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逃不过一个死字去的话,红鸾的看向太子妃的眼微微泛红,她死也要拖上个掂背的;太子妃不是要她死嘛,那她也不会容太子妃活下去这就是被逼到绝路上的想法了,只是红鸾还有着一线生机不想就这样放弃。
看到太监们拿来了棍子,红鸾额头的汗水淌了下来,在脸上形成条条的小溪流:还要继续忍下吗?看着柳儿等人望着自己的目光,她把双手握了又握。
自己一个人的性命她做什么样的主都可以,可是这么条人的性命她真得太过紧张,因为背负不起啊;更何况柳儿等人是如此的相信她,这更让她压力倍增。
看到拿棍子的太监一步又一步逼近她们,每一步都如同伴着雷声炸响在红鸾的心底,让她不停的看向殿口的同时问自己:要怎么办?怎么办?
那太监终于走到了眼前,红鸾的眼睛也变成了血红一片,心底只有一个念头,她们就算是死也不能是这种死法;所以,她对柳儿等人打了个眼色——拼了。
带着柳儿等人大打一场,就算到时候也是个死也不能就这样让太子妃逍遥了去;至于苦求皇帝,红鸾没有那么想,因为皇帝所要想的、所要才考虑的是大局。换作她是皇帝,柳儿等人也只能是个死字。
她不是皇帝只是柳儿等人的大人,所以她想的就是自己和柳儿等人的性命,其它的同她无关;既然已经无生,那就拉着太子妃一起下地狱吧。
咬牙双手蓄力,扫了柳儿等人一眼,打眼色让她们也准备:要出其不意;这次出手同刚刚不同,是生死之博她不会手下留情,柳儿等人也不会。
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敢来拦她们,她们就会下死手,到时候生死只能听天由命了;运气好的就能活下来,运气不好的人被打在要害处重些当然只能找阎罗王报道。
柳儿等人同时蓄力,眼睛各自盯上了人,只要红鸾喝一声她们就要把身边的人都打倒在地,让她们再无动手之力才成。
吴宫人一直在注意着红鸾等人,忽然间她感觉红鸾等人有些不同了,心中微一思索也不管是真是假的大叫:“小心她们起来打人”红鸾带着人打人可不是一两次了,而此时假得经她一叫也变成了真的,太子妃命人打杀红鸾等人那就真得没有太大的过错。
她,一直想要的就是红鸾的性命,所以她在大叫的时候并没有相信红鸾等人还会再挣脱开伤人。
498章 重重的赏
可是吴宫人这一叫却让红鸾等人身体一紧,决定马上动手,因为再不动手就没有机会了;而吴宫人而一叫也让红鸾把她恨透了,从来没有动过杀人念头的她,现在吃了吴宫人的心都有了。
红鸾就要用力往外挣,柳儿等人也腰上用力想跳起身来时,太子妃却在此时大发雷霆,因为她看到太监们到现在还没有动手打人,实在是太不把她的话当回事儿了;她一直都在疑心这些太监们在拖延时间,怕到时候皇帝会责罚他们。
怕皇帝?那她就不用怕了吗?皇帝会打杀人她也会啊;太子妃气得伸着手指点向众太监:“你们等什么,是不是等本宫揭下你们的皮来?”
老太监连忙叩头认罪,然后喝斥太监们动手。此时,殿上所有的宫人太监都恨透了一个人,那就是吴宫人了;没有她三不五时的叫上一叫,他们也不会被太子妃骂过来骂过去的。
现在如果太子妃吩咐杖责吴宫人,太监一准儿手脚利落的很。
太子妃骂过太监后,又指着众宫人喝骂了几句,无非也就是揭皮之类的;看到太监和宫女们跪了一地,就差把红鸾几个人放开了,气得差点没有背过气去:这不是明明和她做对嘛。
她当时想也不想拿起面前的茶盏就掷了出去,原本她还想骂吴宫人的:她哪只眼睛看到红鸾等人能起来打人了?是准备着挨打才是真的,乱叫乱嚷的烦人,不把她打个狠的她就得不到教训;但是眼下她想把殿上的所有的人统统杖毙,免得自己被这些人活活气死。
太子妃在心里还没有发完狠,她的那个茶盏也就是刚刚脱手飞出去,而红鸾等人看到大部分宫人太监跪下,按住她们的人也有些受惊手上力道减少了,正准备趁这个时候发力,就听到殿外响起太监公鸭嗓子的声音:“太后驾到——皇上驾到——”
红鸾她们一用力就有宫人感觉到了,有那个宫人失声叫了一句:“她们真想起来打人”
红鸾却在听到公鸭嗓子响起后,连忙撤力并且大声喊道:“有人如此冤枉奴婢们,分明就是想置奴婢们于死地。” 前后三道声音几乎是一起响起。
伴着宫人的惊呼和太监拉长声音的通告、红鸾的大喝,还有一个声音更为引人注意,也最为悦耳动听:茶盏落在地上破碎的声音。
大殿之上摔破的东西很多,茶盏少说也有四五个了,可是这只粉身碎骨的茶盏很不同,特别不同,不同到大殿之上所有人都没有理会太监高呼与宫人的惊叫、以及红鸾的大喝,都看向落在地上的那只茶盏,连呼吸声都没有了。
太子妃用的茶盏当然不是凡品,但也不是多么好的藏品,能引人如此注意是因为它落的地方;它就落在太后的脚下,甚至有粉片飞进了太后的裙内。
茶盏脱手太监高呼时,太子妃和很多宫人的眼睛就随着茶盏看了过去,除了按着红鸾等人的宫人,因为她们都背对着门口;那茶盏呼啸着就向殿外飞去,呼啸着就直奔了太后的面门
没有一丝迟疑也没有一点犹豫,雄纠纠气昂昂的就要和太后的脸亲近一番,而那茶盏里还有茶水,虽然不会烫伤人却也不凉呢。
幸亏皇帝在太后的身边,他大声道:“刺客”手中的抽子飞出,而他身后也有长剑击出,众人没有看清楚是袖子还是长剑击中那茶盏,反正茶盏落在了太后的身前。
没有人看清楚但是众人也都知道那定是孟大人的长剑拍中茶盏,才让它狠狠的摔在太后脚下粉碎了;皇帝身体虽然不错,可是他那袖子不可能击落茶盏的。
孟统领带人冲进殿上,人人拔出刀剑怒目而视殿上众人,那目光分明就是在找刺客;众宫人和太监当然明白,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都转过了头去把目光放在了太子妃的身上。
不用问,孟统领就知道那茶盏是谁掷出的,他对着太子妃欠身行礼后挥手带着众侍卫又向太后和皇帝叩头:“殿里并无刺客。”
皇帝黑着一张脸:“退下。”他看太子妃的目光如果换成两柄小刀,现在就把太子妃以飞快的速度剐了。
红鸾的那声大喝不是说给进来的太后和皇帝听得,而是喊给柳儿等人的:不要动,现在不要再轻举妄动。
终于来了,红鸾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把太后盼了来,而且没有想到的惊喜就是,不来的时候一个人也不见来,来了就一下子全到了;她也就不用担心皇帝赶不到,现在只担心皇帝会不会保她了。
柳儿等人都听得明白,几乎是同时把力气收回又是老老实实任打任罚的样子,绝对看不出来刚刚他们曾想暴起伤人。
红鸾看一眼太子妃,再扫一眼太后脚下的茶盏碎片,在心中对孟统领道了一声谢:谁把茶盏拦住的她也没有看清楚,可是孟统领的剑是向下拍她是看到了眼中——那茶盏就落在太后的身前,给太后的惊吓绝非是落到旁边可比的。
太子妃现在脸色发白、身体发软,呆呆的看着殿门前的太后和皇帝如同木头人般没有反应;她气恼之下的确是用得力大了些,可是她哪里会想到太后和皇帝这个时候会进来呢?而且那茶盏不巧不巧的正砸向太后的脸。
就算是她想砸太后的脸,对着太后的脸掷出去,这么远的距离还真不能掷得如此准。
皇帝的目光在红鸾的身上扫过,眼睛幽黑幽黑的看不出来什么,再次落到太子妃的身上他冷冷的哼了一声:“太子妃就备了一盏茶招呼皇祖母吗?是不是还给朕备了一盏呢。”
太子妃在冰儿从背后捅了她一下后才惊醒般的跪下:“妾恭迎太后,恭迎皇上。”她吓得连话都说得有些结巴。
太后的脸没有放开,扶着皇帝的手到现在还有点发凉,刚刚受惊实在是不小;她入宫这么多年来,这样的惊吓还真就是第一次。
粉红210票加更,再有2票就又能多加一更了
正文 499章 佛串500章 数九之寒
499章 佛串500章 数九之寒
有茶盏飞到太后面前不足一臂远的地方,然后就有宽大的袖子带风在她脸前不远抽过去,又有长剑自她脑后飞过来拍下:所有的一切发生的太快,快得她都没有来得及变脸惊呼,茶盏就落到了她的脚下。
让她受惊的不只是茶盏,应该说先受惊于茶盏,而后就被皇帝的大袖子吓到了,再然后最惊人的就莫过于一阵凉风自脖后吹过,眼角就看到了亮晃晃的长剑自天而降:不是惊吓二字可以形容的。
她没有失态不是她的胆子大到泰山崩于前而色变,只是没有来得及变色而已;直到太子妃跪下她才重重的一握皇帝的手:“你身边的侍卫应该重重得赏,尤其是刚刚那个用长剑的,不是他哀家就真得要受伤了。”
太后就是太后,是非分得清楚、赏罚也断得明白;虽然那长剑也吓了她一跳,可是那是救她的;至于皇帝的袖子,当然也是为了救她,虽然袖子的作用可能不大,但是皇帝能有这份心、还能有这份反应已经让她很满意。
她开口没有叫太子妃起身,也不理会太子妃反而要重赏孟统领,那意思殿上的众人都明白;就算是一个字也没有训斥太子妃,可是已经是狠狠的斥责了她,扫了她的体面。
皇帝当然不会拦着太后重赏自己的亲信,叫了孟统领进来给太后叩头,同样是没有再看太子妃一眼;这让太子妃跪在地上,起也不是不起却极伤她的脸面,自然对太后就生出了更大的不满:她也不是故意的啊。
孟统领进来跪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就跪在红鸾身边不远处;他的目光在红鸾的身上悄悄转过一圈,确定她没有受伤才真正的放下心来。
“一直在东宫当差,是先帝给皇帝的人啊;”太后两句话问明白了,看向皇帝:“我看他身上穿得分明是副统领的官服吧?哀家向来不太注意,不会是哀家记错了吧。”
皇帝连忙道:“您没有看错,他现在还是副统领,只是统领有病在身所以他暂代统领罢了。”
“哦。”太后接过战战兢兢的冰儿奉上来的茶,多看了她两眼后轻轻的道:“既然统领有病,宫中防卫之事可是重中之重,可不能马虎半分;哀家看他不错,就由他做统领正好。等到原来的统领养好病,他也辛苦这么多年,皇帝就赏他个好差事吧——哀家想他不会是累病的吧?”
皇帝马上答应而孟统领上前谢恩,今天的意外之喜就是统领之职了;原本此事还要到登基之后再定,说不定到时福王等人有没有异议;皇帝明白太后这是投桃报李,等于是把宫中防卫之事完全交到了他手中省他不少的手脚与麻烦。
太后放下手中的茶盏看向谢恩的孟统领:“真是个心实的,哀家还没有赏你什么呢,你就谢了哀家。唉,哀家也没有带什么在身上,这串佛珠伴了哀家十多年了,今天就赏给你吧。”佛珠串是她的丈夫死后就带在身边的物事:“宫中安危事关社稷,哀家把这珠串给你,希望你保皇帝与哀家等人平安,佛祖也能佑你平安。”
这话就说得极为用心了。
孟统领郑重的叩头双手接过珠串:“臣万死难报太后和皇上隆恩,定当誓死护卫内廷。”
太后说了这么多当然也就是为了要他这句话,当下又勉励几句后就打发孟统领退下;孟统领叩头行礼时,对红鸾使了个眼色让她一切放心就是,起身恭谨的退出大殿。
“真是个不错的,忠诚可嘉且知礼明礼;”太后又夸了孟统领两句,又看向皇帝:“放心吧,哀家没有事儿。”
然后她才看向地上跪着的太子妃:“起来吧,还跪着做什么?哀家以为你在这里行了礼自然也就不用哀家叫起了——怎么这会子又懂礼了呢?”开口就是问罪却没有提茶盏的事情,而是问太子妃为什么没有迎上前去。
按礼来说,太后和皇帝到哪里,妃嫔们都要降阶相迎;就算是来不及降阶也要迎上前去行礼才以,而不是像太子妃这样跪在站立的地方。如果不是皇帝过来踢了踢太子妃的衣裙,太后和皇帝都没有地方坐。
因为太子妃跪的地方就是殿上的上座之前,太后和皇帝行过来她居然不知道膝行到一旁去。
太子妃有什么可分辩的?她想了想叩头直接请罪,总不能说她失手掷出茶盏差点砸到太后受惊,才会一时间失仪;太后都没有提及那茶盏,她当然是不要主动提起来:她还没有想到如何应对的法子,此时提起岂不就是自寻麻烦。
冰儿对太子妃使几次眼色,让她赶快上前为茶盏的事情请罪,可是太子妃如同没有看到;不是太子妃没有看懂冰儿的暗示,而她根本就不想那么做。在她看来是冰儿的脑子坏掉了,才会出这样的馊主意。
太后看太子妃叩头不起身只管请罪,微微的皱起眉头来:“哀家让你起来呢。来人,给太子妃赐座。”她的话里透着不快,可是却又给太子妃座位,倒让太子妃猜不透她在想什么。
红鸾现在心里安稳了很多,原本她还担心太后不会保她,但是现在有那只茶盏太后定不会让太子妃如意的。
“这里——,是怎么回事儿?”太后皱着眉头看向太子妃,很不悦:“皇家的体统”
太子妃再次跪倒在地上请罪,只是居然死性不改的不忘给自己分辩两句:“都是那几个宫婢可恶,妾气得极了才失手的。”
她真以为太后和皇帝的眼睛是瞎的不成?吴宫人、红鸾和冰玉或跪或趴在地上,会让人看不到她们?怎么说这三个人不是皇帝的人就是太后的人,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太子妃责打冰玉和红鸾,连使个人去慈安宫也不曾,太后心里会痛快吗?
就算原本太后不会在意,可是有那只差点打到自己脸上的茶盏,太后还能不在意嘛。
500章 数九之寒
红鸾却有些紧张,就算明知道太后不会轻易放过太子妃,可是却提也不提茶盏就问起殿上的事情来,让她有种危险逼近的感觉;她微微低头,思索太后如此做的用意是什么,就算是避不开她也要想清楚。
因为她做乞儿的时候就知道,她并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而且就算是最聪明的人也偶有失手;但是她可以好好的留意,让自己在同一件事情绝对不会吃两次亏。
在宫中她更是如此,对每件她经过的事情,都要想得极为透彻:不止是在事后去想,就算是身在其中时也会细细的留意,找到每人为什么如此行事的原因,对的她要好好的学一学、错得则要时时提醒不要犯同样的错。
太后无疑是红鸾最留意的人。
皇帝坐在太后的身边不说话,坐在那里沉着一张脸盯着太子妃,今天晚上此事好像就是由太后做主了。
红鸾忽然心中微动:好像皇帝和太后在一起时,有什么事情是他很少会开口——她几乎要痛哭起来狠狠抽自己几个耳光,为什么到现在才注意到此事,寄希望于皇帝当真是找死之举。但是眼下她除了老实的等下去,等太后发落她们外再无半点法子。
如果太后当真会杀她们,红鸾根本没有一丝反抗的余地;此时,她的耳边又响起了宫嬷嬷的话,只是这次比任何一次都响,让她在这种时候都微微的闪了神。
在宫中她要报仇,要生存下去,原来的想法真得太天真了吗?她不知道,真得不知道答案。
认识了孟大人后她没有求助原本是信不过他,后来动心后知道不可能,便不想拉他下水:与皇子为敌那后果不难想像;民告官还要滚钉板呢,就算是成功最后只怕也会有得苦头吃,万一失败,她岂能害了孟大人?
因为她懂孟大人的心,知道她只要她肯说他就会帮忙,而且现在她没有求恳孟大人也插手管了她不少的事情:她不想利用他——不能结为连理就应该断得干脆,怎么能为报家仇而把孟大人拖下水呢。
福王她不相信,皇帝她也不是十成十的相信,皇位之争她知道的并不多,因为身份所限嘛;可是就她所知的就已经能称得上惊心动魄,使得她相信:为了那把龙椅,这些皇子们其实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入宫非她本愿,做过乞儿的她更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她才会想得到皇帝的倚重,借此来报仇而不是得到皇帝的宠爱:皇家人的宠爱能相信吗?那荒凉的承露殿就在那里,先帝可还曾记得承露殿的主人吗?
再者红鸾不赞成宫嬷嬷的话,并不全是因为惊惧;如果她真得有心要争帝皇之心,那她仇人没有找到、家仇没有查清前,就要和元华等人斗个你死我活。
她真得还能活到查到仇人的时候吗?又凭什么能让皇帝为她报仇——只要她说出来就可以,那是皇帝,心里盛着整个的天下,予她来说天大的家仇在皇帝那里可能就有不同的看法。
皇家人的眼中,什么是最重要,红鸾很清楚;所以她在今天寄希望于皇帝时,也只认为有一线生机而已:帝心难测啊。
可是按着她自己的想法行事,不要说查仇人时就是自保之事都屡屡被人所制,连动动手指头都不可能;红鸾第一次对自己的坚持有了动摇,可是宫墙外的生活让她依然有着极度的留恋,也是她报仇后心切的幸福所在。
太子妃的辩解无疑让太后更为生气,她扫了一眼红鸾等人:“哦,哀家慈安宫的人也在。”这句话让太子妃的脸色又变了变。
红鸾听到后心中生出了希望来,太后看来是气得狠了。
“红鸾,你做什么事情让太子妃如此生气?”太后忽然黑着脸喝斥起红鸾来:“哀家看你平日里稳重才让你到皇帝身边伺候,可是你还没有真正伺候差事呢,就惹得太子妃如此着恼,你可知罪?”
她的厉声喝问还真把红鸾吓了一跳,因为从来就没有看到太后发作过;微一愣神的机会,她刚想开口说话,那边太子妃已经开口大声道:“太后,是妾没有禀明太后就责罚她是妾的不是,但妾也是怕太后知晓后生气伤到凤体;既然太后问了,那就由妾来回明太后。”
太子妃的用心殿上没有人不清楚,使得皇帝微微皱眉看一眼太子妃;因为他想知道一个人可以蠢到何等地步;难道她此时还不知道应该如何才算是自保吗?这宫中,不要说是她了,现在就算是他也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
有这样一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