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那些老人烦得有多么苦了,你就当帮帮朕,就了皇后的位置吧。”说着可怜巴巴地看着她。
小桃抿嘴一笑,道:“皇上,小桃出身卑贱,怎么能做那皇后呢?小桃只想着永远能够伺候在皇上身边就心满意足了。而且小桃也完全不懂后宫的事情,若真成了皇后只怕会给我大秦和皇上你丢脸的。”
扶苏叹了一口气道:“朕现在的女人只有你一个,这些年来只顾着东征西讨根本就没想到要找几个女人可以当皇后啊,这一时之间却让朕去哪里找呢?”扶苏想想自己也觉得好笑,别的人穿越了之后总是桃花运不断,女人多的数也数不完,可怎么偏偏到自己身上做了皇帝都才只有一个女人呢。不应该说本来还有一个的,只是她已经成了别人的女人了。想到那个远在楚地的人儿,扶苏心中不禁还是一阵不舒服,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有些落寞了。
小桃看到扶苏的神色,只当他还在为立后立嗣之事而烦恼,所以便轻声道:“其实皇上不必如此烦恼,这立后乃是我大秦的国事,又不是一家之事,皇上大可问一问那些大人们,看看他们是否能为皇上挑出一个合适的人出来。”
一听这话,扶苏猛然醒悟,是啊,自己一直以来都不曾将自己选后的事情与张良等才智之士商量。一来他是因为想着这是自己的事情,不想麻烦他们,二来也是因为男人的自尊,不想自己的婚姻大事也有人掺和,这时得小桃这么一说,扶苏才想清楚立皇后和太子正是群臣应该给点主意的地方。“你说得很对,朕明天……不,现在就命人将子房等人叫进宫来,看看他们是否能够给朕一个满意的建议。”说着话,扶苏就大步地走了出去。
皇帝召唤,张良等人当然不敢怠慢,当看到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居然都赶了来,众大臣都只当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甚至猜测是匈奴人进犯了,所以皇帝才会在这个时辰召大家进宫相商。在见扶苏之前,一些人已经开始盘算着该怎么回扶苏的话了,同时也向如张良等扶苏的亲信套着话。
扶苏见到这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部下都到了,便开口道:“今日朕让你们进宫来是有一件大事要与诸位相商。”说到这里,扶苏的话一顿,他实在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自己的事情来。众臣子一看,只当扶苏要说到匈奴进犯了,所以立刻就有那武将道:“皇上放心,不论匈奴来了多少人马,我大秦也能守住边防。”
扶苏奇怪地看了那人一眼道:“朕什么时候说过今日召你等进宫是要商讨匈奴的战事啊?”听到扶苏这么一说,其他的人才知道自己是会错意了,他们的面上都露出了不解,不知道除了这大事之外皇帝还有什么大事要将这么多人找来相商。
既然大家都被自己叫来了,扶苏也知道自己是不能再耽搁了,所以他硬着头皮道:“其实朕是想让你们帮朕参祥一下立后的事情。你们都看到了我赢氏的一些元老们可是每日不断地来劝朕立后啊,所以朕想听听你们的意思。”
“……。。”明白了扶苏的意思之后,在场的官员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可不敢随便说个人出来啊。帝王的家事虽然也是国事,但却不是臣子所能够置喙的,那些老人是仗着自己是赢氏之人又身无要职才敢进言,可他们却是有着太多的顾虑。如果自己说对了那还好,但若说错了,皇帝现在不会怪罪自己,那往后呢?而且立后之事可是有关太子的事情,太子那可是将来的皇帝啊,自己站错了队将来皇帝要是翻了旧帐有自己好果子吃吗?所以众臣子都不发一言,只是看着扶苏,等着他自己再说下去。
看到他们都不发一言,扶苏心中也有些急了,自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找他们帮忙,怎么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却是都成了锯了醉的葫芦了,好,既然你们不肯说,那我就点名让你们说。想到这里,扶苏看向了陈平:“丞相可是我大秦之栋梁,此事丞相可有何想法吗?”
陈平一脸茫然地道:“臣一切只听皇上吩咐。”
想不到陈平居然给推了,扶苏就继续问那张良,不想回答也是一样。这样扶苏连问数人,那些人都心中有数,怎么会说出什么见解呢?所以最终扶苏得到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无奈的扶苏只得让他们都离开,而他自己则是坐在殿上发了半天的呆。
却说张良在离开皇宫回府之后,也想着这个问题,虽然他不能给皇帝一个建议,但他却也看出了扶苏的难办,毕竟现在六国已经都被灭了,不会存在什么和亲的事情,而原来大秦的贵族也在前几次的大乱中死得七七八八,现在看来的确没有一个合适的皇后人选。而扶苏的事情他也是看在眼中的,可以说他比别的贵族更苛待自己,到目前为止也不见他宠信什么女人,这着实让张良打心眼里佩服。想想自己的确帮不了扶苏,张良也只得作罢。
眼看着天色已晚,张良在处理了一些公文之后就要就寝,这时那管家却急急跑了进来:“大人,门外有人自称是你的老友,说是有事相求。”
张良奇怪地想了下,不记得自己接到以前朋友的信说要来啊,但是既然人到了门外,自己大可去见上一见。张良来到大门前看去时,却让他大大地吃了一惊,只见扶苏在两三个侍卫的保护下就站在自家门前。他忙急步上前就要下跪,却被扶苏拦住:“我今日来你府上只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有事相求,我们不用管各自的身份。”
听到扶苏自称“我”而没有自称“朕”张良便也配合地道:“如此在下也就却之不恭了。”说着带着扶苏走进了自己的大堂。
等到众人都退了下去之后,扶苏才说道:“既然日里子房不肯教我当如何是好,只因君臣之不亿,那如今你我以朋友相称子房当不能推却了吧?”
张良苦笑了一下:“皇……其实在下也曾想过这事,奈何如今情况不同,我大秦百废待兴那有资格为后者皆都已经死去,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配得上皇上的人选啊。”
扶苏也点了点头道:“若是好找,我也无需找你了。子房乃是当世智者,当有其他办法。”
“其实在下确有一法,但是只怕皇上……。你不肯一试啊。”张良还是无法改变称呼。
扶苏闻言也不管什么称呼了,忙问道:“什么办法?但只要帮我过了此难,我无有不准。”
“那就是诏告天下,说皇上要选后,到时那些德才兼备的女子就会被她们的家人送到咸阳来,天下女子无数,皇上还怕挑不到一个能成为皇后的人选吗?”
“……。。”扶苏闻言脸上一阵尴尬,怎么感觉这事象那自己那个时代的超女什么的娱乐活动的翻版啊,这样别让自己也选了个春哥出来吧……
第二百八十四章 女人心计
正所谓病急乱投医,虽然扶苏并不认为这个向天下人征选女子是一个选后的好办法,但是现在他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出来,所以无奈的扶苏只得按着张良的主意下了旨,让天下各郡都将有才有貌的女子上报,以待皇帝的挑选。在下这道圣旨的时候,扶苏倒没有了那选超女的感觉,可取而代之的却是觉得自己象那些古代小说中描述的好色昏君,比如纣王。
皇帝下了圣旨,各郡县的官员当然不敢怠慢,不过几日工夫,就有许多女子应征到了官府之中,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当地官吏的亲戚。想到如果自己的亲人能够成为大秦皇后,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大把的好处,那些官员自然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家中最好的那些女子送上去了。消息去得很快,半月不到,皇帝要选后的消息就传到了刚刚才被扶苏平定的楚地。
如今楚地的官员都是原来楚国的人,虽然扶苏依旧是让他们治理地方,连许多的官位都不曾动,可他们还是心中时时紧张,只怕自己一个不慎惹来大祸,所以整个楚地的官员做事都很是勤恳。这次接到上面的意思之后,几个首脑商议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能使秦人忘记楚人的反叛。只因如果大秦的皇后是楚人的话,那秦楚就真的成了一家了。所以这里的官员比其他地方的官员更加上心此事,除了立刻就四处张贴榜文之外,还四下里打听有什么才色兼备的女子。
如此大的动静,即使是虞紫妍这样深处家中的人也有所耳闻了。听说那些原来项羽的属下如今却在急着巴结那大秦的皇帝,虞紫妍一面为项羽不值,一面又对那些人满是鄙夷。同时她也很是庆幸自己早已经是有夫之妇,若是他们将自己献了上去只怕自己无论怎样也不会同意去服侍那往日的敌人的。想到秦人时,虞紫妍又一次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个身在秦国的人,虽然知道自己与他这一辈子怕也不能再走到一起了,但她却还是没来由地会想起他。
正当虞紫妍呆呆地正想着事情的时候,一个身着普通民妇衣服的女子走了过来,虽然她并没有穿着什么华丽的衣服,也没有施什么脂粉,但是却也有一种艳丽之色。她的美和虞紫妍是不同的,虞紫妍的美是一种清新脱俗的美,而她的却是一种勾魂的美。虽然她的眼角处流露着一丝冷然,但还是给人一种媚到骨子里的感觉。她看到虞紫妍坐在那里发着呆,就轻轻来到她的身后,突然大声问道:“你在想什么呢?难道又想那霸王了?”
“是吕姐姐啊。”虞紫妍猛然惊醒,看了一眼来人,收起了脸上的愁意,同时似乎是怕对方看出自己的心思一般,脸上露出了一丝红晕,“你怎么今日有空来找我啊?”
这女子正是刘邦的妻子吕雉,在刘邦死后她却没有遭到项羽的加害,还与虞紫妍成了闺中好友。其实这也是吕雉自保的一个手段,虽然项羽杀刘邦之事事后并没有多少人知晓,只当刘邦是死在了秦人之手,但吕雉却不是一般的女人,她很快就从刘邦的部将口中得知了刘邦与项羽的关系从而推断出刘邦之死不简单。可是纵然她知道一切也是与事无补的,反而可能会给她带来危险,所以她这些年来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同时几次“巧合”让虞紫妍认识了自己,并以她的手段让虞紫妍和自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这样一来,吕雉总算是靠着与虞紫妍之间的关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地出乎了她的预料,一直纵横沙场不败的项羽居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败给了秦人,而且连他自己的性命也输了出去。而吕雉好不容易求得的安全再一次被破坏了,她只当秦人势必会使整个楚地变为地狱,谁知其后秦人却连楚地的官员都没有怎么换。看着虞紫妍已经失去了靠山,吕雉便有了一种异样的报复的快感,也不再去讨好这个自己一直很是嫉妒的女子了。但是就在她没有上门的那几日里,却听人说起原来虞紫妍还有一个与她关系不一般的男人在秦国为官,这一下让吕雉当真是嫉妒到了骨子里。她实在想不到虞紫妍居然会在秦楚两面都如此吃得开,无奈的她只得继续当作是与虞紫妍关系很是亲密的姐妹,时时与她聚一下,为的就是让自己有个靠山。
这两日她听说大秦的皇帝居然为选后之事而诏告了天下,对自己的容貌有着绝对自信的吕雉的心再一次活泛了起来。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虞紫妍,她既然在秦国有认识的高官,那有她的帮助说不定自己就可以进了宫去,而一旦进宫,她又深信以自己的心计和容貌一定会被皇帝看上,从而飞黄腾达。但是这一切都还得靠着虞紫妍说话才可以,所以她今日就上门来了。
虞紫妍看着吕雉问道:“姐姐近日都不曾来我这里,今日怎么得闲来了?”
吕雉一笑道:“妹妹有所不知,姐姐这几日得了风寒,下不得榻,这才不来看妹妹。对了,姐姐我这几日虽然是在房中,却还是听说了一个大消息,不知妹妹可知道吗?”
虞紫妍一听,面露不屑道:“你说的是那皇帝选后的事情吧?看来这个大秦皇帝与以前的也没有两样,看到我楚国被灭,天下太平了,就也要穷奢极欲了,我真是为霸王败在这种人的手上感到不值。姐姐怎么说这么扫兴的话啊,来,今日我正谱了一支新曲,姐姐正好来听听。”虞紫妍说着就拉了吕雉的手往琴房走去。
吕雉知道一见面就说让虞紫妍帮忙只怕是很难让她接受的,所以只好随着她去了琴房听了一曲,然后又聊了一些别的,最后她才有意无意地道:“妹妹可是对那秦国的皇帝有着恨意吗?”见虞紫妍点了点头之后,吕雉才继续道,“那如果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杀了他为霸王报仇,妹妹可愿意一试?”
虞紫妍闻言毫不犹豫地道:“只要能为霸王报仇即使是再难我也愿意去做。”但随即她有面有难色地道:“可是想要杀大秦皇帝却是太难了,他的身边当是侍卫环绕,即使我想着以自己一命相换,怕也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吕雉很有把握地道:“以前是没有这个机会,但是现在却是老天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那秦皇不是在选后吗,只要你我姐妹入了选,甚至真的成了他的后妃,那要杀他还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吗?他或许会防着我们一时,但是我们却有一世的时间去等着给他以致命一击的机会。妹妹你说这可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吗?”
“但是……姐姐与我都是有夫之妇,只怕这计策行不通啊。”虞紫妍面有难色地道。
“这事你不说我不说,又有什么人知道呢?”吕雉继续劝说道,“何况我还记得你有一个往日的好友是在秦国为官的,如是得他相助隐瞒一下,我想一切都会很顺利的。妹妹,这可是你我报仇的大好机会啊。”
听到吕雉说起在那秦国为官的人,虞紫妍立刻就想起了扶苏那日的样子和话语,自己和他已经是缘尽了,但说不定自己还可以靠着当日曾救过他一命的事情来要求他帮自己一把的。想着以前与项羽的恩爱,虞紫妍对那害死项羽的秦皇产生了无限的怨恨,一想到说不定自己能够有机会为项羽报仇杀了那秦皇,虞紫妍就觉得自己的确应该试一下,这样在自己死后也有面目见项羽于九泉了。所以在再三的思忖之后,虞紫妍猛地点了点头:“好,那我就依姐姐的话去做,只希望霸王在天有灵可以帮我们达成所愿。”
当吕雉走出项府的时候,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她为自己终于说服了虞紫妍而高兴不已,同时也是为虞紫妍终于掉进了自己的陷阱而得意。刚才的说辞中,她真心的只有想进到秦宫之中去,至于杀秦皇什么的都不过是骗人的话而已。而且在交谈的过程中,吕雉还将自己的计划进一步完善,自己大可以借着虞紫妍刺杀秦皇的事情作为自己上位的踏脚石,如果自己救了皇帝,那皇帝必然会对自己另眼相看,到时候就算皇后轮不到自己,也会有一个合适的位置给自己的。想到这里,吕雉更觉得自己的计划很是得当,这样一来自己可以借此上位之余还可以帮自己的丈夫刘邦报仇除掉害死他的项羽的女人。
而另一边的虞紫妍却开始犯起了愁了,自己当日并没有想到还会要求助那周炜的一日,所以根本没有问他做了什么官职。同时她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对人说出自己的意思,难道就直接对他说自己想要杀他的皇帝吗?一时虞紫妍觉得自己更难决定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改制设想
见到扶苏都已经下了旨意在天下选后了,那些因为实在没事可干而对扶苏的婚姻大事如此上心的老人们才暂时松了下来,这也使扶苏如释重负。既然旨意已经下达了,扶苏也知道没有改口的可能,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了,而这事又不是短时间里能够有个分晓的,所以接下来他就将这选后的大事放在了一边,又开始着眼国事、政事上了。
随着战事的结束,扶苏又遵循了西汉开国时的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天下很是安定,既然有吃有穿,那些各地的百姓也不会如以前那样总是想着造反作乱了。看到国家呈现出安定的情况,扶苏就开始想对现在的政治体制动手了。说句实话,对扶苏这个有着现代思维的人来说,秦时所设置的三公九卿制度着实让他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虽然他做皇帝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对有些官员的职能却还是不甚了解,而且他也觉得这些朝中的官位也太多太庞杂,实在不利于国家机器的运行。既然我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应该在改变了历史的同时对制度也作一些修改,好让我中华的发展更快一些!扶苏抱着这样的心态,就开始构思起了该如何在朝中变革的细节。
扶苏就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政治体系进行了比较,就连外国的一些东西也拿来想了一下,但是最终他还是先放弃了二十世纪出现的那些什么君主立宪和民主制度。这些制度只有当民智完全开放之后才能使用,而眼下的大秦天下百姓受教育的程度可不是一般的低,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识字,更不要说其他了。而且扶苏也知道如果真那么干了,所有的臣子都会反对自己,这种完全超越这个时代的事情是不会有人能够接受的。而在扶苏的心中还有一个他不想说出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凡人都有私心,一个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当然是希望永远控制在自己或是自己后人的手上,他可不是圣人,可以让权力从自己的手上面溜走。这样一来,扶苏就只能在历朝历代的政治体制中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了。
若论中国什么朝代最为强大,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就会说出汉与唐,所以后来中原的人才都称为汉人,而在外国的华人聚集地叫唐人街。扶苏也没有和常人不同,他也立刻想到了汉唐两朝,然后他就继续想着这两朝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是可以让自己借鉴的。
汉朝作为紧跟在秦后面的王朝,基本上保留了秦时的所有行政规划,只是其核心有了一点变化,那就是从法家提倡的严刑峻罚变成了外儒内法,正因为有儒家思想的统治,所以百姓们才会安分守己,直到数百年后实在活不下去了才爆发了黄巾起义。扶苏很自然地就决定也要将那儒家的学说搬来为自己所用,这对政权的巩固很有帮助,但是那一套他依旧不是很熟悉的官吏制度,扶苏是选择无视的。
接下来他的目光看向了唐朝,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是同时跳进扶苏的脑海中的。对三省六部制度,扶苏还是比较熟悉的,特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一直沿用到清朝,足可见它是多么适合在中国出现了。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