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此话怎讲?”
“玉清莫非是在设局陷害我等?”
几人一听,顿时色变。
谷家主摆摆手,轻声一叹:“玉清和太清其实根本就无路可走,从明王败了太清,他们就只能跟着明王走下去。现在明王随时都能让太清威严大损,太清颜面扫地,不止代表他自己,更代表着真人境,玉清的脸又能好看到哪儿去。”
“如果道门不再对真人敬畏,他们还能如从前那般镇压道门吗?失去了道门根基,还谈什么出路不出路?”
“所以,玉清今天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怕咱们起异心,会背离明王,投靠新帝。他们不敢背离明王,就只能拉着我们一起抱团,对抗国朝。否则,道门没了咱们四大家,只剩下他们,他们还能抵抗住国朝吗?”
三家主听完,皆是眼神狂闪,不一会,方家主抬眸看向谷家主:“那咱们现在……”
谷家主却又摇头:“玉清是有私心,但方才他和咱们分析的那些,却也不是假的。咱们不能为了坑害他们,就真的去背离明王投靠国朝,就凭咱们四家,到了国朝,最终也不过沦为现在的上清山那般下场。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四家数百年来,历代家主未能完成的遗愿,我们只有跟着明王,才有机会完成,就只为这一点,我们都只能跟随明王。”
………………
……
不管道门几位心中多少弯弯绕绕,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明王。
下了决心,道门的动作很快。
很快天下各个势力的目光,就聚集在了突然有了大动作的道门身上。
二山四门认清了现实,那几位也是果决之人,魄力肯定是有的。
几家没有商量,但动作却是惊人的一致,不约而同,全部出动了精锐力量,甚至相比上一次去攻伐黄庭府,还要强势。
太清山最高调,竟直接公然冲林氏发声,以道门领袖,镇国真人的身法,直接发出宣言。
敕令南粤放了道门弟子,陆寻义一行。
否则太清山不惜为了维护道门威严,拼尽全力,也要与南粤林氏一战到底。
太清这么一搞,可谓是震懵了整个天下,自从上清山一系败落后,道门就很是低调了,再不如从前那般不可一世。
甚至说真的,各方势力,再看道门,也不再有曾经的威严,不再将其当做与他们平级的对手。
可今日,太清却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忽然搞出这么一出,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林氏那边,听到这消息后,林华耀脸色愣了一下,随之便是当场黑脸,摔了手上的杯子。
然而,不等他发怒,紧随其后,连方孟谷四家,也通通发出宣言。
玉清山紧随其后,告诫南粤切莫一错再错,立刻放了陆寻义一行,并且言明,真人已经下令,玉清山众精锐弟子集结,随时出发。
玉清山一参进来,情况立刻就不同了。
各大势力的议论声不再那么轻佻,变的凝重起来。
而紧随其后,连方孟谷四家的联合宣言,却是让各大势力有些坐不住了。
“南粤立刻放人,否则,战!”
很简洁,却凶狠。
不要以为四大家不敌三山,就是低人一等的形象。
事实上,四大家给人的印象,甚至比三山要恐怖的多。
他们四家的人,每一代天下论道,都必然会对真人出手,每一代都败,却每一代都战,并且每一战都血腥而悲壮。
尽管从未赢过,却每一次都会咬的三山肉疼,这才铸就了凶威。
伴随着宣言,二山四门根本不等林氏的回应,就已经在各大势力的目光下,率领着精锐弟子直接下山,奔南粤而去。
第592章 新帝想插一脚()
“啪!”
茶杯摔在地上四分五裂,吓的站在门口的内侍浑身乱颤。
老九坐在御书房内,胸前剧烈起伏,闭上双目,低沉道:“去,请总长来见朕。”
“是!”内侍总管应命,一面吩咐人打扫碎瓷片,一面派人去请张邦立。
张邦立来的时候,殿内已经打扫干净,坐在龙椅上的老九已经平静下来,至少面上看不出怒意。
不过张邦立却心知,陛下的心情,绝不是如表面这般平静。
道门示威南粤,虽然看似不是针对国朝,但谁也不敢说这其中,有没有向国朝亮肌肉,敲山震虎的意思。
而且,张邦立很清楚,不管明王有没有这个意思,新君都一定会认为明王就是在向他示威和挑衅。
作为一贯不主张对付明王的自己,又怎能不成为陛下迁怒的对象?
接到消息,他就已经做好了挨训准备。
行过礼后,便站在下首,默不出声。
上方老九眸光在他身上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总长,道门示威南粤一事,你可知悉?”
张邦立略默,随即道:“臣也才刚刚获悉,正安排人严密打探此事。”
老九面上古井无波,只是点点头,又问道:“这件事,总长是怎么看的?”
张邦立抬头看他一眼,心中计较着该怎么说。
他当然知道不管自己说什么,都打消不了陛下对明王的戒心。
可没办法,他总不能火上浇油吧。
心中苦笑一声,也只得道:“老臣认为,道门此举,于我国朝并无不利。”
“哦?”老九嘴角冷笑一下,却也没发作,站起身来,抱起双臂,走到窗口站定道:“不知总长有何高见?”
张邦立望着他背影,暗自轻叹,缓缓道:“依老臣愚见,不管此事最终结果如何,至少经此一举,道门与南粤的关系将越发紧张,当前来说,这对国朝是一件好事。”
老九不置可否,没有出声。
张邦立稍顿后继续道:“二来,道门如此声势浩大,吸引天下势力目光,对我国朝即将面临的巨大压力,能够起到减缓作用。”
不得不说,张邦立还是看的清楚的。
其实这本身也并不难看出来,只不过老九
听张邦立这么一说,老九多少还是受了些触动的,他也不是蠢人,只是对明王忌心实在太重,明王不管干出什么事,他首先考虑的就是明王冲着自己来的,也就难以冷静了。
转过身来,来回走了几步,觉得张邦立说的这一点,确实在理。
当然,他不会认为明王是在故意好心帮他,只以为明王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帮了他一把。
想到这里,他心中的怒意便当即平复了几分,重新坐回椅子上,对内侍叫了一声:“赐坐!”
张邦立微楞,没想到自己两句话,还真能劝住陛下。
顿时,心里那块石头,不禁松动了几分,暗自道,新君其实还是睿智的,也能听进意见,只不过是年纪尚幼,心性未定而已。
“谢陛下!”张邦立本来有些心灰意冷的心思,刹那死灰复燃,真心拜谢。
老九不知张邦立的心思,这时候也没心思去管,他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眼里不断闪烁,也不知在做何算计。
张邦立见他思考模样,只当新君还在想他刚才的话,不由继续道:“陛下,老臣认为,道门与南粤之间的纷争,我们无需参与进去,目前应该趁着各大势力目光被道门和南粤吸引的当口,抓紧时间稳定自身,当前国朝最重要的事,便是国朝能够平稳过度。”
“嗯!”老九闻言,点点头:“总长说的有理。”
张邦立一听,心中大喜,正要继续说些建议,却不想,老九忽然道:“总长,朕倒是有点考虑,想请总长参谋一二。”
“陛下请说!”张邦立神色一正,先前他都已经心灰意冷,做好了离朝的打算,如今却见陛下能够再次主动向他问计,他岂能不重视。
如果能够得陛下信重,他当然不愿离朝,不是不愿放弃权势,而是受先帝重托,他实在放心不下这国朝。
“方才听总长的分析,让朕受益良多。如今道门与南粤在这时候搞这么一出,对国朝确实有利,不过朕觉得,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并非作壁上观,插上一脚,也许收获会更大。”老九眼眸很亮。
张邦立却是听的眼皮一颤,看着老九那略显兴奋的神色,他刚刚奋起的心,瞬间便冰凉了几分,却不得不带着几分苦涩问道:“老臣愚钝,不知陛下是指……”
“总长方才说的对,道门此举,不但与南粤关系会更紧张,更可以替国朝吸引各大势力的目光。不过朕觉得这还不够,道门如今闹的轰轰烈烈,却未必真和林氏动手。一旦先帝发丧,就算道门不罢手,林氏肯定也不会再和他们继续闹下去,必然是要将目光转向我们国朝的。到时候我们的压力还是会沉重无比。”老九沉声道。
听到这里,张邦立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声音有些发干:“那不知,陛下想如何做?”
“杀了陆寻义!”老九目光豁转,盯向张邦立,眼中光芒大盛,语气难掩兴奋:“道门打的旗号是要救陆寻义,如果陆寻义等人死在林氏那边,他们交不出人,这场争端才会真正扩大,只有如此,才是对我国朝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张邦立望着新君那稚嫩的脸庞上,闪现出的光芒,心中忽然百感交集。
一时间,他竟有些恍惚,不知自己方才是否错了,是否不该与陛下分析此事利弊,否则陛下也不会生出这个心思。
如果是从前定武帝在朝的时候,这种想法,不用别人提,他立马就会动这心思。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新君岂能与定武帝相提并论,他都还没能顺利登基,又何谈介入天下大势。
就算杀了陆寻义,让明王与林氏彻底闹起来,从短期来看,确实于国朝有益,明王牵住了林氏的手脚,打的你死我活,国朝的确能够坐收渔翁之利,过渡的更加顺利。
可那又如何?
新君顺利登基了,就能真的掌控整个国朝了吗?
明王就算拼光了自己,就真的能够将林氏剿灭吗?
这绝不可能,硬碰硬,明王拼废了,林氏即便损失惨重,也还是依然存在的,依然会是国朝最大的威胁之一。
到那时国朝怎么办,没有了明王镇压宫廷内外,单凭年幼的新君,别提抵抗外患,就连朝中权臣,他都未必能够镇压的住。
更遑论道门拼的元气大伤,到时候谁去辅助大军抵抗旗蛮?
张邦立心中长叹,这些话他不是没有对新君说过。
甚至张邦立还知道,定武临终前,曾与新君长谈,面授机宜。
然而,在新君眼里,所有的威胁,都不如明王一人。
“陛下,陆寻义在林氏手上,被看护的天衣无缝,想要杀他,恐怕很难做到。”张邦立没有直言反对。
“总长,朕知道,你一直不愿朕与明王兄弟相残,其实朕又何愿行此事?然而,为帝者当为国为民负责,如今国家多难,只要能于国家有利,朕便是再不愿,也必须去做。总长是父皇最信重之心腹臣子,还请总长以国家为重。”老九面色沉了,看着张邦立,声音低沉。
“非是臣不愿……”张邦立想要解释。
老九抬手,盯着他半晌,轻声道:“总长,朕始终认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中,你是父皇最为信重的,朕也相信,你是父皇留给朕最得力的臣子,所以朕才将最机要的事件交给你办,朕知道你能办到,希望你不要辜负了先帝的心中,更不要辜负了张家历代忠良的名声。朕不想再多说,只问你还愿不愿意为国朝,为朕效力?”
张邦立心中轰然一震,跪下三叩首,良久,才抬起头来:“臣,领命!”
说罢,他缓缓起身,转身退出殿内,背影终于彻底萧索。
老九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复杂。
正如他刚才所言,他知道张邦立才是他最该重用的臣子,然而,张邦立与明王走的太近了。
如果这件事,张邦立能够办好,与明王也算彻底决裂了,他才能放心用他。
如果办不好,老九垂下了眸光。
…………
……
道门下山了,天下势力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道门身上,紧张注视着他们的每一段行程。
二山四门掌教一声令下,大夏境内,东南西北四方,各地道门精锐尽出,直奔南粤。
上午才发令,到中午时分,离的最近的几处山门弟子,就已经与早有准备的明王府黑衣卫会和。
随即根本不做等待,就直接率领着几处山门弟子,直奔南粤境内。
南粤获悉之后,林氏愤怒发声:“根据联合条约,林氏有南境法权,陆寻义等人在南境犯法,即便是道门弟子,南境也有权将其羁押调查,此乃理所正当之举,道门若敢强行犯境,林氏必将严惩。”
第593章 察觉到异常()
才发声不久,由黑衣卫带领的第一批弟子,就在各大势力的目光下,抵达了南粤边境。
早有兵马驻防,怎可能让他们进城?
双方交涉间,一言不合,道门这边就直接与坐镇在军中的道门人士动了手。
道门这边是先期人手,林氏那边也是紧急就近调集,一时间两边旗鼓相当,打的轰轰烈烈。
眼看着说动手,就动手了。
顿时天下一片哗然,林氏这边获悉后,顿时大怒。
帅府。
林华耀接到消息后,一巴掌拍在桌上,腾的一声站起身来,吼道:“大胆,马上命令肖卫明部,立刻将将明王府的人全部拿下,敢反抗者,杀无赦!”
“大帅,兵马万万不可轻动!”楚若才却是面色大变,连忙劝道:“否则,一旦情势闹大,恐怕难以收拾。”
“明王何其大胆,天下人都在看着本帅,若容他如此放肆,带着人马踏我南粤境内,本帅还有何颜面统治南军?”林华耀面色铁青,怒喝道。
“我们一旦出动大军围剿,便与道门彻底翻脸成仇,国朝必不能坐视,肯定要出兵牵制,借机施恩于道门,如此,只能便宜了国朝,恐怕定武帝如今就盼着咱们出兵。”楚若才也面色难看道。
此言一出,刚刚脑中热血狂冲的林华耀,也不得不冷静下来。
楚若才是了解他的,知道提到国朝,提到定武帝,林华耀就必然会冷静下来。
只见林华耀又坐了下来,忽然抬头看着楚若才:“那边查的怎么样了?”
楚若才闻言,也同时眸光一凝:“暂时还没有结果,已经又连续动用三枚暗子,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回音。”
“宫里到底在搞什么?”林华耀眉心紧皱,喃喃道:“已经连续七日,宫中没有任何消息出来,这绝对不正常。”
听他此言,果然,墨白的担心不是多余,虽然宫里封锁严密,但林氏等军阀,还是察觉到了异常。
林华耀从前毕竟是朝中重臣,虽然他叛逃之后,宫里几乎将他的势力翻个底朝天,清理了一大批,但终究还是有漏网之鱼的。
他重新崛起之后,要在宫中布置暗子,相对其他军阀来说,要轻松很多。
前段时间,王妃孕中遇袭,导致黄庭府覆灭,这么大的事,林氏怎能不查探具体?
明王回京,携王妃入宫之后,这边就启动了暗子,想要探一探林素音的真实情况。
可事情出了意外,一向稳妥的暗子,这次居然失联了。
这边察觉有异,便又启动一枚暗子,结果还是了无音信。
这下子,这边就紧张起来,一连两个暗子失联,不是小事。
考虑过后,又接连启动了不同线上的暗子。
宫中已经全面封锁,暗子那边自然不可能传出任何消息。
林氏这边反应也不瞒,意识到不是某一个暗子出了问题,不同线上的暗子不可能同时失联,恐怕是宫里出了问题。
这时,林素音的事,林氏反而不关心了,他们更关心的是宫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林华耀在京中潜伏势力众多,宫里查探不到,就从宫外下手。
很快各种信息汇总,再分析,并未看出什么东西来,不过要说异常,也不是没有。
有两个人的名字落入了林氏眼中,德王墨江曲,秦国公瞿国昌。
“瞿国昌那边呢?有没有突破?”林华耀眉心凝重,沉声问道。
楚若才知道林华耀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名字,林氏的情报分析人员注意到,这段时间宫中没有大朝会。
定武也很少召见臣子,唯独德王和瞿国昌,却是频繁进宫,被定武召见。
德王乃是皇家宗府宗正,除了大朝会,他根本不用进宫当值。
瞿国昌是武将封国公,因是国丈,外戚身份,放下了兵权,在朝中当值,是拥护九皇子的一系列势力,因为兰妃得宠,故而在朝中权势颇重。
但定武一直很忌惮朝中党争,所以瞿国昌也不是他心腹近臣,从前也甚少单独召见此人。
怎么会突然之间,开始频繁召见这两个人?
又有什么事,用得着同时召见毫不相关的两个人?
一个外戚,一个皇室宗正,他们觉得觉得应该与立储有关。
与这两人相关的事情只有一个,也只有立储。
再考虑到前段时间定武废了太子,又大势打击朝中结党势力,将太子与大皇子一系重创,林华耀觉得定武应该是看中九皇子了。
可就算如此,召见德王可以,瞿国昌可是外戚,定武用得着和他商量?
楚若才脑海中闪过这些,开口道:“果然不出大帅所料,瞿国昌最近确实有所异常,据打探,瞿国昌最近与朝中一些九皇子一系的臣子联络增多,更曾召见其在军中旧部将领。”
“嗯?”林华耀眉头一挑:“联络群臣,召见军中旧部,他这是想干什么?”
“的确很古怪,若非他近日接连被定武召见,这么做,倒似乎是有点想造反的迹象。”楚若才眼里闪过一抹古怪道。
“瞿国昌武将出身,但战功也不出众,不过是靠着枕头风,方能屹立朝堂多年,文不成武不就,就算他联络旧部,凭他手下那点实力,也造不了定武的反。”林华耀摇摇头,听得出他对瞿国昌这个人,评价并不高。
“造反自是不可能,他应该是奉了定武帝的密令,只是我们还分析不出,定武帝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