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明朝末年-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象中,鞑子可是连破袄都不会放过的,这一次,怎么遇到了意外?

    箭枝倒是回收了,明军的武器也被取走了,王腾使人翻捡了一番,除了衣物,鞑子似乎拉下了不少财物。

    难道,鞑子走的很是匆忙?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

    黄台吉继位以来,八旗多次劫掠,他们所到之所,宛若蝗虫一般。

    暂且不管鞑子为何离开,王腾吩咐黄虎让他剥下明军的衣物,放在行囊之中。

    张铁匠有些疑惑:“王兄弟,官军如狼似虎,我们带着军袄,只怕会惹祸上身呀”。

    王腾听过,边军为了军功,连杀民冒功的事情都做的出来,如果自己私藏军袄的事情被官军发现了,定会引来杀身之祸。

    不过,自己一行已经沦落至此了,难道还会更糟吗?

    想到这里,王腾道:“不妨事,入城之前将它们一把火烧掉就是”。

    张铁匠不再多言,一路行来,王腾将事情布置的井井有条,从不做无用功,他既然一心留下军衣,定有大用。

第十二章 谁来救我() 
的插曲很快过去,边民继续赶路。

    为了确保安危,王腾将队伍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在前哨探路,一部分游弋在两侧,确保队伍的安危,至于大部人马,他们的任务就是赶路。

    一路行来,留下的边民早已经互相熟稔,他们相护帮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老天爷似乎觉得这群边民遭到了太多苦难,所以有所补偿。

    第一日,平安无事,边民们采集到了足量的野菜,甚至捉到了一只走散的坐骑,马鞍上鲜血淋漓,看模样,之前的骑士遭受了重创,不过,这与王腾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只知道,这是天大的礼物;第二日,露营的边民在夜间遇到了狼群,幸好守夜的马武及时示警,这才驱赶了狼群,避免了大的伤亡,不过,食盐已经吃光了,如果没有补充,边民们很快将面临无盐可食的境地;第三日,边民遇到了一支商队。

    这可是逃难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商队。

    王腾心中明白,能够在这时候出塞做生意,背后一定有一股大势力。

    不过,王腾也没有太多想法,他只想买些盐货。

    阳春三月,野菜极多,吃食不再是问题,可是,盐货却成了最匮乏的物资。

    这支商队有数十辆大车,护卫也在数百人上下。

    刚开始,护卫首领似乎以为边民是打家劫舍的匪徒。

    没了田地,流民与匪徒其实只是一线之隔。

    王腾尚未靠近,商队护卫便朗声喝道:“这是介休范家的商队,不知诸位有何贵干?”

    王腾抱拳行了一礼,道:“相遇既是缘分,我等久居塞外,盐货已经不多了,所以想置换一些,不知掌柜的可否割爱?”

    商队的头目与护卫首领略一商议便同意了王腾的想法。

    盐货虽然重要,可是,与队伍的安危比起来,几十斤盐货压根算不得什么。

    “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这里有五十斤盐货,你们给个本钱便是”

    范氏掌柜故作大方,示意王腾上前取盐。

    五十斤盐货,出关起码可以换来数百两的皮毛。

    王腾虽然杀了鞑子,抢了不少财货,可是,这时候却不想显摆出来。

    介休范氏,这八成是范永斗的商队。

    万一对方起了歹心,仅靠遮掩起来的那十多个边民,只怕远远不是对手。

    王腾取过一个钱袋,朗声道:“五十两银子,不知道够吗?”

    范氏掌柜面露不屑,道:“堪堪够本而已”。

    王腾故作无奈,道:“江湖救急,还请掌柜高抬贵手,日后若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

    范氏这才露出兴趣,“不知贵当家名号?”

    王腾当即明白,对方把自己一行当成了流寇,这样也好,他微微一笑,道:“威震大同一阵风,来去自如笑关中!”

    范氏疑惑起来:“一阵风?”

    王腾抱拳一笑:“正是!”

    “好,这盐货便五十两卖给你们了,日后若是遇到我们范氏商队,还请贵属多多照应,至于报酬嘛,我们范氏从不会亏待朋友!”

    王腾重重颌首,“早就听过范东主的名头,若有闲暇,一定登门拜谢!”

    范氏不置可否。

    若不是看到王腾故意显摆出来的强弓利器,范氏哪会这么和善?

    不去黑吃黑火并了王腾,这已经是边民们的造化了!

    商队急着赶路,没有停留太久。

    黑压压的护卫缓缓离去,边民们终于熬过了心惊肉跳的时刻。

    商队刚一离开,黄虎便大声赞道:“王兄弟真是好手段,竟然从范氏手中诈来了盐货!”

    王腾笑道:“这算什么,拿钱买货,天经地义”。

    黄虎“啐”了一口,道:“王兄弟有所不知,范氏在蔚州风评极差,为富不仁,囤积居奇,的就是他们!今日,王兄弟鼓捣出什么一阵风出来,着实是个好手段,否则的话,此番定然难讨好处”。

    马武、童一贯也连声附和。

    通过几人的描述,王腾开始意识到,刚才发生的事情是多么的危险。

    若不是对方不知底细,以为什么一阵风是一股流寇,别五十斤盐货,便是五斤盐货也买不到。

    也就是王腾才有这种急智,换做他人是万万不敢冒充流寇的。

    事毕,王腾在边民中又增添了几分威风。

    一行人闲谈几句之后便再度赶路,不过,为了提防范氏可能的打击报复,王腾始终保持了高度警惕。

    幸好一路有惊无险。

    第九日,蔚州遥遥在望。

    不过,尚未靠近县城,王腾便听到一阵聒噪声。

    须臾,前头探路的马武带来了准确的消息:一伙流寇围住了县城,双方激战正酣。

    “流寇有多少人马?”

    “黑压压的一片,怕是有数千人马”

    “城中防守如何?”

    “城头兵丁不多,可是,看模样还支撑的住”

    王腾咬着牙,嘴里道:“富贵险中求,兄弟们,我有一个想法……”

    众人听罢,连连颌首。

    “听你的!”

    “干了!”

    王腾当即收拾一番,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广灵县城,县令魏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半个月之前,广灵好不容易熬过了东虏入侵,本以为可以缓一口气,谁曾想,没过几日,数千流寇竟然闻讯而来。

    这要是熬不过去,月旬以来魏源辛苦守城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不成,必须守住!

    “前往蔚州的信使出城了吗?”

    “大人,贼人狡猾的很,信使刚刚出城便被拦了下来,蔚州的援军怕是指望不上了”

    魏源面目狰狞,“传我的命令,满十六岁者皆入城参战”。

    “大人,马、钱几个大户也在此例吗?”

    “我且问你,若是贼子入城,会不会因为他们是大户便手下留情?”

    校打了个寒碜,不再多言,急忙匆匆离去。

    得罪豪绅?

    事已至此,县令魏源已经豁出去了。

    大明朝,县令有守土之责。

    若是县城失守,无论魏源有何理由,都摆脱不了一个下下的考评,若是临阵脱逃,不定还有丧命之忧。

    连命都要保不住了,还担心以后作甚?

    这时候,魏源向满天神佛祷告,若是有人为他解围,他一定待之如上宾。

    只是,这时候,谁会出现?

第十三章 诈退流寇() 
广灵城下,贼首王之臣意气风发,只要夺了县城,裹挟了城中百姓,他便可以成为山西响当当的大当家。

    为了谋夺县城,王之臣准备了三个月。

    劫掠的银钱全部充作了赏银,只为了激励士气!

    如今,军心可用,城头的守军虽然在奋起反抗,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他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一个时辰,也许是半个时辰,王之臣便可以夺下县城。

    崇祯七年,流寇声势日壮,若想脱颖而出,须得作出惊人之举。

    夺下广灵县城,这便是王之臣为自己准备的礼物。

    只要大功告成,招安也好,自立也罢,王之臣必将声名显赫。

    意气风发的王之臣没有意识到,一伙边民已经悄悄地出现在了县城北侧。

    这里有一片树林,在王腾的指挥下,数十名青壮很快便搜集到了足够多的树枝。

    时间仓促,到处寻找绳索肯定是来不及了,王腾便让边民褪下衣物,将他们拧成一股绳,衣绳的另一端栓着树枝。

    边民们依样施为,不过,不少人心中疑惑,王腾这是要干什么?

    王腾没有打谜语,嘴里道:“黄虎、刘田,你们都换上军袄,是时候用上他们了”。

    马武脑子转的快,“大兄,你这是要假扮官军,吓退流寇?”

    王腾微微颌首,“不错,事已至此,唯有此法方可解围”。

    “大兄,县城非救不可吗?”

    “不救县城,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马武叹了口气,道:“大兄,算我一个”。

    王腾摇了摇头,“不,你耳目灵敏,如果我们发生不测,你便带着他们离开”。

    “难道大兄以为贼寇都是良善之辈不成?如果你们事情败露了,贼寇怎么会放过我们?”

    王腾叹了口气,“也罢,这确实太冒险了,不过,我们别无选择,受伤的张大他们必须得到医治”。

    受伤的五个人很是感动,“王兄弟!”

    “好了,话不多,快些换上衣物,随我冲锋”

    “喏!”

    不知不觉间,王腾已经在边民中树立了足够的威信。

    须臾,一行人穿戴完毕,王腾翻身上马,干净利落地吩咐道“马武,分出十个人,手拖树枝,大声聒噪,动静越大越好,烟雾越多越妙,务必让贼人以为此地有大队人马潜伏”。

    “喏!”

    “黄虎,刘田,你们各领五人手持利器,随本官冲锋!”

    “诺”

    数日之前,王腾显露出一身绝妙的身手。

    在众人看来,若是王腾独身离开,无论他去哪里,都可以博出一片天!

    可是,就是如此人物,偏偏为了五个伤者去拼命,这是何等的义薄云天?

    区区流寇又算得了什么?

    大家伙可是杀过鞑子的好汉!

    想到这里,边民士气高涨。

    哒哒哒,沉重的马蹄声在山林间回荡着,青嫩的树枝划过干燥的地面,带起了冲天的尘烟。

    殿后的流寇陡然发现,林中冲出了一队官军出来。

    队伍前头,王腾放声大吼:“兄弟们,随我杀贼!”

    黄虎等人顿时聒噪不已,“冲啊!”“杀啊”“杀贼!”

    巨大的喊杀声透过树林,直入云霄。

    如果只是王腾一个人,什么也搞不出这么大的动静,但是,此刻几十名汉子一起呐喊起来,声势着实骇人。

    广灵城外的一处山坡上,王之臣激动不已,只要再有一刻钟的功夫,他手下的人马就可以攻破县城,劫掠城中的财货。

    这可是连鞑子都没攻破的城池呀!

    如果王之臣能够顺利劫掠,可以获得何种声望?

    城中的箭矢已经不多了,王之臣志得意满地摸了摸颌下的三缕胡须,心中的快意难以用言语叙述。

    声望,钱财,女人!

    这些东西,王之臣都可以得到!

    就在王之臣盘算着要不要派出最后一队人马的时候,从西面的官道上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

    王之臣脸色大变,此番劫掠县城,他可是把方圆百里以内的流寇都集中到了一起,按理,不会有不开眼的家伙前来碍事才对。

    “谁在西面轮值?快它娘的给我派人去那边看看,怎么会有人马过来”

    喽啰心急火燎,正要转身离去,这时候,忽然传来一阵凄厉的报急声:“报,大当家的,官军的骑军来了”。

    “什么?骑军?谁的骑军?”王之臣差跌落下马。

    大明官军虽然对付不了东虏,可是,他们对付流寇还是胜多败少的。

    至于骑军,这更是大明精锐的标志。

    如果广灵城外来了骑军,数量不需要多,只要在一百骑开外,王之臣便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儿。

    流寇毕竟是流寇,指望他们打打顺风仗还可以,真想指望他们对抗官军精锐,无异于痴人梦。

    广灵城,这一次攻不下还可以等到下一次,可是,命要是丢了,就算夺了县城又有什么用?

    急切间,王之臣又吩咐了句:“官军来了多少人?”

    “树林中尘烟飞腾,人声鼎沸,怕是有近千人”

    王之臣脸色急剧变幻,他终归没有硬拼的胆子,当下,心急火燎地下了收兵的命令:“快,让王七鸣金,不得有误!”

    “叮叮叮”,清脆的鸣金声响起,流寇潮水般退去。

    “报,大头领,人看的清楚,一个身着盔甲的将官正在带人冲锋,他身后尘烟滚滚,怕是官军大部呀!”

    身着盔甲的将官?还有胆子冲在最前头,是没有倚仗都不会有人信。

    “撤!快撤!传令下去,避开大道,走路,走路撤回去!官府的骑军上不得道,都给老子走道!”下达这个命令之后,王之臣便打算开溜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王之臣好不容易摸爬滚打才有如今的地位,让他再去誓死一搏,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只有活着才能享受荣华富贵,若是死了,便是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处?

    王之臣原本便是胆怕事的匪首,若不然,他早已经招安受降了,正是因为担心朝廷出尔反尔,他才一直躲在山中。

    谁曾想,错有错着,招安受抚的八大王死了大半,竟让王之臣逃过一劫。

    正因为此事,王之臣一直自诩眼光过人,有未卜先知之能。

    这一次,王之臣依旧认为心无大错。

第十四章 危急之间显胆色() 
广灵城下的流寇原本越战越勇,城头抵抗越来越弱了,眼瞅着就要大功告成。

    谁曾想,一阵鸣金声传了过来。

    退兵?

    官军来了?

    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不断传来,流寇们吓破了胆。

    大明边军对外草包,对内可是英豪,真要是让他们堵上了,想死都难。

    王之臣的旗帜已经动了,流寇们军心动摇。

    连大头领都逃了,谁愿意留下送死?

    流寇们是匪,是贼,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性命。

    什么仁义,这在流寇的信条里压根就不会出现。

    能丢下的辎重都已经丢下了,流寇是没有纪律可言的。

    当王之臣落荒而逃的消息传遍了之后,数千名流寇亡命逃窜。

    广灵城外到处都是惊惶失措的贼人,所有人都只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

    大明骑军呀,他们可不是善茬。

    广灵城的守军原本已经绝望了,虽县令发飙,逼得城中大户派出家丁守城,可是,他们毕竟没见过血。

    疯狗一般的流寇太过凶狠,家丁们压根不是对手。

    就在所有人以为城池陨落不可避免的时候,流寇竟然收兵了。

    援军来了?

    广灵守军站在城头,远远眺望,在视野尽头,率先窜出一人一马。

    那人身披红色军袍,手中一柄黑色大枪,看上去便骁勇异常。

    “此人是谁?”

    守军疑惑不解。

    变故发生的太过突然,县令魏源甚至做好了自刎谢罪的准备,却不曾想,转眼间的功夫便柳暗花明。

    到底怎么了?

    究竟是谁救了广灵?

    王之臣怎么会退走?

    一直待在城头的魏源迷惑不解,王之臣可不是傻子,眼瞅着胜利就在眼前,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其中必有缘故。

    正思量间,一名校快步奔来,嘴里道:“大人,大喜呀,援军来了,王之臣退了!”

    魏源又惊又喜:“喔?可曾探清是何方人马?”

    “贼人四处逃窜,挡了视线,人不曾探清”

    “再去探”

    “诺!”

    魏源在广灵刚刚待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先是东虏入侵,接着又是王之臣来滋扰,若不是援军及时来到,不定魏源早已经自刎谢罪了。

    生死之间走了一遭,魏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人生在世,须得无愧于心,否则的话,便是死,也会满腹怨言。

    当务之急,却是找到恩人,好生感谢。

    然而,一炷香之后,城头卫卒却带来了一个怪异的消息:“大人,城门外来了一群流民,他们请求入城休整”。

    魏源皱起眉头,“不准,如今流民、流匪实在难以区分,万一流寇乔装入城,我岂不是引狼入室?官军呢?官军现在何处?”

    “大人,援军不见踪影”

    魏源颇为讶异:“这是何道理?”

    大明虽然文贵武贱,可是对方毕竟救了广灵城,于情于理,魏源都不会为难与他,却不知此人为何避而不见。

    难道,对方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时候,城外传来一阵喧哗。

    魏源大怒:“何人在外喧哗?”

    校迟疑道:“大人,这群边民不肯散去,他们还我们忘恩负义”。

    “真是好大的胆子,我倒要看看是何方刁民”,罢,魏源便来到城楼。

    王腾打马在前,嘴里道:“烦请诸位军爷通秉一声,便我等有紧急军情禀告”。

    “呸,就你们,也有军情?真是天大的笑话!”

    王腾不喜不怒,道:“广灵城的安危就在你们的一念之间,一炷香之后,如果诸位还是这般态度,我们绝不滋扰,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后悔”。

    军卒不屑:“老子是吓大的吗?”

    魏源又气又恼:“问问他,到底有何军情,若是敢欺瞒朝廷,再治他个死罪!”

    “诺!”

    “城下这厮,我且问你,到底有何军情,快快速速道来,若是敢胡吹大气,需知朝廷法度可饶不了你”

    王腾身边,黄虎早已经气炸了肺,“偌大的朝廷,竟是这般忘恩负义之辈,怪不得东虏年年劫掠,年年得手,王兄弟,既然他们不识抬举,我们何必在此受气?等到他们吃了苦头就知道我们的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