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覆灭拓拔魏刘裕时期江东地大计,虽然是跟何越联手,但是这样的大目标总算是完成了,对于接下来的宏伟国策,刘义隆心里还没有底,跟何越是战是和还没有具体定下来。即便刘义隆对檀道济极为忌惮,可是这样巨大的国策还是必须要下问檀道济。
檀道济对于此事显然是经过精地考虑,见刘义隆问起忙回答:“虽然何越占据了幽州不过有利有弊,他们的好处在于使我们不能跟高巨连连成一线,弊处自然是要时刻面对高巨连的进攻。高巨连自从兼并北燕之后,他们的势力就急剧膨胀起来,除非何越能够长久陈兵于幽州,否则高巨连必然会跟他争夺渔阳。现在拓拔魏覆灭,秦国的军队开始逐渐退回关中,至少何越在现阶段并没有要出兵辽东的意思。”
大战之后秦军疲惫。这必然地。就算何越地秦军再能征惯战。毕竟是血肉之躯。所以何越地大军大部分退回关中休养生息。
刘义隆也正是感觉到这段时间有机。所以才下问檀道济地意见。对于何越秦军地了解。宋国之内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檀道济。
檀道继续道:“如今大战刚定。何越肯定会让军队屯田关中。一来让战士好好休息。二来开辟田地增加粮草以备下次行动。还有就是他们可能会针对高句丽一些特别地攻城器械。”
“你地意思是何越现在在养精蓄锐要对付高句丽?难道不是要对付我们?”
檀道济笑道:“何越以收复失地为名起兵北伐。所以在刚刚兼并拓拔魏地土地之后。不可能立即食言对付我们。而我们跟高句丽结交对何越颇有威胁。既然不方便对我们直接用兵。何越肯定会事先削弱我们地威胁。对付高句丽。何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因此臣认为何越对高句丽用兵是必然地。而且不出两年何越就会攻灭整个高句丽。”
说着檀道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义隆见他模样奇异。问道:“你有什么说话尽管说出来。”
“天下虽然一分两半,何越居于西北,我们居于东南,若论繁华,何越实在不及我们,除非他能够将益州据为己有,否则在财力上依然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以形势论,我们就不如何越了。天下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何越居高临下占据明显优势,而且秦军水军比我们要好得多。秦军占险要,扼水路,我们东南虽然繁华但是却处于被动。”
檀道济说起地形,刘义隆心里颇有些不~,在地
越确实占有极大的便宜,这也是刘义隆战战兢兢不敢兵的关键。
“苍梧,长沙,江陵,南郡,襄阳,关中,并州,幽州,中山,天下形胜之地,大半被何越占据。我们真能守地地方不过只有城,洛阳,彭城,青州和建康。跟何越相比,我们在地势上确实不如他,而且就兵力而言,这次我们出兵二十万已经是举北上,但是何越却能够出动四五十万。”刘义隆叹气地道。
檀道济向刘义隆拱手道:“若是要防备何越东下,二十万人足矣,不过可虑的不是何越地军队,而是江州扬州等地的士族。这些士族手中掌握地兵员不下于十万,这些人一旦被何越所用,我们将缚手缚脚,没有一点取希望。”
士族地私兵在刘裕时代便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这些士族拥有庞大的财富,所以他们手下供养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虽然经过刘裕和刘义隆的一力削减这些私兵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但是这些私兵是士族保护自己利益的最后武器,他们不可能向刘义隆做出太大的让步。
刘义隆不是没有想过将士族的私兵收为己有,但是要收编这些士族的私兵困难之大可以想象。要是收编的力度小,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损伤士族的一些小利,他们随即便能够补充,要是收编的力度大,这些士族很可能会马上叛乱,或者直接倒向何越。这些都是刘义隆担心的事情。
江东的士族盘节已经上百年,不像何越那样一开始就排斥士族,多次对荆湘两地的地方大族进行打压,让他们不能把持权力。
目前,江东的有识之士都道士族的破除是势在必行,可是谁都不能给刘义隆提供一个良策。
檀道济道:“何:能够轻易出动四五十万军队,后援充足,这是因为何越治下大部分地区不在士族的掌握之下,只有南秦有顾家的一个郡的势力。虽然这个郡是顾家的影响力所在,可是在财税和行政上面依然是何越说了算,顾家充其量就是能够得到一些优越的政策罢了。”
“前段时间,臣曾派人进入南秦到家府上,一个家人所言让臣深有感触。他们说在何越征讨拓拔魏之时,顾家一共付出各类物资粮草折银纸币近五百万两,这让顾家几乎倾家荡产,换来的不过是何越对于顾家数年的税赋优惠,以及承办西部的南凉地区的一些工厂而已。也就是说何越对待顾家完全是两个生意人之间的关系。据回报,何越承诺只要顾家不介入军政权力,就会尽最大努力保护顾家的应得利益。”
刘义隆苦笑道:“何越的段真是强硬,只是使用纸币一点就让他收益巨大。如今我们扬州很多地方也都开始使用何越的纸币,可见在扬州都有许多人看好何越。一旦我们跟何越交战,这将成为何越的一大利器。”
“是啊,谁想奋不顾身地战胜何越之后,一辈子辛辛苦苦所得皆成纸?现在看来何越使用纸币让秦国立于不败之地,时间越长我们就越被动。”
刘义和檀道济两个君臣相对苦笑,很多人至今还认为何越使用纸币是秦国的财用不足,可是现在谁有办解开这样的死结。
别说现在宋国只能供养二十万军队,就算是一百万军队,在何越掌握了自己的钱币之后,也没有办法对秦国进行大范围的进攻,最多只能从何越手上抢几副土地回来。一想到这样的事情,刘义隆就感到窝心之极。
檀道济沉吟了一阵,对刘义隆道:“何越的秦国从他进入湘州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时间,卒用命,百姓依附,国力强盛,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逆转这样的形势,臣以为目前我们只能先解决国内的问题,然后等待可趁之机。
”
召檀道济来说了半天,依然没有得到有用的建议,刘义隆点点头道:“这事情,我们再行商议。不过对于北方何越退兵,太尉有何高见?我们是否可以趁着何越对高句丽用兵的时候北上攻夺中山?”
檀道济摇头道:“现在何越以稳为主,对高句丽用兵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至于有没有机会,那要看到时候何越是如何用兵的。这要看前线将领的行动,现在还言之过早。”
第一百七十四章 长安议事
城魏王宫内,梁津给下属的一部分军队下达回统万》申浦是留守平城的将军,梁津自己则是回镇统万。〃〃
“将军,现在出了幽州之外各地的军队都开始返回关中附近,不过平城和盛乐留守的军队是不是太少了?虽然幽州郭将军和叶括王陌有十万军队,可是盛乐和平城同样面临柔然人的进攻,只留下区区两万人是否太少了?”申浦向梁津问道。
梁津点头笑道:“确实是太少了,只是留下两万军队,平城只能坚守,如果柔然人南下盛乐,平城连支援的机会都没有,我想漠南很快就会落在柔然人的手上。”
申浦见梁津这么说,下面的话都感觉问不下去了,既然这事情梁津都知道,又偏偏这么说,这里头肯定是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放心,虽然平城和盛乐各只有两万驻军,不过只要坚守城池,柔然人一时半会之内也不可能攻陷城池。在统万城还有很多骑兵,要是柔然人南下,我会第一时给你支援,所以你不用担心。”梁津见申浦脸上满是疑窦便向他解释道。
“过将军,要是然南下占据漠南,我们又无力对他们进行驱赶,以后云中之地后患无穷。属下认为我们要守盛乐平城,首先就不能让柔然人南下漠南。”
梁津向申浦露出一个笑道:“此事你不要猜疑,一切都在我们的算计之中。拓拔魏新近覆亡,我们的军队大量在外,粮草财用消耗非常巨大,所以我们希望军队能够屯田两年,只要人口能够再增加一些,开辟更多的荒地便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而且南方鲜卑人还没有完全归附,小叛乱时有发生,我们暂时还顾不上那些柔然人。”
申浦虽然不道长安对待柔然人的计划,不过见梁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没有继续往下问。
只是问道:“将军现在返统万城,如果柔然人南下挑衅,我们要怎么办?”
“能战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盛乐平城刚刚经过战乱,两城之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柔然人留下的好东西,如果敌人来使太猛,而我又不能及时对你支援,你可以向雁门郡援。
“好。”申浦答之后。站在一旁没有离开。梁津感觉怪异问道:“申将军。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将军。个……”
“有话直说。没有关系。”
申浦笑道:“那我说了。近来我那群手下不时向我问起秦王何时称帝。如今拓拔魏已经覆灭。我们秦国国力鼎盛。比刘义隆不知道好多少。刘义隆都称帝为君。我们秦王更应该称帝。否则在处理一些外藩事务上面颇有不便。”
“称帝?”梁津一点惊讶地表情都没有。可能是手下经常向他这么问起。所以觉得这事情很正常。
“是啊。上次荆湘两地就沸沸扬扬地鼓吹秦王要称帝。不过之后秦王以胡人未灭为借口。所以那次地事情就没有继续下去。如今拓拔魏已经灭亡。秦王正是时候称帝。我想即便我不说。荆湘两地也肯定有人什么提议。我们这将领还好。不时有战事发生。自己建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地战功。但是荆湘两地地文官长年累月处理政务。他们功劳颇大。不过这些都是看不见地。而且大家都习惯了。更加视若无睹。因此我认为荆湘两地地官员们可能会再次要求秦王称帝。”
梁津听完申浦的话之后,点头道:“你的话没错,这次我回统万城之后,肯定还要到长安商议以后的计划,我会跟秦王商量这件事情。听你这么说好像称帝的时机确实已经成熟了。”
“对,绝对已经了。”
处理完平城地事情之后,梁津带着骑兵西进返回统万城,经过北望城时,留下两万军队重新修筑被拓跋焘攻破的北望城。之后没有多久,何越让梁津回长安商议下一步计划。
当梁津回到长安时,长安城跟他两年前离开地时候完全不同了,因为大量军队返回关中,所以关中的人口补充地十分快。虽然何越没有特意地迁移富户到长安,不过已经被明定的秦国国都依然吸引着很多人,这使得长安城日趋繁华。
自从何越占据长安之后,便下令对长安城进行整修,经过几年时间,长安城的街道已经被大幅拓宽,城中一切井然有序,再加上人口聚集。虽然长安城还比不上建康蜀郡的繁华,但是新近翻
安城绝对比这两城更大气。
看到长安城内人流熙来攘往,梁津有些明白何越将军队调回关中的用意,趁着还没有大战之前,先充实府库,人多地地方自然就会有市场,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军队都是如此。
不住地浏览着长安城的变化,梁津笑道:“看来时机确实已经成熟。”
来到未央宫,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宫殿也被整修了一翻,回报之后,梁津在一个偏殿之内见到了何越,除此之外还有李度、周薪、贾沃和久违的陆云。多年不见陆云已经两鬓成霜,不过依然精神奕奕。
几个熟人相见自然有一番亲热,闲话说过之后,何越对梁津笑道:“这次让你从平城到统万,又马你到长安,实在是有要事商量,没有办法。”
“看到这这阵仗来欢迎我,我都知道没什么好事情,有什么事情商议的?”
几个人落座之后何越向:云道:“大叔,这事情都是你提出来的,你就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商量一下。
”
“嗯,事情是这地,秦王让我北上在长安草创政务院,文俊同时让我来探听秦王的口风,有没有称帝地意思。我个人认为现在拓拔魏已经被我们消灭,虽然北方还有柔然,辽东还有高句丽各国,但是我们天下间只有我们跟刘义隆属于大国。刘义隆以帝王之尊使得吐谷浑高句丽等国称臣,对他们进行封赏,赐一金册金印,行以羁政策。而我们除了对周边各国以武力威胁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主要原因是我们秦王跟他们一样都还只是王而已。所以文俊让我来问一下,秦王现在是否可以称帝?”
何越还没有说话,李度站起来笑道:“看来这事情已经是众望所归,称帝地好处有很多,虽然坏处也不少,不过对我们现在来说好处远大于。”
“此话讲?”何越向李度问道,同时心里暗骂这家伙是故意不等自己开口,趁机把称帝的好处先跟自己说清楚。
“第一,现在帝可以给有功将士功名利禄让他们能一心报国,不至于让他们有功无赏,挫伤他们地致。第二,正如陆大人所言,秦王称帝之后就可以对周边小国进行赐爵,让他们能够归附我们。比如西凉李就好几次派人到长安来向我们抱怨秦王一直不称帝让他只能做西凉公。”
“第三,前秦王不称帝是因为拓拔魏还在,必须跟宋国联手对付拓拔魏,称帝的话对刘义隆难免有一些影响。不过现在拓拔魏已经覆灭,天下分裂已久,必然会趋于一统,所以我们跟宋国之间应该会有战事发生,因此称帝与不称帝,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区别。第四,秦王称帝之后可以让一些地方不再为刘义隆所有,例如巴蜀,宁州,交州,广州等地,由于秦王迟迟不称帝,所以他们才会投向刘义隆,要是我们如今称帝,巴蜀宁州肯定会开始观望,交广两州的官员虽然都是由建康选派,不过自己在交广两州的影响力也非常大,这是一个分离他们的好机会。”
何越看着李度滔滔不绝地述说着称帝的好处,笑道:“这么说我现在已经是不得不称帝了?”
梁津笑道:“正是如此,你先拉起这么一支军队,现在被军队裹挟也是很然的事情,再者皇帝这个位子多少人求都求不来。怎么?你好像还不愿意似的。”
“你也支持我称帝?”何越向梁津问道。
“不错,我离开平城之前至少有三四个高级军官向我打听你什么时候称帝,我也觉得总参谋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称帝的好处也十分多。”
何越接过话茬道:“不过也十分麻烦就是了。一次称帝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物,而且还要制定很多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时候。”
贾沃站起来道:“属下对此事有些了解,称帝一事确实非常麻烦,不仅要有新国的一些新政还要考虑很多人的升迁赏赐。就是因为这些事情很麻烦,所以更要先行提出来进行商议。”
“既然这样,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首先行政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尽量保持,其次修改一些重叠的部分,其他的事情你就看着办,先给我拟个大致的草案来。越精细越好,不用赶时间,(奇*书*网。整*理*提*供)慢慢来。”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另有要事
越这么说大家都心里有数,他是答应了称帝的事情,个人心里松了口气。确实是因为此事已经迫在眉睫,要是何越执意不答应那就是一非常麻烦的事情。
如今天下只有秦国和宋国两雄并立,何越称帝就是表明有争取一统天下的想法,手下的文官武将们谁不愿名留青史,哪怕只是后世史官笔下一个小小的名字也足以让他们觉得一辈子没有白活。若是何越一直不称帝,那么在秦国比宋国强盛的情况下会让许多人无所适从。
不过他吩咐贾沃慢慢来要把这事情弄得精细,这一点不用何越吩咐总参谋部也会全力以赴把这事情做好。
几个人在偏殿之内商议了一阵子之后,都各自离开,只剩下梁津这个旧相识跟何越坐在殿中闲聊。
“真是没有想到,当年我们两个流落四方的人,竟然能够白手起家,现在你还能够称帝,想起来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是啊,时间好快,眼之间你我都已经步入中年,对了你家的那个小子怎么样了?”何越向梁津问道。
“还在学校读书,再过两年个小子就成年了,以后我想让他进入军中。我听说你家的三位夫人挺争气的,好像子女成群了吧?”
何越笑道:“还算好,现在他们都南秦的学校读书。”
“怎么不让他们在宫里,你也免太狠了吧?”
“留在宫里么?他们以后要自食其力,又不是要做皇帝,不用那么苛刻。”
梁津诧异:问道:“你不是马上要称帝了吗?”
何越大道:“称帝也未必非要把皇位传给儿子。我对于做皇帝确实没有什么兴趣,虽然人人都想做,不过说实话皇帝这职业好处是不少,可是风险也非常大。收益总是跟风险成正比。从古至今皇帝有几个能得善终的?有死于权臣的,有死于官的,有死于外戚的,有死于战乱的,有死于妻子地,有死于儿子的,所以说皇帝这个位子绝对不好做。”
梁津听着何越的歪理,笑道:“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这么做,现在你不是也不得不做皇帝吗?”
“这可不同。如果天下地执政者一直都是这样父子相传,一旦所传非人就会祸国殃民,我就先做他几年皇帝,以后的事情还可以慢慢来。以前是为赶走人而努力,以后就要为自己的子孙还有天下人努力了。”
“你想要做什么?”
何越摇头道:“现在还不没有一个妥善的计划,不过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这个没有问题,能够支持你坐上皇帝位子,当然如果你不要做的话,我也会支持你,不过这事情一个弄得不好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正如曹操所言,为人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梁津对何越道。
“这个我知道,所以这事情只是跟你说说,连她们三个都不知道。好,这事情暂时不先说他,这次找你回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议。”
梁津放下手里地杯子,向何越问道:“有什么事情?”
“现在战事已经结束,我们还需要重新制定对外政策,我找你来就是为了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宋国、高句丽、柔然都是需要做准备地对象,而且这些都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
梁津问道:“你心里有想法了吗?说出来让我参详一下。”
“好,宋国在江东立国时间较长,从晋到宋,根基深厚,没有一定的财力兵力根本不可能弄倒他们。所以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