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制,将军领兵各统一营,互不干涉。
说的简单一点,不管这个将军的地位有多高,是征西将军,镇东将军,还是一个普通的领兵郎将,他麾下的兵马都是自己做主,自成一营的。
大则六千,少则一千,甚至八百。
在遇到战争的时候,再由君主下令,命地位最高的将军,统帅大军出征。所以,史书上偶尔写着,某某将军都督二十八军征讨贼寇之句。二十八军就是指二十八位将军,以及所统帅的兵马。
总而言之,一个将军一个营,一个萝卜一个坑。
这是汉代的风气,时尚。
目前巴蜀还属于汉代,因此将军张任自己统领一营兵马,住在成都以西,三十里开外的一处地方。
到底也是巴蜀之储君,刘循出门也是非同小可。
坐马车那是当然的,随行护卫多达百余人,不仅有骑士,还有披甲步卒,戒备森严。
“这古代的景色不错。”
刘循还是第一次出门,再加上这个时代的马车属于那种开放式的,没有车厢,可以随意观察四放动静,刘循见一路景色宜人,有些赞叹。
行了大约三十余里之后,刘循立即看到了一处兵营所在。
这处兵营以木头围起,内部营帐林立,远远就可以看见一面挂着很高很高的旌旗。
所谓旌旗,就是那种长方形,上边绣着将军姓氏的旗帜。
这面旌旗上,绣着斗大一个“张”字,煞是威武。
不久后,刘循在马车的颠簸下,终于到达了营门口了,这营门口两侧是箭塔,中间是大门。
此刻,箭塔上立着几个弓箭手,门前也同样有一排守卫,一副戒备森严的模样。
这群人看到刘循的马车之后,立刻发出了警告。
“军营重地,来者止步。”
其中一位士卒厉声大叫道。
一声大喝后,其余士卒或开弓,或持矛,如临大敌。
“好威风。”刘循一见顿时喜上眉梢,这一群士卒当真是威风,不愧是黄权所举荐的将军,他麾下士卒就这么威风,其人能耐,就可知一二了。
刘循见这群守卫威风,觉得喜从心来。他身畔的这些护卫,却是不爽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刺史府内的护卫,地位尊崇,再说了,他们近日护卫的又是大公子,现在被一群土鳖士卒给用弓箭,长矛指着,能爽快吗?
于是,刘循身畔这些护卫的领队上前喝声道:“我乃刺史府护卫,而马车上这位乃是刺史公子。这巴蜀之地,大可去得,怎得在你营前,却要止步?”
刘循闻言略有些不悦,这些刺史府护卫,也太骄纵了一些。
不过,刘循却没有发怒,因为他想看一下,这些守卫士卒,会有什么反应?
在护卫统领的喝声下,这些士卒先是一阵犹豫,然后却又果决了起来。领头的那个士卒,厉声大叫道:“军营重地,不管何人都得止步,入内后,都得步行。这是将军的规矩,不管是谁,都不能坏了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点没错。而且,看这士卒的倔强,固执,就可以看出这张任将军很得军心,可谓有一套。虽然没看过他真正厮杀时候的模样,但是依稀能看出,他与他的军队骁勇善战的雄姿了。”
若是心胸狭隘之人,一听了这话,指不定要火冒三丈呢。但是刘循一听却是不怒反喜,乱世最重要的是什么?
军队,有战斗力的军队。
这样一支有特色,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风格的军队,就是最宝贵的力量。
因而,刘循心中只有赞叹。
这时,刘循身边的护卫统领却是觉得恼怒非常,也觉得在大公子面前丢了规矩,正想发作。刘循却是察觉到了,呵斥道:“父亲任命我为校尉,我与张将军是同级。过来拜访,自然是要通报,你修要多言。”
刘循的呵斥,让这护卫统领一阵委屈,但也不敢作答,悻悻的退下了。
而刘循呵斥了护卫统领之后,亲自下了马车,朝着刚才发话的士卒仔细看了看,只见这士卒身披披甲,手持长矛,长相一般,但是体格健壮,眉目闪烁着坚毅,刚强的气息。
从中可以看出,此人即是勇猛,又是坚毅之辈。
刘循第一眼见到,就觉得挺喜欢他的。于是,刘循笑问道:“你姓甚名谁,官居何职?”
在刘循的注视下,这人倒是不怎么紧张,很不卑不亢的回应道:“回禀大公子,小人叫做胡广儿,乃是张将军麾下一员都伯。”
根据刘循所知,军队的基本单位是五人一伍,设伍长,十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一队,设都伯,五百人一小军,设军候。
都伯就是五十人将。
地位不高不低,正好可以拿来训练士卒。
还没见到张任,刘循就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人选了。不过,要想挖人也得问问人家将军,再说,见见这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也是刘循愿望。
想着,刘循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胡广儿我记得你了,你做的很好。现在,你去通报一声,就说校尉刘循,来拜见张将军。”
其实,胡广儿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般镇定。
胡广儿三十五岁,从军已经五年,在张任麾下,一步步的从士卒做到了都伯的位置。因为张任爱兵如子,带兵有方,他很敬重张任,也很听张任的命令。
而来者止步,是张任比较看重的。因此,他才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但是在知道刘循身份之后,他也是一阵犹豫,因为他深深的知道,自己虽然是都伯,但是在刘循的面前,却是一个小到不能小的小人物。
得罪刘循的下场,肯定糟糕。
但是一阵犹豫之后,胡广儿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来者止步,需要通报。
外表看起来不卑不亢,但是胡广儿的心中却是有几分惨然,因为他觉得自己得罪刘循,怕是连将军也保不住自己。
自己的下场怕是会很凄惨。
但是就算这样胡广儿也不后悔,因为他敬重自家将军。但是没想到,刘循居然不怒,反而和颜悦色的问自己名字,还夸奖了自己。
这让胡广儿很诧异,他抬起头认真的看着眼前这个近在咫尺,巴蜀未来之主,第一个感觉是好年轻,第二个感觉是好温厚,同时有点感动。
第十二章 张任 '本章字数:2236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1 18:00:44。0'
总之,刘循没有贸然破坏了军队的规矩,经过通报后,就在营门外等候。
“哒哒哒。”
直到不久后,一阵行军声响起。
刘循心中一动,心知该来的人来了。于是,抬起头来向前看去,只见前方出现了一队甲兵,披甲持矛,气势森然。
当中,一将跨马而来。
这将军雄赳赳,气昂昂。刘循只举得一股摄人的雄壮气息,扑面而来。不待刘循细看,那将军就到达了刘循身前。
翻身,下马,动作行云流水一般。
“末将张任拜见大公子。”这将军下了战马后,下拜道,赫然就是刘循要寻的,黄权口中的巴蜀猛将,柱石张任,张将军。
“张将军免礼。”刘循岂敢托大,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扶起了张任。然后,刘循细细打量了张任一番,只见张任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尤其生的一双鹰目,甚为雄鸷。
面对他的态度,不卑不亢。
刘循自然不会相面,但是他阅历不凡,一见张任这模样,就能猜测出,张任此人必定雄壮非常,而且极为冷静的人物。
刘循对黄权已经神交已久了,黄权口中的猛将,营门外与胡广二的一番遭遇,再加上此刻见面的惊艳。
刘循只觉得不枉此行。
“早就听闻将军雄壮,今日一见果然传闻不虚。”刘循由衷赞叹道。
“末将也听说公子聪慧过人,今日得见也是快事。”张任笑道。其实,他挺诧异的。
张任这个人就像是黄权所说的,很勇猛,也很忠心耿耿,与严颜一起并称巴蜀死臣,虎将。
他对于刘循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就如同刘循所知道的一般,刘循的位置有点尴尬,因为刘璋是巴蜀之主,但又不是正式的君主,只是益州刺史而已。
这益州刺史能不能世袭,还是两说。
但那是对于一般的官员,武将来说的。而对于忠臣来说,刘循就是巴蜀储君,当之无愧。
张任本就对刘循有感情,而三个月之前的事情,他也听说了。对于刘备这件事情,他是报以反对的,认为引狼入室。
自然而然的,他对于刘循的一番言论,以及对刘备的警惕心,感觉到欣赏,也对刘循的这一位储君越发的认同。
而刚才在营门前发生的一幕,则让他对刘循多了几分钦佩,几分感动。
刘循一个巴蜀之主的儿子,在他的营门前止步。行为上很知道道理,行动上是尊重他。
就这样,在张任的心目中,刘循的形象就勾勒了出来。
聪慧知险恶,知道进退而礼贤下士。
这岂非明君之气象焉?
因此,张任怎么看刘循,就觉得怎么的顺眼。
随即,刘循与张任就在这营门前寒暄了几句,刘循阅历很强,从张任的形象,到张任的言行举止,刘循都能判断出,张任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物。
这样的人,快人快语,说话直率一点,比较妥当。想到这里,刘循笑着说道:“今日我特来拜见将军,将军难道就不觉得奇怪吗?”
“是有点奇怪。”张任听了之后立刻反应过来,纳闷道。
按道理,刘循从未来过他的军营,也没深交。
“呵呵,却是我这些天读了史书,仰慕那些名垂千古的将军,于是想了解一下兵事。就请了父亲,任命我为校尉,招募新兵。只是我新手上阵,一片茫茫然。听说将军威名,于是特来求一支精兵,帮我练兵。”
刘循呵呵一笑,爽快道。
“公子若想了解兵事,何须新兵?我这营中有三千精兵,可尽给公子使唤。”张任闻言喜色道。
“怎么一听我要了解兵事,这些个家伙一个个都喜形于色呐。”刘循观察了一下张任,再回想了一下黄权,刘璋的神色,有点纳闷。
其实只是忠臣一个心思,张任也与黄权一样,希望储君尚武,为一代霸主,而不似刘璋一般暗弱。
不过很快,刘循就为张任的话而感动了。
前边,刘璋就跟刘循说过,这个时代的军队,都是父子继承,兄弟继承的,也就是军队是家族私产。
是一个家族繁荣的根基,但是张任却说,这营中三千精兵可尽供给大公子使唤。
也就是说,只要刘循需要,张任就能将赖以生存的军队交出去。
这真是将自己的心肝儿都献出来了。张任之忠心,可见一斑。
在那一刹那,刘循有点心动,毕竟一支训练有成的军队,拿来获得战功,要便宜太多了。但是很快,刘循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若是我拿了军队,那张任该怎么办?一支军队的训练,磨合,得花多少功夫?
张任岂不就是废了?
其次,我若是拿了张任的军队,那么其他将军会怎么看待?就跟那便宜傻瓜父亲担忧的一样,军队是私人财产。
今日张任自愿献上精兵,没准在别人看来就是被夺兵权,到时候猜忌四起,于江山社稷不利。
读了点史书,再加上自己的职场经验,已经使得刘循能冷静的从八方考虑问题了,他至少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三国人物了。
于是,刘循笑着说道:“将军诚心,我甚为感激。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足矣。”说完后,刘循一指不远处的胡广儿,请求道:“将军将此人以及麾下五十人供我驱策如何?”
“胡广儿?”张任顺着刘循的手指看去,有些诧异,但他生性聪明,立刻意识到,今日不仅是刘循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他与守门的胡广儿也给了刘循以印象,这是看中了胡广儿的坚定不移了。
想到这里,张任爽快道:“君子当成人之美。”
“广儿,还不快来拜见公子?”随即,张任朝着胡广儿喝声道。
二人的话都听在耳里,胡广儿此刻的神色有点不太好看,因为要远离他敬重的将军了啊,但是胡广儿的心中,却没有多少凝重。
他心中想着,“按照刚才这位公子的作为,跟在他麾下,应该不会是坏事。”
想到这里,胡广儿心甘情愿的上前一步,下拜道:“拜见公子。”
“好,你以后就在我帐前听用。”刘循笑道。
“诺。”胡广儿应诺。
这营门前的一幕,刘循举止有度,而张任心中怀忠,终于是皆大欢喜,气氛和谐。
之后,张任邀请刘循入营,刘循欣然答应。
这一进去,刘循就住了十日。
一方面,刘循有意与这一位忠心耿耿的将军亲近,另一方面也是想请教张任练兵,养兵之韬略。
对此,张任也是知无不言,将自己所会的都统统交给了刘循。
十日后,当刘循出了张任大营的时候,就跟去学校里深造了一般,已经是脱胎换骨,大大不同了。
第十三章 万事俱备 '本章字数:2045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1 18:00:33。0'
所谓带兵之道,其实也是简单。
一句话而已,爱兵如子。
只要公子能将士卒视作亲子一般对待,病了会着急,伤了也会疼痛,若阵亡了,更会哀泣,则能收士卒之心也。
譬如说,战国时期,与孙子并列为兵法大家的吴起,此人之深情,甚至能为士卒吸食脚上脓疮,士卒感恩,悍不畏死。
所以,吴起此人百战百胜,天下无敌。
“若太宽,兵心怕是会散漫吧?”
大公子一阵见血,若是对待太宽,士卒必定散漫。
武皇帝时候,飞将军李广对待士卒就跟亲生儿子一样,士卒们都敬爱他跟敬爱父亲一样。他自己也很勇武,但是他却常常打败仗。
那是因为他对待士卒太宽容,使得士卒们对军令比较散漫,做不到令行禁止。
所以,要用军法来约束士卒,违者处罚,绝不姑息。
“那岂不是与爱兵如子,相违背?”
不然,这就跟教儿子一样,你心疼他们受伤,死亡。同样,也要严厉教他们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对军令,军规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他们会听话,不会怨恨你的。
而只要公子能摸透这些,就能带出一支强悍的军队了,这样一支军队会很忠诚于将军,可以为将军悍不畏死,以此来回报将军。
不敢想百战百胜,但至少也是一支堪用精兵了。
“呼呼呼。”
耳中风声呼啸,四周景色倒转,刘循却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他的脑中只想着这几日与张任的一些重要对话。
“如果说我以前还是文盲,那么现在至少已经高中毕业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欺我。与张任十日,犹如十年一般,当真是不枉此行。”
刘循感叹。
随即,刘循磨刀霍霍,雄心阵阵。他先看了一边左侧的一支人马,只见衣甲鲜明,各个雄壮,但气息难免散漫。
再看右侧一支人马,只见身披披甲,手持长矛,质量光鲜不如左侧人马,但是雄赳赳,气昂昂,气势森然。
领头之人,豁然就是胡广儿是也。
“我得张任口述带兵之道,又得精兵胡广儿以练兵。不出三月,就可得一支精兵,到时候挥兵攻打叛贼,显赫功勋唾手可得。以此为机会,进入巴蜀上下视线,再笼络良将,整合巴蜀,可与刘备争雄。”
想起以后这定好的路线,再想想自己手中越来越多的资本,刘循就情不自禁。
三十里地方,转瞬即致。很快,刘循就率领人马回到了成都城。因为刺史府,外兵不能入内。刘循就先将随着胡广儿一起来的五十名精悍士卒放在了刺史府外安置,只带着胡广儿一起进入了刺史府。
然后,刘循又召见了张水,就是当初那个说自己粗通文墨,不懂高深学问的刀笔小吏。
那日之后,刘循常常用到这个刀笔小吏,在目前麾下没有人的情况下,刘循用得着他,尤其是要建立军队,至少有个军需官是不?
就这样,刘循在自己的书房内,召集了目前麾下文武,刀笔小吏张水,张任麾下精英士卒,都伯胡广儿,身畔还有一个名叫女主的王女主侍女大人。
“嗯,虽然有些稀少冷清,但已经可以预见到未来文武满座的气象了。”刘循目光一闪,看了看左右端坐的张水,胡广儿,不想承认实在稀少冷清,于是幻想未来很多文武坐在这里。
“嗯,还不是一般人,没准我能收取很多很多的历史上很有名的文武大臣?”
“对了,不知道胡广儿,张水这二人,历史上有没有名字?没准现在就有个历史在列的人物呢。”
刘循继续意淫。
当然,意淫是暂时的,现实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能在意淫中幻想,一定要在现实中出手。
同样,意淫也是必须的,没那种大目标,怎么能一步步走向巅峰呢?
此刻,刘循幻想着未来文武满座的情况,岂不是雄心壮志?
总而言之,意淫是对的。
很快,刘循就回到了现实中了,他张口说道:“你们一个叫张水,一个叫胡广儿,一个是我的军需官,一个是我亲兵。一个掌管辎重,一个帮我练兵。”
刘循这句话是在介绍。
而胡广儿,张水也听出来刘循的意思了,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齐齐拱了拱手,算是认识了。
对此,刘循比较满意。于是,又说道:“嗯,十天前,父亲命我为校尉,可以在成都附近招兵,数目不限。可以去府库,粮仓,支取辎重,粮食,数目不限。不过,我认为贪多嚼不烂,我刚开始练兵,招募一千兵马也就差不多了。这件事情,就交给胡广儿你了。至于张水,你负责这一千兵马所需要的辎重,器具,粮食等等,罗列出来,去支取。”
文武嘛,就等于是手与脚的区别,既然有手有脚,为什么还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