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同样是出门化缘,但他这一次的目的与以往的都不尽相同,好友汤和从远方修书而来,说他加入了一支能够改变劳苦大众命运的义军当中,并且得到了义军将领的认可,他自己尚且如此,从小在他们孩子之中都是孩子王的朱元璋定然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希望他能够前往义军与他汇合。
尽管此时朱元璋的身份仅仅是一个游方和尚,连生存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但他也不会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意见,别人说什么就去尝试,他需要足够的见识来论证汤和所说的话是否正确,再去决定是否真的去和他汇合。
朱元璋这样的做法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便是以后当了皇帝,凡事也依旧三思而后行,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能够周全的考虑一切问题,顾及全局,从而从一介布衣做了大明帝国的开创者,一个和尚出身的皇帝,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这些后话就暂切不提,只说朱元璋一路向西,走走停停,不断的从沿路的老百姓口中,打探义军的消息,看看到底真的有没有像汤和所说的那么靠谱,所以越接近义军的起事地点,人们对义军的评价也越来越好,一番探查起来,朱元璋火热的内心终是被打动。
说来十分巧妙,也就是决定了先行返回皇觉寺,向住持和师兄师弟禀明情况之时,朱元璋遇到了一群人,这群人在日后他夺权登帝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的力量,尽管朱元璋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或许命运早已经为他安排妥当。
这群人为首的朱元璋很熟悉,正是与朱元璋汤和等人一起长大,日后的开平王常遇春,此时的常遇春不过二十几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他偶然遇到了还在化缘的和尚朱重八,非但没有半点嫌弃之意,反而十分关心他的现状,并规劝他一起入教。
朱元璋已经做好了和汤和汇合的打算,自然不再答应,谁知他把原委一说,常遇春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哈哈一笑,大声道:“重八你是有所不知,我们虽然教义严明,教徒众多,但并非食古不化,如今乱世之中,唯有主动出击才能够维护教徒和终生安稳,所以义军之中有一部分人就是教中人士!”
被拉去做车夫,现在回来更新………不要打我……
(本章完)
第295章 陈年旧事2()
朱元璋并不知道,其实常遇春也是义军中的一员,并且在其中有杰出的表现,史书上记载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熟练使用,所以很容易就被义军主要首领赏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然而这一切常遇春暂时并不打算告诉朱元璋,与幼时玩伴相见,两个人一番畅谈,感叹世事多变,乱世之中平民生存不易,朝廷荒诞无能,毫无作为,导致民不聊生,多数英雄无有用武之地,只能整日混迹乡野,任凭一身技艺生锈发霉。
大丈夫生于世间,自当顶天立地,连温饱尚且还不能够自给自足,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朱元璋羡慕与常遇春的恣意潇洒,却还是十分谨慎的开口问道:“伯仁,不瞒你说,你我自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汤和远道修书与我,让我抛弃佛家身份,投靠义军,为兄我一路打探,一路感受,认为义军真的如汤和所说那般值得人投奔,本已经做好了十足的打算,却不料又遇到你,但是既然我已经打定了主意,就不会再轻易更改!”
“重八你误会了,”常遇春摆摆手,丝毫不在意他的推辞,反而微笑道:“兄弟我知道你打小主意就正,但是我真的就根本没有想劝你不去义军,只是想再你去之前,先带你去另外一个地方,或许在那里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莫不是你说的什么教?”朱元璋指了指身上的僧袍,苦笑道:“佛祖光芒普照众生,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然而身为僧侣却连吃饱都成了问题,哪里有时间去修身养性?钻研佛法。
我也不怕你笑话,当初为兄去寺庙出家就是为了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混口饭吃,可是却没想到世道已经乱成这个样子,连寺庙里都不能得到安静,如今也只有走出来这一条路了,既然兄弟你说了,我也就随你走一遭,再做别的也不迟!”
“重八真是爽快之人,”常遇春湛满一杯酒递给朱元璋,豪爽的道:“来,兄弟敬你一杯,愿这次我们的行动顺利,也祝愿兄长在今后的日子里,摆脱困境,步步高升,到时候你我兄弟依旧如今天这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做了好几年的和尚,即便是出来化缘,朱元璋即便是腹中再过饥饿,也会时刻恪守佛教教规,戒嗔,戒痴,戒颠,戒色,戒酒,戒肉,但是如今已经下定决心要还俗,也不想再去顾及这些。
不去管周围人的眼光,他端起酒杯和常遇春的一碰,大笑道:“伯仁真是爽快之人,为兄也只能当仁不让了,那就依伯仁之言吧,俗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太高兴了,相信今日之事佛祖也定然不会怪罪我!
来,承兄弟吉言,我今日就破例一回,让我们一起喝个痛快,不醉方休!”
求打赏………
(本章完)
第296章 陈年旧事3()
朱元璋换了一身衣服,紧紧的跟在常遇春的后面,穿过一条又一条的的小道,从漫山遍野的灌木杂丛到广袤开阔的草地,他们用了一个时辰的路程,不过前面的人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也不得不继续前行。
然而不到一刻钟,他们一行人就到达了一颗大石头下,常遇春四处探查一番,在石头的右下角有规律的敲击了四下,然后就听到有人声传来口令:“日月光辉!”常遇春立马接道:“永续普照!”
下一秒钟,朱元璋惊奇的发现,一个人形般的石门从大石头上移开,洞内一人走出来拱手问道:“敢问兄台,是那一堂门下子弟?今日****有何要事?”
“鄙人青翼堂韦堂主门下弟子,排第四位,常遇春也,请求守门使者通行,今日青翼堂有重要的客人来访,这是堂主特意嘱咐过的,只要我带人来,不需要太多的手续,”常遇春看着那人,轻声问道:“我们可否通行?”
“自然可以,”守门人点头,眼中闪过欣喜道:“原来是青翼王旗下常遇春堂主,失敬失敬!你们请便,莫当误了正事!”
“嗯!”常遇春不再多言,领着朱元璋踏入石洞,一路蜿蜒曲折而上,直至天门通开,光明显现,“光明顶”三个大字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朱元璋先是一愣,后来便是十分不解的看着常遇春,见他并没有丝毫要解释的意思,只能闭着嘴巴向前走去!
然而一切不单单只是这样,而后他看到的情形朱元璋这一辈子从没有忘记过,之间“光明顶”巨石背后,有一片天然形成的岩洞,岩洞后面站着一排排的人,为首的一人面带金色面具,无人能够看清楚他的脸孔。
见他纹丝不动的盯着尊主看,常遇春不动声色的拉着他走进一行队伍,同样庄严肃穆的对着那人,一句话多余的话也没有,更不要说给他一个解释,让朱元璋更加心里没底。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那人缓慢开口,却一字一句皆是震动人心!
他身后的众人皆是齐刷刷的跟着他将这段话一遍遍大声喊出来,并没有一点的迟疑,比朱元璋曾经偷偷看过的军队训练还要有序,他浑身一震,不由自主的也是脱口而出,跟随众人大声叫喊,心中的忧虑全部抛出在外!
画面一转,俨然已经转到了另一个场景,那人被常遇春和他尊称为青翼王的韦一笑,面色和善的接见了他,并和他相谈甚欢,有意留他下来,他再三挣扎,终是在他吐露义军和他们有关联之时应答下来。
然而画面再次跳转,韦一笑带血的狰狞的面孔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不解不甘揭底斯里大声叫道:“朱重八,你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总有一天你会遭到报应的,总有一天!”
求打赏……
(本章完)
第297章 梦醒时分()
大颗大颗得冷汗从额头上流下来,朱元璋猛然的从床上坐起来,他看着周围满眼的代表地位的黄色,慢慢的放慢呼吸,自从坐上皇帝之后,他很长一段时间经常的做类似的梦,每天晚上都会如现在一般惊醒。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很少做梦了,特别是这样的梦,为什么会梦到三四十面前自己刚刚决定离开皇觉寺的事情呢?为什么要眼前闪现的是那些人一张张惨死得脸呢?
早在大明帝国成立之初,他就下令屠杀光明顶教徒,就连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常遇春,徐达等人都不在这个世上了,他又有什么好畏惧的?就因为他为了得到天下将所有反对的人都干掉了?
朱元璋并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任何的错误之处,自古成王败寇,不成功便成仁,倘若他当初不狠下心去,很可能他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更别论打下天下,建立大明王朝了,为了大明,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平复一下心情,朱元璋心浮气躁的掀开被子下床拿起桌子上的冷茶就喝,即便如此心里的燥热也依旧不能够得到全面的缓解,他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大口
大口的喘着气,又突然想到韦一笑的那句诅咒,心突然一沉。
连呼吸都静了下来,朱元璋越想越不对劲儿,越想心中的疑惑就越多,难道真的如韦一笑所说的那样,自己遭到了报应?!让自己的儿子先自己一步离去,老年丧子痛不欲生?!怎么可能呢?徐达亲口告诉他,明教其余知情的教徒全部都死在了那场叛变之中!
不,不,徐达根本就不可信,他手中掌握着连他这个大明帝国最高的掌权人也十分忌惮的东西,所以他才会给了徐家那么高的荣誉地位,让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就是拉拢这个看起来文良人畜无害的臣子。
徐达为自己和徐家准备了足够的后手,他试探了几十年也没有能够参透其中秘密,即便他已经被自己暗害而死,他依旧没有半点收获,或许,明教也是他准备的后手之一!
想到这儿,朱元璋十分恼火,他自认为给了徐达最好的礼遇和最高的赏赐,却没想到他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相信过他,就正如他也不相信他一样,伸手将桌子上的茶壶扫到地上,成功的听到在外慌慌张张的脚步声。
“皇上,您没事吧?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睡得迷迷糊糊的元直从梦中醒来,知道朱元璋此时起来必然有事情要吩咐,于是急忙开口问道:“您有什么吩咐?!”
“朕不小心打翻了茶壶,并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朕要你立即去将蒋献秘密叫过来,有事要办,”朱元璋神色凝重的道:“另外传朕旨意,让太子等人停止一切对于鲁王事件的调查,将徐妙锦这个关系人带回宫中,朕要在明天布局收网的时候亲自审讯她!”
求打赏……
(本章完)
第298章 圣女1()
夜色浓烈,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一个人偷偷的从太子府潜出来,在府中的这些日子她早已经对路径熟悉无比,所以虽然步履匆忙,却没有半点慌张之意,在她看来,即便是被人认出来也不过是费些口舌解释罢了,并不能够改变她原来的生活。
四周静悄悄的,除了值班巡逻的侍卫之外,并没有别的其他的人,她蹑手蹑脚的穿过重重包围,身手利落的从隐蔽的一处矮墙上翻越过去,径直向京城的集合点有去,不出一刻钟的时间就赶到了汇合的集聚地,手轻轻的扣在门上,开口喊道:“日月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先前提到的常遇春之前与人所对的口号只不过是最一般的口令,而现在她说出的这句话,即是明教教义中开头的第一句,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果然,里边的人听到这句话,门立马从里面打开,里面一人赶紧让她进来,并恭敬地道:“弟子恭迎圣女!”
那女子显然对于他的做法已经见怪不怪了,并没有丝毫的不习惯,她摆了摆手问道:“使者在哪儿里?带我去找他,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商量。”
“使者在西厢苑,正在和本堂青翼堂主龙乾议事,”不自觉的瞟向女子带着面纱的脸,很快又移开来,那人不动声色的感叹了一下,赶紧道:“圣女且稍等,我这就去禀报使者。”
“嗯,速去速回,告诉使者,我有很重要的事情,”女子对于男子的行为丝毫没有半点在意的意思,教中的每个弟子都很好奇她面纱下面的绝色脸庞,或多或少在谈话的过程中会有所注目。
虽然按规矩来说这样的人是有辱圣颜,要按照教规严格处理的,到作为一个新上任不久的圣女,她实在是不忍心这样做,于是下意识的扭动身体一下,并开口道:“你赶快去吧!”
不出片刻,一个身穿白袍,头戴银色面具的男子缓步而来,赫然是不久之前硬生生的不费丝毫的精力就逼死了十几个人白衣人,他看到女子连忙拱手,语言凉薄,声音中并没有带有任何的感情波动,然后开口道:“弟子李潇拜见圣女,恭迎圣女****。”
“李左使不必多礼,我今天回到青翼堂是有要事和你商量,所以事先并没有任何通知,”女子说些,对着其他人挥了挥手道:“尔等闲杂人等回避,本圣女要和使者单独沟通事情,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踏入房间半步!”
“是,弟子遵命!”一行人齐刷刷的回道,然后乖乖的退出屋子,但是也并不走远,而是默默的守在房子的周围!
其他人刚走出去,李潇便恢复了原本的面貌,他似笑非笑的盯着女子,呵了一声,不无讽刺的对着她道:“倒是有模有样的,看来你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刚开始的时候连应答的时候身子都是抖的,现在是越来越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圣女了!”
求打赏……
(本章完)
第299章 圣女2()
女子听了他的话,不自主的皱了皱眉头,反驳的话脱口而出:“我本来就是真正的圣女,是你寻找多年,遗落在人间的圣女,是教中除了尊主之外地位最令人尊重的人,这一切我都是原原本本的按照你的意思来的。
现在你就不要再挖空心思的试探我了,既然你手中有我的把柄,我自当是全力以赴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至于是不是圣女,对我来说不过是多了一个更有力的身份,其余的好像并不能帮助自己什么,反倒是你,没有我这个护身符,恐怕你编制了那么久的计划,很快就会泡汤!”
“你!”杨潇刚想要发怒,故而又想到了什么,再次哼了一声,不悲不喜的道:“放你出去了这么久,不仅身份转化适应的很快,连牙口也变得更加的伶牙俐齿了,我倒要看看你这么慌慌张张的急着赶来,有什么好发现?”
“自然是重大消息,我从太子府中得到情报,皇上将皇太孙朱允炆留在了宫中过夜,据我所知,以目前皇太孙的状况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是他自己主动要留下来了,肯定是当今皇上做出了要求,”
女子不愤的看了他一眼,将自己的分析一一道出:“况且最重要的是,好像之前皇太孙因为惹皇上生气,即便是腿上的伤还没有好利索,也被皇上责罚,在殿中跪了一天一夜,直到昏倒!
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皇上根本就不可能再拉下脸面让他留下来,最有可能的是宫中有事情发生,皇太孙被强制性的留在了宫中,而与他一同的有很多的人,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
你们这几天周密的活动,逼得朝野上下一片怨声载气,当今皇上那么机警的人,肯定是看出来了什么,所以开始了在宫中有所行动,其中的一项就是控制进出皇宫的人数,针对于此你有什么好方法?”
“本来就是要和他会一会的,我们做的这么明显了他要是再看不出来,就是真的变笨了,几十年了,尊主的教诲我李潇没齿难忘,是时候到了给他慢慢清算的时候了,”李潇并没有感到有任何的奇怪,因为曾经有人告诉过他,
朱元璋生性多疑,也机警过人,被发现了也不足为虑,他直接道:“我已经派龙乾明天去宫中亲自走一趟了,不会有任何差错的,倒是你,说了半天有重要发现,不会就只是朱元璋对教有所察觉这一点吧!”
“当然不是,自然是你最为关心的问题,此事有可能事关我教的生死存亡,”女子摇摇头,扬了扬嘴角道:“你不是一直在追踪下一届明尊以及代表明尊身份的信物圣火令的下落吗?或许我有重大的发现!”
“此话当真?!”一向语气平平的杨潇此时的声音也变得有些波动,但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状态道:“你到底发现了什么?难道是信物圣火令重新出世了?”
(本章完)
第300章 明尊踪迹()
“连你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圣火令,我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它的消息?但是能够判断明尊身份的并不是只有圣火令这一条,别忘了教义《大小明王出世经》中曾经提到过‘弥勒下生,明王出世’这句话,”
女子也不吊他的胃口,直接道:“我中原主教在洪武初年曾经经历过灭顶性的打击,从波斯总教得到协助之后,经由波斯使者起礼于洪武十年重新开光明顶,祭祀大小明王,立光明左右使,舍四堂堂主,并广收教徒,其也是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之日。
所以,依据天意,明王尊主也不过十四岁左右,且天生神意,冥冥之中自有他人协助,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并不多,出身地位自然不俗,如果我的猜测不错的话,或许我们的目标应该锁定在皇族之中!”
“荒唐之极!朱元璋营营苟且之辈,在本教鼎盛之时,私自窃取教中利益,为了达到自己逐鹿天下的私心,残害教徒无数,导致血流成河,中原主教主力遗失殆尽,再无反击能力,乃是我教最大的叛徒,”李潇对于她的说法显然不赞同,并嗤之以鼻道:
“我们这一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颠覆朱明天下,建立属于我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