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哭-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口大锅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木质蒸笼,热气蒸腾,一阵面粉的清香迎面扑来。

    第二口大锅冒着泡,四方形的肉块和着翠绿的白菜叶在油汤中翻滚,散发出浓郁的肉香味。

    第三口大锅终日不息,滚烫的白开水中不时泛起一抹抹鸡蛋花。

    柳秀淑红着脸,汗水布满额头,在三口大锅之间忙碌不停,林氏抱着小不点,忙着添加木柴,不时看一眼杨成文,脸上全是笑容。

    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银子虽好却不能吃,有了粮食,心里才踏实。

    “大伙加把劲,今天一定要将沟渠联通,不要想着杨爷家的伙食好,净顾着偷懒!”刘大壮瞪着大眼睛吼道。

    呵呵

    青壮们响起一阵笑声,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三口大锅,深吸一口气,香味顿时在胸腹中打转,肚子不受控制地咕噜一声。

    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应该到了正午吧?

    “东家,得赶紧到集市买些糯米回来,趁着天气回暖,大雪融化,泥土湿润,将沟渠成型。错过这几日,如果气温再次下降,只怕白忙活了!”石远青皱了皱眉,看了看明亮的太阳。再晚几天就好了!

    杨成文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石远青的担忧。

    松散的泥土在低温下容易冻结,一旦温度回升,泥土吸收了水分便化作一团泥浆流向地处,如此反反复复,很快会将沟渠灌满。

    “老石,吃过午饭再去吧,需要的工具也要准备好!”杨成文从口袋中掏出二两碎银,“先弄上一车,看够不够?”

    “黄土夯实之后本就坚固,糯米只需加上一成,肯定够了!”石远青接过银两,沉吟半响道:“落霞坡有专用的木桩,是用来夯实地基用的”

    “老刘,老刘!”杨成文立刻大喊道。

    “杨爷,来了,来了!”刘大壮从人群里钻出来,挥着手道。

    杨成文眼皮抽了抽,刘大壮脸上衣服上到处是泥浆,非常辛苦的样子。然而作为流民的头领,只需在一旁指挥协调即可,哪里需要亲自动手。

    “开饭啰!”

    柳秀淑将蒸笼的盖子掀开一层,黄色的馒头一排排排列的整整齐齐,散发出阵阵香味。

    林氏打上几大桶热水,笑咪咪地道:“大伙赶紧洗净手!”

    这个是杨成文定下的规矩,吃饭之前必须洗手,并且有大小便的茅房。

    哗啦一声,青壮们将农具顺到一旁,涌了过来,手里的泥浆洗掉,拿着一个碗和筷子,井然有序地排好队,热切地看着翻滚的肉块,喉结上下耸动。

    “不急不急,都有的,都有的!”林氏拿着一个马勺,白菜和肉块尽量均匀,将一个个大瓷碗装满。

    “谢谢夫人!”民工憨笑着。

    “这孩子,都是外乡人,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不要客气,吃饱!”林氏叹了一口气,温声道。

    片刻间,田埂上坐满了人,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端着碗,大口大口吃个不停,鲜美的白菜和油腻腻的肉块在口中咀嚼发酵,黑黝黝的脸庞上全是满足的神情。

    杨成文找到一个干净的石头坐下,咬了一口手中的馒头,轻轻皱了皱眉毛。口味并不如看上去那般美好,扎口,难以下咽,没有面食该有的绵软。

    小麦先是去皮,然后磨成粉,如今兵荒马乱,粮食紧缺,所以去皮这道便省了,杨成文不得不喝上一口肉汤才能咽下去。

    “杨爷,木桩有的,吃完饭我派两个人抬下来!”刘大壮端着碗笑着坐下。

    通过几天的相处,了解的越深,刘大壮对杨成文由畏惧转为敬畏。

    乱世人命不值钱,流民地位低下,在一般的东家只要能吃饱就谢天谢地,那里敢挑剔,唯有在杨爷家,不但有肉食,还管饱,渴了还有热汤,即便是史家大善人也没有这般大方。

    再就是规矩。

    由北向南,流民饿怕了,一根新鲜的树根,一只老鼠都是活下去的救命稻草,与天争,与人争。

    以前周大虎当家时,没少出现过为食物亡命相博的,即便以周大虎的残暴也弹压不住,流民憨厚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扭曲的心。

    但是在杨爷的这块地里,人人都很规矩,不错,就是规矩。只要你诚诚恳恳出力,饭菜管饱。

    “暴发户!”

    “年年轻轻,好不容易用命换来的银子白白糟蹋了!”

    “成文不懂事,怎么林氏也不知道劝一劝!”

    如此大的工程,如此大的动静,自然吸引了杨家庄的人,冬天本就闲,不少杨家人远远地观望着,七嘴八舌议论不休。

    特别是那一大锅肉汤,更是是非的焦点。

    刘大壮不敢反驳,暗中嗤之以鼻。

    夫人杨爷肯定不是暴发户,无论哪家找流民都是两样伙食,主人吃得满嘴流油,流民却喝着稀稀的面糊菜汤,看不到一点油沫星子。

    四五天了,夫人和杨爷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坐在田埂上,对流民也平等对待。

    刘大壮书读的少,却隐隐感到杨爷的做法有大道理,如果说杨家真要重新崛起,也许

    “刘大当家的,我要给你提一个意见!”杨成文将馒头啃完,碗里的菜和汤吃个干净,随意用衣袖擦擦嘴道:“你的职责就是管理和调度,提高工作效率,表面轻松却要异常用心,所以给你的工钱是每天两百文。”

    杨成文嘴角微微翘起,“民工才五十文,你可不要舍本逐末!”

    坐在一旁的石远青呵呵一笑,赶紧起身离去。

    刘大壮张着大嘴别的东家巴不得所有的人干活才好,落霞坡当家的在杨家庄人眼里也是民工,怎么到了杨爷这里就不同了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章 雇人() 
“高松,你跑到别处大便!”杨成文眼见一个小伙子提着裤子从坡下爬上来,一脸舒坦的样子,不由扬声叫道。

    “爷杨爷,茅房人多,这两天油水足,肚子不听使唤,我实在憋不住了!”高松红着脸连连解释道。

    坐在田埂上休息的青壮们立时大笑起来,有些同情地看着高松,前天有个人忍不住在茅草里胡乱了事,被杨成文重重地惩罚了一番。

    其实也不算重

    中午吃饭时,只许吃馒头,肉煮白菜就免了

    一般的杨家庄人一个月只能吃上两顿肉,流民半年难得碰到一次油荤这实在是世上最残酷的刑罚。

    “成儿,算了,算了!”林氏笑着道:“突然换了生活,肠胃是有些不太适应!”

    母亲开了口,杨成文不好再说什么,冷着脸道:“再有下次你知道后果的!”

    古人食不果腹,对大小便之事也很随便,来自现代社会的杨成文却接受不了。

    五十个人不算多,不好好管理,几天下来,坑坑洼洼里到处都是这玩意,气味不好闻不说,看着也寒碜。

    茅草搭成的厨房里空荡荡的,馒头所剩无几,大锅里的肉汤也见了底,柳秀淑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晚饭。

    林氏几想上前帮忙,却被柳秀淑推开,逗弄着小不点坐在炉灶旁。

    “娘,您回去休息吧,这边有我照应就好!”杨成文笑着道。

    “这孩子,开荒种地是家里的大事,娘不放心!”林氏拉着杨成文在一旁坐下,仔细端详一番,心疼道:“成儿,又瘦了,可要注意身体!”

    “娘,哪里瘦了,我只是在旁指挥,并没有出力!”杨成文摇摇头道。

    “几天下来,银两花得如水一般,可够?”林氏突然问道。

    “够,还有剩余!”杨成文连忙应道:“我仔细算过了,还能支撑大半年,正好能等到丰收之时。而且我从战场上缴获的东西可值钱了,拿来应急绝对没有问题!”

    “那就好!”林氏点点头,“成儿,前些天从集市回来,我看你买了一些书,是打算学文了?”

    杨成文微微一呆,林氏的话跳跃性太大,一时反应不过来。

    “我杨家以武立家,然而武练得再好只能算一员猛将,儿子想多学些东西,即便以后用不上,也能明事理。”

    “好好好,我家成儿有志气!”林氏连连点头,沉吟半响道:“也不知我们家如果多上几个人,能不能支撑到地里丰收之时?”

    在一旁忙活的柳秀淑突然跪在地上,连声道:“婶,杨大哥,秀儿饭量很小,只求能留在杨家!”

    杨成文不由瞪大了眼睛。

    “秀儿,快起来!”林氏上前拉住柳秀淑,柳秀淑眼泪汪汪,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成儿,秀儿父母双亡,偏又带着一个娃娃,实在不适合呆在落霞坡。”

    “这”杨成文一个头两个大,本就是孤儿寡母,再加上一个小的和一个小丁点,这日子怎么过。

    看到母亲期待的眼神,转念想想母亲身体弱,正需要一个人照应

    “娘,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杨成文无奈摇头道。

    “谢谢婶,谢谢杨大哥!”柳秀淑喜极而泣,心中的彷徨一扫而空,只觉得外面的阳光格外灿烂,心中从末有过的安定。

    “还有”林氏迟疑道。

    “还有?”杨成文苦笑起来。

    “我儿战场上受过重伤,身子骨受损,正该好好调养,怎么能干重活,而且读书练武都要时间,可不能让琐事耽搁了!”林氏轻叹一口气道:“我观那老石人也老实,种田也是一把好手,正好留下了做长工。”

    事实上杨成文也有过这个打算,只是被小石头吓住了。

    小家伙饭量贼大,一顿吃上十多个馒头三碗汤,比那些成年青壮还要多,简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饭桶。

    “也好,待土地开垦好,我便在边上盖两间房子,由得他们父子居住!”杨成文沉吟道。凭空多出四个人,日子有些拮据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有没有别的办法。

    待到晚间,杨成文找到石远青说出自己的打算。

    通过几天的相处,人人都知道杨成文恩怨分明,出手大方,绝对是个好东家,石远青自然答应。

    刘大壮是落霞坡的大当家,肯定要知会一声,只是当刘大壮听到柳秀淑也要留在杨家时,欲言又止,令杨成文暗暗感到奇怪。

    流民尽心尽力,再加上调配得当,五天以后,一块整整齐齐的梯田出现在眼前,深沟为渠,坚硬如铁石,待到山顶积雪融化,里面一定会蓄满水。

    且不说青壮们领了工钱还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地开垦好了,年关将近,开始准备年货,家里又开始忙碌起来。

    家还是那个破屋,多了几个人变得热闹许多。

    小石头很少呆在高坎地,总是往这边跑,小不点咿呀学语,不耐烦大人抱着,大冬天的成天往地上钻。

    柳秀淑更是大变样,大眼生气勃勃,原本瘦瘦的身体也丰满起来,银铃般的笑声时时响起。而我们的杨爷杨大公子却烦恼的想跳河。

    用前世的话来说,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杨成文记忆力不错,凡是走过的路,地形便可牢牢记住,凡是见过一面的人,过上几年也不会忘记。

    可是,一旦背那些三字经百家姓,便头疼无比,勉强记得几个,睡上一觉就忘得干干净净,与杨家人没有两样。

    杨成文越挫越勇,却没有卵用。

    更让杨成文郁闷的是

    某一天,柳秀淑好奇地拿起书本

    现代社会,妇女顶半边天,杨成文根本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男女平等,既然柳秀淑想学就学呗。

    结果,一个月不到,柳秀淑将三字经倒背如流,领先了杨成文八百条街。

    都是人怎么差距那么大咧!

    眼见着离过年没几天了,杨成文只得抛下书本到集市上采购了一些稻谷和鱼,荆州府更习惯吃这些,另外买了一只羊,冬天吃涮羊肉。

    “柳大姑娘,柳大小姐,能不能快点呀!”杨成文眼瞅着日当正午,柳秀淑依然在集市上东逛西逛,不由告饶道。

    “杨大哥,你来看看这块布颜色如何?”

    “嗯,颜色不够鲜艳!杨大哥,是不是?”

    “这个不错,用料却太薄!杨大哥,春夏之交才穿着合适!”

    “太厚,杨大哥,婶穿着闷!”

    杨成文差点崩溃。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8章 完颜海清() 
四月的中原,积雪早已融化。

    枯草换新装,柳枝吐嫩芽,风已变暖,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远在千里之外的白山黑水,仿佛一个固执的老人,依然不肯脱下冬装。寒风呼啸,大雪纷纷扬扬,将雄伟的上京城装扮得越加美丽。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转眼间便来到近前,数百名精锐的骑兵端坐在健马之上,挺拔的身体微微前伏,一股莫名的气势席卷而出,雪花四散飞溅。

    为首的是一名魁梧老者,身穿裘皮大衣,头戴高顶圆帽,白色柔软的帽檐垂下,遮住了脸庞,只看到一双威严的眼睛。

    上京城巍峨的城门大开,两队金兵分站两边,腰挂弯刀,仔细检查过往的行人。

    这时,一名骑兵越众而出,高举着手中的令牌,大声喝道:“都元帅回京,闲杂人等速速让开!”

    行人急忙向两边避开,金兵排列成对,挺起胸膛,炙热的眼神顺着官道望去。

    铁骑瞬息而至,眼看就要穿越城门,又突然急转而回。

    “三年了!”完颜宗弼抬起头。

    高大的城墙银装素裹,仿佛长白山上的天池一般,雄伟壮观。巍峨的大青山直插天际,皑皑冰雪也掩盖不住它的桀骜不驯,滔滔按出虎水流淌不息,蜿蜒盘旋如天上的银河一般。

    这就是上京,几代人鲜血铸就,它不如开封城的大气磅礴,却是所有女真人的梦想。

    “大元帅!”金兵高举右拳,激动地喊道。

    下巴上的胡须越发白了,皱纹不知不觉地爬到了脸上,却依然壮硕,依然激情满怀,依然笑傲天下。

    自太祖起兵反辽,大金强将如云猛士如雨,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老一辈大多仙去,只余大元帅还在为国征战。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他是大金的战神,大金的定海神针。

    “孩儿们辛苦了!”完颜宗弼用力挥了挥右手。

    “大帅辛苦!”金兵脸色变得潮红,齐声喝道。

    完颜宗弼回来的消息宛如狂风一般,吹乱了平静的上京城,自太师完颜宗干逝世,熙宗急招都元帅回京,差不多一年,如今终成定数。

    上京城仿照汴京,由南北两城和皇城组成,南城大于北城,呈长方形,皇城建于南城偏西处。紧挨着皇城的是一条宽阔的街道,两边全是装饰奢华精致的高大房屋,朱红大门,宽大的台阶铺着青石,尽显大气。

    “元帅回京了,小姐,元帅回京了!”欣喜的叫声穿过围墙,回荡在大街上。

    整个院落占地颇广,几乎街道的三分之一,大门口一对石狮子有成人般高大,雕刻得栩栩如生,高大的门楣上挂着金字大牌,上书“都元帅府”。

    “小姐”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孩高举着右手,跑得气喘吁吁。

    刷,一道破空声传来。

    女孩只感到脖子上一凉,便听到后面噗的一声,却见一只羽箭钉在墙上,箭尾嗡嗡嗡响个不停。

    “小不,郎君,奴婢知道错了!”女孩面如土色,双手乱摇。

    “念在你心情激荡才口不择言,这次放过你,下次再犯同样错误,就罚你将院子里的雪扫干净!”

    清脆的声音响起,一个俊俏后生缓缓走出来,他身穿锦衣长袍,修长的手指上拿着一张绣着花纹的古朴弓箭,脖子上系着一条貂毛围巾,鹅蛋型脸庞,莹白如玉,水汪汪的大眼睛,如同白山黑水,干净的一尘不染。

    “多谢郎君,小郎君对霞儿最好了!”霞儿拍着胸脯,一副后怕的样子,“郎君,霞儿胆子小,万一吓傻了,那里还能找到我这么贴心的丫头!”

    小郎君名叫完颜凤凰,今年十四岁,元帅老年得女,自是疼爱无比,谁知这位天之骄女性格与一般女子完全不同。

    喜好刀剑,酷爱兵法,和男孩一般。完颜家以武立国,再加上元帅纵容,竟然练得一身好武艺。

    后来嫌凤凰太过俗气,自己改了名字,叫完颜海青。

    完颜家女子不愁嫁,完颜海青自幼就是美人胎子,刚刚长成便被誉为皇族第一美女,求亲者络绎不绝。

    完颜海青心高气傲,一概不允。

    去年夹古族进贡了一批野马,关在皇家马场驯化,完颜海青本就是那里的常客,一眼相中了黑色马王。

    管理马场的是一个新来的愣头青,直言说马王神骏,是匹千里马,非勇士难以降服,这无疑激起了完颜海青的傲气。

    结果便是,马王桀骜不驯,完颜海青力竭,最终摔倒在地,刚好磕在石头上,昏迷不醒。

    元帅征战在外,皇帝心疼族妹,大为震怒,将一干人等捉拿下狱,急宣御医诊治,可惜药石无效,眼见完颜海青气息一天天衰败。

    大祭司更是直言,完颜海青本就是神的一缕分身,人世间历练一番,重新回到了天上。

    皇帝八百里加急,急招元帅回京,谁知就在那天早晨,天降暴雨,雷电交加,完颜海青突然醒来,身体虽然还虚弱,却已无大碍。

    大祭司仿佛疯了一般,定要完颜海青做祭司,皇上怎能答应,最后推脱等元帅回来定夺。而完颜海青醒来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关在房间里三天三夜没有出来。

    然后变得更极端了,竟然要求府里的下人改叫郎君,喜欢穿男装,对京城名门俊杰一屑不顾。

    霞儿叫了十几年,短时间那里改得过来,平时倒好,一紧张便忘了个干干净净。幸好完颜海青看着高傲,对自家人却很好。

    “是啦,就你爱贫嘴!”完颜海青轻轻一笑,明眸皓齿,宛如百花盛开,有一种别样的风情,“霞儿,父帅进宫,一时三刻不会回来,赶紧吩咐下去,将炕烧起。还有,厨房也要准备了,杀一只大肥羊,先慢慢熏烤!”

    “小郎君,皇上天天山珍海味,元帅怎会没有吃的?”霞儿不解地问道。

    “傻丫头,那里的东西虽然好,却未必吃的舒服,哪有家里面自在。嗯,大哥呢?”完颜海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