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天朝1630-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看在这东西在战场上的方便好用之处,造出来还是有价值的。

    这可是游击战争中好用的利器,站在大宋朝的立场上,李哲只是要担心这种东西千万不要被大宋的敌人给学了去。

    回到军营里,李哲就抓紧时间让士兵们赶紧熟悉适应这种兵器,拿着赶制的模具手榴弹让士兵们学着投掷,并从中挑选身高臂长,特别善于投掷的火铳兵组建突击队,现代工业的精髓就在于专业分工,而现代战争也同样如此。

    比如擅长投掷的火铳兵叫做掷弹兵,比如擅长刺刀白刃格斗的火铳兵用作突进,总之,在军队这具愈加精巧的机器里,每一个士兵都要被磨练成更加适合自己位置的零件,把所有的潜力都压榨出来,最终转化为整具机器表现出来的战斗力。

    马忠等人起初还有些疑惑,自家虞侯这是又弄什么幺蛾子,特意前来询问李哲,李哲也不多说,只在全军面前,演示了一下这手榴弹的威力。

    众人看着那和手中一模一样的东西,在自家虞侯扔出去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轰然炸响,升起一团浓烟,其中飞溅出来的铁片瓷片,将靶场中被当做靶子的几头肥猪当场炸的明目全非。

    “如何?我这手榴弹威力可还使得?”

    “使得,使得!”

    马忠大喜失色,

    “这手榴弹带在军中,这不是所有人都随身带了门小炮么?”

    这时候军中军中的子母炮,也就是弗朗机炮,威力也就是这样了,可见这百多年来,随着火药武器的熟练运用,黑火药的提纯精炼工艺也随之进步了许多,早已经不是先前轰天雷那种只能听个响的阶段了。

    手榴弹这样的军中利器,任何人见了都是赞不绝口。

    李哲又拿出这样的发明,军中底层的小兵们,对这位长官越发的敬畏了。

    马忠对李哲说,

    “这下,我大宋军兵可是凭空又多了一样利器。”

    “虞侯,你可知道?”

    李哲诧异道,

    “怎么?”

    马忠笑着道,

    “虞侯您三番五次拿出这样的东西,每一件都是威力惊人,先是您发明的李氏火铳,现在又是这手榴弹,咱们五都军兵们私底下可都哄传,您天生是天上下来的神将,带着各种神兵利器,新式阵法下界来,就是帮咱们大宋征服四海八荒的。”

    “我原本也是不信,可现在看,还真是有几分象啊!”

    这话说的,当然是在调笑李哲。不过空穴不会来风,底下军中的确真是有这种传言。

    李哲自从入得军中以来出的风头实在是太大了,就是五都的士兵们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以同样的人数击败骁骑营,那可是骁骑营啊。

    先前李哲前一段训练时有些过于严苛,原本军中也是有些怨言的,这下一来再也没有,军中最重实力,李哲这下算是彻底用实绩折服了众人。

    再也没有人对李哲不服,如今的五都,反而有人隐隐的以在李哲手下而骄傲!

    ………………………………

    李哲军营里有加紧训练了一番,各方面修整准备一下,就到了大军北伐的日期。

    大军开拔在即,李哲在大比中的表现,也有了一系列的奖励下来。

    这次李哲因为大比中立下的功勋被都督府直接提升为捧日军一团二营指挥,一等骁果校尉,比起当初的普通虞侯,一步踏入中级军官的层次。还额外得了汗血宝马一匹,宝甲一领,好吧,这精工制作的铠甲头盔,在当今时代的战场上,已经基本失去了功用,军中除了军中少数冲锋陷阵的单位,早已经没人穿了,更别说是将领,纯粹是当工艺品来用。

    至于马忠,也因为辅佐李哲,而因为李哲的力荐,终于正式被升为都虞候,能够统领一都军兵。马忠在军中十几年,终于有了这一天,收到这军令的时候,可谓是百感交集,这命令下来的那一日,李哲清晰的看到这货那整日刻板沉默寡言的眼中也好似留下了眼泪。

    整个五都官兵,尽都得了赞赏,集体待遇都提升了一级,还有几个小队队长被调出了五都,到其它部队里去推广训练李哲琢磨出的这新式火铳阵法。

    总之是皆大欢喜。

    大都督府原本是有想法让李哲停了捧日军中的职位,专心到新兵营里去带兵推广训练这新阵法的,只是被李哲固辞。

    而李哲搞得这个被李哲称为线列战术的阵法,已经被大都督府专门组织人研究,被列为今后几年内需要逐步完善研究,要在整个天竺洲安王藩领地体系内推广的战法。

    李哲这个初入伍不过两个月的新丁,这下名声鹊起,在整个天竺洲军中体系内传开,没办法,任是谁有了李哲这样的履历,恐怕都会被大肆哄传。据传大比当天,号称天竺第一名将的杨致远杨无敌曾在安王驾前要从抢了李哲,差点没和捧日军的王禀王将军打起来。

    这样的名人,谁人能不知晓。

    李哲先前写的那本书,在军中并没有很多人看,并没有帮他攒出多少的名气,但是这大比,算是彻底的让李哲在军中大红大紫起来。

    李哲走在军营里,校尉,校尉!各种打招呼行礼的人络绎不绝,让李哲不禁要感叹这军中终究还是要实力来说话啊!

七十六章送行() 
李哲进了二营还没几天,连自己手下官兵都还没怎么熟悉,大军开拔的时间就已经到了。

    这几年宋军北伐打得越来越轻松,军中上下也没有太过准备,李哲这种火线提拔的军官就这样领着自家还没有熟悉的二营起军北上。

    这日,李哲带军出营,前来迎送的百姓早早的已经等在营边,因为李哲的二营在这次北伐军序列中出发的已经是靠后了,前面迎送的人都已经开拔,再加上炎炎夏日,因此百姓们也并不算很多,只有寥寥几百人,但还是让官兵们感动。

    一个个都打起精神,昂首阔步向前。

    李哲目光越过送行人群,看到那最前头,迎着酷暑的日头,在前头迎送的不是方觉远又是谁?

    闻说李哲起兵,方觉远带着黄宗羲、徐帧、段志深、洪彦演等人纷纷前来相送。

    见了李哲,方觉远不禁感慨道:

    “李兄,以你的才华天赋,我原本以为你是要效仿东坡先生,纵情世情,留下文字给后人的,,当今时代,风起云涌,眼看正是我等文人伸张春秋大义,教化万民的好机会,便是当年东坡先生也从没有我等这样的好机会,却没想到你最终,却是选择投笔从戎,去塞外金戈铁马,这……哎!”

    方觉远倒不是瞧不起李哲从军,但在他内心私心底下,却是早已经将李哲认为是当世年轻俊杰中潜力第一,绝对是有机会媲美本朝第一文豪苏轼苏东坡先生,只要李哲勤于笔耕不辍,多留下基本像是《射雕》这样的名作。那未来在文坛中的地位绝对不逊于本朝晏殊欧阳修之辈。

    当下世事,民心蠢蠢欲动,正是文坛霸主们大有作为之时。

    只是却没想到李哲好好的大文豪不做,却是跑去要从军,方觉远是不以为然的,他始终认为李哲应该专精于写作。当今世上,一代文豪的社会价值和地位,绝对要高于一个武夫将军。

    这样的争执在李哲和方觉远之间已经进行了好多次,每次都是不欢而散,这次李哲起兵北上,李哲还以为方觉远不会前来送行的,却没想到,他终于还是来了。

    对方觉远的怨气,李哲笑着道:

    “哎!方兄!你也不要抱怨了,岂不闻,便是一代诗圣李白杜甫这样人,也都有仗剑挥戈的豪情,只是终究没多少机会去实施罢了,是,我虽然是文人,但也是出身武勋世爵家族,能有机会亲自上战场为国效死疆场,这本就是我一直追求的机会,方兄,不要太拘泥了。”

    旁边,黄宗羲等人也纷纷开口劝方觉远,

    “是啊,先生!李兄说的不错,能仗剑挥戈,扬威于塞外!我等平时是没这样的机会,否则,谁不想像李兄一样,投笔从戎效班超故事呢?”

    他们也都是年轻人,谁能没有点而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梦想,对李哲他们只有羡慕的份儿,哪里有什么不满。

    在几个人一番劝解下,方觉远方才释怀。

    李哲的目光越过方觉远望向他处,在后面还有另外一行人有些奇怪。

    这些人前排各个手拿着写着字的号牌,上面写着显眼大字,这架势怎么着都让李哲觉得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再看那号牌上写的大字:

    “反对穷兵黩武,应以仁义待人!”

    “年年北伐,是在滥用民脂民膏,”

    “反对北伐,打倒大都督府!”

    我靠,这是神马,这不明明是后世民主主义国家才有的特色——示*威游*行么?

    眼前这一幕让李哲顿时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差异感。这一行人,站在自己二营行军军伍的前面,娘的,这哪里是给自己的二营送行,这明明是来给他二营示威的!

    这些人站在送行的人群中间,和周边送行的人之间隔开一个很明显的距离,可谓泾渭分明,原来这些人来竟然是这样的目的。

    方觉远沿着李哲目光看到那些人,道:

    “怎么,没想到我军北伐竟然也有反对者么?”

    李哲只好乖乖道是的。

    他怎么都没想到在大宋竟然也能碰见这样的事情。

    方觉远说,

    “既然有这样的人反对,说明北伐在我天竺,并不是真的那么尽得人心。”

    “你李哲也算是州学出身,不会不明白近些年北伐军实际情况,我天竺年年北伐可曾真的取得实地?那兴都库什,那葱岭,可曾真正臣服于我大宋。”

    李哲沉默,这个还真没有。

    “着啊!而且那葱岭以北,天气苦寒,比起我天竺这天赐之地差的太远,即使是得来了那土地也没什么大用,反而会年年戍守耗费我天竺太多精力。”

    “那北伐,既不能得地,又不能得利,只能是为了夸耀我大宋武功么?爵爷,你自恃才气纵横,难道没仔细想想这其中的原因?”

    李哲想了想,摇摇头,这个一时半会儿他还真想不出原因。

    方觉远突然暴怒吼道:

    “北伐,北伐有什么好的,年年北伐,都伐出些甚么成果,土地一分也没得,也从没听说捉住过什么厉害人物,那些狗屁不顶的贵族子弟们出玩游猎!顶多也就是欺负欺负一些边界上的那些可怜人,捉些女人孩子回来卖!哼!难道你还不明白,这安王年年北伐,恐怕那些奴隶贩子们才是最想北伐的,我看他们才是藏在这后面的罪魁祸首罢!”

    李哲闻言一心惊,可不?若是换个角度来看,方觉远说得何尝没有道理。

    后世研究历史的学者们有一句话,叫做任何战争背后都有经济原因。

    欧洲人是因为工业革命抢夺原料产地和市场而开发了美洲,因为贩卖黑奴而打开了非洲。这天竺洲安王藩的北伐,难道竟真是因为贩奴才年年北伐的嘛?

    这真是让李哲无语了。

    到最后,方觉远亲手倒满一碗酒,端到李哲身前,道:

    “既然如此,我也不阻你前程了,祝你此去马到成功,沙场建立功勋!”

    李哲捧着方觉远这碗酒,深深看了对面一眼,仰头一饮而尽!

    之前李哲不管是在后世还是今生,都从未喜欢饮酒,但今天这碗酒,却让他感觉到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

    几人依依惜别,正巧这时候马忠在旁边戳戳他的后背,李哲一回身,顺着马忠指出的方向看去,却见旁边远远的却有两人也停在那里,远远的看着李哲。

    李哲定眼一看,这两人都是身材窈窕,绰约多姿,便只是凭空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极美的感觉,其中站在身后的一人一双长腿,背后身背双剑,身形看起来很熟,两人脸上都罩着一层轻纱,却掩不住主人的绝世姿容——是郡主?

    郡主亲自来送自己?

    这一刻李哲不知怎么的突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感觉。那是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戳中,整个身心都从里到外生出欢喜的味道。

    自从来到这一世,李哲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而今天这感觉的对象竟然是郡主!

七十七章兴都库什() 
李哲来到郡主身前,郡主命侍剑交给李哲一块令牌。

    “君此去鹏程万里,婕妤也无物可赠,便给了君这一块保命金牌吧!”

    李哲忙瞅瞅手中的那令牌,不过是黑兮兮一块钢铁所制,哪里是什么金牌了。

    郡主好笑嗔道,

    “难道我还会骗你不成,这金牌是军中军法处令牌,代表我父王派驻于军法处的人物,权限仅次于军法处最高主官!有临机决断之专权。你在军中如果万一出了什么事,就以此牌调动军兵,护着自己回来,保住自己性命了吧。”

    说到这里,郡主又笑道,

    “不过我想像你这样的惫懒人物,是万万不肯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的吧?”

    李哲笑道,

    “是,还是郡主懂我!知道我不是去做那什么劳什子英雄?”

    “哼,英雄,狗熊罢了!你们男人啊,都是终日总想着打打杀杀,枉我还以为你会和他们不一样,有着几分趣味呢?谁知也是……哼!”郡主顿了顿,似乎带着几分憋气,“也不过是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面对郡主的笑骂,李贺也有些无奈,有些事情他也不想做,但是事实却是你不得不做。在原本的世界是这样,那么到了这个世界却也同样如此。

    郡主送这块令牌的心意让人感动,但若是想要阻挡李哲前往北疆却是不可能的。

    郡主见李哲不回话,还想在说些什么,最后话到了嘴边最后还是叹做一口气,道:

    “算了,既然你无论如何你都要去,我还是在此只祝你鹏程万里,平安归来吧!”

    李哲自觉的郡主今天格外的不同寻常,与平时矜持有礼的模样大不一样,多了许多柔弱亲切的感觉,到最后听郡主这嘱咐,心中激荡回道:

    “多谢郡主盛情!”

    郡主回道:

    “你还是莫要谢我,我倒是想着你到时候莫要太过怪我才好。”

    怪你,这是怎么说的?

    李哲诧异,可是还想再问,郡主却是再也不肯多说了。

    两人就此作别,李哲上马回到行伍中,随手下军兵在烈日下蜿蜒向前。

    大宋景兴二年,西元1630年秋,封建天竺洲,大宋最西端的领土安王治下发动的第七次北伐,目标是攻破葱岭北端,打通陆路上前往西域的通道,威胁北元。

    ……………………………………

    阳光越过兴都库什山脉的高峰挥洒在悬崖峭壁的山腰,映照出山谷周围斑斑驳驳的日影,如山鬼,如猛兽,高高在上张牙舞爪的俯视着山谷,也越发显得这高原峡谷绝地地形的险恶,李贺肩膀上扛着一杆火铳,带着他手下的兵,高一脚低一脚的蜿蜒行走在这山谷里,远远看去,正如同山神恶鬼脚下匍匐的蝼蚁。

    高原上沟沟壑壑,遍地坑洼,几乎没有一处平地,这地形里行军,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快的起来的,半个月来,自进入高原境内以后,整个捧日军就陷入了这等情形。

    亏得这地段是还未曾下雨,若是下雨,这等地段可就要了宋军的老命了。

    这也是宋军北伐每年要选在秋季的原因之一,这秋天天高气爽,干旱少雨,更适合在这种地形上行军。

    这一段时间,李哲也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深知不管是什么狗屁的兵家要旨、兵贵神速都不可能在这里行得通,走一走,歇一歇,不追求脚程,关键是要安全,要保证舒适,已经成了他们这些老兵们的状态。

    否则,没走到地儿,压根就没看见那些该死的胡人,先就自己就崩溃了,还如何杀得了敌,立得了功。像他们那些正牌指挥使们手底下的主力兵团们先都是这个样子,就更不用提下面的那些私兵,这些纯粹是跟着主力兵团扫北,希冀立得功勋,并顺手发些小财的义从们了。

    李哲手下就有着这么几只义从军,每支平均三五十人左右,最多也不到百人,平时行军时,就远远散在大军两侧几里之外,护住行军两翼。

    在这种路段上行军,最重要的是保住大军粮道,李哲如今就是领着手下的二营和一部分义从军,负责替大军押运粮草。

    多达上万人的民夫,无数的牛马辎重,就拖在李哲身后。

    李哲现在在捧日军中,争议很多,有的人将他视为明日将星,也有的人认为他只善于纸上谈兵,用来练兵训练挺好,但实际真的上了战场,情况复杂,形势万变,又怎么可能只凭着一成不变的战术去解决问题。

    元老院、都督府上层都觉得挺好,但是到了军中情况却大不一样。

    任何时代的军中,都有一定的保守主义倾向,更何况是大宋的军中。人家多年来的这样一套方阵战术效果挺好,征南扫北无所不能,凭甚就要更换你这一套,现实的情况是并没有迫切更换的需求,这种情况下革新,总是很艰难的。

    李哲的新战术虽然看起来优势明显,但也挡不住别人出于各种目的在上面挑刺。那些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家伙们各个都有自己的一手,谁肯轻易服输。

    宋军原本的火铳方阵,就已经够呆板了,而李哲这新式的线列步兵战术更是将呆板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是面对骑兵冲锋也要士兵们从容开枪,挺着刺刀去死,靠拼消耗来击败敌人,这线列步兵战术对士兵的心理素质要求太高,实际中很难做到。

    因此,到了军中李哲就被安排到了后勤,美其名曰委以重任。

    李哲到了北疆,前线军兵早已经接战了半个多月,他还依然带着手下军兵在这兴都库什山中逡巡。

    李哲也不抱怨,说实在的,他其实也并没有非要上战场的心思,他这次来北疆与其说是来打仗,更不如说是想要验证一下自家线列步兵战术的实际战术效果,因此,他自己也不急,就带着后勤拖在后面,一点一点的磨练手下军兵。

    正在行进间,山崖间突出一声凄厉的军哨!

    远处山崖上亮出一点红影,那是捧日军正军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