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然大师不太在意,道:“好吧,以后这内功心法就叫《乾坤大挪移》。(注2)不过这内功心法可没这名字这般威风大气,老衲只创出了三层心法,只要内功足够,学起来也不难。可保天人五衰之际,不会走火入魔。”
  说罢,了然大师将《乾坤大挪移》的口诀与要点,教给了李风云。
  李风云本就聪明,此时内力又深厚,不过半个多时辰,《乾坤大挪移》三层心法便被他练成。
  “砰!”苏语侬忽然从大石头后面摔了出来,气鼓鼓地道:“哪里不难了,奴家怎么就学不会?”
  了然大师、李风云愕然,旋即哈哈大笑。
  幽州城,一座酒楼中,一名风流倜傥年轻公子正独据一桌,举杯自饮。
  “好逍遥,好自在,你就是冷雨轩么?你有什么资格要指明老夫来见你?”一名青衫老者走到了桌子的对面,一撩衣袍,坐了下来。
  “我有很多名字,冷雨轩只是其中之一。”那年轻公子急忙起身,取过酒壶,为那老者满满斟上一杯酒,“萧大人不必担心在下在酒中下毒,在下没有这个胆量,也没这个必要,说不定过不了几天,我家主上与萧大人就会以兄弟相称了。”
  那老者冷哼了一声,道:“事情到了那时,自然有那时的说法。你自己也很清楚,也只有你主上才有资格与老夫萧翰称兄道弟,你区区一个奴仆,有何资格与老夫平起平坐,还敢叫老夫来见你?
  你现在要给老夫一个满意的说法,要不然,老夫不管你叫冷雨轩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包叫你走不出这座酒楼。”
  这青衫老者居然是契丹大名鼎鼎的萧翰,契丹大族翰族的族长,耶律天德的舅舅,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最信赖的几位大臣之一,难怪他会有这般大的架子。
  冷雨轩也不恼,哈哈笑道:“萧大人何必着急,如若大人一定要说法,在下也一定会给出的。不知南唐奉宸卫未来的统领这身份如何?”
  萧翰轻哼了一声,道:“莫说你还不是南唐奉宸卫的统领,就算有一天你真的坐上了这位置,也休想与老夫平起平坐。”
  冷雨轩点了点头,道:“这话也对,南唐奉宸卫统领的地位的确还差了点,萧大人,你认为绿柳庄路庄主的亲传弟子的身份可够格?萧大人,你莫说你不知道绿柳庄。”
  萧翰一阵沉默,论身份,绿柳庄主路惊鸿当然不能与他相比,但是路惊鸿是绝世高手,这天下总共才几个绝世高手,死一个少一个,而他萧翰若是死了,自然有人顶替他的位置,君不见契丹的两位绝世高手,耶律明和萧齐瑞,对于契丹来说,简直是不可豁缺,两者的重要性不可相提并论。
  冷雨轩哈哈大笑:“更何况,我今天来与萧大人谈判,可不止是代表我个人,更代表我家主上,代表我家主上的三十万大军。萧大人真的认为这些都不能让大人与在下平起平坐,不能请大人屈就来见在下一面么?”
  这冷雨轩不是别人,正是杜重威的亲信部下十九。
  “你家主上的三十万大军?”萧翰冷笑一声,道,“晋国的三十万大军几时成了杜重威的?他要有这三十万大军,还派你来谈什么?何不直接挥师开封,夺了帝位,自己做皇帝?”
  十九微微一笑,答道:“不错,这三十万大军的确不是我家主上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三十万大军,我家主上一纸军令便可调动起来。
  在下知道,耶律大汗为了将晋国的主力引到北方来,动了不少的脑筋,也下了不小的工夫,可是,在下猜想,耶律大汗一定没想过晋国皇帝居然有这么大的魄力,一下子调动了三十万大军吧?”
  萧翰不语,耶律德光的确没有想到石重贵有如此大的魄力。他们原本以为,能引二十万晋军北上,就是晋国的极限了。谁知道石重贵居然动用了三十万大军,这还不算北方原本的地方驻军。
  这些人加起来,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饭吃多了,也能让人撑死,更何况是三十万大军呢?契丹只准备二十万人北征的准备,却来了三十万大军,这多出的十万人马,足够让契丹这一年多来的准备化为乌有。
  “那又如何?三十万人的供给粮饷,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老夫倒要看看,晋国究竟能撑多久!”萧翰不愿在十九面前露出怯意,强撑着道。
  注1:这个典故前文有解释,见第四十六章 注1。
  注2:金庸大师,还有金粉,千万别喷俺,俺也是金粉!
  话说这《乾坤大挪移》后来被波斯拜火教偷学去了,加以补充发展,最终形成了九层心法的《乾坤大挪移》神功,又传回到了中原,为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所学,后来又在张无忌手中发扬光大,成为一代绝学。(详见金庸大师的《倚天头龙记》)
  这不禁叫人感叹,改革开放真的是很重要啊!23333~~
  ………………………………


第四百六十七章 虎兕出于柙
  “不需要撑多久!”十九的指头轻轻地敲击着桌子,“请问萧大人,这幽州,这燕云十六州,能容得下多少兵马,三十万人能不能将它塞满?以契丹新败之师,又有几分把握能将这三十万大军拒之门外?不要忘了,这燕云十六州中,心向中原王师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那又如何?”萧翰腾地站了起来,道,“晋国的三十万大军直管来试试,看看究竟鹿死谁手!”
  十九双手虚按,笑道:“萧大人,何必着急,攻打燕云十六州,我家主上也不想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大家完全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能够在酒桌上谈好的事情,又何必去动刀动枪?不是吗?”
  萧翰缓缓地坐下,第一次真正正视十九,道:“年轻人,你,很不错,来契丹吧,以你的才华,不愁大汗不会重用你。何必一定要为中原那昏庸的皇帝效力?”
  十九狡黠地眨了眨眼睛,道:“萧大人谬赞,大人恐怕是弄错了,在下是在为主上效力,可不是为了皇上。”
  萧翰哈哈干笑了两声,不屑地道:“杜重威又比石重贵强得了多少?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注1)像你这样的大才,不能呆在杜重威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却被当做奴仆使唤,冒着种种危险来到我契丹,杜重威又能有多看中你?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个道理,冷公子不会不明白吧!”
  十九脸色微微一变,随即笑道:“国侨先生当年不是也一样游走于雁门关内外?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国侨,即桑维翰,桑维翰字国侨,十九称桑维翰为国侨有些不妥,所以后面加了先生二字,取其先之而生之意。此处,十九是在说当初桑维翰说服契丹扶助石敬瑭的旧事。
  萧翰哈哈大笑,语气颇具玩味:“杜重威也能称得上以国士待公子?况且,杜重威也不是石敬瑭。公子何不看看桑公现在的处境,似乎也不太妙啊!前车之鉴,公子难道不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么?”
  十九朝萧翰拱了拱手,道:“正如萧大人所言,这不还没到那个时候么?主上有三个儿子,不必传给一个干儿子。萧大人,这些话题传扬出去,对在下,对萧大人恐怕都不太好,何不谈谈合作事宜?”
  “合作?”萧翰嘿嘿笑道,“好吧,那就谈谈合作,当年桑公来见大汗,可是带着燕云十六州而来。不知冷公子这次又带真什么而来?”
  “萧大人觉得在下该带什么来?”十九扬了扬眉毛,问道。
  萧翰一手推开身前的菜碟,伸出食指,在酒水中蘸了蘸,在桌上画出一条曲曲折折“几”字型的曲线,低声道:“便以此水为界,北边全归契丹,南边任由杜公处置,契丹全力支持杜公,如何?”
  萧翰的意思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包括河北和河东,全都划给了契丹。
  十七哈哈大笑,摇头道:“这么一来,中原还剩下什么?萧大人莫非是希望我家主上受千夫所指,寝食不得安么?”
  萧翰也含笑道:“不是还有南方吗?江淮之地,杜公不打算要了么?天下这么大,杜公又何苦执着于这方寸之地。”
  “这方寸之地可不小!”十七站起身来,朝萧翰拱手道,“若萧大人执意于此,在下也无话可说,只好将萧大人的意思,告知我家主上,劝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刀枪剑戟,好好打上一场,兴许,真能将燕云十六州夺回来。主上割地封王,相信地盘也小不了多少。”
  说罢,十九便要离去。
  “且慢,冷公子又何必急于离开?”萧翰叫住十九,“既然是酒桌上的事,彼此都有得商量,冷公子觉得带些什么礼物献给大汗比较合适?”
  十九又坐回到桌边,道:“燕云十六州,既然先帝已经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大汗,主上自然会萧规曹随,从此两国互不相犯,杜公尊契丹为上国,以臣礼相待。”
  “哈哈哈哈!”萧翰也大笑了起来,“冷公子,你觉得这可能吗?你总不能把本来属于我契丹的东西,当作礼物送给大汗吧!闹了半天,我契丹什么都没有得到,那大汗又何苦要支持杜公?冷公子,老夫不妨告诉你,与老夫接触的,可不只有杜公一家。”
  “的确如此!”十九针锋相对,“不过,恐怕不会有比我家主上更合适的合作者了。他们手中掌握着三十万大军么?
  南唐不是一直与契丹关系密切吗?在下想,如果大汗提出以黄河为界,南唐一定会答应,可是前提是大汗需要帮南唐把中原打下来。可是,大汗若真能将中原打下来,又何必要分去一大半给南唐?”
  萧翰一时无语,十九说得没错,这三十晋军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战场如棋局,即使占据了先机,不到最后,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这场大仗打下来,万一契丹输了,丢了燕云十六州,那么,石重贵的声望必定打振,契丹就再没有染指中原的希望。
  不止如此,年轻气盛的石重贵很可能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北征。失去了富庶之地燕云十六州,失去了这道天然的屏障,契丹又能拿什么与晋国对抗?
  石重贵完全能横扫渤海国,兵锋直指临潢府,临潢府受到威胁,国基不稳,那些原本臣服在契丹脚下的部族必定会乘势而起,立刻投靠晋国,调转马头对付契丹,意图从契丹庞大的身躯上撕下一块肉来,滋补自己,草原从来不都是这样么?
  那时,契丹真的可就真的危矣。
  十九接着道:“当今的皇上是不太可能与大汗和解了。契丹与大晋之间,必定要有一方倒下。我家主上仁慈,不愿看到这种局面出现,两家和好,将不该有的石头搬走,继续维持先帝在世时那和睦安祥的局面,不是很好吗?
  契丹若是执意要在中原的身躯上再割下一块肉,萧大人,你认为彼此间的和平,又能维持多久?”
  注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取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


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战
  萧翰与十九第一次面对面的会谈并没有谈出结果,双方的分歧实在是太大。不过彼此间第一次接触,谁也没有想过能将事情谈成。
  耶律德光反复看了萧翰的奏报两遍,将奏报转给了皇太弟耶律洪古,问道:“三弟,这件事你怎么看?”
  自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机(注1)带领契丹部族崛起以来,历经四十余年,太祖先后征服奚(注2)、乌古(注3)、黑车子室韦(注4)、鞑靼(注5)、回鹘(注6)与渤海国(注7)。通过扶持石敬瑭,耶律德光又击败了宿敌后唐,取得燕云十六州,契丹已经从东北草原上一些零散的部族成为了天下间首屈一指的强国。
  就算是从太祖耶律阿保机登极建国(注8)算起,到如今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打下偌大一片江山,东临浩荡的瀚海,西攮广阔的西域,北接荒渺的冰原,南抵万里长城。
  耶律阿保机死后,在皇太后述律平的建议下,众大臣推举耶律德光继承皇位。
  耶律德光没有辜负众大臣和族人的期望,秉承了耶律阿保机的遗志,将契丹经营得如铁桶一般,更是利用中原大乱之机,夺取了对契丹至关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并因俗而治,指定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使契丹的国力日趋强大,甲坚兵利,冠绝天下。
  两度入侵中原,虽然都铩羽而归,但与中原由于战乱民不聊生,死伤惨重的景象不同,契丹的元气并未大伤,其根本也并未被触动,反而,从河南、河北劫掠来的大量财物,人口补充了契丹的不足,只是士气有所受挫而已。
  耶律洪古,又叫耶律李胡,是耶律德光的亲弟弟,皇太后述律平的第三个儿子,勇武强悍,力大无比,深受述律平的喜爱。在述律平强烈要求下,天显五年(注9),耶律德光立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这意味着,如果耶律德光有什么不测,不出意外,耶律洪古便是便是下一任契丹皇帝。
  有时候,耶律德光怀疑,母后述律平当初之所以建议他而不是当时的皇太子他大哥耶律倍继承皇位,只怕就是在为耶律洪古在做打算,因为那时的耶律洪古才不到十六岁,要慑服满朝的文武大臣,震慑各大部落,显得太过年轻。
  耶律洪古便耶律洪古吧,只要母后喜欢,反正自己的儿子都不太争气,即便坐上了皇位也难免被人拉下来。唯一像样一点的耶律天德,又显得太阴柔了些,没有君王气相。不能做皇帝,做个太平王爷也是不错。(前文笔者把耶律天德误认为是耶律阿保机的第三个儿子,实际上他是耶律德光的第三个儿子,由于前文已锁,不作更正,特此说明。)
  如果日后耶律天德一定要当皇帝,就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了,契丹人就像是一群狼,狼群中只有最强壮的狼才有资格坐上狼王的位置。
  耶律德光常常这样安慰自己,母后的威望太大,权势太重,即便是他也心存顾忌,不敢轻举妄动。
  一个能心狠到能将自己的右手砍下来,又硬逼着一群老臣为先帝陪葬的女人,是那么容易能动的吗?(注10)
  耶律洪古看完萧翰的奏报,猛地将奏报掷在地上,大声骂道:“萧翰那老东西,难道是老糊涂了?这种事情用说吗?我们契丹人什么时候打过不占便宜的仗?那个叫冷雨轩的胆子也忒大了点吧,居然敢向我堂堂契丹提这样的条件。
  二哥,给我十万兵马,我去把那姓杜的人头拿来见你。”
  耶律德光眉头微微一皱,耶律洪古其实同样不适合当皇帝,勇则勇矣,只是勇而无谋,总喜欢冲锋上阵出风头,以为这样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却不知,他是契丹的储君,皇太弟,他杀了对方哪怕是上千人、上万人都算不得什么,对方只要杀他一个,那契丹就败了。
  而且,耶律洪古缺乏一双慧眼,他没有看出在奏疏中,萧翰其实是在暗赞那个叫冷雨轩的年轻人。临危不惧,有理有节,对时局也把握得很准,这样的人,在契丹朝堂上也很少见。萧翰是在劝他,尽可能将冷雨轩收罗为己用,如果不能,那这样的人不能留。
  中原真是人才济济呀,武,出了一个李风云,屡屡击败契丹大军。如今文又出了一个冷雨轩,更不要说老一代中的桑维翰、冯道等人。
  这样的人才为何在契丹人中便找不出一个?难道契丹人就真比中原人笨吗?如果契丹人中有这么一批文臣武将,那区区中原又怎能挡得住草原男儿的铁蹄?
  “二哥,你倒是说句话呀,同意还是不同意?”耶律德光正在出神之际,就听到耶律洪古跺脚催道。
  耶律德光微微一笑,他当然不会将十万大军交到耶律洪古的手中,当初他能当上皇帝,不就是因为他手握重兵吗?要不然,他未必就是他大哥耶律倍的对手,不管怎么说,当时耶律倍才是正牌的皇太子,契丹皇位的继承人。
  如果贸然将十万大军交给耶律洪古,他背后又有母后的支持,天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束甲逼宫可不是只有中原人做得出来,实际在草原上,这种事情远比中原发生的频繁得多。
  “三弟,稍安勿躁!”耶律德光安抚住耶律洪古,“此乃国战,此战的胜败更关系到我契丹的存亡兴衰,不可不慎重,我会亲自帅军,三征中原。但契丹不能没有人把持大局,母后年纪越来越大了,很多事已经力不从心,很多事都要你来稳住人心。
  中原有句话,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值此关键时刻,除了你与母后,我还能信任谁?谁又有这本事能帮我照顾好契丹的后路?”
  一席话说得耶律洪古心头暖洋洋的,但不能上阵杀敌,他多少有些不甘,抱怨道:“我这个天下兵马打元帅算是白当了,真正上战场的机会没有几次。”
  耶律德光哈哈大笑:“急什么,天下这么大,仗有得你打!”又转移话题道:“从这份奏疏上来看,杜重威对赵延寿诈降之计早就已经识破,想要把他引诱到幽州来,或者易州去,看来都不大可能了。”
  “那,二哥,这仗你准备怎么打?”耶律洪古没有纠缠带兵出征的事情,抬头问道。
  “既然他不肯来,那我就只好打出去。”耶律德光一拳击打在铺在桌案上的地图上,拳头所落之处,正是晋国凸出的、威胁到幽州安全的易州位置。
  注1: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是耶律阿保机死后群臣及诸属国上的尊号,太祖是他的庙号。至于耶律阿保机,前文已经有注释(见七十四章注1)。由于国之殇之后,剧情随之要转到辽国境内,预先对辽国的情况作一些介绍、铺垫。
  通读过我的朋友应该了解,重大事件发生之前,我都会做一些铺垫,前面出现过的人,往往意味着后面还会重复出现。没有孤立的人或者孤立的事。
  注2:奚:今河北北部。
  注3:乌古:大体上以海勒水(今海拉尔河)为中心,包有额尔古纳河及呼伦湖以东一带地。
  注4: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
  注5:鞑靼:在唐代指蒙古高原东边的塔塔尔部
  注6:回鹘:大致在今新疆这一代
  注7:渤海国: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