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定制,大明的总兵官历来由伯爵以上的勋贵担任,李云天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贵为镇武伯,具有了担任总兵官的资格。

    “镇武伯,朕任命你定南将军,总掌广西、‘交’趾兵事。”宣德帝正有此意,见张辅和张昊开口奏请,故而顺势答应了下来。

    定南将军位于广西的镇蛮将军和‘交’趾的征虏副将军之上,李云天挂此将军大印就能够在广西和‘交’趾调兵,广西都司和‘交’趾都司皆要听起军令。

    “臣领旨。”李云天早已经料到自己会担任定南将军,不动声‘色’地躬身回道。

    “广西和‘交’趾接连有民起叛,镇武伯,这次平叛时你给朕巡抚广西、‘交’趾,看看是否有官员渎职犯事。”

    随后,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双目猛然寒光一闪,神情冷峻地向李云天说道,“一经查实罪证,四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包括李云天在内,现场所有的人都大吃了一惊,谁也没有想到登基后一直宽厚待人的宣德帝会杀气腾腾地赋予李云天四品以下官员生杀予夺的大权,更没有想到他会让李云天巡抚广西和‘交’趾。

    巡抚与巡按不同,巡抚是“巡行天下,抚军按民”,既管民也管军,而巡按则是“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拥有官员的监察大权,主要是清查案件,无权‘插’手地方事务。

    李云天已经贵为定南将军,拥有着调兵的兵力,如今再冠以巡抚之威,无疑将统掌广西、‘交’趾的军政大权,即可统兵也可调兵,权力之盛犹如洪武时期的各地藩王,这在大明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虽然众人对宣德帝的这个做法感到万分意外,但不得不说他们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反驳的理由,因为李云天在去年平定汉王叛‘乱’的时候已经被宣德帝任命为山东巡抚,故而自然也就能巡抚广西和‘交’趾。

    去年平定汉王叛‘乱’之初,宣德帝担忧济南城被汉王的叛军攻破,又或者投降汉王,因此特意任命李云天为山东巡抚,进而使得李云天得以大展拳脚,先克青州城后守黑牛镇,一战成名,加官进爵。

    汉王战‘乱’平定后,李云天巡抚山东的职责自然也就结束,虽然担任的时间不长,但总归是积累了资历,再度去巡抚地方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此时此刻,唯一一个能让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反对宣德帝让李云天巡抚广西、‘交’趾的理由就是李云天手中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一旦李云天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李云天对宣德帝的“忠”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宣德帝也对他万分信赖,否则也不会‘交’给李云天如此重担。

    毫无疑问,谁这个时候提出异议的话绝对自讨苦吃,被看成是挑拨宣德帝和李云天之间君臣之谊,不仅会被宣德帝厌恶,也得罪了李云天和周征。

    尤为重要的是,宣德帝之所以这样做,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让李云天顺利平定‘交’趾的叛‘乱’。

    ‘交’趾地处偏远,局势又对明军不利,政令和军令合一可以使得李云天没有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平叛‘交’趾。

    由此可见宣德帝对李云天的信赖已经超过了朝中杨士奇和张辅这些重臣,同时也表明了平定‘交’趾叛‘乱’的决心。

    “臣必当竭尽全力剿灭叛匪,不负皇上厚望!”沉寂中,李云天率先回过神来,再度跪下叩谢宣德帝,意气风发地宏声说道。

    李云天以定南将军之威巡抚广西、‘交’趾,从手中的权力上来看已经超过了后世的总督,因为总督只有统兵权而没有调兵权,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

    “镇武伯,你还有何要求,一并提来,只要合理朕皆允许。”宣德帝见李云天信心十足,心中感到颇为欣慰,他就是要让朝中的那些重臣看看,没有那些重臣他一样可以平定‘交’趾的叛‘乱’,随后示意李云天起身,沉声问道。

    “皇上,倘若‘交’趾平定,臣希望皇上能移民实边,迁移内陆百姓前往‘交’趾,与‘交’趾当地居民融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根除叛‘乱’。”

    起身后,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躬身向宣德帝说道,“皇上,臣听闻‘交’趾镇守中官马骐与‘交’趾三司官员‘交’恶,肯定皇上派人前去巡查。”

    虽然李云天贵为定南将军和广西、‘交’趾巡抚,看似能够统辖广西、‘交’趾地界所有的官民,但有一种人他不再他的管辖之下,那就是被永乐帝、洪熙帝和宣德帝派去各地的镇守中官、镇守太监,他们是内‘侍’,归皇帝直辖。

    马骐是永乐帝派去‘交’趾的镇守中官,在‘交’趾已近二十年,原‘交’趾布政司布政使兼掌‘交’趾按察司按察使的黄福就是被马骐给‘逼’走的。

    内‘侍’乃皇家的家仆,而宣德帝已有重用内‘侍’之心,李云天自然不会主动去招惹内‘侍’,故而上奏,让宣德帝派人前去查探。

    “宣王瑾!”宣德帝闻言后脸上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抬头沉声吩咐‘侍’立在一旁的金英。

    虽然李云天言语非常委婉和含蓄,可宣德帝还是听出来马骐与‘交’趾三司官员不合,里面恐怕另有内情,于是决定好好地查上一查。

    听到“王瑾”二字,李云天的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宣德帝既然派此人前去‘交’趾,那么看来是下定决定要整顿‘交’趾的事务,马骐这次可谓在劫难逃。。。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八章 醉翁之意() 
'全文字三江阁'“奴才王瑾叩见皇上!”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工夫,正当李云天向宣德帝讲述他的平叛方略时,一名瘦高个中年内‘侍’快步走进了屋里,跪在了宣德帝的面前高声行礼。

    现场众人的视线立刻聚集在了王瑾的身上,王瑾是宣德帝宠信和器重的一名内‘侍’,所受的恩宠与金英不相上下。

    当宣德帝还是皇太孙时,王瑾就与宣德帝朝夕相伴,‘交’情颇为深厚。

    王瑾本名陈芜,宣德帝即位为他改名为王瑾,许多重大的军事政务都让他参预决策,并给予丰厚的奖赏。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还赐给过王瑾两枚银章,银章上的镌文分别是“忠肝义胆”和“金貂贵客”。

    虽然王瑾是个受过阉割的宦官,但宣德帝为了表示对他的恩宠,将两个宫‘女’赏给王瑾做夫人,而且还提升他的养子王椿为官员,其所受的恩宠可见一斑。

    由于受到宣德帝的宠信,王瑾的职务自然也很重要,他是司礼监的首席秉笔太监,同时又兼任东厂的厂督,在宫里的权力与金英不相上下,两人可谓平起平坐。

    在李云天看来,由王瑾出面来查处马骐最好,无论马骐得到什么下场都是内‘侍’们之间的事情,也不会犯了宣德帝的禁忌。

    “起来吧。”宣德帝冲着王瑾虚空抬了一下手,等他起身后沉声说道,“王瑾,镇武伯要去‘交’趾平叛,你去查查‘交’趾镇守中官马骐是否在‘交’趾有不轨之事。”

    “奴才遵命!”王瑾闻言微微怔了怔,很显然没有想到会是李云天带兵去‘交’趾平叛,随后躬身应道。

    “到了‘交’趾,你要好好协助镇武伯,争取尽早将‘交’趾的叛‘乱’平定。”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开口嘱咐道。

    “皇上放心,奴才一定尽心协助镇武伯。”王瑾闻言立刻明白了宣德帝的意思,让他除了查案外不要干涉李云天的军政事宜,于是躬着身子回答。

    “镇武伯,你打算何时启程去广西?”宣德帝见王瑾心领神会,随后望向了李云天。

    “皇上,战况紧急,事不宜迟,臣准备两天后出征。”李云天冲着宣德帝一拱手,沉声回答。

    “两天后?”宣德帝想不到李云天走得如此之急,在场的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也面‘露’诧异的神‘色’,宣德帝想了想后说道,“此事急不得,你在京里多准备几日,等妥当之后再行启程。”

    “皇上,臣只待三千骁武军,两日的时间足矣。”李云天知道宣德帝是为了他好,因此向宣德帝一躬身,沉声说道,“皇上,如今我军在‘交’趾战败之事已经在京里掀起了满城的风雨,早日前去征讨‘交’趾能稳定民心。”

    “好,朕就准你所奏!”见李云天‘胸’有成竹,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后就答应了下来,宏声说道,“出征之日,朕亲自为你送行。”

    “谢主隆恩。”李云天闻言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一拱手,高声谢恩。

    由于‘交’趾平叛的事情,直到午夜李云天和杨士奇、张辅等人才离开宫城,众人围着李云天七嘴八舌地叮嘱着他在‘交’趾要小心行事。

    李云天边走边不停地点着头,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他身边的这些可都是大明文臣武将的顶级存在,自然要恭敬应对。

    在此之前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会由李云天挂帅来平定‘交’趾的叛‘乱’,也不会想到李云天仅仅率领三千骁武军南下,更不会想到短短的两天后李云天就要率军启程。

    因为时间已晚,再加上两天后就要出征,李云天晚上回家休息,由于和周征同路,两人边骑马边聊着天,前后聚满了护卫。

    说实话,周征对李云天的这次出征比较担心,再怎么说陈智、王通、柳升和沐晟都战败了,这表明‘交’趾叛军实力不菲,故而路上少不了又是一番叮嘱,让李云天千万不要急功冒进。

    李云天却显得很轻松,神‘色’如常地与周征谈笑着,他自然不会轻视‘交’趾叛军,恐怕‘交’趾叛军首领黎利得知朝廷派他这么一个年纪轻轻的定南将军来,心中未免会有几分蔑视,这正中他的下怀。

    回到镇武伯府时,周雨婷已经睡下了,由于她已经有了好几个月的身孕,故而李云天没有前去打扰他,而是去了绿萼的房间。

    睡梦中的绿萼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会回来,不由得万分惊喜,亲自给李云天打来热水洗漱,并且伺候着李云天洗脚。

    一番温存过后,李云天搂着满面红霞的绿萼,轻声告诉她平定‘交’趾叛‘乱’之事,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回来,让她协助周雨婷看好家。

    绿萼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双目顿时就湿润了,依依不舍地将脸颊紧紧贴在李云天的‘胸’膛上,她也听说了‘交’趾战败的事情,可大明那么多的勋贵,无论如何她都想不到竟然轮到李云天统兵。

    由于连柳升这种功勋卓著的勋贵都被‘交’趾叛军打得大败,落得一个战死‘交’趾的下场,再加上李庆和梁铭病死,‘交’趾的叛军一时间成为了京城百姓口中的洪水猛兽,各种流言蜚语漫天飞舞。

    绿萼可不想让李云天前去趟这淌浑水,可她知道宣德帝已经下了御命,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心中是万分担忧。

    李云天微笑着安慰着绿萼,平定‘交’趾这场战他非打不可,因为他的目标不仅仅只是‘交’趾而已,而是‘交’趾所在的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位于东亚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地理位置异常重要。

    只要能控制了中南半岛,那么不仅可以将南海纳入大明的疆域,还能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航海水路的马六甲海峡。

    当然了,在杨士奇和骞义等文官面前李云天不可能挑明他的意图,否则绝对会受到反对,在他们看来大明是礼仪之邦,不应该去欺凌弱小。

    在这种情形下李云天唯有亲自去‘交’趾进行谋划,暗中布置攻占中南半岛的相关事宜,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可是很清楚国与国之间没有永久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而已。

    故而,为了大明的后世子孙,李云天必须要拿下中南半岛和马六甲海峡,这是他心中的一个秘密,谁也不知道。

    由于第二天就是大朝之日,李云天搂着绿萼睡了还不到两个时辰,天不亮就起‘床’进宫上朝。

    在大明的所有官员里,李云天的身份可谓最为特殊,既是翰林院的翰林‘侍’读和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也是京师讲武堂总教官并且兼掌军阁武选清吏司武举厅主事,同时拥有着文职和武职。

    按照大明的定制,像李云天的这种情形要以他文职和武职中最高的一个职务,来作为划分他上朝时是站在文官队列还是武臣队列的标准。

    李云天文职最高的职务是正六品的翰林‘侍’读,武职

    不过李云天除了官职还有还有爵位,是大明新晋的镇武伯,而伯爵以上的爵位在大明属于超品,在官阶上很显然高于正六品的翰林‘侍’读。

    因此,这样一来李云天应该站在右侧的武官队列,与大明伯爵们为伍。

    可宣德帝并没有将李云天归于武官中,李云天是堂堂的两榜进士出身,虽然因功封爵,并且担任了武职,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臣。

    所以李云天依旧立在太和殿左侧文官的队列中,不过他的位子靠前了一些,与翰林院的翰林们立在了一起。

    柳升在‘交’趾战败的消息早已经在京城里闹得满城风雨,今日大朝最重要的事务自然就是商议‘交’趾的战事,决定大明是继续平叛,还是与叛军议和结束这场战事。

    原本,对于是战还是和,朝中文武百官都各有看法,大体上来看,武将主战,文官一半主战而另外一半则主和,主战派明显要高于主和派。

    武将主战的原因很明确,‘交’趾战事的失败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自然要与‘交’趾的叛军死战到底。

    文官之所以出现分化,是因为他们的所秉持的观点不同,主战派认为大明是天朝上国,岂能被小小的‘交’趾叛军大败,进而丢了大明的国土,损害大明的国威。

    而文官主和派则是从民生上来考虑的,再加上‘交’趾是后来划入大明的版图,故而他们认为应该放弃‘交’趾这块蛮夷之地,使得百姓们能得到休养生息。

    进入太和殿前,在西千步廊的廊房中等候上朝的时候,文官的主战派与主和派已经吵成了一团,双方各不相让,据理力争,情绪‘激’动处差一点就动了手。

    东千步廊廊房中的武臣们则万众一心,决定与‘交’趾的叛军血战到底,既给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报仇,同时也是挽回武将们的声誉,否则以后还怎么在文官面前抬头?

    由于西千步廊中那些文官争吵得太过厉害,引得不少武臣立在‘门’外伸长了脑袋向那边张望,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神‘色’。

    当然了,大明是继续平叛‘交’趾还是从‘交’趾撤军,并不是谁的嗓‘门’大就能吵赢的,这要由宣德帝来定夺,而能影响宣德帝决定的自然是朝堂上的内阁阁老、六部堂官和军阁阁员。。。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九章 非其不可() 
'全文字三江阁'由于‘交’趾之事事关重大,故而不少文武百官都想在上朝前打探一下内阁阁老、六部堂官、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在‘交’趾一事上所持的态度,免得届时在朝会上站错了队,招人嫉恨。

    能出现在太和殿的官员无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自然清楚明哲保身的道理,除了那些在‘交’趾一事上态度鲜明的官员外,其他人都是随‘波’逐流的主儿,不会在此事上得罪朝中的权贵。

    不过,让那些想打探消息的官员感到可惜的是,内阁阁员、六部堂官、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这些文武重臣一进大明‘门’两侧的东、西长安‘门’就被杨士奇、骞义和张辅喊了去,直到上朝前才从大‘门’紧闭的房间里出来,故而谁也没有机会得知他们在‘交’趾一事上的心思。

    李云天和周征一起上的朝,跟着周征去了军阁阁员们的廊房。

    军阁首辅周征将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都召来了房里,等人数到齐后向在座的人通传了宣德帝昨天晚上做出的平叛‘交’趾的圣旨,并且告之他们李云天已经被皇上钦点为此次平叛的统帅。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德二年朝廷的第一次大朝上,宣德帝下旨将军阁的阁员由七人升为了九人,增添了三名勋贵进军阁。

    之所以是三名,是因为原军阁辅臣、威国公鲁仲乾因为追随汉王叛‘乱’,已经自杀而亡,故而军阁阁员就空缺了一个出来。

    此次增添的军阁阁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太师、英国公张辅,张辅是勋贵之首,他要是不进军阁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宣德帝在查明张辅并没有与汉王勾结后让他进了军阁。

    虽然周征和张辅一样都是国公,不过张辅是太师而他只是少师,于情于理军阁首辅都是张辅,他则成为了辅臣。

    除了张辅外,另外两名阁员都是侯爷,一个是原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安平侯牛世豪,另外一个是原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武德候赵山河。

    原本,最应该进入内阁的是率兵进入山东平叛汉王叛‘乱’的义国公张昊,不过京畿都督府所辖的部队事关京城安危,宣德帝要找一个可靠之人前来统帅,故而张昊依旧是留在京畿都督府大都督的位子上。

    听闻宣德帝竟然要让年纪轻轻的李云天前去平叛,而不是张辅和周征这样功勋赫赫、老成持重的老将,在座的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们顿时一阵‘骚’动,相互间窃窃‘私’语地议论着。

    虽然李云天在平叛汉王之‘乱’的时候表现卓越,但他毕竟过太年轻,资历不足,如何能镇得住军中的那些骄兵悍将?如何能使得朝中的武将们服气?如何又能应对‘交’趾的那个烂摊子?

    李云天早就意料到了这一点,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坦然面对着众人的议论,军中讲的是论资排辈,他的资历尚浅免不了要受到非议。

    “静一下!”张辅见现场的局势有些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