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怕。斯普鲁恩斯也没有料到第11舰队会这么快就调整战术吧。
  对美军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来说,二万七千米地交战距离确实太远了一点。在这个距离上,如果对付的是“皇帝”级战列舰,或者“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其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还有一点威胁,而在对付“省”级战列舰的时候,只有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二万米左右,才有足够的威胁。只要超过二万五千米,就完全没有作用了。
  相反。即便在二万七千米地距离上,四百毫米复合穿甲弹对“衣阿华”级战列舰仍然有足够巨大的威胁,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机会穿透“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主要看命中部位的装甲厚度)。
  当然,此时双方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命中率。
  不管是否降低航速,在二万七千米地交战距离上,命中率都不会高到哪里去。
  结果。在第11舰队与第51舰队交火的时候,郑恩博指挥的第31舰队。以及美英舰队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
  可以说,郑恩博率领的第31舰队的出现。不但吹灭了蒂里特心里刚刚冒起来的一线希望,还让威利斯·李为几分钟前做出地决定感到后悔。如果他早知道第31舰队就在附近。恐怕打死他都不会去救援英国太平洋舰队。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后悔药卖。
  为了悄悄靠近美英舰队。郑恩博不但选择了一条比较偏的航向,还在收到白佑彬地命令,提高航行速度的时候就开始实施电子干扰。
  可悲地是,美英舰队里所有战舰上配备的都是老型号地雷达。
  如果当时美英舰队里有一部提供给“衣阿华”级的MK32型雷达,恐怕早就发现了偷偷逼近地第31舰队,不至于在遭到突然袭击的时候连对手在哪都不知道。
  也正是因为郑恩博早就知道美军老式战列舰上装备的是旧型号的雷达,所以他才敢于等到距离缩短到二万米之后,才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五艘战列舰首先集中炮火轰击了位于最前面的“马里兰”号战列舰。
  该舰与“科罗拉多”号是美军第三舰队中,除了快速战列舰之外最为强大的战舰,其配备的十六英寸舰炮的威力不容小看。最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之中,郑恩博曾经有好几次机会击沉“马里兰”号,最终都为了照顾整体战局而使其逃脱。还有一点,“马里兰”号是美军第31舰队的旗舰。
  当然,在开火的时候,郑恩博只知道那是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而无法判断出其究竟是“马里兰”号,还是“科罗拉多”号。只是以郑恩博对威利斯·李的了解,觉得排在最前面的很有可能是旗舰,而不会是“科罗拉多”号。
  与白佑彬采取的战术一样,一开始,五艘快速战列舰就进行了五轮急促射击。
  不同的是,五艘战列舰上的炮手选择的都是复合穿甲弹,而不是重型穿甲弹。炮手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有二个。一是“科罗拉多”级在进行了第三次现代化改进之后,其水平装甲的厚度由一百七十八毫米提高到了二百二十八毫米,且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军为其提供了高强度装甲钢。二是第31舰队还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复合穿甲弹,炮手只知道这种炮弹的威力非常大,却不清楚到底有多大。
  五艘战列舰。五轮齐射,一共投掷了二百二十五枚炮弹。
  即便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一,也至少有二枚穿甲弹击中目标。而在二万米的交战距离上,加上早已测算出了炮击参数,而第31舰队地官兵素质绝不在第11舰队之下,毕竟大部分官兵都有二年,甚至三年的服役经历,且长期在西南太平洋上与美军舰队厮杀。早就习惯了各种各样的战斗。
  只要正常发挥,在此情况下,命中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三。
  实际上,这五轮齐射的命中率接近百分之四点九。一共有十一枚穿甲弹击中了美军第31舰队的领舰,也就是“马里兰”号战列舰。
  当时,了望员观察到的,在击中之后发生爆炸的穿甲弹就有十枚之多。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灾难性的打击。
  十一枚穿甲弹中。有八枚落在了其左侧前半截舰体上,其中至少有六枚穿甲弹击穿了装甲,在舰体内爆炸。另外三枚穿甲弹落在了舰体后半段,且全都击穿了其水平装甲,其中至少有一枚穿甲弹在二根烟囱之间地舰体内,也就是动力舱附近爆炸。
  也许,这艘战舰上最幸运的就是美军第31舰队的指挥官了。
  在第一枚穿甲弹落下来之前。威利斯·李就被旁边的参谋军官推倒在了甲板上,因此当弹片横扫了几乎整个司令舰桥地时候。威利斯·李竟然毫发无损。当损管队员与医疗人员赶过来的时候,司令舰桥内的二十多名参谋军官几乎全部阵亡!
  当然。留给威利斯·李的选择只有一个:立即离开遭到重创的旗舰。
  最终,“马里兰”号因为舰体前端严重进水。在舰长下令向舰尾右侧舱室注水,以恢复平衡之前。该舰地首倾角度已经超过了七度,舰尾的四具螺旋桨全都露出了水面。
  可以说,纵倾对战舰造成的威胁比横倾大得多。
  在舰尾被抬离水面之后,尾部的浮力降低了很多,而战列舰的中心一般在其中心点的前方,所以舰尾抬起来之后,力矩的长度更大。当上万吨地重量都压在了舰体的纵向承力结构上地时候,再坚固的舰体都会出问题。
  更严重地是,“马里兰”号的设计标准排水量只有三万二千多吨,满载排水量不到三万四千吨,其舰体结构强度就是按照这一标准(加上一定地亢余度)制订的。而在接受了三次现代化改进之后,其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三万五千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超过了四万吨,增加了近百分之二十。
  战舰地结构亢余强度一般只有百分之十五!
  因此,对“马里兰”号来说,如果首倾角度过大,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零点二十一分,也就在威利斯·李离开之后大概七分钟,“马里兰”号在首倾超过十二度,舰首几乎全部埋入海中的情况下,从位于后舰桥前方的第一百八十四号龙骨处断裂,随之舰尾就砸在了海面上。
  仅仅十分钟之后,这艘重量超过了四万吨的战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显然,“马里兰”号的结局不比“决心”号好多少。从中弹开始,到最终沉没,前后不到十五分钟。
  当然,感到震惊的不仅仅有正搭乘汽艇前往最近的轻巡洋舰的威利斯·李。
  就连郑恩博也惊得张大了嘴巴,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马里兰”号沉没的地点。
  要知道,在此之前,“马里兰”号多次被重创,都坚持了过来,没有战沉。这次,仅仅只用了五轮齐射就将其击沉,这肯定不是运气。
  当然,受到鼓舞最大的还是第31舰队里的炮手。
  复合穿甲弹的威力已经得到了证实,别说对付“科罗拉多”级,这种防护最为强悍的前条约型战列舰,即便是对付美军最新锐的快速战列舰,也肯定是游刃有余。
  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马里兰”号战沉,第31舰队士气高涨,而等待着美英联合舰队的肯定是更为沉痛的打击。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一章 … 斗勇斗狠
  在“马里兰”号遭殃的时候,第11舰队与第51舰队的决斗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
  随着郑恩博率领的第31舰队到达,白佑彬与斯普鲁恩斯都没有急着缩短交战距离,只是白佑彬首先决定将航速降低到十六节,随即斯普鲁恩斯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当然,二人做出相同的战术决策,其出发点并不一样。
  发现命中率并不理想之后,白佑彬首先想到的就是缩短交战距离。
  也就在他即将做出决定的时候,第31舰队到达,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前五轮齐射之后就重创了美军第31舰队的一号主力舰。
  当时,白佑彬都能看到南面出现的爆炸火光。
  虽然没有能够及时收到郑恩博的战报,毕竟郑恩博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获得战果,而且还在震惊之中没有回过神来呢,但是白佑彬已经意识到,郑恩博能够轻而易举的干掉美英舰队。
  在此情况下,第11舰队完全没有必要与第51舰队拼命。
  这并不是说白佑彬没有与斯普鲁恩斯拼命的胆量,两人斗了这么多年,交手好几次,白佑彬从来没有在胆量上输给对手。也不是说白佑彬不想干掉斯普鲁恩斯,可以说整个帝国海军中,最想干掉斯普鲁恩斯的就是白佑彬。白佑彬太了解斯普鲁恩斯了。
  如果此时第11舰队逼得太急,在美英舰队又连连遭到重创的情况下。斯普鲁恩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撤退。而“衣阿华”级战列舰有着其他快速战列舰无法比拟的速度优势。只要斯普鲁恩斯想溜,他肯定能够溜走。
  当然,也不能等到郑恩博那边的战斗结束之后再逼近第51舰队。
  以斯普鲁恩斯的性格,在美英舰队完蛋之前,他就会撤退。
  因此,必须要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缩短交战距离。而且,白佑彬已经意识到,这个机会即将到来。
  郑恩博的第31舰队在向东北方向前进,第11舰队与第51舰队都在向南前进。半个小时之后,第31舰队就将到达第11舰队与第51舰队之间。到时候。不管美英舰队是否已经战败,郑恩博都不会替白佑彬挡炮弹,会选择向左转向。然后迅速调头与第51舰队决战。到这时,斯普鲁恩斯必须做出抉择,即留下来决战,还是转向逃跑。
  只要斯普鲁恩斯做出了决定,局势就将变得对第11舰队有利。
  换句话说,如果斯普鲁恩斯选择留下来决战,第11舰队可以加快航行速度。摆脱第51舰队。然后从第31舰队的南面转向到东南,争取切入到第51舰队的航线前方。从而与郑恩博联手干掉斯普鲁恩斯。如果斯普鲁恩斯选择撤退,就必须向东南转向。以摆脱逼近的第31舰队。到时候,第11舰队可以选择加速转向。与第51舰队缩短交战距离,郑恩博则可以选择向东转向。挡在第51舰队的北面。
  也就是说,只要斯普鲁恩斯继续南下半个小时,他将失去逃跑地所有机会。
  对白佑彬来说,等待半个小时根本不算什么大问题。即便等下让郑恩博抢了头功,对他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他是这次作战行动的联合指挥官,不管是第11舰队,还是第31舰队立下头功,他都是最大地功臣。
  显然,此时斯普鲁恩斯就没有白佑彬这么“自在”了。
  “马里兰”号发生爆炸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立即就给威利斯·李发去了询问电报,可是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也就是说,当时斯普鲁恩斯连谁被击中都不知道,更不清楚美英舰队里的情况。
  要怪,这也只能怪美军的指挥体系。
  第51舰队隶属于第五舰队,采用的是第五舰队的通信电码。美英舰队则隶属于第三舰队,采用的是第三舰队地电码。虽然美军名义上成立了太平洋舰队,第三舰队与第五舰队都是太平洋舰队下面地战区舰队,但是却没有采用统一的调配与管理手段,第三舰队与第五舰队基本上是独立作战。
  这与帝国海军此时地指挥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直接后果就是,第51舰队只能与美军第31舰队,或者英国太平洋舰队地旗舰联络,而无法与其他的战舰联络。
  “马里兰”号已经遭到重创,蒂里特也在零点十五分地时候离开了“复仇”号。
  结果,在第51舰队到达战场之前,斯普鲁恩斯没有从美英舰队那里获得任何与战场情况有关的消息。
  也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才没有贸然与第11舰队缩短交战距离。
  虽然他在此时已经预料到美英舰队遭到了重创,很有可能二艘旗舰都以战毁,不然威利斯与蒂里特肯定应该与他联络。但是在情况无法得到证实之前,斯普鲁恩斯还不敢肯定他地猜测,也就不敢贸然撤离。
  只有保持现状,等到搞清楚了美英舰队的状况之后,再做出决定。
  当然,不管是白佑彬,还是斯普鲁恩斯,在放弃了缩短交战距离之后,都想到了提高命中率的另外二个办法,一是减速,二是集中炮击对方的某一艘战列舰。
  零点二十分,就在“马里兰”号战沉之前,四艘“省”级战列舰首先将炮口全都转向了第51舰队里的一号主力舰。晚了不到一分钟,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也将炮口全都转向了“辽省”号。
  显然。白佑彬与斯普鲁恩斯都认为对方的一号主力舰就是旗舰。
  集中炮火之后,遭到炮击地那艘战列舰的中弹几率立即就提高了三倍。
  五分钟后,第51舰队的一号主力舰首先中弹,紧接着,“辽省”号也挨了第一枚穿甲弹。
  此时,白佑彬与斯普鲁恩斯都赋予了领舰舰长全部战术决策权。
  也就是说,舰长可以自行决定战术规避范围,航速与航向,不用顾虑队列的整齐性。
  按照正统战术,在这种交战模式下。舰队指挥官应该立即派出驱逐舰向敌舰队发动鱼雷攻击,以打乱其编队,同时降低敌主力舰的炮击命中率。
  零点半。美军的驱逐舰就从其主力编队的后方杀了出来。
  问题是,此时白佑彬手里没有驱逐舰可用!
  为了搜寻第51舰队,白佑彬派出了舰队里的所有辅助战舰。虽然负责侦察工作的张海波中校已经在十一点颁布的时候,也就是与英国太平洋舰队遭遇之后,向所有外出执行侦察任务地辅助战舰发去了命令,让它们立即返回舰队。可是,这些战舰最快的也要在凌晨一点左右才赶得回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驱逐舰。四艘战列舰右侧地副炮与速射炮立即动员了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四艘“省”级战列舰上的副炮与速射炮都完好无损。另外,“省”级是帝国海军中第一种装备了七十二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舰炮,与七十一年型一百三十毫米舰炮的战列舰。
  这二种舰炮的威力都要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上配备的副炮与速射炮优秀。
  其中一百五十毫米舰炮与“功臣”级轻巡洋舰的主炮完全一样,其射速是以往同口径舰炮地一点五倍。火力密度几乎达到了速射炮地水准。而一百三十毫米舰炮与“花”级驱逐舰的主炮完全一样,不但其口径比以往战列舰上地速射炮提高了很多。而且射速更快,火力密度更大。
  “省”级战列舰任何一侧的副炮与速射炮数量都接近了一艘轻巡洋舰地火炮总数。其火力强度甚至超过了“功臣”级以前的任何一种轻巡洋舰。
  当然,仅仅依靠战列舰上地副炮与速射炮,很难彻底阻止美军驱逐舰。
  在美军驱逐舰逼近到鱼雷攻击范围之内后,白佑彬将战术决策权下方给了各艘战列舰的舰长。只是,编队里地四艘战列舰都没有急着转向。
  在对抗驱逐舰的战斗中,战列舰一般不会提前转向,而会首先集中侧舷上的炮火对付敌人的驱逐舰,直到驱逐舰转向发射鱼雷之后,战列舰才会转向规避。如果敌驱逐舰在较远的距离上发射鱼雷,且战列舰的舰长有足够大的胆量,且能够精确计算出鱼雷到达的时间,甚至会故意延迟转向时间,以保证在鱼雷到达的时候,正好将舰首,或者舰尾对准鱼雷来袭的方向。
  当然,面对重型鱼雷,任何一名战列舰的舰长都不敢掉以轻心。
  战列舰的舰体宽度都在三十米之上,长度一般是宽度的六到七倍(少数快速战列舰达到了八倍左右),即便完全对准了鱼雷的来袭方向,也很有可能被鱼雷击中。当然,如果驱逐舰的舰长有足够的信心与胆量,在更近的距离上发射鱼雷,就会选择缩短鱼雷间的间隔距离,以提高命中率。
  零点五十一分,“松江府”号的舰长下达了右满舵的命令。
  与其他军官一样,白佑彬系紧了安全带。
  现在,不但他的性命,这艘战舰上所有官兵的性命都握在舰长,以及航海长的手上。同时,也握在了老天爷的手上。
  如果能够避开鱼雷,大家都将相安无事。
  如果被鱼雷击中,包括白佑彬在内,战舰上的任何一名官兵都有可能负伤,甚至阵亡。
  当然,在规避鱼雷的同时,还得注意从头顶上砸下来的炮弹!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二章 … 扩大战果
  在第1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手忙脚乱的躲避着由八艘美军驱逐舰动的鱼雷攻击的时候。郑恩博指挥的第31舰队则在痛揍美军第31舰队中的二号主力舰。
  按照一般的交战原则。在集中炮击了对方的一艘战列舰之后。郑恩博应该调整交战秩序。争取尽快打残对方的另外几艘战列舰。而不是继续集中火力对付敌人的一艘主力舰。只是。“马里兰”号迅速战沉。让郑恩博有了选择的余地。
  如果能够迅速击沉另外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就能牢牢的抓住胜利。
  另外。郑恩博还不能确定被击沉的就是美军第31舰队的旗舰。所以要使对手失去统一指挥。还的再接再厉。
  因此。从第六轮齐射开始。五艘快速战列舰全都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此时。郑恩博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即忽略了运气产生的作用。或说将过多的希望寄托在了运气上面。
  不可否认。能够迅速击沉“马里兰”号。运气因素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或说。突然而来的袭击让对方根本无法反抗。甚至无法做出任何反应。可是。随着“马里兰”号挨了炮弹。跟在其后面的“科罗拉多”号必然产生警觉。并且有数分钟的时间改变航向与航速。甚至有机会脱离编队。
  等到郑恩博下令向“科罗拉多”号开火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突袭效果了。
  失去了突然性。运气成分自然大打折扣。
  从第六轮齐射到第九轮齐射。连续用掉了一百八十枚穿甲弹。仅仅只击中了“科罗拉多”号二次。命中率刚过百分之一。这个成绩只能算糟糕。
  打到第十轮齐射。也就是零点二十四分的时候。才取的了第三个战果。
  与前二个命中相比。第三次命中所产生的意义就大的多了。
  穿甲弹落到了“科罗拉多”号舰桥与前烟囱之间的甲板上。在连续穿透了露天装甲与水平装甲之后。在位于一号锅炉舱前面的士兵餐厅内生爆炸。虽然当时餐厅内并没有官兵。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