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火帝国-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衙门的了,今后这一带江河上下只有一个帮派船帮,沿河的沙金生意第一次被一个帮派所垄断。
几天后,陈安和知县联名上奏的折子到了总督衙门,将这次事件定为帮派之间骚乱,死伤数十而已,同时陈安还建议,对此次事件中骚乱帮派的首脑、骨干以及有鼓动作用的族老一律斩杀,以正视听,其余人等视情惩处,并分散居住监视。末了,知县还将文县营的管带狠狠告了一状,请总督大人惩处一二。
总督大人看了折子,呵呵地笑了起来,顺手递给了师爷。七窍玲珑的师爷,一见东家高兴,急忙进言,“要不,大人就批个知道了,然后让陈游击自行处置就是了。”林玉山送上的礼金还是挺有作用的,师爷也算是投桃报李。
点了点头,总督大人事情忙得很,这种小事就这么着吧。
收到回复的陈安,立马就免了文县营管带的职位,将剩下的两个哨全部淘汰,给了一笔遣散费后通通赶出了陇南。北字营中营,也就是第一营右哨的官兵正式进驻碧口码头,担负起向南防御的重任。
原本右哨的哨官一直没有上任,因为赵四需要负责驻汉中办事处的事情。陈安马上从王洪巽手上借调了一个机灵的兄弟赶到汉中接替了赵四的职责,赵四返回碧口接掌右哨,也可以就近监管汉中办事处。
受伤虽然不少,但幸好没有阵亡的,第一次正规作战结束,陈安亦是宽心不已,看来高强度的训练和每天十发实弹射击的命令还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撒了一大批赏银后,陈安借机建立了北字营军功赏罚制度。同时又提拔三十名战绩突出的士兵为副头目,不仅饷银增加了半两银子,而且明确,当满一年副头目,且又学会基本识字的,将选拔入第三期武备学堂,准备充当来年新兵的士官生。
后来,也就形成了规矩,只有服役满一年以上,而且学会基本识字的优秀士兵才能进入士官生队伍参加预备军官培训。
重新招收的第二批三百三十名新兵也开始投入训练。有了副头目,只要不是有演习和任务,所有士官生都被抽回来继续学习,带着第二批新兵进行操练。一切兵员补充事项,陈安规定纳入北字营大营统一安排。
林玉山任职的左营,被安排到了哈南寨,牢牢控制西北方向的交通枢纽。
随着两批士兵的招募,以及北方工业公司的大量工程逐渐开工,连同家属,至少有上万人手来到了阶州南隅,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碧口码头愈发地忙碌起来,甚至县城里亦繁华了许多。
众多的工作机会,统一安排食宿的条件,又吸引了许许多多在深山老林中的贫民拖家带口,走进北方工业公司的工人招募地点。由此将碧口、玉垒、县城、陈家庄、哈南寨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江河上下的拥有数千人的大城镇。
要知道,按照朝廷的惯例,只要是两千人以上住户就可以称为镇了,不少小县城亦只有二三千人,如果有上万住户则是府城才有的规模。
陈安下一个盯住的目标是白龙江的中游临江,只要在那里安插进了部队,整个阶州南隅就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上了。
可是就这么上万人涌入,就已经让阶州的粮价发生了巨大波动,害的陈安赶紧从四川调来大笔粮食才平息下去,否则马上就会有人弹劾陈安罔顾民生了。
陈安一面马上购买当地大量田地山林,组织人手垦荒,一面又多次联系彭道台,看看能否在兰州买到足够的田地,利用北方工业公司的名义建设农垦公司,主动开始屯粮。
彭道台的答复很是奇妙,“官绅农场众多,公司农垦到未听闻。”
北方工业公司明目上的总办是波兰人科瓦尔,彭英甲亦不敢轻易开口同意外国人屯垦中国土地,政治风险实在太大。
心领神会的陈安,马上用自己的名义购买了大批土地,派出陈家庄大量人手担任管事,积极开始屯田储量了。
反正上海方面的交易也快了,现在无论签了多少白条,陈安都毫不在意,一律注明先付定金,三月交割后全额付款。
        
第三十七章 北方银行卷
陈安站在玉垒北部的浮桥残址,静静地看着,心中不停转着念头。是否新建浮桥的问题上,陈家庄内部第一次有了不同意见。陈安提出想在旧址干脆建设一座钢铁大桥,遭到了全面负责审查内部财务的林月儿的坚决反对。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林月儿拿出一大叠数据,指出现在已经是背负了十几万两的巨额债务了,未来一个月内甚至会增加到二十多万两,而如果新建钢铁桥梁至少需要再新增二十多万两规银。除非是能够抹平债务,否则不能再大兴土木了。
陈家庄的决策层都被巨额债务吓倒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反正支持林月儿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也绝不会是错的,齐齐举手支持林月儿的建议,继续修复浮桥。
陈安看着大伙的众口一词,顿时目瞪口呆,竟然还会出现这种事情?果然是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
陈安又不能解释清楚那些军火交易的内幕,大家一直以为是倒卖而不是自己生产的,自然不肯相信他所说的几次交易就可以转亏为盈的事情。
浪费无数口舌,终未能取得大家同意,陈安只好暂时停下兴建铁桥的念头,转而布置先修浮桥了。这种会议以后越开越频繁,最终成了惯例,最初只是林月儿因为财务而召集,所以叫做陈家庄财务会议,后来商议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名称只是将陈家庄改成了北方集团,自始至终一直叫做财务会议。
就先修浮桥吧,把运输线路畅通再说,等再卖上三批军火,大笔的银子送回庄子里,大家自然会同意修建铁桥了,陈安拾起一颗石子,用力一甩,在江面上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水飘来。
上海方面发来紧急电报,内容很含糊,陈安却知道第一笔交易成功了,一共十二万六千两银子已经进入克劳泽租用房子的密室内。北洋新军也是非常小心这次交易,曹锟亲自带队秘密南下,顺利地完成了交接。
按照原先的计划,克劳泽马上花钱在上海租界工部局附近高价买下来一幢三层洋房,又大张旗鼓地将十万两银子送到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存入,作为注册资本正式成立私人银行北方银行。虽然北方银行资本金与其他外国银行相比,几乎只有零头,但是于国内为数众多的私人钱庄小银行相比却是绰绰有余。
诧异于一个毫无背景的德国人也敢在中国开立私人银行,上海租界的外国银行和买办都准备等着看笑话了,结果开业之后,克劳泽很干脆地宣布,北方银行只服务于北方工业公司,不接受任何公开或非公开业务,顿时让上海一大群人跌破了眼镜不止。
克劳泽同时还聘请了不少银行专家和雇员,加上各种红包开支,第一次军火交易的十多万两银子就一分都没有运回甘肃。
北方银行的第一笔业务,就是秘密将柳石押运过去的大笔美元兑换成银子,准备运回甘肃以解燃眉之急。既然已经有了北方银行直接在上海接收军火款项,那就不需要再留下这些美元了,到时候将银子直接付给尼森伯姆就是了,省得转运麻烦。
仔细计算过后,克劳泽的电报马上就发了过来。
电报中建议,这些价值三十多万两的美元不要全部兑换成银子,一是汇率损失严重,二是运输成本昂贵。只要兑换五万两银子运回甘肃开办北方银行阶州分行,然后发行银行卷进行支付就是了,毕竟公司内部的交易完全可以不用现银,甚至某些客户如果不是马上兑换现银的也可以建议他采用银行卷。
这样一来,五万两银子本金至少可以发行十五万两银行卷,足够暂时交易偿付了。至于以后军火款项足够了,再将本金增补回去即可,实际上所有银行的银行卷都是超额发行的。可惜北方银行只为内部服务,超额发行了也没有赚头,自然只要渡过危机就是了,以后还是按本金发行得了。
电报后面克劳泽还另外提出,国际上银子的价值变动还是比较大的,远不如金子稳定保值,当然更是便于运回甘肃,他建议除了必要的日常交付需要,所有银子都兑换成黄金保值好了。
看来克劳泽还真是个人才呀,陈安顿时另眼相看,敢跑来中国骗吃混喝的洋人果然都不是傻子,也不知道莱恩有什么能耐,至少科瓦尔就是会说四门外语了,简直是个语言专家。
陈安发去回电,询问银行卷如何发行以及确保安全等事项,黄金保值的事情却马上同意了。
克劳泽的回电则搞笑了,“请老板询问莱恩。”
晕,陈安真是无语了,难道莱恩就是搞假钞的?
紧急召回莫名其妙的莱恩一问,果然都不是什么好货色,这两人的悔过书都只写了在中国行骗的事,而没有写出为什么来中国的原因。
克劳泽曾经是德国一家小银行的职员,而且职位不低。看上去更老实一点的莱恩则是一家印刷厂的技术骨干,都是属于白领阶层。只是克劳泽后来意外得罪了银行的一名高层,被恶意诬陷而解职,差点进了牢狱。好友莱恩为之打抱不平,就秘密利用厂里的设备偷偷制作了大量小银行的虚假债卷投放市场,差点搞得银行就此倒闭。
后来一见风声不对,克劳泽和莱恩赶紧逃亡远东。在当时,真正懂印刷技术,就跟会印制银行卷没什么区别,银行卷和报纸只不过是纸张、雕版、油墨、密记有所不同而已。至于雕版,中国手工艺大师的精湛技术远远超过西洋各国的水准。
陈安马上把莱恩调回总部,专门负责研究制作北方银行的银行卷,至于重庆的事务,干脆就全部交给林玉山的情报司了,反正也需要有个掩护的身份好搞情报。
远东根本没有这种印制银行卷的设备,莱恩只好据实汇报,说是需要到欧洲采购,只是他和克劳泽都不能回去,没有办法联系到欧洲的机器制造厂商呀。
陈安也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在科瓦尔这里当技术总办的徐尚武,听说此事后,只是简单地说,让莱恩到他那里把结构和原理都说说。
几天后,林玉山再赴湖北汉阳,持徐尚武的密信,悄悄找到几个老匠师。
半个月后,莱恩看着放在公司新建立总部大楼里面的崭新印刷机,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用纯手工打造,是怎么制作出如此结合精密的机器的,甚至是如此完美,莱恩根本无法想象。徐尚武哼了一声,说了一句,洋人怎么会懂我们中华的工艺精粹所在,然后背着手仰头踱步而去。
莱恩从此对徐尚武是言听计从,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信仰偶像了。
油墨好解决,莱恩自己就是个中好手。
至于专用银行卷纸张,却是可以在上海购买的,因为很多外资银行均在上海发行银行卷,都是用钞票用纸印刷的。莱恩一个电报发给了克劳泽,叮嘱他借助北方银行的名头,秘密采购一批钞票用纸过来。
柳石顺路押运着五万两规银和十几箱钞票用纸,回到了陈家庄。
林玉山马上负责带队,押送第二批六门日式75毫米野炮和六百发炮弹前往上海,准备完成第二批军火的交接。
陈安和曹锟的往来电报中,北洋新军要求优先满足十八门大炮的要求,自然是首先生产了,而且每月的生产量亦是刚刚好满足六门75毫米野炮和配属炮弹的规模。
但是银行卷的问题又出来了。按照西洋各国的传统,银行卷都是用国王或者总统作为票面人物造型的。莱恩自然准备用陈安的头像作为票面人物,结果被看到初稿的陈安大骂一通,赶紧销毁了所有文稿。
他妈的,害人也不能这样呀,这可是会灭九族的。陈安指着莱恩的额头,狠狠教训了一通。
那用甘肃地图造型?否决,要闹独立吗。
那用全国地图造型?还是否决,难道是朝廷印银行卷吗。
那用北方工业公司的主业务军械为造型?立马否决,这是银行卷,不是军火卷。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定稿前面用黄浦江上轮船驶过为背景,后面用天池景色为背景,暂时只发行可兑换十两规银和五十两规银的两种银行卷。
第一笔十万两市值的北方银行卷迅速印制。
十两卷刚好发给了服役的巡防营士兵,结果马上引起轰动。
当然轰动的主题不是银行卷,而是官兵这才知道给实际军饷远高于当初招募的水准,至少翻了一番多呀。不少预支了饷银给家属艰难度日的官兵,看到手上还能有多出来的饷银,更是直接跪了下来,朝着陈家庄的位置磕头不已。
五十两卷就发给了阶州、汉中、四川有业务往来的客商,以及陈安集团中的高级职位人员。客商们只是问清楚了可兑换的地点,就没有过多言语,显然见多更大额度的银票,对这种小额度已经免疫了,只是对北方银行卷可以在上海兑换很是稀奇了一阵。
一个月过去了,五万两本金只被兑换出去三万两不到,亦或是没有时间来兑换,或是反正还有业务往来省得麻烦,或是对北方银行有信心,甚至有几张银行卷真的流通到了上海进行了兑换,总之北方银行卷发行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这让准备叫林玉山全额运回银子的陈安大大舒了一口气,干脆命令林玉山将第二笔军火交易款兑换成黄金,运回甘肃进行储存了。
        
第三十八章 炼钢设备
林玉山回程的时候被耽搁了,因为尼森伯姆从美国回来了,还带了大批协议中订立的机械设备。征得陈安同意后,林玉山爽快地支付了全部款项,并且邀请尼森伯姆访问北方工业公司。
尼森伯姆提前收到货款,自然高兴异常,非常干脆地将林玉山带到正在换装英国小火轮的远洋渡轮上,打开一个秘密的舱门,“我还带来了一些另外的小玩意,帮我问候一下你的老板,看看是否需要?”
陈安拿到一张林玉山用密语发过来的电报,破译过来后才知道,尼森伯姆还多带了一套汽轮发电机组和一套水力发电机组,另外还有几箱美式春田1903步枪和英式李恩菲尔德MLEMkI改型步枪。
什么都缺的陈安,直接让林玉山全部购买下来,并且追问是否带有科技教育书籍。尼森伯姆踌躇了片刻之后,告诉林玉山,他会直接在租界花钱买一批现用的书籍送给阶州,但是能不能让他入股北方银行。
没有等陈安答复,负责上海事务的克劳泽直接就拒绝了,大声嚷嚷这是老板的私人独有财产,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入股。
陈安很是好奇,找来莱恩仔细又问了下,才知道当初陷害克劳泽的银行高层就是犹太人,甚至那个银行也是犹太人开设的。莱恩也是对犹太人的贪婪痛恨欲绝,当面直斥犹太人是万恶的吸血鬼,在上海的克劳泽自然更是坚决反对了。
陈安傻眼了,犹太人在欧洲这么不受欢迎吗?有些搞怪地告诉莱恩,科瓦尔也是犹太人。
这回轮到莱恩郁闷了,半响才答复说,科瓦尔已经在老板的感召下成了一个中国人了,不能算作最最贪婪的资本吸血鬼犹太人了。
啼笑不得的陈安放过了这个话题,但是却牢牢记住了资本吸血鬼这个名词,最终决定让月儿负责的财务司加上一句备忘录,不得接收任何一个犹太人背景的人员参与财务工作或是入股公司任何资本。
尼森伯姆没有在这方面纠缠,因为他已经赚得够多了,那些书籍仍旧购买来作为礼物送给陈安。
等林玉山带着尼森伯姆回到碧口码头,已是深秋。
第三批军火已经装船,准备南下,这回是赵四负责押运,而且多了很多,除了六门大炮和配属炮弹外,赫然还多了一千支7。9毫米汉阳造步枪,以及十万发7。9毫米圆头子弹。汉阳造步枪,不连刺刀全长1250毫米,空枪重4。06千克。
除了火炮及炮弹的价款十二万六千两,步枪及弹药的价款虽然不多,只有三万七千两而已,最多净赚二万多两,远不低火炮的七万多两利润。但是买得起火炮的毕竟是少数,今后生意最多的估计还是步枪及弹药。
陈安本着蚊子再小也是块肉的精神,还是觉得不能放弃枪械弹药的市场。
第一批火炮试射的结果早已出来了,曹锟的回电是,大家都很满意。
看到这份很有暧昧意味的电报,陈安差点笑得茶水都喷出来,北洋新军用同样的钱买了更多的武器,更是塞足了某些人的钱袋,自然都很满意了。只是更要小心了,汉阳那批人连自己厂里的总办都敢炸,难保知道实情后,会派人到阶州来捣乱。
所有的大宗货物在昭化就卸下来了,雇了大批马车从陆路走,因为船帮的好手也不能保证那些体积过于庞大的家伙是不是可以安全到达碧口。
林玉山安排人手一路逢山辟路,逢水搭桥,慢慢地向着碧口挪动,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采用这种最笨的办法了。
付完了尼森伯姆的全部货款,又用了很多在后续设备运输上,林玉山的手头还是留下了不足五万两的银子,连这一批军火的本金都不足了,就没有兑换黄金,直接将银子解到了北方银行新建的金库内。
科瓦尔跑过来欣喜地迎接尼森伯姆,直接拉着去县城酒楼去了。另陈安意想不到的是尹维俊居然随着船队来到了甘肃。
看着英姿飒爽的尹维俊,旁边难得出现一丝腼腆的林玉山,陈安飞快地眨眨眼,真想说一声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呀。林月儿见到维俊来了,大喜过望,扔下一份财务报告,就拉着小姑娘去逛陈家庄了,林玉山厚着脸皮跟在了后面。
捡起报告一看,陈安汗颜,幸好是尹维俊来了,否则又要被月儿骂一通了。
连续几笔军火出去,整个集团的财务已经赫然变成了负债近三十万两,而留存在北方银行甘肃分行金库的银子,即使加上林玉山新解来的也不过七万两罢了,万一年底发生挤兑就要死翘翘了。
也是,如果开办北方银行的十多万两银子解回来,尼森伯姆的货款欠一点,就有近二十万两银子是可以填补亏空的,但是当时是必需的。陈安只好决定,至少半年之内公司扩张的步伐要停下来了,毕竟年底还有将近六万两银子要一次性支付出去。
直接发了一个电报给上海,通知克劳泽在赵四押运第三批军火交接后,赶紧将银子押回来好了,陈安想了想还是稳妥点。要兑换如此大批量的黄金,必然耗费时日,来不及的。
看了北方工业公司的建设情况后,尼森伯姆倒是对公司的发展深有信心,再一次向陈安提出了入股银行或者公司的建议。
陈安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尼森伯姆大声争辩,“不懂得融资的公司,发展是很慢的。而且,不给予员工股份分红的老板,是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
陈安不为所动,慢条斯理地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