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此一来就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一旦那些兄弟如果依仗着他胡作非为的话,这会使得他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毕竟他不是圣人也要面对家里面的亲情关系。

    既然李维仁已经开口了,而且说的又是人之常情,那么李云天也不好拒绝,同意对家族里的兄弟进行提携,免得被人说成是狂妄自大或者忘恩负义。

    不过李云天也与李维仁约法三章,给李家的子弟制订了一些规矩,并且有言在先,触犯此规矩者李维仁要将其要从李家除名,从此以后不再是李家的人。

    而失去了李家族人的身份,那么李云天就能对其秉公处之,进而对李家的子弟形成一种威慑。

    李云天已经向李家的各位族老们表明了他之所以要制定那些规矩的目的,他并不否认这些规矩是为了以后避免使得他在处理自家兄弟犯事的时候为难,更重要的是为了李氏家族的长治久安。

    说到底李云天也是一个凡人,他活着的时候可以照顾李家的子弟,可要是死了的话那么可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必须要严于律己,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有人想找麻烦也不容易。

    族老们对李云天的肺腑之言是感触颇深,李云天此举无疑是未雨绸缪,因此一致同意将李云天的定的那些规矩写进了族规里,一旦有人违反立刻从李家除名。

    有了族老们的支持,李维仁随即修改了族规,将李云天定的那些规矩置于族规的最前面,一目了然,以示警戒,并且刻成碑文立于李家的祖祠中。

    石门县的举子们得知李云天回来后更是联袂登门拜访,让李云天感到欣慰的是,或许是受到了他的激励和影响,李家上一次山东乡试的时候竟然一下子出了两名举子,都是他的堂兄,可谓是李家的一件大喜事。

    由于李云天在太和殿的谏言,石门县的举子高中进士的几率增加了一倍,这使得举子们对李云天是万分崇拜,皆以他为榜样。

    不仅举子们,石门县的士绅商贾也纷纷前来李家庄,想要趁机见上李云天一面,更有甚者济南城的一些人都特意赶了过来,这使得本来想在李家庄住上一段时间,与李满山等人一同回京的李云天应接不暇,不得不提前赶赴京城。

    此时,正阳门外,二三十名穿着孝服的年轻官员正聚一起说着话。

    他们是翰林院的翰林和庶吉士,与李云天关系密切,不是与他同科的进士,就是与他同一届考上了庶吉士,都有着同年交情。

    李云天这次回京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朱瞻基只让人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翰林院,让翰林学士龚思恩安排人去接李云天,再怎么说李云天也是翰林院的庶吉士。

    与此同时,朱瞻基也是以这种方式向翰林院的翰林们表明,他对李云天信任有加,让他们不要再因为李清正的事情为难李云天,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龚思恩能当翰林学士,说起来还是托了李云天的福气,李清正走后他从侍学士被提拔为了翰林学士。

    接到这个谕令后龚思恩有些为难,翰林们可不比一般的官员,一个个傲气十足,风骨铮铮,李云天得罪了李清正使得不少翰林对其心生厌恶,他要是让那些人去接李云天,届时肯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因此他想了想,将这件事情交给了与李云天交好的翰林和庶吉士,毕竟不是所有的翰林都站在李清正一边。

    那些年轻的翰林就与李云天走得很近,算是翰林中的少壮派,思想比较开明甚至激进,给暮气沉沉的翰林院带来了一股清爽的气息。

    只不过一些翰林虽然暗中对李云天有好感,但是却与李云天没什么交情,故而也就不能前去相迎,反而那些与李云天有着同年之谊的翰林和庶吉士没有这么多顾忌。

    “来了!”谈笑间,一名年轻官员伸手指了一下远处的官道。

    随着那名年轻官员的喊声,众人纷纷抬头望去,只见一队打着锦衣卫旗号的车队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沿途的行人纷纷向两旁闪避。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前去通州提取石虎等一干人犯,顺便将李云天接回来,这也是朱瞻基对李云天的一种嘉奖,即使那些朝中重臣也无人享有这种荣耀,要知道锦衣卫可是皇帝的仪仗。

    而通常朝中重臣要是与锦衣卫有什么牵连,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十有**就是被锦衣卫北镇抚司请去喝茶,而北镇抚司的茶岂是那么好喝的?

    车队来到城门处后,李云天与北镇抚司的一名千户寒暄了几句告别,然后和等在那里的众位翰林院的同僚谈笑着进入了城里。

    此时,京城的官场上已经都知道李云天暗中去南京向朱瞻基传旨的事情,只不过很少有人清楚他为什么会在济宁府出事。

    不管怎么说李云天顺利完成了张皇后的懿旨,至于他为什么会在济宁府,又为何会与济宁卫指挥使石虎起了冲突已经没什么人去关注,因为谁都知道李云天这次要飞黄腾达,谁吃饱了撑的去打探李云天执行的皇命是什么,这可是犯了官场的大忌。

    虽然李云天很想回家看看,但他进城后的第一件事是进宫觐见朱瞻基,将济宁府的事情向他汇报,同时也要前去谒见洪熙帝的灵柩。

    到了皇宫,内侍们早已经给李云天准备好了孝服,有条不紊地伺候着他换上,朱瞻基,现在应该称为宣德帝正在寿皇殿等他。

    寿皇殿的一个偏殿,李云天见到了宣德帝,与前些日子相比宣德帝的身上已经多出了一份帝王之气,整个人威严了许多。

    李云天一五一十地将济宁府发生的事情向宣德帝进行了汇报,听得宣德帝的眉头微微皱着,如果不是陆韧及时赶到的话李云天可就凶多吉少。

    “陛下,汉王在军中故旧属下众多,石虎此次做下的事情虽然罪无可恕,但臣觉得应该给他一条活路,让汉王的那些属下故旧知道陛下虚怀若谷,皇恩浩荡。”汇报完,李云天冲着宣德帝一拱手,沉声说道。

    在他看来杀了石虎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可如果能通过石虎来彰显宣德帝不计前嫌的广阔胸襟,那么一旦宣德帝与汉王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爆发冲突的话,无形中会动摇汉王的军心。

    因此,李云天这才会答应石虎替其家人说话,倘若连企图谋杀宣德帝的石虎都能被宣德帝饶了一命,那么更何况其他的人?

    “就依卿家所言。”宣德帝闻言沉吟了一下,冲着李云天微微颔首。

    说实话他本来想趁着这次机会杀了企图暗害他的石虎,不过觉得李云天言之有理,故而改变了心中的想法,毕竟他现在是天子一切要以皇权为重。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加衔与实职() 
最快最新在/三/江/阁/,感谢书友提供本章节。

    七月下旬,洪熙帝的大丧结束,在宣德帝主持的第一次朝会上,杨士奇被晋升为少保,杨荣和金幼孜为太子少保。三江阁讀蕶蕶尐說網

    这可谓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不仅使得内阁大学士通过加衔再度提升了品阶,而且内阁首辅杨士奇由于少保的加衔,在品阶上已经超过了那些加衔低于少保的六部尚书。

    洪熙帝时,为了提高内阁的地位,给正五品的内阁大学士都进行了加衔,以提高其官阶。

    于是,杨士奇兼礼部左侍郎,杨荣兼太常寺卿,金幼孜兼户部右侍郎,官阶从正五品跃升为正三品。

    有一点必须要明确的是,大学士“兼”的尚书、侍郎等职务为虚职,只是一个加官而已,用来提高本身的品级,并不处理所加官职部院的事务。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内阁是一套机构,内阁阁员在文渊阁当值,拥有着大明政务的议政权。

    而府六部是另外一套机构,尚书、侍郎和都督在各大部院衙门当值,拥有着大明政务的行政权。

    双方是两套平行的系统,互不统属,各司其职。

    先不说有人要是同时在这两个机构担任要职的话会分身乏术,如果相互间可以进行兼任的话,那么也没有必要设立内阁了,直接让六部尚书来充当内阁阁员的角色皆可。

    可如此一来,议政权和行政权还是都落在了六部的手里,使得六部权力过大,容易滋生**,尾大不掉,故而皇帝要进行分权。

    必须要先说明的是,礼部尚书的情况有些特殊,另当别论。

    因此,内阁和六部的关系就很好理解了,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至于后来为何内阁时常会凌驾于六部之上,要想弄清楚这里面的关系,还要从内阁的特殊性质来说起。

    内阁成立之初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的阁员并不一定要在五府六部里做过事情,例如杨荣和杨士奇,就从未在六部里担任过职务,而是以翰林的身份直接入阁。

    后来,由于内阁权势日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规定只有翰林出身的侍郎、尚书才有资格入阁,这就使得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起来。

    而一旦六部的侍郎、尚书入阁后,那么他们将从六部离职,不再担任六部中的职务,会有新的尚书或者侍郎来取代他们,不过他们在六部的职务通常成为一种表示荣耀的加官。

    例如,嘉靖二十三年,吏部尚书许赞在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后,吏部尚书一职由熊浃接任,这意味着许赞不再是吏部的人。

    入阁后,许赞的身份是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由此一来,大明看上去就有两个吏部尚书,但由于许赞是大学士,故而他的吏部尚书只是一种加官,并不能干涉吏部的部务,吏部的部务由熊浃主管。

    进入内阁后,许赞手中的权力大减,这使得他不由得哀叹,“何夺我吏部,使我旁睨人!”

    故而,许赞在嘉靖二十四年就引职乞休,并且忤逆了嘉靖帝让他留任的旨意,落职闲住,足见其在担任吏部尚书和大学士时权力待遇的巨大反差。

    通常来说,吏部尚书位于六部尚书之首,号称“天官”,故而吏部尚书一般不入内阁,以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以次之的吏部的侍郎入阁。

    因此,像许赞从吏部尚书的位子上入阁其实已经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

    而那些挂着吏部尚书头衔的大学士,基本上都没有在吏部担任过尚书,只是一种表示荣誉的加衔而以。

    在六部尚书中,最为清闲的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反而最容易入阁,而礼部尚书通常会成为首辅。

    如果六部的官员入阁后依然“兼任”着六部的职务,其在六部的职务没有被新任的官员取代,那么官衔之间就不能用“兼”字,而是用“掌”或者“判”等差遣用词。

    以高拱和方献之为例,两人是大明历史上仅有的两个以吏部尚书入阁,并且还依旧在吏部担任着尚书的人,名为“掌”部事。

    不过,方献之很快就不再兼任吏部尚书,而高拱则属于隆庆皇帝的特殊照顾。

    至于严嵩和张居正等人,他们担任大学士的时候虽然都有吏部尚书的头衔,但那是加官而已,并不负责吏部的事务,吏部有一位实职尚书在处理日常事务。

    有一点值得一提,由于礼部事务清闲,而且权力有限,故而礼部尚书入阁后时常会保留其礼部尚书的职务,既是内阁的大学士,同时也是礼部的尚书,属于特例。

    洪熙帝时,杨士奇、杨荣和金幼孜的官阶还位于六部尚书之下,与六部侍郎平齐。

    以杨士奇为例,他担任大学士只是正五品的官阶,加官礼部左侍郎后成为了正三品的官阶。

    当然了,杨士奇的礼部左侍郎是一个加官,并不是实职,故而不管理礼部的事务,礼部的事务由一名实职的礼部左侍郎处理。

    正是由于有这种加官的体系,故而明朝历史上同一时期会出现几个人拥有同一职务的现象,不过其中只有一个人的官职是实职,其他的都为虚职,属于加官。

    少保属于三孤,即少师、少傅和少保,是从一品的荣誉官职,只用来晋升官衔,并没有实际的职务。

    故而,有了少保的加衔后,杨士奇的官阶已经提升为了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

    纵观有明一代,正二品已经是官员的顶级官阶,至于从一品的和正一品的能获得者非常少,通常是死后追授,再或者是享受无上的皇宠。

    因此,六部中只有两个人的官阶位于杨士奇之上,那就是有着少师头衔的吏部尚书蹇义,以及有着少保兼太子少傅头衔的户部尚书夏元吉。

    即使有着太子太保头衔的礼部尚书吕震,官阶都要位于杨士奇之下,因为少保和太子太保虽说都是从一品的荣誉官职,但是少保属于三孤,位于太子太保的太子三师之前。

    说到三孤和太子三师,那么必须要明确明代正一品、从一品和正二品的荣誉官职体系。

    正一品有三公:即太师、太傅和太保,除了极个别人外,只有死后追授。

    从一品有两个:三孤和太子三师。

    三孤即少师、少傅和少保,太子三师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其中三孤为尊,位于太子三师之前。

    正二品有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在这些荣誉官职体系里,同一级中,“师”为尊,“傅”次之,“保”末等,由此给官员进行排位。

    宣德帝此举无疑是再度提升了内阁的档次,明确表明了他对内阁的支持,希望能尽快打破内阁和五府六部对峙的僵局。

    像洪熙帝一样,宣德帝之所以要扶持内阁,并不是希望内阁凌驾于五府六部之上,而是想要分五府六部之权,让内阁和五府六部相互制约。

    进而使得皇帝拥有决策权,内阁拥有议政权,而五府六部拥有行政权,间接分薄了臣权,也对内阁和五府六部进行了制约。

    五府六部的堂官们岂会坐以待毙,故而群起抵制,使得内阁现在的处境颇为尴尬。

    其实,内阁和五府六部是两个平行的机构,在明代并不是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由内阁统帅五府六部,内阁只不过拥有议政权而已,双方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局面,相互制约。

    自从五军都督府衰败以后,与内阁相抗衡的就只有六部,逐渐演变成了内阁与六部的明争暗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堂上,百官之首并不是内阁首辅,而是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在礼制上与内阁首辅相同,不分尊卑,六部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对抗内阁,这也是吏部尚书不进内阁的重要原因。

    后来,随着内阁阁员皆由六部尚书、侍郎选拔的,这就使得阁员们与六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推行的政策在六部受到的阻力也会小了许多。

    故而在人们看来,内阁时常会凌驾于六部之上,也会有像张居正这样的权臣出现。

    不过,在吏部尚书的率领下,六部并不甘心受制于内阁,双方的争斗从来都没有平息过。

    以张居正为例,他虽然成为了明神宗时期的权臣,但是却不得善终,不仅被明神宗抄家,而且也险遭开棺鞭尸,其所用的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归根基地,张居正之所以会被明神宗如此嫉恨,是因为他将皇帝的决策权(批红)、内阁的议政权(票拟)和六部的行政权(奏章)收归一体。

    虽说令行禁止,推行了新政的实施,但无疑也触犯了皇帝的大忌,这可是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的大权。

    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夏元吉可谓是六部的中流砥柱,不过两人清楚洪熙帝和宣德帝的心思,自然不会动手打压内阁。

    说白了,内阁现在争的是大明政务的议政权,而行政权却牢牢地抓在六部堂官的手中,只要内阁不做出令六部堂官们“天怒人怨”的事情,两人也不好介入此事,任由双方在那里争斗。

    除了杨士奇外,还有几名重臣也被授予了从一品的荣誉官职,其中包括周征和鲁仲乾。

    周征被晋升为太子太师,可谓荣光无限,实至名归。

    而鲁仲乾被晋升为太子太保在外人看来则或多或少有一分讽刺的味道,不过这也表明了宣德帝对他的安抚,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为国效命。

    至于立下了迎驾大功的李云天,则又一次被忽视了,他已经是正六品再加上担任御史,又是庶吉士,在同科的进士中可谓遥遥领先,故而使得宣德帝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晋升他。

    况且李云天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出风头,选择了韬光养晦,故而宣德帝也就作罢,准备以后找机会再晋升他。

    除了朝会上提到的那些重臣外,还有一些人随后也得到了晋升,例如李满山、宋大山和王振。

    三人此时已经回到了京城,李满山提升了一级,成为了锦衣卫北镇抚司下辖的五个千户所中左千户所从五品的副千户,威风赫赫。

    宋大山和王振则进入了二十四衙门中排名第二的御马监,担任正五品的左右监丞,并且常伴驾前,可谓一步登天。

    内侍要想出人头地那就要看出身,明代凡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太监,莫不出身于司礼监和御马监。

    通俗一点来说,司礼监掌权,而御马监掌兵,亲卫中的龙骧卫和虎骧卫就归御马监调遣,还打理皇庄皇店等等,权势很大。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