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一医馆-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晌,他都无法开口接受或拒绝。

    “给我!”突然,只闻墨白声音响起,人们看去,只见墨白伸手,从御医手中接过丹丸,随即沉声道:“将你手中药末,递给真人试用!”

    御医微征,看着手中小盘内,自丹丸上刮下的些许药末,又看看陛下。

    定武脸色微沉,刚要说话,却只听墨白又道:“既然能在宫中为用,区区一颗丹丸,凭药香、药色、药味,更以药末分辨,都不敢断利害,你何敢称医道圣手?”

    那御医顿时脸色涨红,满脸尴尬,却是根本不敢还嘴,只得将那药末端给国朝真人。

    墨白却又将丹丸递给玉清,在玉清诧异的眼神中,沉声道:“玉清道友也为丹道圣手,想必认识此丹,不知可敢以性命,为此担保?”

    玉清愕然,随即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墨白手中丹丸,明显略微激动的闻了闻药香,事实上到了他的丹道道行,自然能分清楚其中利害。

    只是一闻药香,便知不是毒丹,轻声一叹道:“此丹名长青,本来为上清山传承宝丹,只是数百年前,我等各山门随圣祖爷征战,道门丹师已死伤殆尽。到大夏立国,我道家诸多传承都已断代。这长青丹的传承便是断代传承之一。好在还有数粒长青丹,得以妥善保存,后来,上清山数代丹师便潜心研究,终是未能成功复原此丹,丹方与炼法。”

    说到这里,玉清深吸一口气,看向墨白,深深一躬:“殿下能炼成此丹,玉清甘拜下风!”

    墨白摆摆手:“无需多言其他,只问你,此丹有无问题?”

    玉清苦笑道:“三十年前,老道曾在上清山见过最后一粒长青丹,那只是一粒残丹,因时隔太久,药效已经流失,是专程作为研究之用留下的一粒丹丸,老道当年,也曾细细研究过,只是最终未能有收获,不过,对此丹,却是有几分熟悉。只闻药香,药色,便与典籍上所言分毫不差。再观丹气,正与当年那最后一颗长青丹残留丹气统一,此丹,的确便是我道家相传只需一粒,便可延寿十年的无上宝丹,长青丹!”

    “延寿十年?”随着玉清话音一落地,满殿轰然作响。

    别说定武帝脸色大变,就是那百岁前相,此刻都是豁然抬头,眼中混浊尽褪,满是精光。

    定武帝终于知道,为何老真人竟然都会为了一粒丹丸而沉不住气了。

    老真人寿元将尽,已是到了落叶归根的时候,如今怕也只有延寿才能让他都把持不住心性。

    这一刻,连定武帝自己望着玉清手中那丹丸,都是眼皮直跳。

    为帝王者,何所求,自是长生!

    “此丹确实有调理生机,培补命元之用。但所谓延寿十年,其实只是以讹传讹,夸大其词而已。此丹主要功效,在于补充生机。如果给垂死之病人服用,此丹便也只能,如参药一般,吊住一条命而已。于常人服用,方可补气养元,生机足,则病邪不生,无病无灾自然长寿。倒是于我道家之人服用,倒是却可说有延寿之效,因为我等较常人更能够炼化药丹之力为己用,损有余而补不足,除去体内暗疾,再发生机,倒确实可增一些寿数,不过具体能增多少,还要看个人造化。若是能借此丹之力,修为再有精进,那莫说延寿十年,便是二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若只是吊命,即便尽数炼化药力,也如无根之萍,药力用尽,也就寿终正寝了。”墨白声音平淡。

    说罢,不理一众目光灼灼的人等,将丹丸再次递给皇后:“母后,此丹虽然不能确保延寿十年,不过效力却是非凡,足可调理您久病之身,更是有养颜之效,倒也不差。您服下此丹,想必不出几日,您多年腿疾定当痊愈。”

    皇后先前是不知此药丹功效,此时却是一惊,如此珍贵,他哪里还肯服用,看着墨白那一头白发,顿时道:“皇儿,母后身体很好,便是服了此丹,也无甚大用,倒是你还有伤在身,应当服下才是正理。”

    “母后不必多虑,儿臣需要什么药丹,自是心中有数,随时可以炼制,您无需担心儿臣。此丹是为您所炼,还请母后服下,儿臣方才放心。”墨白摇头。

    看着母子俩推巨,满殿诸人皆是呼吸沉重,恨不能取而代之。

    定武听得丹丸之用,更是紧咬嘴唇,莫说他自己用,便是给老真人用,那也是极为重要的。

    要知道,国朝有两位真人在,便可让皇室安心太多。

    真人,是安保震慑之力。

    可经过如此一番,他又如何能够开得了口去找墨白要他献给母后的丹丸,再说丹丸有问题?

    玉清都已经做保了,一代真人做保,谁还能质疑?

    此时,皇后其实也已经恢复了理智,眸光看了一眼定武帝,只见定武正看着自己。

    皇后面色犹豫一闪,却又回头看向墨白,看向他在角落的座位,想着方才的立储……

    皇后深吸一口气,她知道,墨白当众献此丹,是一片孝心,是在告诉所有人,即便她的儿子没有挡储君,她也不比任何人差。

    她的儿子,不需要储君之位来证明,便已经是人中之杰。

    万众瞩目下,皇后将丹丸服下。

    见此,定武脸色陡然一黑!

第467章 影响() 
即便所有人都清楚,这所谓的寿诞,不过只是各方势力正式碰头而借用的名头而已,并不可能真的歌舞升平。

    可即便如此,也没人能提前料到,这场盛会上发生的诸多事,竟然会是如此波澜跌转,惊心动魄。

    这场盛会似乎从一开始便已经火药味十足,先是国朝与林氏初会,便因“坐席”一事直接爆发正面冲突。

    说实话,这确实并不让人太过意外,以国朝和林氏之间的深仇大怨,怎么可能那般轻易的粉饰太平。

    只不过一上来,便是如此针锋相对,冲突爆发的如此激烈,大有难以收场之势态,却还是令在场诸人心惊肉跳。

    所幸,正自不好收场时,得明王出面,举手投足间便威震各方,以铁血手段强势压服各方军阀,将那蠢蠢欲动的危险气息扑灭。

    好不容易事态平息,众人才紧绷的神经正要稍稍松懈,却又怎料到,刚刚才替国朝扬威的明王,竟大庭广众之下,突然枪头一转,直指众亲王。

    几乎顷刻间,眼见这一幕的满殿诸臣,无不冷汗直流,在他们心中,天家失和,皇室之间公然撕破脸皮,上演兄弟闫强之恐怖,绝对比之方才那国朝与林氏之争,还要敏感与危险。

    眼睁睁的看着明王箭头直指三位亲王,在众臣心惊肉跳间,最终三位亲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服软,明王威重至满殿无声。

    不得不说,明王于皇家内鹤立鸡群,无与可争锋的画面,让多少人为之眼皮狂跳,心头惶惶。

    然而,局势紧接着却又出乎所有人意料,威严不可一世的明王殿下,却不知为何,竟与帝君之间关系突变,帝君竟于皇后寿诞日,不顾皇家体面,公然剥夺身为皇后亲子的明王落脚之席位……

    这一幕莫说朝中百官惊惧,便是身为“局外人”的各方军阀都不由为之愣神,实在是此举太过不合常理。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明王一言不发的走向末位,皆只觉今日之局势实在令人难解,没人能轻易置评。

    心底却只能猜测,帝皇此举,莫不是再为方才明王威压众亲王之事做出回应?

    说到底,定武终是不悦明王,此实乃为方才受欺的三位亲王撑腰。

    说实话,倒不是没人想过,这对君臣父子,是要公然撕破脸皮了。

    定武怕是确实容不得明王气焰,要对明王下手了。

    可此念只不过在众人心头一转而逝,便无不暗自摇头,便莫说什么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好恶,观今日之国情大局,便是定武再不喜明王,怕也只能忍着了。

    这天下不知多少人正在等着看好戏,甚至多番手段挑拨,包不得定武与明王父子反目,远的不说,便是那在座的一众军阀,便是绝对乐见这一幕的。

    国朝看似恢宏,今日更引天下来朝,但实则早已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局势,又有谁人不是心知肚明。

    定武虽乃多难之君,但却还不至于昏庸至此,做出这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乃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众人只得按捺心中不解,目视着这诡异局面,心头百转纠结,不知这早已脱离了预演的情势,到底会发展至何等境地。

    无需太久,又是一场大风波,林氏之主出现,与明王三言两语之间,便是火星迸溅,双方之强势,令人触目惊心。

    满殿诸人亲眼得见这二位是何等之霸道,于这金銮宝殿之上,早已自立门户的林华耀,再不似人们心中那曾经的同僚之辈,而是早已威临天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让人只觉威势如山,其一怒,便只似有千军万马铁血而来,刀光剑影间,只让人一阵阵头皮发麻。

    众目睽睽之下,这位曾经的国朝重臣,终于让人扭转了固有之印象,再不敢拿往日视之,其目光所及之处,无人敢掠其锋。

    却也正因如此,在场满殿诸臣,再加诸皇子,才当真只见明王之威,究竟重若几何。

    但见林华耀威严不可一世,却有明王,被国朝大帝诛之末位,再借不到国朝之威,却只凭长身一立,便厚重如山,面对林华耀,非但不弱半点,更是气势辉煌,逼得众军阀如临大敌,不得不援手林氏,众对明王一人。

    这一幕,不得不让人对今日之明王,认识的更为深刻,也着实令满殿诸臣,心中大起波澜,不得不道一声,国朝幸有子明王,可独当一面,不弱四方!

    不过还是那句话,今日之局,从一开场便脱离了剧本,这场被视之为诸方释放开始合作信息的寿诞,似乎真的要惊爆所有人的眼球。

    帝王终于露面,却谁也没有料到,他的无上威严,竟突然直扑明王而去。

    立储?

    立储!

    不过两个字而已,却让满殿诸人,不,应该说是整个天下,都不由为之剧震。

    这两字入耳,所有人无法抑制的颤抖着眼皮,望向那早已无一席之地的明王。

    原来如此,当真如此!

    这无席可坐,原来乃是无位可争!

    在这皇后寿诞日,在这天下群雄前,帝当真做出了如此惊骇之事,竟公然与明王翻脸了!

    可以说,当时那一幕,太多人脑子里都是轰然一声,只觉不知所措。

    国朝与明王竟然翻脸了?

    这会导致国朝与明王府彻底决裂吗?

    国朝将如何处置明王,又或明王府将会就这件事做出怎样的反应?

    各方势力会如何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

    接下来联合谈判,国朝又将因此受到多大的损失?

    后果严重吗?

    当然严重,便连普通人也能想到其中的利害,又何谈早已浸淫政事多年的重臣们?

    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几乎出乎本能,这一切对国朝来说,可能发生的重大危害便被众朝臣轻易搁置下来。

    几乎是出乎本能,他们以不可思议的接受速度,很快反应过来,自己此时该做什么。

    该做什么?

    当然是因变故发生,而产生的巨大利益。

    其他一切都被暂时抛诸脑后,朝堂上顷刻之间从无声沉默到剧烈沸腾。

    所有人眼中都只剩两个字,储位!

    争先恐后,唯恐落后于人,三位亲王的拥护之臣,当即口若悬河的为他们歌颂道德文章,或以贤,或以仁,或以聪慧论英名!

    皇后之寿?

    不重要了!

    明王之想法,无所谓了!

    这一场寿诞,是热闹的,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被忽略。

    从最开始的礼官与林华耀之属臣楚若才等人、各方军阀、道门诸高德、以及众皇子亲王、再到那百岁前相,和奋勇而为诸贤王而歌颂的群臣们,都上演了各自的精彩。

    却唯独有一人,明明是今日的主角,却至始至终都仿若无需存在。

    皇后!

    今日正逢寿诞的皇后。

    的确,从一开始,她就应该只是一个配角而已,所有人都知道,她不过只是一个名头而已。

    这一场寿诞,于她而言,是悲哀的!

    不过还好,总还是有人不会忘记她,不会不记得今日,是她的寿诞。

    一份出人意料的寿礼,明王为母后献寿丹,在无数人炙热的目光下,并被皇后娘娘当堂吞服,又在墨白亲自施针,当堂引导药力,最终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惊羡目光下,多年卧床的皇后终于缓缓立起了身形……

    一颗长青丹,结束了纷乱,却又不知平添了多少心乱,但无论如何,这场寿诞,终究是还了寿宴该有的结局。

    ……

    “唉!”苏北战场,方有群站在帅帐之外高地,远眺京城,默默听完华明辅将寿诞上发生一切禀报完之后,只是一声长叹,久久未言。

    对于皇家之事,他虽向来中立,从不插足,然而对于明王此人,经过几番接触,他却不得不留上几分心思。

    如今却生出这番变故,他心底亦是五味杂陈。

    华明辅是方有群的首席谋士,这场寿诞为何,天下上得了台面的势力,皆心知肚明。

    方有群所属,身为军方势力,很清楚这场寿诞过后,国内局势或会有所明朗,故而虽然离不开战地,无法赶回京去参加,但又怎能不时刻加以关注?

    然而,谁也没能料到,最终竟然会发生这许多事,便是华明辅身为方有群的首席谋士,智谋若妖,却也从未曾提前观测到丝毫端倪。

    与方有群一样,他也同样为陛下与明王之间的反目而唏嘘不已,心底更是又添几分沉重。

    良久,方有群转身,走回帅帐,坐下沉思片刻后,突然抬头,对跟进来的华明辅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陆长仙等人不宜在留驻帐下了,去安排一下,礼送吧!”

    华明辅闻言,微微一正,随之便是面色一变,立刻便要开口劝谏道“大帅,此万万不可,旗蛮已几次行刺杀之举,若贸然将陆宗师等人调离,后果不堪设想……”

    “便如此吧!”方有群却一抬手打断了他,摇摇头道“且再向陛下请援增派宗师便是。”

    。

第468章 赖着不走() 
“可是……”华明辅闻言苦笑“大帅,国朝就算能援,怕也不过两三人,如何能得用,今时不同往日,若旗蛮再袭,怕是绝非泛泛,经过前两次陆宗师等人死命截击之故,旗蛮若再至,必非泛泛,定乃不达目的誓不返的死士,国朝来援宗师恐怕是难以适应……”

    方有群闻言也沉默下去,他知道华明辅并非虚言。

    如今确实与之前不再一样了,而起因正是在陆长仙等人身上。

    当初被墨白灭了竹叶门后,陆长仙等人被带到苏北,留在方有群身边护卫,也不出墨白所料,旗蛮久攻不破,果然忍不住动了心思,行了刺杀手段。

    陆长仙等人被墨白严命,也知道这是得墨白信任的机会,故而除了力保方有群不失之外,更是拼命留下进犯者。

    为此甚至还死了两人,伤了数位,便连陆长仙自己,也中了一道剑罡。

    这看起来正常,既然护卫自当如此,但实际上,以往道人护卫却并非如此,大多时候打退就是,双方极有默契,很少会真正以命相博。

    毕竟都为长生久世,怎能如此不惜命?

    便看两国交战以来,只开战初两方同归于尽了一位,便立马迫不及待的协议互不参战便能看出形势了。

    本来这旗蛮袭杀,也是打的这等主意,干不过就跑,然而这一次,陆长仙等人却是效死命,陆长仙下了死命,不退半步,终与兵士合围,尽歼来犯之敌。

    也正是因此,如今方有群,以及华明辅甚至身边将领,皆对陆长仙等人颇为信任礼敬。

    “如今非大帅个人安危,陆宗师一行非只保护大帅一人,若是贸然撤走陆宗师等人,便是一众大将怕也心生不稳,此于军心军阵皆为大不利,还请大帅三思!”华明辅见方有群迟疑,再次劝道。

    然而方有群沉默半晌,却终是摇头道“本帅身为国朝军帅,却倚重皇子帐下人等为用,虽事出从权,但终究于理不合,引诸多非议。若非陛下恩重,本帅怕是早已被召回京。如今既然寿宴之事已出,本帅又岂能仍不知分寸?此事勿用再议,去吧,陆宗师等这段时日功高劳苦,只是本帅却也拿不出厚礼相赠,你且待本帅好言相送吧!”

    华明辅闻言,嘴唇几度张合,却已明白,方帅所言不假,虽然方帅没有明言,但若再留陆长仙等一众人,怕是方帅就真得被召回京了。

    寿宴之后,陛下未曾有命与方帅,这足以说明陛下再等方帅自己处理,以免君臣相疑。

    “是!”华明辅无奈,只得应命,却还是争取道“大帅,若不等国朝援兵抵达,再送陆宗师等离开?”

    “我等将帅忠君报国,何以险境而惜身?”方有群抬头盯向华明辅。

    华明辅沉默,躬身一礼,转身而去。

    陆长仙今日不当职,华明辅过来时,他亦是刚刚得知京城情况,其面色几番变化。

    “师弟,我等当如何是好?”一白发之人坐在陆长仙面前,声音凝重。

    很显然,明王与陛下反目的消息,同样令他们心中生异,陆长仙显然也再没有之前的底气说话那般强硬了,明显有些迟疑道“师兄以为如何?”

    “如今明王与国朝反目,国朝已然再非明王之倚仗,甚至说不得连陛下也容不得他,又有林氏等军阀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如今明王唯一倚仗便是携道门而自重,然而那两位真人和四大尊者,又如何是屈居于人下之辈?而且即便明王暂时收服道门,以他之心性,必不得道门人心,这道门主位怕是难以长久。即便是如今形势敏感,联合抗蛮声势之下,无人敢贸然动他,但依此形势,明王即便功参造化,怕也下场……”白发老者眼神闪烁一下,轻声道。

    陆长仙心中一跳,眸光顿时狂闪,这番话算是说中了他心底的担忧,原想着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竹叶门已灭,不若便就此以明王为倚靠,也算有了立身之基,后来又见明王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