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明朝末年-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源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在广灵待不了多久,如果能在离开之前为王腾打下基础,日后就算来了别人,王腾也能站稳脚跟。

    想到这里,魏源笑道:“秦师爷所言极是,来人呐,传令下去,让广灵城的百姓们知道,王腾王巡检又打了个大胜仗!”

    “喏!”

    新任的衙门捕头应诺离去。

    县城没有秘密,熊耳山新来了一帮流寇,王家庄、赵家庄遇袭的消息早已经在城内传遍了。

    百姓人心惶惶,正担忧自身安危的时候,捷报传来,百姓们当真是人人振奋,家家欢喜。

    无需吩咐,乡民们已经自发地聚集起来,他们要迎接凯旋的队伍。

    等到王腾一行回转的时候,乡民们已经迎到了城外。

    为首的一名老者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口呼“我等跪谢巡司为广灵除此大害!”

    顿时,应者甚众。

    立在马上,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匍匐在地的人群,这就是民心呀,被人肯定的感觉将连日的疲惫一扫而空,难言的情感涌上心头,王腾急忙翻身下马,搀扶起老者,嘴里道“原本是份内事,何足挂齿!”

    老者连连摇头,道“流寇灭绝人性,丧尽天良,若不是巡司横刀立马,清剿匪患,我等早晚要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那才埋没了祖宗,如此大恩,当受我等一拜!”

第九十章 出谋划策() 
出城的百姓足有数百人,他们立在官道两侧,再度叩首。

    王腾急忙拱手作揖,“诸位请起,厘清匪患,保境安民是我的职责,当不得如此大礼”。

    老者笑道:“王大人,你已经救了广灵三次了,你若是受不起,谁能受得起?”

    王腾摇了摇头,他没有纠缠不休,而是主动转移话题:“诸位父老放心,贼首不沾泥已死,广灵县已无匪患!”

    原本百姓还有些担心会不会有漏网之鱼,如今听到王腾的保证之后,当即大喜过望。

    “据贼寇有千余人马,王大人能够以少胜多,真是厉害”

    “有王大人坐镇,广灵自此无事矣!”

    “二百大破六百流寇,王大人真是武圣转世”

    ……

    在百姓的赞誉声中,乡勇们昂首挺胸,直入县城。

    县衙门口,魏源早已经等候多时。

    “大人,幸不辱命”

    “哈哈,伯扬,若不是家师正在豫西,我一定向他举荐你!”

    卢象升这时候正忙着堵截流寇呢,自然没功夫搭理魏源。

    王腾心中了然,“多谢大人”。

    魏源对清剿流寇的过程很感兴趣,“不沾泥可是积年老匪,熊耳山又易守难攻,你是如何得手的?”

    “多亏了一名采药客,他带着黄虎绕到了后山,杀了流寇一个措施不及”

    “流寇不得人心,死不足惜,不沾泥呢?他是怎么死的?”

    “不沾泥太过猖狂,甫一到熊耳山他便招兵买马,趁此良机,我便派出一名得力手下混入其中,今日,就是他出手射杀了不沾泥”

    “如此勇士,理当重赏!”

    “大人所言极是”

    “对了,六百名流寇可不是一个数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贼人没有撒谎,应该是范永斗的人将他们引到了此处”

    魏源皱起眉头,“又是范永斗,真是≌≌≌≌,↓。阴魂不散呀”。

    王腾不置可否,他借机道:“大人,卢大人正在豫西剿匪?”

    “不错,十三股流寇都已经入瓮,用不了多久,陈大人将大获全胜”

    王腾知道历史,陈奇瑜最终以杯具收场,卢象升虽然未曾贬黜,不过也没得到什么好处、

    这可不符合王腾的心理预期,“大人,你觉得此役可以获胜?”

    魏源代表了大明上下普遍的看法,“车厢峡是一处死地,流寇误入其中,实乃自绝生路,粮草断绝之下,不出数月,贼寇必亡”。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大顺、大西,也不会有崇祯吊死煤山的事情了。

    王腾斟酌辞,谨慎地道:“大人认为流寇会坐以待毙吗?”

    “楚军、川军、河南精锐尽在豫西,就算贼人狗急跳墙也不过是自寻死路”

    “如果流寇乞降呢?”

    魏源神情一滞,“陈大人多半会同意吧”。

    王腾依旧在循循善诱:“如果流寇是在诈降呢?”

    魏源一惊而起,“若是如此,川楚之地必将糜烂,伯扬,你觉得流寇会诈降?”

    “不错,我听范永斗与流寇也有勾结,所以流寇绝不会束手就擒”

    “那该如何是好?家师训练的天雄军虽然连战连捷,可那却陈奇瑜却心胸狭窄,竟是打算独吞战功,所以,这时候天雄军多半已经不在车厢峡了”

    不在更好,如果卢象升也在车厢峡,日后少不了一个背黑锅的罪名,眼下离的远远的,反而更容易操作。

    想到这里,王腾道:“陈奇瑜此人多半固执无比,就算卢督师相劝只怕也毫无用处,与其这样,倒不如多杀几个贼寇”。

    王腾的军事才能显露无疑,魏源不敢觑,“伯扬,你有何高见?”

    “官军大败已经不可避免,试想,若是在关键时刻,卢督师力挽狂澜,那又是怎样的情景?”

    魏源皱起眉头,“家师为人清正,如果官军有难,他一定会出手”。

    好心人做坏事就是这个道理,倘若李自成诈降的时候,卢象升贸然杀人,不定还会担上不的罪责。

    陈奇瑜必须失败,如果他不失败,如何显露出卢象升的能耐?

    想到这里,王腾皱起眉头,嘴里道:“大人,话虽如此,可是我们并没有流寇诈降的证据呀,如何取信于人?”

    魏源叹了口气,“我这便修书一封,使人快马送到家师手中,希望还来得及”。

    “大人,我觉得夔州、太平可能是贼军逃窜的地,如果督师能够设下埋伏,必会有所斩获”

    魏源深深地看了王腾一眼,“好,我会在信中言明,是你料敌先机,未雨绸缪”。

    王腾连道不敢,他知道魏源已经没了闲谈的心思,当即告辞离去。

    历史上,流窜夔州、太平的是张献忠,对于此人,王腾一直没有好感。

    李自成好歹还与清军厮杀过一阵,可是张献忠呢?

    除了为人残暴、横征暴敛之外又做了几件实事?

    如果卢象升能够杀了张献忠,也算是为民除一大害!

    来来回回奔波了一路,王腾已经乏了,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却见到往日里安安静静的余婉儿喜上眉梢,画眉鸟一般笑个不停。

    王腾也笑了起来,“有什么美事,笑的这么开心?”

    余婉儿捂住红润的嘴,道“大人为广灵除了匪患,这便是天大的喜事,婉儿虽然不懂国事,可也知道匪患不平,民生不稳的道理”。

    王腾当即对余婉儿刮目相看,“好一个匪患不平,民生不稳,婉儿,今日我心情极佳,你想要什么赏?”

    两抹动人的嫣红陡然爬上婉儿的面庞,她低着头,摩挲着衣角,以蚊蚁般的声音道“婉儿只要能够服侍你,那就是天大的福分”。

    多贴心的姑娘呀,温柔的让人心疼,王腾再也按捺不住,他抓起婉儿的手臂,深情地道:“婉儿,我王腾只不是一介武夫,何德何能让你服侍?”

    余婉儿委婉地挣扎了一番,可王腾两只大手滚烫却有力,让人挣脱不得,“大人……”

    欲语还休的媚态让王腾体温陡升,可当他的大手摸到刚要有所动作时,王腾却瞬间惊醒,“是我失态了,婉儿”。

    余婉儿瘫软在王腾的怀里,半晌没有吭声。

    王腾也老实起来,他就这么抱着余婉儿,没有其他的动作。

    晚秋的阳光透过窗棂,映射到了两人的身上,暖暖的。

    没多久,一阵均匀的呼吸声从怀中传来,王腾不禁笑了起来,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姑娘为自己担忧,倒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九十一章 难题() 
在魏源的推波助澜下,广灵大捷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蔚州,数日后,就连陕西三边总督府都得到了消息。

    “广灵巡检大破千余流寇?哼,广灵知县是谁?怎会让这等消息传出来,难道就不怕有司治罪吗?”

    “大人,广灵知县正是魏源”

    “可是卢象升的弟子?”

    “不错,正是此人”

    “好大喜功,满纸胡言,不如卢建斗多矣”

    “那这捷报……”

    “盖上印章吧,卢建斗虽然是个呆子,不过本官却与他无冤无仇,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没有必要得罪他”

    “下官明白了”

    对于王腾来,剿灭不沾泥是件大事,可是,对于洪承畴来只是一件事。

    几句带过之后,洪承畴将注意力放到了舆图上,他正在构思三边防线。

    后金轻骑来去无踪,仅靠边军显然难以成事,如何查缺补漏呢?

    洪承畴陷入沉思。

    广灵县,王腾重新回到了军堡之中。

    成功剿灭了熊耳山的流寇,必须兑现战前的承诺,一个首级五百钱。

    然而,到了库房之中,王腾却惊呆了,“什么,粮秣不多了?这才多久,五百石粮秣就没了?”

    刘田捧着一摞高高的账簿苦笑不已,“大人,丁家庄一役,乡勇抚恤犒赏用粮一百六十石,月旬之前,新募乡勇二百人,每人半石粮秣,这就是一百石,再加上军堡建造,匠工的酬劳,消耗极大呀”。

    王腾拍了拍脑袋,“银子还够吗?”

    刘田微微颌首,“银子还有八百两,算上熊耳山的缴获,总共在一千五百两开外”。

    “拿出四百两银子,分别送与魏大人、易千户、秦师爷,除了魏大人之外,每人一百两”

    “喏”

    “此番熊耳山大获全胜,乡勇功不可没,拿出三百两银子赏给有功的军士,这是他们应得的”

    ∑∑∑∑,△。   “得令”

    “库房中还有多少军械?”

    “箭矢一千一百三十六支,长枪三百支,角弓六十柄,盔甲五副,大刀,腰刀,藤牌背刀各五十余口”

    王腾皱起眉头,“箭矢不多呀,为何不多买一些?”

    “县城也没有多少了,军中总要留些备用,如果要买,只能到蔚州军器库去买”

    听上去很麻烦,王腾试探着问了一句,“可否自己打造一些?”

    刘田把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解释道:“兵仗局总揽天下掌治、铠甲、弓弩制造,而兵仗局军器库打造的器具都有匠工印记,如果发现赝品,干系极大呀”。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只能花钱去买?

    刘田低声道:“魏大人马上就是蔚州通判了,如果他与军器库知会一声,应该不算什么大事”。

    王腾铭记于心,这时候还没到天下大乱的年月,朝廷在地方上依旧有着毋容置疑的权威。

    如果谁在民间私铸兵器,只要冠之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多半不得善终。

    王腾宁愿多花费银子,也不想招惹祸事。

    “如果外人问起长弓的来路,便是剿匪缴获的,明白吗?”

    “人明白了”

    “嗯,知会匠工一声,让他们不要露了底”

    “得令”

    思来想去,为了更好地激发匠工的工作积极性,王腾决定成立匠工营。

    匠工营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铁匠和木匠组成,加入其中,每月可得银钱一百钱,算上按件计费的枪头、长弓,每名匠工每月的收入都在一贯上下。

    月入一贯,这已经是高收入人群了,要知道王腾每月的收入也不过在一贯左右,放眼天下,能够出得起这个高价的,除了王腾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消息传出,广灵县的几十个木匠蜂拥而至,他们挤到巡检司门前,恳请加入匠工营。

    对于本乡本土的广灵匠工,王腾一概留用,至于外地的匠工,出于保密的顾虑,暂不纳入。

    在两名知根知底的铁匠帮助下,张铁匠打造火铳的进度明显快了起来。

    不过,好不容易鼓捣来的铁石却消耗殆尽了。

    大明朝提炼出的粗铁杂质太多,十斤才能炼出一斤精铁,而打造一支火铳,最少也需要精铁十斤。

    要是没有原料,用不了多久匠工营就得停工了。

    问题很严重,偏偏地方上严禁矿石买卖。

    盐铁,这两样是朝廷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各大矿区,朝廷都设有矿监,专揽铁矿作业,要想从那里鼓捣出矿石来,不异与虎谋皮。

    “蔚州那里有没有铁矿?”

    “有倒是有,不过数量有限,为了不影响民生、官用,每年朝廷都会下派定量的矿石到各地的州府之中”

    王腾挠着脑门,“看来得想法子先从州府那里捣鼓些矿石出来,不能让匠工营歇工”。

    “大人还是知会魏大人一声吧,由他出面,事情应该容易解决”

    王腾微微颌首。

    这一次攻打狗儿山,童一贯的火铳还是派上了用场。

    虽与王腾想象中“排队枪毙”的壮观景象相差甚远,不过还是坚定了王腾继续打造火铳的决心。

    王腾始终认为,要想对付满清的精锐,最好的选择还是火枪兵。

    只要达成一定规模,火枪兵将主宰战场。

    短暂的休息过后,广灵乡勇又开始了严苛的训练。

    长枪兵、刀盾兵倒是循规蹈矩,有迹可循,可是,童一贯统领的火铳手却遇到了难题。

    枪手与弓手一样,只有经年累月的训练才能锻炼出神准的想法。

    然而,受材料工艺的限制,最精良的火铳使用寿命也不过几十次,如果用丢了就换,花费极大,耗时也长。

    另一方面,训练火铳手也需要大量的弹药,只有火铳没有弹药的话,火铳连烧火棍都不如。

    据,整个广灵城中的火药也不过五百多份,一旦用完了,还得到蔚州去取。

    王腾从易英手中买来了十支火铳,花费了一百两银子。

    易英倒是大方的很,送来了二百份弹药。

    听上去份量足的很,可是,一旦训练起来,几日的功夫就有可能消耗殆尽。

第九十二章 解决办法() 
弹药匮乏的问题不解决,王腾寄予厚望的火铳就不可能形成战力。零点看书。lingdian。

    铅子倒是容易锻炼,可是,火药硝土却来之不易。

    如果都靠购买,天长日久很有可能泄漏秘密。

    无奈之下,王腾只能琢磨自食其力的法子。

    如何获得硝土呢?

    王腾记得一个典故:英国人为了收集硝土专门设立了集硝官,他们的任务就是每天进入居民家中的厕所和马厩来搜集土硝。

    据,这种搜集硝土的法子还是蒙古人传到西方的。

    看来只能从厕所里找硝了。

    想到这里,王腾决定在军堡内建立公厕,自食其力!

    明朝的火药配方王腾暂时没有办法改进,不过,他却知道一种提高火铳填充速度的办法。

    如今,明朝的鸟铳手完成一套射击步骤需要倒药、装药、压火、装弹、装火绳等几步,即便是最熟练的铳手也不过一分钟一发,真要是到了战场上,气氛紧张之下,两分钟能够射出一发就算不错的了。

    八旗骑军骑射极强,如果火枪发射的速度太慢,只能成为活靶子。

    不过,如果采取纸筒定装火药的话,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什么叫做纸筒定装火药呢?就是将适量的火药与弹丸用直筒包裹,填发的时候先倾倒一些火药到火门之后,然而再将剩下的东西一股脑的塞进铳口,比起老式的火药填充方式,定装火药减少了三个填充步骤,即保证了射击威力,又节约了装填时间。

    即便是普通的鸟铳手,使用定装火药之后也可以每分钟射击两次。

    不要看这射击速度,古语云,临阵不过三矢,这句话的意思是,临阵对敌,弓手只有开弓三次的机会,时间一到,敌人就会冲动跟前,弓手也就失去了作用。

    鸟铳手与弓手的作用类似,都是在远距离杀伤敌人,定量的时间内,射击的次数越多,杀伤力也就越强。

    历史上,明军的火器营在遇到+5+5+5+5,$。后金骑军之后为什么会落入下风?

    一方面因为火器老旧,缺乏更新保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鸟铳装填速度太慢,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火力打击敌人。

    如果王腾的法子大规模采用,明军的战力将攀升不止。

    不过,眼下的王腾不打算献出秘法。

    后金擅长用间,明朝官员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如果王腾献出定装火药的法子,用不了多久,黄台吉就会得到全套的制作方式。

    王腾可不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好东西,自己能用就好。

    外行看热闹,内行听门道,王腾将定装火药的法子给张铁匠听后,顿时引起一阵惊叹,“大人,有了这宝贝,铳手可就是大杀器了”。

    王腾笑了笑,“试试看,你能做出来吗?”

    比起火铳,定装火药的制造方法要简单多了。

    王腾提出几个关键步骤之后,张铁匠轻易造出了定装火药。

    “大人,成了”

    “动手试试”

    正巧,张铁匠打造的鸟铳刚刚完工,他取枪来到院外,咬开纸筒之后,没多久便填充完毕,”嘭”,火光四溅,六十步外的靶子应声落地。

    “好枪法”

    “好法子”

    王腾、张铁匠不约而同地称赞起来。

    张铁匠的枪法没的,火铳的质量也是出奇的好,但是,对张铁匠来这都不算什么,他在乎的是这定装火药的法子真的管用。

    “大人,果然管用”,言语间,张铁匠透漏出一股喜意。

    王腾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从匠工中挑选几个知根知底之人让他们制造火药吧,不过,跟长弓一样,最要紧的步骤一定要由你自己把握,这可是要命的法子,万万不能传出去。”

    张铁匠连连颌首,“大人放心,这法子烂在我的脑子里了,绝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嗯,长弓暂且不必打造了,多造些鸟铳、弹药吧”

    “喏”

    离开火器作坊之后,王腾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