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女婿-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到了第四天,却来了一个爆发似的增涨,竟一口气卖出去六百张盐票,六万两现银足足用了三两马车才解送去了盐司银库。
  看这个趋势,盐票一物已经彻底被沧州人所认同了。
  苏木这几日没事就出入茶馆酒楼调查市场行情,得到的消息令人振奋。当初他跟吴老先生商量定下一百两一张的面额,为的就是防止挤兑。但这么高的入门门槛还是挡不住市民们发财的热情。一百两银子对普通人家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但古人都是大家族,一个家族拿一百两银子出来还是可能的。
  基本上,一姓人家将手头的闲钱都掏出来买票换盐,然后卖出去换取利润。卖盐得钱之后,再族长的主持下,按照各家所出股本的多寡分配。
  到现在,几乎整个沧州的中下层阶级都被裹入了这场财富风暴中。与此同时,一个接一个荒诞不经的发财故事也在沧州城中流传开来。肖秀才就不说了,他是第一个发现盐票漏洞之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理应大发一笔。至于比肖秀才更玄乎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某人拿出一百两银子,一口气干了三天,就将手头的资产翻了一辈;某个老太太将自己的棺材都卖了,又泼出去老脸不要,四下问亲戚借钱,最后筹得一千两银子,只三天时间就从一个穷老太婆变成富翁,欢度晚年,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老太婆这个例子在先,沧州城中一夜之间突然有了钱荒的迹象,要借钱,却不是那么容易了。道理很简单,我若是有钱,自去买盐票发财,谁肯犯傻借你?
  至于高利贷,更是不好借,真算起来,高利贷那点利,还真比不上买盐。
  不过,这事叫太康公主看到了商机,沧州发展银行有发展出一项新的业务:贷款。
  利息嘛,比起高利贷却要温柔许多,每月三成利。也就是说,你借一百两银子,一个月只内归还,得还一百一十两银子。
  当然,得用房产、店铺和土地做为抵押。
  这个贷款项目一出,苦于没有现金的普通百姓自然是趋之若骛。到第七天的时候,发展银行一口气竟放出去二十万两银子的贷款。
  想比起包销盐票的那点提成,这才是真正属于正德皇帝、太康公主和苏木的利润。
  光这一笔,太康公主算了一下,一个月就能为银行带来六万两的收入。三个大股东一人就有一万多两银子的入帐。
  看着手头这一大叠契约,太康公主看苏木的眼神越发地诡异,笑眯眯地说:“这生意做起来还真够味啊!”
  苏木点头:“盐票不过是一种货币,就目前而言倒看不到利润增长点,毕竟是一个长期行为,以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为时间单位。但贷款利息却是实实在在的收获,放贷款,才是一个银行应该干的事情。咱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建立沧州发展银行的信用。不要小看沧州民间存银,真正的大户们还没有动呢!”
  太康公主连连点头,这一阵子作为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负责所有的日常事务,她明显地瘦下去一圈,眼睛变得更大了。
  好在又过了一日,林老板替苏木雇佣的伙计和帐房先生都来了沧州,这让太康公主终于可以喘一口大气。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户入场

      同时来沧州的还有一个老熟人,孙臣。
  看到这个同窗密友,苏木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子相,你怎么来了?”
  孙臣大半年没见到苏木,看到他也是异常欣喜,呵呵一笑:“听林老先生说子乔这里缺少人手,就过来了。怎么,你不想用我?”
  苏木搓着手:“怎么不用,你能来,我欢喜都来不及呢!不过,你是一个秀才,若在我这里,怕是耽搁了你的学业和前程。”
  孙臣:“什么学业前程,我这次回保定已经想得明白了,如子乔这种惊才艳绝人物,世界上也没几个。世上读书人千千万万,说到底也都是平常人。童生能够考中秀才,那是百中取一;秀才考中举人,又是十中取一。就我保定府而言,上万学子,每三年能中举人者也不过十人,很可惜,我孙臣不是那十分之一,更别说进士了。中不了举人不要紧,可这日子还得过下去,毕竟,孙臣上了父母高堂,下有妻子儿女需要养活。为了供养我读书,家中已是赤贫。现在,是孙臣报答他们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孙臣动了感情,眼圈有些发红:“这次,孙臣本打算进族中的商号就职。这次林老板回保定雇人,一听是子乔你的生发,自然就过来了。子乔你也别当我是个吃闲饭的,君子六艺中,算术我可不赖,要不,你现在试试?”
  说罢,就拿起一只算盘,麻利地打起来。
  苏木一把抓住他的手,笑道:“不用试了不用试了,我这里还有两家分号,你负责一家。将来,搞不好在京城和南京都要开分号,到时候免不了要请你去主持。”
  孙臣笑道:“我的薪水可不低啊,实际上,我们孙家培养的子弟,成年之后若科举无望,大多会派出去掌管家族的产业,每月三两,咱们虽然是密友,但话要说到前头。”
  苏木:“自然,其实,我这银行薪水倒是其次,若干得好,年底的分红才是大头。对了,还有一事,我在沧州用的是梅富贵这个名字,记得保密。:”
  正要解释,孙臣却点了点头:“用化名自然最好不过,子乔你将来是要中进士的,若经商,怕是要坏了名声。”
  说完,苏木就将太康和宗真叫过来,介绍孙臣给他们认识,从这一刻起,孙臣算是正式成为了沧州发展银行的核心决策层的高管了。
  孙臣一见到太康的美貌,不觉大为震撼,下来之后悄悄问苏木:“这可是子乔的红颜知己,胡家那边怎么说,胡小姐可不是个好相以的。她爹现在有红得烫人,凡事你得多多小心。”
  苏木苦笑,这事还真没办法解释。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投帖。
  接过来一看,却是沧州知知州关继宗,帖子上说,请苏木过去说件事。
  苏木和关知州已经有一阵子没见面了,说起来,以前在巡检司的时候,两人关系还不错。关大人对他苏木也诸多维护,这次发帖子过来请,语气也很客气。
  其实,现在的苏木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他完全可以直接派和衙役过来传他去州衙问话的。
  人家既然做够了礼数,苏木也不好意思不去,当下就换了件新衣裳,坐了轿子去了州衙。
  “见过老大人。”
  “呵呵,梅巡检你来了,最近可好?”
  “大人,梅富贵现在在盐司听差,已经不是州衙的人,巡检一说休要再提。”
  “梅巡检,呵呵,以前叫习惯了,改不过来。免礼,免礼,都是自家人,用不着这样的。”关知州呵呵地笑着。
  苏木顺势直起了身子,坐到椅子上。
  两人又说了半天话,关知州又详细地问了半天苏木现在在盐司过得如何,并道,梅巡检你入了盐司的幕,倒是一条好出路,云云。
  苏木听他说了半天,心中有些不耐,却不好意思打断关大人的话头。
  唠叨了半天,关大人才指着手边的一叠宗卷,道:“梅巡检,今日本官叫你过来,其实也是有一件正事。听说你最近和吴世奇大人弄了个什么发展银行……恩,事是好事,毕竟也是为朝廷解燃眉之急嘛。不过,盐票这种东西动静实在太大,有人将你给告了。”
  苏木一惊,接过宗卷看了半天,心中才叫了一声晦气。
  原来,这是一件民事纠纷。
  事情是这样,沧州城中有一富户。他有个外甥父母双亡,没办法,只得投靠到姨妈家来。因为盐票的利润实在诱人。这小子就动了心,想借此发一笔财。无奈手头却没有银子,就求到姨妈头上来。不知道怎么的,从老太太手头将房契借了出来,去发展银行贷了一百两,买了张盐票兑盐谋利。
  事发之后,一家人闹了个不亦乐乎。最后,这外甥还把姨父给打伤了,酿成一桩人伦悲剧。最后,这个姨夫一怒之下把外甥告到州衙来,顺带这还将发展银行的名字给加了上去。
  这事本不大,可不知道怎么的,竟然被几个乡绅知道了,就找到衙门来,说发展银行弄的这个盐票搞坏了世道人心,请知州大老爷出一道命令查封了。
  苏木摇头,将宗卷放下,问:“关大老爷,这案你打算如何解决?”
  关知州抚摩着已经变得雪白的胡须沉吟片刻,道:“盐票和银行乃是盐司的事情,本官还管不到那边去。至于这案子,让被告将房契还给他姨妈就是了。”
  苏木心中一松,欠了欠身:“多谢大老爷。”
  关知州:“只一桩,那人以后若再来抵押借钱买票,梅巡检你不再放款子给他。”
  苏木点头:“那是,我下去之后,就跟行里的人说一声,以后不接受这人的贷款申请。”就提起笔将那人的名字记了下来,黑名单制度还是很有必要的,苏木可不想因为这种事情被道德先生们抓住把柄,大做文章。
  他心中还是奇怪,关知州今天请自己过来,难到就为这件芥子般的案子?
  关知州缓缓道:“梅巡检,这盐票一事,本官也不懂。不过,有几个乡绅想买些,倒不是为了兑盐谋利,为的就是携带方便。他们托本官来问一声,可否购入一些,年底是否有红利可分?”
  苏木精神一振:“自然,一成利,可以随时兑换现银。”
  “那就好,我让他们自己来寻你。”
  从衙门回去之后,第二日,就有一群乡绅上们存钱换票,总数达到惊人的十万两。
  大户终于进场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盐票终于可以当现钞使了

      关知州口中所说的乡绅们买票只为携带方便一说,苏木是嗤之以鼻的,这群地主还不是为了其中的利润?
  随着乡绅们的入场,盐票一物在沧州更是火暴。
  这些日子,发展银行见天都能卖出去六七百张票,并放出去数万两银子的贷款。
  同时,外地资本也开始进入沧州盐市。
  发展银行的同仁们一个个忙得脚不粘地,特别是孙臣,更是累得瘦下去一圈。还别说,这人的的算术能力不错,对于金融业也有些天分,加上为人可靠,苏木觉得这个同学将来还是可以大用的。将来无论是刘在沧州还是去北京或者南京,都可以独当一面。
  盐票卖多卖少,甚至贷出去多少款子,苏木并不在乎,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信用。
  信用,才是真金白银。
  不过,盐司的吴大人却有些扛不住了。
  看到苏木的经济手段之后,吴老先生也不再用为那三百两赈济银子忧愁,看现在的情形,最后两个月,这笔亏空就能补上。
  他现在最头疼的事情是没那么多盐可供应票友们兑换,盐场每天就那么多产量,这其中还得刨去盐商们的量。照这么发展下去,一年下来,长芦盐司的产能却跟不上了。
  没办法,老先生只得将苏木又叫了过去,说出自己的担忧。
  苏木却是一笑:“老先生你担心太过,没那么多盐,咱们就悠着点兑换,谁叫你每天兑那么多盐出去呢?”
  吴老先生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本官还是厚道了些。”
  苏木:“是啊,以前盐司是见票就发盐,有多少兑多少,这个规矩得改改。如此,盐司的人马也不用那么累。”
  前阵子,为了对付蜂拥而来的票民,盐司的所有衙役和书办们都出动了,从早到晚,就没有个休息的时候。到现在,大家都快要累得倒下了。若不是沧州银行出钱给大家发了双倍的薪俸,只怕早就有人撂挑子了。
  就算如此,顾润那群书生也很积极地不配合,四下散布不满情绪。
  若这种劳累的情形再持续下去,盐司的人先就要造反了。
  吴大人:“苏木你说。”
  苏木:“从明天开始,盐司只设两张桌子兑换盐票。兑换时间,上午已时至下午酉时,过时不候。叫来兑换的百姓先去领号,领到号之后再排队。限制时间,并唱号兑盐,手续一多,这速度就能慢下去。”换算成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朝九晚五。
  “这个法子可成?”吴世奇还是有些担心:“这样是不是就能控制兑换的数量。”
  “可以的。”
  “那就试试吧!”
  第二日,新的法子一实行,效果不错,兑换食盐的数量立即少下去一大截。
  苏木老实在兑换点坐了一天,细心做了记录,发现这个办法非常好。
  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还有些不满。不过,盐司的人一声怒吼:“咱们都是妈生爹养的,也都吃饭睡觉,你们又没发我等一文钱薪水,凭什么叫咱们没日没夜的侍侯?”之后,不和谐声音立即就消停了。
  古代的老百姓都很老实,官府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有理。
  于是,大家就先去领好,然后排队凭号兑盐。
  因为以后了时间限制,到时候盐司就下班回家。而且,又减少了人手,一天下来,兑换的盐票比起往日少了一半。
  同时,银行那边的盐票还在以几何级数地增加。
  如此一来,队伍排得越来越长,到最后,从银行买了盐票,到兑换到盐,通常需要三天时间。
  苏木也打听过,有些从外地来沧州的用户已经在沧州住了五六天了。
  兑盐越来越慢,加入进盐票中想大发一笔的人越来越多。如此,又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
  因为需要排上一两天队伍才能兑换到食盐,于是,就有不少没钱买盐票的本地人得地利之便,先去排队抢号。然后,以两钱银子一张号卖给需要的人。
  这个年头,码头脚夫辛辛苦干上一个月才一二两银子,只需卖出去十个号就抵得上普通人干一个月。
  于是,发现这条财路的穷苦百姓顿时激动了,天不亮,就有人抬着小板凳过来排号。有的人甚至直接拿了凉席在这里睡觉。
  好在天气热,倒不怕伤风感冒。
  这情形,颇有些后世大医院挂号的盛况。
  苏木有一天半夜心血来潮来到盐司兑换点,看到满广场都是睡觉的百姓,头皮都麻了。
  相比起这个产业而言,在这段日子里,沧州城的客栈、酒楼、茶馆,甚至青楼里挤满了外地来买盐票的客商,这些老板们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到最后,满大街都是外地口音的客人。
  沧州的商家,上至盐商,下到引车卖浆者流普通感觉现在的生意比起往年好做得多。
  就算你在街边随意地摆个甜酒摊子,一天下来,卖出去几百碗毫无问题。若是在往年,一天卖出去三五十碗就要叫阿弥陀佛。
  因为兑换食盐的时间实在太常,通常都要等上两三天,而且,随着盐票的发行量越来越大,这个时间还在不为人意志所转移地延长。
  于是,就有商人长期住在沧州,在兑换食盐的同时,随便做起了自己的本业。毕竟,生意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无形之中,他们手头的业务也逐渐朝沧州转移。
  毕竟,沧州乃是大运河漕运枢纽,就算不做食盐生意,干别的也能得水运之利。
  几乎每一天都有一个新的商号成立,喜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也因为盐票兑换速度慢,商人们手头的盐票越积越多。这个时候,有心眼灵活之人发现这东西信用非常好,可以直接当现银使用,还携带方便,这一来,无形中又节约了许多成本。况且,每年还有一成利。
  能够做到一顶规模的商生意都大,从盐司兑换来的那点食盐其实在总的业务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小。发现盐票的好处之后,许多心活眼快的商人都不急着去兑换实物,反开始用与流通。
  能够将生意做到一定规模,有百万身家之辈谁不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无论情商还是智商都是出类拔萃的,自然知道,盐票可以兑换食盐,不过是盐司为了筹集赈济款子的权宜之举。
  将来肯定是要停止兑换的,否则,岂不扰乱了盐政?
  看现在这量,也就是三两个月的事情。
  现在去排队换盐,数量少不说,还挺烦人的,倒不如直接用在生意上面。
  如此一来,盐票开始逐渐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流通起来。
  ……
  长芦盐运使司衙门,转运使官署中。
  吴世奇正在奋笔疾书,将这一个月沧州盐实所发生的一切写成折子,进呈御览。
  苏木也是深以为然,毕竟盐票可以直接兑换食盐一事触动了整个食盐专卖制度,这事得同朝廷说个分明。否则就会有大麻烦,若是换成政治风气酷烈的时代,被人治个杀头之罪都有可能。
  “老先生说得对,这个食盐兑换制度短期内搞搞也是可以的,等三百万两一凑够,就可以停止了。”
  “不过,若是停止兑换,盐票怎么办?”老先生倒是有些舍不得。
  苏木:“盐票不能废,说到底,这东西是和食盐挂钩的。不过,挂钩嘛却有的是其他办法,不外是做个担保保持其信用。现在信用已经建立,倒不用直接兑盐。而且,适当的时候,大人也可以提降低官盐兑换数量,让盐票兑换无利可图,回归正常价值。理由嘛,随便寻一条就是。比如官盐的质量比起以前有很大提高,不搀沙子了,现在的一斤盐相当于以前的一斤三两之类……反正咱们手握最终解释权。”
  苏木说所的话吴老先生也听不懂,只连连点头:“苏木你说的话,本官一概准了。对了,这个折子该怎么写,咱们也合计一下。我打算这个月先解一百万两银子进京城,以安朝廷之心。”
  苏木:“不急,再等上一月,三百万两一起送过去好了。”
  吴举人欣慰一笑:“好,就这么办,到时候,也不知道朝廷和陛下要欢喜成什么样子。”
  写完折子,就有一个书办送了张片子过来给苏木。
  苏木一看,落款竟是白老大和谢九五那群盐枭。
  苏木:“也许用不了再等上一月吧!大人,我有事先告辞了。”
  这群盐枭们找苏木做什么,根本就不用多想,不外乎是为盐票之事而来。
  上一次,白老大和谢九五各自都掏了几万两银子捧场,下来之后,倒没见他们去兑盐。实际上,想比起盐票之利来,走私盐利润更大,还不用去排队那么麻烦。
  这次,他过来找苏木,必然是看到盐票使用的便利,想再买些。
  苏木心中暗笑:这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