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坎宁安。对欧洲联合舰队来说。当时地情况可以说是万分危急。
  “威尔士亲王”号挨了四枚炮弹。“让·巴尔”号挨了一枚炮弹。对手却没有中弹。这还是其次地。现在东面地那四艘战列舰已经完成了转向。正在以二十多节地速度向南包抄。摆明了是想冲到欧洲联合舰队地前方去。堵住欧洲联合舰队向南逃却地路线。西面地那四艘战列舰在与欧洲联合舰队交错而过之后。肯定会立即转向。堵住欧洲联合舰队向西与西南方向逃跑地线路。
  此时。坎宁安有三个选择。上策是向南加速。冲破敌人地封锁线。争取进入更广阔地海域。然后利用五艘快速战列舰地速度优势。争取将战斗拖下去。等待美国舰队到达。就坎宁安所知。帝国海军地“英宗”级战列舰地最大航速不到三十节。而且四艘战舰刚服役不久。不见得能够在实战中得到最快速度。
  最大地问题是。“威尔士亲王”号能否达到三十节地速度。另外。法国与西班牙地那四艘战列舰地状态都不是很好。能否跟上舰队地速度。如果欧洲联合舰队在快速机动中出现掉队情况。后果将难以设想。
  中策是转向返回巴拿马运河。以欧洲联合舰队地速度优势。逃跑地问题不是很大。另外。现在敌舰队地主力舰要么在南面。要么在向南机动。只要欧洲联合舰队及时转向。就有很大地把握摆脱敌人。
  这一行动地问题是。三个国家地五艘战列舰能否做到整齐划一地行动?另外。敌舰队里地巡洋舰与驱逐舰还没有出动。如果欧洲联合舰队在情况不明地时候进行大角度转向。让对手做出准确判断。很有可能遭到巡洋舰与驱逐舰地攻击。如此一来。对手地主力舰就有足够地时间追上来。相反。坎宁安手里地护航战舰只能应付敌人驱逐舰地攻击。难以同时攻击敌人地舰队。更不可能同时攻击敌人地两支主力舰队。
  下策是向西南方向机动,逼近那四艘“英宗”级战列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掉这四艘还无法发挥出全部战斗力的战列舰,然后再根据战斗结果决定逃跑,返航,还是对付另外四艘战列舰。
  这一策略的最大问题是,缩短交战距离之后,四艘“英宗”级战列舰的炮击命中率也将大幅度提升。另外,“英宗”级战列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快速战列舰,其防护能力更是首屈一指,就算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米之内。恐怕“威尔士亲王”号上地十四英寸主炮也很难打穿“英宗”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而在这个距离上,“英宗”级战列舰打出的四百毫米穿甲弹能够轻而易举的干掉“威尔士亲王”号。
  坎宁安几乎是在一瞬间之内。就凭经验与本能做出了这三种判断。
  随即,他就下达了全速前进的命令。
  显然,坎宁安选择了在他看来最为理想的战术。
  被敌人困在巴拿马湾之内,是进退无路,要想把速度优势发挥出来,就得进入更广阔的海域。
  只是,就在他下令加速的时候,南面的四艘“英宗”级战列舰也开始进行战术转向。
  收到这一消息之后,坎宁安不再怀疑对手地野心。
  那个在南大西洋上歼灭了Z舰队,干掉了菲利普斯,还将“反击”号逼得走投无路地大明帝国海军上校(此时已经是准将)不但想击溃欧洲联合舰队,还想全歼欧洲联合舰队,不然怎么会让舰队在队列整齐的情况下进行战术转向?
  此时,再想转向返回巴拿马已经太迟了。
  坎宁安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趁敌人还没有“关上大门”之前,从敌人地两支主力编队之间的缝隙穿过去。
  从东面绕过来的四艘“皇帝”级战列舰还在二十多公里之外,西南面进行战术转向的四艘“英宗”级战列舰至少要在十分钟之后才能重新组成编队,加速到二十四节以上,至少还需要二十五分钟。而此时,敌人两支主力编队的间隔距离大概是三十五公里。
  在此期间,欧洲联合舰队不但能把速度提高到二十八节,还能向南航行大概二十公里。
  按照坎宁安的测算,欧洲联合舰队正好能够从敌人的两支主力编队之间穿过去。
  坎宁安的计算很精确,战术掌握得也很细腻。
  这正是英国海军将领的特点,从纳尔逊,罗德尼这些历史上的名将开始,英国海军就非常重视战术,并且在好几场极为关键的海战中,凭借其强大的战术指挥与协调能力战胜了比自身更强大的敌人。
  作为海军强国,英国海军与帝国海军一样,非常重视传统。
  像坎宁安这类的英国海军将领,在其正式成为海军军人之前,就被海军传统思想熏陶了十几年,然后又接受了传统的海军战术教育,在他们成为军官,并且一步步迈向将领的时候,更是随时随地都受到了海军传统思想的影响。当他们成为海军将领,成为舰队指挥官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派将领了。
  类似的情况,在帝国海军中也屡见不鲜。
  也正是如此,随着新技术对海军战术的影响逐渐显现,大量新战术出现之后,传统派将领往往难以迅速适应新的海战模式,结果反而是受到传统影响比较少,以往被看着海军“叛逆”的将领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如果说坎宁安在性格上很像祖寿清,那么在战术指挥上,他与祖寿清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祖寿清是绝不会选择向南突围这种战术的。
  另外,任何战术指挥要想发挥作用,都必须建立在准确及时的情报基础之上。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战场态势,往往越看似正确的战术决策越容易导致最惨痛的失败。
  现在的情况就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坎宁安知道第一舰队没有护航驱逐舰,他还会向南突围吗?如果坎宁安知道敌人的八艘战列舰都只装了不到百分之十五的燃油,排水量远远低于标准排水量,最大航速铁定超过了标称航速的情况下,他还会选择这种看似最稳妥的战术吗?
  除此之外,如果坎宁安知道对方还有三艘主力舰的话,恐怕打死他,他都不会南下。
  这三艘主力舰就是装备了三百毫米主炮的“海龙”级大型巡洋舰。该舰的三百毫米主炮可不是帝国海军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无畏舰上的那种火炮,而是全新研制的,威力甚至不亚于早期十四英寸(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超级舰炮”。
  据帝国海军测试,“海龙”级上的三百毫米舰炮在一万八千米的距离上,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能够穿透三百三十毫米的装甲(垂直厚度)。即便是对付敌舰的水平装甲,穿甲厚度也在二百毫米以上(水平装甲的厚度,入射角为三十五度时,等同于三百三十毫米厚的垂直装甲)。
  结果,当了望员报告南面出现三艘主力舰的时候,坎宁安一下就惊呆了。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二十八章 … 驱逐杀手
  三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投入战斗,也让白佑彬多多少少有点意外。
  “二万五千米之外。”蓝凌波一边说着,一边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水,“妈的,秦孝东这王八蛋吓了我一跳!”
  “让他们尽快撤出战斗!”白佑彬的脸色已经变得非常难看了,“我可不想在战斗结束之后安排战舰为受损的大型巡洋舰护航。另外,把坎宁安逼急了,他肯定会出动驱逐舰,到时候,我们还要靠这三艘大型巡洋舰来抵挡敌人的驱逐舰呢!”
  蓝凌波点了点头,立即去传达了命令。
  可以说,如果当时犯错误的不是秦孝东,而是另外一名舰长,白佑彬肯定要骂娘了。
  按照白佑彬的安排,伴随第11…1主力编队活动的三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的任务是为四艘战列舰提供直接掩护,即对付敌人的驱逐舰。
  虽然打到现在,欧洲联合舰队的驱逐舰还没有登场,但是随着包围圈一步步缩小,坎宁安在获胜无望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撤退。为了能够尽快摆脱第一舰队主力舰的打击,他必然会派出驱逐舰。到时候,能否挡住敌人的驱逐舰,能否让主力舰追上逃跑的欧洲联合舰队,就要看护航的巡洋舰了。
  可以说,白佑彬没有别的选择。
  舰队里现在就只有九艘巡洋舰。另外六艘派去掩护第11…2主力编队了。如果敌人地驱逐舰在第11…3主力编队擅离岗位的时候杀过来,四艘“英宗”级战列舰将不得不暂时放弃炮击敌主力舰,转而对付敌人的驱逐舰。
  另外。白佑彬不希望在这场战斗中有任何一艘大型战舰受到严重损伤。
  舰队距离本土港口有一万多海里,距离开普敦也有一万多海里地航程,任何一艘大型战舰受到重创都将影响舰队的作战能力。在撤退的时候造成更多地麻烦。如果受损严重,很有可能在返航的时候沉没。
  相对而言。八艘战列舰皮坚肉厚,挨几枚炮弹没什么。
  那三艘大型巡洋舰地防护性能连“果敢”号战列巡洋舰都比不上,别说欧洲联合舰队五艘战列舰的主炮,就算是其六英寸副炮(“威尔士亲王”号只有五点五英寸副炮)都能在一万米之内打得其皮开肉绽。显然,就算“海龙”级的三百毫米新式舰炮能够对敌人的战列舰构成威胁。也绝对没有与战列舰拼刺刀的实力。
  似乎其他人也感觉到了白佑彬地无名鬼火,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开口。
  “长官,敌舰队转向了!”
  “转向?”于右任朝报告的通信参谋军官看了一眼。
  “正在转向!”
  消息迅速传了过来,三分钟后,雷达就探测到,欧洲联合舰队地航向已经转到了一百四十度,而且还在继续向西偏转。最终,欧洲联合舰队的航向转到了一百二十度,速度在此时已经达到了二十二节。
  “朝第11…2主力编队去了。”
  不用于右任说,白佑彬都看了出来。
  此时,第11…2主力编队正好在欧洲联合舰队东北面大概二十四公里处。
  听到炮弹飞来时发出的声响。白佑彬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转向之后。欧洲联合舰队仍然在炮击第11…1编队的四艘战列舰,而没有将炮口转向第11…2主力编队。
  坎宁安到底想干什么?
  难道他想挡在第11…2主力编队前面。不让第11…2主力编队南下?
  即便只有舰首方向上的两座炮塔能够投入战斗,随着距离迅速拉近,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主炮仍然能够摧毁欧洲联合舰队的战列舰。
  “注意鱼雷攻击,让第11…主力编队小心敌人的鱼雷攻击。”白佑彬的面部肌肉抽搐了几下,“第11…3主力编队撤出战斗了吗?”
  “已经撤走了。”蓝凌波走了过来,“刚刚撤走。”
  “让他们立即绕过来。”白佑彬用手指头在海图上画出了一条航线,“到我们右侧,如果敌驱逐舰向我们发动鱼雷攻击,就要看这三艘大型巡洋舰地表现了。”
  白佑彬地这个战术判断非常准确,坎宁安在做出了一系列的战术机动之后,肯定会派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
  九点二十四分,雷达就发现了从北面冲来地六艘驱逐舰。
  这六艘驱逐舰没有攻击东面的第11…2主力编队,而是朝着第11…1主力编队杀了过来,速度超过了三十节!
  同时,欧洲联合舰队内的五艘战列舰调转炮口,开始炮击北面的第11…2主力编队。
  九点半刚过,在距离欧洲联合舰队不到二万米的时候,第11…2主力编队转向到一百二十度,与敌舰队平行航行,并且用主炮进行了还击。
  此时,白佑彬下令让第11…1主力编队转到九十度,并且将速度提高到二十四节。
  如此一来,欧洲联合舰队处于两支主力舰队之间,而且与两支主力舰队的距离都不到二万米。
  九点三十八分,第11…3主力编队在向西北航行了约莫五分钟之后,跟随第11…1主力编队转向到九十度。此时,第11…3主力编队的三艘大型巡洋舰已经位于第11…1主力编队的西北面,正好挡在了敌人的六艘驱逐舰之前。
  用“海龙”级对付驱逐舰。简直是易如反掌。
  要知道,“海龙”级大型巡洋舰原本就是用来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地,在战场上遇到的最多的就是敌人地护航驱逐舰。即便舰队驱逐舰的战斗力比护航驱逐舰强得多。可是在“海龙”级大型巡洋舰面前仍然显得不堪一击。
  在进入鱼雷发射距离之前,就有三艘驱逐舰被三艘大型巡洋舰的炮火送入了海底。
  对付驱逐舰,“海龙”级地主炮一般用半穿甲弹。这样。就能保证穿甲弹在进入舰体之后爆炸,而不是迅速穿过驱逐舰薄弱的身体。掉入海中。重达四百二十公斤地三百毫米半穿甲弹本来就是为对付护航战舰而设计的,其装药量得到了惊人的七十五公斤,爆炸威力非常恐怖。
  据帝国海军的测试,一枚三百毫米半穿甲弹就能干掉一艘驱逐舰。
  三艘“海龙”级凶猛的火力让剩下地三艘驱逐舰顿时放弃了攻击第11…1主力编队的想法。另外,“海龙”级地舰长超过了“英宗”级战列舰。外形也极为高大,特别是其上层建筑。几乎就是一艘标准的战列舰。还有,“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的主炮也是三三配制,与帝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完全一致。如此一来,敌人很容易将“海龙”级当作战列舰。实际上,以排水量为衡量标准,“海龙”级甚至超过了“南海”级战列舰!
  结果,三艘驱逐舰都冲向了第11…3主力编队,并且在最大射程上发射了鱼雷。
  这对“海龙”级大型巡洋舰有威胁吗?
  在敌人发射了鱼雷之后,三艘大型巡洋舰都没有急着转向,只是开始加速。同时。三艘战舰上的主炮与副炮仍然在继续向撤退的三艘驱逐舰开火。结果。三艘发射了鱼雷的驱逐舰也没能跑多远,就纷纷被炮弹追上。
  二分钟后。也就是大概九点五十一分,三艘“海龙”级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二十四节,而且还在继续加速。又过了三分钟,三艘大型巡洋舰才以极快的速度向南转向。结果,三艘英国海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全部落空。
  可以说,这场对付驱逐舰地战斗彻底展示出了大型巡洋舰地强大战斗力。
  加速方面,“海龙”级大型巡洋舰比任何一种战列舰都要优秀得多。其零到三十节的加速时间只有十八分钟,而战列舰要完成同样地加速,至少需要二十五分钟。转向方面,“海龙”级的灵活性堪比轻巡洋舰,在二十四节时,转过九十度只需要四十五秒,而当时最灵敏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至少需要一分二十秒。
  火力方面更没得说,重巡洋舰至少需要用三到四枚二百毫米炮弹才能干掉一艘驱逐舰,“海龙”级只需要一枚。另外,其一百三十毫米速射炮的威力不亚于任何一种驱逐舰的主炮,而且在更大的舰体上,稳定性更好,炮击准确率也就高得多。
  可以说,当时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除了快速战列舰与少数战列巡洋舰之外,只有美国海军即将服役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战斗力能够与“海龙”级媲美,其他的所有战舰都不是“海龙”级的对手。不说别的,英国海军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都不一定是“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的对手。
  有一点必须得承认,“海龙”级大型巡洋舰不是主力舰。
  也正是如此,白佑彬才不会白痴到拿这种不比战列巡洋舰强多少的战舰去与敌人的快速战列舰死拼。可以说,正是得到了正确的应用,“海龙”级,以及所代表的大型巡洋舰才没有步入战列巡洋舰的后尘,成为海军的“软肋”。
  大型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活跃表现也证明了一点:虽然战舰的性能很重要,但是能否得到正确的应用比战舰本身的性能更加重要。也就在三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虐杀”英国与西班牙的六艘驱逐舰的时候,双方战列舰的战斗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
  在遭到两支主力舰编队夹击的情况下,即便坎宁安再厉害,也难以挽回败局。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二十九章 … 绣花枕头
  欧洲联合舰队里面,最先遭殃的(按照战沉时间计算)是排在第四位的“西班牙”号战列舰。当时,“西班牙”号同时面对两个敌人,一是北面的“仁宗”号战列舰,二是南面的“英宗”号战列舰。
  可以说,即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也难以与两个敌人,特别是位于两舷方向上的两个敌人同时交战。首先是战列舰一般只有一套主要火力控制与指挥系统,因此在战斗中往往只能同时打击一个目标,如果需要打击另外一个目标,就得利用备用火力指挥系统,其炮击精度将大大降低。其次是战列舰的防御设置,特别是主炮炮塔的防御设置都是正面强,侧面弱,背面最弱。如果敌人来自炮塔的后方,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炮背面装甲都不可能挡住敌舰主炮的轰击。
  可以说,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工程师就不会考虑同时对付两侧的敌人。
  战斗中,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尽全力避免出现被敌人两面夹击的情况。只是,在一些偶然性的战斗中,舰队是无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比如,现在欧洲联合舰队就遭到了第一舰队的两面夹击。
  九点四十七分到五十六分之间的十分钟里,“西班牙”号就遭到了第一轮痛揍。
  这轮“暴击”都是由“仁宗”号施加的。
  此时的“仁宗”号,已经不是“大东海战”时的“仁宗”号了。虽然还是那批官兵,但是在战场上磨练了一年多,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多场海战之后,“仁宗”号的官兵已经成为了帝国海军最优秀的舰队官兵。
  四十七分,第一枚穿甲弹就异常准确的打中了“西班牙”号的后桅杆。
  当时,“西班牙”号采用的还是美国海军战列舰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标准笼式桅杆,而不是更轻巧坚固的三脚桅!
  虽然这枚炮弹没有让“西班牙”号失去战斗力,但是后桅杆上地几名了望员,还有桅杆顶部的备用火力指挥中心内的十多名官兵死得不明不白。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美国的船舶设计工程师。
  上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班牙海军就提出了建造新式战列舰地要求。只是苦于没有自己地工程师队伍。以及西班牙地造船厂难以承建大型战舰。几个主要盟国又都忙着在为自己地战舰更新换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