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李云天先前所说的那样,无论这场比试的胜负如何,对国子监来说都受益无穷,他们如果掌握了这种精妙的算法,必将使得南京国子监算学的人甘拜下风。

    “司业大人,此场比试是算学内新法与旧法之争,既然算学新法胜出,下官觉得可在国子监内推广。”

    李云天早就有了应对之策,沉吟了一下后微笑着说道,他将这次的比试定为新法与旧法之间的较量,巧妙地回避了陈清等人和算学监生能力的优劣。

    “本官也是此意。”沈永闻言笑着点了点头,李云天的做法既合情理又保证了算学监生的颜面,非常稳妥。

    “既然如此,那么本官就依此来判定。”秦鑫微微一笑,他也并不愿意看见算学监生因为此事深受打击。

    “司业大人,下官有一题想考考他们,不知是否方便?”就在秦鑫准备宣布结果时,李云天忽然开口说道。

    “李御史,请。”秦鑫有些意外地望了李云天一眼,随后冲着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现场的监生和老师闻言纷纷看向了李云天,不清楚他要出什么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能进入翰林院的翰林都是理学大家,对于算学可就不怎么精深了。

    “本官有一题,希望你们能给本官一个答案出来。”李云天站起身,望了一眼前方望着自己的陈清等四门馆的监生和算学的监生,沉声说道,“现有米粒100粒,每粒从一到一百依次编序,若5粒一组,有几种分法?若每组米粒讲究次序,又有几种分法?”

    这一下,陈清等四门馆的监生顿时怔在了那里,眉头紧紧皱着,不再像前面三局那样镇定自若,李云天这次出的是排列和组合的问题,他们还没有接触过,自然不知道如何解答了。

    算学的瘦高个监生等人也陷入了冥思苦想中,他们以前接触过类似的问题,不过数量等级比较小,一般数目不超过10个,他们好进行推算。

    李云天一下子就整出100这么大的数字,这使得他们很难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推算,即使拿出100粒大米现场摆放,那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大人,此题的算法过于繁琐,学生短时间内无法解出。”不久后,瘦高个监生起身,冲着李云天一拱手,率先认输。

    他们毕竟是研究算学出身的,知道这里面的复杂程度,故而放弃了回答,否则的话用米粒可能要摆上个几天几夜才可能出结果,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结果是对的,因为稍有差错就会漏算或者误算。

    李云天闻言冲着瘦高个监生微微一笑,冲着他向下压了一下手,示意其落座,看来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知难而退,不想陈清等人现在还在找着解法。

    直至过了一盏茶的工夫,陈清等人才相继放弃了作答,他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大人,既然你出了这道题,那么肯定也有答案了,不知能否告之学生。”不过,陈清并不服气,他认为李云天的这道题实属刁难人,怎么可能有人能知道那些无比复杂的分法?

    “即使本官告诉了你,你又如何能证明本官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陈清顿时怔在了那里,李云天说的没错,结果只有李云天一个人知道的话,天知道李云天说的是对还是错。

    “本官可以告诉你,这道题有答案,也有算法。”李云天见陈清一时间语塞,微笑着向他说道,“不过在此之前,本官要宣布刚才你们的比试结果,根据双方刚才的表现本官认为算学的士子更胜一筹。”

    “大人,既然双方都没有答出,为何我们要落于人后?”陈清闻言顿时回过神来,不满地高声问道。

    “大家刚才都看见了,算学的士子们很快就放弃了回答,而四门馆的士子们则费了不少时间。”

    李云天早就知道陈清会不服气,于是环视了一眼现场的众人,有条不紊地回答,“如果没有确切的算法,这道题可以堪称为无解,算学的士子能率先看破这一点足以证明他们在算学上的技高一筹,避免了白白浪费时间。”

    “本官问你,你是否同意本官的说法?”说着,李云天转向了陈清,神情严肃地问道。

    “学生同意。”陈清想了想后,一脸无奈地向李云天一拱手,虽然他还是有些不服气,但实在无法反驳李云天。

    李云天见陈清低了头,微微笑了笑,起身走回了座位,他刚才此举既是给了陈清等人一个教训,也给算学的监生挽回了颜面,让大家明白陈清等人之所以会获胜,并不是算学造诣强过哪些算学监生,而是掌握了新的算法。

    而如果将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那么算学的监生在算学领域的优势就是显现出来,他在尽最大的努力来弥补陈清等人这次鲁莽的挑战给算学监生带来的心理伤害。

    果然,瘦高个监生等人的面色随即缓和了下来,心中不由得对李云天充满了一丝感激之情。

    事已至此,这次的比试也就随之结束,人们三五成群地离开,饶有兴致地谈论着一波三折的比试过程,感到回味无穷。

    “大人,不知是否能告知学生米粒之题的解法?”李云天和秦鑫、沈永等人谈笑着走出会文馆时,早已经等在那里的陈清迎了上来,先是给众人行礼,然后躬身问向了李云天,他想弄明白李云天所说的解题方法。

    “你可曾听说过拔苗助长?”李云天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望了陈清一眼,随后与秦鑫等人走开了,秦鑫已经在酒楼里设好了午宴宴请他和沈永五人。

    在李云天看来陈清现在还不到接触到排列组合方程式的时候,否则的话将欲速则不达,使得陈清的心理发生难以预测的改变。

    陈清一脸疑惑地望着李云天的背影,李云天刚才的回答模棱两可,他不知道李云天是否知道解法。

    下午散值后,李云天并没有回家,而是从文渊阁径直去了锦衣卫本镇抚司的诏狱。

    诏狱的司狱知道李云天是皇上和太后面前的红人,笑容满面地出门迎接,点头哈腰地陪着他进了牢里。

    虽然锦衣卫的大牢美名为“诏狱”,但是环境和构造与刑部大牢差不多,里面不仅阴暗潮湿,而且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牢里关着不少人,都是犯了事的高官显贵,洪熙帝登基后狠抓吏治,不少权贵因此倒了霉,锒铛入狱,一个个神情萎靡,双目无神,看上去很是木然。

    通常来说,进诏狱的官员都是犯下了大案,只要进去了就很难活着出去,像黄淮和杨溥这样能活着出狱并且还能担任朝廷大员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毕竟像他们这种能活着撑到太子登基的东宫旧臣少之又少,与洪熙帝关系甚密的解缙不就是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诏狱里。

    因此只要进了诏狱,那么那些犯案的官员无不心灰意冷,整个人都会垮了下去。

    “李御史,这里面就是吴翰林。”在司狱的引领下,李云天来到了一个牢房前,满脸堆笑地说道。'……'的友上传,免费提供,如果你喜欢请告知身边的朋友,谢谢!

    如果说诏狱与刑部大牢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诏狱里的牢房大多数都是单间,只关押一名囚犯。

    牢房里,一名穿着白色的囚服、披头散发的男子正躺在铺满了稻草的木板床上睡觉,由于他背对着牢门,所以看不清楚长相。

    “把牢门打开。”李云天望了那名囚犯一眼,就势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塞进了司狱的手中,微笑着说道,“兄弟们在这里做事辛苦了,天气转凉,买碗酒喝!”

    “谢李御史。”司狱微微一怔,随后大喜望外,连忙将银票塞进了兜里,让人打开了牢门。

    平常朝廷里的官员,尤其是翰林和御史,最看不起就是他们这些狱官,认为他们是卑鄙贪婪、凶残狡诈的小人,李云天身为堂堂的御史竟然如此体贴他们这些狱官的辛苦,实在是难得。

    “吴翰林,李御史来看你了。”进了牢房后,司狱走到那个睡觉的囚犯前,伸手推了推他。

    “你是李云天?”睡觉的囚犯醒了过来,正是被张太后六月份关进诏狱的吴少卿,伸手拨开散落在面前的长发,打量了李云天一眼后有些惊讶地问道,没想到太后和皇上眼前的红人会来这里。

    吴少卿虽然神情憔悴,但是身上并没有伤痕,因为他进了诏狱后就没有被审问过,一直待在这件牢房里。

    “你是来杀我的吧。”随后,吴少卿想到了一件事情,脸色微微一变,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到李云天来这里的目的。

    说实话,吴少卿并不怕死,可是让他背着一个叛逆的罪名死去,他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一时的清名就将毁去。

    “翰林院侍讲学士吴少卿接旨!”李云天没有回答吴少卿,而是面无表情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黄绢,冲着他沉声说道。

    “臣吴少卿接旨。”吴少卿见状心中不由得一声哀叹,跪在了李云天面前。

    “皇上谕旨,经查,翰林侍讲学士吴少卿经人蒙蔽,听信谗言非议君王,意欲逼宫,实属大不赦之罪!”李云天打开黄绢,不动声色地念道,“然,吴少卿事君近三十载,忠心报国,实乃我大明忠良之臣,故朕开一面,罚其入狱三月,下不为例!”

    “下……下不为例?”吴少卿听了谕旨的前半段后,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不过当李云天读出了后半段,他不由得大吃了一惊,抬头愕然地望着李云天,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一章 笼络人心() 
最快最新在/三/江/阁/,感谢书友提供本章节。

    “吴翰林,还不接旨谢恩?”李云天见吴少卿一脸的惊愕,于是微微一笑,高声提醒着他。三江阁讀蕶蕶尐說網

    “臣吴少卿领旨谢恩。”吴少卿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冲着李云天手里的黄绢磕了一个头,双手颤抖着将黄绢接了过来,神情甚为激动,万万没有想到宣德帝竟然会饶他一命。

    “吴翰林,下官已经备好了马车,这就送你回去。”李云天笑着搀扶起了吴少卿,扶着他向牢门外走去。

    司狱连忙让人拿来了吴少卿入狱时脱下来的官袍和官帽,一脸殷勤地跟在两人后面,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能从诏狱里出来的人不是后台够硬就是要飞黄腾达,吴少卿的底细司狱很清楚,并没有什么根基,如此看来是得了宣德帝的恩宠,否则也不会让李云天来宣旨,他自然不敢怠慢。

    吴少卿的脑子里昏昏沉沉,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离开的北镇抚司,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坐在李云天的马车里。

    如果不是身上依旧穿着囚服,吴少卿还以为自己进诏狱只是做了一场噩梦而已,想起来就心有余悸,他的一世清名差点就要毁于一旦。

    不过,谁能想到他多年的老友竟然会装神弄鬼地欺骗他,要不是赵羽装作中邪激怒了他的话,他岂能冲动之下到承天门外跪谏逼宫?结果差一点就坏了皇上的大事。

    吴少卿已经知道元霞上人之所以要主持御花园的那场斋戒祈福的法事,是为了掩饰洪熙帝驾崩一事,给太子进京争取时间。

    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吴少卿自然清楚,这使得他万分自责和愧疚,要是他坏了这场斋戒祈福法事的话,那么可就成了大明的罪人。

    吴少卿虽然性格有些偏执,但是却并不傻,在诏狱里的这段时间他已经把张旺和赵羽的事情想的清清楚楚。

    虽然两人明面上是冲着元霞上人去的,但是实际目标却是洪熙帝,想要逼着洪熙帝现身。

    而一旦洪熙帝驾崩的消息被公之于众,那么京城的局势将刹那间乱套,汉王和赵王当年与洪熙帝为了皇位闹得满城风雨,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两人是大明最有可能取代朱瞻基登基的人。

    吴少卿有一个预感,暗地里策划了张旺和赵羽事情的人不是汉王就是赵王,除此之外他想不到谁会费尽心思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来?

    其实,不仅吴少卿,当洪熙帝驾崩一事被告知天下后,京城的不少官员就从张旺一事中嗅出了异样的味道,只不过这件事情太过忌惮和敏感,谁也不敢多言,以免惹祸上身。

    “吴大人,下官就不进去叨扰了。”到了吴家所住的四合院,李云天并没有进门,笑着冲吴少卿拱了一下手后就上车离去。

    此时是晚饭时间,一些街坊邻居正端着碗在蹲在巷子里聊天,见吴少卿回来了纷纷惊讶地围了上去,谁也没想他进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还能出来,要知道那里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李云天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吴少卿能出来多亏了他在张太后和宣德帝面前周旋,虽然吴少卿这次做的事情着实可恨,但朝中却不能少了像他这样的耿直忠义之士,通过他的弹劾来平衡官场上各方之间的关系。

    永乐帝和洪熙帝之所以会重用他,使得他成为了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就是看重了他敢于谏言,以此来敲打朝中各方势力。

    另外,宣德帝初登大宝,时局不稳,正是需要拉拢朝中那些清流的时候,对因言获罪的吴少卿网开一面的话,无疑会获得那些清流的拥护。

    不仅吴少卿,李云天还在宣德帝和张太后面前给被发配到交趾的李清正说情,使得两人打消了惩治李清正的念头。

    由于洪熙帝驾崩前几天曾经被李清正气得够呛,因此京城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洪熙帝是被李清正给气死的。

    一些官员为了迎合宣德帝和张太后,已经开始上疏弹劾李清正,指责李清正在洪熙帝重病期间上奏激烈谏言,进而加重了洪熙帝的病情,其心可诛,罪无可恕,请求宣德帝对其进行严惩。

    没错,谏官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言者无罪,但如果借谏言阴谋谋害皇上,那可就是大罪了。

    这使得李清正的家人惶惶不可终日,京城里不少人都对李家避之唯恐不及,与他们划清了界限,以免受到牵连。

    八月底,李清正的老母过八十大寿,李家人不敢张扬,也没有请客人,只在家里办了两桌酒席给老太太祝寿。

    然而,令李家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寿宴开始前李云天竟然不请自来,不仅给老太太带来了一份厚重的寿礼,而且还哄得老太太十分开心,使得老太太高高兴兴地过了大寿。

    李云天被视为洪熙帝和张太后面前的红人,他前来给李清正的老母亲拜寿自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稍一琢磨后就意识到李清正已经逃过了这一劫,否则的话李云天岂会来李家?

    这一下,再也没有官员上疏弹劾李清正,京城那些跟李家划清界限的人家也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热情,这使得李家的人暗自松了一口气,心里对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是万分感慨。

    李清正事后接到了家人的信,得知李云天竟然前去给他的老母亲拜寿,并且哄得老母亲开心不已,眼神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一直以来,李清正都认为李云天是一个卑鄙小人,不过现在来看他好像错怪了李云天,宣德帝和张太后之所以会放他一马,李云天绝对功不可没。

    自从得知洪熙帝突然驾崩后,李清正就已经做好了被处死的准备,并且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他并不认为自己所谏之言有什么不妥,身为翰林学士提醒君王勤政爱民是他的职责。

    李清正后悔的是他选择进谏的时机不当,不应该在洪熙帝生病期间上奏如此激烈的谏言,这无形中会加重洪熙帝的病情,对于臣子来说实属罪该万死,他被人弹劾并不冤枉。

    因此,只要宣德帝想要李清正的命,那么李清正就会被以大逆之罪砍了脑袋,并且将背负气死洪熙帝的骂名,成为一个大逆不道的奸臣。

    九月底的一天中午,京城城南一条繁华的街道上锣鼓喧天,炮竹声声,热闹非凡。

    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由李云天所筹划的“四方会馆”终于建造完成,今天正式对外营业。

    四方会馆是九州商会在京城的一处产业,归九州商会北直隶分会打理,是一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娱乐休闲场所,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里面建有一个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戏院。

    戏院的观众席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弧形设计,分为上下两层楼,这样一来就最大可能地利用了室内的空间。

    其中,一楼的观众席是普通的座位,二楼则是一个个单独的包厢,专门为京城的那些达官贵人准备。

    除了戏院外,四方会馆里还有赌场、酒楼和浴室等娱乐休闲场所,使得客人足不出户就能在里面尽情玩乐。

    喜庆的乐曲声中,两排穿着红色紧身旗袍、曲线毕露的妙龄少女在四方会馆门前站成两排,每当有客人到来时她们都会齐刷刷地躬身致敬,声音甜美地进行欢迎。

    由于旗袍是二十世纪早期的产物,故而现在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完全就是一件稀奇的新物件,这吸引了街上不少人前来围观,饶有兴致地指着那些身材凹凸有致的女孩议论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四方会馆也有陪客卖笑的姑娘,不过她们与青楼女子不同,这些姑娘与四方会馆签订的是一份雇佣文书,属于四方会馆的雇工,拥有人身自由,双方可以按照雇佣文书的规定解约。

    不仅如此,四方会馆只向这些卖笑的姑娘们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至于客人过夜给的钱全部归她们所有。

    这使得姑娘们一个个劲头十足,用尽了全身解数去取悦客人,而四方会馆赚的是客人在赌场、酒楼和浴室等娱乐消遣场所的那些花销。

    九州商会北直隶分会虽然在京城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