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血-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的供粮部门,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他们……”

崔浩摇头道:“何越的农业部目前仍然仅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否则何越也不会在大部分时间里让军队做屯田的事情。给何越赚入大笔钱财的不是他们的农业部,而是一个叫商业部的组织。”

长孙嵩被崔浩引出兴趣,忍不住向自己的政敌问道:“商业部是什么东西?”

“是一个专门做买卖的组织,隶属于何越的秦王府,这个商业部在何越的秦王府内非常有名,每年何越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这个部门。他负责何越目前地盘上所有大笔的买卖,据细作回报何越还曾经亲自清洗过一批贪赃枉法的商业部官员。”

长孙嵩想了一下问道:“这不是跟我们的户部一样吗?这有什么呢?”

“不对,我们的户部管的是钱粮还有赋税,但是他们的商业部完全不管赋税,说白了他们就是一个大商贾,以国家做为后盾。何越的商业部最起初是以贩售交广两地的特产发家的,一开始他们跟地方大族一起经商,后来在何越的支持下他们逐渐垄断了各种行业的大笔买卖,比如何越跟刘宋在器具和粮食布帛方面的交易就是全部由商业部经手,而且他们在使用纸币之后财力充足,一般的富家大贾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拓跋焘两眼放光向崔浩问道:“这么说来,只要……”

崔浩摇头道:“不可能,何越的商业部本身并不掌握钱财,他们只是负责制定计划,具体的由下面数以千计的财团负责,这些财团的钱财完全属于何越所有,大笔钱财往来必须经过商业部、政务院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部门批准。因此要一下子扳倒他们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何越之所以米粮充足,他们本身并没有多余,大部分是从扬州等地通过买卖赚回来的,也就是说何越事实上是跟刘义隆一起养着他的军队,否则以何越目前的人口根本不能供应如此巨大的军队开支。”

长孙嵩向崔浩问道:“那么何越是卖什么东西给刘义隆的?我想刘义隆应该很清楚养肥了何越之后对他自己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对,刘义隆很清楚,但是他根本无法阻止,一旦他进行阻止只会让他损失更大,现在可以说刘义隆是被何越卡着脖子被逼着进攻我们。”

崔浩的惊人之语让拓跋焘和长孙嵩感觉其中必然有些关键,连忙向崔浩讨问原因。

“何越卖给刘义隆和江东士族地是一些器械还有一些精美地饰品和器具。其中数量最多地就是各类农民用地东西。比如耕犁、脱谷车、碾米车等东西。不过这些东西何越都没有赚到多少钱。因为器具扬州等地也能生产。只是何越地东西更加便宜而已。

何越最赚钱地就是精美饰品和一些交广土产加工之后地贵重珍品。这些是何越收入地大项。而这些又恰好是江东士族们所需求地东西。甚至有些刘义隆自己也必须使用。所以刘义隆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些东西地到来。”

拓跋焘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不能相信。问道:“这些东西虽然很是要用地。但是刘义隆不惜米粮布帛换来这些不能吃喝地。难道他不知道其中地关键?”

“怎么不知道?只是何越还掌握一些更加高明地器械。必须任由何越输入这些贵重饰品。那些更加高明地器械何越才放手卖出。比如轮船之类。现在江东河道上大部分地方都在使用这些轮船。而且一些需要维修地配件也都是何越地筹码。所以刘义隆对于士族们所需地贵重物品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长孙嵩点头道:“何越手下能人无数。我听说他们地盔甲武器就是出自匠作府之手。白马公对于何越地匠作府有什么了解?”

“匠作府是何越秦王府下最庞大最机密地地方。我们完全打探不到匠作府内部地事情。只是知道现在匠作府最有名地匠作叫做祖冲之。其人祖父叫祖昌原是晋朝匠卿。后来遭遇桓玄和司马元显之乱偕同何越另外一个极为出名地手下任言逃往南康。此人聪敏至极。何越很多高明地东西都是出自他地手。另外他还精通天文和算



长孙嵩笑着问道:“一个匠作能有多少有名?”

见长孙嵩语带不屑,崔浩摇头道:“据说祖冲之深居简出,平常并不露面,何越专门给他配备了八个威武战士,负责保护。可见何越对他的器重,另外匠作府一些最高级的匠作也都有威武战士专门保护,他们只是负责生产,人身完全安全,反倒是一些郡县太守县令没人保护。”

长孙嵩笑道:“何越真是本末倒置。”

拓跋焘对崔浩的话不置可否,因为历来工匠的地位极低,根本不可能跟官员相提并论,但是想到自己花费数年时间耗费巨大的钱财依然无法制作出跟何越相同水平的兵器,拓跋焘也就释然了。接着他向崔浩问道:“任言这个人我听说过,不过现在好像去世了。”

“是啊,原本投奔何越的那一帮人现在都已经差不多都去世了,任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初任言和祖昌投奔何越,两人一直为何越所器重,一个负责匠作府一个负责学校,当时没有人知道何越的匠作府和学校现在会变得如此可怕。任言一开始在长沙郡开设的学校非常小,但是却给何越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涉及各个方面。现在何越境内最好的学校还是在长沙郡,名字就叫任言大学。臣派人统计了一下,何越在荆湘关中南秦等地一共有一百五十八所学校,其中有三十九所大学,这些学校给何越每年创造上万各类有用的人,何越对于学校的投入差不多跟他的军队一样多。”

长孙嵩皱眉问道:“学校里出来的书生只会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呢?最后还是战场上见胜负。”

“不对,何越创立的学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攻读圣贤之书,据细作的说法,何越的学校只有县城里的小孩子才念圣贤之书,到了州郡,他们学的要不是经商买卖,要不是工匠技术,要不是财赋管理,要不是律法政事。他们还有专门的军校,负责军事训练,何越现在用的大部分中低级将领都是来自军校。”

“原来如此。那我们也可以仿照何越开设学校。”长孙嵩向拓跋提议道。

拓跋焘看了看长孙嵩叹了口气道:“没钱。”

长孙嵩微微一愣随即问道:“这样的学校要花多少钱?”

崔浩跟拓跋焘一样叹了口气对长孙嵩道:“何越整个钱财的支出有三类,最大的就是军饷,其次是学校,第三才是官员们的俸禄。学校的开支除了何越秦王府直接拨付之外,还有那些学员们的父母大力资助。我们现在根本不具备开设学校的条件。”

听到崔浩说何越在学校的支出比官员的俸禄还多,长孙嵩明白过来魏国内确实没有开设学校的条件。就算拓跋焘再节省省下一笔钱办设学校,但是问题是给谁读呢?贵族子女?那跟自己家请人教授诗书有什么区别?

在跟何越的比较过后,崔浩很清楚魏国跟宋国与何越的区别,何越境内大部分的钱财都掌握在何越的秦王府内,由秦王府统一安排,而魏国和宋国大部分的钱财掌握在贵族们的手里。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谁会让寒门之士凌驾在自己头上?再说贵族子弟不管是学识还是能力都已经十分不错了,不会比何越学校里出来的学员差,但是就整个数量来说贵族子弟能有几个?何越手下的平民又有多少。

说到这里不论是拓跋焘还是长孙嵩都已经明白问题的所在,可是真的能像何越那么干吗?当然不能,要是魏国内出现一个专供平民学习的学校,估计所有贵族都会反对,包括崔浩本身也是如此。

事情说到这里,三个人都变得索然无味,他们都很清楚自己是代表了谁的利益。拓跋是代表鲜卑本族的利益,长孙嵩是代表了外来贵族的利益,崔浩是代表了汉人士族的利益,总之他们是不可能为平民着想的。

良久,拓跋焘道:“好了,既然何越不会在短时间内向我们发动进攻,我们也要积蓄力量,这次柔然损失近十万人马,大檀暂时也不会对我们用兵。刘义隆给我们找麻烦,我们也不要便宜了他,你们好好想想有什么能够让何越跟刘义隆争个你死我活的。要是他们能够反目成仇,那对我们就大大地有利。” 

第一百四十六章 超前意识

安城未央宫内,何越召见了一群特殊的人,这些人跟T+仆,在这些人的后面还放着一口大箱子,其中一个武官模样的人上前对何越道:“秦王,我们这次从姑臧出发,商队经过张掖、酒泉、敦煌、高昌,之后到达焉耆,过焉耆之后到龟兹、疏勒,到葱岭之后从路经山南路过于阗。由善返回高昌原路回到长安,西域诸国距长安有万里之遥,习俗与中原殊异。当地民风彪悍,好勇斗狠,而且常有马贼出没,幸好我们准备充足,在疏勒还帮助疏勒王击破了大股马贼。”

“好,那你们的生意如何?”

一个商队管理生意的主管笑道:“我们带去的茶叶、瓷器还有绸缎全部卖光了,带来的最多的是羊毛毯,他们主要以畜牧为生,也种有一些农作物,这些我们都带来一些回来。不过我们带回来最多的是金银首饰等各类东西。”

何越点头道:“带回来的农作物都交给农业部的人,其他的东西先给匠作府,用不上的再给财务部,至于马匹牛羊就交给牧场。我让你们记录的日记有没有带回来。”

“带回来了。一共十本,分别由十个不同的人撰写,现在就在箱子里面。”

“好。你们下去休息,过段时间你们可能还要前往西域诸国。”

见自己要的东西,这些人全部给带了回来,何越大喜,把这些人打发了之后,何越向一个教育部的官员问道:“上次我要的人和书籍,你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都准备好了,出使的人员一共有三百人,书籍十车,随时可以出发。



“好。等这些人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就让那些人前往西域,让他们在西域好好地待上几年。”

教育部的官员十分诧异,何越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派人前往西域传授经典。现在国内的教育都还没有做好,却要派人不远万里地到西域去。而且这些人所带去的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修改的孔孟经典,而不是现在学校里使用的课本。

经过第一次地探路之后。何越第二次派出去地人变得更多。商队多达五千人。运送货物地车马也多达三百辆。

回到自己地住处。何雁等三个女人正看着一些送来地奇怪东西。见何越进来忙向他问道:“这些东西真地是从西域来地?”

“是啊。应该不会有错。”

司马南琴向何越问道:“就为了这些东西。你让数千人跑这么远。值得吗?你想对西域用兵?别弄得跟汉武帝一样最后土头灰脸。”

“跟汉武帝一样?呵呵。你真是太抬举我了。我确实是想把西域纳入我们中华地版图中。这有什么呢?汉代时他们就是我们地地方。当然有些东西也不一定非要武力解决。我想不用十年那个地方将成为我们地国内。”

司马南琴伸出纤纤玉指在何越脑袋上推了一下。笑骂道:“你一天不打战是不是闲得发慌?”

“怎么会?军人是最讨厌战争的人,不过为了让我们的子孙能过得更好一些,我们必须努力。况且现在商队往来只一件赚大钱的事情,比如甘草、紫草、党参都可入药,另外还有一些深埋在地方的矿产,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宝物。另外西域之西还有更加辽阔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到西域还要前往更远的地方。现在所做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司马南琴笑道:“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干什么呢?难道你还能统治那么远的土地?”

何越摇头笑道:“我不是要统治那么远的土地而是要给这些困守家门的人一个长途跋涉的经验,让他们知道世界上并非只有中原是繁华之地,另外也还有富有的地方。而且有些东西我们未必做的就一定比别人好,也需要学习一些外来的东西。”

“那你派那些之乎者也的书生去干什么?”

“传教啊,化外之民以人为粮,说白了他们只是一群野兽,所以必须让这些人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些东西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实效,但是只要扎根之后就很难灭绝。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迟早会被别人的宗教所统治,既然如此我们就趁现在来分一杯羹好了,再说了教授这些东西对他们也有好处。要是每个人都能像孔子所说的那么仁爱该有多好。”

周雅澜娇声笑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好人虽然不少,但是坏人也同样存在。”

“确实如此,不过我们可以制定标准,让

外之民被我们牵着鼻子走,这样总可以减少我们遇到T了吧?”

周雅澜想了想道:“嗯,确实有这样的可能。不过也未必全是这样。对了,大哥前段时间派人送信来,让我问问你看。”

“他要问什么?”

“他说现在拓拔魏已经江河日下,若是我们将拓拔魏赶出燕赵之地后,你打散怎么对付刘义隆?”

何越向周雅澜问道:“你说有没有可能让我的大舅子放弃武装?”

周雅澜幽幽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要让我们周家放弃士族的地位?”

“对。像现在南秦的顾家一样,虽然他们放弃了士族的地位,但是依然有着巨大的能量,而且现在学校这么多,他们顾家又有财力做为后盾,想要出人头地明显比一般人轻松得多。”

“但是现在你看顾家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

何越笑道:“一盘散沙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永远延续下去,虽然当年桓玄风光无限,但是现在除了桓盘这一支之外,桓家的人都成了一堆堆的白骨。高处不胜寒,要是大哥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一切好说。”

“高处不胜寒……说得好。”周雅澜明白过来,何越一直不跟周毕做任何谈判就是想要让他主动放弃士族的身份,而且以现在的形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平民出人头地,他们不可能再让士族把持着一切,只看何越从学校开始选拔人才,士族的特殊性已经完全消失,要是再强撑下去,估计下场会跟湘州的那些大族一样。

周雅澜想了一阵点头道:“好吧,我知道应该怎么做的。我会劝导大哥的。”

司马南琴接着向何越问道:“现在我们的实力不论是比刘宋还是拓拔魏都要胜出一筹,你决定什么时候登基称帝?”

何越见司马南琴这么说起,一脸苦笑地问道:“你看我是做皇帝的料子吗?”

随着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称帝的压力也水涨船高,几乎各方的压力都有,别说自己手下攀龙附凤的人,就算是远在西凉的李都希望自己能够称帝,这样他说不定就能够混一个凉王做做。

司马南琴笑道:“你虽然不是做皇帝的料子,不过我看你也不比草莽出身的刘邦差多少,而且这些事情不是你说不做就能够不做的。现在确实还没有到你称帝的时候,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情。”

何越向司马南琴笑着问道:“那你是不是想做皇后呢?”

司马南琴笑得花枝招展,道:“我可没有这么想。现在你可以考虑这件事情了。



何越点头笑道:“这件事情我早就考虑过了,不过现在还不是告诉你的时候,再过几年吧。”

“还要几年?”何雁、周雅澜、司马南琴异口同声地向何越问道。

“是啊,几年很快就会过去了,拓跋魏不覆灭,那可不行,要是不给军队内的那些军官们一些动力,他们说不定就会私下替自己打算。对了,要借你的军情密探用一下。”

司马南琴问道:“有什么事情?”

“给我散播一个流言。”

“什么流言?”

何越想了一下道:“就说我不称帝就是为了替那些志在战功的人考虑,留下更多的位置给更有能耐的人坐。”

司马南琴诧异地看了何越一眼,接着失声笑道:“原来你也害怕军队内的军官们会失去动力。不过这个流言要秘密进行,这样才能显示它的真实性。放心吧,这流言很快就会传播出去的。”

何越仰头看着天花板道:“这大半年来拓跋焘斩获颇丰,看来又是要打扰他老人家的时候了,还有刘义隆这尊大神也要让他活动活动筋骨才对,不然他们的实力会增长地太快。”

“你又要开始用兵了?”

何越点点头笑道:“是的,不过真正出兵可能要半年后,前几天我问了一下总参谋部,好像他们的计划还没有出来。我感觉这些参谋越来越谨慎,虽然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也太拖延时间了。我猜最少还需要三个月才能出一个作战计划。”

司马南琴摇头笑道:“我猜一个月就有,不信的话,打赌。”

“打赌?好啊,你们要赌什么?我做中人。”周雅澜凑过来笑道。

“那就赌一只烤全羊,你们看怎么样?”何越向房内的三个女人笑着问道。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兵数量

康城内充满了过年的节庆气息,到处张灯结彩,各个疆大吏集聚一堂来建康朝贺,或是他们相互往来,使得建康城在这段时间内物价飞涨。

城内人熙来攘往轻松自在,但是在刘义隆的皇宫之内却是戒备森严,这几日宋国内的文官武将携带着诸多的护卫来来往往,守卫各处的禁军们提心吊胆,稍有差池便是搬脑袋的事情。

檀道济和到彦之这两位手握兵权的将军也从北方回到建康。他们以元旦贺岁为由来到建康城,这令朝中的文官们心惊胆战生怕他们做出什么事情来,和他们一同回建康的还有江夏王刘义恭,可以说在前方的三个最高将领都回到了京师,一些嗅觉敏锐的人很快就闻到了这一样的气氛。

皇宫的偏殿内,刘义隆高坐在一张龙椅之上,向底下的几个人问道:“诸位爱卿,北燕冯跋为高句丽所灭,高句丽随即臣服拓跋焘。拓跋又灭柔然在盛乐的十万大军,收兵五六万,不仅解除了盛乐的柔然威胁,又平定了东面,库莫奚、契丹先前虽然有所摇摆但是现在又倒向拓跋。诸位爱卿对北伐有何良策?”

江夷在刘义隆说完之后,上前对众人解释道:“上次何越在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停战,原因在于柔然人以十万人马介入战事,现在柔然被拓跋收编,何越不再有所顾及,短时间内必然会出兵,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北上的准备,否则河北将不能为我所有。”

檀道济听江夷这么说,知道刘义隆心里已经有些算盘,于是沉默不言等待刘义隆说出自己的计划。

做为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