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明朝末年-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越之前,王腾在网上看到一个如何制作长弓的贴子,长弓的材料可以选择桑木或者榆木,相对比普通的复合弓,长弓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射程较远。

    印象中,好像三十公斤拉力的长弓便可以射出一百六十步,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明军的部分弓箭。

    广灵城内,铁匠铺是现成的,里头的铁匠已经被≌≌≌≌,+。王腾用银钱喂的饱饱的,就是赶都赶不走,有了铁匠,只要再找些木材便可以制弓了。

    榆木很常见,在木匠家里便堆着几棵,这几颗树木都是整棵砍断,丢在阴冷的地方已经差不多有一年了。

    一棵榆木可以取十五个弓背材料,王腾指木匠在榆木身上总共取了差不多有一百三十五个材料。

    做长弓最重要的一就是弓背材料必须是一整根木料。

    有了材料,王腾便指挥着木匠对木料进行加工,首先要用刨子将木料的两头挖成齐整的八边形,这是最考验木匠技艺的活儿。

    刨出八边形之后,王腾将弓背弯曲,试了下力道,由于榆木天然长成,弓背的密度材质不可能上下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木匠把硬度较大的一端修改的和另一端完全匹配。

    只有弓背的上下硬度一致,才能保证弓矢的精准度,不然射出的箭矢,不是高了,就会低了。

    弓背调整好了,还需要在两头锉出弦槽,弓背的那一侧深一些,内侧的略浅。

    做好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便要“训弓”,就是让弓背保持弯曲的姿势,明朝的工艺是把弓背放在火上烤,那样的话,虽然大大降低了造弓的时间,可却也降低了弓的拉力,减了弓箭的射程。

    王腾采取的是托架支撑的方式,为了防止技艺泄漏,这里他只让张铁匠一人参与。

    在王腾的指下,张铁匠造出木制托架,然后将弓背卡在托架里,每过半个时辰换一道弦。

    “张大兄,以后这训弓的技艺就交给你了,切记,不可泄漏给外人知晓”

    匠工最重传承,张铁匠学到了这一手,已经是激动莫名,哪有不应承的道理?

    “大人放心,我张铁匠绝不泄漏半个字”

    王腾不置可否,趁着训弓的时候,他又让人做了几道弓弦,弓弦是用马筋混合羊肠制成的。

    广灵的工匠之前也为村里的猎户做过猎弓,只不过相对于官用的硬弓,猎弓的射程差的老远,只能是软工,而制造硬弓的工匠都被官府集中看管了起来。

    能够亲眼目睹一张硬弓的制作过程,这对于广灵的木匠来是难得的机会。

    两个时辰之后,第一张长弓在王腾的指下做成了。

    王腾尝试着拉了个满弓,力度应该在三十公斤左右,一个未经训练的成年人可以满弓三次,要是经过训练的话,做到满弓六次还是有可能的。

    造弓的过程繁杂无比,亏得木匠工艺绝佳,才弥补了王腾的一些疏漏,怪不得伟人都实践出真理,没有经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只能是空谈。

    成功造出长弓,王腾得意非凡,他让人唤来童一贯,指着一百步外的杨树,道“可以射中那树吗?”

    长弓在手,童一贯眯缝着眼睛,估算了一番距离,道“我试试看”。

    话音未落,就见童一贯弓如满月,箭如飞虹,“哚”,弓矢直入树身,箭尾犹自抖个不停。

    “百步穿杨”,众人齐声称赞,箭术非凡,弓箭也很是不凡。

    童一贯爱不释手,赞道“好弓!劲道绝佳,又可以节省不少气力,若是乡勇用这弓,三个月便可以形成战力”。

    这时有乡勇走到树前,费了老大的气力才拔出箭矢,他惊讶的往这边跑来,口中叫道“箭头都到了树里,箭身直入树身两寸有余,真是好弓”。

    王腾吩咐下去,“你们就按照刚才那弓的模样,再给我制作五十张弓,这里的材料不够的话,你们可以到别处去买,最好挑那些阴凉过的榆木或者桑木,每造出一张弓来,按照你们的惯例,刻上匠工的姓氏,我会厚赏,嗯,就按照一张弓矢两百钱的价格奖赏吧”。

    两百钱呀,乡勇砍杀一个流寇赏钱五百,可制出一张弓来就能得钱两百,木匠听得心热不已,当即连连应诺。

    为了防止造弓的技艺流传出去,王腾又道“这长弓的制造方法是我王氏秘传,在广灵境内你们可以放手去造,可若是被我发现有人将工艺流传出去,那就莫怪我心狠手辣了”。

    恩威并施之下,木匠赌咒发誓,保证绝不会泄漏出去。

    王腾的要求在匠工看来也是题中之意,木匠的手艺代代相传,可一旦涉及到核心的工艺,那便只能由最嫡亲的家人继承,这才不会出现学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发生。

    眼下王腾能够把家中秘传的造弓之法传出来,已经是难得的大度了,要求保密实在是合情合理。

    王腾不是怕别的,天下即将大乱,要是长弓的制作方式泄漏到贼寇那里,那不是给他自己找不自在吗?

    一段时间之内,王腾都打算老老实实的做他的大明官军,那么他必将站在贼寇的对立面,他可不想自己苦心建立的军队死在自己发明的长弓之下,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第八十一章 突变() 
有的人是天生的战士,他们一天不上战场便浑身难受,黄虎是这种人;有的人厌倦了战场的厮杀,他们一心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张铁匠便是如此。零点看书。lingdian。

    自从黄得功脱颖而出之后,张铁匠便激流勇退,辞掉了统领的差事,专心做一名铁匠,打造火铳。

    如今,王腾鼓捣出长弓,核心的训弓工艺只有张铁匠掌握,于是,张铁匠每日又多了一份训弓的工作。

    幸好,王腾只订做五十柄弓,耗费不了多久。

    历史证明,长弓终归要被淘汰,火枪才是主流。

    这一日,王腾打算到作坊瞧瞧火铳的进度。

    张铁匠的作坊设在军堡之内,隔着老远都能够听到里头“霹雳嗙啷”的敲击声。

    由远及近,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门是敞开的,王腾瞧见张铁匠正在打造一根铳管。

    这时候可没有机器制造,所有的配件都得一一打磨出来。

    据,一根火铳的质量优劣与否全在铳管,此时,张铁匠耗费了巨大的力气正在将铳管的熟铁烧红,在熟铁内,有一根钢芯,铁匠通过不停的敲打熟铁来卷成铁管,这法子虽然古老,但却有效。

    冷却之后,只要抽出钢芯,铳管就算大功告成了。

    当然了,有的铳管需要挫出准信,钻出铳膛,这里最花费时间,有时候甚至在一个月开外。

    若非制造火铳的工期太长,王腾不会打造长弓,如今看来,做一根火铳,起码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时候打搅张铁匠也没有意义,王腾正打算抽身离开,谁曾想,一名乡勇急冲冲寻来,“大人,大事不妙,王家庄遇袭了”。

    王腾大惊失色,“你什么?”

    “一伙贼人袭击了王家庄,庄内折损了六人”

    不论在哪个朝代,贼寇都是最可恶的寄生虫,如果不能在他们实力壮大之下将其铲除,最终受害的可能是整个天下的百姓。

    王腾原本∽∽∽∽,≡。没有什么拯救苍生为己任的想法,他只是想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可没想到该死的贼寇一而再再而三的触犯他的底线,这就让他忍无可忍了。

    “谁做的?”

    “据,熊耳山新来了一伙流寇,是他们做的”

    王腾咬牙切齿,“七日之内,我要兵发熊耳山!”

    没多久,黄虎、黄得功等人便听了贼人袭庄的消息。

    “大人,贼人此番袭击王家庄,手段狠辣,一看便是有备而来,须得多加防备呀”

    王腾吸了口气,嘴里道,你们速速派人通知城外的大村落,让他们在村中准备狼烟,一旦发现贼寇的踪影务必立即燃,记着,一道狼烟是贼寇临近,二道狼烟是贼寇攻寨,三道狼烟便是村寨危机,生死存亡才能燃的”。

    黄得功眼睛一亮,乡民原本就有燃烟示警的传统,只是远远没有王腾的这么系统。

    黄虎咧着大嘴笑道“见了狼烟,我们便派出乡勇去击杀贼寇,嘿嘿,让他们无所遁形!”

    王腾微微颌首,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乡勇虽然才操练了一个多月,可情况危急,已经是半刻拖延不得了,只希望他们能够在厮杀中活下来吧”。

    没有见过鲜血的新兵上阵,难免会有较大的死亡,而战前的训练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这种死亡率。

    可眼下贼寇下山劫掠,民怨沸腾,王腾已经没有时间积蓄实力了,只能果断出击,让广灵的百姓看到官军依然在护佑着他们。

    这样一来,草草训练的乡勇究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又能存活多少,这是谁也不知道的难题。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流寇劫掳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县城。

    广灵城内人心惶惶,要知道马上便是秋收的日子了,可城外的庄稼却没人敢去整理,真要是过了收获的日子,一年的收成可就浪费了。

    收不了粮食,下一年的口粮便没了着落,可官府的赋税依旧不减半分,乡民能不着急吗?

    王腾比乡民更着急,他下达了措辞严厉的“讨贼檄文”,上头历数了山匪的七大罪,最终更是号召广灵的全体乡民动员起来,投入到这场剿灭流寇的战争中去。

    王腾相信,城中的某个角落里一定会有流寇的探子,他就是要大张旗鼓的告诉贼人,洗干净脖子等好了,老子会带着人去杀你!

    人心难测,王腾并没有指望广灵的乡民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的要求很简单,他只是鼓动乡民要提高警惕,提前预防,在发现山匪之后尽可能详尽地为官府提供匪徒的数目以及战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流寇的战斗力王腾已经听了,对方并不是什么精锐,只要麾下的乡勇不出乱子,同等规模的的拼杀,应该是乡勇占到上风。

    攻山,只是下下之策,熊山险峻的地势会让进攻的一方吃尽苦头;守株待兔,在流寇下山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这是中策;真正的上策却是齐头并进,乡勇兵分两路,一路在下山的要道上设伏,另外一路随时待命,得了乡民示警的信号之后迅速出发,去追赶劫掳的山贼,那时候,潜伏的另一侧的乡勇便可起身厮杀,让流寇陷入两面夹击。

    当然,战术构想是不错的,可战斗瞬息万变,谁也不能指望敌对方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战略构想进行部署。

    为了杜绝可能出现的失误,王腾将黄虎与黄得功一道唤到跟前。

    黄虎倒没有什么,黄得功却提出了几疑问“大人所谋方略很是不错,可其中最为关键一就是我们必须彻底掌握流寇的行踪,这样才能从容的做出应对之策”。

    王腾叹了口气,“是呀,如此以来,我们需要一名打入流寇内部的内应!”

    黄虎摩拳擦掌,“我去,这帮狗娘样的,老子倒要看看他们是不是三头六臂!”

    黄得功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大人,让我去吧”。

    王腾皱起眉头,“你们若是去了,谁替你们统领乡勇?”

    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第八十三章 遇敌() 
崇祯年间,流寇、鞑虏连年入侵,地方百姓为了寻求自保多半会结寨子自居。零点看书。lingdian。

    眼下,流寇攻打的就是一座村寨。

    许是觉得己方人马进度太慢,何象决定用火攻的法子,他让部众将一捆捆树枝柴禾丢到寨墙之下,然后用火折子燃了柴禾。

    既然攻打不上去,那就一把火烧掉!

    反正院墙只是硬木垒成的,扛不住火烧。

    可以,何象的这一招釜底抽薪端得是狠辣无比。

    大火熊熊烧起,木墙也在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

    驻守的乡民不甘地跳下木墙,他们绝望了。

    第三股狼烟腾空升起,所有的乡民都抱了殊死一战的心思。

    村寨外头,流寇猖狂的笑声犹在耳畔,他们在等着大火熄灭。

    只要火灭了,外头那些披着人皮的禽兽就会冲进来,仅靠村里的百十名青壮又能抵挡多久?

    真的没有人知道。

    几百步外,黄得功下令乡勇调稳呼吸,还没有到最后冲刺的时候,所有人必须保持充足的体力。

    火势渐,流寇摩拳擦掌,只待冲将进去大杀特杀,没有人注意到,一股人马正悄无声息的围将过来。

    流寇大意了,他们只在百步开外放置了两名暗哨,其他的人马都聚拢在一处。

    暗哨没有尽到职责,很快就被黄得功砍杀了,连示警都没来得及。

    火,终于灭了。

    流寇嚎叫着,冲进了村寨。

    黄得功手中长枪往前一挥,也下达了冲锋的指令。

    圆木围成的高墙烧的正剩下一堆黑色的炭灰,尚未燃烧殆尽的木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浓烟随风飘荡。

    木墙内侧,村落里的乡民绝望不已,没了木墙阻隔,他们拿什么来抵挡穷凶极恶的山匪?

    眼见火墙熄灭,何象终于按捺不住,他顾不得浓烟刺鼻,嗷嗷叫着冲进了村寨。

    流寇顿时聒噪不已△△△△,v。,流寇的规矩,先到者先得,眼下这村里根本没有多少青壮,若是都被何象杀光了,那米粮财物女人岂不是都要被他占了?

    原本还有些疑虑的另外一名头目终于挥了挥手,道“兄弟们,杀!”

    流寇劲头十足,对付乡民他们是驾轻就熟,只要击杀了村落中的青壮,剩下的老幼妇孺根本不足为惧。

    这时候,从流寇后侧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

    一开始,流寇只以为是山上的同伴在大声聒噪,可等到后来却忽然听到几声凄厉的惨叫。

    不对劲!

    “是官军!官军来了!”终于有机灵的家伙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看之下顿时让他魂飞魄散。

    密密麻麻的官军身着清一色“勇”字衣袍,手握长枪正排着整齐的队列缓缓而来。

    适才那几声惨叫,就是因为留下殿后的几名流寇被人刺杀之后发出的声响。

    流寇头目这时候也冲进了村落,他一刀枭飞了一名乡民的头颅,正要猖狂一笑,忽地听到后阵大躁,蓦然回首,他顿时发出凄厉的惨叫“有官军!”

    何象正杀的痛快,冷不丁的听到这么一喊,差失手斩了自己的同伴。

    黄得功银盔亮甲,铁枪挥舞的虎虎生风。

    “杀!”

    八十名乡勇都是土生土长的百姓,他们眼见村寨破落,流寇大肆砍杀,顿时生出一股滔天的怒气。

    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妻儿?

    原本仅有的一丝胆怯早已经被满腔的愤怒充斥的无影无踪。

    干涸的土地被一只只愤怒的大脚踩的“嘭嘭”作响,好在这时候乡勇的队形未乱,他们没有快速疾冲,而是保持着匀速,缓缓向前推进。

    接近月旬的苦练毕竟没有白费,在这种紧要的关头,乡勇没有一人逃跑,没有一人掉队。

    流寇就在眼前,黄得功却没有急躁地挥军掩杀,而是率领长枪兵冷静十足地往前碾压着。

    慑于乡勇齐整的阵势,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一个流寇敢于冲阵反抗。

    流寇跟着不沾泥东躲西藏,他们见识过不少官军,可是,像今日这般队列齐整的官军却从未见过。

    广灵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支精锐?所有人脑中都萦绕着这个疑问。

    村寨外头仅有一条道路,官军虽然把道路堵得满满的,可只要敢豁出性命,一定可以冲出去。

    再者,官军只不过百十人而已,只有硬拼一番,不定倒下的是他们!

    “快,冲过去!”

    有灵敏些的家伙也跟着大声叫喊“杀呀,一百名官军而已,怕什么!”

    流寇原本正抢的痛快,冷不丁的听到后路被劫,都是六神无主。

    官军真的只有一百人吗?

    慌乱间,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厮杀。

    黄得功麾下的乡勇排成四个横队,每队二十人,每人之间相隔一尺。

    整个阵列的长度足有一百尺,也就是五十米左右。

    村落四面建有木制围墙,被烧毁的围墙宽度在几十米左右,可涌入村寨的流寇足有二百多名,这么多人要想在短时间内一起冲出来显然是困难的。

    混乱是难免的,生死攸关之际,谁也不想落在后头。

    黄得功并不畏惧,他大声呼喊着“稳住,稳住,不要慌乱,等他们来了,一起刺出去就是”。

    队列中的各个伍长什长也出言激励着同伴,他们中间有跟随王腾多次征战的老卒,这些人用言语告诉同伴,流寇没什么好怕的,一枪刺过去也能捅个透心凉。

    时光流转,流寇面对的敌人却早已经不是之前的敌人了。

    如今的乡勇武器更精良,训练也更充分。

    “铿铿”,短兵交接,战心全无的流寇一心逃窜,哪里肯卖命死战?

    乡勇人手一刚木柄长枪,七尺长的木枪在组成阵列之后几无对手。

    仓皇奔来的流寇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长枪之下。

    黄得功打马立在阵列中央,好一会儿却没有一个流寇前来冲阵。

    多数的流寇都在何象的提下向两翼冲去。

    这样一来,长枪阵的左右两翼顿时压力大增。

    黄得功当机立断,他从阵中央抽出十人,各自增援两翼,这样一来,阵中央的长枪兵只剩下两层了。

    严密的阵列陡然变得单薄起来,何象看得心中一喜,他等待的机会终于来。

    “快随我从中央冲出去!”没有任何预兆,何象领着几十名嫡系手下急速往大阵核心冲去。

第八十四章 枪兵对敌() 
流寇并非悍不畏死,只知道蛮干的家伙多半活不久。零点看书。lingdian。

    不沾泥最精锐的人马都在山中,此番,随同何象下山劫掠的人马当中,真正的老寇不过数十人,余者俱是新近上山的流寇,指望他们打打顺风仗还可以,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是指望不上的。

    马家庄依山傍水,只有一条通道连接官道。

    流寇若想逃回山中,只能冲破官军的阻拦。

    可是,堵路的官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