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查阅了一下礼部的记录,洪武二十八年,已经打下大片疆域并且拥有了足够实力的帖木儿开始曝露出其真实意图,不仅扣留了西方大国奥斯曼帝国的使臣,连洪武皇帝派往西察合台汗国出使的给事中傅安也予以扣押,并在随后进攻了奥斯曼帝国,俘获了其皇帝。”

    “如果说帖木儿仅仅一次对大明使臣无礼的话还情有可原,可洪武三十年其第二次扣押并虐待了大明使臣,这就是刻意而为了。”

    李云天已经为今天的朝议准备了良久,不仅收集了大量帖木儿帝国的情报,也查阅了帖木儿帝国和大明的官方往来记录,面对张氏太皇太后侃侃而谈,“帖木儿死后,西察合台汗国陷入内乱,直到其四子沙鲁哈十年后平定了国内战乱,才在永乐十一年与我大明恢复通使。”

    “鉴于帖木儿的往事,臣不得不担心此次西察合台汗国进攻东察合台汗国的真实意图,一旦东察合台汗国被其拿下那么大明哈密卫将直面其兵锋,以关西七卫的实力绝难抵挡。”

    说到最后,李云天向张氏太皇太后一躬身,宏声奏禀道,“太皇太后,臣觉得西察合台此次出兵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为了西域的安宁臣恳请朝廷援助东察合台,与西察合台相比,东察合台一直以来都与我大明友善,数十年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太皇太后娘娘,我国大汗这次只是想出兵恢复察合台汗国昔日的荣光而已,绝不敢冒犯大明,请太皇太后娘娘明察。”粗壮随从闻言顿时就急了,顾不上许多连忙就跪在地上,高声向张氏太皇太后说道。

第一千零二章 使臣替身() 
“哼!”见粗壮随从情急之下竟然撇开了巴忽,李云天的嘴角顿时闪过一丝冷笑,由此看来这个粗壮随从的身份果真不简单,随后他冷冷地盯着粗壮随从问道,“本王问你,帖木儿的后裔如何能继承察合台汗国的大汗之位?”

    “帖木儿大汗的母亲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后来又娶了西察合台汗国大汗的公主为妻,其子嗣具有察合台汗国王族血统,故而可以继承察合台汗国之位。…≦,”

    粗壮随从此时已经意识到自己先前行为的不妥,神色显得有些尴尬,不过事已至此他已经避无可避,因此抬起头向李云天恭声说道。

    “据本王所知,帖木儿之所以能登上西察合台的汗位,是因为他弑杀了与他情同手足的西察合台大汗忽辛,这才得以登上西察合台的汗位,而忽辛是正统的察合台后裔。”

    李云天面无表情地望着粗壮随从,冷冷地问道,“你告诉本王,自从忽辛死后西察合台汗国是否还存在?”

    “这……”粗壮随从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连数十年前的往事都知道,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当年,帖木儿正是杀死了与其有姻亲关系,并且情同兄弟的西察合台大汗忽辛,这才登上了西察合台汗国大汗的宝座,不过这个时候西察合台汗国已然变成了帖木儿帝国。

    这意味着帖木儿帝国这次打着重新恢复察合台汗国荣光的幌子已经被李云天给戳穿,帖木儿帝国对东察合台汗国的军事进攻实际上是一个国家队另外一个国家的入侵。

    “巴忽,你告诉本王,东察合台汗国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被你们赶到了天山以南,其国力远不如你们,为何你们这次不仅动用了二十万兵力攻打东察合台汗国,而且还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在撒马尔罕待命,只要一攻下东察合台汗国就挥军东进!”

    见粗壮随从无言以对,李云天冷笑了一声,意味深长地望着粗壮随从说道,“虽然本王不知道你为何要隐藏身份,不过你此举是对我大明天子大不敬!”

    “巴忽?”听闻此言,包括多鲁尔在内的现场众人顿时大吃了一惊,神色错愕地望向了那名粗壮随从。

    “他果然是巴忽!”娜尔莎显得则比较平静,从先前的一连串表现来看她也怀疑那名粗壮随从才是帖木儿帝国的使臣巴忽,而出现在大庭广众的那个巴忽只不过是个替身而已,如今既然李云天也这样怀疑,那么想必十有**此人就是巴忽了。

    至于巴忽为何这样做,很显然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了,毕竟帖木儿帝国现在正在与东察合台汗国交战,整个西域也变得不怎么安稳,故而巴忽采取这样的形式既能避开敌人的耳目同时也便于其私下里行事。

    张氏太皇太后的脸上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帖木儿帝国的使团还会来这么一手,不过正统帝则显得有些兴奋,他觉得李云天实在是太厉害,竟然一眼就看出了粗壮随从的真实身份。

    “小国使者巴忽,叩见大明皇帝陛下、太皇太后娘娘!”粗壮随从一脸震惊地望着李云天,双目中满是震撼的神色,随后连忙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行叩首礼,以头触地,声音不无慌乱地说道,“在下做出此举实属万不得已,王皇帝陛下和太皇太后娘娘恕罪。”

    “他是巴忽?”

    “这个人竟然是西察合台汗国的使者?”

    “既然忠武王说他是巴忽,那么想必他就是巴忽了。”

    “真没想到,这个巴忽竟然如此狡猾。”

    “竟然用一个假使者来觐见皇上和太皇太后,这可是对皇上和太皇太后的大不敬呀!”

    轰的一下,大殿上再度骚动了起来,文武百官望着跪在那里的粗壮随从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这时,那名假巴忽意识到形势不妙,吓得连忙跪在了地上,浑身瑟瑟发抖,这在大明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

    “巴忽,你们汗国举兵五十万,究竟意欲何为?”李云天见粗壮随从承认了身份,不由得冷笑了一声,沉声喝问道。

    此言一出,有些喧哗的大殿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巴忽,双目中无不充满了震惊的神色,倘若帖木儿帝国真的举兵五十万,那么很显然不会单单为了攻下东察合台汗国而已。

    多鲁尔此时已经从娜尔莎那里知道了先前的巴忽竟然是假冒的,而且被李云天当堂戳穿,那名其貌不扬的粗壮随从才是真正的巴忽,这令他倍感诧异,同时也对李云天刮目相看,一路行来他竟然没有看出那个假巴忽的丝毫破绽。

    不仅如此,多鲁尔的脸上也显露出了紧张的神色,因为李云天指出帖木儿帝国这次出动的兵力高达五十万,一旦后继的那三十万兵力进入东察合台汗国,那么东察合台汗国在明军没有赶赴前就已经完了。

    “王爷,在下不知王爷从何处得来的消息,据在下所知,本国这次进军东察合台只出兵十万而已。”巴忽闻言脸色变了几变,他自然不可能承认李云天所言之事,否则的话势必使得大明出兵西域,于是向李云天摇了摇头后说道。

    “本王的情报来源绝对可靠,如果你想听的话,本王就把你们汗国这次统兵将领的名字一一报之于你!”

    李云天早就料到巴忽会抵赖,因此不动声色地说道,“不过想必你也不会承认,本王也就不费这个口舌了。”

    “皇上、太皇太后,西察合台汗国早已非昔日的西察合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其大汗与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并不是直系血亲,故而也就没有重新恢复察合台汗国昔日荣光之说。”

    随后,李云天转向了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神情严肃地说道,“依臣之见,西察合台汗国这次出兵之举居心叵测,为了西域的稳定以及大明西北安宁,大明应阻止这场战祸。”

    “皇上、太皇太后,臣赞同忠武王之言,为了西域的安宁应让西察合台汗国撤军。”李云天的话音落后,杨士奇率先从队列中站了出来,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一躬身,沉声说道。

    “臣也赞同忠武王之言,西察合台此次集结重兵,实在令人难以寻味。”紧跟着,张辅也走出了队列,立在杨士奇身旁沉声奏禀道。

    “臣附议!”随后,内阁阁员、军阁阁员、五府都督和六部堂官纷纷出列,表明了各自的态度。

    “臣等附议!”见此情形,满朝文武纷纷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一躬身,不约而同地沉声说道,悠扬低沉的声音在太和殿内久久回荡。

    望着大殿上齐刷刷躬身行礼的文武大臣们,娜尔莎的脸上禁不住流露出欣喜的神色,随后神情激动地望向了李云天,李云天果然履行了他先前的诺言,将阻止帖木儿帝国攻占东察合台汗国。

    巴忽的脸上则青一阵白一阵,显得十分难看,很显然帖木儿帝国想要在避开大明干涉的情形下吞并东察合台汗国已经不可能,天知道大明的忠武王竟会收集到与帖木儿帝国有关的如此多隐秘的情报。

    “巴忽,回去告诉你们的汗王,东察合台汗国乃西域安定的根基所在,不容有失!”

    张氏太皇太后扫视了一眼现场的众臣,随后神情严肃地向巴忽说道,“否则,大明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在下一定将太皇太后娘娘的话带到。”巴忽知道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唯有无奈地向张氏太皇太后磕了一个头后说道。

    随后,一名内侍走上前,领着失魂落魄的巴忽等帖木儿帝国的使团人员离开了太和殿,如果不是太皇太后想要停息战火的话,那么必将追究巴忽的欺君之罪。

    “太皇太后娘娘,西察合台汗国这次来势汹汹,意图染指大明领土,恐怕不会轻易退兵,请大明早做打算,以备不测。”等巴忽一行人离开后,娜尔莎沉吟了一下,向张氏太后一躬身,忧心忡忡地说道。

    很显然,帖木儿帝国这次进攻东察合台汗国是筹谋已久的事情,而且兵锋直指大明,肯定不会因为大明的三言两语就退兵。

    “众位卿家,你们如何看待此事?”张氏太皇太后闻言微微颔首,然后看向了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禀太皇太后,西察合台汗国这次举兵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肯定是冲着咱们大明来的。”

    张辅沉吟了一下,率先开口,向张氏太皇太后高声说道,“因此,臣以为应该整军备战,以防不测。”

    “是不是太着急了点儿,一旦整军备战的话那么百姓们将陷入慌乱中,要不要再等等看,万一西察合台退兵了也就免去一场不必要的惊慌。”杨士奇是文臣,考虑的事情自然与张辅不同,闻言声说道。

    “杨大人此言差矣,西察合台此次大举进攻,如果不遭受重创的话绝对不会收兵。”

    张辅清楚杨士奇的意思,摇了摇头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杨大人,大明在西南兵力薄弱,再加上路途遥远颠簸,一旦西察合台进犯我军很难及时增援,届时西南地区很可能会被其攻占,然后直捣大明腹地,后果不堪设想。”

    杨士奇闻言不再言语,虽说整军备战可能会使得百姓们发生慌乱,但倘若帖木儿帝国的军队真的打过来的话,那么明军届时就可以及时应对。

    “报,关西七卫发来十万火急军情!”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手里高高举着一份公文,急匆匆走进了太和殿,立刻吸引了大殿内众人的注意。

    人们纷纷惊愕地望着那名内侍,关西七卫是大明最西部的部队,此时送来十万火急军情,难道帖木儿帝国的军队打了过来?

第一千零三章 疑惑不解() 
李云天望着那名手里高举着的紧急公文,眉头微微地皱了一下,他知道帖木儿帝国的军队不会这么快抵达关西地区,而关西七卫此时送来的紧急军情应该与帖木儿帝国无关。

    难道……北元残部有所异动?是想要趁火打劫,还是其与帖木儿帝国早有勾结共同对付大明?

    转瞬间,李云天的脑海中已经思绪万千,在他看来如果排除了帖木儿帝国的威胁,那么关西七卫在西域的最大敌人就是北元残部。

    自从数年前的一战后,北元漠南的鞑靼部几乎全部归附大明,剩下的北元残部在北元大汗阿岱、卫拉特部首领脱欢和土尔扈特部首领太平的率领下仓皇逃往漠北。

    由于也先所在的卫拉特部在三部中实力最为强大,因此他已经接替阿鲁台担任了北元太师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现在的北元以漠北诸部为主,而漠北诸部统称为“瓦剌”,故而北元现在称之为“瓦剌”更为合适。

    李云天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如果北元真的在这个时候举兵进犯关西的话那么大明西南的局势将更加糟糕,本来有一个帖木儿帝国就够麻烦的了,现在再多出一个北元来,单单兵力上就捉襟见肘。

    而且,北元经过数年的蛰伏后肯定憋了一股子劲要向大明复仇,据李云天所知,北元退向漠北后并没有消停而是向西方和北方进行扩张。

    几年来,北元的军队沿着当年蒙古大军西征的进军路线,一路上吞并了不少国家和部族,其兵锋已经进入了金帐汗国的地域。

    由于金帐汗国现在四分五裂,其汗王无法掌控国内的形势,故而也唯有眼睁睁地坐视北元把触角伸到它的地盘上来。

    其实,金帐汗国现在倒挺希望北元的到来,这样的话它就能联合北元来对抗其领地内的其他势力。

    早在十四世纪末,金帐汗国就呈现衰败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逐渐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去,金帐汗国又遭到了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袭,可谓祸不单行。

    十五世纪初,钦金帐汗国先后分裂出了以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四大汗国为首的诸多小汗国,这使得金帐汗国央直辖的只剩下有限的疆土,于是被称为大帐汗国,金帐汗国的正统汗位由大帐汗国继承,但他的实际地位等同于其他汗国。

    换句话说,金帐汗国现在早已经今非昔比,成为了比先前地域小得多的大帐汗国。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当年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拥有着强悍的武力,但却没有治理庞大国家的经验,再加上蒙古人口有限,故而无法长时期镇住诸多被其征服的国家和民族,实力自然会逐渐被削弱。

    如今北元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那么在李云天看来想必有所依仗,否则绝对不敢再度冒犯大明边疆。

    李云天由于在琢磨关西七卫这次送来的紧急军情,故而没有注意到一旁的娜尔莎悄悄地打量着他。

    见李云天眉头微皱后娜尔莎的嘴角不由得闪过一丝笑意,觉得俊朗儒雅的李云天严肃起来的模样显得有些可爱,肯定是在思索关西的军情。

    “皇上、太皇太后,北元集结近二十万兵力向关西地区靠拢,关西七卫请求朝廷援助。”

    由于正统帝年幼,张氏太皇太后又是一名不通军事的夫人,故而身为军阁首辅的张辅自然责无旁贷,从禀报的内侍手中拿过紧急公文后翻开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就是一变,沉声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禀告。

    轰,大殿上随之一阵骚动,正可谓破屋又逢连夜雨,谁料想北元这个时候也前来凑热闹,而且还集结了惊人的二十万兵力。

    这样一来的话,明军在西南地区的兵力将处于绝对劣势,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的卫所军不要说抵御帖木儿帝国的大军了,就是仅仅对付北元军队的二十兵力就够呛。

    “二十万!”李云天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没有想到在经历了数年前的重创后北元还能集结如此多的兵力,看来北元这几年的扩张颇有成效。

    “皇上、太皇太后,臣觉得这可能是北元的疑兵之计,倘若北元趁着西察合台大举从西域进攻我大明之际穿过河套直取大同,届时大明将两线作战,岂不是比进攻关西更为划算。”这时,胡滢上前一步,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说道。

    北元对大明的袭扰路线主要就是走大同,可这次北元军却一反常态跑去了关西,着实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从战术角度来看这都不合时宜,要知道河套地区丰美的水草正合适北元骑兵的行进。

    李云天闻言眉头先是微微皱了一下,随后嘴角闪过一丝笑意,他知道北元军为何要选择关西而不是河套、大同,看来脱欢经过上次之战后已经被自己打怕了,不敢轻易去招惹已经被讲武堂整合的漠南蒙古诸部,以及山北军区和辽东军区的骁武军。

    漠南蒙古诸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属三大地区,即哈拉和林地区、河套地区和兀良哈地区,三大地区之间互不统属,各自向讲武堂负责。

    这些年来,李云天对漠南蒙古诸部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福利政策,使得漠南蒙古诸部百姓的生活显著提升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迅速融入到了大明中。

    尤为重要的是,漠南蒙古诸部对漠北蒙古诸部原本就存在敌视情绪,如今归附大明后更是对漠北诸部万分防备,脱欢要是率军走漠南蒙古诸部的地区,那么难免会引发双方一场大战。

    除此之外,河套地区南边是山北军区,兀良哈地区东边是辽东军区,这两个军区的卫所军不仅接受了骁武军的整编,而且也驻扎着骁武军。

    一旦漠南蒙古诸部与脱欢率领的北元军打起来的话,山北军区和辽东军区这两个驻扎着精锐明军的军区肯定会派兵前去救援,届时将给北元军带来巨大的麻烦。

    因此,脱欢这才选择了最为稳妥的方式,避开了漠南蒙古诸部和山北、辽东军区,与帖木儿帝国一同从西南攻进大明。

    帖木儿帝国的军事实力远超北元,北元这是想用“驱虎吞狼”之计,让大明与帖木儿帝国自相残杀,其好坐收渔人之利。

    胡滢的话看似有理有据,顿时引发了朝堂上不少朝臣的共鸣,私下里纷纷低声议论着这件事情。

    北元这次袭扰大明确实一反常态,竟然舍近求远,舍简求繁,放弃了水草丰盛的河套地区而从荒芜的西域进攻大明,着实出人意料。

    相对于大殿上文武百官的惊愕,娜尔莎的神情则显得非常轻松,无论北元是否侵扰大明她都已经完成了此次出使大明的任务,成功获得了大明的支持。

    娜尔莎的视线若有若无地落在了皱着眉头陷入沉思的李云天身上,这次关西七卫忽然之间送来的情报使得尚未退朝的她有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