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阵起哄,说了一会儿话,便纷纷散去,各自回到自己的屋中。
  不多时拓跋律推开屋门,踏入屋中,晃动火折,点燃蜡烛,正要转身进内间,忽听有人轻声道:“拓跋长老,自赤练崖一别,已有数月,可否安好?我可想你想得紧!”
  ………………………………


第六百五十一章 天意
  背上的毫毛立刻立了起来,几乎到了嘴边的一声“啊”字,又被拓跋律硬生生地咽了下去,犹如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得要紧。拓跋律很清楚,能隐匿气息到让他无法察觉的人,武功修为一定要比他高得多。而且,这声音很熟悉,熟悉得让他心惊胆战,而那话语,却正戳中了他心头最不愿想起往事。
  “李……李将军!你怎么来这里了?”拓跋律慌忙掩上门,转过身来,强迫自己露出了笑容,虽然那笑容比哭更难看。
  李风云冲着拓跋律点了点头,道:“明智,我没小看拓跋长老,长老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不错,很不错。我来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对辽国的皇宫很好奇,不知不觉便走了进来瞅瞅。嗯,还算不错,所以我打算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自然而然,便想起了你这位故人,不知拓跋长老打算怎么安排我这个不请自来的老友?”
  皇宫有什么好看,不过是些房子,特别是辽国的皇宫,并不见得比中原的豪宅大院强多少。
  拓跋律当然知道李风云所来绝不是因为对皇宫的好奇,连他的居所都打探清楚了,如果不是冲着景元宫中的那一位,把头砍了拓跋律也不信。上次赤练崖的事,拓跋律杀了好几位弟子和家奴才遮掩过去,不知这位要命的怎么又找上了他?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自动请命,随耶律明来临潢府了!
  拓跋律心中叫苦不迭,他可不敢得罪李风云,李风云手中还把捏着他的把柄。而且,这次见到李风云,拓跋律对李风云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以前只有面对耶律明、萧齐瑞时才会产生。像他这样的高手,感觉往往是很准的。在没有摸清楚李风云的底细,在没有把握把控局势之前,拓跋律认为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拓跋律知道,他当初背叛耶律明的事情被曝光后后果是怎样。
  毕竟,拓跋族只出了他这一个一流高手,他身上背负着族人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在,族人还能在中原与辽国的夹缝中求得一丝生存的空间,如果他死了,没有一流高手的威慑,在中原与辽国的交相逼迫下,恐怕族人只有死路一条。
  况且,他拓跋律还没活够,也不想死。
  “李将军,这里可是皇宫……”拓跋律可怜巴巴地哀求道。
  “那是你的事,我管不着。”李风云丝毫没有同情心,打断了拓跋律的话,“而且,我对叱咤契丹数十年的那位太皇太后也十分感兴趣,希望长老能安排见上她一见。”
  天下事怕什么来什么,早知道李风云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可是这话一旦从李风云嘴里说出来,就变成了横亘在拓跋律面前的一道难题。
  拓跋律很想问,凭什么?可是他又不敢。
  犹豫了很久,拓跋律方才道:“好吧,你暂且在这院中住下,明天我会给你安排个身份,应该能够见到太皇太后。李将军,李大爷,你可别再给我出难题了,你的秘密,我可半个字都不曾泄露。”
  李风云总觉得这句话有些刺耳,但找不出哪里有问题。微微一笑,李风云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长老不为难李某,李某自然也不会为难拓跋长老,你说是不是?”
  一夜无事,第二天,两眼通红的拓跋律果然给李风云安排一个身份,宫中派来伺候太皇太后的一名太监,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出景元宫。是他托太皇太后述律平之名向耶律阮要的,名义上是述律平身边虽然有十多位丫鬟伺候,但是没有太监,十分不方便。
  当然,真正的那位太监被拓跋律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一掌震碎了心脉,送上了西天。
  虽然李风云对这个身份十分的不满意,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李风云的身份是侍卫,或者保护太皇太后的高手,将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担心他是某些图谋不诡的人安排的细作。但是如果是一个太监,事情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只要这名太监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而且,李风云一般都呆在景元宫中,不会轻易走出景元宫,很难被人识破身份。
  “你就是新来的太监小李子?”述律平望着低头怂腰的李风云,有些疑惑。她总觉得眼前的人她似乎在哪里见过。
  李风云缓缓抬起头来,微微一笑,道:“正是!”
  述律平挥了挥手,让伺候在她身边的两名宫女退下,只留李风云在她身边说话。
  那两名宫女刚刚退下,述律平立刻坐直了身子,道:“李风云,你果真混进宫来,你是怎么做到的,居然能成为服侍哀家的太监?难道我大辽的宫禁竟然如此不堪?”
  “什么事情,找对了方法就不会太难!”李风云答道,“太皇太后,你瞧,负责暗中保护你安全的拓跋长老,恰巧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他要出手,要安排一名小太监,还是件难事吗?”
  述律平长叹一声,闭上眼睛道:“看来哀家的看法真的没错,我大辽不去与中原比武功,却要去比文治,岂不是以己之短,敌人之长吗?耶律阮糊涂,长此以往,大辽只怕会毁在他的手中。”
  旋即述律平又睁开眼睛,又道:“现在,哀家总算有些相信,萧国师是有把握能将哀家救出去的。耶律阮若是真的聪明,早就该杀了哀家,让哀家活着,是他最大的失误。不对,耶律阮将你送与了哀家,才是他最大的失误。”
  李风云苦笑一声,道:“太皇太后对我的信心未免太足了点,我都没有这个把握。成与不成,还要看天意。”
  “天意?”述律平轻哼了一声,道,“你不是长生天的使者么?你都来了,长生天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说吧,你为萧国师出了什么主意,打算怎么将哀家救出去?”
  ………………………………


第六百五十二章 无为之君
  要想将述律平顺顺利利地从皇宫中救出去,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度甚至超过了当初刺杀耶律德光。当初刺杀耶律德光,虽然有八万雄兵护卫,但那是在野外,只要找到机会见到耶律德光,剩下的事便是逃命了。
  可是要救走述律平则不同,述律平是被囚禁在皇宫中,辽国皇宫的守卫虽然比不得中原那般巨宏伟制,也比不上南唐那般森严,可那也是皇宫,单单那皇城的城墙,就是按照最高规格垒制,而且分内外两道。
  若只有李风云一人,以他的武功,借着城墙上的凹凸不平,冲杀上城墙,杀出城去也许不是难事。可是若再带上不会武功的述律平,在重重包围下想要杀出重围而不伤述律平,那就难了,特别是皇城中还有一流高手的情况下。
  出了皇城,不说那驻守上京城中的那一万精兵,只说那上京城也有一道城墙,城墙的高度甚至还超过皇宫,只要封闭了四门,李风云带着述律平若想杀出去,几乎是没有可能。光是暴风骤雨一般的箭矢,便足以将述律平射成豪猪。
  李风云明白,述律平当然明白。
  不过,听完李风云的计划以后,述律平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叹了口气,这位执掌权柄数十年的女人道:“不知为何,哀家认为你的计划会成功,虽然,这将会是我大辽的又一大耻辱。李风云,如若你不是汉人,如若你是契丹人,哀家必会予以重用。”
  李风云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述律平又接着道:“只可惜你不是生在一个强盛的中原,要不然,我契丹族人只怕要有多远躲多远。
  哀家知道,你千方百计都在削弱我大辽,包括这一次,你情愿救哀家出去,为哀家奔走。你的担忧,哀家也明白,你担心强大的大辽会觊觎中原肥沃的土地。
  哀家可以给你一个承诺,只要在哀家的有生之年,哀家都不会兴兵南侵。这样的承诺,够重了吧?”
  李风云笑道:“这样的承诺,耶律阮也曾给过。”
  述律平摇摇头,眼中露出一丝茫然:“哀家与耶律阮不同,耶律阮受你们汉家的影响太重,喜欢玩弄权谋,玩弄人心。在权谋、人心面前,所有的承诺不过是一张纸。
  权谋这东西,不是不能玩,而是不好掌握。论权谋,你们汉家玩了几千年,我大辽怎么会是你们的对手?即便这样,你们汉家自己也没有掌控好权谋。
  哀家也看过你们汉家的史书,多少王朝是因权谋而兴,又因权谋而没落?说到底,是你们汉家的儿郎太过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眼光罢了。即便是汉武帝、唐太宗也不过如此。”
  李风云沉默了,这一点,述律平说得没错。权谋不过是一时之计,之所以能被人颂扬,无非是其完成不原本不应该能完成的事情。任何一次权谋的成功,都是对规则的一次破坏。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从隐太子李建成手中夺得了皇位,就意味着大唐皇帝传承体系的崩塌。皇位的继承不再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任何一位皇族,只要有实力,都是有机会登上皇帝的宝座的。
  所以,有唐一代,皇室的争斗都充满了血腥与阴谋,原有的秩序在这种混乱中渐渐地崩塌,发展到最后,便是谁有实力,谁就可以登上皇位。于是才有后粱,后唐,后晋和如今的大汉,于是才有南吴、南唐、南平、南汉、吴越、南楚、南闵,前蜀、后蜀和无数割据一时的诸侯势力。
  始作俑者,难辞其咎。
  “哀家不同,”述律平接着道,“哀家从来就没有觊觎过南朝的土地与财富。虽然哀家也曾用过一些权谋,但是那只是迫不得已。对权谋,哀家不能说不屑一顾,但是从不看得那般重要。
  哀家以为,我契丹族人,只有远离你们汉人那些奇巧的计策,才能走得长远。虽然一时会吃亏,但终究能保持草原男儿的本色。
  所以,哀家的承诺,你完全可以相信!”
  李风云苦笑一声,道:“我相信太皇太后现在说的都是真的,不过我希望太皇太后如若重掌权柄后,还能这么想。
  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太皇太后,如果太皇太后平安脱险后,会推举谁来与耶律阮争夺大辽的天下。仍旧是耶律洪古么?”
  述律平摇摇头,道:“哀家的确是希望耶律洪古能当上大辽的皇帝,只是,契丹人不会拜服在一位失败者的脚下。而且,现在的辽国,已经不是当年刚刚兴起时的契丹了,汉家的阴谋诡计已经侵染了契丹人淳厚的心。若是在三十年前,耶律洪古的确是契丹最好的选择。现在不成了,耶律洪古的勇武已经震慑不住蠢蠢欲动的各部。
  李风云,你是一个聪明人,你猜哀家会选谁?”
  李风云将辽国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人仔细排了一遍,忽然心中一动,问道:“莫非太皇太后想要选耶律璟?”
  述律平有些惊讶,望了李风云一眼,道:“李风云,看来你对我辽国的情况知道得不少,哀家的心思也被你猜透了。不错,哀家正是要选择耶律璟。怎么样,你现在该放心了吧,耶律璟在你心目中,应该不是什么有为的明君。”
  李风云笑了笑,如果耶律璟做了辽国的皇帝,他的确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据他得到的消息,耶律璟的确算不上什么贤明之主,虽然他是耶律德光的嫡长子,不过,却没有耶律天德得人心。即便是耶律阮,也没有将耶律璟视作威胁。
  因为耶律璟感兴趣的只有两件事:打猎与喝酒。
  如果放在中原,如果这样的人登上了皇位,无疑会成为一名昏君,最起码,也是一位庸主。想来耶律璟当上了皇帝,对南侵中原,应该不会太感兴趣。
  “太后为何要选择他?”李风云问道,“太皇太后的子嗣还有不少,旁人难道没有能让太皇太后看得上眼的么?”
  述律平摇了摇头,答道:“不是没有,而是不能。当初大汉初年,如果没有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沉淀,又哪来汉武帝的风光。
  哀家原本的打算是行不通了,既然如此,为大辽的未来着想,哀家不得不选一个无为之君,或许能为我大辽多延续一两百年的江山。相比之下,无为之君总好过一位乱为之君吧!”
  ………………………………


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宫(1)
  只要有耐心,机会总会有的,特别是在有心人的精心策划下。
  李风云进宫一个月不到,便听到传来的消息,耶律阮率领临潢府的四万精锐皮室军,昨天忽然去游猎去了,赤练崖教主耶律明理所当然在身边护驾。听到这个消息,李风云知道,耶律天德完了。与耶律阮生在同一个时代,是耶律天德的悲哀。
  得到这个消息,李风云立刻找到述律平,悄悄地对她说道:“太皇太后,这几日天气转凉,还请太皇太后保重身体。”
  述律平立刻领会到李风云的意思,不动声色地道:“哀家知道了,哀家会注意的。”
  两日后,萧齐瑞果然传递过来消息,准备在当夜救出述律平。他的人马,将在皇宫西门接应。
  拓跋律也似乎嗅到了紧张的气氛,将李风云拉到一处僻静的地方,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手,我该怎么办?”
  李风云犹豫了一下,这一次想要像上一次那样抛下拓跋律就走,那是不可能的。这家伙贼得很,暗地里两只眼珠时刻不停的盯着李风云。这两人李风云与太皇太后频繁的接触,要想不引起他的注意是不可能的。
  李风云沉默了一下,问道:“拓跋长老,这要看你如何决断了。脚踩两只船始终是不成的。”
  拓跋律长叹了一声,道:“我还能怎么决断?我还有回头路可走么?耶律阮不会放过我,耶律明更不会放过我。说吧,需要我做什么,我照做便是。希望太皇太后能够成功!”所谓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当初在赤练崖他背叛了耶律明,就已经让他再无回头的可能。
  况且,如果述律平真的搬倒了耶律阮,那么一切背叛的历史都将过去,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拓跋律仍然是大辽的忠实部下,他的族人仍然能够与契丹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原与契丹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夹缝中生存扩张。
  “很好!”李风云点了点头,道,“入夜后,就由你带着太皇太后与我出宫吧!我想,拓跋长老要带两名部下出皇城,应该没有人会阻拦吧!那些监视太皇太后的高手和侍卫,你来搞定。”
  计划虽然不是这样,但是李风云认为如果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带着太皇太后溜出皇城,对于安全救出述律平来说,无疑又多出来几分成功的保障。
  两人略微商议了一番,便分头行事。
  日落西山,又一个宁静的夜晚不知名的昆虫的鸣叫声中到来。
  景元宫泰和殿内,四名年轻的宫女正在服侍大辽太皇太后述律平就寝,述律平虽然被软禁,不过一切的用度,耶律阮却没有丝毫吝啬,从来都是从宽的打算,该有的排场都没有半点削减。对于这四名宫女来说,这也许只是一个平常的夜晚,她们不知道,这一夜将是她们噩梦的开始。
  李风云当然不会顾及四名辽国宫女的命运,大殿的窗户被他缓缓地撬开,人影一闪,三名正在忙碌的宫女哼也没哼一声晕倒在地上。
  另外一名正在整理床铺的宫女听到身后的动静,转过身来,正要发出尖利的尖叫,忽然觉得嘴巴被人捂住,一柄锋利的钢刀横在了她的脖子上。
  “不许出声,不然就杀了你!”一身侍卫打扮的李风云低声喝道。
  那宫女惊惶地点了点头,她绝望地看到太皇太后从柜子的隐秘角落翻出一只包裹,对发生在眼前的事情视若无睹。打开那包裹,那包裹内是一套早就准备好的侍卫的服饰,包括一只腰牌。
  李风云伸出手指,在那宫女身上一戳,点中她的哑穴,方才放开她。用钢刀逼着她传上述律平的衣服。
  那宫女刚手忙脚乱地换上述律平衣物,李风云又一手刀砍在了那宫女的后颈上。那宫女轻吐了一口气,软倒在地上。
  李风云将那宫女抱起,放到了述律平的床榻上,盖上了一床薄被,又转身将另外三名宫女拎到了角落处。不注意看,根本不会注意到泰和殿中的不同。
  这时,述律平已经换好了一身侍卫服饰。满脸的铅华已经被洗去,眉毛比刻意加粗,嘴巴上还贴了两片小胡子,往日那个气度不凡的太皇太后消失了,出现在李风云面前的是一名面色略黄的宫廷侍卫。
  李风云点点头,递过来一把侍卫的腰刀,述律平接过来抓到手中。
  “宫内另外的那十四名宫女和奴仆,我有已经处理过,不到明天天明,他们不会醒来。一路上不要说话,一切都有人应付!”李风云低声交待道。
  “哀家一切都听你的安排便是!”一个辽国侍卫,开口自称是哀家,李风云忽然有一种荒谬无稽之感。
  吹灭蜡烛,两人悄悄地从泰和殿中走出。按正常情况,一定是有隐藏在暗处的高手注意景元宫,特别是泰和殿的情况,但奇怪的是,李风云与述律平就这么走出泰和殿,竟然没有出现什么动静,泰和殿外可是挂满了灯笼。
  李风云当然知道原本原本应该在暗处监视景元宫的那几名高手,已经被拓跋律调开。若没有拓跋律的帮忙,李风云首先要除掉那几名高手。虽然对李风云来说,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一不小心惊动了景元宫周围巡逻的侍卫,要救出述律平就会变得麻烦不少。
  将述律平轻手轻脚带到景元宫的大门前,李风云在门后等候着。在景元宫的门前,日夜都有四名侍卫值守,惊动了他们,事情也会变得难以预料。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只听有人敲门:“咚,咚咚,咚咚咚咚!”
  李风云急忙将大门门栓抬起,讲大门拉开一条缝。
  门外正站着拓跋律,见李风云打开大门,拓跋律急忙招手道:“刚刚巡逻的一队侍卫走过,下一队侍卫过来有一盏茶的时间,快走!”
  李风云点了点头,拉着述律平将她送出了门外,又掩好门,搁好门栓,双足一点地,轻飘飘地落在了围墙之上,又如一片落叶一般落在了墙外。再回头,只见四名辽国侍卫,眼睛睁得溜圆,手握钢刀,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