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我也是不知,我只能勉强看出一个大概来,具体未来会如何发展却也无能为力。”蓝光解释道。
第八百七十二章哥舒毒计
“一切事情还是等我先将潼关之地的形势稳定下来再说,那长安城之中却还有不少高人,你能看出这些,想必别人应该也可以,圣上应该不会有事。”随风突然便想到了那玄都道观之中的那方先子,一身术法神通神鬼莫测,便是现在回想起来都依旧觉得莫测高深,很有可能早就踏入了离尘境之中。
甚至很有可能蓝光所说的那个拱卫帝星的神秘星辰就是他也说不定,想到了这些,随风也暂且放下了心来,若是前线战局未稳,后方又出什么岔子,除非他身怀分身之术,否则也毫无办法。
“我总觉得这安定的时日怕是不会太久,便是这哥舒翰抗旨不尊拖延时间,叛军的头领未必便会这般安心地等待。”蓝光慢悠悠地接着说道。
时间便这样一日一日地过去,随风到了潼关的十五天后,正月初一。
天宝十五年的新年第一天,整个潼关城中依旧气氛凛冽,因为前线战火未定,却是并无多少节日的气氛。
就在前几日,中原盟主年轻的风无一统领武林之中各路勤王兵马起兵山东,连拔头筹直向西而来。叛军此刻大半兵马都在河南河北一带,却是后防空虚薄弱,被其连连击破,直逼南阳。
如此捷报传来,潼关城内所有人都长舒口气。连日来的紧张气氛也因此缓解了许多,也许是腹背受敌之故,叛军对于潼关的攻击之势减轻了不少。整个潼关内外军民一心。固若金汤一般。
这一日,一直寒风冷冽的潼关,竟然飘飘洒洒地下起了鹅毛大雪来。
随风走在城中,看着满目城池一点一点被白雪所覆盖,成了晶莹洁白的一片,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如此寒冬,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却不知又要被冻死多少。
“大人,哥舒将军派我请大人过去,说是有要事相商。”
随风正在城中的街道上走着。突然从一旁窜出了一个身穿甲胄的兵士。径直拦在了自己面前。
“哦?有要事相商?那你带路便是。”随风答道,也不多说,跟在了这兵士的身后向着军帐之中而去。
刚刚进入大营,便听一旁法场之中传来一阵“啪啪啪”的拍击声响。随风一下便听了出来。这是木杖和肉身相撞击的声响。不禁一愣。问道:“这却是怎么回事?”
带路的士兵脸色一暗,眼中闪过几丝惧意,见随风发问不好不答。只好道:“这是那些操练耽搁了时辰的将士们在受刑。”
“耽搁了时辰便要受杖刑,如此未免太过严厉了些吧?”
随风撇了撇嘴说道,那兵士听在了耳中,眼里闪过几分很是认同之色,只是奈何他身为最底层的士兵,却是不敢妄言长官是非,只好噤声不语。
随风也不多说,随着他一路向着大营正中的帅帐而去。他默默观察了一番,所见的军士却都有些面黄肌瘦,眼神涣散,暗暗比对了一番,却是和他刚刚来潼关之地所见大不一样。
不禁又多问了一句,“这哥舒将军是什么时候来此潼关之地的?”
“约莫一个月之前。”兵士答道。
随风心中一凛,又问道:“那之前这潼关之地却是何人在镇守?”
“是仙芝将军,只是后来仙芝将军率兵出城吃了败仗,却是已经被斩首示众了。”这士兵越说眼神之中越是黯淡,显然对于那高仙芝怀念不已。
随风听罢这些,心中却是一阵五味陈杂。这哥舒翰他也久仰大名,之前乃是朝廷之上仅次于杨国忠的红人,极得圣眷。之前领兵与吐蕃作战,夺下了吐蕃屠石堡,对于大唐开疆扩土立有大功。也难怪这一次安禄山叛乱,玄宗会将他派来这潼关之地。
“统兵之法严而不恤,终究不是正道。”蓝光听闻这些也不禁感慨一声。
随风暗暗点了点头,这么片刻的功夫,已经到了帅帐所在了。
“随风兄,你终于来了。”坐在正中太师椅上的哥舒翰看到随风,颤颤巍巍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起身相迎。
随风看了一眼道:“将军腿疾还未康复?”
哥舒翰看了自己的双腿一眼,摇了摇头道:“老毛病了,之前因此还昏迷过许久。”
随风点了点头,还是有些奇怪,这哥舒翰突然将自己叫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想,试探着问道:“不知将军此次将我叫来此地究竟为了何事?”
“你先坐下,我们再谈。”哥舒翰从旁拉过一张凳子让随风坐了下来,这才接着道:“前几日斥候传来密报,慕容世家于江南之地起兵谋反,原来这安禄山竟然只是慕容世家的一个家臣。那慕容玄风亲自领兵到了东都洛阳。有消息传来,从昨夜开始,整个洛阳城中张灯结彩,四处一片喜庆,似乎是那慕容玄风已经登基称帝了。”
“什么!”随风吃了一惊,他原以为慕容世家会一直隐忍下去,直至最后一刻再一举出现,扭转乾坤,却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浮出了水面,而这慕容玄风更是胆大包天,连洛阳之地都未站稳,便敢登基称帝了。
哥舒翰长长叹了口气,道:“我初时得知此事之时也很是吃惊,从这慕容世家突然浮出水面,再到那慕容玄风登基称帝,不过短短十几日的时间。任谁听闻都会大吃一惊,此事还不曾公开出去,知晓者不过寥寥数人,怕是当今圣上也被蒙在了鼓中。”
随风长长吸了口气,平静下了自己的心绪,道:“的确如此,我之前却还和这慕容玄风打过交道,却没想到他竟然有如此胆量,敢行这不臣之事。”
随风早就知道慕容世家心怀叵测,只是总觉得这哥舒翰叫自己来此没有这么简单,所以并未将自己所知和盘托出,而是随意迎合了几句,观察着他的反应。
“想不到阁下竟然还识得慕容世家之人,眼下先不管那慕容世家如何。先对付安禄山再说,毕竟他手中捏着十余万大军,眼下却有一个好计策,想问下阁下的意见。”哥舒翰突然话锋一转,直勾勾地盯着随风说道。
随风心头一肃,知他终于要说出用意了,面上依旧不露声色,道:“哦?却不知将军有什么好计策?”
哥舒翰抿了抿嘴唇,道:“这安禄山有一族弟名为安思顺,此前由于在安禄山举事之前曾向陛下进言,告发过其兄的谋反图谋,是以不曾被圣上责罚。此刻只需行那借刀杀人之策,派人乔装送信人,信中写上这安思顺的谋反之意。我们再佯装于城门口将其截获,将此罪名坐实,逼得圣上只能杀了此人。此人一死,安禄山必然丧失心志,我们则可趁势派兵而出,收复失地,介时立下千古功业岂不如同探囊取物?”
随风面色一变,吃惊道:“好一个借刀杀人之计,不过未免也太过毒辣了一些。那安思顺虽是安禄山的族弟,但其心向善,并未参与谋反,我们就这么将其杀了,未免太过恶毒了些吧?而且若是传扬了出去,岂不是让那些支持将军之人寒心?”
哥舒翰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地道:“此时乃是非常时期便要行非常之事,阁下不是有那改变人面目之法么?只需要将我一个手下变成那安禄山亲信的样子,由不得别人不信,而且如此作为天衣无缝,任谁也发现不了其中真相。等到叛乱平息之后,我立下千古功名,我便向圣上上书言尽其中关键,为官为将任凭阁下甄选,如此岂不美哉!”
ps:写了这么多了,大家支持下吧。。。
第八百七十三章兵出潼关(上)
随风暗暗吸了口凉气,仔仔细细地盯着眼前的哥舒翰打量了几眼。
这哥舒翰年至中旬,双鬓之上都已染了尘霜,此刻叛军压境兵临城下,他竟然还有心思去想如此计策。倒有些不像是领兵的将军而像是整日混迹官场的文臣了。
看到随风沉默不语,哥舒翰还以为他动了心,忙又接着劝说道:“那安禄山乃是一代胡人,哪里懂什么计谋,听闻族弟身死之后定然心慌意乱,此时我再率军一举冲杀出去,必能起到奇效,一举收复失地易如反掌。阁下更是可以因此立下不世功劳,原先我还想过,既然那安禄山是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谋反,我们完全可以效仿汉室平定七国之乱的先例,留并三万镇守潼关,其余大军回师帝京,一举将杨国忠那厮诛杀,如此一来安禄山没了借口,不攻自破。只是如此一来,却是会损及陛下的颜面,如此我才不曾如此行事。此计相比起来则要稳妥许多,也不至于有惹恼陛下的危险,不知阁下以为如何?”
哥舒翰说着说着,脸上刮起了几分笑容来,似乎连他自己都有些佩服自己,竟然能够想到如此妙计。
随风却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道:“我随某人不做如此有违良心之事,将军若要行驶计策,栽赃嫁祸没有随风的术法一样能行。而且我那雷霆炼骨之法极为消耗内力,上次一役,至今我都不曾缓过劲来。”
哥舒翰一愣。却没想到随风不假思索地便加以拒绝。还想再劝,却见随风摆了摆手,“将军若是此次叫在下过来只是为了商量此事,那随风却是要回去了。在下也想奉劝将军一句,将军手持重兵,乃是天下间对抗叛军的表率,将军一举一动还望三思。”
随风说罢,站起身来就向着帐外走去。
“等等!”哥舒翰一口又叫住了他,眉头直跳,满脸的阴沉。顿了顿。不知想到了什么,又恢复了几分平和。道:“还请等一下。”
“还有何事?”随风转过身来,皱着眉头问道。
哥舒翰笑了笑,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一样。道:“在下要领兵出战。具体如何用兵却还是要和阁下商榷一二。”
随风隐隐觉得有些不对。道:“在下又不是军中之人,对于这调兵遣将一事并不在行。阁下想要找人问询,应当找诸将军才是。实在不行,在下将随萧叫来也可。在下怕是帮不上忙。”
联合今日所见所闻,随风总觉得这哥舒翰有些不对,似乎在酝酿着什么绝大阴谋一般。甚至似乎将自己都算计在了其中。不过随风也不惧他,倒要看看他这葫芦之中到底卖的什么药。
果然,就听哥舒翰又道:“这些调兵遣将一事自然有我和诸将领一同齐心协力,却是不劳阁下操心了,我想要和阁下商榷的却是阁下那三千勤王兵马的事情。”
随风心中一片了然,这哥舒翰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说来说去,还是打的自己那三千弟子的主意。也难怪那三千弟子若是放在军中,就如同一柄神剑一般,不知可以发挥多大的效用,这哥舒翰眼馋倒也不奇怪。
只是这三千弟子乃是天山派之中的精锐,其中每一个都珍贵异常。为了家国天下,损失在战场之上倒也罢了,关键这哥舒翰却是想要用这些人手为他自己谋取官爵利益,却要白白损失天山派的实力,随风如何甘心?
刚想严词拒绝,转念却又想到这哥舒翰毕竟手持重兵,能否平息叛乱,十有**全靠看此人如何作为,却也不能太过得罪。道:“并非是在下不愿,只是这三千人马此刻却是隶属于随萧调动。未必便能尽数听从我的调遣,而且将军大军出征,这潼关城内却是不能没有防守。不如将这三千弟子留下,将军只需要再分出小波人马来,便可保潼关不失,将军手中的军士多些,便也多上几分凯旋之望。”
随风也知恐怕劝不动哥舒翰放弃如此阴谋,只能以退为进,先保住自己那些弟子再说。以随风的眼光来看,只要没有绝顶高手参与,这潼关之地自己那三千弟子便已然够了。而如果有何为道那般的高手参加搅局,只要他起了屠杀之心,便是坐拥二十万人马也未必能够将潼关守下来。
像是何为道那等高手,早已摆脱了数量的限制,人再多对他而言,不过只是数量大小而言。人海战术在他面前已然失去了作用,再多的人也决然没有取胜的可能。
哥舒翰听罢,神色变了变,又逐渐平静了下来。缓缓点了点头道:“阁下说得不错,那三千人马威力非凡,虽然用来冲锋亦是不错,但这潼关之地不容有失,还是留下防守为好。我再留下三万人马,想来应该够了。”
随风见他的样子,也只劝说再也无用,忍住了心头的叹息,微微点了点头。
第二日一早,潼关的西城门之前。这西城门门前的官道直通长安,由于背离战场,是以这里的形势要好上许多。并未被叛军封锁,只要没有战事之时,城门倒也会时不时地开启,好方便城内外之人往来交通。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悄悄混迹在了人群之中向着城外走了过去,他紧紧按压着自己的衣衫,将自己的胸口严严实实地捂了起来,就像是其中藏着什么一样。
“慢着,你过来!说的就是你!”
他正随着人群一点点地走着,身旁突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喝声。他心里一慌,向着一旁看了一眼,就看到一个守兵向着自己走了过来。
那守兵脸上满脸的凶色看得他心头直跳。
“你过来……”守兵的话还未说完,那人突然撒开了腿,向着城外冲了出去。
“快!抓住他!”
那守兵反应也不慢,见他想要强行闯关,立时一声大喝,四周站着的其他几名守兵一下发力,向着那人逃跑的方向追了过去。
那人慌不择路,又没有武功在身,哪里能够跑得过这些军旅之中的兵士?不过片刻的功夫便被那几个士兵给抓了回来。
“搜!”
那守卫看了一眼,毫不废话,直接便下令。
“是!”押着他的两个士兵齐齐应了一声,一齐在他身上搜了起来。
“将军,我们发现了这个。请您过目!”
很快,他胸口藏着的密信就被搜了出来。那守卫接了过来,摊开信纸只看了两眼,脸色猛然一变,立时变得严肃了起来。急声道:“此人原来竟是叛军的奸细,将他押下去好生看管,我这便去禀报大帅,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唯你们是问!”
那两个士兵齐齐应声,将他又给押了下去。
守卫持了密信毫不停留,马不停蹄就朝着军帐的方向赶了过去。
而这些都被一旁的随风尽数看在了眼中,刚刚那传信之人显然乃是哥舒翰一早安排的。为的便是给安思顺安一个不忠的罪名,随风看了不禁连连叹气。为了惩处凶恶,自己便要先化身凶恶么?
“莫要感怀那么许多了,你还是先去看一下那张小行他们的飞仙剑阵布得怎么样了才是。若是那剑阵有所小成,只要能发挥出五成的力道,便是那何为道亲自来此,也算不得什么了。”
随风正感慨着,蓝光又出声打断了他。
“也好,我这便过去看看。想来即便是一切顺利,他想要领兵出城至少也得一个月以后了,我们还有时间。”随风应了一声,身影一闪,消失在了原地。
ps:不好意思,今天课有点多,稍微晚了一点
第八百七十四章兵出潼关(中)
很快,没过多久,军中便传来了消息,说是在潼关之外抓住了叛军的奸细。哥舒将军第一时间便进行了处理,上奏加急文书,当天便发往了京师。
而随风也见到了张小行,问询过了一番之后,无奈地发现飞仙剑阵虽然比之从前又有所进步,但想要对付那何为道之类的离尘境高手却还是有所不够。只是这些事却不是他着急便有用的,只能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让随风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晃便是足足半年之久。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哥舒翰的上书石沉大海再不会有消息的时候,圣旨终于姗姗来迟。玄宗皇帝在得知安思顺暗通叛军之后,龙颜大怒,直接便下旨砍了他的脑袋。下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尽快出城,与敌人一战,圣旨之中言辞恳切,那希望哥舒翰重振声势,夺回失地的语气溢于言表。此事在有心之人的运作之下,沸沸扬扬地流传了出来。天下之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果然不出哥舒翰所料,那安禄山因此恼怒异常,攻打潼关的力量比之从前猛然增强了许多。只是潼关城之中坐拥二十万兵马,又有着天堑地利,虽然日夜攻城的叛军如同潮水一般,但始终却还是未能敲下这城墙的一块城砖来。
三次猛烈的进攻之后,叛军终于力竭,耗尽了所有锐气,向着后方徐徐后退。
这一日,军帐之中。哥舒翰当中而坐。墙壁上挂着一副潼关附近关隘的军事地图,其上密密麻麻地做了许许多多的标注,正是之前叛军曾大举出没过的地点。军帐下方,一干副将围坐了一圈,仰视着正中那个挺拔的身影。
“叛军的部队开始后撤了,想必他们的队伍气势已尽。安思顺死得其所,安禄山那厮果然是个酒囊饭袋之徒。只会好勇斗狠,不过一个小小的激将法,便逼得他原形毕露。我准备趁势而为,顺应之前圣旨的号召。一举出城击溃叛军收复失地。到时候再配合其他几路大军的围攻。介时这叛军不攻自破。今日将诸位召集来此便是为了商榷此事,不知诸位有什么好的提议?”哥舒翰眉飞色舞,他等了这么许久,终于等到了消息。满脸的激动欣喜之色。
下方围坐一圈的诸将受到哥舒翰的影响。也都满脸振奋欣喜之色。三三两两四下低声交谈了起来。
很快,他们齐齐抬起了头来,朗声笑道:“全凭将军做主。将军有令,末将无敢不从。”
“好!兵贵神速不宜拖延,诸位这便下去整顿人手,我们今夜便连夜出发,给叛军当头一棒。即便不能直捣黄龙生擒安禄山那厮,也要收复东都洛阳,如此才好上表朝廷,以期封赏。”哥舒翰大喜过望,这些将领许多都是他和吐蕃作战之时培养出来的亲信,他却是放心得很。
在他看来,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聚,只需要自己慨当以慷,一鼓作气,必能起到神效。似乎冥冥之中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和不世功勋正在遥遥向他招手一般,想到这里,他那满是沧桑的脸庞就如同枯木逢春,焕发出了久违的光彩来。
当日傍晚,哥舒翰于潼关城中点齐十八万兵马,浩浩荡荡连夜出城而去。只留下两万守兵和随风所带来的那三千天山弟子作为守城之用。
潼关城中一处高高耸立的高楼之上,随风凭栏而立,远眺着不住向着城门外涌出的军士,脸上一阵神色变化,竟看不出到底是何表情。
“公子,你在担心什么?”青竹就站在他的身后,轻声发问。
“没什么,我只是在想这么浩浩荡荡十余万大军,最后又有几人能够生还。我替他们卜了一挂,却是下下之签。非但这些人凶多吉少,便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