸡是真实的,就够了。”
那男子哈哈大笑,看着吃的满脸是油的他道:
“你这没心没肺的脾气和我投缘,不如跟着我吧,虽然危险但有饱饭吃,你待的寺庙迟早要散了,到时候你又没地方去了。”
“能天天拿烧鸡当饭吃吗?”那时候天真,就想着吃。
“有,保证你每天吃撑。”
“干了。”他小小的拳头捶在男子的手上。
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数载后自己竟然成了个贼,还是偷死人的贼,不过多亏了那男子他才能吃得如此膘肥体壮不亚于猪。
魏启中途又消失了阵子,自己又遇见了别的伙伴,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老和尚讲完自己走上不归路的故事。
王凡撑着头道:“那户人家是怎么回事,听起来玄乎。”
老和尚道:“后来听魏启不经意间说过,那户人家的王掌柜是个刽子手,杀了一户富人。
那富人的子弟回来报仇了,魏启早年和那个王掌柜的交好,派小和尚去通报。
那王掌柜也不知道走没走,反正和他住一个院子的人差不多都死了,没查过尸体谁也不知道里头的事。”
王凡喝了口凉茶压压神,他对上一代人的纠葛产生了一丝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